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05100000006

第6章 千古奇冤,忠臣死节——伍子胥之死(2)

其二,鞭坟说。这种说法首见于《吕氏春秋·首时》,书中记载伍子胥“亲射王宫,鞭荆平之坟三百”。而《彀梁传·定公四年》中的说法是“挞平王之墓”。如果从文献的时间上来推断其真实性,由于《吕氏春秋》相传是战国时的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门下门客编撰而成,成书早于《史记》一百多年,所言楚国史事在可信度上应该较《史记》更高。按照其中的说法,伍子胥只是鞭坟三百,而并没有掘墓鞭尸。这种说法虽然存在着一定的道理,但也未可全信。因为仅从时间上判断史料的真实性,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其三,否定说。《武汉大学学报》在1985年第三期上曾刊载过《伍子胥何曾掘墓鞭尸》一文,此文完全推翻了“鞭尸”和“鞭坟”的两种说法。文章提出的观点是,伍子胥不但没有掘墓鞭尸,更没有鞭坟泄愤,甚至都未曾参加攻破郢都的战争。其主要理由是:

第一,《春秋》等记载史事最早且最有权威的典籍中都没有半点笔墨提到过这件事情,而《左传》更是仅仅用谴责的笔调记载了楚平王杀伍奢一家的事,对伍子胥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同时,楚国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也称赞并自拟伍子胥,这说明伍子胥的确是忠于楚国的。

第二,吴国军队攻入楚国郢都的时候,正是孔子在世的时代。孔子的儒家学说最容不得乱臣贼子,如果伍子胥真的引吴入楚,并且掘墓鞭尸,那在当时可谓是罪大恶极,十恶不赦,但是孔子的言论中对此却只字未提。

第三,《公羊传·定公四年》明确记载了伍子胥忠君、不报私仇的思想:“事君犹事父也,亏君之义,复父之仇,臣下为也。”这说明他主观上也不愿做掘墓鞭尸之事。

第四,吴国伐楚时,以伍子胥当时在吴国的地位和能力来看,如果他真的对楚平王恨之入骨的话,那么他一定会在伐楚战争中自告奋勇、一马当先,然而吴国伐楚的前线总指挥却是伍子胥推荐的孙武,这就不能不让人疑惑。

这个说法同样存在着一定的道理,但是遗憾的是缺乏最直接有力的证据。伍子胥的“鞭尸”引来了后世的纷纷议论,究竟事实的真相是怎样的,只能由读者自己去判断了。

五、谏不能用,含恨而终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兴兵攻打越国,结果被越王勾践击败,并因此受伤,随后身亡。

之后,其子夫差继承了吴王之位,继续重用伍子胥,并且提拔伯嚭做丞相。夫差谨记杀父之仇,加紧操练兵马,于两年之后打败越军。此时,越王勾践眼见形势不妙,就率众表示愿意向吴王臣服。伍子胥知道勾践野心很大,不可能真心归降,于是向夫差劝谏说:“越王勾践能够忍辱吃苦,如果你不趁现在消灭他的话,以后一定会后悔。”结果夫差不听从劝告,与越国和谈。伍子胥私下和其他人说:“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国宫室将废毁为沼池了。”

伍子胥像

过了五年,夫差听说齐景公死了,国家政权十分混乱,便率领大军北伐。这时勾践在越国休养生息、卧薪尝胆,一心想要消灭吴国,吴国已经危在旦夕。伍子胥敏锐地感觉到祸事近在眼前,于是数次进谏说:“勾践吃东西根本不讲究味道,衣食都很简便。而且经常安慰死者,探访病患。这个人不死,一定会成为吴国的大患,现在越国在我们旁边,就好像人的心腹疾病一般,而大王您舍越国而去讨伐齐国,这不是舍本而求末吗?”夫差不听,照样率兵攻齐,结果大胜而还,并且威震邹国和鲁国。夫差从此不再重视伍子胥,对他的建议嗤之以鼻。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再次北伐齐国,越王勾践采取了子贡的建议,集结了自己的军队帮助吴国作战,并且用厚礼贿赂了夫差的宠臣太宰伯嚭。伯嚭从越国那里得到了好处,自然对越国很是喜欢,日夜替其说好话。伍子胥看透了越王勾践的险恶用心,于是劝谏道:“越国是我们的心腹大患,现在大王相信他们的花言巧语贪图攻齐,而齐国好比石田,对我们没有什么用处。况且盘庚诰训中说:‘有不恭顺臣服的,要彻底毁灭,不留下后代,也别让他们有地方耕种。’这就是商兴起的原因。希望大王放弃攻打齐国而先攻击越国。如果不这样,以后后悔就来不及了。”但吴王还是不听,反而改派伍子胥出使齐国。

伍子胥从齐国回吴之前对他的儿子说:“我多次劝谏大王,但是大王不采纳我的意见,眼见吴就要灭亡,你不必与吴同存亡。”于是把儿子托付给齐国的鲍牧,自己回到了吴国。太宰伯嚭因为素来与伍子胥不和,便向夫差进谗言道:“伍子胥为人刚愎,善于猜忌,对大王您有一股怨气。如果不想办法对付,恐怕会酿成大祸事。前些日子大王攻齐,伍子胥认为不可,结果大王大胜而归,他因为感到羞惭而怨恨大王。现在大王要攻齐,伍子胥又自负地强做谗毁,希望吴国兵败以夸耀他的计谋。现在大王欲自己带领全国之兵攻齐,伍子胥因意见不受采纳而装病不上朝,也不跟大王同行,这样会引起动乱。而且臣下派人暗中观察,伍子胥在出使时将其儿子交付给齐国鲍氏。做臣子的,国内不得意便在外依靠诸侯,又自认是前朝重臣,现不受重视而心生不快,还望大王多注意。”夫差说:“我也早就注意到了!”

于是夫差派人赐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伍子胥叹道:“唉!谗臣伯嚭作乱,大王反要杀我。想当年,我帮助先王成就了霸业,当时你尚未被立为太子。后来争立诸君,我在先王面前力保你继位。而今你做王,本来打算分封吴国的一些土地给我,但我并不需要你报答,可现在你竟听信奸臣的谗言来杀害长者。”伍子胥又对他的食客们说:“一定要在我墓前种梓树,让它长大做棺材用。挖出我的眼睛挂在东门,让我亲眼看着越寇灭吴。”说完便自杀了。吴王听其言后大怒,令人将伍子胥的尸首装进马革漂在江上。吴国人民感到不舍,就替他在江边建祠堂,并且将当地改名为胥山。

吴王杀了伍子胥之后,便开始猛力攻打齐国,但是最终失败而归。两年后,吴王召鲁、卫两国于橐皋集会,隔年在黄池大会诸侯,甚而号令周天子。越王勾践却在此时攻破姑苏城,杀吴太子友,攻破吴国。吴王欲以重礼求和,但越国不允许。夫差羞愧交集,说道:“吾无颜见子胥也。”说罢,蒙面自杀。最终,越王勾践灭了吴国,伍子胥的预言成为了现实。可见,伍子胥的确是一个拥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六、千古冤案,死亡真相

关于伍子胥的死,历史上有过众多的评价,但几乎所有的学者和专家都不约而同地认为,伍子胥的死是一个冤案。但是冤案的背后总会隐藏着深层原因。一个效力吴国的三朝元老,为何会沦落到最终自刎而死的悲惨结局呢?

1.伍子胥和夫差

伍子胥和夫差的关系,可以说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根据《吴越春秋·阖闾内传》上的记载,阖闾曾经向伍子胥询问过太子的人选,伍子胥说:“今王欲立太子者,莫大波秦之子夫差。”并且他声称“夫差信以爱人,端于守节,敦于礼义。父死子代,经之明文”。结果阖闾欣然听从了伍子胥的建议。因此可以说,夫差是伍子胥一手提拔起来的。所以当阖闾身遭不幸而黯然去世之时,登上吴王之位的夫差对伍子胥仍然是倾心相重。

但是夫差和伍子胥之间的矛盾,很快便暴露了出来。实际上,从夫差开始登上王位之时,他就在想方设法地削弱伍子胥在吴国的权力和地位。最能表现双方矛盾的,就是伯嚭的升迁。《史记·伍子胥列传》中记载,“夫差既立为王,以伯嚭为太宰,习战射。”伯嚭从大夫升为太宰,并且掌管了训练吴国军队的权力,就有了和相国伍子胥并肩的地位和权力,这就等于将伍子胥的相权一分为二,也就分化了伍子胥作为相国的权力。

那夫差为何要分化使他登上王位的“恩人”伍子胥的权力呢?这与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是分不开的。

春秋时期的大环境,使周王室的地位一落千丈,“天下共主”已经是有名无实,再不具备控制地方诸侯的力量,由此也开始了一个列国纷争的大动荡、大分裂时期。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各国实力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甚至具备了和中央相抗衡的实力。但同时这些国家之间也因为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出现了清晰的强弱分化。于是,诸侯国之间互相兼并,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诸侯林立的情况,一方面严重束缚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各国的兼并与争霸又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因此,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为全国性的统一准备了条件。

在这样一个弱肉强食、诸侯吞并的非常时期,成为这个动荡天下的霸主,是所有割据一方的诸侯们共同的渴望。因此,他们为了达到这个愿望,不得不拉拢和网罗众多的人才,以壮大自己的力量。而当这些人才在国家中取得一定成就的时候,其必然会掌握更多的权力。当这些权力被过分地下放到官僚手中时,诸侯王权的行使,实际上就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如果诸侯想要将王权收回手中,一个切实有效的办法,就是对这些实际掌握权力的官僚进行打压和排挤。因此,伍子胥和夫差之间的矛盾,是在夫差登上王位时就已经注定的。换而言之,伍子胥和夫差之间视同水火的原因,就在于奴隶制社会中王权和相权之间矛盾的不可调和性。

在阖闾时代,由于吴国的实力仍然很弱小,吴王为了励精图治,不得不将手中的权力放手交由伍子胥等人,这是为了发展壮大;而当夫差继位时,吴国的实力已经相当强大,夫差自然不可能再听凭伍子胥的指手画脚了,他首要的目标不是攘外,而是安内。因此,他对伍子胥的建议充耳不闻,并且通过提拔伯嚭的办法,在无形中将伍子胥的相权置于一个极其尴尬的境地。如果说在登上王位之初,他还对三朝元老的伍子胥心存一定的安抚和尊重的话,那么等到他不听伍子胥的劝告而伐齐、大胜而归的时候,他已经“益疏子胥之谋”了。

夫差疏远伍子胥,渐渐将他的权力架空,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伍子胥有功高盖主的嫌疑。伍子胥死后,吴国的百姓都自发地为他祭祀,甚至在江浙一带,还保留着端午节祭奠他的传统。可见,伍子胥在吴国是很得人心的。对于一个如此得民心的人,夫差怎么能够不忌惮、不怀疑呢?

也有学者认为,夫差之所以疏远伍子胥并最终将其赐死,是因为伍子胥在伐楚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残暴和凶恶的一面,这让夫差不得不防着他有朝一日对自己下手。但这个观点本身存在着一定的疑点。

首先,伍子胥究竟有没有参加伐楚战争仍然存疑,而且从后世的评价来看,伍子胥忠于吴国,是没有问题的。因此,夫差没有必要自断其臂。

其次,根据《史记·吴太伯世家》的记载,吴军进入楚国后,“子胥、伯嚭鞭平王之尸,以报父仇”。如果相信这段记载,那么“鞭尸”的就不只是伍子胥一个人,还有夫差继位后被扶为太宰的伯嚭。若是伍子胥因为伐楚时的暴行而遭到夫差的算计,那么为什么犯下同样错误的伯嚭却能够逍遥自在呢?

2.伍子胥和伯嚭

众所周知,伍子胥之死的直接原因是伯嚭向夫差进谗。这就有了疑问:伯嚭和伍子胥同为楚国旧臣,同为吴国新相,甚至伯嚭还是伍子胥向吴王阖闾推荐的。那么伯嚭为什么要害伍子胥呢?

理由很简单:这是宫廷权力争斗的结果。根据史书记载,伯嚭本是楚国名臣伯州犁之孙,为人好大喜功,贪财好色,是个纨绔子弟。伯嚭的父亲伯郄宛,是当时的楚王左尹(即左丞相),因受到了少傅费无忌的嫉恨进谗,被贪得无厌的楚令尹(即国相)子常所杀,并被株连全族。

伯嚭很幸运地逃了出来,并且在伍子胥的引见下,见到了当时的吴王阖闾。这个时候的伯嚭,上无片瓦之地以安身,下无尺寸之地以立足,对伍子胥恭敬相从,自然也不会引起伍子胥的猜疑。

然而真正看透了伯嚭的是吴国的大夫被离。他曾询问伍子胥说:“您认为伯嚭可以信任吗?”伍子胥回答说:“我与伯嚭有相同的怨仇。您没听过《河上歌》所唱的‘同病相怜,同忧相救’么?就好比惊飞的鸟儿追逐着,聚集到一块,有什么可奇怪的呢?……胡马望北风而立,越燕向南日而熙,谁能不爱其所近,而不悲其所思呢?”

被离对此不以为然。他提醒伍子胥道:“您只看见了他的表面,没有看到其内心。伯嚭这个人,鹰视虎步,本性贪佞,专功而擅杀。如果重用他,恐怕您日后定会受到牵累。”伍子胥不信。当时他也不可能会想到被离的话会在日后应验。

等到阖闾去世、夫差即位的时候,伯嚭已经位居太宰。太宰掌管吴王内外事务,与王室联系紧密,因此很容易接近夫差。久居伍子胥之下的伯嚭,自然不会放过这样提升权力的好机会。伍子胥做梦也不会想到,那个曾经和自己同甘共苦的同乡,转眼之间已成为了自己的敌人。

伯嚭陷害伍子胥,一方面,是因为他希望在权力的争夺中获得胜利,取代伍子胥在吴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伍子胥屡次劝谏吴王除掉勾践和越国,阻挡了他的财路。所以他必然要除掉这个挡住他荣华富贵的拦路石,以便获得更多的利益。

因此,伯嚭陷害伍子胥,是因为自身的利益使然,他的贪婪让他不能忍受伍子胥的做派。只有借吴王之手除掉伍子胥,他才能够获得更多的财物和美女,才能够成为吴王之下的第一人。这一点,被离看到了,可惜的是,伍子胥却没有察觉。

同类推荐
  • 胡适传

    胡适传

    胡适,一个相当复杂而又影响颇大的历史人物,他是新文化的战士,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代表。他的思想历久而弥新,他的影响在海峡两岸十分深远。本书以史家之思、作家之笔为胡适立传,使读者对胡适的一生有深入的了解,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史传之有褒贬评赞,自古而然,也是史学工作者的职责。评论的关键,在于“出以公心,实事求是”八个字。须以传主行实为脉络肌肤,做到理由事生,浑然一体,不谀不诬,公允精当。笔者有志于此,对胡适一生的思想业绩,褒其所当褒,贬其所当贬,惟求按实而论,析理居正,作客观公允的评价……
  • 王永庆全传

    王永庆全传

    塑胶巨子的创业实录,台湾首富的成功秘诀。王永庆是台湾最知名的大企业家,是白手起家的典范,也是年轻一代心目中最崇拜的创业英雄。有 “塑胶大王”之称的王永庆是凭个人奋斗走向商业成功的典型代表,被誉为台湾的“经营之神”。本书不仅详尽描述了王永庆的创业发家史,还把他在商业经营乃至日常生活中所展现出来管理艺术及独特的人格魅力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对于管理者、创业者及普通的打工者都很有启发及借鉴作用。
  • 学为人师的教育家(1)

    学为人师的教育家(1)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铁血名将·霍去病

    铁血名将·霍去病

    霍去病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年轻的名将,也是国人心中最具传奇性的一代武将,他的故事,为人们所传诵。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听说过他的战绩,却很少有人了解他短暂而绚丽的一生。《铁血名将·霍去病》依托史书,以小说的形式再现了这位英姿勃发的少年将军传奇而辉煌的一生,带领读者重回那个烽火年代,再次感受霍去病“不破匈奴誓不还”的慷慨与豪迈。
  • 长歌正气:文天祥传

    长歌正气:文天祥传

    《长歌正气:文天祥传》为人物传记,记述了文天祥用生命诠释“正气”的光辉人生。他对理想人格的孜孜追求,对匡扶国家社稷的崇高责任感,在任何艰危情况下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铁骨浩气,以及记录心路历程的泣血诗篇,已成为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文天祥是宋末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也是家喻户晓的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他的铁骨正气与其《正气歌》早已经深入人心。《长歌正气:文天祥传》将文天祥四十八年的生命历程辅以传主相应的诗歌文论,夹叙夹议,叙述了传主光辉的一生,特别是抗元苦战,被俘囚禁直至英勇就义的感天地泣鬼神的事迹。
热门推荐
  • 幼狐

    幼狐

    《幼狐(当代中国手机小说名家典藏)》由李黎力著,作者是内蒙古扎兰屯作家协会主席。本书精选百余篇名家所创作的手机小说,精短丰富,阅读性与趣味性很强。这本《幼狐(当代中国手机小说名家典藏)》适合文学爱好者阅读。
  • 邂逅首席:纠结的爱恋

    邂逅首席:纠结的爱恋

    “求求你不要对我这么好,我真的不值得你为我付出这么多”她歇斯底里的说着。他用力的拥住她,“别这样,在我的眼里你是最好的,不管怎么样我都不会放手的,”她用力的推开他但是无济于事,她的眼泪如断了线的珠子般的一发不可收拾的夺眶而出。五年后她回来了,但是她的身旁有了另外一个人,同时还有一个小可爱。五年都变了,他强行的通过手段把她给变成了她的暖床工具。。。(纯属虚构)
  • 西南西北

    西南西北

    她是一只胆小又爱搞怪无厘头的兔子,他是一只腹黑又爱记仇的猫。原以为时光会这样过去,却不知道一切都突遭波澜。所有一切都被打乱,所有的苦楚也都已启程。喂,你说啊,是不是,不会再离开我啦……怪到匪夷所思,笑到虐心虐肺。当一切都结束之后,那些支离破碎的回忆我们是否忍心去看。
  • Lavender and Old Lace

    Lavender and Old La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爆笑:菜鸟萌徒反潜大神攻略

    爆笑:菜鸟萌徒反潜大神攻略

    商业巨子摇身一变,成了游戏中称霸一方的霸主,目的:潜了他某个缺根筋的得意萌徒。职场菜鸟遭上司胁迫,含泪走进网游。同居后,她不小心发现某只狐狸的‘阳谋’,宁无双拍桌而起:好你个柏傲天,居然玩阴的!杀杀杀杀杀杀杀!本文爆笑,非喜勿入!且看职场菜鸟如何反潜海龟大神。【新书求包养《腹黑捉妖师:独宠废材萌神》】
  • 史通

    史通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女人赢在28岁前

    女人赢在28岁前

    《女人赢在28岁前》是针对28岁前女性独有的特征,从社会现实出发.立足于规划女人一生幸福的宏伟蓝图。全书共分为魅力、品位、心态、爱情、品性、商数、习惯、交际、智慧、成功、事业、定律、幸福等十二大篇,从不同角度阐释了“赢在28岁以前”的理由与内涵,紧扣女性成功的主旨,从不同侧面详尽地为女性展现成功的要素。 捧读此书,它将为你拨去心中的疑团,点亮智慧之灯,指引你扣开隐秘的成功之门,引导你通往幸福的康庄大道。本书以慧眼独具的视角,对古今中外数以千计的女性成功案例进行发掘和淘先,最终提炼出女性成功的不二秘诀,将其呈现在大家面前。
  • 堪称错过

    堪称错过

    这么多的陌生人从身边走过,却尚未知哪个才是要留住的“喂!前面那个爆头仔,停下!哎,听到没!”那人一转身“你是在叫我?”“不是在叫你,那是在......”顿时卡住了,颤颤巍巍地叫“老师......”“哈哈哈......“旁边的某人却在笑得没心没肺“路苡一,明天早上50个俯卧撑。'还没教训旁边这位,就被下达命令了......
  • 《天才全能师之废物小小姐》

    《天才全能师之废物小小姐》

    穿越前,她是黑道和白道人人皆知的冷漠小姐;穿越后,她又会变成什么样的人物呢?
  • 间谍王妃别嚣张

    间谍王妃别嚣张

    年方二十刚从警校毕业的菜鸟警官程安青第一次出任务便光荣殉职,因缘巧合穿越附身到了夏王朝一绝代佳人叶青的身上,陷进了这个王朝错综复杂的篡位阴谋之中,在这个王朝最有权势的几个人当中周旋,渐渐从让人啼笑皆非的惹事精与政治傀儡蜕变成了成熟干练掌控大局的王妃,一步步走向她重生的道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