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35500000020

第20章 近代日本中国文学领域的《论语》研究——吉川幸次郎与《论语》(3)

一、仁者孔子

吉川幸次郎认为,《论语》中最重要的话题即为“仁”,“孔子对于人间终极目标的追问莫过于‘仁’这一词语所表达的思想”[24]。诚然,“仁”可以说是《论语》中最重要的概念。那么,如此重要的词语,究竟应该作何解释?《论语》中樊迟问仁时,孔子作答曰“爱人”(《雍也篇》),学界一般以此解释“仁”的基本含义即为仁爱。吉川幸次郎考之《论语》篇章,发现在《论语》全部四百九十二章中,共计五十八章(按:实为五十九章)、一百五次出现了“仁”字。虽然从“樊迟问仁”章确实可以知道,孔子之所谓“仁”当为关乎人类内心情感之爱的词语,但吉川幸次郎认为,仅仅以“建立在人类内心情感之爱基础上的道德”来定义“仁”是不够充分的。因此他指出,所谓“仁”,不仅指建立在人类内心情感之爱基础上的道德,它更是指践行这一道德的意志力,亦即将人的内心情感之爱推而广之,使之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人间之爱,这才是“仁”的真正内涵。“如此定义仁或许才是确当的”。[25]

依据这样的基本认识,吉川幸次郎对“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作为孔子学说核心主张的“仁”,具有以下三个重要而特殊的内涵:

第一,“仁”一定是人类对于人、而不是对于神的爱。……作为人间社会道理的基准,首先被感觉、被重视的、最亲近的对象,无外乎就是人了。这是一种浅显平实的尊重,一种现实有效的尊重。因而,在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就是亲子和兄弟。孔子弟子有若说过,“仁”的出发点即在于亲子兄弟之爱。

第二,为了正确地行使“仁”,一定要具备广泛的、源于学问的知识,也即正确的爱只有在了解人间万象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这基于宽容的心理,即要对人间社会生活的多样性抱持足够的敏感,要允许人间各种可能性的存在。同时还同样需要予以重视的是“礼”,这是在家庭或政府机构举行的、作为表达人间善意的仪式演习。礼意味着对秩序与和谐的尊重,有一颗能够对多样性抱持敏感的心,自然也就会对秩序与和谐怀抱敏锐的洞察。

第三,爱的行使通过施政、为政是最有成效的。这在意识到人间社会存在着治者阶级与治于人者阶级的孔子的时代,是很自然的事情。因此,《论语》既是一部伦理著作,又是一部政治著作;而孔子本人则既是思想家、学者、教师,同时又想要成为一个能够充分发挥其思想家、学者、教师能力的政治家。[26]

在孔子的仁学(人学)思想中,家族亲情之爱无疑是“仁”的基点,所谓“仁爱”是以维护宗法制度下家族血缘关系的孝悌为基本考虑的,孔子弟子有若所言之“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学而篇》)表达的正是这样的含义。仁爱的基本原则还在于维护贵族等级关系,“颜渊问仁”时,孔子的回答是“克己复礼为仁”(《颜渊篇》)。礼的中心内容即为宗法等级制度,克己复礼就是要以等级名分来规定上下尊卑关系,从而维护宗法社会的和谐稳定。作为一部政治书籍,《论语》中言及为政的话语很多,吉川幸次郎特别指出,这些话语在政治之外的范围,也有着广泛的适用性。

总之,孔子思想的出发点或中心即为“仁”,通过读书学习才能实现对于“仁”的自觉的完成,而政治则是实践“仁”的方法。吉川幸次郎对于“仁”的上述分析,旨在表明贯穿于《论语》之中的核心理念,是对人的尊重,即对人类善意的信赖;是对知识的重视,即对文明的重视。正因为人类是拥有善意的生灵,才会时常向往文明,这正是吉川幸次郎对“文化主义”《论语》理解的基调。

二、“文化主义”《论语》

具体说来,吉川幸次郎所言之“文化主义”,首先表现在他对于《论语》人性观的理解上:

贯穿于《论语》始终的,是令人能够感受到的那种彻头彻尾的对于人的肯定,更确切地说是对人类拥有的善良的肯定。至少对我来说,可以深深地感受到这一点。

孔子对人类的命运充满乐观的期待,在这乐观的背后支撑着的,正是孔子对人类的能力、人类的善意的充分信赖。[27]

“人类的善良”“对人类善意的信赖”,这样的描述很自然会让人联想到所谓的人性善之论。然而在先秦儒家思想体系中,首次提出性善之说的并非孔子而是孟子。在与告子论辩有无人性之善时,孟子明确表达人性是本善的:“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告子上》)作为思孟学派一系的学人,孟子的思想与子思的论说之间,必然存在着发展递嬗关系,但是子思也只是讲“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中庸》),只重在阐述天命与人性的关系,对人性之善恶并未有所涉及。再上溯至孔子,《论语》中有关人的本性、天性、心性的记载只见于两处,但一处干脆是说,在对弟子的教诲中,孔子并未言及天性与天道,如“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公冶长篇》)另外一处提到“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阳货篇》),是说人的本性相同、天性相近,后天的习染才使其渐行渐远了,但也并未言及性之善恶。可见,对于人性的良善以及对人性的信赖,在《论语》中并没有明确的表述。不过,吉川仍坚定地相信,“即使作为一种明晰的哲学观,尚未被孔子加以凝练总结,然至少作为一种心性的追索,是可以从《论语》中清楚窥见得到的”。[28]事实上,从思想演变的角度来分析,从孔子到子思,再到孟子的性善论以及荀子的性恶论,儒家学说对于性、命及其相互关系以及性之善恶的讨论,诚可谓渊源有自,一脉相传。

其次,吉川幸次郎认为,《论语》的“文化主义”表现,在于孔子特别倡导尊重知识与学问。吉川举“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公治长》)为例,来阐明孔子的孜孜向学:

在孔子看来,仅只一味地朴素诚实,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只有依靠潜心于学问,人,才能够成之为人。人类的任务在于扩充“仁爱”,且这种可能性尽人皆备,但这只有通过学问的锤炼才能实现。爱不是盲目的,人是拥有爱的生物,扩充爱是人的使命,也是人类法则。要准确地把握这一点,首要的事情就是必须充分了解人间的诸事万象。[29]

上述认识表明,吉川幸次郎是把孔子对于学问的重视,视为重要的前提来对待的。作为学问的方法、即了解人间法则的方法,首先必须要拓宽眼界,以了解世间万象、人生百态,所以广泛地积累知识是首要的任务。当然,“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篇》),“不伴随思考的学习,只会流于散漫、大而无当,而仅只思考却无知识积累,则将陷于危险”。“因此,只有丰富的知识积淀,清晰的头脑思辨,才能创造出完全的仁爱”。[30]正因如此,孔子选择诗、书、礼、乐作为育成弟子的材料,使其学会洞察人间诸事万象,习得人类的学问法则,从而获得人之为人的教养。《论语》中表现出的这种重视知识、重视思索、重视教养的立场,显而易见不是发端于朴素主义的立场,而毫无疑问是基于文化主义的立场。在吉川幸次郎看来,孔子坚信人类是充满善意、怀抱仁爱之心的,这也就意味着他坚信人类是向往文明的。“人之所在,必有善意存焉;善意所在,必有文明存焉”。[31]这正是知识之花结出的文化之果。

三、“革命性”解读

吉川幸次郎认为学问不仅是对既往的继承,更是对既有观念的革命,没有这种革命,就没有学问的进步。在对《论语》的研究中,吉川幸次郎通过“革命性的”解读,尝试还原《论语》本来的姿态和面貌,这一努力是与其对中国宋儒性理之学以及日本汉学时代朱子学的批判联系在一起的。

日本自江户时代开始,朱子学成为幕府官学。作为幕府国定教科书的《论语》,在注释上采用的是朱熹的《论语集注》。宋儒注重纲常礼教,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以这样的思想来注释《论语》,自然给《论语》造成了阴郁的印象,以至于日本人一提起朱子学、一提起《论语》,就不免会联想到诸如“三尺之下不踏师影”“男女七岁不同席”等训诫。然而这些话事实上均并非出自《论语》,前者出自中国唐代佛教戒律,传入日本后,在江户时代收入了寺子屋的教科书中,后者则是出自《礼记》。吉川幸次郎以其对中国古典文献的熟稔,立足于原典而为《论语》正名。他这样辨正道:

所谓的“男女七岁不同席”,不是《论语》中的言论,而是见于儒家经典《礼记》。《礼记》中有《内则》篇,所谓“内则”,指的是家庭生活的法则。因为是家庭生活的法则,也就写有教育儿童的方法。其中写道“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是说“男孩女孩七岁前可以让他们同坐一个蒲团,七岁以后就不要让他们同坐一个蒲团了;七岁前可以让他们同用一个食具一起吃饭,七岁以后就不要让他们同用一个食具一起吃饭了”。这才是“男女七岁不同席”原文的意思,而绝不是什么不能让他们碰面。[32]

江户时代的朱子学是作为那一时代的等级社会伦理而存在的,因此在对人们行为的约束上,自然是非常严厉甚至近乎苛刻。因此,《礼记》中的“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在江户时代的朱子学者笔下,便有意识地被改写为“男女七岁不令其碰面”,这是对经典文本的利用、篡改,而绝非古典原意。

吉川幸次郎更进一步指出,“禁欲的主张在《论语》中并不多见”,相反《论语》中很多地方表现出的,恰恰并不是对人的束缚,而是对人的尊重。吉川幸次郎举例论证自己的看法:

虽然有所谓“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但并没有否定非不义的富贵;“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也并不否定名誉的价值。“克己复礼为仁”中的“克己”虽不乏禁欲的意味,但“复礼”则可以理解为以向文化基准看齐为己任。尊重文明与快乐的中国人,其文明就是在这部著作的伦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33]

吉川幸次郎对《论语》伦理思想的积极的一面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也更加充分地认定孔子的思想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学说理念基础之上的,是一种文化主义的主张。其对《论语》的文化主义礼赞与其对江户朱子学的批判性言说互为表里,吉川幸次郎明确地指出《论语》中表现出的对人的尊重、对知识的重视,也就是对人类的善良本性的信赖以及对人类文明的推重,而不断地扩充文明、推进文明,正是人类的责任。可以说这就是吉川幸次郎之所谓“属于我吉川”的对于“仁者孔子”以及文化主义的《论语》的解读。

第三节 难以忘怀的读物——《论语》的辞章之美

在日本近代学术史上,经学与文学的分裂或曰文学摆脱经学之羁绊而拥有独立之擅场,是伴随着明治时代传统汉学(经学)式微、近代学术渐进而发生的学科门类的分化与演进。明治三十年代(1897)诞生了古城贞吉(1866—1949)编撰的日本最早的《中国文学史》[34]。其后十年,当时的京都帝国大学文学部才继独立的中国哲学、中国史学之后,又设立了中国文学专业。而彼时的东京帝国大学仍然是以“汉学科”涵盖着中国哲学、中国历史、中国文学的三科兼修。[35]可见经学与文学的如影相随,对于近代以来的日本人文学者而言,很长一段时日一直是一种相伴相生的存在。

吉川幸次郎踏入大学,为其日后的中国文学研究打下基础的20世纪20年代初,近代的日本中国学已经完成了最初的奠基,与当时处于大正时代末期的日本整体时代特征相一致,也开始进入一个阶段性转变的时期。当时以京都大学为根据地的中国文化研究阵营里,一批年轻的学者正在崛起,以青木正儿、本田成之等人为代表的支那学社成员,在其主办的《支那学》刊物上纷纷发文立说,继承并发展了他们的师辈学者诸如狩野直喜、内藤湖南、铃木虎雄等人的学术理念与方法,为后辈学子开创了新起点。

一、与“文学”《论语》的邂逅

对于日后的中国文学研究者吉川幸次郎来说,《论语》首先是一部经学文献、一本伦理教诲的书籍,而非文学文本,因此,他首先是以一个文献学者的立场,从对中国古籍的整理翻译开始入手的(见本章第一节)。然而吉川幸次郎与《论语》最初的邂逅却又与文学不无关系。与上一辈以及同辈的许多人不同,吉川幸次郎初次接触《论语》是到了二十多岁考入大学、确定了选择以中国文学作为治学方向以后才开始的事。当时京都大学的学生对《论语》乃至孔子的看法,有着过度批评的倾向,在这种影响之下,吉川幸次郎自然也对《论语》无太大兴趣。后来,还是出于学习上的“技术性”需要,吉川幸次郎才开始读起《论语》来。吉川曾这样回忆自己“不得不开始”的这段《论语》阅读史:

在大学最初的讲读课上,读到某篇文学评论中引到的文章,竟不知出自《论语》,倍感羞愧。为了不再重复这种耻辱,那个暑假的阅读书籍中,才开始出现了《论语》。抱着对这部书的敌意,预测着这部书里会流动着阴惨沉郁的东西,总之是把《论语》当作不想读却不得不读的书,勉为其难地读下来的。[36]

同类推荐
  • 人生的五个问题:莫洛亚生活的艺术

    人生的五个问题:莫洛亚生活的艺术

    本书收集了安德烈·莫洛亚对人生、生活的一些思考,这些沉重的明天再作者笔下显得举重若轻,压制隽永。他用清新的语调、十个班的语言描述了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五大人生问题。在每一个问题的解答中,我们都能感受到莫洛亚机智诙谐的生活艺术,就像作者本人一样,是以为用诗意话语记载伟大深刻思考、用精妙语言解释生活智慧的伟大艺术家!
  • 冥想的力量

    冥想的力量

    本书是目前对印度瑜伽哲学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最系统和清晰的论述。该书受到西方瑜伽界的高度肯定和欢迎。自2003年出版以来,已经再版两次。本书内容包括:瑜伽和吠檀多哲学的基本理论、瑜伽冥想的具体方法和技巧、瑜伽锻炼中各种问题之处理、瑜伽锻炼中的各种效果之论述等。
  •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从儒学广角、宋明理学发展背景,以及阳明学的内在机制上来探讨阳明心学与当代新儒学的关系。作者在阐述孟子、周敦颐、张载、程颢等儒学大师心性之学的基础上,对王阳明“以心为本的实践道德说”作了深入系统的分析与研究,进而以梁漱溟的新孔学、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唐君毅的道德儒学、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贺麟的新心学为个案,具体探讨了阳明心学的内在发展——当代新儒学的思想特质,及其与阳明学的思想联系。
  • 叔本华的顿悟口诀

    叔本华的顿悟口诀

    本书是一本叔本华人生智慧的精粹集。编译者赵华民从叔本华的所有著作中,精挑细选翻译出了最有价值的214句话。包括如何磨练意志力、如何洞悉生活本质、如何与别人相处、如何锤炼强大的心智、如何获得人生幸福等八大板块。这八大板块基本囊括了叔本华智慧的精髓所在,对帮助年轻人洞见人生本质、找到生存的意义和目标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每一板块中的内容都紧扣主题,阐述了生活中做人做事的哲理,行文深入浅出,绝不艰深晦涩,适合普通大众阅读。
  • 心灵即时通:尼采的人生哲思录

    心灵即时通:尼采的人生哲思录

    本书从尼采一生所有的著作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365个精彩片段,段段鞭辟入里、妙趣横生,囊括了尼采思想的精髓。翻开本书,会立刻激发你展开思考,而后又会让你产生一种彻底醒悟的兴奋感。一年365天,每天阅读一个片段,每天与自己的心灵进行一次真诚的对话,让你的内心在伟大哲思的涤荡中长出坚毅的翅膀,收获成功人生的终极秘密!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特立独行的哲学家,他总是以优美、简单的方式道破心灵的秘密,使读者读后恍然大悟,让困惑变得简单清晰,犹豫不决变成果断坚定,最终成为内心强大的人。
热门推荐
  • 哈佛最受欢迎的口才课

    哈佛最受欢迎的口才课

    一直以来,口才作为每一位哈佛学生必须掌握的沟通技巧,它时刻强调精英的思维习惯,倡导真正实用的人际交往理念,让哈佛学生自然发挥潜在的表达实力,在各种场合下挥洒自如。我们希望成千上万的普通人通过学习哈佛课程中阐述的沟通理念,能够成为成功的演说者、有效的判断者、人见人爱的交际家。
  • 杀庭

    杀庭

    黑云仰望黄昏的天空,嘴角喃喃自语:“一幕幕惨烈是生死,纠葛生存的法则之间,人的尔虞我诈,异的残暴冷血,是杀与被杀的结果...,活着有时候背负的东西太多...”这是一段杀手成长的血史,血匕伴身,屠戮异族,斩灭世间纠葛!
  • 圆宗文类

    圆宗文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育灵

    育灵

    道生气,气生精,精生形,此为顺修。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化虚,炼虚合道,此为逆修。天有象渐,道有渐门。人之修真达性。不能顿悟,必渐而进之,安尔行之。顿悟者,易行而进之。书友群40649373)
  • 雨纷纷,忆深深

    雨纷纷,忆深深

    一生的记忆,在阡陌碎影中蹉跎,于茶靡纷飞间。曾经的令你意乱情迷心驰神往的心上人,偶尔是不是还会在夕里随暮嫣然飘飞,曾经的一瞬间的惊艳心动,又拨弄了谁的心弦?在那阡陌碎影雨中多少往事成蹉跎,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时间的记忆是否还在回味我们的昨天……
  • 名门嫡后

    名门嫡后

    父王早逝母妃新丧,唯一能依靠的外祖父病入膏肓;伯父无情姑母贪婪,表姐堂妹争相诠释极品亲戚之典范;但善良的作者依旧要把从落魄郡主到名门嫡后的奋斗史,写成一本可口甜文!所以!女主将由自末世而来的灵魂——视杀戮如家常便饭、精通各种勾心斗角,重点是节操经常拮据的美貌伪萝莉倾情奉献!而负责捍卫本位面尊严的,是除了酒量之外,全技能加满的某位存在……
  • 轻松怀孕280天(健康女人时尚阅读书系)

    轻松怀孕280天(健康女人时尚阅读书系)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妇女怀孕以后,一家人都热切地盼望着新一代早日顺利到来。为了保证整个妊娠期都能安全度过,孕妇的衣、食、住、行都要格外地注意。胎儿在母体内生长发育是否良好,能否顺利分娩,都是至关重要的大事。分娩的顺利与否,取决于从怀孕到分娩过程中的良好保健及充分准备,优质的孕前、孕期生活,是孕妇轻松分娩的重要前提。
  • 仙侠奇缘之无量劫城

    仙侠奇缘之无量劫城

    生活中,每个人都背负业障,在渡厄渡难中挣扎着,道家称之为“无量之劫”,意思是说这种劫难没有尽头。而每个人心目中又有一座城,被称之为“无量劫城”,城中一半是天使,一半是恶魔,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交织成了千姿百态、爱恨情仇的纷繁人生。萧凡来自无量劫城,他拼命的想走出这座城,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于是便有了这部《仙侠奇缘之无量劫城》。感谢创世书评团提供论坛书评支持!
  • 老婆,咱不签字!

    老婆,咱不签字!

    “骗子!你骗人!”她又是踢又是踹又是咬,凶猛如小豹子。“老婆,别闹,不能伤着孩子!”他稳稳的将她制止,给了她一抹魅笑。她心里呕血得要命,“为什么我会怀孕?我不生!”“我不知道!”男人一脸无辜看着她。“那这个怎样来的?”她咬牙切齿的指着自己的肚子。“送子观音送的!”“……”沉默了两秒,她立即对着他一阵暴打,“不是说不会的么?骗人!你赶紧给我变回去!”卧室里,老爷子正眯着眼睛努力戳洞。曾孙啊曾孙,你快来呀……
  • 夺宝奇兵

    夺宝奇兵

    一个即将毕业也即将失业、前途无望的学生,因遇到一个奇怪的僧人,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奇遇,从此他不但有了一身骇人听闻的功力,人生更是天翻地覆,柳暗花明。他凭借一双天眼,在考古界风生水起,在珠宝行所向披靡,在收藏界兴风作浪……做假高手,贼中大哥大,文物走私犯,珠宝商人,围绕他展开一个个奇异的故事……数不清的文物古董,道不尽的传统文化,尽在《夺宝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