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17300000004

第4章 离间妙计(1)

经历了丰酉政变的慈禧太后对如何玩弄权术早已娴熟自如了。

号称30万大军的曾国藩拥有东南半壁江山, 他如果不北上推翻清王朝的话, 也可以在东南自立为王, 与清廷完全可以对峙。

他的部将胡林翼、彭玉磷和郭嵩焘等早已有意拥护他自立为王。他的兄弟曾国荃在攻陷太平天国的京都天京后抢劫了大批金银财宝,惟恐清廷追查问罪,将金银财宝抄去,所以,也想敦促曾国藩起兵北上,夺取清廷的皇位。

然而,老谋深算的曾国藩一直缄口不言,谁也无法揣摸他真正的心思。其实他对自己的处境早已了如指掌,他肯定在权衡利弊。

他很清楚握有清廷实权的慈禧太后是个城府很深的女人,并不像他的部将们所想像的那样容易对付。事实上在曾国藩起兵镇压太平天国快要攻下天京的时候, 慈禧就已经做好了监视曾国藩的军事部署。她以她的满族亲信塔文和福明阿分别率领清兵分守长江上游和下游,监视曾国藩的行动。另外又派蒙古亲王僧格林沁率军驻守在湖北和安徽交界之要塞, 监视南京的战况。这样一来就防止了曾国藩攻占南京之后,挥师北上进犯清廷夺取政权的军事行动。曾国藩对慈禧的意图自然心中有数。但他万万没有想到慈禧竟在他的军队内部采取离间手段, 达到分化与瓦解他的势力的目的。

当天京被攻破之后,惟一存活下来的是洪秀全的儿子,时称幼王,逃往江西。而曾国藩当时上疏奏称太平天国的幼王已死于乱军之中。慈禧太后的亲信密奏幼王已在江西被活捉。慈禧密令将幼王押回京都受审。曾国藩不知此情。

慈禧背着曾国藩,将左宗棠密传进京问事。左宗棠面见慈禧太后,跪下行礼,慈禧很客气地请他起来坐在一旁的椅子上,然后对他夸奖了一番,表示非常亲近。

慈禧太后对左宗棠温和地说:“左巡抚追歼贼寇战功卓著,但曾公至今未报战表,所以,至今未封赏于你,请你不必介意。”

左宗棠听了慈禧的话,心想不是我出兵祁门解救,你曾国藩早已命丧黄泉,哪有你今天的显赫爵位。怪不得我得不到封赏,原来是你有意不给我报功啊! 他心中这样想着,但嘴上却说:“曾公功高德隆,作为他的幕僚,我向来很敬重他的为人。荡平贼寇,全赖曾公的谋略,我功不足挂齿。”

慈禧听后心想:看来他不想说出心里话,我就不信你们没有矛盾。想以假象掩盖你们之间的权力之争是不可能办到的。于是,她很冷静地说:“左巡抚的苦衷我很理解。不过,对功臣我向来是赏罚分明的。我听说在军务方面,你与曾公常常争执,令曾公有令难行,贻误大事。是这样吗? ”

这番话的弦外之音, 似乎是曾国藩对慈禧密报了左宗棠有意与他分庭抗礼,不听指挥,难能驾驭。

左宗棠感到曾国藩是个口蜜腹剑的人, 怀疑他在慈禧面前诬告了自己。否则,慈禧为何传他问话呢? 他对曾国藩产生出几许反感。他回想当初浙江巡抚王有龄拒绝给曾国藩供应粮饷,引起曾国藩的不满,曾在慈禧面前密奏王有龄不懂军务,建议撤去他的巡抚之职。慈禧虽然没有及时采纳他的建议,但在敌兵围攻杭州时,慈禧曾下旨曾国藩出兵援救,王有龄也曾派人请求曾国藩增援,但曾国藩却按兵不动,致使太平军攻破杭州城,迫使王有龄自刎而亡。由此左宗棠认为曾国藩心狠手辣,为了忌恨别人而不择手段。他是否也以对付王有龄的办法在慈禧面前密告我呢? 我必须在慈禧太后面前澄清事实,免得遭受不白之冤。于是他把平日与曾国藩发生争执的原因和结果如实秉报给慈禧太后,并为自己的清白与正确极力开脱。

慈禧太后已经从他的开脱中掌握了他们之间存在着矛盾,于是,她断定只要她能很好地引发矛盾,加剧矛盾,就可以达到离间他们的目的。她有意支持地说:“如果我偏听偏信,不传你问话,那么,我始终会怪罪于你,做出错误的决定。而今听了你的解释,我才明白了真相。事情的结果表明你是劳苦功高、独当一面的将帅之才。我不允许曾公继续压制你,埋没你的才干。从现在起,我擢升你为闽浙总督,与曾公同等权位。”

左宗棠受宠若惊似地立即跪在地上连声致谢, 慈禧连忙请起他,命他归座,继续谈话。

慈禧心想你已经跟曾国藩平起平坐了, 再也不受他的节制了,肯定会毫无顾虑地讲出有关曾国藩的越轨行为。她故作严厉地说:“有件重大的机密, 你必须如实地秉报, 不能有丝毫的隐瞒。”

左宗棠感到事件重大,但不明究竟地说:“请太后明言,是何机密? ”

慈禧神秘地说:“曾国藩对我上疏密奏, 说洪秀全的儿子死于乱军之中,可是真的? ”

对这件事左宗棠心中有数, 他不能谎报军情, 必须如实秉报,否则将会落个欺君之罪。他也清楚慈禧曾下旨对太平天国必须做到除恶务尽,除奸务尽,除贼务尽。洪秀全虽然已死,但他的儿子号称幼王,一旦活在世上,将会被隐藏下来的起义军将士所利用, 继续高举太平天国幼王的旗号号令天下百姓起来推翻清廷。所以说幼王不死,后患无穷。慈禧之所以关心这件事的原因也就在这里。所以他认为绝对不能隐瞒,必须如实讲明。他一本正经地说:“回太后,据为臣所知,攻破天京时,幼王被他的侍卫们化装后,护卫逃跑了。他并没有死。”

“你可知道他逃向何处? ”

“据为臣的手下秉报,他已逃往江西。”

“你为何不派人去捉拿? ”

“为臣准备派手下速去捉拿归案,但曾公阻止为臣,说幼王已死,别听信谣言。为此,为臣曾与他争执一番。到后来,我派人去捉,到处搜索,四处打探,没有踪影。”

“你的人去晚了。幼王早已被我的人捉拿归案了,不日即将处死。”

“太后英明。为臣惭愧。”

“对这件事,你可写个密奏,呈交于我。看来这件事的责任不在你,而在曾公。”

“太后所言极是。”

当慈禧太后拿到左宗棠有关幼王未死的密奏之后, 她并未保密,而是传来曾国藩面谈之时,亮出了这份令曾国藩心惊胆战的密奏。

慈禧太后对曾国藩很严肃地说:“我对曾公向来很敬重,也很信任。令我失望的是你竟然谎报军情,说幼王已死,我不明白你为何这样说话? ”

曾国藩是根据他兄弟曾国荃的密报才得知幼王死于乱军之中的。因为曾国荃攻陷了天京,身居天京的幼王死与活的情况,惟有曾国荃最清楚,所以,曾国藩信以为真,对慈禧上疏奏报了幼王已死的消息。

对慈禧的亲信在江西密捉幼王的事,曾国藩依然不知道。慈禧对他未透露有关幼王被捉的消息。

为此,曾国藩据理力争地说:“为臣据实上报,并未说谎。曾国荃在攻破天京后特意捉拿幼王,眼见他已死去,这难道还有假不成? ”

慈禧心中明白谎报军情的人不是他,但她却偏偏指责他说:“这么重大的事,想不到你也敢隐瞒,真是无法无天了。”她说着把左宗棠的密奏扔给他,继续说:“你仔细看看,你这不是欺君之罪吗? ”

曾国藩看完左宗棠的密奏,气得浑身发抖,脸色煞白,额头出汗。他认为左宗棠有意陷害他,以欺君之罪置他于死地。

他愤恨不已地说:“请太后明查,幼王确实已死。左宗棠以假充真,有意诬陷为臣,为臣实在冤枉。”

慈禧眼见曾国藩对左宗棠恨之入骨, 认为离间的目的达到了,便又转怒为和地说:“既然曾公说幼王已死,而左宗棠却说幼王未死,那么,你二人也不必强争了,我派人密查,总会查个水落石出,到时再做处置也不迟。不过,你回去保守机密,千万不可追问此事,免得发生意外的变故。我并不责怪你,望曾公不必耿耿于怀,务必以大局为重,不要责怪左宗棠。”

曾国藩仍然气愤地说:“想不到左宗棠为争权, 竟然不择手段,真令我不可思议啊! ”

慈禧以和解的口气说:“你二人情谊深厚,同甘共苦,都为我大清立下了赫赫战功, 他又是你推荐的良将, 你对他有恩师之情,你的功劳大于他,还请曾公不记前嫌,仍与他和好为贵,继续为我大清建功立业,你看如何? ”

“为臣遵命。”

“不过,听左宗棠之言,曾公对他太过苛求,他不愿与你共事。我已命他赴任闽浙总督,一来满足他的欲望,二来也可化解你二人之间的隔阂,你看如何? ”

曾国藩本想阻止,但又一想,既然太后做出了决定,即使我反对,也无作用,又何必多此一举呢? 于是,他冷冷地说:“既然太后作了决定,为臣也无异议。”

从此以后,曾左二人反目为仇,互不来往,彼此提防,甚至发展到暗中相互攻击的地步。慈禧太后看在眼中,心想让他们互相猜忌,互相牵制,不正是我所需要的吗?!

曾国藩回去追问其弟曾国荃, 得到的答复跟原来的说法一样,更增加了曾国藩对左宗棠的忌恨。为了报复左宗棠,曾国藩又想呈送一道奏折,弹劾左宗棠纵敌潜逃。所谓纵敌潜逃是指左宗棠在兵分二路进攻杭州时,将太平天国的部队打得无处藏身,有一支敌军从杭州逃往江苏宜化。而左宗棠认为宜化是一个进入江苏的咽喉要道,请求李鸿章在这里以伏兵阻截,而他在后面追杀,两面夹击,消灭溃军。口头允诺的李鸿章在关键时候并没有依计而行,致使敌军从宜化逃走。左宗棠听说后十分后悔,又派劲旅追入宜化境内,跟踪追杀,但敌军除将领被活捉之外,其余残兵败将全都易装分散,各自逃命去了。

这件事当时左宗棠请示曾国藩, 由曾国藩出面指令身为江苏巡抚的李鸿章阻截溃军的,责任本应由李鸿章承担才对。而此时曾国藩为了打击左宗棠,竟把李鸿章叫来密谋,对付左宗棠。

李鸿章,字少荃,安徽合肥人。当太平天国占领南京后,他响应当时的咸丰皇帝号召在全国各地举办团练的呼声, 回乡办团练。后来被身为两江总督的曾国藩推荐给慈禧太后, 才得到重用。李鸿章联系各团练的首领,在曾国藩的帮助下,组成了一支淮军。李鸿章率领淮军增援上海收效很大,从此便驻扎在上海,利用上海的资金大量购买洋枪洋炮,装备淮军。在上海李鸿章接触了许多外国上层人物,并向他们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逐渐成为洋务派的首领,得到慈禧太后的赏识和重用。李鸿章之所以能成为江苏的巡抚,全靠曾国藩的提携和支持,所以,他对曾国藩以恩师相称。

曾国藩故意面露为难之色地说:“少荃啊! 上面要我追查宜化敌军潜逃的事,你看这事该如何上报啊! ”

李鸿章一听立刻想起当时自己正在围剿江苏苏州的太平军,不愿分散兵力,去阻截来自浙江的逃兵。他认为那是属于左宗棠的追歼对象,何必让自己去损兵折将呢? 所以,他当时按兵不动。再说那都是些溃败而逃的穷寇,又何必兴师动众呢? 他没有想到已经过去的事情,现在清廷又要追查,这分明是追究他失职的责任,弄不好将会降罪于他的。所以,他有些吃惊地说:“曾公,这件事为何上面知道了? ”

曾国藩冷冷地说:“是左宗棠耿耿于怀, 密奏上面追究你的罪责。”

李鸿章担忧地说:“我又没得罪他,他为何要害我呢? ”

曾国藩冷笑一声说:“他怕你超过他,才想出绝招来除掉你。这叫嫉贤妒能啊! 看来此人不可不防啊! ”

“左宗棠实在可恶。曾公,你说怎么办? ”

“看在你我多年的交情上,我自然要全力保护你。”

“如何保护? ”

“当时是我让你去阻截逃兵的,你没有去,追查起来,我也有责任。左宗棠实际上是一箭双雕啊! 为了不让他的目的得逞,你我必须口径一致, 就说你我根本就不知左宗棠向我们求援的事。”

“就说曾公压根就没接到他求援的报告。”

“对。我也从未指令你去宜化阻截。”

“曾公为我开脱责任,我不知该如何报答曾公的大恩大德? ”

“如果慈禧追问你,你就按我说的去回答。记住了吗? ”

“牢记于心。”

曾国藩不仅具有政治家的才干而且富有军事家的谋略,为了达到报复左宗棠的目的,他假借清廷追查的名义,而将李鸿章迷惑得惊急交加, 然后又拉拢他共同对付左宗棠, 可谓计高一筹。当他把奏折呈交给慈禧太后,静观左宗棠的狼狈之相时,却没有任何消息。他再次上疏追问为何不降罪于左宗棠时,得到的答复是正在查证。

事实上慈禧不仅不追查这件事, 而且把曾国藩的奏折拿给左宗棠看。看完后左宗棠暗恨曾国藩阴险狡诈,脸上却装出一副很平静的样子对慈禧说:“请太后明察, 曾国藩与李鸿章串通一气陷害于我,当时的事实不是这样的。”于是,他把当时的实情如实向慈禧叙述了一遍。慈禧的目的在于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削弱曾国藩的势力,让左宗棠牵制曾国藩,防止他图谋不轨。

所以,慈禧对左宗棠的所谓纵敌潜逃根本不予追究。因为那毕竟是过去的事情了, 更何况她要利用左宗棠来对付功高盖主的曾国藩。

慈禧为了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 又利用江西巡抚沈葆桢不定期牵制曾国藩。

沈葆桢,字幼丹,福建省候官人。进士出身,曾任九江知府,后在曾国藩军中管理营务。曾国藩赏识其才,举荐他担任江西巡抚。作为两江总督的曾国藩认为由他一手提拔的沈葆侦肯定对他言听计从。曾国藩认为江西很富有,他要让沈葆桢为他筹措湘军的军饷。然而沈葆桢却请求慈禧准许他用本省之财养本省之兵,而停止供应湘军的军饷。慈禧当即批准了他的要求。由此二人产生了不和。

后来曾国藩上疏要求慈禧准许将九江的关税收入以每月三万两白银资助安徽的湘军。慈禧明知沈葆桢不会同意,但故意当着曾国藩的面下旨沈葆桢拨银两。

同类推荐
  • 那年的爱情输给了谁

    那年的爱情输给了谁

    走出大学校门的韩奕,怀着对爱情的执着,寻找她的初恋情人苏小然。而小然却在韩奕到来之后,郁郁冷淡。韩奕一度陷入了情感的迷茫漩涡中。然而曾经的刻骨铭心与不甘,使他想要走进小然的内心。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小然却从他的视线里消失了。孤独的韩奕遇到了貌似小然的女子小允,直觉告诉韩奕,这个女子,可能与小然有关。而当小然真正出现的时候,一切已无法挽回,握着她的手,韩奕心如刀绞……这是几个年轻人的爱情故事,有爱情,友情,还有梦想。执着的韩奕,孤独的小然,刚烈的小九,腼腆的余可,纯真的小指……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历经快乐,疼痛,迷茫,忧伤,蜕变。然而,当青春落幕,曲终人散,才发现曾经的所有也不过是一片沧海。
  • 荒宅噩梦:婴怨

    荒宅噩梦:婴怨

    《荒宅噩梦:婴怨》中送报工钟墙在给复国路419号的宅子送报的时候,发现这竟然是座无人居住的荒宅。他在午夜跟一个网名叫“午夜准时在线”的人视频,在视频窗口却看到了一个婴儿的吓人图片。“午夜准时在线”与他约会,地点正是复国路419号。
  • 烦躁不安

    烦躁不安

    《烦躁不安》:揭示底层打工族的灵肉沧桑,书写当代都市人的精神困惑。
  • 黑白道3:渗透

    黑白道3:渗透

    洪水中接连出现一男一女两具尸体,李斌良和战友们经缜密侦查,确认二人都是本市应届高中毕业生。为查明真相,他的足迹随着作家的笔迹奔走于各个校园之间,由此他涉足到一个从未涉及过的领域——教育……
  • 黑骚

    黑骚

    这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长篇小说,被中国作家全国作品评比一等奖。这是一本关于解放前西北农村家族之中的矛盾。揭示了人类传宗接代的真谛——两性的活动,该书描写细腻、情感古朴厚重。
热门推荐
  • 去印度学倒立

    去印度学倒立

    自由行走的灵魂,是读者的眼。一个如风如雾的女子,两年来只身西游万里,辗转印度、缅甸、尼泊尔诸国,带你领略孟买、果阿、乌布代尔、亨比、大吉岭、噶伦堡、瓦拉纳西、斯利那加等地的异国风情和神秘之美,拜访了诸多印度修行地,接触禅修和瑜伽,深入印度平民生活,在古老的印度,心安处,即吾乡。真正的旅行,不只是背起行囊远走他乡的短暂潇洒和逃离,而是一场在孤寂的自我放逐之旅中的自我拯救和印证。当独自异国行走中不期而遇的美、孤寂和遗世情怀,直面被生活和现象深埋并遗忘的内心世界,遭遇灵修中的短兵相接的惊悚、绝望和无助,看作者如何锁意马心猿、证大爱心境。
  • 鉴宝迷雾

    鉴宝迷雾

    尔虞我诈的骗术,丧心病狂的杀戮,飞蛾扑火的自灭,波澜壮阔的心灵震撼,雌雄宝石究竟花落谁家?继《鉴宝疑云》之后,鉴宝风暴越演越烈…… 传世珍宝失窃,蛛丝马迹和含糊不清的犯罪动机就如同一个个线头,千丝万缕、复杂凌乱。当黑白两道和国外恐怖势力寻宝大战愈演愈烈之时,一段尘封几十年的旧上海往事浮出水面,惊天大秘密也将呼之欲出……谁才是雌雄宝石失窃案的主谋?谁才该是站在被告席上的元凶?雌雄宝石又将花落谁家?
  • 重生之王爷弃妃不好惹
  • 水浒传

    水浒传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是古代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作品。数百年来,它一直深受我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喜爱。
  • 不败龙神

    不败龙神

    陈天的一生便是战,战便是其一生,为了对她的诺言而去战,可当他成神之后却……
  • 邪皇逆宠:皇后难伺候

    邪皇逆宠:皇后难伺候

    人家穿越不是千金就是皇妃,到这我这就变成了阴狠毒辣的吕太后……当然是年轻的时候。这好不够悲催,更悲催的是,本人有才有貌,就是没心眼,要怎么跟随刘邦打天下?什么?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居然还有人有心思玩爱情游戏?三角恋也就罢了,居然是和项羽?!老天爷,你一道闪电劈死我的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妖孽弃妃

    妖孽弃妃

    一杯毒酒,被打入冷宫,一场大火,结束她本不该寻求的繁华。结拜的姐妹,对她痛下杀手,那一场颠鸾倒凤的邂逅,又何尝不是一种束缚?姐妹如何?皇帝又如何?如果无情,如果不爱,照样反出宫墙,断情绝爱,另嫁他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甜宠到99岁:跟我回家,小笨妻

    甜宠到99岁:跟我回家,小笨妻

    为什么别人酒后乱性都有总裁甩一脸支票让有多远滚多远,到她就连房费都要自己付啊?叶筱妙失恋数场后怒送一血,偏在这时遇见了心动的男神。Gay蜜竹马前来出谋划策,却分分钟爬上了她的床——说好的喜欢男人呢?!你的手在往哪放?!……………………………………………………………………“你对他那么好,他把你甩了,你怎么不伤心的?”“我想……大概是因为我有钱吧。”
  • 灵异日

    灵异日

    时间是多么可怕、伟大和不可驾驭的东西。我是想说,当猴子学会了一种把戏,它只能想到凭借这把戏来换一点食物。人,只有人,才会把他所掌握的一切权力和知识都用于"惩罚"。
  • 将门农女,炮灰王妃重生记

    将门农女,炮灰王妃重生记

    前世她任性愚蠢,被人利用,死无葬身之地。重生归来,便注定了她不凡的一生她要守护至亲,功成名就,谋一世幸福平安,毁灭她的,血债血偿;有过恩情的,涌泉相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能保证,生活在谷底的人,就不会有青云直上的那一天?紫苏巧笑嫣然:“大伯,紫苏说得可对?”郡王:紫苏,我爱你,我的心里只有你一个紫苏:晚了,郡王在紫苏的眼里,连根草都不是!萧皓:端王,21岁,未婚,没有小妾,没有通房丫头,是西凉国家喻户晓的大人物,唯一的亲王,皇上最宠爱的侄儿。有钱有势,长相俊美,倾国倾城。皇上早就给他挑选好了王妃、侧妃、庶妃的人选,然而凯旋归来的他,却对皇上说:“儿臣谁都不要,儿臣喜欢榆林郡主,非她不娶!”“娶她可以,不过侧妃庶妃也是少不了的!”皇上慢悠悠的道,声音轻柔,但是却透着不可抗拒的严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