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32300000016

第16章 代汉第二步:宰衡(2)

太后夹在中间,实在是不胜其烦。她把孔光、王舜等人叫来,没好气地说:“安汉公每次来见我,都是痛哭流涕地要谢绝封赏。现在他打报告给我,说自己有病,要退休。你们说该怎么办?”太后用不满的眼神扫视着这些没事找事、给自己添乱的大臣,心想:“我这把年纪了,能不能让我过几天消停日子啊?”

见大家不吱声,太后开腔了,“我们是暂且顺从他的意思,让他回来工作呢?还是坚持赏赐他,让他回家养老去?”太后的弦外之音已经非常清楚了,就是暗示:“你们这些人就别没完没了了,搞得大家都下不来台。难不成还真想让安汉公病退啊?”

大臣们沉默了一会儿,孔光作为代表发言了,“对安汉公及其子的封赏已经禀报了上天,这是无法更改的事实。作为臣子,谦让的精神固然难能可贵,但必要的时候也应当变通一下,让君主表明自己赏功罚过的公正态度。请太后派遣大司徒和大司空持节去宣布诏命,指示安汉公尽快回来工作。同时通知尚书,不必再接受安汉公谢绝封赏的上书”。

太后将大臣们的意思转达给了王莽,王莽从他们的口气中听出了不满的意思。如果自己再不接受封赏,这些大臣的面子就没处搁了,事情弄僵了,把人惹急了,好事就会变成坏事。王莽没有办法再坚持下去了。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接受了太后的诏命,也接受了“宰衡”的封号,重新回到了根本离不开他的工作岗位上。

王莽是个看重名实相副的人,既然接受了“宰衡”的称号,就得像那么回事儿。他给太后上了一份奏章,说:“我现在爵位新都侯,号位安汉公,官职是宰衡太傅大司马。我认为,宰衡的职责是统领百官、治理国家,但现在连个印章都没有,名实不符,不能服人。所以,我请求刻一枚‘宰衡太傅大司马’印,授予我。”

王莽的要求顺理成章,太后王政君同意了。印制成后,太后亲手将它授予了王莽。

现在,王莽在名义上超过了伊尹、周公这样的贤臣,所以,有必要锦上添花,让王莽的成就能够与比周公更贤德的人媲美。这个人是谁呢?周文王是最合适的人选。果然,一出好戏开锣了。

历史上,在商朝末年的时候,今天陕西和山西交界的地方有两个小国家——虞国和芮国。两国因为土地问题闹得不可开交。最后实在没办法,两个国君一起去找品德高尚的周文王评理,请他解决纷争。

两个国君进入周国后发现,走路的人相互让路,种地的人彼此让地,谦让之风流布全国。这让两国国君非常受触动,纷纷说:“我们这样的小人,不能到君子的国度来找事啊!”于是掉头回去,两国的纷争自然就化解了。

太保王舜也上报了一个类似的传奇故事,“安汉公拒绝接受封地和皇后的聘礼,施舍数以千万的钱财,人们纷纷仰慕和效仿他的德行。蜀郡的男子路建等人听说安汉公的事迹后,非常愧疚,自动息诉止争。”

就这样,王莽的“宰衡”称号名副其实,不但有了印信,还有了实际成果相印证。

生机勃勃的帝国

登上宰衡高位的王莽雄心勃勃,他要放手大干,来证明自己无愧于这个前无古人的称号。要想彰显自己的政绩,形象工程是必不可少的。宏伟的建筑能给世人以深刻的印象,并流传后世。王莽决定将那些只存在于儒家经典中的神圣礼制建筑搬到现实生活中来,让它们成为象征自己德政的丰碑。

王莽向朝廷提议兴建明堂、辟雍、灵台三座礼制建筑。所谓的明堂,是天子推行政教的场所。“正四时,出教化,上圜下方,八窗四达”,《礼记》和《孝经》中有所记载;辟雍是《诗经》中描述的象征雅乐繁荣和政通人和的建筑,“如壁之圆,雍之以水,象教化流行也”;灵台则是用来“观阴阳天文之变”。这三座建筑象征着政通人和、风调雨顺、礼兴乐化、国泰民安,也是当权者德行的见证。

元始四年(公元4年)八月,朝廷正式批准了兴建明堂、辟雍、灵台的计划。接到诏令,王莽兴奋得差点跳起来。儒家梦寐以求的礼仪之邦和太平盛世,似乎就要在自己的手里实现了。完成了这三座建筑,自己就可以步入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境界,成为真正的圣人。

所有的准备工作早已妥当,消息也早就传遍了整个长安。无论是儒生还是平民百姓,包括满朝文武在内,都为这个宏伟的计划欢欣鼓舞。兴建明堂、辟雍、灵台,成了所有人街谈巷议的话题和全社会瞩目的焦点。

接到诏令的当天早上,王莽就急匆匆地赶往施工现场,检查和督促工程建设的准备工作。他巡行在宽阔的建筑工地上,满面红光,神采奕奕,一双眼睛炯炯有神。王莽不时用手指点着,向自己的随从下达命令,声音因为过度兴奋而变得高亢和尖细。

在工地上转了一圈后,王莽登上了整个工地的制高点——一个临时堆起来的土山。站在山顶,王莽负手而立,俯瞰着整个工地,志得意满,情不自禁地伸出右手,在面前画了半个圈,一副指点江山的帝王气魄。

第二天,王莽来到工地的时候,吓了一跳。工地上人山人海,十万儒生和长安百姓自发地聚集到工地上,参加施工。这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场面,让王莽热血沸腾。他有了一种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感。

王莽又登上了那座土山,现场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王莽激动得微微发抖,他拱手道:“各位长安父老和学子,宰衡太傅大司马王莽向大家见礼。今天,我们要在这里重建废弃千年的明堂、辟雍、灵台。往圣先贤期盼的太平盛世、礼仪之邦,将因为这三座建筑的落成,在我们的眼前变为现实。各位不图名利,激于大义而慷慨相助,此乃朝廷之福,天下之福。愿明堂、辟雍、灵台早日落成,太平盛世早日实现。”

话音落地,现场静默了一会儿。人群中不知道是谁喊出了一声“宰衡”,一些人跟着喊了起来——“宰衡!宰衡……”更多的人喊了起来,“宰衡!宰衡!宰衡……”十万人齐声高呼:“宰衡!宰衡!宰衡!宰衡……”这个声音就像惊涛拍岸一样,在天地之间回响。

王莽被万民的激情所感动,热泪盈眶。他挥动了一下手臂,高声说:“开工!”人们如同潮水般涌向了工地,抬木头的抬木头,搬石头的搬石头,挖土的挖土,码砖的码砖,整个工地都沸腾了,热火朝天。所有的人都卯足了劲,脚不沾地地往返奔波。整个工地尘土飞扬,号子声此起彼伏,人们挥汗如雨。

在王莽这个“神”的注视和指引下,人们爆发出空前的热情,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都为之焕然一新。明堂、辟雍、灵台成为蓄积已久的热情的出口,也是当时社会面貌的缩影。奄奄一息的帝国如同枯树逢春般,焕发出勃勃的生机,欣欣向荣。

晚上,整个工地点起了无数的火把、灯笼、篝火,灯火通明,亮如白昼。比起白天,人们的热情丝毫没有减弱。在王莽的安排下,所有的人一日三餐都是大鱼大肉、白面馒头,好补充体能,同时还能拿到朝廷发放的数量不菲的赏钱。这让人们的干劲更足了。

十万人没日没夜地干了二十天,三座传说中的礼制建筑奇迹般地耸立起来,宫殿都是三重屋檐、高大宏伟、气势恢宏。它们成了王莽崇高威望和德政的象征,让他头顶的光环更加耀眼了。

完成了重建明堂、辟雍、灵台的浩大工程后,王莽继续推行自己的德政。这次,他把目光投向了西汉的知识分子——儒生们。他是这个群体的一员,对这个群体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也很清楚儒生们对社会舆论和帝国政治的影响力。这个群体是自己立足于政坛的根基所在。

王莽一出手,就是慷慨的大手笔,他首先为太学弟子们和在京的专家学者兴建了一万间宿舍,解决大家的住房问题。安居才能乐业,才能安安心心地搞好学问,王莽的做法让这些知识分子感激不尽。

为了方便这些太学弟子的生活,王莽还在上林苑中兴办了一个跳蚤市场,让莘莘学子们各取所需。太学的教授职位也增加了。每一经都有博士五人负责教授,同时增设了《乐经》。

同时,王莽面向全国征召专家学者,收集散落民间的珍贵典籍。数以千计的饱学之士涌入了长安,他们发表演讲、诠释经典,阐发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都由官府记录、存档。春秋、战国的乱世中曾经一度出现的“百家争鸣”的盛况,在太平盛世中又再现了。读书人为自己地位的提高和仕途的光明而欢呼雀跃。

继征召儒士之后,王莽又把全国的黄河水利专家网罗到长安,开会讨论治黄事宜。在王莽看来,治黄是一举两得的事情,一方面可以根除黄河水患,另一方面通过大规模的水利建设来拉动就业,解决民生问题。

同类推荐
  • 一代战神:韩信

    一代战神:韩信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世界十大文豪:泰戈尔

    世界十大文豪:泰戈尔

    泰戈尔的一生在诗歌、戏剧.小说、音乐、绘画及哲学,政治、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对印度的社会生活和文艺复兴、民族独立运动.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早期作品有诗集《暮歌》《晨歌》和剧本《修道土》《国王和王后》等。1903年起陆续发表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戈拉》,剧本《邮局》《红夹竹桃》,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和许多中、短篇小说。其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 刘邦创业记

    刘邦创业记

    这是一部草根闯荡终极职场的实录。刘邦出身农家,年过而立才当上了大秦帝国的基层乡镇干部。就这么一个毫不起眼的小角色,却在秦末的动乱中脱颖而出。他仅仅用了不足三年时间就把自己的几十名追随者变成了几十万,从泗水亭长混成了汉王。他又用了四年时间,与自己的朋友兼兄弟、历史上最强悍的军事家项羽争夺天下,最终把看似不可战胜的楚霸王逼死在乌江口。刘邦在当上皇帝后,又用了七年时间收拾秦帝国留下的烂摊子,打造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大汉王朝。刘邦,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皇帝。他的成功模式历经千年仍有借鉴意义。
  • 天命的真相:刘邦帝王之路

    天命的真相:刘邦帝王之路

    自刘邦开汉以来,附会在他身上的神奇传说可谓多矣,史料言之凿凿称刘邦乃蚊龙播种,赤帝化身。其实,仔细研究刘邦,读者会发现他是一位极度世俗化的人——世俗化的生活、世俗化的情感、世俗化的人格……然而,也正是得益于这种世俗化,刘邦才具备了一般人少有的高级情商,这是他战胜对手,成为一代伟大开国帝王的重要因素。本书以刘邦生平为线索,通过对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和功过是非的论述,以翔实的史料佐证,以公正的角度客观评价,全景式为读者解析刘邦从嬉皮士到天下共主的真实人生。
  • 民国红伶往事

    民国红伶往事

    说是风流往事,然而更多的,只是红颜已逝的悲悯感怀,与不再纯净的现世现实所给予我们对于民国那质朴爱情的憧憬。佳人的爱情,沉淀于乱世。乱戢,收藏着佳人的泪与心情。看她们过往曾经的故事,就像在听一首老歌,品一杯好洒。眼前不自觉的掠过旧上海的歌舞升平,老北京的朴素大气。那些穿着旗袍的女子画着精致的妆容,慢条斯理的走卜民国的舞台。浅浅一笑,便笑得民国惊了天地,满眼满心,都是温柔的欢喜。
热门推荐
  • 卿本特工:拽后朝野天下

    卿本特工:拽后朝野天下

    想看本书,请换坑,《绝杀女特工:拽后朝野天下》
  • 安民为天:三峡工程百万移民的历史启示

    安民为天:三峡工程百万移民的历史启示

    本书作者在重庆市移民局“卧底”近7年时间,跑遍了三峡库区各区县、乡镇、村组,多次亲历移民第一现场,了解并掌握了许多移民过程的第一手资料,通过长篇报告文学的形式对库区20年来“移民、安民”的艰辛过程作了客观、理性的描述,披露了三峡工程百万移民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着重采写了三峡移民之后的生存状态,道出了移民资金的幕后故事,歌颂了各级政府和移民工作者殚精竭虑、无私奉献的精神。读来令人震撼、感动,又发人深思。它是一部既有鲜明时代特色、又具有历史厚重感的作品。
  • 自然的奥秘

    自然的奥秘

    大自然中充满了神奇和未知的奥秘,无论是奇趣盎然的动物、生机勃勃的植物。每一个知识都带来超乎想象的神奇感受,每一次翻阅都会有无限的遐想……本书分山川的奥秘、海洋的奥秘、天空的奥秘、动植物的奥秘四部分内容。
  • 网游之逗比游侠

    网游之逗比游侠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意外的输入称呼从此背上“逗比”之名,之后不愿互加好友,踏上孤独的游侠之路。
  • 旋转门:美国思想库研究

    旋转门:美国思想库研究

    思想是历史变化的构成性力量,思想库作为以政策研究为己任,以影响公共政策和舆论为目的的研究机构,是一个国家思想创新的动力和源头。它通过专家知识与舆论权力的高度结合,构成了影响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和全人类未来的重要力量。在世界各国智库中,美国思想库起源最早、数量最多、影响力也最大。质量、独立性和影响力是美国思想库的核心价值,也是奠定其全球声誉的基石。《旋转门(美国思想库研究)》由王莉丽所著,围绕美国思想库为什么具有强大影响力这一核心问题,对其影响力形成机制、传播战略、影响力产生基础以及影响力评估进行系统研究,并且对如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思想库提出了政策建议。
  • 学术之美

    学术之美

    本书收录作者在各媒体的“学者专栏”、“海峰随笔”等栏目进行的学术交流。这些随笔既包括刘海峰教授个人的治学之道与治学体验,还有对一些教育和文化问题的思考和评论。这些系列精品随笔以小见大,内容丰富、见解独特,且思想深刻、文笔优美,大气、轻松、幽默,具有很强的学理性、趣味性与可读性,体现出刘海峰教授教育理论的精深和历史与文学功底的深厚,深受读者的喜爱和赞誉。
  • 有病治病,无病防身

    有病治病,无病防身

    做自己的健康顾问,自己就是最好的医生。俯拾之间即是强身保健妙法,举手投足尽享不生病的自在。叩齿咽津、耳压通经、净血排毒、食疗方、辨病治病绝招……最简单、最实用,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拥有不生病的智慧,享受健康快乐的生活。增强体质,享受不生病的自在,“武器”就在你手中。
  • 美味江苏菜600款

    美味江苏菜600款

    本套菜谱共30本,汇集了南北方以及各种风味的菜系,每本600余种做法。本书介绍江苏菜的做法,简单好学易做,是符合大众口味的家居生活常备书籍。
  • 天煞灾星

    天煞灾星

    我是个灾星,一生下来就克死了人,天煞灾星,克人、克己、克物……
  • 赌局

    赌局

    江湖上最为神秘的财神,竟然喜欢赌博?赌局不仅局限于赌场。参赌的内容更是千奇百怪。高手对决要赌一赌谁输谁赢,镖头押镖要赌一赌能否劫镖,铺头追贼要赌一赌能否结案,最后连自己的性命都要拿来赌一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