也不知道我怎样就登上了去瑞士的飞机,间接原因可能是英国的确没有什麽好玩的了;直接原因是如果你有了英国半年以上的多次往返签证,到瑞士就可以免签了。
我们乘坐的飞机是英国EASYJET航空公司的。这个公司的特点是网上预订机票,且订的越早,机票就越便宜。飞机是从英国的利物浦港出发到瑞士的日内瓦,全程不到两个小时,你如果是提前1周预订,机票才25英镑。我们是提前一天才决定去的,所以机票就贵一些,但也不到100英镑。
到了飞机上,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事,就是很多人都拿出了自己的餐盒及饮料边吃边喝了。我大惑不解。一会儿,空中服务员推来了食品和饮料车,并问我要什麽,我毫不犹豫的要了我想要的食品,接着服务员告诉我是4英镑,或8个瑞士法郎。我这是才恍然大悟,原来所有食品和饮料是有偿供应,难怪机票便宜呢!不过这样航空公司可以降低成本,减少浪费,而顾客也获得了实惠,这种经营方式值得在中国推广。这使我想起了多年前发生的一件事。我到西安讲学回北京,学生中有一个是西安车站站长。他给我安排到了软卧车厢,一路上服务员对我都特别关照,不断地问我吃啥,喝什麽。要知道当时的讲课费才8元一小时,已经算是非常高的了,我讲了三天才挣了100多块钱,而一个菜可能就要消耗掉我两个小时的辛苦费,我饥肠辘辘,忍了又忍,终于在快到北京的时候忍不住了,就点了一份菜和饭。吃完后,大大方方的准备把钱付给热心周到的服务员时,她说:我们车长交待了,您在车上的所有餐饮一分钱都不收。你不知道我当时我多麽后悔了。
下了飞机走进了日内瓦机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通道两侧的大幅大幅广告,不用告诉你,你也能猜得出广告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各种名牌手表的广告,从劳力士到瑞士军表,无处不见。洗手间的马桶的把手也很别致,和以往我们所见所用不同的是,瑞士的是贴在后墙上的一块40平方厘米塑料把手,又带有装饰性,又省力。瑞士人的精神面貌也比英国的好,特别是女士们,无论是形象上,还是穿着上,都要强于英国女性。给我的感觉是英国女人好像破碗破摔似的,本来就胖,还要穿低腰裤。
日内瓦和欧洲的其它城市没啥区别,古老的建筑,各式各样的名牌商店。她与其它城市的重要区别是它位于日内瓦湖畔,不远处还可以看见山,湖光山色给她增色不少;也许就是因为这点,她又是世界众多机构的总部和会议中心。所以日内瓦的酒店及服务业就特别发达。另外瑞士没有自己的语言,全国分为法语区,德语区,意大利语区,及罗马尼亚语区。日内瓦就在法语区,所以大部分人都会讲法语和德语,英语也很流行,但一般的老百姓是不会讲。这给问路制造了不少麻烦,我只会讲‘你好’,‘再见’之类的法语,然后就只能用英语了。有时候交流起来真困难。这又让我想起了一则笑话:有一个妈妈老鼠正带领着一群小老鼠散步,突然一只猫凶猛的扑了过来,妈妈老鼠立即迎了上去哇啦哇啦的冲着猫大喊了几下,猫立刻就跑掉了。妈妈老鼠回过头对小老鼠们说:看见了吧,孩子们,掌握一门外语是多麽的重要啊!
由于只有两天的时间,我们只能在日内瓦附近的地区游览。第二天我们就去了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总部所在地-洛桑,然后又乘火车去了另一个风景美丽的小镇——蒙多斯(翻译的可能不准),从这个小镇又上了一个往阿尔卑斯山上开的火车,大约一个多小时,我们就到了山顶。到了山顶,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愉悦。蔚蓝的天空,白白的云,积雪覆盖,连绵起伏的阿尔卑斯山,到了这里才能体会到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诗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愿与天公试比高。只可惜瑞士不是中国的,如果有一天把瑞士开发成中国的经济特区也行啊!由于此山是与法国的交界处,所以山上还有哨所,那里的瑞士士兵很帅,素质有很高,基本上都会讲英语。他们告诉我这里的海拔有2000多米高。难怪这里的空气那样好,那样清鲜。如果中国的‘非典’病人到了这里,不治也好了。
下了山后,又去了蒙多斯小镇,这里有一个湖,称为利马湖。湖的对面是法国的阿尔卑斯山脉。山上顶部的白白的积雪,中部绿绿的植被,底部碧波荡漾的利马湖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这是只有画上才能见到的景色啊!湖的这边有一家意大利餐馆,外面坐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他们有的在聊天,有的在进餐,有的在喝饮料,看着他们如此的放松,休闲,你会感到人间天堂不过如此。我们也坐了下来,点了瑞士啤酒和意大利面条。一份面条为28瑞士法郎(约180元人民币),真够贵的!不过一想,你到这里还吃风景呢,风景可是无价的。
晚上回到了日内瓦,为了更好的了解这个社会,无论如何也要全面一些吧,我们就去了一家夜总会,跳舞的人年龄都太小了,不过都很开放,显然不适合我。喝了两瓶啤酒,就回 酒店了。第二天一早我们还要赶回英国。
几点建议:
(1)住宿:可以住在IBIS酒店,她是世界连锁的,一晚上100瑞士法郎,不过可以住两个人。早餐不包括。1瑞士法郎约等于6元人民币。
(2)签证:瑞士没有加入申根协议,所以到欧洲国家也要签证。如果你能到英国留学,签证又不低于半年(但必须是多次往返的),到瑞士是最理想的了。
(3)交通:乘EASYJET公司的飞机是最经济的了。提前预订会省很多。到瑞士境内最好加入旅游团体。如果经济上可以,就乘火车。从日内瓦到洛桑才1个小时往返车票就50法郎。
(4)食品:虽好在超市买一些带着,当然经济条件好就另当别论。
希泽小镇
不经意走进了希泽小镇。小镇位于英国的最南部,向东和南开普敦市隔海相望,往南则是英吉利海峡。镇上只居住着几百户人家,大多是朝去南开普敦上班,夕阳西下时归来居住的中等收入家庭。
很少有中国人知道它的存在,更没有多少中国人来到此地,因为它没有像伦敦那样繁华,张扬;没有像牛津,剑桥大学那样有着浓厚的学术氛围;也没有像曼彻斯特城市那样有着成片的红砖建筑,处处都透着工业革命的气息。希泽就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镇而已。
坐在海滩边上的石头上,顺着海边的小径,可以看到不远处为纪念二战期间牺牲战士而立的纪念碑,原来这里曾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部分战场,遭到过德军空袭的轰炸。透过行行碑文,仿佛听到那远处轰隆隆的炮声,看到了当年小镇的居民为了抗击德军而英勇参战的景象。
远处是一块见方的草坪和两个古树,树荫下两户人家正在野餐,旁边的一个长椅上坐着两位年迈的老人,几个儿童在草坪上追逐戏耍。这里没有浮躁,只有宁静;没有争吵,只有和平。
再往远处看却是一幅自然绘成图画,红的是花,绿的是树,青的是草,兰的是大海,乳色的是天空中骄傲盘旋的海鸥,而白色则是那一排排整装待发的帆船。
(2003年8月9日于英国Hythe小镇)
美丽的苏格兰
不少人不明白为什么英国的英文名字有的时候是UK,有的时候又是GB,而有些人干脆称之为ENGLAND。实际上UK就是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 IRELAND(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简称。而GB就是大不列颠,主要是指由三块土地相连而构成的本岛,即英格兰(ENGLAND),苏格兰(SCOTLAND)以及威尔士(WALES)。本岛西侧是隔海相望的爱尔兰岛,岛的北面归英国所有。称GB为英国就会忽略了北爱尔兰,而称ENGLAND为英国就更狭隘了。
和其它三个地方相比,我更喜欢苏格兰。我之所以喜欢它是因为。
苏格兰人较之南部的英国人更为厚道。人也显的热情的多,如果你要想找人聊聊天,练练你的口语,苏格兰人在不忙的时候,总会和你多聊上几句。而在英格兰,每个人好像都忙忙碌碌的,几乎没有人会停下来和你闲聊。
苏格兰是处于英国的丘陵地带,层峦起伏的地貌造就了苏格兰的美景。如果你开车北上,一会儿你会穿过大片的暗红色植被地;一会儿你又会进入峡谷,峡谷的中间的湖泊就像一面面镜子照着蓝蓝的天;苏格兰的景色有时候很像九寨沟,有的地方又像新疆快接近喀那斯湖时的大片草原。所不同的是中国的景色险峻但粗放,而苏格兰的柔和却很工整。
苏格兰的地势决定了她有丰富的地下泉水资源。而这种资源正是能够酿出名贵威士忌的天然原料。没有人怀疑苏格兰已经是世界上最有名的也是最大的威士忌生产基地。苏格兰威士忌的整个生产过程没有半点化学成分,天然的水,天然的大麦,自然的发酵,每天适当的饮用对身体百利而无害。
苏格兰的羊也是文明全球的。苏格兰独特的自然条件使这些羊也过着发达社会优越的生活,大片深厚的草就是往羊嘴里送,它都懒得把嘴张开。每只羊都重的懒得挪步,按中国羊的标准,一定是要减肥的了。苏格兰的羊毛由此也就是世界一流的了,凡是去那里的人一般都要买上几条苏格兰的围巾,几件毛衣还有其它羊毛制品作为纪念品。在爱丁堡城堡附近就有一家苏格兰羊毛制品店专卖店,那里展示着整个羊毛制品的生产过程,如果你要去那里,别忘了摆弄一下那台老式织毛衣的机器。
苏格兰尽管被英格兰同化了多年,但是至今她还保留着不少自己的文化特色。苏格兰的英语非常有特点,听习惯了BBC英语,你还以为苏格兰人的英语发音怎么那样的差。但是苏格兰人没有改变她的乡音,这种乡音就告诉你已经在苏格兰了。在大的集会上,苏格兰男人依然会穿花格裙子,扛着风笛,演奏着:AMAZING GRACE。而雄居山顶上的爱丁堡更是给苏格兰增色不少。如果你再往北上,还能去著名的尼斯湖看看,假使你的运气更好,也许还能看到千年不遇的湖怪。
满山坡暗红色的草地,水天相映的湖泊,蓝天下面的肥羊,驰名世界的威士忌,还有穿花格子裙子的男人,构成了一幅美丽苏格兰的画面。
2005年2月8日星期二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