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21100000005

第5章 茶山掠影(3)

现代中国人也不笨啊,硬是把这种古典形式变着法儿用在了现代建筑物上,来了个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垂花门,也叫“内门”、“二门”,“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句话所说的“二门”,就是指这道门。走进北京胡同里的四合院大门,就会看到在宅院中心线上又有一道门,这门就是垂花门。这门和两边的“看面墙”连在一起,把院子分成外宅和内宅,成了连接内、外宅的通道。旧时代讲究“门当户对”、“门第相当”,一户人家的尊卑贫富,首先体现在门上。这就使宅主人不但要把大门建得气派门面,而且也要尽可能地把二门造得美观灵秀,于是就有了这种漂亮的垂花门。

垂花门漂亮,是因为它有与一般门不同的特殊形体。这种门都是悬山式结构,从各个角度都能看到彩绘的木构件,卷棚式的双坡屋顶向外探出,呈灵动欲飞之势,很是漂亮。尤其是正面檐下的木构件,更是精巧美观:一排瓦当、椽头下面,雕成云头状的“麻叶梁头”从两端伸出,从伸出的梁下面各垂下一条短柱,名“垂莲柱”。这两条柱的下端或圆或方,雕成莲瓣、花萼云或石榴头等形状,涂绘上鲜艳的色彩,显得别致美观。这垂莲柱是这种门的特有构件,门以垂莲柱命名,这就是“垂花门”这好听名字的由来。

垂莲柱是垂花门的代表性构件,但这种门的美,不光表现在这两条美丽的垂莲柱上,两条下垂的花柱与它们之间的木构件和彩画连成一个整体,共同呈现着垂花门的美。两条垂莲柱之间,有两条较宽的横木,称为“枋”,两枋之间有花板相连,下边一条枋之下,又有透雕花板与灵巧的三角形“雀替”。两条门枋中间部位,多以曲线界出一个半圆,里面绘有山水风景、鱼虫花卉或历史故事,俗称“包袱画”。在包袱画两边的门枋上,则用青绿颜色绘上“和玺彩画”或“苏式彩画”……从垂花门的正面望上去,上面的瓦当、椽头,其下的门枋、花板、雀替,两边的垂花柱,中间的彩绘图案、包袱画,再加上门下面的抱鼓石,这一切有机地组成了端庄典雅、精巧灵动的垂花门。这种门,无疑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精品佳构。

然而,如此美观的垂花门,却长久地“养在深闺人未识”。因为这是宅院里面的二门,不能走进大门,也就看不到二门。建筑不同于古董,它因体量庞大不能秘藏,因而能满足公众的审美需求。但是,垂花门藏在宅内多数人看不到,实在是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浪费。

早在清代,建筑家们就有人盯上了垂花门的观赏价值和装饰功能,把它从私人宅院请到了皇家园林里,或作框景、隔景之用,或收障景、造景之效,大大增加了园林之美。颐和园中就有十几座垂花门点缀着湖光山色,承德避暑山庄也因有这种门而增色不少。至此,垂花门摆脱了单纯做二门的身份,被抬举进了皇家园林之中。但那只是皇家观赏物,仍然与公众无缘。到了清末,洋务运动推动工商业蓬勃发展,店主为招徕顾客,变着法儿装饰门面,南方一些商肆大门上开始出现垂莲柱饰物,这成了垂花门与商业功能结合的开始,这也是这种门成为公众审美对象的开端。

开端是有了,但却无以为继。五四运动之后,“发挥我国建筑固有特色”一时成为我国建筑界的普遍呼声,民族形式广为使用,“大屋顶”作品频频出现。然而,不知是建筑界的疏忽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垂花门这种古建样式却始终未在北方街道上露面。北京按说是垂花最多的城市,除皇家园林偶可见到之外,却仍是“养在深闺”,仍然藏在四合院里。

垂花门,仿佛待字闺中的俏丽女子,在无可奈何地等待着将自己的风采展现于世人面前的机会。

一展风采的时机终于来了。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大地上涌动起改革开放的浪潮,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大街小巷骤然间冒出大大小小的商店,许多五六十年代的方盒子楼纷纷改做店铺。店主人明白,单调呆板的门面实在缺乏吸引力,不装修改造,就无法参与竞争。用什么样式改造呢?那时人们的思想脱去了桎梏,思维活跃得很,什么外国的、中国的,古代的、现代的,什么新奇就用什么。于是,在北京天坛东里准备改作餐馆的二层方盒子楼里,出现了这样一段在尔后竟然带来了一股潮流的对话——

被请来承担装修任务的城南一家古艺装修厂的姜厂长问:

“用什么形式来装修呢?”

要在这座楼里开业的便宜坊烤鸭店老板李经理说:

“我不管什么形式,你只把天安门城门楼子给我搬到大门上就结了!”

于是,姜厂长和搞设计的陈副厂长就找来古建筑方面的书,经过一番比较选择,最后挑中了垂花门。他们以垂花门为基本样式,又参考城门楼子,经过反复思考、改造和设计,做了起来。到1991年底,一座木结构歇山式垂花门就装在了这座旧楼的门面上,又对整座楼进行了与垂花门相适应的古典化处理,呆板乏味的方块楼立马改观,行人纷纷驻足,投以赞赏的目光。1992年春,这家烤鸭店开业后,门前车水马龙,生意十分红火。据李经理说,1993年初北京市长视察方庄小区路经此处,特意下车观赏这个古建新用的门脸,给予十分肯定的评价。正是这一年,这位市长提出了“夺回古都风貌”这一著名的口号。

这座垂花门门脸出现以后,一股用垂花门装饰商店餐馆之风迅速兴起。到1993年,也就是“夺回”口号提出的这一年,这股风达到了顶峰。一时间,各路古建施工队纷纷上马,在前门大街、大栅栏、琉璃厂、鼓楼前、王府井、东西单、东西四等商业繁华之处,到处可见这种门饰,一座比一座漂亮,一座比一座新奇,各抱地势,争奇斗艳,潮流涌动之中,给人以目不暇接之感。

一种风格或样式的建筑作品,适应时代潮流勃然兴起,这在中外建筑史上已是常事,但像上世纪90年代初兴起的这股垂花门热,其来势之猛、发展之快、波及之广,实属罕见。然而,建筑学界还没有来得及给它在建筑美学中定位,它就走完了由兴到衰的过程了。好在,建筑之风不像流行服装、时尚发式那样,一阵风过后,再也不留痕迹,建筑是会留下来长久供人们慢慢评说的东西。

笔者带着探究的兴趣,当面请教了建筑大师张。张老是梁思成的学生,是颇具民族风格的人民大会堂、民族文化宫、北京饭店新楼等许多著名建筑的设计者,早在上世纪40年代初就曾主持过从永定门到钟鼓楼北京中轴线上古建筑的实测工作,在古建筑方面,绝对是权威。

“民间兴起的这种建筑形式,我看是不错的。应该古为今用,但必须推陈出新。建筑要讲究时代精神、民族形式、地方风格。在北京街上建这些垂花门,应该说是符合这些原则的。现在的能工巧匠很有创造性。”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张大师充分肯定了这种垂花门,说它符合时代精神、民族形式、地方风格,是一种不错的建筑形式。而且,这种建筑是民间兴起的,它不是哪个建筑学家设计出来的,是能工巧匠们创造出来的。他特别赞赏的是民间的这种创造性。

创造性,是显而易见的。把垂花门从私人宅院和皇家林苑搬到了商业街衢,改变了这种门的位置和身份,这就是创造性。而且,聪明的工匠们并不是把完整的垂花门搬到现代建筑物上,而是选取其最美观、最生动的部分来装饰门面,这更是一种大胆的创造。四合院里的垂花门的屋顶原本是呈大波浪状的筒瓦瓦顶,有内外两条屋脊。外脊有脊棱内脊无脊棱的,称“一殿一卷式”;内外脊均无脊棱的,称“单卷棚式”。工匠们取用的是有棱的外脊部分,而且是只用了脊棱以外的单坡屋面,其他部分都弃而不用。这种撷取古建筑物上的一个局部“嫁接”到现代楼房上的作法,实在是透着一种匠心!

当代工匠改变垂花门的位置和身份,是创造;而改变其原始的功用,赋予它新的功能,这也是一种创造。四合院里的垂花门本来是对内宅起防卫和屏蔽作用的。有两层门扇,外层门扇较厚实,称“棋盘门”,日开夜闭,对内宅起防卫作用。里面又有一层门扇,除婚丧嫁娶举行大典时开一下,平常则“门虽设而常关”,人从这道门前边两旁经两侧游廊出入,此门只起屏蔽内宅私密的作用,所以称“屏门”。现代街市垂花门已没有了纵深处的屏门,已不考虑原来的作用,只考虑用屋面和檐下的构件来美化门面。除美化作用外,还用它来替代了原来门口上面那呆板无味的水泥板雨篷,以外探3米左右的幅度挡雨遮阳,实际是美化了的古典式的雨篷。这实在是装饰与功能结合的成功范例。

张大师还从建筑美学角度对这种街市垂花门进行了臧否。他给我讲了建筑大师梁思成说过的一段话:“翻开一部世界建筑史,凡是优秀的个体建筑或者组群,一条街或一个广场,往往都以建筑形象的重复与变化统一而取胜。说是千变万化,却又千篇一律。”

街市垂花门正体现着梁思成这种建筑美学观点。街市垂花门,一眼望上去,都是四合院中二门那种样式,都有垂莲柱、门枋、青绿彩绘,这可说是“千篇一律”;而在屋面部分,则又是“千变万化”的。有的是二门那种传统的灰瓦悬山式,有的是宫殿大屋顶的歇山式,有的是短脊长檐的庑殿式。有的在正脊和斜脊上还安装上了鸱吻、走兽等瓦件,还有的在垂花门上边再加一层带垂莲柱的檐饰……屋面上的千变万化与檐下的千篇一律体现着和谐统一的美学原则,这正是当代工匠们匠心独运之处。

“环境艺术”,是近些年建筑学家越来越讲究的一种美学概念。凡建筑物,无不有它存在的环境,而只有与其环境协调一致,达到和谐相处,才能与环境共同构成美,从而,自身才是美的。这是讲的一座建筑,而一座建筑自身的各部分,甚至小到一个构件也是这样,只有与其他部分、其他构件相协调,才能使整座建筑物是美的,从而自身才给人以美感。设计建造街市垂花门的工匠们也许说不出一些大道理,但不一定不懂这些道理。他们把一座垂花门装在商店餐馆的门脸上,总要把整座建筑物做必要的古典化处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旧楼,差不多都是平顶的,显露在街上行人视野里的“天际线”都是一条呆板的直线,不予改造而只在门脸处装上垂花门,就像一个穿中山装的人在前胸后背绣上了清朝官服上的那块方形“补子”,那“补子”就立刻成了扎眼的丑物了。在街上走走,所看到的基本上还不是这种情况,楼顶那条呆板的直线和临街的墙立面及其上的窗框,都做了或上乘或一般的古典化处理,基本上没让垂花门成为“补子”。有的还做得相当不错,如大栅栏街上的内联陞、同仁堂等老字号,都在大门上装了垂花门,又在二楼三楼做上了仿古栏杆、透雕花罩等等,一眼望去,十分和谐。垂花门在这样的建筑物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成了整体美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但也不乏其例地存在这样的情况:不但在中山装上加了“补子”,而且笔挺的西服上也加上“补子”了。

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始,北京“银色派”建筑一拥而上,玻璃幕墙成了时尚。在边远一点的地方倒也罢了,在紫禁城附近也使用这种墙面,实在是对古都风貌的一种严重破坏。业主也不是不清楚这一点,这是在皇城根下,不是可以随心所欲的,但他们受其素质限制,又不愿意抛弃这种用新建材的时髦,于是他们便在玻璃幕墙上装上了垂花门,想用这种传统建筑冲淡一下外来建筑形式对环境风格的破坏作用,甚至于还想捞点“创新”的名声。殊不知,这正造就出了西装加“补子”的怪胎,把这怪胎摆在紫禁城边,更是大煞风景。故宫东华门外不远处的“香港美食城”就是玻璃幕墙加垂花门的大煞风景的怪胎中的一个。

20世纪90年代初“建筑无中心”趋势的出现,使各种流派、各种风格纷然杂陈,这已成事实。然而,是否“存在就是合理”?新旧建材的随意组合,传统现代风格的任意拼接,是否就是创新?大成问题!但在协调与不协调的当代建筑的混合交响中,街市垂花门,只要运用得当,则不失为纷杂韵律中的一缕清音。而传统建筑文化将如何找到今天的位置,获得新生,也许可在街市垂花门中得到有益的启迪吧。

(1994年12月于北京《中华锦绣》杂志社)

牌楼,又悄然回到街头

三四十岁的人或许还记得北京街头牌楼倒地的情景:轰然一声,尘土飞扬中彩绘斗拱、琉璃瓦顶撞个粉碎。当古都大地一阵颤抖过后,人们特别钟爱的一座座牌楼隐去了它的身影,只留下人们无奈的回忆和几个省去了“牌楼”二字的地名——东单、西单,东四、西四。

进入改革开放的年代,一番文化心理的激烈碰撞的结果是清醒代替了迷惘,伴随着商品经济大潮的到来,隐去多年的牌楼,又悄然回到街头,尽管脚步是那样小心翼翼,试试探探。

牌楼,建筑美的荟萃

北京人依恋牌楼的心理,太可以理解了。

同类推荐
  • 舒勒的怪兽:一位父亲与他失语症女儿的漫长治疗旅程

    舒勒的怪兽:一位父亲与他失语症女儿的漫长治疗旅程

    《舒勒的怪兽》真实地讲述了一个有趣、感人的故事。它有关一个家庭,更确切地说,有关一个女孩。面对夺走她声音的怪兽,他们没有言弃,没有灰心。
  • 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爱的毒药

    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爱的毒药

    这套书阵容强大,内容丰富,风格多样,由100个当代小小说作家一人一册的单行本组成,不愧为一个以“打造文体、推崇作家、推出精品”为宗旨的小小说系统工程。我相信它的出版对于激励小小说作家的创作,推动小小说创作的进步;对于促进小小说文体的推广和传播,引导小小说作家、作品走向市场;对于丰富广大文学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的人文精神世界,提升文学素养,提高写作能力;对于进一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 最爱

    最爱

    世间不外五情:亲情的动人、爱情的纯净、友情的优雅、世情的旷达、人情的善美。《最爱》以“怦然心动的故事、峰回路转的情节、优美飘逸的文字、天衣无缝的配图、别如心裁的感悟”诠释人间五情。霍忠义笔下的亲情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爱情纯洁明净、令人向往;友情波澜起伏、过目难忘;世情复杂多变、催人成熟;人情练达善美、使人宽慰。读《最爱》故事,悟最美心灵,享最真情怀,成就智慧与高贵人生。
  • 我扶着四川歌唱

    我扶着四川歌唱

    感谢一条北纬30。线,把浙江与四川的诗情画意联系在了一起,把“天堂”与“天府”联系在了一起,把诗人的炽热的心与我们四川的昨天、今天与明天联系在了一起!旋律之一:蜀地遐思,栈道,剑门关,西昌发射基地参观记,冰川野浴,高山杜鹃,康定,折多山,折多河,塔公寺,丹巴县,藏羌古碉,雪山感觉,三星堆遗址断想,第几场雨下在昭化古城,金沙遗址,成都“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都江堰的李冰,夜宿“九寨天堂”等。
  • 镇海楼拾遗

    镇海楼拾遗

    一个人与一座山楼的机缘,很像传奇,引来众人称赞,让人不可思议,却真实存在,但一座山楼从天而降,巍然矗立于福州北端越王山之后,八闽大地风调雨顺,众生惊呼之余,早已开始文化寻根,从信仰回归至风水造设,再到道德重建,我们赞叹说:道法自然,万物有序。
热门推荐
  • 毛泽东谋略市场应用:营销制胜

    毛泽东谋略市场应用:营销制胜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的迅速形成,中国本土企业发展壮大,跻身国际舞台已经成为所有企业家的梦想。这就需要我们的企业家有超人的智慧、坚定的信念和大无畏的勇气。事实上,伟大领袖毛泽东毕生的革命实践所形成的谋略思想就是中国式管理的经典,为我国企业决战全球市场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实战武器。
  • 神级大村医

    神级大村医

    小小村医方十一,传承了“鬼谷子”一脉绝技,成就一方霸业。种田,治病两不误。小农民,大故事,尽在神级大村医……
  • 医道黑客

    医道黑客

    一个即将毕业却不学无术的大学生能干什么?正当莫林以为答案是“等死”的时候,却忽然发现,答案竟是“等狗屎运找上门”。在一次搜索武藤小兰动作大片种子的时候,莫林被黑客入侵了!没错,被黑客入侵了。不过中毒的不是电脑,而是莫林本人。拥有神奇”黑客系统”的莫林,能将所有接触到的人当成入侵对象。复制他们的讯息,修改他们的系统,优化自己的系统····“从此以后,我不学有术,常耍流氓,我会武术。”莫林如是说。
  • 网游之纵横天下

    网游之纵横天下

    我本是一个不起眼的玩家,然而真正的高手与菜鸟到底距离有多远?当有一天,漂亮女孩问我:你愿意当一个高手,纵横天下吗?我说:我愿意!于是乎,我悟了,便成了高手,从此纵横天下!
  • 农家女修仙记

    农家女修仙记

    重生八十年代她,从小身体羸弱、还有克夫的称号,为安父母的心再嫁。一次出手,意外宝鼎入体,从此踏上了修仙之路,历练凡心,看破红尘,寻求大道成仙。一世轮回,一世孽缘,一世悲歌,看她如何踏入大道。
  • 佳人恨倾城

    佳人恨倾城

    “逃得不够远,”霸道如他,总是在她逃走的时候又在第一刻找到她,他总是不顾她的意愿爱把她圈养在自己的眼下。伤她者,他加倍还之;害她者,必自受之。却不知道伤害她最深的就是他。她,自小就被侯府遗弃的十几年的嫡出千金,奈何嫡出不如庶出,回归之后百般陷害纠缠更让她心伤,躲不开的事,躲不开的人让她一次又一次缩进自己的龟壳,然后一次又一次的强大;绝色如她,为了不成为被利用的棋子,只能够掩藏;绝傲如她,为了亲人,被人禁锢;柔弱如她,为了不受伤害,只能够故作坚强。
  • 圣樱学院贵族王子公主爱恋

    圣樱学院贵族王子公主爱恋

    不是说他们是不近女色吗?怎么到了她们身上完全不一样了,接近后才知道,四个人原来是青梅竹马,后来发生了一系列故事
  • 灰姑娘与董事长

    灰姑娘与董事长

    本篇小说讲的是出身贫寒农村但品学兼优的灰姑娘与集团公司董事长的虐恋爱情,灰姑娘的故事是童话也是现实,现实中灰姑娘的生活却更加一波三折,催人泪下,却也更加幸福甜蜜。相信阅读这篇小说的身为女性的您会感觉自己变身为灰姑娘本人,享受发生在她身上的如梦般的一切,身为男性的您可能会把自己变身为这位集团公司董事长,享受事业的成功以及拥有这位灰姑娘的一切感受。
  • 佛眼观处世

    佛眼观处世

    佛法是一种使人在日常生活中摆脱痛苦的智慧。它不是战场上的金戈铁马、运筹帷幄;也不是情场上的你侬我侬、缠绵悱恻;更不是官场上的升降沉浮,勾心斗角,它就是一种生活智慧。它教我们怎么在日常生活中,在行住坐卧、柴米油盐中,获得一种任运自由的心境。佛说“境由心生”,幸福与不幸,快乐与不快,欢喜与忧愁都是一种主观心态。一颗乐观的心,一颗坚毅的心,一颗健康的心是不会被生活中的任何风雨所折服的,自己的心才是人生的快乐之源。可是,现代人“合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托钵效贫儿”,像乞丐一样挨家挨户讨饭,却不知道自己家里就有无穷无尽的宝藏。意思是说现代人在精神生活上四处追寻快乐,却不知道应该在自己的“心”上下功夫。
  • 三国女神

    三国女神

    三国里不仅仅是男人硬汉的刀光剑影,创造历史的也不仅仅是爷们。巾帼不让须眉,自有另一种活法,要么平淡中为英雄疗伤,要么曲线逞强情似烈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