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32300000031

第31章 烽火燎原

全国各地的流民叛乱点燃了燎原烽火,而豪强地主的参与把这股怒潮引向了推翻王莽、复兴汉室的方向。王莽制定了多达一千五百万人的扩军计划,还是吓唬不住叛贼。昆阳大战,未来的光武帝刘秀身先士卒,让王莽的四十二万大军土崩瓦解,给了新王朝致命的一击。

如火如荼的流民叛乱

从天凤二年(公元15年)开始,各地的流民叛乱开始一浪高过一浪,呈烽火燎原之势。樊崇纠集流民,到处劫掠,人数像滚雪球一样增加,为了分别敌我,就把眉毛染红,称之为“赤眉军”;王匡、王凤因为为流民调解纠纷,主持公道,威望很高,被推举为首领,带领流民盘踞在绿林山(湖北京山),称之为“绿林军”。

面对流民叛乱的扩大和蔓延,王莽开始焦虑不安。为了平息流民叛乱,他也是费尽了心思。他先是派使者去招安,希望通过和平的手段解决问题。结果,使者回来后向他汇报:“盗贼散去后,往往又重新聚集起来。我问过他们其中的原因,说是因为朝廷的法令苛刻、繁琐,让人们找不到生路。人们辛勤耕作,收获还不够纳税的。待在家里,乡邻一旦犯下私自铸钱等罪行,又会被株连,而狡猾的官吏则趁机敲诈勒索。人们实在是活不下去了,才落草为寇的。”使者说的都是实话,但说实话的结果是惹恼了领导,丢了乌纱。

软的一手不行,王莽决定来硬的。地皇元年(公元20年)正月,王莽宣布全国戒严,同时公布了一个让人目瞪口呆的扩军计划。王莽决定在帝国军队的最高统帅部设置大将,属下有五位大司马、二十五位大将军、一百二十五位偏将军、一千二百五十位裨将军、一万二千五百位校尉、三万七千五百名司马、十一万二千五百名军侯、二十二万五千名百夫长、四十五万名士官、一千三百五十万名士兵。

这简直就是一个书生异想天开的白日梦。而这个扩军计划的理论依据就是《易经》上的一句话——“弧矢之利,以威天下”。

地皇三年(公元22年)四月,王莽派遣太师王匡和更始将军廉丹带兵出征,剿灭关东盗贼。清明时节雨纷纷,人们纷纷感叹说,“这是老天爷在为出征的将士们落泪啊!”根据王莽的安排,王匡与廉丹分工合作。王匡负责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廉丹负责剿灭在青徐一带流窜的盗匪。

王匡和廉丹带领十多万大军踏上了漫漫征途。这支队伍非但没有成为劳苦大众的解放者和救星,反而在统帅的放纵下劫掠百姓、祸害地方。所以,当时流传着一句话——“宁逢赤眉,不逢太师;太师尚可,更始杀我。”

从王莽的本意来说,还是希望能够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的,毕竟推行仁政,以人为贵是他的理想。但王莽的办法却不怎么高明。他派出使者,到各地教给老百姓一个自救的办法——煮草木为酪,可以代替食物充饥。但王莽还苦口婆心地提醒大家,就是这种草木酪也不宜多吃,否则会造成浪费的。

王莽还下令取消山林湖泊的禁令,让大家随便采摘打捞,解决生活所需,而且是免税的,直到地皇三十年都不用交税。但王莽的本意在执行的过程中就逐渐走形了。发放救命粮的官吏们从中渔利,克扣粮食,导致大部分灾民都活活饿死。

首都长安都发生了饥荒。王莽向负责的官吏询问灾情,官吏告诉他:“挨饿的都是外地人,本地人一点事儿都没有。”这名官吏还特意跑到街市上买了些白米饭和肉汁,信誓旦旦地告诉王莽,“本地人吃的都是这些东西!”麻烦缠身的王莽不知道是真的信了,还是懒得理了,就没再追究下去。

流民叛乱的扩大跟王莽的决策失误,听不进正确的意见,用人不当有着直接的关系。流民叛乱多数是为生计所迫,并不是要存心造反。那些在混乱中伤亡的官吏,也不是流民故意加害所致。一次,一名大司马的属官外出办事,落入流民的手中,流民非但没有加害他,反而护送他回到官府。

这名官吏怀着对流民的同情态度,递交了一份奏章,向王莽说明实际情况。不想,王莽看后大发雷霆,将这名官吏法办,还下了一份口气非常严厉的诏令,“官吏不去剿灭盗贼,放任其为非作歹,直到他们敢于公然拦截官员的公车。可气的是,官员侥幸逃脱后,还替这些盗贼辩护,说什么是盗贼护送他回来的。迫于生计而违法犯罪的,严重的不过是拦路抢劫,轻微的则是小偷小摸。而现在的情况是数以千计的人拉帮结伙,横行无忌,这就不是为生计所迫了,而是有组织的叛乱。所以,要督促各级官吏全力以赴地剿灭盗贼。再有人替他们辩护的,依法严惩。”

翼平郡连帅(以伯爵担任郡太守的称“连帅”)田况为了保境安民,阻止流民作乱,祸害地方,动员自己辖区的民众四万多人,发给他们武器,用军法来约束他们。在强大的武装威慑下,流窜的赤眉军竟然不敢进入翼平郡境内劫掠。

擅自发放武器、组织武装的罪名是很大的,有叛乱的嫌疑。所以,田况明智地主动向朝廷上书弹劾自己。王莽没有追究他的责任,而是让田况戴罪立功,剿灭盗贼。田况果然不负所望,在剿匪斗争中连战连胜,战果累累。王莽大喜过望、如获至宝,正所谓“乱世出英雄”,他任命田况为代理青、徐两州牧,让他全面负责这两个流民叛乱重灾区的剿匪工作。

身在剿匪斗争的第一线,田况对流民叛乱有着切身的感受,也能够洞察问题的症结所在。他上书朝廷,指出:“虽然现在盗贼兴起的时间不长,根基也不牢固,但绝不是负责地方治安的下层官吏和地方军队所能剿灭的。这还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问题是,地方官吏并不把盗贼的事情放在心上。所以,县一级欺瞒郡一级,郡一级欺瞒朝廷,百人的盗贼说成是十人,千人的盗贼说成是百人。

“结果,导致朝廷也疏忽大意,直到叛乱蔓延全国后,才开始派遣官员督查,将帅征剿。但是这样一来,地方为了敷衍朝廷的盘查,把精力都放在了设宴款待使者,洗脱自己的罪名上面,哪里还有心思去剿灭盗贼、处理政务。负责剿匪的将帅不能身先士卒,一打就败,既打击了部队的士气,又增加了百姓的负担。

“上次朝廷赦免盗贼,盗贼本来想散去的,偏偏有人拦截他们,他们只好遁入山林,还到处散布消息。已经向官府投诚的盗贼们担心自己上当受骗,害怕官府背信弃义,将他们剿灭,所以再次聚集起来,人数多达十多万。灾害中人心浮动,这就是盗贼蜂起的原因所在。

“如今,在洛阳以东的地方,每石米的价钱已经上涨到了两千钱。朝廷下达诏令,派遣太师和更始将军前来剿匪、赈灾。他们一定会带领大队人马前来,现在地方残破、财源枯竭,如何供养这么多人呢?但带的人少了,又无法震慑盗贼。

“我建议:马上撤换包括州牧、大尹在内的不称职的官吏,通过赏罚分明来鞭策官员。让官吏把分散的村落中的百姓集中到坚固的城池中,储备充足的粮食,实行坚壁清野。如此一来,盗贼们无力攻打城池,也没有办法大量聚集。只要我们把握时机招安,盗贼肯定会投降的。相反,假如派来更多的将帅和军队,百姓对他们的恐惧尤甚于盗贼,所以,应该把使者和将帅都召回去,好让老百姓充分地休整,盗贼肯定能够平息。”

这些明智的建议非但没有说服王莽,反倒引起了他的猜忌,认为田况图谋不轨,阻止朝廷派兵就是要趁机扩张自己的势力,割据一方。王莽派人神不知鬼不觉地接管了田况的部队,将田况调回中央任职,架空了他。又一个能够力挽狂澜,拯救帝国危机的将帅之才被王莽扼杀了。王莽的败亡固然有天灾人祸的因素,他自身犯下的种种错误也是不容否认的。

群雄并起的豪强地主

豪强地主、世家大族、宗室诸侯是西汉和新朝时期一支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可以决定时局的走向和王朝的兴衰。当时,刘汉皇族已经繁衍到十多万人,他们占有的民户达到帝国人口的四分之一。势力盘根错节,连地方官吏都不敢与之争锋。社会上流传着这样的话——“宁负两千石(郡守的俸禄为一年两千石),毋负豪大家”。省长的面子可以不给,豪族的面子千万不能驳。

王莽的复古改革,不管是实行王田制,还是改奴婢为“私属”,禁止土地和奴隶的买卖,就是要剥夺这些豪强地主、世家大族和宗室权贵的土地和人口,抑制兼并,缩小贫富差距。这无疑触犯了豪强地主的根本利益。

在推动王莽代汉建新的过程中,他们也曾经是一支重要的力量,但他们希望的是王莽能够拯救社会危机,让他们得以在和平稳定的环境下安享荣华富贵。但王莽给病入膏肓的帝国开出的药方,却要拿他们当药引子,这自然是豪强地主们无法接受的。所以,一旦时机成熟,这些人就成了让王莽倒台的主力。

随着流民叛乱的扩大,豪强地主凭借自己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纷纷起兵倒莽,举起了“复兴汉室”的大旗。这其中就包括后来的东汉光武帝刘秀等人。

地皇四年(公元23年)正月,在刘汉宗室和豪强地主的操纵下,绿林军拥立刘玄为帝,建立更始政权;赤眉军也拥立刘盆子为帝。这样一来,本来是迫于生计,像没头苍蝇一样到处乱窜的流民叛乱,现在有了明确的目标,就是推翻王莽政权,恢复汉室江山。流寇真的成了反政府军。

叛乱的扩大和升级,让王莽如坐针毡。他任命曾成功地剿灭翟义叛乱的大司空王邑领兵出征,对外宣称是百万大军,以壮声势。

四月,汉军(绿林军)攻占昆阳等地,表现出与赤眉军会师的势头。大司空王邑和大司徒王寻领兵四十二万,征讨汉军。王莽授予王邑全权处置前线事务,甚至是封赏爵位的大权,让他能够权宜处置、随机应变。军队中还配备了虎豹、犀牛、大象等猛兽。为了消灭汉军,王莽是无所不用其极。

当时,刘玄和汉军的主力部队都在宛城。将军严尤建议先打宛城,宛城被攻破后,其他被叛军占领的城池也就不攻自破了。但王邑不以为然,坚持要先取昆阳,他认为自己几十万大军,拿下小小的昆阳不过是举手之力。

王邑的大军将昆阳围了几十层。刘秀命王凤等人坚守昆阳,自己带领十几名骑士出去搬救兵。昆阳的守军不足万人,面对城外的人山人海,王凤和将士们的意志都崩溃了,请求投降。也不知道王邑是哪根筋不对,竟然拒绝接受守军的投降,一定要血洗昆阳。

这样一来,守军只有置于死地而后生,下定决心,誓死保卫昆阳。昆阳虽然城小,但非常坚固,加上守军众志成城,王邑猛攻二十多天,还是没能攻下昆阳。城下的尸体堆积如山,几乎要码到城墙一般高了。

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六月初一,刘秀带领援兵赶到。未来的光武帝亲自率领三千人的敢死队为先锋,王邑派出几千人迎战。刘秀身先士卒,手刃几十名新军,击溃了敌军。汉军士气为之大振。

狂妄自大的王邑仍然没把这些反政府军放在眼里。他和王寻亲自带领一万多人迎敌,还下令其他将领不许擅自出战,摆明了要跟刘秀单挑,发扬个人英雄主义。但是,他们没能抵挡住携新胜之威,如下山猛虎般的汉军,再次被击溃。其他将领不知道是因为畏惧主帅的军令,还是存心想看王邑的笑话,真的就不出手相助。大司徒王寻在乱军中被杀。

昆阳守军乘机冲出城来,与援军里应外合,彻底打垮了王莽的几十万大军。或许真的是天人感应,这时电闪雷鸣,狂风大作,暴雨如注,房瓦都被吹落了。分崩离析的几十万大军被笼罩在风雨当中,溃败的场面更加有震撼效果。

新军的尸体连绵一百多里,王邑仅仅带着几千名长安勇士逃回了洛阳。昆阳大战给了王莽政权致命的一击。

同类推荐
  • 绝代佳人:西施

    绝代佳人:西施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绝代佳人:西施》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绝代佳人:西施》在深入挖掘和整理绝代佳人西施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最具影响力的文坛巨匠(上)

    最具影响力的文坛巨匠(上)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刀锋上的圣人:范蠡的算盘

    刀锋上的圣人:范蠡的算盘

    对于范蠡,历史对其描绘的笔墨并不多。他藏在卧薪尝胆的故事之后,匿于才子佳人的传说之中。在动荡的春秋风云当中,他虽不是最耀眼的明星,但他的处弱图强、进退得时、聚财行德,却可称为千秋万世的典范。这个世界上,总有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所以人们似乎很难想象,一个男人如何在既不愤世嫉俗,又不同流合污的心态下摘走政商两界的无上成就。不,最令人骄傲的,他还赢得了那位倾世红颜的浓情爱恋。
  • 巴金的青少年时代

    巴金的青少年时代

    从青年时代闯入文坛,巴金就以火焰般的激情感染着读者。与激情相伴的是他的超常的勤奋与率真:“日也写,夜也写”;坚持说真话;向读者“掏出自己燃烧的心”。正是这三条,激情、勤奋和真诚,铸就了他的人格和事业,也使他成为中国“二十世纪的良心”。这本由阎焕东编著的《巴金的青少年时代》是一本描述巴金青少年时代的学习与生活的普及性读物。本书的特点是故事性强,叙事生动活泼,说理明白晓畅。它是我们献给中、小学生和广大青年最丰腴的精神食粮。
  • 一枕荒凉如旧梦

    一枕荒凉如旧梦

    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进程中非常特别的一段,纷纷乱世之中,那些才子佳人们演绎了无数爱情故事,至今让人们唏嘘不已,至今流传为佳话。《一枕荒凉如旧梦》以鲜活动人的文笔,细致描述了张爱玲、阮玲玉、周旋、林徽因等十位民国女子与梅兰芳、徐志摩、张学良等历史名人以神秘感情为主线的传奇人生。他们的传奇故事在后来为大众津津乐道,伴随着大家对他们的情感追忆,始终鲜活地存在于人们的记忆里。她们聪颖、独立、才智卓群,却为情所困;她们美丽、温婉、风华绝代,却无人能懂。绚烂而又寂寞的人生,谁能读懂?
热门推荐
  • 特种兵在古代

    特种兵在古代

    一个从没有失败过的特种兵,阴差阳错地来到了古代。过人的技术,冷漠的性格,让他在新的时代成为无可替代的万人迷...
  • 足坛上帝禁区

    足坛上帝禁区

    马拉多纳和贝利被后人尊称为球王!可是多年以后,李艺却成了足球史上独一无二的球皇!和李艺处于同一时代,是所有前锋的悲哀!因为有李艺所在的比赛中,球场的中路就是上帝也无法通过的——上帝禁区!
  • 竞技轮盘

    竞技轮盘

    完美身躯,完美技术,完美竞技,看我如何竞技成神!
  • 只想记得这些好

    只想记得这些好

    张冬娇十年散文精选本《只想记得这些好》,唯美,清新,纯静。捧读文字,就像在火炉边和朋友交心,感到岁月美好而温暖。
  • 第一书评馆

    第一书评馆

    第一书评馆。桐琴一具,高山流水觅知音;竹剑七口,天涯海角论禅心。书评之美,笔墨泛香。
  • 不朽的北宋风俗画卷:《清明上河图》

    不朽的北宋风俗画卷:《清明上河图》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孔永编著的《不朽的北宋风俗画卷——<清明上河图>》为丛书之一,对《清明上河图》进行了解析,挖掘藏在画作中的未解之谜。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家有白泽好惊秫》

    《家有白泽好惊秫》

    本文名字又叫《我的神兽姐姐金手指太逆天》、《面对来自白泽的深深恶意,肿么破?》《白泽改造教化手册》被接回家的苏暖被迫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她有个开启白泽血脉的姐姐。慢慢她发现自己的这个姐姐好可怕,无所不知,无所不言更加令人惊秫的是,她这个姐姐对她怀有深深的恶意……苏暖:好恐怖,帅哥,求解救!!!帅哥(惊秫状):求别!!!佛曰求人不如求己!!!求放过!!!阳光软妹子X温柔少年X阴冷少女,各路帅哥纷纷出马
  • 孙子兵法(白话全译)

    孙子兵法(白话全译)

    本书将《孙子兵法》用白话全文译出,重点突出一个实用的功能,其中既有权威原著,又有通俗译评,同时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从军事谋略、经商谋略、处世谋略三个方面对原著进行重新解析、阐释,兼具可读性和典藏性,是一本适合各行各业人士借鉴学习的普及读物。
  • 火岭红鱼

    火岭红鱼

    华袭在一次意外被卷入海来到了名为火岭的世界真宿在梨花树上叼着草低着头手里玩着我的石头。“为什么要抢我的石头!”少年抬起头,他挑起眉问道“这是你的?明明这是火岭才有的东西。”是么?可是这是我小时候在海边捡到的,这石头还弄破了我的脚。倒是刚才,我的石头掉进海里,找到它时却看到一缕红把我的石头抢了。”少年对着光又仔细瞧瞧我的石头“的确,透明的石头里倒是有血丝,看起来也有几年,你叫什么?”“还我。”“叫还我?到底叫什么?”“快还我”“你告诉我我就还你”少年抛了抛石头说道我瞪了他一眼“华袭,你快还我。”“华袭?我叫真宿,以后我叫你阿袭,就这样决定了”他把石头丢回了我。就这样华袭与真宿之间的故事开始了。
  • 诸神之域

    诸神之域

    未来世代,广袤浩瀚的银河中……陈阳只是一个殖民星上的平凡少年,拥有平凡的名字、平凡的外表。他的人生理想非常伟大——做一头比人更快乐的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