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46800000034

第34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3)

一、思政课“双主体”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模式

(一)思政课“双主体”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马克思主义实践论是构建思政课“双主体”教学模式的理论核心

马克思主义实践论认为,生活、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们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角度看,教育是一种特殊的实践形式,不是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直接的主客体改造的过程,而是“双主体”对话、沟通、交流的过程。因此,思政课要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论为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使他们在教与学的实践中掌握知识,践行价值。 实践的本质在于其作为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旨在把人的动机和目的转化为客观存在,是“属人的”、“自由自觉的”改造客体的物质性活动,是客观性与主体性、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而这一本质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存在的必要性和价值。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思政课承载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功能和责任。在教学过程中,受教育者即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越高,就越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也就能形成更明确清晰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主体意识和主题的思维力、创造力就发挥得更充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观目的和客观结果就更加统一,思政课的实效性和目的性就越会发挥得更加彻底和充分。而要实现思政课的实效性和目的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存在的必要性和价值,就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论为指导,引导受教育者即学生参与实践,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实践中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来参与教学,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完善价值观取向,这样才能保证实践活动主体性和能动性的充分发挥,进而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水平。

其次,马克思主义实践论是思政课教学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实践论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当然也包括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的基本问题提供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马克思主义实践论认为,社会实践是行为和意识的统一,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通过改造人的主观世界来改造客观世界,通过改变和影响个体的思想意识和观念来约束或影响个体的行为方式,是解决社会实践中意识和行为基本矛盾的关键。

马克思曾经说过,“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之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1]这说明人类的实践活动是有意识的、能动的活动,而如果要避免这种有意识的、能动的活动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就必须用马克思主义这一反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最一般规律的科学理论来武装人类,让人们在掌握正确的、先进的和科学的理论基础上,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科学性,激发人们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思政课教学,就是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受教育者即学生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简称“基础”课)中有关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等内容,就是通过科学的理论来武装受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崇高的理想信念,树立共同奋斗的长远目标的有益尝试。

2.建构主义学习论是构建思政课“双主体”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学生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上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单纯的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同时也不忽视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指导作用,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结构,以帮助者、促进者的身份来设计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而不是传统教育思想中单纯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授者和灌输者。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的何克杭教授认为,美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维特罗克(M.C.Wittrock)在1983年提出了一个“人类学习的生成过程模型”,简称“学习生成模型”,即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兴趣和爱好以及认知策略(指学习者对信息进行加工的特殊方式,这种加工方式是通过以前的多次学习逐渐形成的,并且保存在大脑的长时记忆中)对当前环境中的感觉信息产生选择性注意,获得选择性信息并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指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各种表象、事件、判断与技能,即过去的经验与知识)完成该信息的意义建构,从而获得新知识、新经验。根据这一模型,学习生成过程可以包括六个步骤,充分体现了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和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宗旨,改变原有的教师主体教学模式,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教并重”,建构“双主体”的教学模式。

目前,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已经普遍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当前微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首先,学生的思维观念、认知形式和生活方式由于微博、手机媒体的出现而大为改变,传统信息传播模式被颠覆和突破,传统思政课教师的“话语霸权”地位被终结,直接、简单、单向的教育形式转变为间接、隐性、多向的教育形式。离开了课堂和讲台的教师也走下神坛,由规则的制定者和立法者转变为拥有和学生平等权利的对话者。其次,传统的高校思政课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高校思政课教师面对的是有限的特定年龄段、教育背景和知识储备的学生,网络的公开性使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网络思政教育要面对无限的各个年龄段、不同教育背景和知识储备的网民,受众群体增加,教育难度增加。第三,微博和手机媒体的出现使知识和信息的传播从单向灌输转变为多向互动,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传播方式实现了从“一对多”到“一对一”、“多对一”、“多对多”的转换。第四,无论是微博类的网络媒体,还是手机报类的手机媒体,其传播的内容往往是“碎片式”的只言片语,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的长篇大论必须转变为“微言大义”,以格言警句的形式来承载更多的教育信息。另外,高校思政教师必须熟悉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从理论素材、话题选择、讨论内容等方面进行教育内容体系创新,为学生提高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社会公共议题和素材,增强教育内容的吸引力。由于教学模式的转变,思政课“双主体”的教学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肯定。

(二)思政课“双主体”教学模式的主体间关系

主客体及其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中争论较多的前沿问题。作为哲学的基本范畴,主体和客体是相互依存、相对存在的概念,在哲学认识论上,如果双方都是有意识、有目的,并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认识活动的现实的人,教育者和教育对象都应该并且可以成为教育过程的主体。本文所说的高校思政课“双主体”教学模式,并非通常意义上视教师与学生互为主客体的教学模式,而是指师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通过“双主体”互动来实现教学目的。概括来讲,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关系还原到具体的教学情境下,应该是“我—你”关系,是具有平等地位的两个主体的“对话式”存在。这种“对话式”的“我—你”关系,是“双主体”教学模式的主体间关系的外在表现。

教师是“双主体”教学模式的首要主体。教师是思政课教学过程的承担者、组织者和主导者,在教学活动中起到主导和支配的作用。正如杜威在《思维与教学》中所说,“教师……应该是一个社会集团(儿童与青年的学问的集团)的领导者。他的领导,不以地位,而以他的较深的知识,较成熟的经验。”[2]教师在“双主体”教学模式中的首要主体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承担者,对教学过程负全责,能够根据思政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导、调整和控制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和方法起决定性作用,培养学生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思想政治素质;第二,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负责规划和安排教学过程,组织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发挥学生积极、能动的主题性因素,在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过程中,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第三,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起决定性的支配作用,促使学生从教学客体向教学主体转变,即“作为平等者中的首席,教师的作用没有被抛弃;而是得以重新构建,从外在于学生情境转化为与这一情境共存,权威也转入情境之中,……教师是内在于情境的领导者,而不是外在的专制者。”[3]学生是“双主体”教学模式的阶段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

者和受教育者都是主动行为者,都具有主动教育功能,因而都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体。[4]与教师首要主体的地位不同,学生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是阶段主体,这种阶段主体性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学生主体形成过程的阶段性。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并非自动、自发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段,通过教师主体的积极引导,从单一的受动者转变为具备实践能力、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教师主体的引导并不是对学生主体性的忽略或者否定,因为即使是在“双主体”教学模式中,师生关系也是不对等的,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则更多地依赖教师主体性的引导作用,但学生主体可以通过对信息和知识的甄别、筛选,来增强自身的主体意识,从而实现同教师之间的双向互动。第二,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阶段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为参与性和实践性。学习的本质是一种自我的主动参与和主动建构过程,学生是受教阶段的主体,具有接受和筛选信息、理解和运用知识的主体性。思政课教学内容强调思想性、理论性和政治性三位一体,特殊的学科背景更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所学知识融入自己的认知体系,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同样,学生也是实践教学阶段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深化了对理论问题的认识,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双向交流,启发思想、提高能力、确立价值观。第三,学生主体发挥作用的阶段性。学生的主体性通过教育的内化即实现自我教育来发挥作用。相较于其他专业课,思政课的教学过程,是学生自我意识分化和同一的过程。要想使学生“自我意识的分化与同一”与教学过程融为一体,同步进行,有一个必要的前提———必须唤起学生于教学过程中的积极的主体自觉,主动带着“自我”真诚地投入教学过程。[5]

二、“双主体”教学模式是破解思政课教学困境的有效途径

(一)单一主体教学模式下的思政课困境

长期以来,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一直存在着“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的两种争论和误区。无论是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是忽略教师的主体地位,在思政课教学中都是不可取的。这种单一主体的教学模式是造成当下思政课教学困境的主要原因。

单纯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忽略甚至否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既不能反映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容易使教学活动流入简单化;又不能实现师生间的双向交流,制约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具体来讲,其弊端在于:第一,影响思政课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由于教师和学生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理论修养等都不尽相同,如果单纯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而不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设计、组织和实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很容易在课堂上出现“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违背了教学规律。如果把“教育者主体”这种观点发展到极致,就会出现“我讲你听,我打你通”的单向式灌输的教育模式,从而产生不分对象一刀切、一锅煮的弊端。[6]第二,远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价值导向,以构建大学生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培育人文精神为内容,这就需要教育对象从已有的思想基础出发,在接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下,对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进行选择、内化、整合等,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思想认识、品德修养,不断推进自身内在精神素质建设,不断进行主体重构,实现思想品德的丰富和发展而成为主体。[7]但纯粹教师主体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自我价值认同,受教育者很难主动对知识和信息进行筛选甄别,也不可能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从而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单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容易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远离既有轨道,失去正确方向。原因在于:第一,思政课的教学特点决定了不能单纯强调学生主体。思想政治教育与其它教育不同,它要求教育者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方针、政策的教育起保证作用,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代表者、宣传者和践行者。[8]而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如果单纯强调学生主体,忽略教师的引导作用,很容易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偏离正确轨道。第二,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的特点决定了不能单纯强调学生主体。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9]这就需要教师应成为思政课教学过程的承担者、组织者和主导者,在教学活动中起到主导和支配的作用,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

同类推荐
  • 站在常识一边

    站在常识一边

    腾讯思享会主持人、记者杨子云在5年的时间里,对60多位来自实业界、法律界、思想界、文化界的影响力人物进行深度采访,直面当下问题,大胆设问,话锋凌厉。被访者大都坦诚相见,坦露肺腑之言。本书精选的21篇访谈,内容涉及当下众多热点议题,比如:政商关系、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法治专业主义VS专制主义、民办教育的空间、房价、政府公信力与社会信任、公益事业与社会发育、儒家传统与现代文明的张力、以及“上帝崇拜”的宗教信仰,等等。被访者以他们自己独特的阅历、渊博的学识、坦荡的良知,回应这些不容回避的重大问题,他们的深入思考与洞见,无异于迷雾中的星星烛火,照亮前路,引领人们寻见有益于社会、让未来变得更好的共识。
  •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10(第四辑)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10(第四辑)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的创办旨在为研究中国网络传播的学者提供学术讨论的平台,倡导具有科学性和创新价值的传播研究,彰显网络传播研究对传播学的理论贡献,促进传播学者与其他学科的对话。《中国网络传播研究》鼓励以经验性方法研究中国网络传播的基本问题,倡导多学科、全球化视野的传播学术研究,亦致力于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相关科学认知。本书是2010年第4辑。
  • 郁闷的中国人

    郁闷的中国人

    从《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到《郁闷的中国人》,著名作家梁晓声捅破了中国最后一层窗户纸!1949年之前,中国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郁闷自不必说;1949年后,人们迎来了新的时代。然而,好景不长,“文革”那个险象环生、危机四伏的10年让人们着实郁闷;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没少折腾,社会转型时期的阵痛折磨着中国人坚强的神经。现如今人们不愁吃喝了,但不知何时起,苏丹红、牛肉膏、瘦肉精、染色馒头、硫磺姜出现了;学校不包分配了,找工作也要权钱交易;入学托关系,住院托关系;豆腐渣工程频繁出现了,矿难接二连三,瞒报也接二连三;物价飞涨了,买房买不起,租房也只能蜗居了……解决了温饱的中国人,又开始郁闷了。
  • 中国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研究

    中国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研究

    近年来,随着传媒制度的创新,资金、人才、技术等市场要素快速投入到传媒产业发展中来,引起传媒产业结构的急剧变化,产业升级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日益凸显。本书是中国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研究的最新成果,运用经济学相关理论,并结合深入的实证分析,阐释制度因素和市场供给因素对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提出中国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选择。
  • 公民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读本

    公民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读本

    本书分别对当代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作了较为系统、深刻的阐述,介绍了公民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相关知识。
热门推荐
  • Melmoth Reconciled

    Melmoth Reconcile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淡定王后不争宠

    淡定王后不争宠

    美丽的公主身骑白马,嫁的却是自己喜欢的男人的哥哥,当鲜血染红了嫁衣,当爱人成为陌路,唯有让烈火燃烧真爱。
  • 缘深缘浅,那份情

    缘深缘浅,那份情

    滚滚红尘,茫茫人海,你我的相遇,是一种淡淡的缘;你我相知,是难得的缘;你我相恋,是深深的缘。红尘皆缘,无论是爱与被爱,都没有错,不要埋怨不爱你的那个人的决然离开,不爱痛恨爱你的人的苦苦纠缠,因为,爱,本身并没有错,错的可能是缘深缘浅的那份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穿越之腹黑皇的呆萌后

    穿越之腹黑皇的呆萌后

    大晚上回家,被老妈误以为贼一扫把打死了。话说,这穿越也是一门技术活。看李小暖如何在异世界活的风生水起,纵使不愿和亲,但父命难违。李小暖:“!怎么是你?“怎么不可能是我?”我天,李小暖要晕了!“!你是皇帝,为什么不告诉我?算了算了,本后要回娘家!”“为什么?”李小暖:“地位高!任性!”
  • 异世绝恋我的未婚妻来自古代

    异世绝恋我的未婚妻来自古代

    她,来自架空的公主,冷若冰霜,倾国倾城;他,一绝世美男,冷酷无情,对谁都爱理不理的样子;当两快冰相遇时,会发生什么爱情故事呢?当两块冰相遇时,会产生什么暧昧呢?当两快冰相遇时,还会冷漠吗?
  • 临川

    临川

    庄周梦蝶,十年恍惚之后,记忆中惟有一袭红衣。
  • 网游之超级军火商

    网游之超级军火商

    话说,全世界一共有5亿5千多万支枪,也就是平均每12个人就有1把枪。(停顿了一秒左右)而现在,我唯一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让另外11人也有枪?——康三(盗用凯哥,嘿嘿)康三,一个玩游戏都玩得不专业的职业玩家,前世,他就是个最底层的小角色,没怎么接触过大型事件,更不用说什么隐藏任务,隐藏物品之类的了,他唯一能记住的就是系统的每一次更新,以及那些从不会停止的战争、
  • 吟游诗人与王冠

    吟游诗人与王冠

    王国、宗教、部落,任何统治下都有另一种声音!魔法、武技、圣道,没有什么力量是永恒的主宰!少年身份扑朔迷离,是否有伙伴能不离不弃;王座背后真相黯然,谁愿意承担最坏的结果?这不是主角的故事,而是一片大陆兴衰的史诗。如拥有王冠却未必是世界的王,也可能是四处流浪的吟游诗人。
  • 王爷的绝色皇妃

    王爷的绝色皇妃

    绝色神偷,一遭穿越,成了相府的庶出二小姐;极度爱财,偷取宝物,却“偷”上了冰山王爷的床;被腹黑王爷缠上,她“偷偷”溜走,这样的妖孽她惹不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老婆再嫁我一次

    老婆再嫁我一次

    “你让我喝的是什么?”仅是半杯红酒,她的身体却如被泼了酒精燃烧起来,恼火的问。“酒里有药。”他很无奈的一声叹息之后,他邪气一笑:“我也喝了,所以……只能互相解了。”那夜,谋得一份兔女郎工作的她,被一个陌生的女人硬推进总统套房……那一夜,债主找上门,为避免被卖的命运,她央求戴着黑豹面具的男人救了她,却被面具男人威胁让她嫁给他,更不知晓,面具男与他竟是同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