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648700000003

第3章 黄 裳:南开记忆

今年春天到天津,抽空到南开中学去了一次。新中国成立后我曾先后到这里访问过两次,第一次大约在一九五○年,记得还遇到一位当年的老师,白发盈颠了,握手之余不禁感慨系之。这一次可是什么老人也没有遇到,旧有的建筑物有的还在,更多的则是几十年来新建的。古诗说,“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正是一点都不错。不过“故物”也不是一点都没有留下,于是我就尽量找寻尚存的旧迹,借以回溯六十年前的游踪。

范孙楼和中楼是在的,虽然历经了日军的炮火和大地震,一些都没有损坏,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走进去转了一转,没有引起什么回忆,范孙楼是科学试验楼,大概是曾经在这里做过化学实验的吧。走出楼来,向左一看,一排小小的两间红房子仍然还在,一点儿都没有变样,只不过不知道现在是做什么用的了,当年这里是银行的代办处。每月收到家里寄来的生活费,交纳了伙食费以后,余款就都存在这里。

转过范孙楼一直走下去,过去的图书馆和我曾住过的宿舍都不见了。大概已经拆去。这图书馆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好的,藏书不少,差不多的新文学出版物这里都是齐备的。每本书都用紫红色的硬纸板装了护封。鲁迅、周作人的早期著作我都是在这里看到的。记得有关南开中学禁止的“淫书”(《情书一束》等五种)就是从这里看来的。当时管理图书馆的老师竟没有发现并加以销毁,而任其流传,实在也不能不说是一种疏忽。

图书馆前面,是一个排球场。每天下课之后,就有些高年级的同学在这里比赛排球,我喜欢站在一边看,一看就是一两个小时。我觉得这是一种南开的特色,注重体育和课外活动。学生也没有被功课压得透不过气来,课余生活还是悠闲自由的。

我自己是喜欢足球的。有一个时期还组织了一个球队。在学校对门的春合商店里定做了球衣,定期到南楼边上的足球场上去练习。有时候一个人也去练,即使是极冷的冬天,也穿了短裤,面对围墙踢上小半日。球技并没有练好,身体却逐渐强健起来。

再往前走,就是那个小花园。右侧一排平房,也依旧是当年的旧模样。花园里种着四时花木,有专人管理,是课余读书的好去处。这里的菊花是有名的。九秋时节,就从花房里搬来许多名种,安置在园里。那座玻璃花房就在后面,秋天,里面摆满了菊花,分别安置在一层层的木格子上。据花匠说,张伯苓校长喜欢菊花,特别欣赏一种梨香菊。这花并不怎么好看,只是有一种淡淡的梨香,倒是真的。

花园右侧的一排平房,大约有九间,是教员宿舍。但这里住着的都是年资高的老师,刚从大学毕业的老师是没有份儿的。从初一到初三一直担任我的国文教师的是任镜涵,一位老先生,可能在清朝还有过什么功名,这一节我不清楚。学期开始,我们就都捧了一叠粉红纸面簇新的作文簿去请他题签,他就一一给我们题,还签了名并盖章,实在颇为风雅。但从他那里实在并没有学到什么,那讲义也一点都记不得了。到了高中,国文教员换了孟志孙,就大大不同了。教材首先就两样,《诗经》《楚辞》……次第讲授,当然是选本,并非全文。指定的参考书也别致,讲《楚辞》其实只讲了《九歌》,就指定要参考戴震的《屈原赋注》。他又不说明这已有了商务印书馆新印的小册子,于是我们就到处找这《屈原赋注》,总是找不到。不必说新书店,就是旧书铺里也没有。直等到同学周杲良从书包里取出了两本木刻精印本的时候,才知道这是他父亲周叔弢先生的家刻本。这书几十年来我一直注意搜寻,终得不到。还是前两年从叔弢先生那里讨得了一部。是这书,使我对木版书产生了兴趣,从此买起旧书来,虽然它只不过是五六十年前刻的,说不上古。

志孙先生好像又颇注意于“五四”以来兴起的“国学”风,由于他的影响,有一个时期我也曾想做一个国学家,同时对胡适们所搞的一套产生了兴趣。胡适作的《红楼梦考证》和主编的《独立评论》都是我的课余读物。上海的刊物中出现了林语堂主编的《人间世》,站在这对立面的是鲁迅的杂文。那时候年轻,还不能了解这是三十年代文坛和政治舞台上两种势力分明、激烈的争斗,但想做国学家的愿望却终于消失了。志孙先生是本地人,说得一口天津话,他用慷慨激越的声腔大声朗诵孔尚任《桃花扇》“余韵”的神态至今还留在我的记忆里。他写一笔郑板桥体的“六分半书”,无论在黑板上和作文卷上都是如此。在考卷上他从来不批分数,只简单地写一个什么字,这是出于一句五言古诗中的字。要等同学考卷一起发下,才能弄清自己得的是诗句中的第几个字,知道这是甲乙还是丙丁。

在南楼的一侧,也有一排小房子,好像也被称为“九间房”,这是另外一处教员宿舍,“七七”之后,日本飞机的炸弹首先就落在这里。这是我早已知道的,因此也就不去访问那遗址。一直教我们英文的李尧林先生就住在这里。至今我还记得他在一个冬天的星期日晚上,叫我到他那里谈天的事。小小的房间,生着一个火炉,炉子上煮着鸭梨,他就用这来招待客人。在所有的老师中间,他是与同学关系最亲密的一位。他和我们一起在大食堂里包饭,同桌进食;他喜欢打网球,也喜欢看电影。他和我们随便谈天,他告诉我,在宿舍里我的床头小书架上排满了的新文学书,曾引起过舍监的注意,在我们上课时去检查过几次,虽然不曾找到什么“反动”的把柄,到底被当作思想不稳而提到教务会议上去了。他当场提出了抗议,痛斥了这种暗害的不光彩行径,在说着这些时依旧掩饰不住他的愤慨。他喜欢音乐,搜集了不少唱片,就放乐曲给我听。他在课堂上用英文讲课,教我们唱英文歌,有时还把课堂移到室外,带我们到近处去散步,一面走一面讲课。这些对同学们说来都是极为新鲜的,他不是严师,是可亲近的大朋友。

我也喜爱文学。在他的书橱里满满放着新文学出版物,在玻璃橱门上贴着一张“此橱书籍概不出借”的字条,他注意到我看着这字条出神,就笑着说:“要看什么,可以借去。”从书橱中我抽出了两本《我们的六月》《我们的七月》。这是我第一次与俞平伯的作品相见,朱自清的《背影》和叶圣陶的《稻草人》早在小学时已读过了。

在“九间房”里还住着两位先生。何其芳和毕焕午,不过他们不曾教过我,因此并不相识。其芳先生后来在一篇散文里曾对南开表示过非凡的厌恶,称之为“一个制造中学生的工厂”,我们每天晚饭后经常去散步的墙子河,在他的笔下也成为一条臭水沟。可以看出,他对这个学校的行政管理、教学方式是很不满意的。这使我想起每周在新建的瑞廷礼堂里听校长张伯苓的“训话”的情景。这些“训话”大约就是引起其芳先生他们极大反感的。校长以外,有时候张蓬春先生也偶尔来演讲,在我的印象里,他是很善于说话的,比他的老兄高明得多。张九(蓬春)是南开话剧运动的创始人,又在梅兰芳赴美演出时起过很重要的作用,因而他又是梅兰芳的好朋友。于是有一次梅来天津演出时,就请他到学校来参观了,也许是想请他演出为学校募捐的义务戏,这一节我说不清楚。

这座瑞廷礼堂现在还在,也还是大礼堂,不过看起来有些过小也破旧了。我没有走进去看。不过三十年代初建成时却是了不起的堂皇的新建筑。梅兰芳到学校来时,训导老师早就做好了准备,严禁学生围观。那时我很想请梅签名,但没有法子想。灵机一动,想来他一定会参观礼堂的吧,于是就事先挨近后台等候,果然校长们簇拥着梅走进了空落落的礼堂,这时我就突然从后台走出,出现在他们面前,校长们受到这突然的袭击也束手无策,我并没有受到叱责,从容地将一张纸片递过去了。梅兰芳接过后踟蹰了一下,轻声说:“是横着签还是竖着签呢?”然后就用笔写下去了,字写得很纯熟而老到,和他说话的语音完全不同。

这时,我注意到他脸部的髭须已经青青地布满了双颊。

刚进学校的时候,是没有资格住校内宿舍的。我们这些一年级新生就被安排在学校附近的一处民居里。学校也派了监学,管理夜自修。就在这里,我第一次尝到并明白了国难的意义。学校附近的六里台、海光寺都驻有日本兵,时常打靶,枪炮声不绝于耳,这倒也习惯了。接着又来了“津变”,日本人收买了一些青皮混混,排队请愿,说是要求“自治”。这一回闹了足足三天,不能上课,也不能出门。有谁形容当时的形势时说,整个华北,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说得实在是透彻极了。

至今还清晰地留在记忆里的是一九三五年冬的学生运动。当时“何梅协定”已经签订,冀东的伪自治政府已经出现,“冀察政务委员会”也已成立。北平学生发动了轰轰烈烈的“一二·九”运动。消息传到天津,各校也加以响应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游行队伍是要经过东南城角的,再过去就是日租界,这时路口已经布满了路障,沙包铁丝网后面是严阵以待的日本兵。队伍经过时口号喊得特别响亮,同学们横眉冷对着虎视眈眈的敌人大踏步地向北走去。在行近金刚桥时,又遇到了一大批警察,阻挡队伍不许向省府前进。对峙中,“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口号声响起来了,同学们手挽着手组成了一道人墙,准备迎接皮带、水龙的袭击。这时河北区各校同学的游行队伍过来了,会师以后队伍折回大胡同,在官银号前举行了群众大会。

就在当天晚上,高中部同学执行全校同学决议,赴南京请愿。我当时是初中三年级生,也参加了请愿的队伍。大家来到天津西站,要求乘津浦特快到南京去。要求被站长拒绝了,这是在意料之中的。没有法子,决定步行南下。今天想来,这决定是幼稚的,极少可能成功的。但在当时却以为是可行的,天公地道的。冬夜寒冷,何况又吹着刺骨的北风,队伍就这样沿着铁路行进。肚子有点饿了,不妨事,带有从食堂里取来的小馒头。去吃时,不但毫无热气,表面还起了一层冰凌。不过味道是好的,并不亚于在火炉边烘过的那一种。就这样,在天色微明时走到了杨柳青。一个以出产木版水印年画著称的地方。

当我们在一所小学里休息的时候,学校派了几部卡车追踪而至了。同来的是以喻传鉴为首的几位老师。他们平时给同学们留下的印象还是不坏的,所以被选派了来做“说客”,苦口婆心、声泪俱下地要我们回去。看到乘车的希望是没有了,步行请愿的准备又不足,只能先回学校去再说。使我们改变计划的是冷酷的现实而不是老师的说辞。这时我们就叫喻传鉴为“臭鱼”,算是对他劝阻我们南下的评价。

返校以后,校方立即使出了惯用的法宝——提前放假。

在南开学习的短短五年中间,提前放假的事就不止一两次。整个的学习环境都摆脱不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仿佛头顶一直笼罩着大片乌云,不知什么时候就会有暴雨降下。

在侵略军的行进声中,听李尧林先生讲授都德的《最后一课》,那印象是不能磨灭的,其实也用不着多余的讲解。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哪里还找得到比这更合适的地方。

黄裳,原名容鼎昌,一九一九年生于山东益都,后定居上海。曾出任随军翻译、报社记者、文艺编辑、剧本编剧等职。擅长于游记写作、戏剧评论、杂文随笔;更有翻译作品数种为读者所喜爱,至今已出版各类著作七十余种。

同类推荐
  • 让我陪你慢慢走

    让我陪你慢慢走

    本书是一部散文和短篇小说作品集。书中既有相爱的甜蜜,也有背叛的痛楚;既有会心的微笑,也有苦涩的泪水;既有对真爱的追寻,也有对错爱的悔恨……作者以女性特有的细腻与敏锐,将情感世界的悲欢离合收录笔端,呈现在读者面前……
  • 毛泽东的字条

    毛泽东的字条

    本书收录作者在大陆出版的《文艺报》、《中国电视报》、《中篇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人民网、楚汉文学网等及香港出版的《文艺报》、《中国文学》等76个单位刊载的作品。体裁有小说、散文、诗、杂文、随笔、评论等共165篇,有26篇获奖。
  • 雷达自选集(散文卷)

    雷达自选集(散文卷)

    《雷达自选集:散文卷》这是一本雷达写的一本散文集,里面收录了雷达大量精选散文,于2006年10月1日在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
  • 纪实中国2

    纪实中国2

    “纪实中国丛书”整合了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风格的实力作者和作品一同进入市场,给图书文化市场带来回归理性的厚重作品。“纪实中国丛书”策划出版的作品以源于生活、贴近现实,贯穿生活哲理的写作态度,给阅读者带来一种久违的理性阅读、人文阅读的回归。
  • 日出东南隅

    日出东南隅

    本书内容简介:古老的吴越文化,一个永不枯竭、情趣无穷的话题,在演绎数千年、翻新几百遍之后,似乎变成了平淡无味的老生常谈。然而于无声中听惊雷,历史散文丛书“吴越风流”以其朴实的乡情、丰富的知识、深刻的哲理和流畅的文笔,独辟蹊径,更上层楼,为吴越文化带来了一股新风。
热门推荐
  • 谋爱成婚

    谋爱成婚

    她对他情深如海,却等来一纸代孕协议,还用她好友的命逼她签字,唐悠一怒之下,弃他而去。再次出现,她是他对手医学院从国外聘请回来的骨科专家。顾少霆闻讯赶来,她如看陌生人般笑的嫣然:“顾院长是在等我?”男人目光却燃烧着火:“不仅等你,还一直在找你!”她如听到天大笑话:“找我?代孕?”他为一个女人的腿和她纠缠不清。“知道我今天为什么出现在这里,那你也该明白自己怎么做!”她一口回绝:“这怕要让顾院长失望了。”话落,她整个人都压在车上,她看他的眼神依旧陌生:“怎么?打算用强的?”
  • 商贸法律实务

    商贸法律实务

    《商贸法律实务》是为解决高职院校商贸、财经类专业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而编纂的一本新型项目化教材。其着重体现了“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基本思想。全书分为法律基础知识、市场行为法、市场主体法、公平竞争法、工业产权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商贸争议解决法七大模块。我们期冀学生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在面对法律问题时能运用法律的思维方式来考虑解决方案,并能将所掌握的法律知识运用到实际的业务工作中去。
  • 深海蓝爱

    深海蓝爱

    爱情,是海枯石烂的承诺?还是天荒地老的骗局?
  • 武噬巅峰

    武噬巅峰

    一个平凡的少年,被一个突然出现在胸口的纹身,带上了修炼的征程......神秘的图腾,苏醒的神兽,洪荒的遗迹,是否能让他披荆斩棘,杀出成神之路?仙道的纷争、妖魔的阻挠、无尽的挑战,又是否能阻止他问鼎至尊的脚步?武炼、通神、天道、天尊......这是强者之路,这是王者征途。为你讲述一段酣畅淋漓的神话,一段热血疯狂的传说。玄奥的武功、绚丽的法术,神、仙、龙、佛、魔、鬼、妖、兽,尽收眼底,精彩纷呈......
  • 百将行

    百将行

    每逢乱世,将有龙族入世,龙族拥有世间巅峰的武力,所有心怀野望的君王都对其趋之若鹜。机甲,妖兽,觉醒体,浮空战舰,屠龙勇者,兽人战士,半神先知。不一样的乱世,不一样的魔幻三国。群雄汇聚,百将齐行,谁与争锋?
  • 5cm微蓝

    5cm微蓝

    17岁的女孩夏溪一直依恋着自己捡来的“哥哥”夏宇夜,仰望着他就像仰望夜空中的月亮。但是,她忘记了,月亮也许正装饰别人的梦。一次偶然的疯癫,夏溪遇到了安尹辰,两人关系一路疾行,从车快速升级至床,安尹辰那太阳般的炽爱温暖夏溪也灼伤夏溪。而忽然冒出的信则如星辰般闪耀,在夏溪伤后给出闪烁的感动。一个结缘于海的水蓝色梦幻女孩,一个纠结于情的粉嫩色强势女生,“哥哥”爱上他的姐姐,弟弟爱上他的“妹妹”,姐姐纠缠于纷乱的家族式婚姻,妹妹徘徊于三个男人左右……面对爱情,抉择艰难。究竟一个个俘获?还是放手?当善良对决阴谋,真爱可以逃逸吗?
  • 鬼夫,爱上瘾

    鬼夫,爱上瘾

    暗夜深沉,看不见的他缓缓靠近,而我却无力反抗……自从被鬼缠住,我的人生充满离奇。而我身边死亡的人也越来越多……为求真想我踏上了一条不归之路,等待我的究竟是彼岸花开,还是死路一条?
  • 于忠肃集

    于忠肃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的法宝有点多

    我的法宝有点多

    那是一个朗月星稀,微风拂面的夜晚,孙昊稀里糊涂的坐在二号教学楼楼顶的沿子上。他一回头,看到了一个慈眉善目,邋里邋遢的老头。老头玩儿够了他,然后送给了他二十四件法宝,之后……大魔王:你,你手里拿的是什么?孙昊:照妖镜呀!大魔王:我是说那个,那是什么?孙昊:降魔杵啊!大魔王:不,不,那四把剑……孙昊:你是说诛仙四剑啊。大魔王:我,啊,呜……大魔王卒。
  • 创世魂帝

    创世魂帝

    杨云逸被人下毒残害之时,居然走狗屎运得到神兵器灵的寄居,从此走上了一条宿命之路。“云逸哥,敌人实力比你高,什么办?”杨云逸不屑的撇嘴,“雷云,移花接木。”“那个…杨哥,杨哥,你说美女不理你时,你什么办?”杨云逸顿时抓抓头皮,思考片刻从怀里拿出一颗灵果“哎!哎!小姐,你的紫孕果掉啦!”“哥…门外有个魂圣老头叫你放了他的孙女。”杨云逸一把推开怀里正在不断撒娇卖嗲的貌美女子,愤愤不平道“什么叫我放了他孙女,是叫他赶紧进来领走他孙女啊!”话音一落,顿时房间内布满寒霜,紧接着一道河东狮吼传出,伴随着一个狼狈逃窜的身影。“杨云逸,老娘要活剥了你的皮皮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