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55000000021

第21章 圣人有失,是非功过孰人清?(2)

第三节多面多情人,元稹真面目是哪个?

他是中国历史上颇有争议的一个人,绯闻最多,忠诚于爱情和友情而又被指责为薄情寡义的人是他;开一代诗风,作品风格极具浪漫、又沦于艳情的也是他,元稹身上缠绕着太多的迷雾……到底哪个才是真的他?

“恋爱才是真道理”这句话用来形容元稹实在是再贴切不过了。不得不说,元稹在中国文人历史上是一个颇受争议的人。他有众多绯闻,叫得上名字的就有着名的唐传奇《莺莺传》中莺莺的原型,名妓薛涛,流传于世的组诗《遣悲怀》中的妻子韦丛等。元稹明媒正娶的妻子到底有过几个、有过的风流韵事又是何等情况现在已据不可考,但他左拥右抱、极尽风流之能事的确是有人眼红有人鄙夷。

现在我们能看到的主要是留传下来的文字资料。元稹在诗篇中流露出为人艳羡的痴情与衷情;而现实中的他不断流连于不同的女子之间。这让人禁不住问一句,元稹究竟是薄情还是多情?

让我们把眼光往前移,一直追溯到元稹感情历史的最初。都说初恋对一个人而言最是难忘,综合分析之下,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元稹的初恋应该就是《莺莺传》中那位婉转多情又温柔可人的莺莺了。

唐朝的时候,传奇故事一度风靡,文人骚客平时以书写传奇为乐。所谓的传奇,就是简单的笔记小说。内容多为山精鬼怪,神仙奇闻。而元稹笔下的《莺莺传》以写实为主,在当时的传奇小说中独树一帜。现在想来,《莺莺传》这样凄美动人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作者元稹真实地经历过这样的一段感情吧。

《莺莺传》中,张生在避难途中与远房表妹崔莺莺相识,在侍女红娘的撮合下,两人每日“相约在西厢,巫山共云雨”。张生才华横溢,抱负远大,莺莺温柔贤淑,明艳动人,两人在一起度过了一段快乐恩爱的日子。然而后来张生为了奔前程抛弃了莺莺。大概是为了给自己辩解,元稹这样解释张生抛弃莺莺的理由:莺莺是“尤物”“妖孽”,而张生“德不足以胜妖孽”,两人注定只能分开。明眼人都看得出这不过是元稹将自己代入张生这个人物后安慰自己的一个理由罢了。虽然故事的最后是张生娶妻、莺莺再嫁,看似完美的结局却是一场凄美爱情的落幕。

很多年以后,明朝戏剧大家王实甫以《莺莺传》为蓝本,创作了《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使这个故事更广泛地为人所知。然而这时候,元稹早已不再,莺莺的芳迹更是难寻。留下的只有张生和莺莺的一段情,元稹一段难以释怀的心情。

如果身边有个文艺小青年,难免要把“曾经沧海难为水”挂在口边,时不时地感叹一下过往情怀已不可追矣。事实上,这一名句出自元稹为发妻韦丛写的三首广为流传的悼亡诗。这个韦丛究竟是谁呢?

据可靠谣传,韦丛是京兆杜陵人,当时太子宾客韦夏卿的小女儿,换句当今流行的话说,元稹的结发妻子是个白富美。这样一个白富美在贞元十九年,下嫁元稹这个一穷二白的穷书生。两人结婚以后,感情一直很好。可是好景不长,等困顿的元稹在事业上刚刚有所发展的时候,他的这位结发妻子就病死了。

韦丛去世后,元稹作了《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和《六年春遣怀八首》来悼念她。这些诗篇真挚感人,令人读之动容。不论是“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的深情难绝,还是“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的字字泣血,元稹写给韦丛的悼亡诗都让人无法怀疑他对发妻的一片深情。然而韦丛去世还不到一年,元稹便纳江陵为妾,后来不久,他又娶了裴淑做填房。

如果说诗中的情真意切全部出自虚构,那么元先生的想象力委实惊世骇俗。矫揉造作的感情不可能感动千古有情人。那么元稹对这位同患难的发妻到底怀抱着何种感情?是最爱还是愧疚?

在元稹为人熟知的三段情感经历中,最轰轰烈烈的恐怕得数他与名妓“女校书”薛涛的姐弟恋。元稹与薛涛相遇的时候年有三十,正是黄金岁月。彼时的元稹年轻力壮,有才有貌,事业也有了相当的发展,不再一无所有。

想那时候,元稹正在御史职上,奉命出使四川,那叫一个春风得意。身为一个资深“品美郎君”,他久闻“女校书”薛涛的盛名,对这位有才华更有美貌的名妓很感兴趣。反看薛涛虽然已经四十出头,却风韵犹存,阅尽达官贵人的她对元稹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年轻男人也十分动心。就这样,两人陷入了热恋之中,每天在一起作诗弹曲谈理想,赏花赏雪赏明月,好不风雅。

有了前面两段元稹先生的感情故事,想必各位读者已经猜出这段感情的落幕却不如开始的那么传奇、那么轰轰烈烈了。事实的确如此,在恋爱的狂热过去后,元稹悄悄留给薛涛一首诗便离开了,从此两人的生活再无交集。而这位赫赫有名的名妓却长久地想念着他。

薄情男子古来有,元大兄弟尤其是。这场轰轰烈烈的姐弟恋,始于火焰,终于寒水。

透过元稹错综复杂的情史,我们难免觉得难以辨析,美男子元稹先生的真心究竟在哪里?或许每一段情,每一个人都曾走进过他心房,只是很快就消失远去了吧。反看元稹的一句诗,稍作曲解或许就应了解他的所为,“取次花丛懒回顾”,元稹岂不正是如此?虽然百花丛中走,却最终片叶也不沾身。或许他不是不曾爱过这些走过他生命的女子,只是他更爱的那个人是自己罢了。

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元稹,他只算作是唐朝中期一名颇有影响力的诗人,而在当时,元稹一度位居副相,但是历史上对于元稹的评价着实不高,大家都认为他的为官之道不过是“趋炎附势”“谄媚巴结”而已。后来,元稹背靠的大树倒了,他作为“猢狲”之一自然也失去了圣心,从此失势。不过想来这事情也不稀奇,他对于妻子和情人尚且不能做到真诚,又如何能像那些个痴傻文人一样“忠君爱国”?元稹所为,大抵是为了那顶乌纱帽。

唯一的意外好像是现在颇受推崇的现实主义大诗人白居易。元稹与白居易是情意相投的亲密朋友,两人因为在诗歌上倡导的实用主义精神十分相似,被后人合称为“元白”。“元白”这两位大诗人,除了诗名亲近外,相处得也很好,可以称得上是至交好友。甚至在一方落难的时候,另一方还曾上书帮助。也难怪元稹“垂死病中”也会因为想到白居易的悲惨遭遇而“惊坐起”。

对于元稹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哪一张脸才是真面目?这本就是见仁见智的问题,千年后的今天,作为探寻者的我们也不过能仰天大笑一声,然后说,随他去吧!

第四节细看隋文帝,明君也有打盹时

他制定了封建法律的集大成者——《开皇律》,他开创了科举,他首次实现中国大范围的多民族统一,实行沿袭到清朝的三省六部制,在他的治理下,国泰民安。他是史上难得的贤君,是西方人眼里最伟大的中国皇帝。他是隋文帝杨坚,他被人尊为“圣人可汗”,但拨开烟云看历史,却发现隋文帝也曾有过失察和过失,正所谓明君也有打盹的时候。

高祖文皇帝杨坚是弘农郡华阴人。早在周宣帝去世时,即位的周静帝因为过于年幼无法亲理朝政,高祖就被召入朝总理朝政。最初的时候,静帝拜高祖为假黄钺、左大丞相,命令文武百官都听命于他,高祖在那个时候就显示出了他的治国天赋:他完善百官官职,大力推行仁政,并且能做到以身作则。当时,高祖就受到了百姓的爱戴。静帝也很信任他,每次外出巡视,总会委托杨坚留下看守京师。

周明帝曾派善于为他人看面相的赵昭为杨坚看相,赵昭私下为杨坚预言他将有一日会成为皇帝。内史王轨也曾多次建议周武帝,皇太子不是江山社稷的明主,杨坚有反叛之相,尽管因此杨坚受到皇帝的猜忌,却依旧镇定自若,言谈举止都让人挑不出一点儿毛病。

杨坚已经身居高位,却也是在经历了重重苦难和挫折之后才开创隋王朝的。当时,王谦仗着自己手握三蜀兵力,公开起兵反抗杨坚,但坚持了不到一月就被消灭了;尉迟迥带着原齐国的兵马造反,但是杨坚一举就消灭了他们,这一方面因为杨坚的确天赋异禀,另一方面大概也是天意了吧。杨坚真正成为皇帝是在公元581年二月初六,周静帝发下诏书,正式宣布让位给杨坚。杨坚推辞再三终于受命,隋朝就此建立。

隋文帝是出了名的爱惜子民。《隋史》的文帝篇用很大的篇幅记载了他爱民如子的实事。开皇十年七月十四日,高祖下诏规定五十岁以上的百姓可以免除劳役赋税。十二年八月初一令大理寺复查死囚,严禁滥杀。十三年四月初二,免烈士家属一年赋税;九月十九日,赦轻罪者劳动赎罪。十四年八月初九关中大旱,由于饥荒,许多老百姓只能用豆末和糠充饥,高祖由此深深自责,在群臣面前泪流满面,整整一个月都没有进酒肉。在高祖去泰山祭拜的时候,很多关中百姓前往洛阳寻找食物,高祖不仅禁止武力驱赶他们,反而让手下的侍卫去帮助他们。

开皇年间,轻徭役、薄税赋成了主流,高祖施行仁政赏罚分明,自己更是以身作则,带头制定公平公正的法律,使强不欺弱,众不压寡,令行禁止,上下统一。他勤俭质朴,关心民间疾苦。史书中多有记载,高祖乘车外出时,只要碰到上表之人,一定会亲自询问具体事宜。他还派出官员到各地了解百姓生活状况。开皇十年时高祖下诏撤销山东河南及北方偏远地区新设置的军府,军人百姓一视同仁,开垦荒田,种植庄稼,极大地解放了劳动力,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天下人丁富盛,物产丰富,朝廷官员和天下百姓满心欢喜。在高祖即位的二十年间,天下一片太平,睦邻友好,鲜有战事发生。

与前世几代帝王相比,高祖可以算得上是很有作为的君主,但是他却很少关注教育方面,甚至还一度废除了学校。加上天生喜欢猜忌,使得满朝文武不敢穷尽其才为朝廷和皇帝效力。由于缺乏宽广仁厚的气量和大度的胸怀,高祖平时办事刻薄,到了晚年时,这种倾向愈演愈烈,无法约束。

隋朝经由两位皇帝而终,一朝家业均为李唐做了嫁衣裳,说到根源是隋炀帝荒唐误国。而隋炀帝本非太子,他能即位要追溯到开皇二十年的时候。当时,高祖因为听信了皇后的错误言语和奸臣的谗言,废掉了长子杨勇的太子之位,立次子杨广为太子。

杨广其人十分会伪装,他收买人心,且四处散播关于哥哥杨勇的不好传言。高祖脾气暴躁,面对两个儿子之间的矛盾没有能够好好调解,反而是他的一些纵容使得杨广更加放肆,最终酿成同室操戈的惨剧。试想,如果高祖当初没有忽略继承人的培养,关注杨勇杨广兄弟俩,也许隋朝就不会两代而终了。

此外,高祖还很迷信。他不顾大臣相劝,将那些自称方士懂得神鬼之事的人分封为诸侯将相,给了他们相当大的权力,甚至盖过京城里的大官,地位仅次于皇帝,以至于大臣和手下无所适从。

如果追究隋朝衰亡的源头,其实在高祖时候已经开始了,到隋炀帝时,已经结束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它不是旦夕之间就能毁灭,而是由来已久了。如果高祖能够早早地注意到这个问题,并加以改正弥补,恐怕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了。

但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不能仅凭他的功绩就忽略他的缺陷,也不能单依他的不足而否认他的伟业,毕竟就算是贤明的隋文帝操劳太久也需要休息,偶尔打个盹也是情有可原的事情。比起残酷暴虐的纣王和隋炀帝,隋文帝的贤德大大弥补了他的不足,只是作为后代,我们应当善待历史正视帝王,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作为前辈和榜样,隋文帝也不得不原谅这些糗事被人翻出品评了。

第五节王安石改革,竹篮打水一场空

他到底是那个吟唱着“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浪漫诗人,还是那个坚持推行改革,想用变法来推动社会进步的宰相?有人说他在文学上是成功的,而在政治上则是彻头彻尾的失败者,这种观念是否正确有根据?他在告老还乡时有没有回想过:自己壮年时曾在大殿上激情轩昂地提出变法之道……他的变法真的一无是处吗?改革究竟是怎么失败的呢?

有一种风险叫作投资,只不过投资方式不同,有人投资金钱,有人投资时间,有人投资感情。对于投资的目的,当然就更简单了,大家都希望能够获得丰厚的回报,毕竟堪称圣人的人类只能是少数中的极少数。可你别说,这个世界还就真有这种人。在外人看来,他们脑袋缺根弦,有些一根筋,他们的投资一不图名,二不图利,竟然只是为了一腔抱负,令人匪夷所思。

历史上的改革数不胜数,虽多以失败告终,但成功的也是大有前例,如商鞅变法。商鞅变法让落后的秦国一夜崛起于西域,实力迅速提升,东方几国还没缓过神,就被它悉数歼灭,从此开创了一个历史的新纪元。与商鞅变法最为相似的恐怕当数王安石变法了,俩主人公能力都不弱,脾气也不小,手段都很硬,改革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只不过,前者被载入历史,成为变法图强的鼻祖,而后者则成了后世教科书,不时被翻出来戳戳点点,比画比画。

同类推荐
  • 君唐

    君唐

    那年,唐太宗李世明才刚坐上位;那年,燕郡王李艺还未反唐;那年,让李世明说那句话的蝗灾还没开始;也正是那年,一个男人忽然来到了即将开启的盛世繁华的贞观之治的唐朝;成为一个春楼老鸨之子;于是一个崭新的时代展现在众人的面前……
  • 走下巅峰的美国

    走下巅峰的美国

    通过对美国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社会、文化的分析,指出美国霸权的衰落。
  • 《闹世三国》

    《闹世三国》

    穿越的“蝴蝶”们屡屡在某个时空掀起或大或小的风暴,半宅男李元有过之而无不及,带着金大腿召唤来的英魂,驱胡虏、平诸侯,将原本就已英豪辈出的三国彻底变成了“闹世”。“报,於夫罗合白波贼兵犯并州。”“休慌,飞将军兵锋所指,区区於夫罗,土鸡瓦犬尔!”“报,袁本初大军已至城外三十里。”“无妨,武安君在此,纵百万敌军,无惧矣。”“报,曹军密制‘霹雳车’,攻城甚急。”“君房(徐福)先生且坐,以火器击之,无异牛刀杀鸡尔,公输先生制之‘襄阳炮’退敌足矣。”“报,无极甄俨携幼妹求见。”“夷光、秀儿,随吾来……唉,我说,你俩别画了,够漂亮了。快点,跟我一起见见你们未来的妹妹,嘿嘿……”
  • 倒爷很忙

    倒爷很忙

    自从捡到个“穿越神器”,徐强得过且过的悠闲懒散日子一去不复返。小人物也想干点大事了
  • 穿越在水浒

    穿越在水浒

    那一年,林冲还没上山,智深还未剃头,晁盖只是小吊……阎婆惜还未出挑,潘金莲已经略显风骚……那一年,一个21世纪有知识、有文化、有技术、有原则的梁上君子穿越了,而且还穿越成了短命鬼王伦。没有随身老爷爷,也没有小貂,不过还好,王不凡发现自己随身还携带着一本厚黑大全。厚黑在手,天下我有。且看一个梁上君子如何扭转乾坤,玩转大宋。
热门推荐
  • 绣口一开:余光中自述

    绣口一开:余光中自述

    龙应台、董桥等服膺的文学大家余光中亲自审定的自述文集,全面解读余光中的人生历史和心灵史,展现余光中对故土、对亲人、对诗文、对文化的赤子丹心。这是右手写诗、左手为文的文学多面手用散文写就的一阕“乡愁”。本书系余光中先生自述文章在海内外的第一次系统结集,对了解余光中先生的生平、文学创作有重要价值。
  • 东辰钥

    东辰钥

    蓝羽钥,因为初恋的伤害,在真在面前犹豫不决。生活在他身边已经成为习惯,那种深如骨髓的宠溺永远无法逃脱,注定了结局就只有一个。高中的相识,就已经掉入命运的漩涡。即使分隔天涯,也会相吸在一起。只因为辰,钥永远相爱。他也是多年来只倾心于她一人,所有的事物,比不上蓝羽钥开心一笑。
  • 汽车路过相思河

    汽车路过相思河

    《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丛书百部小小说名家出版工程,旨在打造文体,推崇作家,推出精品。集结杨晓敏、许行、聂鑫森、孙方友等当代小小说最华丽的作家阵容和最具经典意味的力作新作,由100名小小说名家一人一册单行本(共100册)组成,兼容不同年龄不同区域不同流派不同内容不同风格,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个小小说的系统出版工程,是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认识社会人生、充实人文精神,提升文化素养,增强写作能力的最佳读本。本书为“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丛书之《汽车路过相思河》。
  • 对话录之一山海古经

    对话录之一山海古经

    描述波澜壮阔、可歌可泣人类追求自由的文明历史,
  • 浮兔

    浮兔

    浮兔是一个令众生畏而远之的庞大家族,他们拥有足以撼动世界的力量,传说浮兔生性凶残,暴躁,为什么没有人见过浮兔族?因为所有见过浮兔族的人都没有活路!可白璇想说事实并不如此,浮兔是一个十分友好、善良的家族,在这个族群里,每个人都相亲相爱,他们隐匿于世,坚守世间的和平宁静,江佑牧也是如此,白璇从未见过这样一个人,睿智,身手敏捷,再没有第二个看起来比江佑牧还舒服养眼的人了。
  • 英雄联盟瓦洛兰传奇

    英雄联盟瓦洛兰传奇

    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到了瓦洛兰,这个英雄联盟的世界,他从大陆的一隅出发,没有什么势力的培养,没有什么争霸,有的只是渐渐地聆听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传奇,五杀摇滚乐队的疯狂,暗杀星的凛冽,泳池派对的狂欢,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世界开始展现在我们面前,而他只有那一个目的……
  • 满城花开

    满城花开

    15岁那年,永远第一次见到这个家喻户晓的人物——顾临城。当永远还撒着欢儿什么也不懂的时候,顾临城已经是娱乐圈当红少年人气组合的队长,是万千姐姐妹妹大婶大妈的心头好。彼时,她觉得这样的人实在是离她太遥远,这辈子都不定能见着···在最早的时候绽放了花骨朵,却没有人看得到花期将至的美丽,在花开的时候遇到了养花的人,他懂花儿所有的情绪和精彩,从此花开不败。永远,是你让我满城花开,一笔丹青勾勒不出你的模样,你的美穿越时间愈发盛放这满城绝艳叫我怎能忘?从此临城皆是花开。
  • 魔道遮天

    魔道遮天

    生而为男,怎能给女子做小妾?世人皆谤他、欺他、辱他、笑他、轻他、贱他……我命由我不由天!南冥烈心中有猛虎,胸藏万丈豪情,一路尸山血海闯出来,要让世人得知:众生之上,魔道遮天!
  • 彼岸花之魔法学院

    彼岸花之魔法学院

    她,天生与众不同,有着无人能及的魔法,是紫族唯一继承人,是紫族的公主【紫族是一个神秘的家族,紫族的每个人都有着非凡的魔法】。他,有着至高无上的魔法。在洛里斯魔法学院中,具有超能力的她和他会发生什么故事……
  • 淑女不熟(正文+番外)

    淑女不熟(正文+番外)

    古语有云:“黄杨乃木之君子。”他倒是姓黄名杨,可他那种种作为哪跟君子沾上边?再说了,她是找老公,不是找老板,在他面前她还有翻身农奴把歌唱的一天吗?可是,心中的悸动、手心的温暖、唇齿间的余香都隐藏不住那份情愫,她拒绝不了他的靠近;既然这样,咱就看看到底是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某场景】“大黄,给我倒杯水,我渴了……”“大黄,给我削个苹果,我缺维生素了……”“大黄,给我批作业,我困了……”“大黄,给我你的银行卡、房产证、存折、股票、基金……”“大黄,大黄,大黄啊……………………”★★★凉凉的冬日给您送上暖暖的小文,打劫各位的【收藏】,让钻石、神笔、鲜花、咖啡来的更猛烈些吧…………★★★完本V文《苏向晚的太子爷》http://novel.hongxiu.com/a/238950/幻情现代文《家有巫妻》http://novel.hongxiu.com/a/297681/新鲜出炉《锦绣太子爷》都市文番外进行中……http://novel.hongxiu.com/a/256987/董二的围脖:http://t.sina.com.cn/1501394493ps:看完了,留个痕儿O(∩_∩)O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