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00200000042

第42章 出师不利

第二天早晨,不知不觉中天色便已大亮,秦钺最先从酣睡中醒来。

此时的李红还伏在秦钺的胸口上酣甜地睡着,一条白藕般的胳膊紧紧地搂着秦钺的肩膀,一头乌黑的长发如瀑布般倾泻在秦钺的臂弯里,鹅蛋般娇美的面容白皙中透着几分红润,看上去可爱极了。因为小丫头是趴在秦钺身上侧着脸睡觉,口水流了秦钺一胸口。

此时的秦钺才注意到,原本就很漂亮的李红,因为经常洗漱的原因,比原来又增添了几分魅力,要是能穿上一身漂亮衣服的话,一点都不比有钱人家的那些女孩子差。

看着李红白里透红娇美的脸庞,早已经历过男女之事的秦钺心中很快便升腾起了一团难以抑制的小火苗,仿佛有一万条虫子钻进了每一条血管,身体也开始胀得难受。

虽然秦钺以前是个痞性十足的顽主,但总的说还算得上是一个正人君子。

为了不让李红醒来后发现他身体上的巨大变化——因为这很可能会吓到心无杂芜还不经人事的李红,秦钺坐起来轻轻把李红放在床上,然后起身来到了院子里,随着两桶冰凉的井水浇遍全身,他终于杀死了在他血液里蠕动的那些虫子。

秦钺下定决心,以后无论如何也不能再让李红到他的床上睡了,这简直太折磨人了。

秦钺并没有叫醒李红,而是一个人开始生火做饭,虽然以前的他并没有做过这些,但没有人一生下来就什么都会,既然来到了这个世界,就要学会适应这个世界上的生活方式。好在唐代已经有了相对正规的火刀和火镰,前些日子秦钺就已经在东市上买了一把简易的火刀,用干艾蒿做成的火绒也是现成的,生火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当秦钺把一锅稀饭煮熟后,李红也打着哈欠走出了房间。

现在刚刚辰时过一点,也就是早晨七点多,离午时开市的时间还早,等李红洗漱过后,两人就坐下来开始就着咸菜喝稀饭。

李红一边吃饭一边道:“三郎哥哥,我都好几年没过过这种早晨一醒来就有饭吃的日子了,也不用可怜兮兮地去人家门口讨饭了,这样的日子可真好!”

秦钺微笑道:“喜欢吗?”

“喜欢,喜欢得不得了!”

“那以后哥哥天天煮饭给你吃。”

“那可不行,你是咱们家顶天立地的大男人,可不能把心思都用在这些琐事上,从今以后,你就负责想办法赚钱,洗衣服做饭这些事就让红妹来做,你就等着吃现成的就行了。”

吃了早饭,两人便坐在银杏树下继续编织蝈蝈笼。

因为找不到足够的竹篾,这次秦钺还从法洪寺里找来了一些烧火用的麦草,又编织了一些方方正正的蝈蝈笼。这两种蝈蝈笼秦钺小时候都玩过,而且他爷爷还教过他怎么编蝈蝈笼,所以这对他来说根本就没什么难度。

时辰将到午时的时候,秦钺和李红便拿着两支挂满蝈蝈笼的长竹竿来到了东市上。

此时的东市里已经来了很多赶集的百姓,一些铺面的伙计也在忙着下门板,就等着午时开市的鼓声响起,好开门纳客了。

虽然唐律规定不到午时不准开市,但因为现在正处在太平盛世中,管理并不那么严格,还未等到午市开市的鼓声响起,一些带着孩子的百姓便围拢到了秦钺和李红面前,有打问价钱的,有问蝈蝈吃什么的,但更多的还是看新鲜的,因为人们以前虽然也偶尔见过卖蟋蟀卖鸣虫的,但还从未见过这种拴着灯笼穗和红线的蝈蝈笼。

如今的秦钺和李红身上的衣服虽然还很破旧,但也都穿上了用灰布旧僧衣改制的裤褂,加上几乎天天洗漱,散乱的头发也经过了梳理,身上早就没有了以前的那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臭味。尤其是模样俊秀的李红,穿着一身男孩子的灰布裤褂,乌黑的头发像女道士一样盘在脑后,再别一只木簪子,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可爱的灵秀劲。

虽然按唐时的习俗,女孩子只有到了十五岁及笄的年龄才能结发别簪,表示已经到了待嫁的年龄。但这只是一种不成文的习俗,并不是硬性规定,女孩子要是不满十五岁就出嫁了,也是可以结发和别簪的,尤其是像李红这种无父无母的孤儿,结不结发别不别簪子更是自己说的算了。

一个抱着孩子的中年妇女问李红道:“小妹妹,你这蝈蝈咋卖啊?”

因为在街上讨饭久了,李红并没有那些第一次上街做小买卖的女孩子的拘谨,马上笑脸相迎道:“婶婶,不贵的,一只绿色的草蝈蝈加上笼子才要一文钱,青色的铁蝈蝈两文钱一只,红色的火蝈蝈五文钱一只,很好玩的,婶婶给小弟弟买一只玩吧!”

中年妇女啧啧道:“一个虫儿就要五文钱,这也太贵了吧?都够我们一家人一天的吃喝用度了,不要,不要!”

这女人就像被蜂子蜇了一般,一边说着还在一边摆手。

李红连忙解释道:“婶婶,不是所有蝈蝈都要五文钱的,这些绿色的草蝈蝈只要一文钱一只,还送一个蝈蝈笼呢,很便宜的!”

“一文钱也不要,要玩我们自己去捉一只来玩!”

女人说完,便抱着孩子走了,走出很远,她怀里那个两三岁的小男孩眼睛还一直盯着李红手中的蝈蝈笼。

因为这个女人的影响,很多围观的百姓也散去了,留下的也大多是想看秦钺他们笑话的。

见没人买蝈蝈,李红有些着急,低声问秦钺道:“三郎哥哥,我们是不是要的价钱有点高了,不行就便宜点吧?”

秦钺笑道:“一文钱就已经是最小的面值了,我们还能怎么便宜?总不能把一枚铜钱掰成两半,找给他们一半吧?再说了,一个小孩买一只蝈蝈就够了,就算你再送他们一只,也还是要一文钱的。红妹你不要着急,做生意就是这样,想买的再贵也不贵,不想买的再便宜也是贵!”

前世家里经营古玩店的经验告诉秦钺,这世上的东西本来就没有贵贱之分,区别只在于你喜不喜欢。就像一件上等的宋代民窑瓷器,不喜欢的人你要一千块钱他都嫌贵,喜欢的人你要三万块钱那都是友情价。

李红点点头,看她的样子,虽然赞成秦钺的话,但还是有些忐忑。

【未完待续】

同类推荐
  • 戍边关

    戍边关

    顾成海刚刚穿越到大宋,就沦落成了个乞丐,被赶到边关砌城墙。从被驱赶至关外的乞丐,到一手掌握边境贸易、组建庞大情报系统的无冕之王。精彩欢乐的大宋军民戍守边关战记,宋辽两国跌宕起伏的铁血传奇,敬请点击收藏《戍边关》,一起梦回雄关万里,千里狼烟……
  • 大辰帝国

    大辰帝国

    三百年的大辰王朝,危如累卵,已是大厦将倾。值此天下扰攘之时,英雄与滑贼并起,坐拥美人,指点江山,欲逞一世之威风,留万代功名。而一个玩世不恭、初出茅庐的郡学书生,也将借这无边风雨,青云直上,最终成为以天下为局的棋手。(这是一个讲述屌丝翻身把歌唱的故事……看着凑合的话,还请多多支持,收藏推荐,感谢感谢~)
  • 河西历史轶事和传奇

    河西历史轶事和传奇

    本书讲述了历史上形形色色著名人物的传奇故事,内容丰富,获益颇多。
  • 锦衣卫之高武大明

    锦衣卫之高武大明

    巨大的浮空岛漂浮在万里浮云之上,一个男子坐在金銮之中,双眸闪动着银芒,穿过云层看向这万里河山。岛屿中央,一座通体乌黑耀眼无比的巨石之上,几个金色大字铭刻其上:锦衣卫天都。
  • 极品农场

    极品农场

    穿越了,却带了一个农场。带就带吧,还弄了一个死亡限制——不完成任务,直接毁灭。于是,王皓既痛苦又高兴的开始了生活!
热门推荐
  • 最伟大的智慧书

    最伟大的智慧书

    葛拉西安,以洞穿一切的目光、过人的智慧和绝伦的仁慈,用一种令人惊异的冷峻与客观,看透叵测的人心和纷繁的世事;马基雅维利,手执一支锋利的笔,给西方政治学划开丁致命的一刀;孙武,凭借博大精深的学识、精邃,写下了一部为军事家视为必读的教科书……
  • 我们说

    我们说

    三个水象星座女人的各种爱恨情愁,简单的概括就是:闺蜜说。
  • 五行大道

    五行大道

    五行生克,万物皆尘埃。三千大道,善恶易初心。未知的路让他癫狂,心中的梦让他痴狂。究竟是真还是假,谁又能知道。
  • 旧忆而暖

    旧忆而暖

    蔓蔓对这部小说的形容是无论你美丑胖瘦最后都会遇到一个接受你所有的好与坏,一辈子用心疼爱你的人
  • 青春不负离殇

    青春不负离殇

    等不到花开,不敢凋谢的花蕾。曾经,他是唯一。曾经,他是全部。我们有着这样的过去,可我终究还是没能忘了你。
  • 呆萌妹妹遇上恶魔姐姐

    呆萌妹妹遇上恶魔姐姐

    她,身高1.58。拥有着双色瞳。左眼红色。右眼蓝色。是备受校园哥哥党们热捧呵护的‘粉嫩可爱娃’她,身高1.80。是上流社会宠儿,是s企业的千金大小姐。拥有着淡蓝瞳的极品冷酷少女。她让迷糊的女孩夏齐缨意外连连。本夏以韩是没妈的孤儿。找到麻麻以后却多出了个妹妹。她们意外成为姐妹。可在学院里。她两同时喜欢上了。霸道的林校草,林默曦同学。作为相亲相爱的两姐妹该怎样面对这场友谊灾难呢。子琳是选择爱。还是选择友谊呢。然而默曦同学会喜欢谁呢。结局会是怎样呢
  • 未婚夫,要淡定

    未婚夫,要淡定

    一日之间,她变得一无所有,不仅失去了最信任的两个人,更被狠狠地剥夺了爷爷留给自己的一切,她恨他们的背叛,更恨自己的无能!金黄的沙滩上,她平静的望着眼前碧蓝的海水,眸中闪着从未有过的凌厉:“总有一天,我会拿回属于我的一切!今日之痛,千倍奉还!”
  • 膳食革命

    膳食革命

    最经典的民族传统膳食,最实用的营养美食大全。食药同源,膳药同功,看似简单的买菜做饭,其实蕴含着养生的奥秘,掌握膳食和就餐的十大平衡,真正做到身土不二,寓医于食。阅读本书,赶紧让你的家庭来一场膳食革命吧。
  • 剪胜野闻

    剪胜野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通往维根码头之路

    通往维根码头之路

    奥威尔被称为“一代人的冷峻良知”,他始终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犀利的文笔记录着他所生活的时代,致力于维护人类自由和尊严,揭露、鞭笞专制和极权主义,并提出了超越时代的预言!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通往维根码头之路》是研究奥威尔“不可能绕过”的著作。在书中,作者对英格兰北部几个工业区进行了考察,总结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在缅甸时的苦恼和选择流浪的理由,提出了改善工人状况的实际建议以及对英国政治、阶级形式的认识,体现了作者对资本主义、法西斯主义的批判和社会主义者倾向。本书1958年在美国首次出版后,《纽约客》发表了一篇重要的书评,称此书是“最佳社会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