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325900000003

第3章 诗(1)

题湘中馆(二首之二)

此诗作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秋。诗人时任零陵丞,并于是年夏季赴长沙,担任湖南漕司主试,至九月方归,此诗即是归途中宿湘中馆时所题。原作共两首,这里选其中的第二首。

江欲浮秋去,山能渡水来。隅蛮语杂,乃楚声哀。

寒早当缘闰,诗成未费才。愁边正无奈,欢伯一相开。

江欲浮秋去,山能渡水来——一江秋水奔流不息,浩浩而去,好像秋天也会随着江水流去。江边的连山在秋色中显得妩媚多姿,更妙的是绝佳的山色映在江水中仿佛是渡水而来,好像想要和人亲近一样。

娵隅蛮语杂,欸乃楚声哀——听不懂当地人说的方言,带着哀伤调子的棹歌悠扬动听。娵隅(jūyú),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称鱼为娵隅。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郝隆为桓公南蛮参军……既饮,揽笔便作一句云:‘娵隅跃清池。’桓问娵隅是何物,答曰:‘蛮名鱼为娵隅。’”后来也用娵隅借指少数民族语言。欸(āi)乃,象声词,棹歌,划船时歌唱之声。

寒早当缘闰,诗成未费才——今年因为有闰月的缘故,所以在月份上显得秋凉来得早了,那我就随意吟首小诗来与这早早的秋凉相唱和吧。绍兴三十二年闰二月。李商隐《南朝》诗中有“江令当年只费才”,杨万里此句是反用李商隐诗意,暗含自己并非是只会作诗的诗人,胸中还有政治抱负和才能。

愁边正无奈,欢伯一相开——行旅途中面对秋江,倾听棹歌,想到自己政治才能尚未能施展,只是闲来写诗,不由得生愁。愁思既来,挥之不去,也只好用酒来解忧了。愁边,犹言愁中。欢伯,酒的别名。汉焦赣《易林·坎之兑》:“酒为欢伯,除忧来乐。”开,在这里是开解、宽慰的意思。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之作。诗的首联写秋江景色,用极简练的文字写出秋江之壮丽与优美,有先声夺人之妙。袁枚在《随园诗话·补遗四》中称赏此句:“‘白水遥连郭,青山直到门。’畏垒山人诗也。‘野水白连郭,乱山青到门。’王子乘诗也。二诗各臻其妙。然观杨诚斋‘江欲浮天去,山疑渡水来’,则又瞠乎后矣!”颔联写诗人行旅途中的孤独之感,言语不通、楚声船歌,更催生了诗人的愁绪。“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行旅作客孤独之情已生,再加上面对秋景,则寒凉之意自从心底生出,其实未必真是因为有闰月的缘故。诗人目有所触,心有所感,于是赋诗。“诗成未费才”却不是自夸而是自叹。清人屈复《玉溪生诗意》解李商隐“江令当年只费才”句说:“只费才,可惜空费其才也。”是说南朝诗人江总虽居高位,但却只是诗人而已。杨万里此句暗含政治抱负还不能施展的愁思。尾联是写愁来时的无奈,诗人称酒为“欢伯”,饮酒解忧为“欢伯相开”,好似有人作伴劝解忧愁,其实却是独饮,恐怕只会是“借酒浇愁愁更愁”。

此诗由景入情,写愁思层层递进,却写得含蓄有度,显示出诗人诗歌创作的功力,确实可以称得上是“诗成未费才。”

过百家渡四绝句(四首选二)

这组诗作于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春,当时杨万里在永州零陵丞任上。这一时期正是杨万里形成自己风格的早期。杨万里早年作诗学习江西诗派,效法黄庭坚、陈师道,到了绍兴三十二年(1162)诗人悟到一味模仿江西诗风是不能自成一家的,他在《诚斋江湖集序》中自述了当时的情况:“予少作有诗千馀篇,至绍兴壬午七月皆焚之,大概江西体也。今所存曰《江湖集》者,盖学后山及半山及唐人者也。”就是从那时,杨万里走上了多方学习的创作之路,并最终“辞谢唐人及王、陈、江西诸君子,皆不敢学”,自出机杼,终成一代大家。《过百家渡四绝句》作于诗人焚毁“少作”的第二年,诗中已经没有了江西诗风的瘦硬孤峭,而诚斋体的那种自然流转,清新活泼的风味已经初露端倪。

其一

出得城来事事幽,涉湘半济值渔舟。

也知渔父趁鱼急,翻着春衫不裹头。

出得城来事事幽,涉湘半济值渔舟——我从喧闹的城里出来,看到城外的风光到处都显得僻静幽雅,渡湘江到一半的时候,在江上遇到了一只渔船。幽,指僻静;幽雅。涉,本义指徒步渡水,也泛指渡水,这里是泛指。半济,渡河渡到一半。值,遇到,碰上。

也知渔父趁鱼急,翻着春衫不裹头——江中春鱼成群,渔夫忙得竟穿翻了衣裳、忘了裹头。在古代,正式装束很少有不戴帽子或者不戴巾的,光着头一般会被认为“仪表不整”。诗人此处写渔夫不戴裹头,不是笑他服饰不整,而是对渔夫的不拘礼法,随意自然,带着一种欣赏的态度。渔父,就是渔夫。趁,追逐,追赶。裹头,指裹扎头巾;包头。

对于爱好古典散文的人来说,永州这个地名并不让人感到陌生,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就曾经做过永州司马,并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用生花妙笔描绘出了永州奇绝的自然风光。杨万里也是热爱山水自然的人,他在永州零陵为官,自然不会放过这一片可爱的风光。《过百家渡四绝句》就是描绘乡间自然风光的佳作。

第一首诗写渡过湘江时所见,诗人不写湘江春水,不写江边山光,单单抓住一只渔舟。但是诗人并不泛泛地写渔舟,而是抓住了渔父这一形象,然而就是从写渔父这一形象显示了杨万里诗的特色。以往的古典诗歌中自不乏写渔舟、渔父的作品,但其中所写的渔父多是在一种恬淡宁静的氛围中,有时渔父更带有隐士的色彩。如孟浩然《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诗中写“鲛人潜不见,渔父歌自逸。”再如杜牧的《渔父》诗:“白发沧浪上,全忘是与非。秋潭垂钓去,夜月叩船归。烟影侵芦岸,潮痕在竹扉。终年狎鸥鸟,来去且无机。”相较之下可以看出,杨万里所写“翻着春衫不裹头”的渔父更具有生活气息,更真实,也更让人感到亲切。诗的欢快语调透出诗人对这种自然疏放的欣赏,让人在轻松愉悦的情绪中品味这种日常生活中的乐趣。

其二

园花落尽路花开,白白红红各自媒。

莫问早行奇绝处,四方八面野香来。

园花落尽路花开,白白红红各自媒——花园里的花已经落尽了,但是在乡间野外小路旁的花还在盛开,各种颜色的野花都争相向我展示自己的美丽。媒,指引荐,推荐。自媒,指自己推荐自己。《列子·周穆王》:“宋阳里华子中年病忘……鲁有儒生自媒能治之。”

莫问早行奇绝处,四方八面野香来——不要问清晨乡间最美的地方在哪里,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眼里看见的是路边盛开的野花,鼻中闻到的是从四面八方袭来的野花的香气。奇绝,奇妙非常。

第二首诗描绘春日乡间小路边带有朴野自然之色的烂漫的野花,园花落尽,野花开满山野,香气阵阵袭来真有醉人之美。所写的景物非常的简单,就是乡间路边的野花。“红红白白”两组叠字的运用不仅给诗增添了音乐美,更表现出野花盛开时烂漫的景象;“各自媒”三字又赋予了野花人的感情,仿佛神来之笔,让读者尽情地想象野花的万种风情。

这两首小诗都以诗人独特的视角写出杨万里诗蕴含的独特的灵动和新鲜感来,写渔夫,不被传统所束缚,而是直接从生活中抓取鲜活的形象;写野花,就赋予野花独立的有情感的生命,并仿佛在与诗人交流,这就是诚斋体的独特风味。

读罪己诏(三首选二)

此诗作于兴隆元年(1163)夏。原诗有题注:“时有符离之溃。”绍兴三十二年(1162)六月,宋高宗赵构传位给其养子赵,是为孝宗。赵即位后,起用主战派大臣,任命力主恢复中原的张浚为枢密使,都督江淮东西路军马,主持北伐战争。兴隆元年(1163)五月,出师北伐,一月之间,攻下灵璧、虹县、宿州三城,金兵大败,人心振奋。既而金国以十万大军攻打宿州,因李显忠、邵宏渊二将不和,导致宿州复失,宋军大败于符离集,金兵乘胜追击,斩首宋军四千,获甲三万。此次北伐失利对南宋打击很大,主和派大臣以此为口实攻击以张浚为代表的主战派,宋孝宗也动摇了收复中原的决心,罢张浚都府,进用主和派张思退为宰相,并且以为下令北伐是自己犯的“错误”,下《罪己诏》自责。杨万里零陵县县丞任期在绍兴三十二年(1162)秋已满,于兴隆元年春末归家闲居,未几听到北伐失败的消息,悲痛之中又看到孝宗下的《罪己诏》,一腔忧愤从胸中喷涌而出,写下了感人至深的《读罪己诏》。《读罪己诏》共三首,这是第一首。

其一

莫读轮台诏,令人泪点垂!天乎容此虏?帝者渴非罴。

何罪良家子?知他大将谁!愿惩危度口,傥复雁门!

莫读轮台诏,令人泪点垂——主张抗金收复中原的志士们不要读那令人心痛的《罪己诏》,因为读了之后会忍不住流下失望和悲愤之泪。轮台诏,指汉武帝所下《哀痛诏》。汉武帝一生因致力开拓西域,导致国力大损,他晚年深悔用兵过度,于是下令弃置轮台之地,并下诏自责。这句诗用汉武帝的《哀痛诏》代指宋孝宗下的《罪己诏》。

天乎容此虏?帝者渴非罴——难道是上天让金国胡虏侵占中原吗?皇帝需要的是像姜太公那样的贤相,中原未复其实是因为贤才没有被任用。虏,古时对北方外族或者南人对北方人蔑称为虏,也把敌人称为虏,这里指金国。罴,是熊的一种,俗称人熊或马熊。非罴,是姜太公的代称。《六韬·文师》载:文王将往渭水边打猎,行前占卜,卜辞曰:“田于渭阳,将大得焉,非龙非彲,非虎非罴,兆得公侯。天遣汝师,以之佐昌。”后来见太公坐渭水边垂钓,遂太公拜为师。非罴在这里指像姜太公一样能辅佐帝王成就事业的贤相,杨万里认为当时能担当大任的贤才就是主战派的张浚何罪良家子?知他大将谁——战士们有什么罪?北伐溃败的原因不是战士们不奋勇杀敌,而应归罪于视国家命运为儿戏的“大将”。良家子,指参与北伐战争的将士们。大将谁,杜甫《后出塞》中有“借问大将谁,恐是霍骠姚”的诗句,诗句表面赞扬将军像霍去病一样治军有方,实际上是讽刺安禄山的。杨万里诗中“大将”指造成符离之溃的前线将领邵宏渊和李显忠。符离军溃,主要是由于二将不和,贻误战机。

愿惩危度口,傥复雁门踦——要以已往失败时的危急狼狈为戒,但不要气馁,要吸取教训振作起来,将来终有成功的时候。惩,指以往事为惩戒。危渡口,诗原注:“见《光武纪》二年注。”光武帝刘秀在称帝前曾经北征王郎,到达蓟县时,听到刘接起兵蓟中响应王郎的消息,惊恐难逃,“晨夜兼行,蒙犯霜雪,天时寒,面皆破裂。至滹沱河,无船,适遇冰合,得过,未毕数车而陷。”(《后汉书光武帝纪》)后人因称刘秀当年渡河处为“危渡口”。雁门踦,《汉书·段会宗传》记载,西汉段会宗曾经为西域都护,西域服其威信。他做雁门太守时,因罪免官,后来应西域诸国的要求,又做都护。他的好友谷永去信说他在西域只要任满归来,“亦足以复雁门之踦”,后来段会宗晚年又在西域建功。踦,是时运不佳的意思,雁门踦指一时时运不佳。

隆兴元年北伐失利,一时间朝野震荡。杨万里的《读罪己诏》写出了抗金志士的沉痛心情。全诗感情真挚,深沉,多用反语和反问句式增强情感力度。诗的开头就是“莫读”二字,与诗的题目相反,造成一种突兀感,然后写出“莫读”的缘由,在诗人看来罪己诏应是字字刺目,让人痛心,实是让人不忍读。诗人说“莫读”罪己诏,其实是用看似突兀的开头写出读罪己诏后气愤至极之态。而后用汉武帝的《哀痛诏》代指宋孝宗下的《罪己诏》,然而汉武帝是后悔开边过度,宋孝宗却是以收复中原为“罪”,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北伐失败虽然惨痛,但经过休养生息还可以再图收复,然而宋孝宗却一遇挫折旋即退缩,且以为北伐是“错误”之举。读了这样的罪己诏,恍若看到恢复中原的大计又成梦幻,有志恢复的诗人怎能不流悲愤之泪呢?“天乎容此虏?”用反问语气写北伐是正当的,讽刺宋孝宗竟然以决定北伐为“罪”;战败之后立即贬斥贤相张浚,不得不让志士心寒。“何罪良家子?知他大将谁!”这两句用反问句式诘责造成符离溃败的罪魁祸首,讽刺效果比指名道姓的斥责更强。最后以“愿惩危度口,傥复雁门踦”作结,是说当下要以败为戒,败而不馁。杨万里是诗人,也是政治家,这首诗显示出了杨万里作为政治家的眼光。

其二

这是《读罪己诏》的第二首。此诗从自身写起,先回顾南渡后近四十年的偏安现状:中原难复,南宋尚危。然后反思造成这种局面以及此次北伐失败的原因。相较第一首,第二首是痛定之后进一步反思之作,感情更加深沉,见解也更深了一步。

乱起吾降日,吾将强仕年。中原仍梦里,南纪且愁边。

陛下非常主,群公莫自贤!金台尚未筑,乃至羡强燕?

乱起吾降日,吾将强仕年——我出生在北宋灭亡、高宗南渡、天下大乱的那一年,而今我已经快要到四十岁了。吾降,《离骚》句云:“唯庚寅吾以降。”降,指出生。杨万里生于高宗建炎元年(1127)九月。这一年二月,金主下诏废徽宗赵佶,贬钦宗赵桓为庶人,三月,立张邦昌为“楚”帝,五月,赵构即位于南京(今河南省商丘市),是为高宗,改元建炎。强仕年,指四十岁。语本《礼记·曲礼上》:“四十曰强,而仕。”意思是士大夫到了四十岁时志气已经坚强,不为利害福祸所动,可以出仕了。杨万里是年三十七岁,所以说快要到“强仕年”了。

中原仍梦里,南纪且愁边——自从南渡以来,近四十年过去了,中原仍在金国铁蹄蹂躏之下,只有在梦中才能踏上故土,不仅如此,而今连南宋的半壁江山也岌岌可危了。中原,指沦陷于金的原属北宋的国土。仍梦里,仍旧只有在梦里才能再成为宋之国土。南纪,语出《诗·小雅·四月》:“滔滔江汉,南国之纪。”后因指南方。南宋以淮水与金国为界,偏安南方,因此用南纪指南宋的半壁江山。愁边,即在忧愁之中。

陛下非常主,群公莫自贤——君主可不是像一般的皇帝那样的平庸无能,在朝为官的大臣们千万不要自以为是啊。陛下,对君主的尊称。非常主,不是平庸的君主。群公,指在朝执政的大臣们。自贤,自认为对,自作聪明。符离之溃以后,朝中的大臣除了主和派认为求和退让能够自保,还有一些大臣误信金人提出的输以钱财求得停战的诡计,以为当和。

金台尚未筑,乃至羡强燕——金国还没有像以前的燕国那样筑台求贤,此次取胜只不过是凭借武力,南宋怎么竟然羡慕起金国来,做出畏惧求和的决定呢?金台,指黄金台,战国时期燕国曾经为齐国所破,燕昭王在易水东南建台,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贤士。后来乐毅、邹衍等贤才都来投奔燕昭王,昭王于是以乐毅为上将军,伐齐,大胜,齐地几尽为燕国所得,燕国自此复强。此处以燕国喻金国。乃至,哪里能够的意思。

《读罪己诏》全诗用典精准,同时又蕴含丰富感情,是杨万里爱国诗作中的名篇,历来为人们所推重。清人翁方纲不喜欢杨万里的诗,以为杨万里诗是“诗家之魔障”,却也说“诚斋《读罪己诏》诗极佳,此元从真际发露也”(《石州诗话》卷四)。

从艺术上看,此诗结构严整,气势流转顺畅。首联通过写时光流逝造成一种沧桑感。强仕,并不简单地只是指代时间,同时还暗含有四十年时间人已到强仕之时,而南宋国势却依然没有强盛起来的意味引人反思:四十年时光,南宋朝廷又有何作为?颔联紧承上句正面回答了南宋四十年的状况。“中原仍梦里,南纪且愁边”,是工整的对仗,同时也是反差极大的对比,足以让忧国者痛,在位者羞。颈联则进一步推问造成如此结果的罪魁——平庸无能君主和主和派自以为是的大臣。“非常主”三字暗含讽刺,如果真是有作为的帝王,何以会中原梦里,南纪愁边!“莫”字则更直接地指责群臣误国。符离溃败,并未大伤元气,金国也并非不可战胜。中原沦陷,如果励精图治,仍有恢复的希望,但是如果经此一败就气馁退缩,则为国之大祸,而《罪己诏》正是屈膝乞和的表态书,因而诗的最后两句实为痛心疾首之语,诗人愤慨之情见于纸上。这首诗感情深沉,字字发自肺腑,真情流露,自然能打动读者。

悯农

此诗作于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杨万里于隆兴元年秋季赴临安,入冬,因张浚举荐,除临安府教授,隆兴二年年初,杨万里因父亲杨芾病重,从临安返回江西吉水,回乡之后看到因天灾而庄稼歉收的景象,有感而发,诗中写出了灾年里农民的痛苦哀号。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水田遭旱灾,连片如云的水稻因为天旱不雨收成很少,水稻丰收已经成为泡影;旱田遭霜冻,荞麦尽管开了花却不结籽。稻云,指连成片的庄稼好似云一样。不多黄,水稻成熟后泛黄色,不多黄是说由于干旱水稻成熟的很少。空花,只开花而不结果实。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稻麦收成都无望,已经料定要忍饥挨饿度灾年了,这样的日子本就度日如年,然而这一年偏偏又是闰年,又多出一个月,这可让人怎么忍受呵!分,料定、认定。残岁,这一年剩下的日子。更堪,更要忍受,实际是不堪忍受的意思。闰添长,宋孝宗隆兴二年是闰年,夏历闰十一月,比平常年份又多出一个月。

悯农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传统题材,关心人民生活的诗人常常以此为题写农民的辛苦和不幸,这类题材最有名的当数李绅的《古风二首》。李绅诗中写的是平日农民劳作的辛苦,杨万里《悯农》诗则写出了灾荒之年的农民的不幸。南宋时农民承担的赋税沉重,即使是丰年,农民也仅能勉强糊口,一旦遇到灾年,则不免忍饥挨饿,甚至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杨万里《悯农》诗以深沉的笔调写出了灾年里农民的痛苦哀号。

从艺术上看,这首小诗结构层次层层递进,首句写水田遇旱,水稻歉收,已然是灾年。第二句更逼近一步,写旱田的荞麦遭霜,简直就是灾上加灾,面对这样的灾年,自然让人担忧农民怎么度日?第三句就从农民的角度做出了回答:只有忍饥挨饿了。“已分”两字写出了遭遇灾年的农民那种无可奈何的情绪,这时似乎痛苦的程度已经无以复加,但是这一年的闰月却又把农民忍受痛苦的时间增加了一个月。接踵而来的苦难已经把农民逼上了绝境,“更堪”二字更写出苦不堪言的农民的呼声。

这首诗写得感人至深,还由于诗人对农民的那种深切的关怀,诗的后两句是代灾民立言,如果诗人不能真正体会灾民承受的苦难,是无法写出如此感人至深的诗句的。可以说,此诗最感人的力量最终还是来自诗人那颗关切民生的儒者的良心。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

其一

此诗作于乾道二年(1166)。隆兴二年(1164)正月,杨万里因父疾从临安赶回家乡,八月,其父杨芾病死,杨万里遂在家居丧。此诗写于杨万里闲居在家的第二年。此诗截取初夏时节午睡起来后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用活泼生动的笔调写出了乡村闲居生活所特有的安闲愉悦。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我在午睡前定是多食了初夏新熟的梅子,以致一觉醒来,发觉牙齿竟然酸软了,忽又发觉窗纱竟然成了绿色,原来是窗外芭蕉那肥大翠绿的叶子把窗纱映绿了。梅子即梅树的果实,立夏后成熟,味酸。留,一作“流”。软齿牙,因食酸过多而使牙齿酸软,俗称倒牙。窗纱,即糊在窗上的纱,用以挡蚊虫。与,一作“上”。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午睡醒来,时间尚早,可是又没有做什么事情的心绪,于是悠闲地看着屋外的儿童追逐捕捉风中的柳絮。日长,是写初夏时的气候特点,白天变长,夜间变短。柳花,指柳絮。

这首小诗勾勒出了初夏午后乡村恬静平和的生活图景。梅子新熟,芭蕉正绿,柳花飘飞,用这些最具有时令特色的意象写出初夏时节的美好。其中“留”、“分”二字用得十分巧妙,使梅子、芭蕉都带上了人的动作与情感。梅子本就有酸味,用“留”字,仿佛是梅子故意留有酸味让人食后倒牙的;“分”字写芭蕉,好似芭蕉把自身之绿主动地分给窗纱。“留酸”,使得梅子有意,“分绿”,更让芭蕉含情。如果将“留”换成“含”,将“分”换成“映”,虽然意思尚通,但新奇活泼的诗味却大减。午睡之后的“无情思”,并不是写空虚至极,百无聊赖,而是说乡居的安闲惬意,诗人的闲居生活没有官场的烦扰,没有世俗的杂事,这是所谓“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诗人又将追逐捕捉柳花的儿童写入诗中,给闲居生活增添一种自然天真的趣味。白居易有诗云:“谁能更学儿童戏,寻逐春风捉柳花。”(《前日别柳枝绝句梦得继和又复戏答》)诗人此时虽未和儿童嬉戏,却在儿童追逐柳花这一天真欢乐的图景中发现诗意,而读者也可以在阅读欣赏中忘却成人世界的复杂与心机,消除内心纷扰,寻找生活中简单的快乐。

其二

这是《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的第二首,承接第一首,继续写诗人午睡起后的活动。在上一首诗中,诗人是儿童嬉戏的旁观者,在这首诗中已经变成了儿童游戏的参与者。

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庭院中松树亭亭如盖,树下阴凉处长出一小片青苔,庭院中环境清幽可人,忽而想到若是在这松荫下读书也很惬意,然而真要开卷时,却又不愿看书了。弓,指方弓,是古时丈量土地面积的计量单位,以五尺为一弓。“懒”,并非是写诗人不愿读书,杨万里博通经史,一生读书不倦,“懒”字写的是一种闲居自在的心境。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看到那群追逐柳花嬉闹的天真的儿童,激起了我未泯的童心,于是我也参与到儿童的嬉戏中,悄悄地用双手捧起清澈的泉水,洒到蕉叶上,泉水落到蕉叶上发出声响,仿佛是一阵急雨到来,这引起了正在游戏的儿童的惊诧——明明是晴天,怎么听到雨声呢?掬,用双手捧起。

如果说第一首诗勾画出了一个恬静闲适的乡居图景,那么第二首诗则成功刻画出了童心未泯的诗人自己的形象。清人吕留良在《宋诗钞》中评传杨万里时说:“后村(刘克庄)谓:‘放翁学力也,似杜甫;诚斋天分也,似李白。’盖落尽皮毛,自出机杼。古人之所谓似李白者,入今人之俗目,则皆‘俚谚’也。初得黄春坊选本,又得檇李高氏所录,为订正手抄之,见者无不大笑!呜呼,不笑不足以为诚斋之诗!”与吕留良同时的一些诗人读杨万里诗后的“大笑”是嗤笑,因为在他们眼中,诗必定是冠冕堂皇的,严肃正统的,这种对诗理解的偏见使他们不能欣赏杨万里的诗。杨万里的诗也确实让人笑,恰如此诗写得清新活泼又不乏幽默,且有一种天真童趣,读后让人会心一笑,这恰是杨万里诗的长处。《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写得清新活泼,看来十分浅显易懂,而诗的境界却不淡薄柔弱,其中可以看出杨万里求真求自然的一种精神追求。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曰:“杨诚斋丞零陵时有春日绝句云:‘梅子流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张紫岩(张浚)见之曰:‘廷秀胸襟透脱矣。’”此诗并非作于任零陵县丞时,且杨万里作此诗时张浚已于两年前去世,所以《鹤林玉露》的记载并不可信,但“透脱”的评价却很耐人寻味。这两首诗中蕴含着一种自然活泼的心境,不被世俗所束缚的豁达心胸,或者这就是一种“透脱”的境界吧。

宿龙回

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杨万里赴长沙访友途经龙回,看到久雨不晴,庄稼丰收无望,再加上官府苛政,致使农民贫困的情景,有感而发,写了这首诗。龙回,关名,在湖南长沙市东四十五里关山,两关相连,中间仅有一路相通。

大熟虚成喜,微生亦可嗟。禾头已生耳,雨脚尚如麻。

顷者官收米,精于玉绝瑕。四山云又合,奈尔老农家。

大熟虚成喜,微生亦可嗟——庄稼本来长势不错,本指望能获得丰收,但最终还是遭遇了天灾,让人们空欢喜了一场,这些无助农民的遭遇真是可叹啊。大熟,大丰收。虚成喜,指丰收成空,空欢喜了一场。微生,细小的生命,卑微的人生,这里指农民。

禾头已生耳,雨脚尚如麻——晚稻已经因为连绵不绝的秋雨害上了黑霉病,可雨还是下个不停。我国古代农谚有“秋雨甲子,禾头生耳”的说法,即是说秋季多雨,晚稻容易得黑霉病、黄穗病。雨脚,指密集落地的雨点。雨脚如麻,形容雨点像麻林一样密集。

顷者官收米,精于玉绝瑕——往昔官府收租米的时候非常挑剔,好比挑选无瑕美玉一样,有一点不合格也不行。顷者,这里指往昔。精,其本意即为纯净的好米,此处指挑选好米。瑕,玉上的斑点,绝瑕,即无瑕。

四山云又合,奈尔老农家——天上阴云四合,眼看一场秋雨又要来临了,农民们,你们今年的生活可怎么过下去啊!合,云彩聚到一起;山云四合是说又要下雨。奈,奈何的省略。

这是一首悯农诗,此诗开篇直截了当,首联即写出令人痛心的现状:春夏时节虽然非常顺利,谁知满心欢喜竟然最终成空,丰收成为泡影,“虚成喜”三字异常沉重,让人不由得生出苍天捉弄人之感。颔联写出歉收的原因——天灾,“已”、“尚”两个虚词非常准确地写出了农民心中那种痛惜又无可奈何的忧愁。颈联由天灾转向写人祸,这时还没有到收租的时候,但是想到“顷者”的经验也让人不寒而栗,今年让人如何面对苛政呢?尾联写乌云四合,它意味着更多的秋雨,更大的损失,这乌云不仅遮蔽了天空,也压在人们的心头,农民如何纳租,如何过日?读到此处,不能不让人发出民生多艰的感叹。

杨万里以风趣幽默、灵动洒脱的诚斋体闻名诗坛,但其诗作中很多关注国计民生之作也写得严肃深沉,这些艺术和思想上都可圈可点的作品,传承了古典诗歌中现实主义的精神,也展示出诗人深沉的忧民思想。

跋蜀人魏致尧抚干万言书

此诗作于乾道三年(1167)。杨万里在上一年由同知枢密陈俊卿推荐来到南宋国都临安,并由陈俊卿把他撰写的一组政治论文《千虑策》呈给当时刚刚担任枢密院事的虞允文,虞允文“读一篇,叹曰:‘东南乃有此人物!某初除,合荐两人,当以此为首。’”(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可是就在同年五月,四川宣抚使吴璘病卒,虞允文还没有来得及推荐杨万里就赴任四川宣抚使去了。结果杨万里的《千虑策》也没有被朝廷采纳,此时诗人遇到同是上书而未被朝廷理会的魏致尧,于是在魏致尧的万言书后写下了这首诗。此诗一面是为魏致尧鸣不平,同时也寄寓着诗人自身的感慨。跋是写在书籍文章、字画等后面的短文,多用散文,也可以用诗词写成,内容多是评价鉴定之类。魏致尧,其人未详。抚干,官名,是“安抚司干办公事”的简称,抚干不是由政府任命的,而是由主管官员自己委派供差遣用的。万言书,指写给皇帝看的议论时政,讨论国策的长篇奏疏。

雨里短檠头似雪,客间长铗食无鱼。

上书恸哭君何苦,政是时人重子虚。

雨里短檠头似雪,客间长铗食无鱼——魏致尧像那些有志的贫士一样,在凄风苦雨之夜面对昏暗的短檠灯苦思治国之策,头发都花白了,耗尽心血写成万言书,然而他的处境却和当初的冯谖一样生活贫苦,怀才不遇。短檠,指短足油灯,贫士多以短檠照明读书。头似雪,是说白发。“客间长铗食无鱼”是用战国时冯谖客孟尝君的故事。据《战国策·齐策四》:“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后来以此事为典故,喻怀才不遇,不受重视,生活贫苦。

上书恸哭君何苦,政是时人重子虚——你上万言书痛陈时事又是何苦呢?要知道现在的皇帝和大臣们喜欢看的是像司马相如《子虚赋》那样的浮夸赞美之词。“上书恸哭”是用西汉贾谊的典故,贾谊曾经写《陈政事书》,上书汉文帝,其中有:“窃惟今之事势,可为恸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他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这里用贾谊上书故事代指魏致尧上万言书。政,通“正”。时人,指当时朝中的大臣和宋孝宗。《子虚》,指司马相如所作的《子虚赋》。《子虚赋》以铺张扬厉之辞描绘诸侯天子游猎之盛,虽然最后归结到节俭,但是效果是劝百讽一。

这首诗写出了南宋关心时政的爱国志士,空有报国之心,强国之策,但由于皇帝昏庸,权臣误国,一颗忠心、满腔热血尽付流水的现实。这首诗中的魏致尧就是这样的上书未果的一位下层官吏。

这首诗是题跋赠人之作,然而却不像一般的题跋诗那样称赞文章的内容好,作者的学问高,而是从反面落笔,更有一番感人的力量。第一句写出了忧国贫士的形象,“雨里短檠”,已然是一片凄凉,再加上“头似雪”,更让人唏嘘不已。第二句则写出了魏致尧所处的地位——寄食他人门下,而且不被上司赏识,生活困顿。后面两句按惯常写法应当评论魏致尧万言书的内容了,但是此诗却跳出巢臼,用一种责备的口气写来,似乎是怪魏致尧不识时务,本就不该上万言书,但这种“责备”的背后却蕴含了更丰富的内涵。这责备中有赞赏,是说魏致尧的万言书像贾谊《陈政事疏》一样直指时弊;更有愤慨,皇帝大臣们不重视救国之策,只喜欢听浮夸空洞的言辞。这样的“责备”之词,切合了魏致尧上书无果后悲愤的心情。杨万里这首诗语气冷峻中透出一腔孤愤,还和他自身遭遇密切相关,诗人精心撰写的《千虑策》被废置不用,这种遭遇和魏致尧是相似的,因而此诗实际上也蕴含着杨万里自己的感慨。后人评论杨万里的诗,往往批评他的诗轻巧浅陋,其实杨万里有不少作品很见功力,此诗就是一例。全诗句句用典,却无任何生涩之处,直斥南宋昏暗的政治氛围,感情充沛强烈,选词用字也很有分寸,显示出诗人深厚的诗歌创作功底。

次日醉归

此诗作于乾道四年(1168)正月初八,此时杨万里闲居在家。前一日,杨万里同其族叔杨辅世一同出门拜望亲友(其事见杨万里诗《人日诘朝从昌英叔出谒》、《暮宿半涂》),这首诗写在拜会完亲友之后,第二天在回家路上发生的事情。

日晚颇欲归,主人苦见留。我非不能饮,老病怯觥筹。

人意不可违,欲去且复休。我醉彼自止,醉亦何足愁。

归路意昏昏,落日在岭陬。竹里有人家,欲憩聊一投。

有叟喜我至,呼我为君侯。告以我非是,俯笑仍掉头。

机心久已尽,犹有不下鸥。田父亦外我,我老谁与游。

日晚颇欲归,主人苦见留。我非不能饮,老病怯觥筹——天色渐渐晚了,我很想赶紧回家,但是主人苦苦相留,不停劝酒,我推辞说:“我不是不喝酒,只是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不敢多喝。”见留,就是相留。老病,是作者的托辞,当时杨万里四十二岁,并不算“老”。觥筹,觥是古代用兽角制的酒器,筹,指行酒令用的酒筹,怯觥筹,是说自己不能再喝酒了。

人意不可违,欲去且复休。我醉彼自止,醉亦何足愁——主人的善意不能违背,一时还是回不了家。主人苦苦劝酒,看来只有等到我醉了他才会不劝了,既然这样,喝醉了也没什么好犯愁的了。

归路意昏昏,落日在岭陬。竹里有人家,欲憩聊一投——喝醉酒之后,走在回家的路上已经觉得昏昏沉沉的,夕阳已经在山脚,天马上要黑了。天黑又醉酒,不适宜继续赶路,这时恰好看到竹林里有一户人家,正好可以去那里住一晚。陬,指山的角落。

有叟喜我至,呼我为“君侯”。告以“我非是”,俯笑仍掉头——竹林人家的老翁看见我来很高兴,称我“君侯”,我赶忙说“我可不是什么‘君侯’大人”,但是那老翁不相信,只是屈着身子一边笑一边摇头。“君侯”是汉代对列侯的尊称,后来指地位高有官职的人。俯,屈身低头。仍,这里作更讲。掉头,摇头,表示不相信,不同意。

机心久已尽,犹有不下鸥。田父亦外我,我老谁与游——我早就不把自己当成官老爷了,可是这老农还当我有心机,不肯和我亲近。种田的老农都把我当成外人,等我老了不再做官的时候跟谁交游呢?机心指有所图谋,有所打算的心思。语出《列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数而不止。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外,指见外,外我,即和我见外,不把我当自己人。

这首诗以一种平稳的叙事的笔法,含蓄地刻画出诗人自己厌恶虚伪应酬,愿意和朴实民众交往的形象,同时还流露出作为官僚阶级中的一员被老农见外的一丝惆怅。

诗的前八句写诗人在春节期间访友作客的情况,虽然诗中没有一字贬语,但是从“颇欲归”,“老病怯觥筹”的推辞中可以品味出诗人对这种勉强应酬的厌恶。与之相反,写投宿老农家里,字里行间却透出一种欣喜亲近的意思。老农称呼诗人“君侯”,他连忙否认,看到老农不信,颇感惆怅,发出“我老谁与游”的感叹,从这声感叹中也可以看出诗人是没有把刚刚拜谒的缙绅之家当作真正的交游对象的。

杨万里出身清寒,其父杨芾是一位靠教书为生的乡村贫儒,诗人自己也没有因为当官就变得高人一等,始终是平易近人的,对下层的劳动人民始终有亲近感,因而诗中田父的见外让他感到惆怅。诗人自己也觉得奇怪,自己没有“机心”,怎么还会这样呢?其实这并不是所谓“机心”的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诗人已经成为“治人者”的“官”中的一员。

这首诗语言非常平易自然,没有宋诗中常见的炫耀才学的毛病,然而平实的语言读来却很有味道,娓娓道来,从容平缓的语气中有一些陶渊明的味道,诗最后的感叹又有让人深思之处。

过西山

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杨万里在此年春末到隆兴府奉新县任知县,此诗即是在奉新任上时所作。西山,在江西省新建县以西,在古代又称逍遥山、散原山,诗人在这年秋天曾游西山、秋屏。

一年两踏西山路,西山笑人应解语:

胸中百斛朱墨尘,雨卷珠帘无半句。

殷勤买酒谢西山,惭愧山光开我颜。

鬓丝浑为催科白,尘埃满胸独遑惜?

一年两踏西山路,西山笑人应解语——我一年中两次踏上西山的道路,觉得西山都应该和自己熟识了,于是把西山想象成自己的老朋友,料想西山应该会说些什么来笑话我吧。解语,会说话。

胸中百斛朱墨尘,雨卷珠帘无半句——西山肯定要这样笑话我:现在你胸中全都是朱墨公文的俗气,连半句好诗都作不出来了。百斛,泛指多斛。斛,量具名。古以十斗为斛,南宋末改为五斗。朱墨,朱笔和墨笔,古代官府文书用朱、墨两色,因用作公文的代称。朱墨尘,指因为办理官府公文而生的庸俗气。雨卷珠帘,指唐代王勃《腾王阁诗》中的名句:“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殷勤买酒谢西山,惭愧山光开我颜——我没有好诗句写给西山,于是满怀着诚意买来好酒向西山道歉,难得西山能展现出优美如画的景色让我得到欢乐。殷勤,这里指衷情,心意。谢,指道歉、认错。惭愧,感幸之词。意为多谢、难得、侥幸。山光,山的景色。

鬓丝浑为催科白,尘埃满胸独遑惜——我的鬓发都因为催科的事情愁白了,难道单单是为了胸中朱墨生出俗气写不出好诗句感到可惜吗?浑,副词,皆;都。催科,催收租税。租税有科条法规,故称。遑惜,可惜。

杨万里出任奉新县令的这一年,奉新地区遭遇旱灾,百姓生活困苦,朝廷却照样征收各项租税。杨万里上任之初,为租税问题大伤脑筋。征收赋税是封建时代地方官的重要职责之一,而杨万里作为一个正直的士人,看到遭受旱灾之后民生艰难已然痛心,向遭灾的农民收取租税更是让他非常矛盾。处于矛盾痛苦中的杨万里在秋天去西山游览散心,但是从诗中可以看到,西山优美的景色并没有让诗人抛开催科的烦恼,做官之苦的感慨贯穿诗中。

从艺术角度看,此诗将西山拟人化,用诘责对答的方式结构全篇。此诗的前四句,西山像老朋友一样诘责诗人没有佳句,认为这是因为公务繁忙而染上了俗气。这当然是一种误解,但是诗人并不因为误解而恼怒,而是先殷勤买酒谢罪,赞美优美景色,而后道出胸中苦闷——催科之愁。这种自然流转的结构使诗显得曲折有致。从内容方面看,这首诗借游览西山写胸中因催科而生的矛盾苦闷的心情,这种苦闷背后彰显的是杨万里仁人爱物的情怀、为民担忧的情愫,自然能够打动读者。

虞丞相挽词三首(其一)

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南宋名臣虞允文于此年二月在蜀病死。虞允文对杨万里有知遇之恩,两人私交甚厚,诗人得知虞允文去世消息后,写了三首挽词,以及《祭虞丞相文》,这里选的是《虞丞相挽词三首》的第一首。

负荷偏宜重,经纶别有源。雪山真将相,赤壁再乾坤。

奄忽人千古,凄凉月一痕。世无生仲达,好手未须论。

负荷偏宜重,经纶别有源——虞允文有治国之才,最擅长处理国家大事,他治国治军的谋略方法又不同寻常,另有渊源。负荷,指国事重担。经纶,指治理国家的抱负和才能。首联概括地赞颂虞允文的治国才能和学识。

雪山真将相,赤壁再乾坤——虞允文治理四川颇有政声,称得上是蜀地的真将相;采石矶大捷扭转乾坤,稳定了国势。雪山,岷山的主峰,在今四川省松潘县南。杜甫曾在《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诗中悼念严武说:“公来雪山重,公去雪山轻。”虞允文是四川仁寿人,曾两度出任四川宣抚使,政绩显著。赤壁,指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孙权与刘备联军大破曹操军队处。在今湖北武昌西赤矶山,与汉阳南纱帽山隔江相对。这是以赤壁大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来代指虞允文指挥采石矶大捷。赤壁一战形成了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局面,采石矶之战则奠定南北对峙之势这。

奄忽人千古,凄凉月一痕——一代英雄忽而殒命,忠骨埋于地下,只有一轮冷月凄凉地照着。这两句与颔联所写的赫赫功业恰成鲜明对照,凸现出挽词的哀伤特质,让人不由得生出无限感慨。奄忽,形容疾速,倏忽之间。

世无生仲达,好手未须论——当世没有像司马懿那样有雄才大略的对手,又有谁能称得上好手,能和虞允文一较短长呢。仲达,三国魏司马懿,字仲达。司马懿为魏重臣,后专国政,多谋略,善权变,是与诸葛亮旗鼓相当的对手。杨万里是把虞允文比作诸葛亮。

这是一首挽词,虞允文是南宋名臣,在采石矶大战中他率领一万八千宋军战胜完颜亮四十万兵马,镇守四川时为南宋边防稳定立下汗马功劳,担任丞相期间大胆直谏,举荐贤才,杨万里就曾被他举荐为国子博士,因此虞允文称得上是南宋初期朝中的中流砥柱,他的去世不论从朝政形势还是个人交往方面对杨万里的触动都是很大的。在这首挽词中,杨万里从大处落笔,用极其洗练的文字总结了虞允文一生的主要功绩。

首联总起全篇,写虞允文有经世济国之才,颔联承接首联,用极洗练的笔墨概括虞允文一生最大功业,清末诗人陈曾寿曾说:“予最喜诚斋《挽虞丞相》二句云:‘雪山真将相,赤壁再乾坤。’真大手笔,向来无人拈出。”这一联气势雄浑,用典也仿佛自然天成一般,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佳句。颈联语义一转,写出英雄身后的寂寞,真有大江东去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感慨。尾联以称颂允文才略世无敌手作结,与首、颔两联照应,收住全篇。全诗章法严谨,对仗工整,气格雄浑,体现出杨万里稳健的笔力。

观稼

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诗人在家乡闲居。杨万里出身贫寒,长期生活在农村,对农事非常关心,这首诗写遭遇灾年之后人们终于迎来一个丰年,秋熟丰收在望的景象让诗人感到非常欣喜。

三年再旱独堪闻,一熟诸村稍作欣。

老子朝朝弄田水,眼看翠浪作黄云。

三年再旱独堪闻,一熟诸村稍作欣——三年之中有两年遭遇旱灾,致使庄稼歉收,民生凋敝,想到这些又怎能让人释怀,幸好今年尚未遭受天灾,收成还不错,各个乡村中人们的脸上也浮现出了笑容。再,两次。独,怎么,哪里能够。独堪闻,就是不堪闻。一熟,指一季收成。

老子朝朝弄田水,眼看翠浪作黄云——我每天都下田照管庄稼,亲眼目睹大片水稻一天天成熟,由翠浪变成连片的金灿灿的黄云。老子,诗人自称。朝朝,天天。翠浪,大面积的绿色庄稼被风吹动时好像水波一样起伏,所以称为“翠浪”。黄云,比喻成熟的稻麦。

这首小诗语言晓畅自然,是一篇田园佳作。

诗虽然短小,却含蕴丰富,用语也很见功力。全诗以愁语开篇,三年两旱的事实让人想到灾荒之年的种种惨象,心中除了苦痛怜悯,自然非常盼望能遇到一个丰年。第二句写今年终于盼来了一个好收成,这一季收成虽然可以称得上是久旱逢甘霖,但诗人用字却很谨慎,只是说“稍作欣”,这含蓄地写出了农民的真实生活——即使是丰年,也不一定会过上好日子,还不知道官府今年要收多少租税,剩下的粮食或许也就仅够温饱而已。后两句写诗人所作所见,诗人关心农事并不只是挂在嘴上,而是真的参与农田劳作,“朝朝弄田水”可以想见诗人对庄稼精心爱护。诗的最后一句用两个借喻写出庄稼成熟的喜人过程,“翠浪”、“黄云”分别形容成熟前后的庄稼,生动形象,对比鲜明,给人很强烈的视觉冲击。

钓雪舟中霜夜望月

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此前一年,诗人以照顾老母为由请求辞去秘书少监之职,离开临安外任,被派往漳州为官,但是诗人没有赴任,而是回乡闲居。淳熙二年夏,又有人推荐他去常州为官,诗人极力推辞,请求去做祠官。祠官是挂虚名的官职,不用到任,但还有俸禄。杨万里有《待次临漳,诸公荐之,易地毗陵,自愧无济剧才,上章丐祠》诗记录此事,其中写道:“亦岂真辞禄,谁令自不才。”诗人辞官不做并不是真的认为自己的才能不够,实际上是以辞官来表达对朝政的不满。此诗是杨万里挂祠官之名在家闲居时所作。钓雪舟是杨万里所筑的书斋,诗人在其《钓雪舟倦睡》一诗的小序中写道:“予作一小斋,状似舟,名以钓雪舟”。

溪边小立苦待月,月知人意偏迟出。

归来闭户闷不看,忽然飞上千峰端!

却登钓雪聊一望,冰轮正挂松梢上。

诗人爱月爱中秋?有人问侬侬掉头:

一年月色只腊里,雪汁揩磨霜水洗;

八荒万里一青天,碧潭浮出白玉盘;

更约梅花作渠伴,中秋不是欠此段?

溪边小立苦待月,月知人意偏迟出——我在溪边伫立等待月出,想要对月遣怀,但是月亮好像知道我正盼着它一样,偏偏迟迟地不出来。这两句写诗人待月而不见月出。一个“苦”字写诗人心理上感觉待月时间之久,而“小立”二字暗示出实际待月的时间未必那么久,“偏”字写出诗人苦等之后的一种似乎是埋怨的心理,烘托出诗人的焦躁心情,正是这种焦躁心情让人觉得等待的时间特别长。

归来闭户闷不看,忽然飞上千峰端——我待月而不见月,索性回到家里关上门窗闷坐,但还是忍不住向天上看,这时看到月亮竟高挂在远处的山顶上了。“闷”,指气闷,写败兴之状。诗人说“闷不看”,实际上是一句气话,如果真的“不看”,回家之后关上门窗不向外看,真不知下句写月“忽然飞上千峰端”从何而来。

却登钓雪聊一望,冰轮正挂松梢上——我见到明月已升,随即登上钓雪舟望月,只见一团皎洁的明月好似晶莹的冰轮一样挂在庭院中松树的梢头。这两句中所写的景物都蕴含一种高洁的意趣,诗人书斋名钓雪舟,很容易让人想起柳宗元的《江雪》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诗句来,松树也含有傲然挺立的文化内涵,这几种意象共同构成了一个不同流俗的明澈的世界。

诗人爱月爱中秋,有人问侬侬掉头——一般人们都以为诗人们最喜欢中秋之夜的月色,有人问我是不是这样,我总是摇头否认。这两句以设问再答问的形式,开下文对冬夜月色的赞美。杨万里并不是不爱中秋月色,他写过一些中秋赏月的诗,如《中秋雨过月出》、《中秋无月既望月甚佳》等等,此处只是说与中秋时节相比,霜里月色更加奇绝。

一年月色只腊里,雪汁揩磨霜水洗——一年中的月色只有腊月里的是最好的,因为腊月里的月亮好像是用雪水和霜水磨洗过一样。“雪汁揩磨霜水洗”,是极言月色的清朗皎洁。

八荒万里一青天,碧潭浮出白玉盘——一轮明月挂在万里晴空之中,好似无瑕的白玉盘浮在碧蓝的深潭上一样。八荒,也就是八极,四面八方的极远处。《说苑·辨物》曰:“八荒之内有四海,四海之内有九州。”这是写青天的广远无边。碧潭,诗人把天空比喻成碧蓝明澈的水潭。白玉盘,指月亮,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更约梅花作渠伴,中秋不是欠此段——冬天月色有“雪汁揩磨霜水洗”,冬天的天空又格外地明澈晴朗,而且霜夜之月还约了高洁的梅花跟她作伴,中秋的月色难道不正是缺少这种美吗?欠此段,却少这种美好之处。

这是一首望月之作,诗人用妙笔描绘出一个纯净高绝的世界,这个世界的美不仅仅是霜夜月色的美,更是诗人心胸境界的人格美的化身,可以说,写月就是写人。从诗中所写景物和选取的意象看,明月,霜雪,碧潭,白玉盘,梅花,无一不是高洁明净之物,而且“八荒万里一青天”更显示出阔大明澈的胸怀,这和杨万里的人格是一致的。与杨万里同时的诗人葛天民在《寄杨诚斋》诗中写道:“我与诚斋略相识,亦不知它好官职。但知拼得忍饥七十年,脊梁如铁心如石。不会屈膝不皱眉,不把文章做出诗。”宋光宗也曾说:“杨万里也有性气。”诗人的这种刚直的性情和此诗中的境界是一致的。诗人在这首诗中隐藏的一丝郁闷也值得注意,此诗写望月,并非单纯为了欣赏美景,诗人有对月遣怀的意思。如果只是闲适中想要赏月,就不会有开篇“苦待月”和“闷不看”中所流露出的急躁,诗人是想借望月舒解一下胸中的苦闷:政治抱负难以实现,为了养亲又不能完全辞官的矛盾。诗人是要在艺术中暂时缓解这种苦闷的心情。

从艺术上说,此诗写得波折有致,诗人待月而月不出是一转折,说不看月又见月高升,继而登钓雪舟望月是一转折,再用霜夜之月和中秋之月的对比,一反流俗之见,写出霜夜之月的奇绝的美。全诗语言浅近自然,而诗人待月之急切,望月之喜悦毕现于纸上。此诗写出了诗人的真性情,自然高妙。

小池

此诗作于淳熙三年(1176),杨万里在家闲居时。这首诗以清丽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秀丽清新,又蕴含着几许谐趣的小池风光图,是杨万里写景诗中最为人称道的名篇之一。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泉眼仿佛爱惜泉水似的,让那泉水无声地缓缓流出;池边的树木也仿佛喜爱小池上的晴波,把身影照在池水中。泉眼,泉水涌出的孔穴。细流,池中泉水涓涓,流得很舒缓。晴柔,指晴天里照在水面上的柔和的阳光。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新生荷叶的一端好像尖尖的犄角,才刚刚露出水面,就已经有蜻蜓落在上面休息了。荷叶初露水面时叶子是从两边向中心卷起的,出水后逐渐展开呈圆形,因此说是“小荷才露尖尖角”。

这首小诗构思巧妙,取景别致。写小池,并不写池塘本身,而是写小池里的泉眼、荷叶、蜻蜓以及池边树木,让读者想象小池的可爱。诗人选取景物紧紧扣住诗题中的“小”字,诗的第一句写小池中的泉,“泉眼无声”写泉水涌出时的平缓,确实是“细流”,而一个“惜”字则将泉水写活,让人觉得是小池中的泉眼爱惜泉水,故意不让水流多了似的。第二句是写小池边上绿树成荫的风光。一个“爱”字,便将这些树木写活了。三四句写池中之物,刚露水面的荷叶,停在荷叶上的蜻蜓,给小池增添了无限的生机,静中含动的画面增添了天然的奇趣。

钱钟书在《谈艺录》中说:“放翁善写景,而诚斋善写生。放翁如画图之工笔;诚斋如摄影之快镜,兔起鹘落,鸢飞鱼跃,稍纵即逝而及其未逝,转瞬即改而当其未改,眼明手捷,踪矢蹑风,此诚斋之所独也。”这首诗就体现出了杨万里诗的这种如摄影快镜,善于抓住最典型画面的特色。诗的后两句“才露”两字,抓住了初出水面的新荷这一景物,又选取立于其上的蜻蜓作画面的焦点,让整个画面蕴含着一种动态的美。

同类推荐
  • 妈妈手记:北大推荐生梁昊成长及记录

    妈妈手记:北大推荐生梁昊成长及记录

    大鼻子的小男孩出生了,被“生存本能”害惨了,打针可以哭,为什么愿意上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穗花幼儿园的“三浴”锻炼,吃饭问题,不爱吃蔬菜,钻桌子与做客礼仪,一瓶汽水:“小气”与“大方”,妈妈,我长大了要和你结婚,妈妈,我不要你老等!
  • 听雨南窗

    听雨南窗

    本书是宗孝祖的第一部诗词集,收录了他创作的格律诗词300首,90%是他近几年写的新作。这些诗词或气象宏阔、境界深远;或自然清新,流丽洒脱;或婉转缠绵,细腻深挚,有清水芙蓉的明净利落;大量作品以理性的关照,烛照细致入微的情感世界,凝聚了灵动多姿的生活瞬间。
  • 黄土谣:西北风·文论集

    黄土谣:西北风·文论集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当代音乐艺术的基本格局与其他艺术种类相似,是现代与传统之对立、变革与保守之间之冲突,这一逻辑在更早的时候表现为“革命”与“守旧”之间之对立。尽管性质不同,但关于音乐艺术的基本评价皆是以时间逻辑为标尺的,谁在“新”的序列中占据了前沿,谁就占据了价值的制高点。而近些年来,这种时间之神话——音乐艺术之流动性特征——越来越不明显了,日益明显的则是空间之丰富性与差异性之展开、地方性与地域民族性之扩张。
  • 王国维文选

    王国维文选

    本书收录了王国维著作中的精华篇章,展示了王国维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所表达的独立意志,在历史研究中的严谨深厚,在教育研究方面的自由思想等等。
  • 民间原型与新时期以来的小说创作

    民间原型与新时期以来的小说创作

    本书在神话相对贫弱,民间故事、传说十分富有的汉语言文化背景下,从中国立场出发,把建立在丰富神话谱系基础上的西方“原型理论”与中国经验联系起来,从中国民间故事、传说中发现“原型”在新时期以来小说中的呈现方式,深入地说明了新时期文学与本土民间文化的关系,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热门推荐
  • 神经衰弱患者的家庭养护

    神经衰弱患者的家庭养护

    本书介绍了中、西医诊断和治疗神经衰弱的方法,重点向患者介绍疾病的家庭调理常识及调理方法。
  • 重生之名门贵女

    重生之名门贵女

    她温婉可人,才满名城,却被她从小敬爱的父亲和对她慈爱有加的继母下药毁去清白,把她当礼物送人只为了换取一颗药丸。以为姐妹情深,却最终死在姐姐手里。情深意重的夫君和姐姐一起把自己和姐夫送上床,只为了却姐夫多年的心愿换取更多的权势。怒火之中,嗜血锥心之痛,她以血起誓若有来生定让他们血债血偿。重生归来,这一次她要撕破他们的面具,让他们虚伪的面容大白于天下。亲爹不喜?无所谓,那就脱离父女关系!后母面慈心狠,心机深沉?那就一步步揭开她狠毒的后母嘴脸,让她生不如死。姐姐阴毒?把她和渣男送做堆!这一世,她定要活出自己的风华绝代!
  • 冷情杀手的总裁情夫

    冷情杀手的总裁情夫

    花心少碰撞痴心纯情女!结果:女主满身心惧损,悲愤离去!花心少追悔莫及!一场意外,纯情女却化身为冷清杀手女再度现身,爱人相伴,可当爱人却死于一场阴谋中,身怀有孕的冷清杀手女,又会有怎么样的结局?花心少?另一位痴情男?
  • 独宠娇妃

    独宠娇妃

    她是林府千金,万千宠爱,恣意洒脱;他是将军遗子,家仇国恨,深沉稳重;她自小心里眼中只有他一人,能如愿嫁给他,与他携手到老,便已觉得是上天最大的恩赐;他心思深沉,却只对她毫无保留,万般艰辛只愿诉与她,无奈造化弄人,步步沉陷,眼见她渐行渐远却无能为力;一段挥之不去家恨,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一个强行搅局的异族女子,让他们日渐远离,未来何去何从,如何才能独宠你一人。
  • 二叔

    二叔

    二叔不希望子女能够做多大的大事,能够在外打工带来多大的财富,二叔要的是子女能够顺利平安。
  • 时光不老,一切都还来得及

    时光不老,一切都还来得及

    世界的各个角落都有着不是过来人却又即将成为过来人的人。过来人是什么样子的,他们都有哪些私密的隐事,他们是如何跨过人生艰难的河流,他们经历了哪些刻骨铭心、囧事连天、痛定思痛、愉悦幸福、孤独落寞、沉迷成长的成长轨迹…….过来人,而今活在当下的人,有勇气和智慧开创美好未来的人,尽管在他们的成长岁月里,曾流淌着愁、恨、痴、缠、狂、迷、囧……的血液因子,如今变得成熟的他们变得睿智、从容。本书通过作者专访几十位过来人,将他们过往的隐秘故事真诚、真实的呈现,这些隐秘的故事,就像人生中的基石,它拥簇着我们不断的前行,直到回归生命的本质,然后幸福地活在当下。
  • 宠妃太妖娆

    宠妃太妖娆

    她,是柳梨浔。是苏轼笔下飘飘洒洒的“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是清歌苑的头牌花魁。世人公认的凤渊王朝第一美女。一夜万金,不知多少人一掷千金,只求见佳人一眼。怎奈何佳人醉枕胭脂,发拂雪,残留一抹香。花落花相思,落花笑彷徨。他,是顾钰笙。是镜花缘生前最后一句暗叹的“薄眠抛却陈年事,奈何故人却钰笙”。是凤渊王朝战无不胜的妖孽王爷,享尽天下人敬爱,却孤枕难眠偏夜雪。一眼倾情绝世花魁,怎知莯中花隐怜。如玉公子乱浮生,萧沉吟浸枕清风。醉倒红楼恋青烟,醉坠花湮,湮没一朝风流年。
  • 超神面具

    超神面具

    敌人太强打不赢?从额头往下一拉。“出来吧!面具”带上面具还是干不赢?“你这是逼我全身虚化!”左手虚闪,右手王的闪光。对了,头上还有一发!(没有看过死神的读者们不要紧,不会影响阅读,这是一个另类金手指。)(注意!本书不会出现什么斩魂刀之类的,主角只能虚化,放虚闪)(如果有什么意见,请在下方留言。小⑨会一个个仔细看的。)书友群:93772667
  • 捡了个女鬼俏媳妇

    捡了个女鬼俏媳妇

    女怕嫁错郎,男怕上错床。因为便宜租了个房子,房东仁义还悄悄赠了我一个媳妇。一番风雨,几日缠绵,我以为天上真的会掉馅饼砸在了我的头上,可谁知,我这媳妇根本就不是人,我这宠物也不是一般的宠物,背后的隐藏秘密,我做梦都不敢想象……
  • 杀手丑妃太倾城

    杀手丑妃太倾城

    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先是大尹王朝丞相府的又丑又傻的四小姐,失足落水之后,居然变得沉稳聪慧起来。然后又有至今一直膝下无子的皇上去瑞王爷的府上抱养了一个孩子,是的,当皇帝这匹种马播不出来种子,或者播出的种子没有用的时候,只能去抱养一个孩子当皇子。可是更怪的是,这个孩子是个十二岁的病怏怏的少年,走十步歇三步,动不动就咳嗽,咳得肺都要出来了,是个俊俏瘦弱的男黛玉。最后是一个进京赶考的书生将随身的银两悉数散给了乞丐,自己吃饭没付钱,被店小二扣押了外袍和行李,最后流浪街头生生错过今年的科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