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23100000006

第6章

釋第五方便行五法者。亦約四偈。欲從欲界入初禪。即是因緣生法也。欲從三界入涅槃。即是我說即是空。欲從空出假。即是亦名為假名。欲從二觀為方便入中道者。即是亦名中道義。餘四可知。問。從假入空破性。破名以入。今出假亦應出此不。答。菩薩為物。物既宜此。何故不得耶。復次。此五法者如人乘船。欲精進念如篙橧巧。慧如點頭。一心如捉[木*(刀/巴)]。經云。直心政前後。方便乃得前。又如鳥飛。用眼視。用翅進。用尾正。尾正是一心。翅進是精進等。眼視是巧慧(云云)。如是等二十五法。亦以自行亦以授人。俱得俱失。自行失者。雖行此方便拘撿身心。心無法味。不得其意。多有退墮。得意者。能以二十五法一一經心。善巧調和方便得所。法味日新。次第增進。化他失者。若能深識前人種種根緣。若保滯有相。心在證得。此應用禪波羅蜜大意章所明中道菩提心相畢竟空寂。并簡非顯是。遣蕩對著。如闇室遇燈。存保自淨。若前人修空懷解豁達。平等太過。混無分別。謂此為是。此應用辨詮次章從初世閒出世上上分別顯示。與經論相應。令無謬濫。不相負貸。猶如貫華。線應有序。若前人心謂禪是一門無所關涉。此應用釋名章。以禪之一名遍通諸法。雖復異稱殊辨。終不離禪。故禪大如王。言禪皆攝。如派奔趣。朝宗于海。若謂禪但是禪。無所出生。此應用辨禪門章明色息心為行。從此三門出一切法。大小兩乘行行慧行三門悉攝。如品物殊類悉依地生。如是等種種對治前人。必使稱機。莫令差謬。廣引經論。讚美禪度。能如是者。前人必生慕樂。丕夙受道。則應以二十五方便而教授之。又觀此人於五蓋中何者偏多。若有所偏。善巧方便而為除却。前人既依教受學。發諸禪定。定中妨鄣。此應用內方便而覺悟之。以外方便去蓋除欲。淨諸遮鄣。故名棄惡。以內方便增長善根。是名功德藂林。復次。持戒布施但破慳防非。不能兼有所治。若修禪者。廣伏諸惡方便中所明處。亦廣如發禪時眾善悉起。善利非一。藂林之名義在於此。是名化他之得也。若不如此。是名為失也。料簡內方便。亦得外用。如未得定時。魔事病患起。應以內方便法而用治之。內方便亦得外用者。如得禪定。善入出住調適三事。是名內用外方便也。

釋第三品內方便者。定內用心。深識得失。若能善巧則禪定增進。若失誤乖僻。非但不進亦能壞禪。是故須明內方便。內方便為五。一止門。二驗善惡根性。三明安心法。四治病患。五覺魔事。心若靜細。能知世間生滅法相。一切善惡即現其中。既識其相。若是善者即安心宿集之。法是惡者。即安心治之。如是修習。設身有疾。即須治療。使身安道隆。道隆故。道高而魔盛。即當覺識。若能內心善巧防護。此等諸法即是破四魔三障。所以者何。善法根性發即是陰魔。惡根性發即是煩惱魔。病患即是死魔。魔即天子魔。惡根性是煩惱障。善根性及魔事等是業障。病患是報鄣。若能善識魔鄣者。禪定任運開發。安心入定也。

第一明止門者。若法眼識病授藥。隨宜而教。若六度通別教地前圓教五品等位。不得法眼者。皆有差機之失。身子如是。猶有浣衣數息之失。何況餘人。今既不識根性。為當前用何法初教眾生。今但以止通一切諸禪定。初者為未知根性宜先習止也。問。佛說二為甘露門。可得為初。何意說止。答。初有通別。二甘露是別。止則是通。止是靜定通發。宿習之定隨其發者。即用為門。又止能通治一切惡。惡是散動。今以止擊之。惡強者。前現即隨強者而治。加亦破之。即是安心對治。故止通生諸善。通破惡。故為通門之初。今明止為四義。一明止義。二明立止意。三明修止方法。四明證止相。止有何義。止即定義。經說有三種定。謂上中下。下即十大地中心數定也。心數雖多。隨所向處皆有此定。故云若無此定。手書異文。口演異言。平地顛倒。以有定則不如此。中定者。即是四禪定法也。若修之相應。挺然不亂。如蛇入筒。筒令蛇直。此法亦爾。然定能令發定。上定者即法性不動定。無有生滅。自性是定。對於生死散動法名法性為定。而此法性亦無定無可定。尚無定之可定。何得有散。以無散無定。名法性為定(云云)。定既有三。今明止亦有三。一守境止。二制心止。三體真止。以有心數隨緣隨處故。故得有守境隨處得論修止。若處處無止。不可得約無止處修止。以有止故得明守境止也。二以有定法故。今明制心止。若無定法將何制心。以有法故。制心一處無事不辨。竊起即止。竊起即止心與定合。束持心任運不散。故得有制心止。三體真止。以有理性不動。無生無滅理故。今得有體真止。體達理性。性自清淨。湛然寂絕。無緣無念。緣理入定故言體真止。以此三定義故修此三止。問。此三止與止觀三止云何。若是守境制心。但是被隨緣方便止耳。以得此隨處有定。故能隨入一切非道之處無非佛道。頗有一法無不是定取。故言方便止。若是體真止即有二義。不含中之真即通教之體真。含中之真即是別教之體真。若開出中道即離。為息二邊分別止同異(云云)。

第二明三止大意。何故說此三止。為四悉檀因緣故。若是世界悉檀者。有橫有竪。橫明世界但說法相。若竪論階位淺深。即有上中下等差別之相。俱是世界悉檀也。為人者。自有人便宜守不宜制體等。自有人便宜制不宜體守。自有人宜體不宜守制(云云)。對治者。乍將外守境以破煩惱散心。或將內境制心破外守境。或將理性止非內非外破於內境及以外境。此豎明治。自有橫明對治。將守境破散動。治穴鼻無鉤之失。或將制心破散動。或將緣理破散動。如是不定。此三止各各異相。守境有處可緣。守心但制心而已。體真緣理無心無境。對治不同(云云)。第一義者。自有人守境不得道體真得道。自有體真不得道守境得道。故法句經云。有時佛說生法。於無生法得度。復次。明修止者。一修守境。二修止制心。三修體真。修守境者。繫念現前。但取五處。頂上。髮際。鼻。齊。足指。餘非修止處。偏故非修處故。但此五處皆是暫時攝繫。各有所宜。不可剩言是長久好境。若浮心動。應繫足指。足指亦是修不淨所宜。若心沉昏。應繫緣頂上。若修白骨。應須髮際。若易悟無常。應須鼻隔。若欲安身治病。應須緣齊。自行修止亦須五處得宜。若欲化他亦應用此。但此五。若久在頂。則身輕心怳。久在髮際。自眩心浮。久在足。心沉多睡。各有所患。可意斟酌。守此五境以守其心。令心不散。譬如彌猴鏁之於柱。及以五鏁不令離柱。守心亦爾。雖復五處移易。不令心散。若猴疲極依柱而眠。眠即夢心。只如是繫之不散。心則入定。定則發生種種諸禪定。又譬如未調猴不可教詔。若調善。教化伎能。心亦如是。未被止攝不可為觀。既止定已可令入觀(云云)。又若宿命修白骨。於髮際即相應。別先修不淨。即於足指應。若齊下守。名為氣海。氣出始此。氣入趣此。譬如海水。水趣之。湖出之。若觀檢此氣。雖趣無處所。雖出無根源。緣此修止。心道下向。兼能治救病也。修制心止者。向來為外境馳蕩。以內境守之。非心內外。何可以境守之。心是靈智之法。煩惱起即制。即制名制心止。譬如調馬已可繫之於柱但騎之而制調。若前透亦動。後縮亦動。左傍右傍隨動隨動。動已馬方得調。堪可乘御。去住自在。心馬亦爾。欻起即制。隨其起處即便制之。心若得止。乃可入觀。若人不騎此馬。不知其性。騎之方覺。人不生禪。不知其心。攝之則知。是故名制心止。制若非住。即須凝心。譬如翔鳥之翅住其細靜。令禪得發。前守境止亦如是。若非想餘解。亦住其靜住。譬如獼猴眠時。勿以杖策(云云)。

第三體真止。如偈云。息心達本原。故號為沙門。心空無主。無主即是無性。自他性。共性。無因性。若是四性可得有主。今心無此四性。是故無主。故云無明體性本自不生。妄想因緣和合而生。是故約因成相續相待。四句檢之不見其性。無故即真。體心即真。即事而真。若有心可制可守。今既無心無性。制何所止。譬如颺炎無實。何所壅遏防止其非。是故體真相如此。又守境制心名為愚夫禪。體真止名為推義禪。緣真如禪名如來禪。四句檢實不可得名推義禪。念念入法流名緣真。湛然寂照名如來禪。

第四證止者。舊云餘禪門。從未到地。的有所發而止。是通發諸禪。通發諸惡。亦無的有所證。而金齒三藏明別有證相。即是五輪。一地。二水。三風。四金沙。五金剛。若因止發地輪禪者。如地遍能生一切。此禪出生既廣。不可的用一相制名。總而言之名為地輪。即對未到定也。地雖能生。不得水不生。今水輪禪能潤漬遍生一切事禪。故總用水輪為名。即對初禪也。風輪與空相依。如風行空。此風三昧行空無礙。即是伏惑。似於真道風能破壞故。破諸見。成伏道。又能搖動發生成似道故。即對五方便位。若入真道。名金沙輪。對見道。若斷思惟盡。名金剛輪。即對無學道。通稱輪者。轉也。從下趣上。隔凡成聖。是為五輪次第之相也。若約三藏五輪。多從繫緣止入地輪。從制心止發水輪。繫緣止不發水輪。若發宿習。所不論耳。非是修繫緣能發也。又水輪亦不發風輪。從體真止發。此止通發止三輪也。若通教。多從體真止發五輪。修上下自發或是宿習(云云)。約別教者。體中道之止。發前五種輪。止成方便道。入金沙即初地。妙覺名金剛輪。若圓教體中道真。前通別五輪。只風輪方便道是六根淨位。若發金沙即是初住。金剛即妙覺。若開善無金剛心。莊嚴有之。有者無礙道因轉即成佛智。仁王云。釋迦入寂定金剛三昧。故知果亦金剛。前兩教就後心菩薩及佛俱得此名。二乘無礙解脫亦受。若別教初地已去。圓教初住去。因果得受耳。仁王大有家辨之。或後心或七地。或初地或初住。若不將四教往判經文。云何釋耶。若真諦三藏諸師說有金剛之惑。為金剛智所破。此或如金剛破難可破。若還白羊角龜甲即碎。此惑亦爾。餘智無如之何。得金剛智破(云云)。復次。五輪不明火輪者。火輪立世界時明此為輪。今更不言者。言水火相違是故不也(云云)。復次。三止既發內外諸善。亦發習報。何故爾。譬如毒獸惡賊潛伏人舍。若蹴迫撿授則知是惡物。心亦如是。以止證之。惡心則起。又惡應受報。既今修止。惡業快煩惱悼而起來遮其善。令不成就。責其報也。若不治之。能壞行者。欲知其相云何。報因發時。無有方便却之。有兩過。一無入福德無以資發智慧。二取之愛著心妨進禪定。此既報相。暫現即滅。魔知此念。續作相似報相而迷惑之。能令人失心誑惑。入於鬼道。乃至於死。若有方便不取不捨。能增人天大福德。又能助導禪不失正轍也。 習因發者善。無方便却之。亦二過。一却之不能發宿習種種利益。二取之乃一往是善心染著。則從事物[虎*殳]起永妨禪定。若有方便不取不捨。但隨喜一切善事及諸習法即足。何必經身造作。以隨喜故宿習自開。了了分明。以不須經身故。不妨禪定。則能有所進。分別善不善者。數人通稱煩惱為不善根。亦名業。三不善根即是三毒。若通說互得。若別論客客者。是煩惱動身口意成行名業。令習報兩因。因禪而起。云何相貌。若惡境界起苦惱逼身心者。名習報。若起成惡心欲造五逆四重者。是習因起也。能治此兩種惡因成方便。即是智德。若翻惡習因為善習因。即成智德大菩提果。若翻惡報因大涅槃果。名為斷德。以是義故。名內方便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守护甜心之完美爱恋

    守护甜心之完美爱恋

    此本书是唯梦文,很多人都是写几梦,这会回我写唯梦文,希望大家支持!
  • 波段为王

    波段为王

    本书包括波段炒股之常见陷阱、波段炒股之成功法则、波段炒股之大好时机、波段炒股之前人之智、波段炒股之紧贴在家、波段炒股之技术指标、波段炒股之技法图形、波段炒股之择股奥秘、波段炒股之分析软件、波段炒股之买入点判断技法、波段炒股之卖出判断技法等内容。
  • 这样读资治通鉴(第4部)

    这样读资治通鉴(第4部)

    青年学子亦可从中学到有别于课堂上的历史讲述,一部一直放在毛泽东床头的大书,一部曾经让毛泽东读了17遍的大书,《资治通鉴》是中国人的管理智慧。这样读《资治通鉴》,是为官者的管理智慧,是企业家的MBA教材,是奋斗者的行为指南。
  • tfboys之四小只i

    tfboys之四小只i

    此书纯属虚构,四叶草们千万不要当真哦!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四大家族有个规定:每位继承者满一定年龄后,必须出去历练至少10年,他们在14岁那年出去,到25岁那年才能回来。他们仅用1年的时间,走到了最红的位置。他们在那1年之内的努力没有人看到,他们在15岁的时候出道,他跟粉丝们约定了10年之约。里面的女生比他们晚到了半年,可她却跟他们一样闪耀。在他们历练的这10年里,发生了许多有趣、悲伤和一段段美好的爱恋!在这10年内,他们用的是平常人的身份,他们只认得对方,却不在同一个地方,最后他们一起努力,拼搏到了最后!
  • 宝鉴

    宝鉴

    一局安百变,叵测是人心!三教九流,五行三家,尽在宝鉴之中!
  • 逆龙骄子

    逆龙骄子

    一个接受延续百年比武的少年为了救治在比武中身受重伤的少年,一条被封印了几千年的龙从沉睡中醒来。为了一个几千年前的仇恨,少年被龙送回了蛮荒时代。修真的路上迎来了众多美女,再一个个美女的帮助下,战胜了重重困难,挽回了天地间的一次又一次的浩劫。
  • 天枢院都司须知行遣式

    天枢院都司须知行遣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养徒成妻:师父太腹黑
  • 气魄凌霄

    气魄凌霄

    少年司马尘落魄边疆,因当年一战落下恐惧战斗的顽疾,且看少年如何破除魔障走上巅峰!因恐惧练就一身逃亡反杀不见血的生存暗杀本领,瑕疵掩盖不了少年的锋芒!
  • 狂傲战神

    狂傲战神

    狂……不畏权威颠覆规则。傲……天下群雄只配提鞋。战……战天战地斩妖灭魔屠仙戮佛。神……众神之门诸神之王天地唔为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