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05100000005

第5章 千古奇冤,忠臣死节——伍子胥之死(1)

伍子胥是春秋末年著名的军事家,对于伍子胥的死,后世有着诸多争议,屈原曾赋诗咏叹道:“吴信谗而弗味兮,子胥死而后忧。”孔子的学生子贡也说:“胥执忠信,死贵於生。”然而到了宋代,儒学家魏了翁却指责伍子胥“叛国”,称他为“逆臣”。此后,关于伍子胥的争议之言不绝于耳,对于他的评判也是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伍子胥的自杀与吴王夫差不纳忠言,阻塞他进谏之路有关。伍子胥的死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冤案,他的离去是多方作用的结果,是当时的形势造就了伍子胥的冤案。

一、国仇家恨,怀志出逃

伍子胥名员,字子胥,春秋时期楚国人。他的父亲伍奢是当时楚国的大夫。伍子胥少年时就好文习武,才艺过人,性格勇敢,足智多谋。伍子胥的先祖曾经因为向楚庄王直言进谏而闻名国内,因此伍子胥的家族在楚国相当有名。

根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伍子胥的父亲伍奢在当时担任楚国太子建的老师,太子建的身边还有一名少傅叫做费无忌。费无忌为了受宠于楚平王,曾想着离开太子到楚平王的身边。于是他四处诋毁太子,还在楚平王面前说太子的坏话。伍奢知道费无忌想要谗毁太子,劝楚平王不要听信小人之言而伤害了骨肉之情。平王一气之下,就把伍奢关押起来,并且派人召伍奢的两个儿子伍尚和伍员入宫,并且声称如果他们不去,就把伍奢杀死。

伍奢的大儿子伍尚听说了之后,就准备入楚都。临行前,他对弟弟伍子胥说:“我知道这一走会有去无回,但是如果我不去,我们兄弟会遭到天下人的耻笑。你有能力报仇,因此你可以逃走,我去送死。”于是伍子胥出逃,伍尚到了楚都,和父亲一起被杀害。

伍子胥出逃后,在宋国和太子建会合,此后一直在各个小国之间辗转。一心想回国夺政的太子建在一次政权斗争中被杀,伍子胥无奈之下,只能带着太子建的儿子胜逃往吴国。

可是当时要去吴国,就必须经过吴楚两国交界的韶关。而楚平王早就下令在楚国各地悬赏捉拿伍子胥,因此各地盘查得都十分严格。伍子胥和公子胜经过一番乔装打扮才逃出了韶关。

关于伍子胥逃脱追捕一事,民间流传的另一种说法是:伍子胥在当时严格的盘查下不敢过关,只好带着公子胜四处躲藏,到处避难。伍子胥当时背负着深重的国仇家恨,心绪难平,眼见投奔吴国报仇的计划难以实施,竟然一夜之间愁白了头。

幸运的是,在这样的危急时刻,一个名叫东皋公的隐士帮助了伍子胥。他让一个相貌酷似伍子胥的朋友假扮成伍子胥出关,而把真正的伍子胥化装成一个砍柴的老人,乘机逃出了韶关。

《史记》记载:伍子胥逃出韶关后,楚国的追兵已经赶来。这时,江上一个渔翁见到情况危急,于是送伍子胥过江,帮助他摆脱了追兵。伍子胥很感谢渔翁,于是将自己佩戴的价值百两黄金的宝剑送给渔翁作为谢礼,但是渔翁却拒绝说:“楚国的法令之中,抓到您可以赏粟五万石,爵拜执珪(楚国最高爵位,又称上执珪),哪里是您这把价值百两黄金的宝剑可以相比的呢?”可见在当时的楚国,伍子胥是很得人心的。

伍子胥出逃之后,还没有到吴国就生了病,一路上靠乞讨才到了吴国。伍子胥怀着对楚平王的愤恨,隐忍保身,为日后复仇做好了铺垫。

二、韬光养晦,静待时变

伍子胥投奔吴国时,吴国的实力还很弱小。当时是吴王僚当政,公子光为将。伍子胥通过和公子光结识,借用公子光的关系得以与吴王见面,后吴王任用他为大夫。

后来,楚国的边邑小国钟离和吴国边邑的卑梁氏之间产生了矛盾,楚平王派兵伐吴。吴国也不甘示弱,派出了公子光讨伐楚国,结果攻克了楚国的两个地方。然而当伍子胥劝公子光乘胜进军,攻破楚国时,却遭到了公子光的反对。公子光私下里对吴王说:“伍子胥的父兄都被楚王杀害了,他是想趁此机会报私仇。我们如果因为这件事而进攻楚国,是不会成功的。”吴王僚听从了公子光的话,就此罢兵。

据此,伍子胥知道公子光想要自立为王,为了避免卷入这场吴国宫廷内部斗争,他向公子光请求和太子建的儿子公子胜退居乡野。公子光希望他帮助自己夺取吴王之位,伍子胥自然不会同意。于是,伍子胥向公子光推荐了专诸,自己退到了幕后。

这对伍子胥来说,是个一箭双雕的计策。一方面,他自己可以在安全的幕后观察时局的变化;另一方面,他又可以通过自己的朋友,来了解宫廷内的动向。这样,伍子胥表面上退出了宫廷,实际上却时刻关注着形势的变化,等待着大展宏图的机会。

三、振兴吴国,能力尽显

伍子胥很快就等到了绝好的时机。公元前516年,楚平王去世,太子轸即位,即楚昭王。吴国想乘楚国内部更替、政权不稳的时机派兵去攻打楚国。可是战争并没有像吴国想像得那样顺利,吴军被楚军截断了后路,被围困在楚国境内。公子光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就和专诸商议乘国内军力空虚的时候发动武装政变,推翻吴王僚,自己取而代之。最终公子光借着一次酒宴的机会刺杀了吴王僚,成功地夺取了吴国的王位,即吴王阖闾。

由于专诸在刺杀吴王僚的行动中身亡,阖闾又把隐居的伍子胥召回了朝廷,并且让他参与国家大事的谋划。而在这时,楚昭王杀了大臣伯州犁,他的孙子伯嚭逃到了吴国,吴王把他用做大夫。从此,吴国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

吴王阖闾是一位很有政治远见的政治家。他一上台,就意识到吴国要强盛就必须改革,而改革就要用人。他首先启用伍子胥,让伍子胥参与国家政事。《吴越春秋·吴王僚使公子公传》在评价伍子胥在吴国的贡献时说:“为人少好于文,长习于武,文治邦国,武定天下,执纲守戾,蒙垢受耻,虽宽不争,能成大事。”不仅如此,伍子胥还善于发现和推选人才。公元前512年,伍子胥七次向吴王阖闾推荐孙武,使吴国又多了一位武将。

伍子胥在阖闾做了吴王之后,很快表现出了自己的能力和见识,吴王对他十分看重。阖闾在与伍子胥谈论安邦定国、兴霸王业的改革纲领与目标时,伍子胥提出了“凡欲安君治民,兴霸王业,从近制远者,必先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廪,斯则其术也”的具体改革方略。对于伍子胥的这一方略,吴王十分赞赏,并加以实施。这一改革方略总概起来,不外乎三个方面:

在政治上,选贤任能,内修法制,强化奴隶制政权。要强化统治秩序,就要修改和完善法制法令。伍子胥具体修改了哪些法制法令,已经无据可查,但根据史书的记载,他修改法制是相当成功的。《吕氏春秋·本味》说:“子胥乃修法制”,所以老百姓能“行其令”,“明于法禁”。

在经济上,伍子胥主张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增加粮食储备,为吴国日后争霸天下打下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作为一个军事家,伍子胥深知粮食之于战争的重要意义。正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没有丰足的粮草作为保障,吴国争霸天下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因此他强调发展生产,主张扩大耕地面积,动员吴国人民从事农业,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几年的努力,“城郭成,仓廪实”,完成了广积粮的工作。

在军事上,伍子胥主张高筑城墙,增强吴国的防御能力;提高军队素质。吴国想要争霸,最直接的竞争对象首先是楚、越。因此,为了防备楚和越的进攻,吴国在城防的建筑上,针对这两国做了精心的准备。“欲西破楚,楚在西北,故之阊门以通天气,因复名之破楚门”,“欲东并大越,越在东南”,“越在巳地,其位蛇也,故立蛇门。吴在辰,其位龙也,故小城南门反羽为两鲵,以象龙角”。在城防的建设上,吴国采用了大城套小城的总体规划与建筑模式。伍子胥以象天之八风,建了八个陆城门,以象地之八卦,建了八个水城门。《吴都赋》记载说:“通门二八,水道陆衢。”《吴地记》也有着同样的记载:“八门皆通水陆”。同时,伍子胥还在城中纵横间挖掘了许多叫做“百尺渎”的小河,相互通连,江海相接,成为当时吴国运送粮食和装备的主要运输通道。此外,吴都的双层结构,也加强了吴国的防御力量。吴小城,周长6公里,是吴王及吴国贵族们的居住地。吴大城,周长近25公里,城内驻有军士,设有兵营和仓库,水陆相通,进可攻,退可守。同时,大城还是吴国手工业和商业的聚集区,也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在提高军队素质上,吴国做了两方面的准备:一是“选练士习战斗”,主要“习术战,骑射御之巧”。伍子胥把孙武推荐给吴王阖闾之后,孙武就成为了当时吴国军队的训练总指挥,“威行于众,严行于吏,三军信其将畏(威)者”,大大提高了吴军的战斗力和军队素质;二是铸造精良兵器,主要用于装备步军与水军。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经过伍子胥改革,吴国的冶铁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吴军武器装备有了很大的提高。

伍子胥在吴国进行的社会改革,使得吴国经济和军事实力大增,成为了当时割据一方的大国。吴王阖闾也开始积极准备对各国发动战争,吴国的争霸之路就此拉开了帷幕。

四、大仇得报,鞭尸疑云

在伍子胥社会改革的推动下,吴国很快就成为了雄踞东南的一方强国,国力日盛。吴王阖闾也开始了他天下争雄的霸业。阖闾即位不久,就连连对楚、越两地用兵,并且连续攻克了楚国的舒地、六蚕以及居巢。其间,伍子胥还曾在豫章大败楚昭王,粉碎了楚国的反击。

对楚国战争的节节胜利,让吴王阖闾灭楚的决心更加坚定。到了第九年,吴王阖闾向伍子胥和孙武询问,伐楚的时机是否已经成熟。两人建议吴王与唐国和蔡国合作,联合伐楚。阖闾听从了他们的计谋,准备攻打楚国。

公元前506年,吴国联合蔡国大举进攻楚国。这场战争的艰苦程度远远超过了双方军事家的估计。双方经过多次交战,伤亡惨重,最终吴国接连五战都获得胜利,一直打到楚国的都城郢,楚昭王仓皇出逃,吴王遂入主郢都。至此,吴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这次胜利对于伍子胥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他终于可以一偿心愿,大仇得报了。吴军进入郢都后,伍子胥四处搜寻楚昭王的下落,但是都没有找到。盛怒之下,他挖开了楚平王的坟墓,鞭尸三百下,以消除自己的心头之恨。这件事引起了楚人申包胥的不满,他向秦哀公去求救。秦哀公被申包胥的忠义所感动,于是派了五百辆兵车救援楚国,并且击败了吴国。吴王阖闾撤兵回国,楚昭王也得以回到郢都。

此后,吴王阖闾更加重用伍子胥,在伍子胥与孙武的辅佐下,吴国“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国势极为强盛,威震天下。

然而伐楚的战争,也成为了后人对伍子胥个人评价的分水岭。东汉赵晔所著的《吴越春秋》一书中,还提到了伍子胥“令阖闾妻昭王夫人,伍子胥、孙武、白喜亦妻子常、司马成之妻,以辱楚之君臣也”。《东周列国志》则声称昭王夫人后因不堪其辱而自杀。对伍子胥“倒行逆施”的谴责之声也由此开始。

但对于《吴越春秋》中的这个记载,也有很多学者提出质疑。他们认为,以伍子胥当时的身份,“妻子常、司马成之妻”还有可能,但怎么能“令阖闾妻昭王夫人”呢?这既不符合常理,也不符合逻辑。

此外,关于伍子胥鞭尸的故事,中间还有一个插曲。据《史记·伍子胥列传》记载,申包胥和伍子胥原本是一对好友。伍子胥从楚国逃亡的时候,对申包胥说:“我一定要灭掉楚国。”申包胥则表示自己一定会保卫楚国。伍子胥回到楚国后,申包胥看到伍子胥为报私仇而带领大军灭了楚国,甚至还要鞭笞死人来出气,就派人对伍子胥说:“你的报仇未免太过分了!我听人说,人多可胜天,但天道也能破人谋。你从前是平王臣子,现在却侮辱他,难道这不是丧尽天良的极致吗?”伍子胥对来人回复说:“我老了,日子有限,已经像快要落山的太阳,但路途仍然遥远,我急于报仇,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做这样违背常理的事情!”

这就是成语“倒行逆施”的由来。其实,关于伍子胥鞭尸的故事,古代文献中一直存在着“鞭尸”和“鞭坟”两种不同的记载,而近年来,学者们甚至又提出了一种完全否定“鞭尸”和“鞭坟”的第三种意见。

其一,鞭尸说。“鞭尸”的说法最为普遍,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伍子胥鞭尸的这段经历也做了记载。《史记·吴太伯世家》说:“子胥、伯嚭鞭平王之尸,以报父仇。”《史记·伍子胥列传》则更为详尽:“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可见,此事应当是有一定根据的。西汉另一位学者杨雄的《法言·重黎》也采用了这种说法,并且还批评伍子胥“鞭尸籍棺,皆不由德”。到了东汉,赵晔的《吴越春秋·阖闾内传》中除记有“掘墓鞭尸”的情节外,更增加了“左足践腹,右手扶其目,诮之曰‘谁使汝用谗谀之口,杀我父兄,岂不冤哉’”的细节。照此看来,伍子胥掘墓鞭尸的说法,至少在汉代的时候得到了更多学者肯定的。

同类推荐
  •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冯国璋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冯国璋

    本书以纪实的手法描写了北洋直系军阀领袖冯国璋复杂的人生经历,文笔生动,人物众多,刻画细腻,可读性强,再现了晚清至民国初年军阀斗争、风云变幻的真实情景。
  • 沉默与空白:钱钟书传

    沉默与空白:钱钟书传

    本书用唯美而诗意的语言,力图诠释鸿儒钱钟书的人生传奇。众所周知,一部《围城》,享誉国内外,让一位男子声名鹊起,他便是民国第一才子钱钟书。著名中国文学评论家夏志清说,钱钟书是吴敬梓之后最有力的讽刺小说家。才华横溢,奈何斯人已逝,世界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然而,时光无法掩盖他生命的光芒,反而在岁月的洗礼后越发明亮通透。《沉默与空白:钱钟书传》围绕着钱钟书一生,开展了一系列地描摹。钱钟书的年少光阴,青春年华,过目不忘的惊人记忆力,学贯中西、博通古今、出口成章的才情,浓郁的幽默与睿智,淡泊宁静、毁誉不惊的人格,以及经营家庭的脚踏实地……多个角度给“《围城》之父”画像。
  • 高尔基从流浪儿到文化巨人的故事

    高尔基从流浪儿到文化巨人的故事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发明家、财富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张睿的时光机

    张睿的时光机

    《张睿的时光机》是80后优质偶像张睿的第一本书,你会在书中看到他是如何从一点一滴努力做起,从一个平凡人成为我们眼中耀眼的新星。从《新红楼梦》的蒋玉菡到《新还珠格格》的五阿哥;从《隋唐英雄》的罗成到《花非花雾非雾》的齐飞,张睿正在用他的努力与汗水谱写着自己的青春,张睿的每一次演出都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阳光、睿智、有正义感是他的标尺和写照,而一路走来并非一帆风顺的他,坚信靠自己的努力,希望总会出现在转角。透过张睿真挚而感性的文字,我们能看过一个平凡的张睿、一个真实的张睿、一个永远在追求梦想的张睿、一个跌跌撞撞的张睿、一个拥有正能量的张睿,一个在挫折中成长的张睿……谨以此书献给爱张睿的你们!
  • 大探险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大探险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探险是人类对世界的许多重大发现的必由之路,是人类探索自然的一种天性。许多大探险家不仅对人类做出了伟大贡献,他们的精神对后人,尤其是对青少年更具巨大的激励作用。
热门推荐
  • 著名谋略家成才故事(中国名人成才故事)

    著名谋略家成才故事(中国名人成才故事)

    从他们身上,我们能够汲取激励人心,催人上进的力量。他们成功的人生之路,能够激发我们更高的人生追求。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吸取他们前进道路上的教训,能够使我们事半功倍。在成长之路上,天赋固然重要,但人生的磨炼、社会的感染、环境的熏陶,自身的努力等,都影响着人生智力的发展和才能的表现。人与人的天生智力并没有多大的不同,但随着后天的学习与培养,不同的人就表现出不同的才智,只有把这种才智积极地运用于实践和创造活动中,才能发挥神奇的作用,才能创造出真正的社会财富。
  • 《剑侠奇幻》

    《剑侠奇幻》

    风灵谷,落尹雪,灵儿,花千泪一群人的古剑故事
  • 本心斋疏食谱

    本心斋疏食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老子的提醒

    老子的提醒

    本书收录了道德经的原文,给出译文,并结合实例总结了老子对人的生存本原、根据、价值、意义、修养、方式等提出的见解。
  • 魔战天下

    魔战天下

    百万光年,无尽星空,无尽荣耀,年轻的少年面对死亡战争,踏上广袤星空的征途,抛洒在荣耀之路上的,不仅仅是玫瑰和星光,也并非只有鲜血和弹痕,还有无尽的期许,以及难言的怅然……
  • 可惜不是你,陪我到最后

    可惜不是你,陪我到最后

    在青城,传闻百年席家的独子席墨年是一个傻子。即便是席家名扬天下,他也从未在外界露过面。十年爱恋,换来未婚夫在她的病床前与别人缠绵悱恻。走投无路,当席家拿着高额聘礼迎娶的时候,她毅然同意。没有婚礼,只一席红衣,她走进了那扇浸透着百年秘密的大门。新婚之夜,她终于明白,所谓的传言都是真的……经年之后,街头偶遇。她看着面前相同的那张脸,含泪轻笑,“席墨年,好久不见。”他茫然回顾,“我……认识你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逆天废柴之狂妃太难追

    逆天废柴之狂妃太难追

    他是尊贵九爷,腹黑深情,邪魅强势,杀伐天下,扮猪吃老虎;世人笑她废柴无能,唯他宠她上天至死不渝;“你必是我的妃,我生命中唯一的女人!”她的男人酷拽霸天,抱她纤腰昭告天下宣示主权。有人急报:王爷,某仙子重伤,临死欲再见您一面!某爷:她谁?我们不熟。她扶着她男人的肩,笑得花枝乱颤,艳惊了天下!
  • 我的世界你从未走过

    我的世界你从未走过

    成长的路上,总会遇到不同的人,发生不一样的故事,然后离开,各生欢喜,周而复始
  • 蝶:重生艳宫主

    蝶:重生艳宫主

    【全书完】曾经是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公主,一夕之间失去至亲。阴谋、陷害,姐妹背叛,初恋情人抛离。一场大火让倾国倾城的她从此戴上面具,四年后再次归来已不是当初那个纯真小公主,而是冷艳、孤傲的铁心美人,母亲、哥哥含冤而去,她誓要报复那些曾经害过她至亲的人,夺回应有的权势地位。面具下那张丑陋容貌让她决意此生不再爱,然而那个冷傲邪魅的君主却肆无忌惮的闯入了她心房……
  • 机动一组

    机动一组

    在公安交管战线、交巡战线工作了二十四年,走过了那些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岁月,挥洒走了青春和无数汗水,多情的岁月,难忘的岁月,我一直想为这些记忆写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