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17300000012

第12章

帐房外面,一根高杆上悬挂着白经幡,它随风飘逸,抖动着经文,为帐房全家人驱逐魔障。杆前设有半人高的土台,上面放着一些贡品。帐房的正中尊位上,供奉着神龛,神龛里有释迦牟尼的画像,佛像两侧还有诸多菩萨、度母和护法神的塑像。青藏牧区,帐房内男左女右的居处划分,以灶台为界,自然分成两部分,左边为男人的居处,也是待客厅,铺着白毡。在帐房里,有许多禁忌,似乎是为了讲卫生有礼貌而相沿成习。如不使用有裂纹或有豁口的碗,不许在帐房和房杆上晒衣服,不许在灶火旁烤鞋袜,不能反手倒水,不许以背对人,更不许在帐房内放响屁。主人或来客帐房中喝酒时,先要用右手最洁净的无名指沾上一点儿酒,向神明的方向弹三下才能喝,值得一提的是,帐房中不得越界的成规,是专为女人设定的,对男人的约束不那么严格,即便是帐内只有小两口,并无老人或客人监督,小媳妇也会自觉地严守这则信仰民俗,绝对不越“塔垮”一步。男人可以在女方一侧歇闲。当然,也允许他去帐房那一侧同妻子双双假寐。

青藏牧区的主食是牛羊肉和糌粑,这些都是酸性食品,大量饮茶可以消食解腻,有助于消化。他们一般不喝花茶或绿茶,只喝专门从四川松潘地区运进的茯茶。藏人饮茶方法很别致,先把像砖块一样的茯茶捣碎,然后取出一定数量的茶末放在锅里熬成褐红色的茶汁,再倒进大壶里兑入鲜奶,放点盐或少许香料,便是正宗奶茶,芳香可口还略带点咸味。牧民一天要饮4次茶。早茶时,碗底放上一把炒面,一点儿曲拉和酥油,等一碗碗喝足,再用手将碗底的炒面搅成面糊吃净。中午,除了饮茶,还要吃一些烤饼、灌肠或冷肉。第三次是下午喝饱茶后,要用手拌一团糌粑吃,所谓糌粑,就是青稞炒面。最后一次是晚茶,人们晚饭后,围坐牛粪火旁,端着酥油奶茶,边吃边喝,一直喝到睡觉。对藏民来说,茶是生活的必需品,有奶茶喝,就是幸福。

藏民吃肉,不是乱吃,只吃偶蹄动物肉,鱼鳖虾蟹、飞禽走兽,他们从不乱吃。他们是藏传佛教的虔诚信徒,是一个劝人向善的民族。

黄南藏区一个月的迁徙,在山区沟壑里,我碰见了好多野生动物,黄羊、麋鹿、黑熊和麝獐子。牦牛商店带队负责人,随身带着一杆枪。一天傍晚,他举枪射杀了一头公獐子,这是一种青藏高原特有的动物,样子像鹿,个头比鹿小,公獐子的肚脐眼,突兀外露,又大又香。春夏之交时,獐子分泌出的香液外溢,吸引着草丛中的蚊虫或小型爬虫前去嗅食,全被它包进香囊里,香囊越长越大,经过几年的积淀,便结囊成为麝香,大小约有一两重,是贵重的名药材。当晚,他们把獐子脱皮去脏,煮了一锅手抓肉,让我大快朵颐,第一次享受了野生走兽的美味。第二次是在祁连山下,拍北山林场培育次生林的纪录片。林场职工打了几只野马鸡,那种珍禽与采来的野蘑菇再配上当地出产的发菜,烩炖在一起,更让人回味无穷。发菜,是菌类家族的一种,春夏雨季生长在草丛里,一撮撮 一丛丛,土族乡民趁着阴雨天采拔出来晒干,像头发丝一样又黑又细卷缩在一起,产量极低,这是青海土族自治县的珍稀特产。港澳和台湾市场销量最多,人们过年图吉利,春节聚会上一盘“发菜”(发财),那是最受人们喜爱的事了。

在青海藏区采访,我发现,在藏族对佛教的信仰,执着而至诚。藏传佛教的信徒,同别的宗教信徒一样,是通过祈祷来实现宏愿的。各种宗教都有自己的祈祷仪式,较大的寺院礼佛祈祷活动,我没有机会参加体验。不过我发现,青海草原牧人的另一种神秘的祈祷方式,那就是从早到晚时时刻刻会念“唵嘛尼叭咪木”,这六字真言,也称“嘛尼”。牧人念嘛尼不分场合,尤其是那些上年纪的人,他们静坐养神时念,缓步行走时念,和朋友相聚时也念。牧人们还随身携带着灵巧的手摇经纶筒,边摇边念,祈祷一生平安。

我们国家的电视发展进程中,彩色电视的普及应用,是从70年代中期起步,各省市的彩电都在快步推进,青海也不例外,以省会西宁为中心,辐射周边众多县和地区,都能收到彩色电视信号,新兴的电视传媒特受重视和欢迎。省委或省政府重要会议电视台必须派记者参加报道,所以电视台新闻业务特别忙,除了保证时政信息传递,也要关注工矿和农牧行业的信息播出。1976年的春季,我接受了一项重要采访任务,应邀为七零六厂拍摄内部纪录片。七零六是这个厂的代号,他们兄弟共3个厂,分别为七零六、七零五和七零四。他们对外厂名为青海黎明化工厂、青海光明化工厂和青海化工研究所,他们坐落在大通县老爷山脚下。三兄弟都很神秘,外界传说纷纭,好多年都没有机会进厂一看真容。我被专车请进厂后,住在厂区中一座招待所里。我发现厂区里厂中有厂,岗哨密布,机械轰鸣,人迹少见。弥漫在空中的刺鼻味道,呛得人头晕目眩,喘息郁闷困难。第一天我坚持了下来,住了一晚,第二天晚上,我搬出了厂外,实在受不了那高科技产品带来的气味,给人一种撕心裂肺的感受。按照厂里要求,我把这个厂的厂容厂貌,生产流程,先进进口机械和职工业务精湛,革命精神饱满等多层内容拍进了镜头,就是不让我拍生产成果,到底产品是什么?据说全年几套进口设备开足马力年底也生产不出一车就能拉走的产品来。人家不说到底是什么,我猜想可能是“重水”,是专为海晏国家原子能基地用的配套产品吧,那个年代是机密,现在早就解密了吧。即使是最保密的国家原子基地海晏厂,我也曾去过一次,随同当年青海春节拥军慰问团去的。郭宏福副省长任慰问团长,带着青海歌舞剧团和新闻记者一行,前去慰问保卫核生产基地的解放军某师部队。师首长是山东人,名叫梁步庭,后任青海省委书记,没几年又调回山东任书记,在青海台时,我为他拍过多次电视新闻,见面认识,没深交,只是工作关系。说来也巧,80年代中,忘记了是哪一年,我到烟台东山宾馆参加一个会,又见到了他。傍晚时分,他拿着一台照相机,身后跟着一个人,从楼里出来,估计到海边散步拍照。我正要进楼,擦肩而过,互相看了几眼,我认识他,但没主动上前寒暄介绍,失去了一次很好的叙旧机缘。

在青海电台和电视台工作11年间,我常到牧区或厂矿农场,跑遍了六州八县,进过煤矿、铜矿或锡矿,也去过养马场、养鹿场和北山林场,土族和撒拉族自治县乡采过风,也为蒙、哈、回族人的典型事迹出过力。静下心来扪心自问,我对藏民同胞感情最深。他们是青海高原自古至今的原始居民,所以我的笔墨描述侧重于他们。我还有一个不成熟的感受是,解放后,青海高原农业开发,不能不说一说遍及高原的劳改农场,他们功不可没,在高原基础建设和农业开发中,做出过突出贡献。我不是替劳改犯人说话,我是在为这个整体机构和管理职工们争功,其中,也包括改造好或正在改造中的人。大家知道新疆是兵团农场遍地开花,当年的解放军退役军人扎根边疆,为新疆稳定和繁荣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青海与新疆正相反,全国刑事犯罪人员和政治犯人,大多陆续送进青海,先后在青海各地建起了少说也有30来个劳改农场和工厂,这里建立了成熟的管理体系和机制,建起了农场、工厂和各种各样的作坊,让犯人通过劳动,洗刷灵魂,重新做人,自食其力,为社会创造财富。可想而知,这是多么浩大的工程。这些农场在风雪高原上,开通了公路,建起了农场,开荒种田,养六畜育果蔬,栽树治沙,开渠引水,建起了一片片绿洲,一座座农场和田园,把柴达木盆地中可开垦的耕田全部开发出来,建成了香日德、诺木洪等几十个庄园式的农场,又把祁连山与大坂山之间的门源平谷地带开垦成几万亩连片成方的油菜基地;还在海南和黄南等其他牧业州也有少块绿洲,也是农场开垦的粮田和养殖基地。这是多么大的基业和功绩,青海劳改系统职工和已洗心革面的职工家属,几代人的血汗业绩和风貌,很少见诸于报端,没大肆宣传,还是处于保密的思维模式,不敢接触那敏感的话题。怀着一颗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赤诚之心,我有意到劳改农场或工厂去看看,还结交了青海劳改管理局宣传部门干部陈光明,他是四川人,很直爽,他给我介绍了许多奇闻轶事,让我进一步了解了青海劳改系统的机制设施和辖属的厂矿分布。他还陪我到海西州香日德劳改农场拍摄了一部《青海高原春麦创高产》的纪实电视片。青海高原与内地不同,那里的农作物都是春种秋收,一年一茬庄稼,香日德农场在柴达木盆地内,昆仑山有雪水能够灌溉,农场的气候特点是: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麦子成熟时,千粒种的分量重,通俗说是籽粒饱满,所以亩产创造了一千公斤。亩产吨粮是当时一件大喜事,不是50年代浮夸风吹出来的产量,而是农场职工辛勤劳作的成果。我从春耕春种,夏管秋收,三个季节到现场拍片,直到最后专家前来验收,省委书记谭启龙到现场视察,全过程记录了那些场景。1976年成片后,分别在青海台和中央电视台播出,还专场放给出席青海省第五次人代会的代表们看。

这一年,在刘延庆的协助下,我还完成了一部用35mm的胶片拍摄的纪录片《浩门农场油菜丰收》,把祁连山下浩门农场油料基地全部记录了下来,包括大型机械春耕春播,夏季油菜花海,油菜品种改良、外省养蜂户进驻油菜花基地和养蜂制蜜,祁连雪峰、大板山上的药材采挖、厂区环境、油菜籽机械收割及油料加工作坊等镜头,还有农场职工学习落实邓小平主持国务院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为此,我们前后四次翻越大板山,去海北门源县浩门劳改农场,费时一年,用的是日耳曼35mm进口胶片,启用了我们青海台筹建时省革委会特批的外汇,从德国进口的一台“阿莱”摄影机,这台摄影机有四个功能不一样的镜头,三个固定镜头和一个变焦镜头。彩色清晰度和解像能力极强,拍摄出来的画面非常好看,有感染冲击力。浩门农场,地处祁连山下,是一条狭长、平缓、开阔的小平原。站在大板山半坡向北俯瞰,这万亩连片的油菜花,皑皑雪山连绵,黄色花海浪翻,朵朵白云悠悠,绿树荫荫,那种美是一种壮阔和谐的美,是大自然和上苍赋予的美,更是劳作人用血汗灌溉出来的成果美。拍完后,局台和省委宣传部很重视,让我带上底片到上海电影洗印厂去加工洗印,配音成片,能在电影院里放,也可转换成电视播出。因制作工序繁杂,1977年春天才完成.这年,政治气候来了一阵阴霾,批孔批邓之风也波及到高原,没让播出。直到1978年春天,曾任过胡耀邦总书记秘书的曹令中,从青海省委调任我台当台长,他审看了浩门农场“油菜丰收”后,决定在电视台里播放,还推荐给省里大型会议场所放映。

集中采访劳改农场近两年中,我心中深有感触:发现这个系统集结了两种聪明人群,胆大凶狠的犯人和冷漠理性的管教人,他们都是聪明透顶的人群,像是一对冤家夫妻,在斗智斗勇,纠结着心灵,忏悔着人生。青海劳改农场里来自全国各地百行百业的人都有,有的还是行家里手,如国民党将军、大学教授、上海饭店的高级厨师、酿酒厂里的工程师,还有理发师,金银首饰工匠及地痞流氓。他们之中,有的是罪有所得,有的是赶上政治风云,被卷进风头浪尖,轻罪重判,还有不少是冤假错案的牺牲品.他们被送进青海劳改农场这个大熔炉里,分门别类,被分为轻重不同的改造对象,安排到劳动工作就业岗位上,在管教精英们的调教下,劳动学习就业,管教和被管教的人在农场和工坊同一屋檐下,携手相伴,经风沐雨净化着心灵,走向新生活,走出新人生。

不仅如此,青海高原先后吸纳了一批山东知识青年,因家庭出身成分和社会关系原因,下放在格尔木农场,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高干子女,因“文化革命”站错队或因父母被打倒,被分配到青海边远地区。十多年中,我采访和接触过很多这类人士,也看到他们随着政治风云的变幻,一批批又先后调出升迁。我常常祈祷青海雪域圣境宝地,她用那博大胸怀,包容过历代多少游子和黎民百姓?!这块佛教圣地,超度了多少凡子和众生?!在他们贫困交加、厄运当头的逆境里,是风雪高原佛祖圣地惠泽了他们,养育了他们身心,升华了他们的灵魂,重现了他们心中更高的希望和信心。

1978年9月份,电视台领导让我去完成另一项重要的采访任务:跟随省委书记谭启龙,陪同国务院文化部长黄镇,参观塔尔寺,发新闻留资料。黄镇卸任我国驻美大使后,回国刚任文化部长不久,乘小型专机来青海视察。谭启龙从浙江调来青海任省委书记也不长时间。两人都是老干部老相识,见面很亲热融洽。黄镇来青海目的很单一,就是直奔湟中塔尔寺,视察这座藏传佛教圣地。这也正中我的下怀,有缘参拜和深入了解黄教圣地塔尔寺。

同类推荐
  • 我与书的故事3

    我与书的故事3

    本书是“世界读书日”征文大赛作品集,宁夏青少年围绕“我与书的故事”这一主题讲述自己的读书方法、读书风貌、读书经历,回顾读书对自己成长的影响。分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入选作品千篇,编辑将其编校加工整理成书。本书能让同学们乐于读书、勤于读书,让书记的墨香弥漫在学生的成才之路。
  • 细数那些叫思念的羊

    细数那些叫思念的羊

    现世安稳,岁月静好,一个女人温柔了岁月,与这个世界握手言和。张晓风干净的文字淡淡的情绪,道出一个好女人的岁月沉淀后的世事人情:面对父母老去离世,才发现你从未真正解读他们的内心;爱情婚姻中,我和他,只不过是凡世中,平凡又平凡的男子和女子,注定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可述,但生活中淡淡一句话里,却也有感念不尽的柔情;身为人母后自己体会的种种,忆起母亲的不易和牺牲,世上有什么角色比母亲更孤单?一个平凡女人一生的故事在文学大家张晓风笔下潺潺流出,让人想起自己的汗水、困惑、孤独、幸福、收获,想起这喧闹而安静的一生。
  • 2013散文排行榜

    2013散文排行榜

    散文是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 瀚宣文集

    瀚宣文集

    本书是太原市委宣传部贯彻市委保持党的纯洁性、核心价值观学习精神的重要成果,是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具体体现。
  • 幽微处的亮光(《花园丛书》)

    幽微处的亮光(《花园丛书》)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收得《藏园游记》一书,每于颓唐之际接读,辄耽于其文字的雄深雅健,而迷醉不能自拔。最先拜读的是《光绪戊戌旋蜀舟行日记》,这是他逗留北京考试,从少年到青年,首次返川的行路日记,满纸故园之思。既多古典式细腻刻画的笔触,更时有印象式的笔墨予以调和;舟泊陆行,一路风尘,以移步换景的山河风景为经纬,穿插市井风貌、生活方式,地方人物的人生沉浮,劳顿、忧伤、惊喜之余,还有一种近乡情怯的清空和孤寂……那是诗的泥土,也是烟火人间的泥土。一部游记,层次极其丰富而又分明,味道深醇,读之令人心情低回不已。
热门推荐
  • 生活窍门一本通

    生活窍门一本通

    本书涵盖了人们最需要知道的知识领域,书中采用了最简明易懂的语言,最经典的生活经验,为读者提供方便。减少麻烦,是一本最实用的综合性生活指南。
  • 绝代佣兵妃:狂倾九界

    绝代佣兵妃:狂倾九界

    [本文女强+一对一!]她是二十一世纪穿越过来的,顶级佣兵。更是另黑白两道闻风丧胆,“暗夜”里的暗。她一直都是站在顶峰的人。她是冷血无情的代言人,她有着睥睨天下的狂妄。他是闻名四国的“天才医师”。他一直冷眼看着这个世界,一直都是以局外人活在这个世上,他骨子里都是冷酷无情,他有着云淡风轻的气质。一次偶然的相遇,却让两人纠缠了在一起,是劫?还是缘?[这是我的第一篇文,希望各位多多支持,谢谢。]
  • 那些年时光匆匆

    那些年时光匆匆

    她,出生在一个人人羡慕的家庭,可处处被人算计......只到遇见了他,她的生活彻底改变了,她变成了人人眼中的女神!
  • BARNABY RUDGE,80's Riots

    BARNABY RUDGE,80's Riot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狂魔邪凰:神妃逆天下

    狂魔邪凰:神妃逆天下

    【正文完结,请放心阅读】她是强悍的佣兵团团长,一朝异界重生,指挥四大上古神兽直捣五界。神魔大战,风云变幻,她凌空而立,腻在他的怀中,看着他翻手间倾覆整个天下,媚笑盎然,“我是神,你是魔,神魔相爱会有天谴。”他睥睨天下,俯瞰五界苍生,勾唇一笑,“神挡杀神,魔挡诛魔。”谈笑间,他为她豪弃江山,袖手天下,宁负天下人也要独宠他的第一神妃。十指相扣,傲视天下,五界千年岿然,却不堪她他联袂一击。
  • 李劼人说成都

    李劼人说成都

    懒散近乎“随时随地找舒服”。以坐茶馆为喻罢,成才人坐茶馆,虽与重庆人的理由一样,然而他喜爱的则是矮矮的桌子,矮矮的竹椅——虽不一定是竹椅,总多关是竹椅变化出来,矮而有靠背,可以半躺半坐的坐具—— 地面不必十分干净,而桌面总可以邋遢点而不嫌打脏衣服,如此一下坐下来,身心泰然,所差者,只是长长一声感叹。本书从李劼人小说中分门别类,节录出有关成都文明发展的大量文字,如清末的叽咕车(鸡公车)到抗战时的木炭汽车,足以见出成都交通的一个侧面。所有这些变迁的实录,后人完全可以视为一代信史。 其中收入本书的《成都是一个古城》和《旧帐》,都是一九四九年后没有公开发表过的。
  • 精神科护理学

    精神科护理学

    本书内容包括:绪论精神科护理学的基本知识精神科基本护理精神疾病患者危机状态的防范与护理精神疾病治疗过程的护理等。
  • 永恒不落的太阳

    永恒不落的太阳

    两千年前,一个由12个普通人组成的远征队进入了神之庭院。之后两百年,一个自称破坏神“基里奥斯”的吉恩?艾博奈特领导着一群盲目并狂热地崇拜他的信徒们征服并摧毁了整个世界。然而,无论多么波涛汹涌的历史浪潮终将在时间的见证下归于平静。而今,一个叫做凯恩的男孩在哈里兰帝国皇室内乱导致地战争中幸存了下来。他的全名应该叫做凯恩·艾博奈特,真是个不幸的名字……
  • 亨利·福特(名人传记丛书)

    亨利·福特(名人传记丛书)

    一个极富好奇心的农家少年,通过自学走上了机械工程师的道路,秉承着刻苦钻研的精神,成为世界第一批汽车的制造者之一,并创办了福特汽车公司,将汽车从新奇的奢侈品变成了大众化的交通工具,改变了美国乃至世界的交通历史。本书讲述了美国著名的企业家亨利?福特的传奇一生,让青少年读者了解早期汽车工业发展历程的同时,也学习他那执着和永不言败的创业精神。
  • 写给孩子的恐龙小百科

    写给孩子的恐龙小百科

    本书详细阐述了中生代的庞然大物——恐龙,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向孩子展示了神秘的恐龙世界,揭秘古生物学家对恐龙的考察、发掘过程,带领孩子探寻世界各地的恐龙化石遗址,解读从中挖掘出的珍贵化石,系统讲解形形色色的恐龙以及恐龙生活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