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31800000031

第31章 天下初定,如何处理内部矛盾(3)

刘邦杀丁公一方面是维护自己的统治,丁公虽然救了自己,但是这样的二臣一旦得势,将来的臣子会越来越“二”的。楚汉争霸期间,心怀二心的人太多了,丁公不过是个样板,用来杀鸡儆猴;另一方面,丁公对自己有大恩,没有丁公,别说大汉江山了,只怕自己早就送命了,一个皇帝怎么能允许别人对自己有报答不了的大恩呢!

杀韩信旨在铲平山头

刘邦与韩信的关系非常微妙,一方面韩信为刘邦立下巨大功劳,另一方面韩信又并非刘邦的嫡系。所以在刘邦眼里,韩信始终是一个大军阀。

两人之间交情肯定有的,但整个过程中也伏下了不少矛盾。第一次大的矛盾是刘邦星夜赶往赵地,趁韩信睡着之时夺取兵权,不过这在当时情况下很正常,刘邦战败需要兵力。第二次大的矛盾是在韩信攻打齐国的时候,原本齐国已被郦食其劝降,韩信以未接到刘邦命令为借口仍然强行攻打,导致郦食其被齐王烹杀。第三次大的矛盾是由于韩信索要齐王之位。第四次大的矛盾是楚汉对阵期间,刘邦屡次让韩信出兵,韩信迟迟不发,直到确定刘邦将楚国封给自己,才出兵。第五次大的矛盾是垓下之战后,刘邦再次收缴韩信的兵权。

韩信成为楚王后,虽然被解除了兵权,但还是无限风光地回到了老家。他做了两件事,第一件是重金报答曾经救助自己的漂母,第二件是找到当年那个侮辱自己的屠夫,这个屠夫原以为韩信要报复自己,吓得半死,哪知道韩信找到他,给了他一个中尉的官职。从这些事情上,确实可以看出韩信天性淳朴的一面。这个屠夫遇上了韩信,是幸运的;而韩信遇上了刘邦,是不幸的。其实,韩信和刘邦的矛盾并未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刘邦只要解除他的兵权,将他放到自己的身边,就根本无需担心。虽然这样韩信可能不愉快,但总好过被诛三族。

处理韩信,刘邦自然不会操之过急,韩信就像一根尖利的刺,不小心就会伤到自己的手。刘邦夺取了韩信30万大军后,韩信心里不平静,这个谁都能理解。

不过,楚国地广人多,再加上韩信有一些亲兵,很快韩信的势力又膨胀起来。韩信也是一个礼贤下士的主,所以楚国人对他颇为爱戴。为了防止兵权再次被夺,韩信出入都有部队相随。这些举动在猜忌心很重的刘邦看来自然是很难容忍的,只是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借口。

这个机会终于来了。有人向刘邦高密,原楚军大将钟离昧投靠到韩信门下。刘邦下令通缉钟离昧,要韩信把钟离昧解送到京城,但韩信对此置之不理。

于是,有人诬告韩信庇护罪犯,有谋反的意图。刘邦于是召开军事会议,这些大将都不知轻重,主张纠集军队,铲平韩信。

刘邦却陷入沉思,陈平低声问刘邦:“对韩信的控告,韩信本人知道吗?”

刘邦摇头:“还不知道。”

陈平问:“陛下的军队在作战能力方面比得上韩信吗?”

刘邦还是摇头。

陈平又问:“在座的这些将领中有比韩信更会打仗的吗?”

刘邦仍旧摇头。

陈平说道:“既然如此,陛下如果带兵讨伐韩信,会是多么冒险的一件事啊!韩信一旦谋反,诸侯很可能趁机作乱,如果他们和韩信联合,大王如何挡得住?”

刘邦急道:“那怎么办?”

陈平想了一会,说道:“古时天子巡狩,必会大会诸侯。我听说南方有一个叫做云梦泽的地方,那里山水神异,陛下可以借口去云梦泽游玩,然后召集诸侯,在陈地会合,楚国离陈地不远,韩信定会过来拜见。到时,只要一两个卫士就可以拿下他,这不就轻易解决了韩信这个烫手山芋吗?”

刘邦大夸妙计,立即依计行事。

韩信不是傻子,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感觉到不对劲。他知道刘邦机诈百出,此时号令诸侯汇聚陈地自然不安好心。陈楚相连,论理是应该去拜谒的,但又担心自己会遭遇不测。

这时一个谋士说道:“大王侍奉主上并未犯什么过失,只是收留钟离昧引起了猜忌,如果将钟离昧献出去,主上必然欢喜。”看来,有时候大人物的命运也跟谋士有关,智力平庸的谋士害人不浅,张良属于极品谋士,韩信之前的蒯彻属于高级谋士,而这个谋士属于最低等的。

韩信听了,认为有理,召来钟离昧,模模糊糊地说了几句,他肯定不好直接说我要你的人头。钟离昧猜了半天,试探地问:“公莫非担心我在这里,得罪了汉帝?”

韩信微微点头。钟离昧气得大骂,只差没有骂韩信是傻冒:“刘邦之所以不敢过来攻楚,就因为担心我和你联合,同心抗汉;如果你执意要献出我,我今日死,你明天就要亡了。”

钟离昧一边骂一边瞧着韩信,见韩信无动于衷,又骂道:“你这个反复小人,投到你这里我真是瞎眼了。”

说完,拔剑自杀。韩信命人割下钟离昧的首级,带着几名随从前去拜谒刘邦。

哪知道刘邦看也不看首级,喝令左右拿下韩信。韩信被绑住后,惊叹道:“果然像人们说的‘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现在天下已定,你杀我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计谋已得逞,刘邦还汇集什么诸侯,遂昭告四方,韩信谋反,不必来相会。逮捕韩信,刘邦心里自然高兴,但引起了四方诸侯的不安。

刘邦虽然把韩信带回宫里,但并没有下决心要杀掉,很难猜测他在考虑什么。可能是不忍杀掉这样一个“无双的国士”,也可能是担心被世人骂,更有可能担心引起诸侯王的不安。所以,他只是采取措施将楚国一分为二,封给自己的亲族,并将韩信贬为淮阴侯。

被贬之后,韩信心里忧愤难平。在他心里,一向是看不起灌婴、周勃等人的,现在自己却要和他们同列。将领中大多数人排斥他,少数人同情他,其中有比较直爽的樊哙,樊哙深知韩信的军事才能在朝中无人能敌,所以心服口服。每次韩信到樊哙府中拜访,樊哙总是亲自跪拜迎送,完全依照对待诸侯王的礼节。

刘邦此时还没有动杀韩信的念头,他明白韩信心里不舒服,所以想用私人友谊感化他。一天,刘邦找韩信聊天,问他各个将领的能力。

韩信依次作了回答,刘邦听了心里佩服,又问:“那么,你认为我能指挥多少军队?”

韩信直爽地答道:“陛下指挥军队最多不过10万。”

“那么你呢?”刘邦问。

韩信笑道:“臣指挥军队没有上限,多多益善。”

刘邦听了哈哈大笑,问道:“既然你没有上限,怎么反而听命于我?”

韩信坦然说道:“陛下虽然不善于带兵,却善于指挥大将,这就是我为什么听命于陛下的原因。陛下这种能力是天生的,非人力所能及。”

之后,韩信时常称病不朝,心里闷闷不乐。刘邦见他没什么大的作为,也就不再动杀机。可惜韩信这人命不好,后来局势发生了变化,他再度卷入谋反的漩涡中。

高祖7年,韩王信投向匈奴,刘邦封陈豨(xī)为列侯,取代韩王信位置,镇守边疆。陈豨是有名的兵法家,对韩信非常欣赏,公开推崇韩信为天下第一军事奇才。所以,他俩交往颇为密切。据说,韩信曾握着陈豨的手,叹道:“有些话,我不知道该不该说?”

“将军但说无妨。”

“陈兄目前掌管天下精兵,身处天下重镇,虽然现在陛下相信你,但是你觉得以陛下的性格会相信你多久?”

陈豨陷入沉默中。

韩信又说:“如果有人告你私下里拥兵叛变,第一次陛下可能不相信,第二次可能就怀疑了,如果继续有人诬告的话,陛下可能要动手了。”

陈豨点头表示同意。

不出所料,果然刘邦对陈豨也不相信,命人追查陈豨门客违法的事,实际矛头指向陈豨。高祖10年,太上皇刘公去世,刘邦召陈豨进京,陈豨学乖了,称病推托。不久,陈豨和王黄等人公开谋反,联合韩王信和匈奴,企图进入关中,争夺天下。

刘邦平定谋反时邀请韩信一起出征,韩信称病不能相随。与此同时,韩信准备响应陈豨,在长安举事,趁着刘邦大军平叛的时候,端掉吕后和太子。只不过,韩信手中无兵,只好动员好友、家人、奴仆组成临时部队,企图夺取禁卫军的控制权。但这样的一支杂乱的部队,怎么可能不泄密,所以说韩信这人打仗行,搞政变肯定不行。

吕后得知韩信谋反的消息大惊,想召韩信质问,怕他不来,反而真的谋反,便紧急通知萧何。吕后与萧何商议,假传刘邦已平定陈豨,正召集群臣在未央宫庆贺,邀请韩信一同过来饮酒。韩信称病不去,萧何于是亲自来府中邀请他,解释说:“你虽然有病,但这是大喜事,何况你又和陈豨素有交情,如果不去的话,恐怕会受到猜忌。”

韩信对萧何向来非常信任,可以说没有萧何就没有韩信的今天,经萧何这一说,韩信也只好去了。就这样,韩信跟着萧何来到长乐宫。

萧何带着韩信进了长乐宫的钟室里。韩信没看到刘邦,只看到吕后,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吕后一声令下,几个武士便将韩信捆绑起来。

韩信临死前,并没有说自己是否要谋反,只是大声叹息:“我真后悔当年不听蒯彻的话,如今却中吕后的奸计,天意啊!”

这事情如果是刘邦处理的话,韩信还不至于马上被杀头。但吕后心狠手辣,不仅将韩信斩首,更是诛灭他三族。

刘邦回来后,看到韩信的尸身,司马迁记载他“喜而怜之”,一方面威胁解除,心里高兴,另一方面一个人杰被杀难免惋惜。刘邦甚至都没问韩信是否谋反。

儒生为刘邦制定“公司”规章制度

刘邦虽然统一了四海,但内忧外患仍是不少。北方匈奴强人冒顿弑父篡位,驰骋北方大草原,是匈奴里面少有的雄才大略的君主。刘邦建立大汉王朝后,边境屡受其患。内忧方面表现在诸侯不稳定,朝纲混乱。

刘邦带领一班草莽兄弟打下江山,从情感上来说,刘邦很喜欢这些哥们的草莽气,但是理智上讲,这对汉朝的统治是不利的。这些人举止粗野,经常在朝堂上醉得东倒西歪,刘邦哪里有丝毫皇帝的尊严,给人感觉真像一个黑社会老大。

想当年,刘邦入关中的时候,考虑到秦朝礼法繁多、劳民伤财,所以和关中百姓约法三章。刘邦本人也不喜欢繁琐的礼仪,对于陈规都是能简单尽量简单,但现在他意识到了秦朝法律的好处。他手下的这些大臣武将实在太不像话,有时候争吵的时候公然拿着剑砍朝堂上的柱子。

由于朝堂之上毫无秩序,连一向随意的刘邦也受不了,甚至经常逃避上朝。这时候,萧何给刘邦推荐了一个鸿儒叔孙通,叔孙通是鲁国薛地人,原属秦朝待诏博士,饱读诗书,对于历朝历代的礼仪颇有研究。

刘邦本是最讨厌儒生的,叔孙通来了,他也没什么好脸色。

叔孙通也不失望,侃侃而谈道:“臣知道陛下看不起儒生,但是儒生也有儒生的好处。儒生虽然难以像那些武将一样帮陛下打下江山,但是却可以帮陛下守住胜利果实啊!现在天下已经平定,朝堂礼仪是不能没有的,臣愿意去鲁国召集儒生和门下弟子,一起来帮助陛下制订朝仪,教会文武百官。”

刘邦说道:“朝仪是要的,但如果太繁琐的话,实行起来恐怕不方便吧?”

叔孙通说道:“这个陛下不用担心。三皇五帝和夏商周的礼仪都不相同,礼仪的制订自然是应该与时俱进,这样才能适用。臣以为陛下可以采取稍微简单一点的古礼,和秦朝的礼仪折中一下,想必不会繁琐的。”

刘邦点点头,说道:“好,这事情就交给你,尽量弄得简单一点,这样大家都方便!”

叔孙通领命回到鲁国,召集了二三十个儒生和几百名弟子,叮嘱一起入都,制订朝仪。这些儒生常年不得志,有了这个好机会,自然乐意跟随。

独有两个非常清高的儒生,不仅不去,反而当面讥笑叔孙通:“你以前帮秦国做事,后来又为楚国做事,现在又帮汉朝做事。前后十几年,换了好几个主子,想必是曲意奉承,所以才受宠。现在天下初定,死去的人还没来得及安葬,受伤的人还没来得及康复,你却突然搞什么礼乐,这不是太让人寒心了吗?自古贤明的圣王,都要积德数百年,然后才兴礼乐,你不过是急着献媚罢了。我二人绝不会学你的,没来由玷污自己。”

叔孙通当面被人讥刺,强颜笑道:“你二人不识时务,真是腐儒。”

到了京城后,叔孙通和众人一条条地商定礼仪规则,又实地演练。尽量让礼仪简单,同时又能体现帝王的权威。刘邦夺取天下是通过草莽社会约定俗成的江湖规矩,天下既已平定,江湖规则肯定不行的,所以叔孙通等人事实上是为刘邦集团制定规章制度。

制礼的过程中,叔孙通让刘邦派遣文武官员到演练场实习,看看效果如何。大概练习了一个月,叔孙通让刘邦亲自到现场看看,刘邦看了以后,大为满意,下令文武百官都向叔孙通学习。

两个月后,长乐宫建成,将要举行盛大的朝贺仪式,刘邦想借这个机会看看新礼仪的效果。

这天,所有诸侯、大臣、将领都按照尊卑顺序在长乐宫门外等候。宫殿里的侍从人员,依次将文武百官引入殿门,排列成两行。全副武装的宫廷侍卫手持长戟,林立在殿门到皇帝的主殿间。

宣布进殿的时候,侍从人员才领着文武官员依次进殿,逐一朝贺。朝礼过后,开始酒宴,酒宴也有规定,不可以喝醉。百官按尊卑次序依次入席,喝酒时,大家依次向皇帝祝酒。

这次喝酒跟往常大不一样,没有任何人敢大声喧哗。刘邦看了心满意足,感叹地说:“我今天才知道当皇帝的好处。”当即赏赐叔孙通五百斤黄金。

至此,可以说刘邦集团已从一个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变成了规范的上市公司。古语说的好: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刘邦成功地完成了企业的转型。对一个企业来说,在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总会面临转型的问题,当此时,及时调整好步伐适应时代,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同类推荐
  • 韩愈(中国十大文豪)

    韩愈(中国十大文豪)

    韩愈(768-824),字退之,郡望为昌黎,故自称韩昌黎。南阳人(今河南沁阳),为唐代古文运动的集大成者。以礼部尚书致仕,死后谥“文”,世称韩文公。传见《旧唐书》卷一六○、《新唐书》卷一七六之《韩愈列传》。
  • 清代世界首富伍秉鉴的财富人生

    清代世界首富伍秉鉴的财富人生

    伍秉鉴的一生离奇曲折,他出道之时,正值清朝康乾盛世后的极速衰落期。在当时那个波谲云诡、错综复杂的乱世,他却逆着大清国衰落之势演绎了一段鲜为人知的财富传奇,在中国商史上写下了灿烂的一笔。为什么出身平凡的他,却成为当时中国富甲天下、显赫一时的富商?为什么生活在乱世的他却能轻松玩转官商两道?他成功的经验是什么,他失败的教训又在哪里?在这里,我们将踏着他留下的传奇履迹,透过他闪耀着的财富光环,去感受他纵横驰骋政商两界的智慧谋略,还有他作为政治“第三者”凄苦、寂寥的悲剧人生。
  • 大军事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大军事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战争,也许是人类历史上变幻莫测的一种现象。正因如此,那些在战争中用兵如神的大军事家便令人惊叹和折服。他们的性格特点与战斗故事被人久久传诵。
  • 译界泰斗:杨宪益传

    译界泰斗:杨宪益传

    本书以杨宪益的丰富的一生为写作主线,着点于他留学欧洲的传奇经历、他让人羡慕的跨国爱恋、他等身的翻译作品、他作为诗人的才情、他身上的学者风范。全书一气呵成,个中章节娓娓道来。
  • 创世鼻祖的发明家(4)(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创世鼻祖的发明家(4)(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创世鼻祖的发明家(4)》本书分为鲁班、爱德华·琴纳、威廉·赫谢尔等部分。
热门推荐
  • 头牌千金

    头牌千金

    三月桃花,红得灼眼。出嫁时,付夭桃笑语盈盈,红缎那头是她想共度一生的男人。三年守孝,人心已变。归来时,付夭桃愣在轿中,王府门口是她的夫君和另一个女人。三天激战,泪已流干。结束时,付夭桃心如死灰,欲入佛门,终入青楼。
  • 女佣情人

    女佣情人

    她是个孤儿,在五岁那年被好心的管家带到了欧家成为了欧家大少欧逸然的贴身女佣…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已经出落的亭亭玉立,一颗放心暗许…他,欧逸然,爱她吗?不爱,却为何疯狂的将她占有?他,欧铭然,爱她,可是能守得住她吗?他,慕靳风,为她悸动,却与她有着这般的关系…他爱的疯狂,为了她他耗尽自己所有的精力,终于与她步入婚姻的殿堂,可是她却想逃开。身心的折磨让他无法忍受,看着那日渐消瘦的人儿最终忍痛说出“我放你自由。”当真相大白的时候,他与欧家有着这样的关系,而她与他将会是一条平行线,无任何的交集。从此他一无所有,就这样从众人的眼中消失了……为何她看不到他了,却每天想着他的好?等她意识到之后,她开始四处寻找他的身影……
  • 谬传

    谬传

    进轮回,踏往生,登临冥界绝巅,只为返回人间。携天启,开传承,身负最强气运,一千年化帝皇。此后一千年,往生路只为你开启。
  • 寂

    本书收入的内容有:故国、灵镜、青山吟、玲珑篇、狂禅、逸、雪中对镜、蜃楼、魔域桃源等。
  • 黑暗异能大时代

    黑暗异能大时代

    G病毒爆发,人类文明遭到严峻挑战,世界变成丧尸的乐园,更有变异生物横行,叶天因为一次意外,基因链条发生变化,称为异能进化者,行走在这孤独的末世,叶天坚信黑暗过后便是黎明,他正在等待黎明的到来!
  • 土著狼兵

    土著狼兵

    回忆,请你慢慢的回忆在你10岁的时候,是否还在父母的羽翼的保护下天真的活着。在你10岁的时候,你能做什么?是不是连衣服都还不会穿,连饭都不会煮?在你10岁的时候,房间里是不是有很多让人爱不释手的玩具?然而,他们,英雄之后,一群10岁的小孩本该快快乐乐,无忧无虑的成长,然而因一纸军令使他们走向战场,他们从来没有后悔,正因为他们走向战场才使得他们更懂得兄弟间的情谊。准确的说,他们更像一群幽灵,幽灵般的神出鬼没,使得敌人闻风丧胆。他们没有父母的羽翼的保护,却用弱小的生命保卫着我们的国家。他们所具有的信仰使他们能战胜一切困难,心中永远飘扬的那面血红的旗帜指引着他们。他们都是战争的宠儿,与生俱来的命运无法去逃避,唯有在战斗中才能使他们有些许慰藉。如果你与他们遭遇,要么消灭他们,要么被他们消灭,永远别想着你能逃跑。你是否能淡定从容的面对生与死?如果不能请不要去玷污他们,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
  • 青春抛物线

    青春抛物线

    南氏认为考上了大学是一场长长的长得不能再长的如厕蹲到了尽头,现在终于可以把腚净了——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就是唯一的手纸。南氏从床上爬了起来,他要去干一件事,一件让周围的人们切齿到了极限的、恨不得骟了他的“好”事。
  • 广百论本

    广百论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诸天大愿

    诸天大愿

    愿力修行,是集万物信仰,纳众生香火,窥命运本源。以愿力为媒介,口吐愿词,发下任何愿望,行愿之后,都能心想事成!减寿愿,愿词一出,寿减十年;洗髓愿,洗筋伐髓,改换根骨;点金愿,点石成金,家财万贯;天兵愿,召唤天兵天将,横扫八方……这些只是小愿。免劫愿,免除修士天劫,瞒天过海,成就真仙;封神愿,替天封神,定山川河流之主;盛世愿,创一方盛世,成洞天福地,永久繁荣昌盛……这是宏愿。法规愿,愿出法随,更改大道规则;宿命愿,判浩渺诸天、众生命运……此乃大愿!大愿道最后一代传人唐恩,执掌圣祖请愿塔的核心——心塔,无力保护之下,发愿与心塔共存亡,行愿之后,灵魂破界重生到一个灵气凋零、资源衰竭、修行没落的世界。
  • 偷心一枚:有情饮水饱

    偷心一枚:有情饮水饱

    前世的擦肩注定今世的缠绵,爱的方式有许多种,这世我选择默默的爱着你!一次“挣钱”的过程偶然遇见了苏漾,看到那个帅帅的男孩子我为之动容,也就是那一次擦肩,注定了我俩以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