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31800000012

第12章 退居汉中,能屈能伸是真丈夫(1)

在军事上,项羽是个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作战机器。但是他却不懂得巩固胜利果实,反而一路上烧杀抢掠,自毁形象。项羽对自己形象抹损得最为厉害的莫过于坑杀降卒、火烧阿房宫。刘邦深知在军事力量上不及项羽,所以一路上对百姓秋毫无犯,更废除秦朝苛政峻法,教百姓休养生息。

鸿门宴危机之后,项羽分封诸侯,由于分封不公,埋下了危机的隐患。为了削弱刘邦,项羽把他支往汉中。当时,项羽是刀俎,刘邦是鱼肉,虽然极不情愿,刘邦还是带着自己的班子前往汉中。刘邦以他一贯能屈能伸的性格面对不公平的待遇,与项羽的意气用事刚好相反。前往巴蜀的途中,一路上有人逃亡,刘邦虽然烦躁,但也听之任之。直到听到萧何“逃跑”的消息,刘邦才如大梦初醒,惊慌失措。

岂料萧何逃跑只是虚惊一场。萧何非但没逃跑,还为刘邦集团带回来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韩信。韩信相当于刘邦集团的牙齿,没有韩信,刘邦再会玩关系也不过是一只没有杀伤力的狐狸。韩信弥补了这一切,因为韩信是一个很犀利的人,项羽是个很锋利的人,犀利和锋利有着微妙的区别。

刘邦的气度在于能够无条件地拜韩信这个逃兵为大将军。从刘邦出走汉中,到重新出关,期间仅仅四个月……

约法三章得民心

刘邦的杂牌军进入咸阳城后,开始大肆抢掠,刘邦是个性情中人,虽然约束自己的部下,但是对于那些杂牌军也没有多加管束,说实话,他也不觉得自己管得了。

此时,萧何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不像其他那些人一样,在乎什么财宝,他关心的是秦国的典籍和资料。这些资料在别人眼里一文不值,但是萧何却看出了它的重要价值,因为这些典籍里记载了全中国的山川形势、军事要塞、人口密度及物产资源等详细情形,相当于作战中的军事地图。这些资料,对于后来刘邦苦撑危局、东山再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刘邦看到秦朝雄伟的宫殿,晕头转向,准备进去享受一段时间。这时,樊哙过来劝谏:“沛公,你是想得到天下呢,还是想当个富翁?秦朝就因为挥霍无度而毁灭,沛公难道想效法秦朝吗?”

刘邦哪里舍得离开,这时萧何找到张良,让张良劝谏刘邦。张良洞若观火,了解这事情的严重性,沛公一旦住在皇宫里,会让诸侯误以为他企图取代秦王,从而成为众矢之的。便对刘邦劝道:“沛公啊,秦朝所以毁灭就因为暴虐无道,搜刮民脂民膏,所以沛公才有机会来到这里,现在沛公你刚刚打进咸阳,就急于享受奢华生活,天下人会怎么想?所谓忠言逆耳利于行,沛公,你还是听从樊哙的建议吧,这样也好为自己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

刘邦见大家都这么说,也不好意思贪图享受了,只好忍痛割爱,将军队驻扎在灞上。就这样,刘邦的角色发生微妙变化,原本别人还以为他是强盗,现在他做起了警察,负责维持咸阳城的秩序,防止那些杂牌军团在城中抢劫。

萧何熟悉老子的思想,他不主张采取严刑峻法来维持秩序,他认为凡事越是采取简单的方法越好。在萧何的建议下,刘邦与各军团领袖、关中父老、各地豪杰约法三章,向大家宣布:“关中父老承受秦朝严刑峻法的痛苦已经很久了,怀王与诸位将领约定了,先入关的为王,既然我先入关,那么就是关中王了。所以今天我以关中王的身份和各位父老乡亲约法三章。”

这三章内容是:从今以后,无故杀人者被判死刑;伤人、抢劫、盗窃者依据情节轻重判刑;其余秦朝律法一律废除,所有官吏的地位一切如常,民众的生活和习俗一切照旧。

刘邦将这三章约法张贴在各郡县乡邑,以示自己的决心。许多杂牌军团看到刘邦的决心,也不敢有什么出格的举动。简简单单的三章约法就恢复了关中的秩序,何须什么严刑峻法。这招,受益最大的是刘邦,其次是关中百姓。以前,打仗后大家都担心性命不保、财产被劫,这次居然能够安居乐业,确实是天大的喜讯。

许多百姓带着牛羊酒肉到刘邦军中来犒赏,萧何建议刘邦不要接受,以表示自己是个爱护人民、保护人民的主子。刘邦本是酒肉之徒,但萧何的话更在情在理,便对关中父老说:“军中不缺粮,多谢关中父老的好意,我们在这里是维持秩序,绝不扰民。”

百姓们听到这话,心里唯恐刘邦不当秦王,真是一朝天子一朝政策,百姓祸福全在于执政者一念之差。

坑杀降军自毁形象

章邯虽然带领20万秦军投降了,但项羽对这批降军非常不放心。项羽厌恶秦军可以理解,因为正是秦军灭了楚国,自己的许多先人都是被秦军杀死,包括叔叔项梁不久前在定陶被秦军击杀。这些属于旧恨,光旧恨还不会导致他要坑杀这么多人。

还有一个因素就是这批秦军大部分是从牢房里释放出来的亡命徒,破坏力和战斗力都非常强大。项羽原本将投降的秦军交由司马欣统领,司马欣虽是秦军将领,但与项梁颇有交情,项羽也还算放心。

处理了这些事情后,项羽准备向咸阳进发,这时,忽然发生了可怕的事情,项羽一直担心的事情出现了。

原来,在秦军中威望颇高的章邯一直跟随在项羽身边,而司马欣由于是劝降的主角,所以这批投降的秦军对他很有意见。关键是项羽不放心秦军,将大量的楚军安插在秦军里面监视控制。

要说以前,秦军是根本看不起楚军的,现在屈居人下,角色倒转过来。楚军有了这个机会,当然要发泄心头之火,肆意辱骂、欺凌秦军。司马欣本着大而化之的态度处理此事,尽量不让项羽知道。

可是,秦军和楚军的冤仇越积越深,秦军私下里开始议论:“章将军劝说我们投降项羽,说可以获得很多好处,他们三人倒是封王了,可是我们却在这里受侮辱。如果能攻破函谷关,击破秦王朝,我们就能回到故乡了。如果不能破关,只怕我们要被押到东方,背井离乡,一辈子受这些蛮横的楚人侮辱。这样的话,秦王朝会杀掉我们的父母妻子。你们说,怎么办?”

士兵的这些心情可以理解,他们只负责打仗,不了解天下的形势,不知道秦王朝已根本回天无力,所以说这些士兵死得很冤,说他们死于无知和恐惧一点都不过分。当然,项羽的残暴也有很大的原因,如果是刘邦阵营来处理这场危机,就不会发生这么大的悲剧了。

许多楚军将士得知秦军可能哗变的消息,报告给项羽,项羽没经过太多思考,就决定杀,一来他嫌恶秦军,二来粮草本来就吃紧,秦军自己找死,他实在是求之不得。这20万秦军的战斗力非常恐怖,要杀的话也不能直接杀,项羽想出了一个计策,先解除他们的武装,然后将这些降卒坑杀。

项羽召集英布和蒲将军密议:“秦军将士众多,投降后心中多有不服。如果在进入函谷关之前倒戈,必然对我军构成极大威胁。不如现在就借机杀了他们,只留下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随我们入关就行。”

项羽决定将降军坑杀在新安城南的一个黄土高坡下面。鸿门宴时项羽不杀刘邦表现了自己“阳光”的一面,但这晚,项羽却做了一件很是阴险的事。他将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招进自己帐中饮酒,并命英布暂时代理管辖投降的秦军。

当晚,三人被项羽灌醉了。那边英布已着手施行坑杀计划,他等秦军就寝后,招呼蒲将军发动攻击。就在秦军呼呼大睡的时候,忽然听到营外喊声震天,楚军全副武装地冲了进来,秦军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中,被杀死的、互相践踏死的不计其数。楚军将他们赶到黄土高坡后面的悬崖边,许多秦兵眼见无路可逃,跳入坑谷中。

短短的两三个时辰,20万秦军全部被杀。这件事是项羽一生中最大的污点,火烧阿房宫尚可以理解为憎恨暴秦的荒淫无耻,但是坑杀降卒这种集体大屠杀事件即使在古代也是惨无人道的。20万降卒后面是20万个家庭,20万个家庭后面又有多少亲朋好友,项羽这一做法不仅失了民心,更重要的是毁了自己的江山,给原本充满愁怨的历史天空中又增加了一股暴戾之气。

哀哉项羽,若是少一些残暴,即使他最后失败了,依然会是后世人心目中的英雄。也许他多一点点仁爱,最后就不会落到乌江自刎的下场。

后人责怪范增没有及时阻止项羽,但很有可能此事范增当时根本不知道,事情来得太突然了,事后知道已于事无补。章邯、司马欣、董翳作为秦军将领,在这件事上处于“失声”状态,这事情显然极大地伤害了他们的情感。但项羽对他们有恩,而且他们也没有能力反抗项羽,整件事情中最痛苦的也许是他们三人。楚汉争霸中,这三人还是站在项羽这边,不过全都一蹶不振,再没有以前的那种所向披靡的大将风范,反而显得不堪一击。

鸿门宴

相比项羽,刘邦把“企业形象”打造的相当不错,这一方面得益于他手下的那些能人智士,另一方面也因为刘邦能够从谏如流。从刘邦的整个发迹过程看,这个人除了会结交人才,会玩关系,确实没有什么其他的专业技能。

还军灞上后,刘邦做了一件非常愚蠢的事:他派了一小股部队镇守函谷关,没有他的允许,任何军队不得入关。这不是公然和天下诸侯作对吗?更可怕的是这件事必然会激怒志得意满的项羽。这种做法无异于自杀,很可能他的幕僚并不知道,否则应当会及时提醒他。

这时候,项羽的军队正加速开往关中,抵达函谷关时已是严冬时分。得知刘邦先入关,项羽心中有些不舒服,硬仗全都是我打了,你捡个便宜先入关。更让他愤怒的是,刘邦居然派遣了军队守着函谷关,不让自己过去,想自己是反秦最大的功臣,刘邦居然这样对待自己,说实话,任何人面对这种事都会愤怒。

盛怒之下,项羽派遣英布攻打函谷关,守卫函谷关的部队本来就不多,很快就被英布打了下来。进入关中后,项羽将军队驻扎在新丰鸿门附近。

一时间,关中的气氛非常紧张,虽然双方都没有开战的意思,但是那种压抑的气氛比直接开战更让人难受。刘项两人本是结义兄弟,都是楚怀王名下反秦的大将,现在都屯兵关中,和也不是,不和也不是,一旦打起来,双方都没有合适的理由,无非是争夺霸权,这在中国的政治中向来是忌讳的。虽然政治人物们都在争夺霸权,但首先必须打出一个正大光明的旗号。

刘邦军营里本已有大量的楚军,此时,他们看到项羽势力庞大,纷纷想“弃暗投明”,其中有一个叫曹无伤的,是刘邦的左司马。当时形势并不明朗,曹无伤却预见到项羽和刘邦要打起来,应该说他是有先见之明的,项羽和刘邦确实是水火不容。在这种推断下,曹无伤决定投靠项羽,他来到项羽营中,密报道:“刘邦有意在关中称王,并命子婴为相,私自占有秦国的宫室和珠宝。”

项羽听了大怒,立即下令全军戒备,准备和刘邦大战一场。项羽打仗还行,政治上缺乏远见,此举仍旧属于意气用事。不过这意气正中范增下怀,从刘邦入关后的表现以及项羽坑杀秦军的暴举看,范增知道再拖下去对项羽非常不利,不如干脆从权,以武力剿灭对手,以后再来慢慢经营“王道”。

范增私语项羽:“大家都知道沛公以前是个贪财好色之人,如今入关后,财物一文不取,也不临幸妇女,举止如同正人君子。这显然不是他的本色啊,可见此人志向不小,留着将来一定是个祸患啊!”

范增极力主张项羽攻打刘邦,将刘邦擒杀之后,余人自然归附。

项羽有一个叔父,叫项伯,听到这个消息,感到惊慌。项伯倒不是为刘邦担心,他担忧的是张良。

原来,项伯年轻时曾杀过人,逃亡到下邳。当时,项伯身无分文,被官府缉拿,情况十分凄惨。张良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后,也藏匿在下邳,但张良为人颇有智谋,经济情况比较好,朋友也较多。项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投奔了张良,张良是个重侠义之人,不仅将项伯藏在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而且照顾他的饮食起居。

项伯也是一个重情义的人,所以此次听到项羽攻打刘邦的消息,首先就想到恩人的安危。为了报答张良的救命之恩,他深夜备好马车,驰往刘邦营中。

此时,刘邦阵营也处于焦躁状态,甚至连张良都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听到“故人项伯来访”时,张良灵光闪现,知道项伯深夜造访,一定有重要事情,忙出门迎接。

项伯向张良陈述了事情的经过后,拉着张良的手说:“咱们赶快逃吧,再晚的话就来不及了。”

张良本是个不怕死的人,连秦始皇都敢刺杀,自是把个人生命置之度外了。所以,张良并没急着回应项伯,只问道:“项羽准备何时进攻沛公?”

“明天。”项伯紧张地说。

张良听了也感吃惊,他没想到项羽做事情居然这么果决,说打就打。张良沉思了片刻,说道:“事情还有挽回的余地,我是以韩王的名义帮助沛公,现在沛公有难,我若私自逃跑就是不顾信义,这事情必须要告诉沛公。”

项伯听了也没反对。张良将消息告诉刘邦后,刘邦乍一听吓了一跳,不过他还是很镇定地问张良:“现在该怎么办?”

张良想了想,问道:“沛公的人马挡得住项羽的军队吗?”

刘邦说道:“挡不住。”

张良沉思道:“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和谈了,正好项伯在这里,沛公不妨告诉他,说你对项羽忠心无二,恳求他说个情。”

刘邦问道:“项伯这个人可靠吗?”

张良将自己与项伯结交的经历告诉了刘邦,刘邦便问项伯与张良哪个年长。张良说项伯要年长一些,刘邦说,既然如此,我就以兄长称呼项伯,你请他进来一起喝酒吧!

同类推荐
  • 人龙帝范:李世民传

    人龙帝范:李世民传

    隋炀帝的“浪漫小资”带给百姓的是仿佛没有尽头的水深火热,随之,豪强四起,战火烧到了四面八方。在李世民的怂恿下,李渊在太原起兵,从此开始了逐鹿中原的历程。李世民凭着自己的雄韬伟略和善于用兵,将薛氏父子、王世充、窦建德等强敌一一变成了自己的手下败将,这个年轻的王者显示了非同凡响的才华和气魄。后来,流血事件玄武门之变发生,李世民以绝对的优势成功地登上王位,历史从此掀开了国胸襟和气度,造就了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塑造了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天可汗形象。
  • 跨越传统碑石的天才:陀思妥耶夫斯基传

    跨越传统碑石的天才:陀思妥耶夫斯基传

    本书介绍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巨大的才华和多舛的命运。内容包括:苦涩的早年、踏上文坛、傅立叶学说的信徒、“死屋”十年、激动不安的灵魂、危机与转机漂泊岁月、最后的辉煌。
  • 贝多芬

    贝多芬

    本书主要以贝多芬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通过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成功的道理,主要内容包括:童年时代、拜师学艺、勇敢生活、追求上进、敢于创新、战胜苦痛、晚年生活等。
  • 中国古代宦官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宦官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宦官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先秦和西汉时期并非全是阉人。自东汉开始,则全为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而成为不男不女的中性人。又称寺人、阉(奄)人、阉官、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等。中国封建社会里皇宫中专用宦官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制度。它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特有产物。历史上多次发生宦官专权、干预朝政,对中国封建社会政治有重要影响。《中国古代宦官传》本书讲述了“秦朝宦官赵高、东汉宦官张让、唐代宦官李辅国”等等一些宦官的故事。
  • 高尔基(世界十大文豪)

    高尔基(世界十大文豪)

    高尔基(1868~1936)是最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以丰富的艺术创作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纪元,列宁称之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
热门推荐
  • 《血祭殺》

    《血祭殺》

    永生真的是好的吗,我们再无尽的时间里徘徊着,恐惧着担忧着……终将我们手牵手面对着时间的孤独
  • 老板不告诉你的50件事儿:做自动自发型员工

    老板不告诉你的50件事儿:做自动自发型员工

    自动自发意识的威力巨大,它会让每个人发自内心地去做一件事,并把它看得无比重要,无比在乎这件事过程中的每一步以及最终结果。带着自动自发意识去做事情的人,不仅会全力以赴,而且能够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对它的结果全权负责到底。而这样的人,无论在何时,都是企业最受欢迎的人。
  • 背包里的彩云之南:我用十年走云南

    背包里的彩云之南:我用十年走云南

    在想象中,云南应该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地方,那里有雪山、有古城、有姹紫嫣红的花朵……可站到这片土地上时,会发现它远比想象更精彩。气势磅礴的虎跳峡和壮观的玉龙雪山、哈巴雪山、梅里雪山吸引着精力充沛的探险者;大理、丽江的古城里,有慵懒的旅人在喝茶;巍山古城的空气中,弥漫着对南诏古国的追忆;哈尼人世代耕种的梯田层层叠叠,是人与自然共同打造的艺术……不仅如此,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聚居着25个少数民族,走进云南,又等于走进活的民族文化博物馆。云南到底有多美?只有用自己的双眼感受过,才能真正体会到。
  • 佛说护国尊者所问大乘经卷第一

    佛说护国尊者所问大乘经卷第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倾国色:凤临天下

    倾国色:凤临天下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白领丽人,一朝被杀,醒来竟是宰相之嫡长女,母亲不疼,祖母不爱,姐妹挤压,唯一的就是有个萌娃护着她,众人笑她傻女丑天下,她驱毒养颜,最后颜倾天下!众人笑她穷酸,她制药裁衣做美发,财源滚滚富天下!她守着傻王,闯关入阵都不怕,前有战王为她扫天下,后有萌娃为她看着家,旁有神医为她解毒破罗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忠诚胜于能力

    忠诚胜于能力

    无论你的能力多么出色,无论你的智慧多么超群,没有忠诚,就没有人会放心地把最重要的事情交给你去做,就没有人会让你成为公司的核心力量。本书从“培养企业最忠诚员工”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忠诚胜于能力”和“你该如何忠诚”两项命题的解读,详细地论述了忠诚与成功、忠诚与责任、忠诚与方法、忠诚与执行的关系,以及“在良好发展中和企业共同前进,在发展的逆流中和企业同舟共济”的理念原则,把忠诚从理念变成了实务。本书诠释忠诚,注解能力,适合每一位管理者及被管理者阅读,是最精练的员工培训读本。
  • 魔道魔尊

    魔道魔尊

    谁说修炼一定要修仙?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少年罗凡,却有着惊艳的不能再惊艳的传奇!搅乱凡世风云,踏破天地轮回!以魔入道,以血见志,以杀明心!魔道魔尊,祭司在此献上!
  • 不一样的夏天

    不一样的夏天

    三年前,一个考上了普通高中,一个却考上了市里最著名的高中,最后一天蓝雪儿和王博帆分道扬鞭,他对她说真好,以后再也不用见面了,可三年后奇迹发生了,蓝雪儿居然以六百分的成绩考进了A大,一次偶然的相遇,他却成了她同桌,从此蓝雪儿的暗恋开始
  • 缕青丝忆千年

    缕青丝忆千年

    李承晓无意中穿越到七狄村,受尽千般辛苦,创造百年奇迹。十年相恋相知,一生一世一双人。
  • 霸仙

    霸仙

    茂密森林内,一行二十多人穿梭在其中。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年大汉,仅有三位看起来年仅十五六岁少年。二十人身着清一色兽衣,但其腰间佩戴着长剑,剑长三尺六寸,宽一寸八分,为凡铁所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