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386200000051

第51章

分别智品

前品初说诸忍诸智。于后复说正见正智。为有忍非智耶。为有智非见耶。颂曰。

圣慧忍非智  尽无生非见

余二有漏慧  皆智六见性

论曰。慧有二种。有漏无漏。唯无漏慧立以圣名。此圣慧中八忍非智性。自所断疑未已断故。可见性摄。推度性故。尽与无生二智。非见性。已息求心不推度故。所余皆通智见二性。已断自疑推度性故。诸有漏慧皆智性摄。于中唯六亦是见性。谓五染污见世正见为六。如是所说圣有漏慧皆择法故并慧性摄。智有几种。相别云何。颂曰。

智十总有二  有漏无漏别

有漏称世俗  无漏名法类

世俗遍为境  法智及类智

如次欲上界  苦等谛为境

论曰。智有十种摄一切智。一世俗智。二法智。三类智。四苦智。五集智。六灭智。七道智。八他心智。九尽智。十无生智。如是十智总唯二种。有漏无漏性差别故。如是二智相别有三。谓世俗智法智类智。前有漏智总名世俗。多取瓶等世俗境故。后无漏智分法类别。三中世俗遍以一切有为无为为所缘境。法类二种如其次第以欲上界四谛为境。即于如是二种智中。颂曰。

法类由境别  立苦等四名

皆通尽无生  初唯苦集类

论曰。法智类智由境差别分为苦集灭道四智。如是六智若无学摄。非见性者名尽无生。此二初生唯苦集类。以缘苦集六种行相观有顶蕴为境界故。金刚喻定境同此耶。缘苦集因。缘灭道异。于前所说九种智中颂曰。

法类道世俗  有成他心智

于胜地根位  去来世不知

法类不相知  声闻麟喻佛

如次知见道  二三念一切

论曰。有法类道及世俗智成他心智。余则不然。此智于境有决定相。谓不知胜及去来心。胜心有三。谓地根位。地谓下地智不知上地心。根谓信解时解脱根智不知见至不时解脱心。位谓不还声闻应果独觉大觉。前前位智不知后后胜位者心。此智不知去来心者。唯以现在他相续中能缘心等为境界故。又法类品不互相知。谓法智摄诸他心智不知类品。类智所摄诸他心智不知法品。由法类智以欲上界全分对治为所缘故。此他心智见道中无。总观谛理极速转故。然皆容作此智所缘。若诸有情将入见道。声闻独觉预修加行。为欲知彼见道位心。彼诸有情入见道位。声闻法分加行若满知彼见道初二念心。若为更知类分心故别修加行。至加行满彼已度至第十六心。虽知此心非知见道。麟喻法分加行若满知彼见道初二念心。若为更知类分心故。别修加行。至加行满知彼第八集类智心。以此但由下加行故。有说。知初二及第十五心。世尊欲知不由加行。于彼见道一切能知。尽无生智二相何别。颂曰。

智于四圣谛  知我已知等

不应更知等  如次尽无生

论曰。如本论说。云何尽智。谓无学位若正自知我已知苦。我已断集。我已证灭。我已修道。由此所有智见明觉解慧光观是名尽智。云何无生智。谓正自知我已知苦不应更知。广说乃至。我已修道不应更修。由此所有广说乃至。是名无生智。如何无漏智。可作如是知。迦湿弥罗诸论师说。从二智出后得智中作如是知故无有失。由此后得二智别故。表前观中二智差别。有说。无漏智亦作如是知。然说见言乘言便故。或于谛理现照转故。由此本论亦作是言。且诸智亦是见。如是十智相摄云何。谓世俗智摄一全一少分。法类智各摄一全七少分。苦集灭智各摄一全四少分。道智摄一全五少分。他心智摄一全四少分。尽无生智各摄一全六少分。何缘二智建立为十。颂曰。

由自性对治  行相行相境

加行办因圆  故建立十智

论曰。由七缘故立二为十。一自性故立世俗智。非胜义智为自性故。二对治故立法类智。全能对治欲上界故。三行相故立苦集智。此二智境体无别故。四行相境故立灭道智。此二行相境俱有别故。五加行故立他心智。非此不知他心所法。本修加行为知他心。虽成满时亦知心所。而约加行故立他心智名。六事办故建立尽智。事办身中最初生故。七因圆故立无生智。一切圣道为因生故。如上所言。法智类智。全能对治欲上界法。为有少分治上欲耶。颂曰。

缘灭道法智  于修道位中

兼治上修断  类无能治欲

论曰。修道所摄灭道法智。兼能对治上界修断。欲之灭道胜上界故。已除自怨能兼他故。由此类智无能治欲。于此十智中谁有何行相。颂曰。

法智及类智  行相俱十六

世俗此及余  四谛智各四

他心智无漏  唯四谓缘道

有漏自相缘  俱但缘一事

尽无生十四  谓离空非我

论曰。法智类智。一一具有非常苦等十六行相。十六行相后当广释。世智有此及更有余能缘一切法自共相等故。苦等四智。一一各有缘自谛境四种行相。他心智中。若无漏者唯有缘道四种行相。由此即是道智摄故。若有漏者取自所缘心心所法自相境故。如境自相行相亦尔。故此非前十六所摄。如是二种于一切时一念但缘一事为境。谓缘心时不缘心所。缘受等时不缘想等。若尔何故薄伽梵说如实了知有贪心等。非俱时取贪等及心。如不俱时取衣及垢。有贪心者。二义有贪。一贪相应。二贪所系。贪相应心具由二义。余有漏心唯贪所系。有说。经言有贪心者。唯说第一贪相应心。离贪心者。谓治贪心。若贪不相应名离贪心者。余惑相应者应得离贪名。若尔有心非贪对治不染污性。应许此心非有贪心离贪心等。是故应许余师所说。为贪所系名有贪心。乃至有痴离痴亦尔。毗婆沙师作如是说。聚心者谓善心。此于所缘不驰散故。散心者谓染心。此与散动相应起故。西方诸师作如是说。眠相应者名为聚心。余染污心说名为散。此不应理。诸染污心若与眠相应。应通聚散故。又应违害本论所言。如实知聚心。具足有四智。谓法智类智世俗智道智。沉心者谓染心。此与懈怠相应起故。策心者谓善心。此与正勤相应起故。小心者谓染心。少净品者所好习故。大心者谓善心。多净品者所好习故。或由根价眷属随转力用少多故名小大。染心根少。极二相应故。善心根多。恒三相应故。染心价少。非功用成故。善心价多。大资粮成故。染心眷属少。无未来修故。善心眷属多。有未来修故。染心随转少。唯三蕴故。善心随转多。通四蕴故。染心力用少。所断善根必还续故。善心力用多。忍必永断诸随眠故。由此染善得小大名。掉心者谓染心。掉举相应故。不掉心者谓善心。能治彼故。不静静心应知亦尔。不定心者谓染心。散动相应故。定心者谓善心。能治彼故。不修心者谓染心。得修习修俱不摄故。修心者谓善心。容有二修故。不解脱心者谓染心。自性相续不解脱故。解脱心者谓善心。自性相续容解脱故。如是所释不顺契经。亦不能辩诸句别义。如何此释不顺契经。经言。此心云何内聚。谓心若与惛眠俱行。或内相应有止无观。云何外散。谓心游涉五妙欲境随散随流。或内相应有观无止。岂不前说。染心眠俱便有一心通聚散过。虽说非理。不许眠俱诸染污心是散心故。岂不又说本论相违。宁违论文勿违经说。如何不辩诸句别义。谓依此释不能辩了散等聚等八异相故。依我所释非不能辩此契经中八句别义。谓虽散等同是染心。而为显其过失差别。及虽聚等同是善心。而为显其功德差别。故依八义别立八名。既不能通所违经说。所辩句义理亦不成。又若沉心即掉心者。经不应说若于尔时心沈。恐沈修安定舍三觉支者名非时修。若于尔时心掉。恐掉修择进喜名非时修。岂修觉支有散别理。此据作意欲修名修。非现前修故无有失。岂不我说亦不违经。虽诸染心皆名沉掉懈怠增者经说沉心。掉举增者经说掉心。据恒相应我说体一。随自意语谁复能遮。然实此经意不如是。前说。一切贪所系心。皆名有贪心。贪系是何义。若贪得随故。有学无漏心应名有贪。贪得随故。若贪所缘故。无学有漏心应名有贪。贪所缘故。若不许彼为贪所缘。云何彼心可成有漏。若谓由为共相惑缘应名有痴。痴所缘故。然他心智不缘贪得。亦不可说缘缘心贪。宁知他心是有贪等。故非贪系名有贪心。若尔云何。今详经意贪相应故名有贪心。贪不相应名离贪等。若尔何故余契经言。离贪嗔痴心不还堕三有。依离得说故无有过。岂不于前已破此说。余惑相应者。应得离贪名。彼亦与贪不相应故。若依此意。许亦无违。然不说为离贪心者。彼属有嗔有痴等故。且止傍论应述本宗。此所明他心智。为亦能取他心所缘。及亦取他心能缘行相不。俱不能取。知彼心时。不观彼所缘能缘行相故。谓但知彼有染等心。不知彼心所染色等。亦不知彼能缘行相。不尔他心智应亦缘色等。又亦应有能自缘失。诸他心智有决定相。谓唯能取欲色界系及非所系。他相续中现在同类心心所法。一实自相为所缘境。空无相不相应。尽无生所不摄。不在见道无间道中。余所不遮如应容有。尽无生智除空非我。各具有余十四行相。由此二智虽胜义摄而涉于世俗欲离空非我。谓由彼力于出观时作如是言。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为有无漏越此十六更是所余行相摄不。颂曰。

净无越十六  余说有论故

论曰。迦湿弥罗国诸论师言。无无漏行相越此十六。外国师说。更有所余无漏行相越于十六。云何知然。由本论故。如本论说。颇有不系心能了别欲界系法耶。曰能了别。谓非常故苦故空故非我故因故集故生故缘故。有是处有是事。如理所引了别。若谓彼文不为显示不系心了别欲界系法时。除前所明八行相外别有有是处有是事行相。但为显示作八行相。斯有是处斯有是事。此释不然。余不说故。谓若彼论依此意说。应于余处亦说此言。然彼余文但作是说。颇有见断心能了别欲界系法耶。曰能了别。谓我故我所故。断故常故。无因故无作故损减故。尊故胜故上故。第一故能清净故。能解脱故。能出离故。惑故疑故犹豫故。贪故嗔故慢故痴故。不如理所引了别。此等亦应说有是处等言。既无此言故释非理。十六行相实事有几。何谓行相。能行所行。颂曰。

行相实十六  此体唯是慧

能行有所缘  所行诸有法

同类推荐
  • The Two Captains

    The Two Captain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水云集

    水云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唐宋分门名贤诗话

    唐宋分门名贤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原李耳载

    原李耳载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A Cathedral Courtship

    A Cathedral Courtship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四时纂要

    四时纂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江南江北大风起

    江南江北大风起

    一条大江,南北两顾。一座大山,东西相望。东西南北,争斗千年。江的南北世代豪门,山的东西两大帝国。一个少年,一把刀断了江,移了山。
  • 桃之夭夭:爹爹是神君大人

    桃之夭夭:爹爹是神君大人

    从前有一座山山上有一座殿殿里有一只小狐妖咳咳…言归正传……传说,在东海之滨,有一座仙山,名为桃源山。在桃源山上,有一座神殿,名为桃夭殿。在桃夭殿里,住着一只小狐妖,啊不,是一个小神仙,名叫妖妖,啊不不不,名叫仙仙。当然,在这座神殿里,还有一位神君大人,名为爹爹,啊呸!是有一位爹爹大人,名为神君,啊呸呸呸!是有一位天地间唯一的神族最高的神君大人,名为君墨。哦对了,还有一只小白狗,叫阿武。(爷叫玄武!!是上古神兽!!神兽!!)日常小剧场part1某绝世美男洗澡ing,某小色狼带着一呆萌蠢偷窥ing“仙仙……”某神君大人无语凝噎ing且准时收看,小狐仙找爹爹~
  • 天命九章

    天命九章

    古轩被突如其来的际遇带往一个全新的世界,生死关头得到了一部上古奇书。从此整个世界便与他为敌。在这无数觊觎的目光之中,修行的道路却是无比昏暗,只看他如何行走下去...新书《妖墨》已经开始上传,书号2036166下方作者推荐书里有链接~求收藏求推荐啊~!!!
  • 废材狂妃:别惹腹黑四小姐

    废材狂妃:别惹腹黑四小姐

    墨水心,21世纪隐世古武传承人,身怀绝艺,懂兽语,可驭万兽。平日里看起来慵懒没心没肺的样子,实则腹黑狡诈,睿智多谋。楚玺镜,四方圣殿的圣主。尊贵、睥睨、优雅、霸气于一身。挥一挥手整片天擎大陆都要抖三抖的至尊强者。温润绝世,俊美如同神明降世。一次意外毒发,那个胆大包天的女人把他当肉垫也就算了,扒走他身上的圣战衣他也就忍了,该死的,她竟然他的贴身亵裤也不放过!最可恨的是,那个胆大包天的女人,竟然嫌弃他那个地方……长得丑!咬牙切齿:“女人,你休想逃!”
  • 至尊狂妃:废材娘亲要逆天

    至尊狂妃:废材娘亲要逆天

    (新文【娇宠小兽妃:冷血暴君,你好坏!】已发,求收藏推荐啦)神秘世家家主阎玥在修炼时被未婚夫背叛而死,再睁眼,却已穿越至未婚先孕的废材七公主身上。七日之后,废材公主再次出现在世人面前,无上天资却是惊掉一地下巴!而面对昔日嘲讽算计过她的人,她以绝对强悍的实力告诉他们,敢惹她的人,休想有好下场!牵着宝贝儿子,身后跟着一票魔宠,她以绝代风姿傲视苍穹,睥睨天下!大力推荐新文快穿逆袭:反派男神,求放过!
  • 代我回家

    代我回家

    有人问我,三叔已经完结了,为什么我要写这本书,我想,只是一种执念吧,从初一到高三,我还舍不得它结束
  • 贴心丹王

    贴心丹王

    杨迪偶得丹炉,成为最后一个炼丹师,从此踏上一条波澜壮阔的修仙之路,碾压各路天才,纵横无数位面,最终成为一代丹王。隆重推荐炫舞新书《美女之神秘高手》。
  • 傲天霸主

    傲天霸主

    天地为棋盘,众生为棋子。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要你生则生,要你死则死。这个世界是一张被设置好的棋盘,出色的人都会被选择成为一枚棋子,一入棋局,生不由己,谁都无法逃脱被操纵的命运。冷聂奉父亲之命执行任务时偶然获得了一枚黑色的棋子,不想却成了“棋子”中的一员,但他一身傲骨,绝不甘愿屈服于命运,誓要逆天改命成为那掌棋之人。
  • 伊甸园里的动物们

    伊甸园里的动物们

    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时代的诞生,那就是宇航时代。该书一步一步告诉小读者们,人类是怎样开发宇宙的、又是怎样进入宇宙的?读者关心的很多重要问题在这里都有一个充分的讲述。书中既有科学原理的生动讲解,又综合运用图片、图标等具象形式加以表现,从而使读者直观、迅速、深刻地理解了作者所要传达的知识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