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3300000047

第47章 王阳明粤闽遗存遗墨考述 (1)

王阳明粤、闽遗存遗墨考述

(香港)张克伟

内容提要:王阳明为明代最突出之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其武功足以定乱,文治足以兴邦,学术足以承先启后,言行足以化民成俗。无可置疑,阳明于国内之平乱拨治,如抚南赣、讨逆濠、征思田、破断藤诸寇等事功表现,长期以来已广泛受到推崇和称道。本论文拟就阳明在粤、闽两省的因缘及其遗迹遗事作一考察,以见其思想和学说在岭南地域流播之梗概。

关键词:王阳明;王门流派;事功

儒学起源于齐鲁区域,盛行于中原,是典型的中原文化。岭南地区以接受中原地区的思想与文化为基础来构筑本地区的思想文化内涵,与原有的思想观念和风俗相结合,形成具有岭南特色的思想风貌。迨至明代中叶,由于王阳明学说盛极一时,影响所及,势力几遍及全国各地。这不仅形成了庞大的王门派系,且打破了几百年来程朱理学在思想学术界的独尊垄断地位,成为一股强劲的社会思潮。

考阳明与广东之因缘可追溯至第六代祖先王纲(字性常,一字德常,1302-1372),从他开始才正式有系谱可考。性常与弟秉常、敬常因有文才而同享盛名,而性常"尤善识鉴,有文武长才",少时与永嘉高则诚及族人元章往还于山水间。诚意伯刘基(字伯温,1311-1375)未显时常造访性常论道,后获刘氏推荐,以文学征至京师,时性常年已达七十,然而精神矍铄,太祖见而异之,亲策诏道,拜兵部郎中。未几,潮民作乱,性常迁广东参议,督运兵饷。并致书家人诀别,携子彦达同行,单舸独在,潮民乃解散服罪,由是威信大张。回至增城(增城于明代属广州府,即今广东省增城县),遇海寇曹真截舟,罗拜愿得性常为帅,性常谕以逆顺祸福,不从,遂遇害,子彦达缀羊革裹父尸而出,后得归葬禾山。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御史郭纯(初名文通,号朴斋1370-1444)以其事上奏朝廷,得祀庙增城以励忠贞。嘉靖七年(1528),增城县令朱道澜始立祠于城南。彦达虽以荫得官,然痛父之死,在家躬耕养母,粗衣恶食,终身不仕,号秘湖渔隐。为此,阳明对其祖有表扬之辞谓:"父死于忠,子殚其孝,各安其心。"由此可知,祖先的嘉言懿行对后世子孙影响之深远。

至于阳明学说传入粤省之具体情况,笔者认为最先接触阳明学说的岭南学者是入门弟子郑一初(字朝朔),广东揭阳人,少读书于紫服山,因号紫坡。明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及第,时宦官刘瑾用事,一初遂不谒选,闭门习静,家居则教子弟耕读,过着养恬淡如的生活。正德初,刘瑾伏诛,乃起受监察御史之职,巡按云南,风纪肃然。正德六年(1511),王阳明在京师任考功清吏司郎中,暇时讲学,士大夫皆趋之若鹜,及门弟子更遍布各省。一初应陈世杰之请,执贽阳明门下,日与同门徐爱(字曰仁,号横山,1487-1517)、顾应祥(字惟贤,号箬溪,1483-1565)等质证砥砺,就正所学,始启王学榛途。一初后以疾乞休,行至杭州病逝,由世杰扶榇南归,阳明为文祭之,驰奠于一初墓旁,同门季本(字明德,号彭山,1489-1563)称之为"名贤之墓"。而《明儒学案》则称"岭南之士学于文成者,自方西樵始",方西樵即方献夫(字叔贤,号西樵?-1544),阳明自龙场谪所归,任主事,与西樵论学,西樵大服,乃执贽为弟子。孰先孰后,皆无关宏旨。而最重要的是杨、方二子皆为广东籍,对师说在粤中之传扬及推广不遗余力,实有发起之功。

若论阳明学说能在岭南地区广泛传播,实肇始于潮籍学者薛侃(字尚谦,号中离,1486-1546)。中离生在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交相辉映而又交替兴落的时代,深受王学思想的影响。自进士及第后,在赣州亲炙阳明之教达三年之久,更在其师领兵出征三浰之际,代理巡抚官署日常事务,暇时则聚徒讲学,传扬师教,其刊刻《传习录》三卷,并与同门王畿(字汝中,号龙溪,1497-1582)精选阳明主要文辞,编集为《阳明则言》及手录《朱子晚年定论》,对王学的弘扬及传播,厥功至伟。其余粤籍弟子如杨鸾(字少默,号复斋,1492-1526)、薛侨(字尚迁,号竹居)、薛俊(字尚节,号靖轩,1474-1524)、杨骥(字仕德,号毅斋,1484-1520)、周坦(号谦斋)、成子学(字怀远,号惟道),梁焯(字日孚)、杨琠(字景瑞,号谨庵)、陈洸(字世杰,号东石)等皆能严守师说,道广而才高,颇能传承阳明良知要旨,一身系风教之所重,最终成为粤中王门学派之中流砥柱。

就福建阳明学而言,据黄宗羲《明儒学案》所立之"粤闽王门学案"记载,"闽中自子莘以外无著者"子莘即马明衡(字子莘),而《明史》本传又称:"闽中学者率以蔡清为宗,至明衡独受业于王守仁。闽中有王氏学,自明衡始。"由上述可知,子莘确为闽中王学之主要传人之一,《明儒学案》所载语焉不详或由于黄氏在撰写《学案》时手中相关文献不足之故。平心而论,史料文献中对阳明在闽省之履迹和讲学的记载甚为匮乏,尽管在赴贵州龙场谪所时曾隐遁福建武夷山月余。闽省武夷山在明清两代皆有王文成公祠及阳明书院之建设,而明儒徐表然《武夷志略》亦录入王阳明七言诗一首以述其托迹附商舟至闽一事,可为左证,诗云:"肩舆飞度万峰云,回首沧波月下闻。海上真为苍水使,山中又遇武夷君。溪流九曲粗谙路,精舍千年始及门。稍待还家慰垂白,细探更拟在春分。"明代中叶以后,王学虽大行于江南,然对闽省之儒者影响较少,实由于闽籍学者多能谨守朱子家法,捍卫程朱门户之故。本论文拟先厘清粤、闽两省对王学之沾溉与因缘,继而考查与阳明在两地相关之遗存,以见王学在粤、闽两省所产生之影响及流播之轨迹。

一、粤省

(一)广东增城明诚书院王阳明《泉翁壁诗》行书遗墨

明儒湛若水曾于明正德年间在广东增城(今广东增城)捐俸资购入千户杨政故居以祀其师陈白沙,后改为明诚书院。明嘉靖六年(1527)十月,阳明上疏告病,在归程途中路经甘泉庐并在明诚书院堂壁中手书《泉翁壁诗》以纪念五世祖王纲(字性常,一字德常,1302-1372)殉国事迹,诗云:

我祖死国事,肇禋在增城。荒祠幸新复,适来奉初烝。

亦有兄弟好,念言思一寻。苍苍兼葭色,宛隔环瀛深。

入门散图史,想见抱膝吟。贤郎敬父执,童仆意相亲。

病躯不遑宿,留诗慰殷懃。落落千百载,人生几知音?

道通者形迹,期无负初心。

综观全诗,虽寥寥九十字,然而阳明对乃祖殉难奉祠昭忠之经过及父忠子孝之大节,有极深刻之描绘。其后阳明在总督南方列省诸军务毕,途经增城,慎终追远,因设祭于祠下以彰先祖之勋业。阳明谒祖祠于增城一事,作为扶植纲常,维持世教的表征来看,对粤人教化之启导影响尤大。诚如清儒檀萃所言:"先生(阳明)上世当草昧之初,尽忠孝于越。先生又以致果、靖乱以绥越人,至九连余孽,则先生当日不忍尽杀而遗之者也,卒得末孙平之,以终先生未竟之志,则有造于粤者累世矣。"阳明祖孙皆效绩于粤,而宦业亦始于粤,考六世祖王纲平广东潮民至元孙业浩于明天启五年(1625)总督两广,讨平铜鼓、九连诸山贼,连同阳明本人亦荡平粤东西贼,由此可见阳明及其家族与广东之因缘不可谓不深。而昔日在明诚书院壁间所题诗之墨迹,今已不存。

(二)广州三贤祠

广州有三贤祠,原在东横街,所奉祀者乃宋代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1017-1073)及明代陈献章、王阳明三大儒,今已废。

(三)广州阳明祠

阳明祠位于广州朝天街,即旧北隅社学,奉祀两广总督新建伯王文成守仁,春秋致祭,事载清儒仇池石撰《羊城古钞》,今已不存。

(四)曲江明经书院

同类推荐
  •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鬼神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鬼神

    置身于信息时代,高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会把“鬼神”当作茶前饭后消遣的话题与笑料,报之莞尔一笑。但是中国几千年的古老信仰和观念不会静如此水,沉沙之下依然涌动和摇迹。
  • 地域文化常识

    地域文化常识

    本书介绍中国各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常识,着重从历史叙述、种族血统、学术传承、方言、地方名俗等方面进行介绍,使读者了解到不同地域的自然差异和人文差异。
  • 最经典的文化常识

    最经典的文化常识

    人类历史的发展成果,有很多的表现形成,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就是体现为文化的积累。本书选取了其中经典的一部分,以丰富的知识和史料,娓娓讲述了各类事物精彩的历史文化。
  • 白鹿论丛

    白鹿论丛

    白鹿书院的卖点即重点是推广传统文化。5月28日陕西省隆重举行的纪念司马迁诞辰2000周年大型的电视直播活动“风追司马”,我来了,这次白鹿书院成立我也来参加,为什么两次都来呢?因为考虑文化问题。但究竟什么是文化?可以说我们的兵马俑、秦陵是,从羊肉泡摸到葫芦头也都是文化。现在文化特别泛滥,文化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酒文化、食文化、茶文化等等。那么究竟什么是文化,文化对我们有多么重要?我不是学者类型的人,是个在实践中摸索、自我思考的人,学习、看书只是作为我的一个参考。我得出的文化是一个时代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产生的一种思维方式。
  • 湖北人的性情剖析

    湖北人的性情剖析

    湖北人既豪爽又谨慎,既热情又小心,既善于经营世俗人生,又崇尚精神生活。他们可以披肝沥胆,无私助人,也可以小处计较,谨慎处世;他们可以争强好胜,兼济天下,也可以超然物外,独善其身。本书是第一本诠释湖北人性情的精华本,是洞悉湖北人行为特性的全面攻略。本书着重描写了湖北的地理特点、文化和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本书中,编者突出表现湖北人在经济、教育、社会、性格、人文况味、语言等领域所呈现出的性情特征。其中,尤其对“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这句俗语,做了细致的解释。
热门推荐
  • 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下)

    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下)

    公元960年,赵匡胤践祚登基,大宋帝国肇造。大军入城之际,东京汴梁“市不易肆”,针对刁民趁乱打劫则“索得数辈斩于市,被掠者官偿其赀”。对于私有财产的尊重和保护预表了一代圣君将要开启传统中国最绚烂的篇章。公元960年至公元976年,是赵匡胤的“帝王时间”,历史迎来了百姓富足、兵强马壮的“建隆之治”。此后16年间,他笃行德政、偃武修文,而终怀揣未竟之志于斧声烛影中神秘而逝。大宋立国之初,赵匡胤在怀柔天下、偃武修文之际,先后征潞州、平扬州,采纳宰相赵普锦绣良策“侵削藩镇”,收兵权定祸乱,以至升平之世……
  • 洛尘劫

    洛尘劫

    她是北舞的学生,无意间穿越到洛国这个历史上没有的朝代,诸王的英明神武让她看的神魂颠倒,不明的躯体身份注定了她在此处的潮起潮落,这样的人生她该如何去面对....
  • 三言二拍精编(第四册)

    三言二拍精编(第四册)

    《三言二拍精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话本、拟话本小说集,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所宣扬的道德标准、婚姻原则,与封建礼教、传统观念是相违背的,而且其中的许多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 安那般那

    安那般那

    小昌,80后新锐作家,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山东冠县人,1982年出生,大学教师。曾在《北方文学》、《黄河文学》、《延河》等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若干。现居广西北海。
  • 异界七杀

    异界七杀

    布衣一怒,血溅五步!天子一怒,伏尸万里!纵观世人、皆面热心冷之辈!唯吾爱及爱吾者!凭手中之刀斩落阻我、挡我、诓我、诽我、谤我、辱我、欺我之徒!看一个嗜血的杀手穿越到异世界的征战之旅,他将带领这个世界走向辉煌?还是毁灭?【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丝路要道:玉门关(文化之美)

    丝路要道:玉门关(文化之美)

    这里,是古老而又富有神奇传说的关塞;这里,有“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悲凉;这里,更是自古中原进入西城的门户……
  • 鬼影重重

    鬼影重重

    我叫张凡宇,故事是发生在我刚进大学的那会儿。当时,正好是接手了一个活动,要去图书馆拍一些照片来用。但是在寝室将那照片拿出来看的时候,我当时差点没有吓的晕过去。照片上,只有着一个皮头散发,身着白色衣服,头发将整个脸都遮住了的女子,女子的舌头朝着外面伸着,双手朝着前方,似乎在抓什么一般!之后发生的一系列灵异事件,亦是与这些照片相关。照片上的女人,到底是谁?为何对我纠缠不休?
  • 生活滋味

    生活滋味

    本书收录了作者151篇小散文、小随笔,包括:“悠长的北京滋味”、“北京文友”、“美食香茗谈风味”、“旅游之乐”等。
  • 屠仙剑魔

    屠仙剑魔

    两世轮回,道破人心。自取大道,不入仙道。手中青锋,斩断天机。仙若阻我,屠仙为魔!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