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691800000028

第28章 附(7)

根据笔者的个人经历及所见所闻,这与二十世纪(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的政府行为,不能不说极为相似。

政府的这一类行为在后世却遭致了严厉的批判。有谓其所谋不臧者,有谓所产之物无人问津(或根不上市场变化)者,有谓“劝农”反致“伤农”者。

为什么一定需要官府劝农?农民难道自己不会种地?政府在这里又能起到什么难以替代的作用?——在课堂上也常遇到同学(特别是外国留学生)这样提问,——对此不能不予以正面回答。

“开先须人”,清代地方官员大多出身田间,又多来自东部多种经营比较繁荣的地区,对农业生产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因此不难引入新的生产项目,这是官员劝农所能起到的第一层作用。长期实行的回避本籍的流官制度,以及官员任职期较短,又在全国范围内造成了一种地方官员的经常性的流动状况(如陈宏谋外任30余年历12省达21次),无虑增加了生产知识的交流机会。移民对新作物推广也有重要的作用,但其流动多有一定方向,不像流官通达四方,且挟有官府势力,推广较易。

提供初步信息之后,引进基本原料及生产方法,是官府劝农可以起到的第二层作用。这些事情,难道不可以由某些社会中层组织来出面承担,有如现代人们所习见的农种站、销售公司和种种服务组织?事实是,在清代中国,政府与千百万的个体小农之间,类似的中层组织俨然一无存在,对于一件新事物的推广,可能就显得效率较低、传布较慢,难以突破家族或小地域范围的界限。看起来总不若官府有组织行动那样雷厉风行、直捷有力。如贵州遵义取得蚕种后,立即能够组织四乡学习、推广,显然是借助了基层组织的协助,尽管这种组织在今天看来还很“软弱”。

官府行为的又一个优势,是有财政方面的支持,而这是不计收益,甚至是不需还本和无息可计的。例如在山蚕的推广中,购种、运送、雇募匠师、置办器械、设立场所,在在需要花销。个体小农缺乏资本,“是无担石粮者,安肯出中人产而谋此未见之利哉”?在这方面,民间私人组织也许可以起到若干作用,但是怎样才能成功集资和收回投资,并使这些资金(既然作为投资)有利可图?要使参予各方都能符合“经济行为”的要求,并不容易。雍正以来,清廷决定“火耗归公”,其中专门划出一部分做为地方公费,以推行有益的地方公益和经济事业。因此到乾隆初年,各地就有一定的财政力量进行地方建设。这恐怕也是乾隆间政府劝农较为集中而有成效的原因之一。

官府劝农的另一作用,是可以弥补市场的缺环或不足,特别是在那些欠发展地区。因此政府也可于试行初期或必要之时,为产品提供一定的保护。如陕西推广蚕桑,有种桑未养蚕者,给价收买,养蚕得茧不能缫丝者,“亦许卖给于官”。

总之,政府于劝农一事,可以依赖其知识信息、组织与财政的力量,进行较为直接而有力的行动,因而易于构成一个有吸引力的选择方案。具体说来,从新生产项目的选择和引进(包括购入所需原料),传授生产方法(包括初级及加工生产,请匠师、设官局及组织各乡学习),提供资金(直接投资及提供借贷),以及销路保障(选择期间的包销和试行阶段的保护性措施),都可程度不等地插手其中。对于一个特定的生产项目来说(如遵义山蚕业),这样的政府,就像一个大的生产组织者和经营者,作用于一定的区域范围,或不同的生产环节。处身其间的农民就像是一个个单纯的生产者,产前产后的许多“工序”,多由政府包揽负责。在一时期间和若干地区之内,十八世纪政府在经济事务方面插手之深,可以说是空前的。

与此有关的,就是“农民不会种地论”,如世宗谕:“小民至愚,经营衣食,非不迫切,而于目前自然之利,反多忽略。”高宗谕:“乡愚无知。”只有依赖“亲民之官,委曲周详,多方劝导”。这在现代,也有相应的表现。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即清代除少数的例外,基本上没有过强制性的推行。这与明代或其他某些朝代相比,实有很大的区别。如明初太祖曾令凡民田必“栽桑、麻、木棉”各若干亩,是把农业导向落后的自给经济以及强制实施的著名例子。它与清代发展商品性经营、提倡因地制宜、“因民之所利而利之”的做法,实是不可同日而语。

不难看出,所有这些——不管它是好、是坏,是有意还是无意,或有着怎样的自身矛盾——直到二十世纪(特别是其下半叶),都还在活着,并对政府行为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

五、土地的全域性开垦

对上述看法,可能有许多读者不能同意:什么“多种经营”?清代发展经济的主要手段难道不就是开垦土地?

不错,清初政府重视土地开垦,清代垦荒也有很大成绩。中国官方耕地统计数字显示,明代中国约有耕地7亿余亩,进入民国(即二十世纪初)大约增加为14亿亩。这套数据尽管并不准确,但目前为止,我们已不可能得到更为可靠的统计数字(包括各种“科学”的分析调整在内)。由此粗看之下,中国耕地面积在清代已有成倍的增加。换句话说,中国耕地当中有一半是清代开垦的,清代以前二三千年所垦亦不过一半而已。这成就当然是很大了。

但另一方面也应看到,清代政府重视土地开垦,只是在清初的一个阶段,即所谓“恢复时期”,可以算作一种“恢复政策”,也是古已有之的传统政策。大约到康熙中叶以后,随着“恢复时期”的过去和“发展阶段”的到来,朝廷对它就不怎么重视,而逐渐为新的“发展政策”所取代。

这一经济发展政策的主旨,即是不再亟亟于土地的开垦,而是在已有的耕地上做文章,尽量提高其利用水平,特别重视五谷以外的作物种植和农耕以外的各种经营,即在“三农”之外,兼修“园圃”、“虞衡”、“薮牧”之政。其涵义已不止于“精耕细作”,也不仅在“多种经营”。在随后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出现了经济作物等“商品经济”的发展,区域间生产优势的交换,以及工业和商业的广泛增长,等等。遂为中国经济指明了一条极具可行性的发展道路。

这当然不是“没有发展的增长”。可惜的是,清代这些成就多未得到应有的总结。以致到二十世纪中叶,政府以为经济的发展主要还应依靠土地的开垦,这种情况,直到很久以后才有所改变。尽管这时除一些边疆地区如东北以外已几无可垦之地,尽管十八世纪的欧洲人已经看到了中国的这种“持久性”,看到了它“没有荒地”,以及土地上精心劳作和双季稻种植等。

直到二十世纪末农村改革以后,中国经济才又重新走上了“旧有”的发展道路。不但农业“全面发展”,所谓区域优势交换,和农村工业的兴起,又有哪一条不是“清代的老路”?二者之间岂不存在一种直接的接续关系(尽管中间曾被打断)?

六、追求高产

对于中国传统农业的发展水平,一般多充满了误解。或认为它最多是“精耕细作”,或以为不过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很少或基本不存在“商品生产”;即使有些交换,也多是出自“副业”,目的是为了“补助”生活,充其量不过是某种“副业-补充”而已。这些看法大多是“现代社会科学”传入初期的产物,也可以说是出于“革命”的需要,早就应该修正。

为了解这一问题,我们不能忽视清代政策的出发点。如前所述,清代经济发展政策是作为人口对策而提出的,乾隆初年政府第一次统计大小男妇人口,即发现中国人口数量已达到一亿四千多万(第二年即乾隆七年报告已有一亿六千多万),远不是所谓二千几百万“丁”(虽然政府早就了解“人丁”统计的不可靠),这是历代所没有的。如此可以看到清人面临的是怎样一种局面。清代人口对策即于此时完成,面对人口增加的成倍增加(它在不久就增加到了二亿、三亿),恐怕任何“小打小闹”都不足以解决问题。

因此,对粮食生产,清代政府不时表露出一种多多益善和区域自足的思想,也就不足为奇(虽然当时还没有各种数字统计和生产指标)。康熙以来,政府于各地积极推广作物的优良品种,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史事。从《朱批谕旨》来看,雍正年间,政府对小麦在南方省份的推广非常关心。特别是在湖北,经总督迈柱劝导,“竭力种麦”,“从此种麦者多”。据民国初年各省小麦产量数字来看,长江流域江苏、湖北、四川和安徽已名列中国小麦产量最高省份之中。世宗更不满于广东、福建等地依赖外省粮食,希望本地所产足供本省之用。乾隆以来,政府厉行限制烟草种植和禁止粮食酿酒。也不时有督抚建议,民间种糯不得过百分之一,以限制酿酒;有种烟草、甘蔗、菱藕等物者,应“令其自行改复”,以保证粮田种植面积。美国学者曾小萍(M·Zelin)评价杨锡绂说:重要的是,他建议加强促进生产的政府行为,尽管这已超出了十八世纪中国政府的能力。

这样做的结果,就使政府接近或在变相地干预和插手农业的规划。在中国数万万亩的耕地中,应当用多少来种植粮食?又应用多少种植棉花、蔬菜、油料等其他作物,每一类当种多少?对各地区不同情况应如何处理,又如何落实到每一县每一村?在当时的行政状况之下,能够依靠怎样的组织和人员去推行这些计划?又如何对待农民的规避行为和可能的“重副轻农”倾向?……可能正是这些细节和具体问题限制了清代的努力。因此到二十世纪中叶以后,这些做法才被大规模的加以试验。

不能否认,清代政府在十八世纪的作为,与一个现代政府还有很大的距离。随着所谓“现代化”向世界各地的推展,各国都开始追求农业产量的增加,以及国家税收的提高。尽力增产遂成为世界各地的普遍现象。也许这正是清代政府强力干预经济的一个原因?尽管中国仍未脱出一个“非充分发展”(“发展不充分”)经济。尽管清代政府发展经济的目标,并不在于增加税收。;雍正十二年河东总督王士俊奏报垦荒事宜;“臣恭绎谕旨(按:指雍正元年鼓励垦荒谕),总以开垦为足民本计,非欲增收课赋。”朱批:“嘉是览之”(《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25册955页);乾隆十三年五月陕西巡抚陈宏谋奏:“朝廷恩意,惟在尽地利以养穷民,不在复荒额而增赋税”(第一历史档案馆档案,1143号);关于清代的“不加赋”政策,参见《十八世纪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政府政策》,页2022。)

在二十世纪中国的现代化努力中,在这一问题上曾走过曲折的道路。这就是在生产的制度选择和方式方法上,政府的直接干预和规划种植,虽然它最终让位给了一种“市场经济”。但就是这点,在清朝也不是没有先例。如乾隆初年决定禁止“踩麯烧锅”,不久之后也与烟禁一起放弃,高宗从中得到的教训是,“天下事有言之近理而行之了无实际者,皆此类也”。

于此都可看到十八世纪与二十世纪的密切关联。

七、福利国家

中国传统的“政治哲学把维持大众福利置于最优先的地位”,美国学者王国斌(R·Bin Wong)写道,“国家视农民的物质福利为最重大的问题”。以前政府重视的是授田和开垦荒地,但到明清时期,“国家对农民物质福利的注意重点,从生产性活动转到了消费”。国家制定政策来稳定许多物资——特别是粮食——的供给。为此,清朝创建了一个复杂的粮食供给系统。中央向地方官员收集关于粮价、气候和降雨的资料,以预测何时何地可能发生严重缺粮以及如何做出反应。国家以常规的和非常规的手段干预食物供给状况,其核心是建立与维持一个储粮数百万吨的仓储系统,代表着官方对人民物质福利的责任。这些做法在欧洲是完全无法想象的,更遑论能否做到了。在一篇代序中,学者李伯重说,上述那些保障人民起码生存权利的物质利益手段,“早在它们成为近代福利国家的要素之前很久,在中国就已存在,而且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古代有没有社会福利思想?”南怀谨回答说,“有!社会思想早有了,社会福利思想也早有了”,不过,过去都偏重在个人做,现在才是由政府做。这样说来,中国在十八世纪,岂不是已经进入了“现代”?

就在乾隆初年,政府扩大粮食仓储的努力达到了一个高峰,其目标是把原有的仓储数量予以成倍的扩大。在鼓励私人捐监的同时,也依靠官府的采买。为此一度打算敞开收购余粮,议行田赋征实,以期“余三余一”、“一劳永逸”地解决粮政和粮食问题。同时,破格赈粜救济(如平粜不拘额数、于四乡设厂、借粮减息免息、增加赈济面、正赈外复设加赈等)。谕:“宁可国家多费帑金,不可使闾阎一夫失所”。并为之完善了粮价呈报制度和建立了清代人口统计制度(清初以来九十余年只统计“人丁”而非大小男妇人口)。

同类推荐
  • 风云大赵

    风云大赵

    穿越到战国的他如上古传说中不败的魔神,战群狼,杀棕熊,降服金色巨龙,有一种君临天下的王者气概。霸气刁蛮匈奴公主,温婉可人的邻家小妹,西域二十二女儿国的美人国王,尽收他的后宫。现在他开始了新的一轮征战,因为他的誓言是:不要挑战我的权威,还有我的女人……
  • 黑化三国

    黑化三国

    历史的真相未从向后人掀开。当我们明白自己所知的与现实相反扭曲时,你是否还能正视自己原本心中的世界?白陵告诉你答案!他能力不高,智商不突出,但是既然穿越而来,看到了颠覆的世界。那么总要做点什么!诸葛亮神机妙算,为刘备出谋划策?真的?刘备因仁德闻名于世,广纳人才,只为复兴汉室,真的?曹操世称奸雄!他愿意这么做?时代逼人,真是如此?还是禁受不住那从古至今没人忍住的诱惑?
  • 权握天下

    权握天下

    谁不想快意恩仇?谁不想纵意人世?金戈铁马,万丈豪情,谁不想决胜一战?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很令人心动的形容,可是,真的那么令人憧憬吗?为了千里之外的胜负一线,为了自己一生的荣辱生死,有多少人不得不终生困在那高墙碧瓦的方寸天地之中,看不到千军万马的激斗,看不到生死之间的碰撞,但是,他们的手轻轻一落,就有无数的人为此战斗、死亡!他们权握天下,只手之间,翻云覆雨,代价就是一生不为人知的步步惊心。——————新书《紫华君》已在起点上传,正在参加女频PK,请各位朋友过去看看,如果喜欢,请收藏、推荐,有PK票的朋友请帮忙投票支持。书号:1001284女频的地址是mm.qidian.com/MMWeb/1001284.aspx
  • 逆刃英雄

    逆刃英雄

    景初三年正月,司马懿联合曹爽,发动兵变,诛杀魏明帝曹叡于洛阳。同年司马懿立曹芳为傀儡皇帝,暗中把持军政要权,名为臣,实为君。然而三国杀是现在风靡全国的游戏,云湛一直以曹操为榜样,连续抽了两次主公牌的他,游戏又一次的开始了····若你们喜欢可以关注新浪微博:兮大王-
  • 山河逐鹿

    山河逐鹿

    大燕王朝,定鼎天下三百年,历经七代皇帝,乃是神州正朔,万国之宗。但是,正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经历了五个甲子的风风雨雨,曾经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大燕王朝也已经日薄西山,风雨飘摇。……这是一个战争、阴谋、智慧、勇猛等等集一身的时期,无数的英雄豪杰在这个时期潮起潮落。……一个来自地球的卑微的灵魂,面对这个人命如草芥的时代,为了活下去,为了保护他想要保护的人,拿起了长刀,誓要逐鹿天下,重整山河。(新人新作,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支持)
热门推荐
  • 红颜倾世:娘子好腹黑

    红颜倾世:娘子好腹黑

    步弱,21世纪佣兵界第一人。一张倾城的美貌下藏着一颗千疮百孔的心,冷漠嗜血。虽如此,但此生她没有因为拼杀而死,却因误点自己的笑腰穴而笑死,世人叹怎一个囧字了得?然,不平凡的人怎可能就此平凡?血莲胎记,命中劫,命中难,今生喋血,终究是一朝变,世界颠,倾世容颜惊羡,他怎会是她?高手如云,一手狂澜,巧笑倩兮,前世今生,玩笑之大,她宁愿负了这无情的天下。
  • 大唐幻夜

    大唐幻夜

    【志怪悬疑推理】他拥有被妖怪诅咒的右眼,本想毁灭自我,却无意中回到唐朝,原本选择了庸庸碌碌的混沌生活,却又被无情的卷进设定好的命运诡计中……他,罗夜木,在唐朝,成为一名驱除魑魅魍魉、妖魔鬼怪的术士,也成为百鬼的主人……【小说】分为【现代篇】和【古代篇】,不建议跳开阅读,内置关联会在古代篇的后续故事中一一揭开,请诸君耐心阅读发现【隐藏线索】,祝各位阅读愉快!)另:更新时间为每周的周六周日上午十点半,如有特殊情况,我会提前留言确认更新时间,到时请按实际更新时间为准,如给您造成阅读不便,还望谅解!
  • 成就杰出孩子的100堂情商课

    成就杰出孩子的100堂情商课

    本书主要介绍了成就杰出孩子的100堂情商课,多角度、全方位地提炼出一套简单有效、实用可行的沟通方法。告诉读者,如何提高对孩子的自知力和对情绪的自控力,最大限度地提升成功的概率。
  • 血月.人类之灾

    血月.人类之灾

    血月出现,谁来拯救??一少年淡定的说:“等我!!我来拯救世界!!!”百度贴吧:血月人类之灾吧额,类型选错了,是末世危机
  • 恶魔大人宠上瘾

    恶魔大人宠上瘾

    某女在电视前面趴着看时装秀,突然爬起来,不情愿地掀起小嘴:“我看以后还是给你做情人算了,好歹那个时候你还每月给钱呢。”某男不悦地从文件里面抬脸,危险地眯起眼,深邃的五官立体得如同雕塑一般:“你是在抱怨我没有给你钱花?”感觉到他身上的危险气息,她利索地缩了缩肩膀谄媚凑上去:“当然不是啦……只是要是你愿意依旧定时给钱就更好了,我一个堂堂的总裁夫人出去老是没有钱多不好......”“那好吧,我就给你这个机会,”翻身将她压下,“按次数?”还没有来得及说不,就被吃干抹净,哀怨地咬着小手绢,可怜巴巴地缩在角落里面,总裁什么的最讨厌了......
  • 诛天狂帝

    诛天狂帝

    仙古纪元天地规则残缺,一名来自三界之中至高天界的桀骜少年,开六道,贯万古,回到上古纪元追求虚无缥缈的仙道。从曾经高高在上的天王被打落凡尘,使他看尽了人生百态。与人争,与天斗,一杆血枪伴他杀出一条成仙之路……
  • 河间伤寒心要

    河间伤寒心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任逍遥之无敌天下

    任逍遥之无敌天下

    上古洪荒,大劫起,仙神俱灭。三十一世纪世家子弟霍许因失败的时空实验来到一个神秘的世界,身负混沌诀,转战天地,成就永恒不灭。精彩的战斗,狂放的激情,将无敌于天下,掌天控地,任逍遥。
  • 唯爱至尊

    唯爱至尊

    望着男子远去的背影,少女内心苦笑,他算什么?调戏自己一次还不够还要调戏第二次?这个嗜血如命的恶狼竞夺走她纯洁的象征。少女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冷光。再狡猾的狐狸也逃不过猎人的眼睛,更何况现在面对的是一只已经发情到极点的饿狼。。。
  • 嗜血狂妃:草包王妃要逆天

    嗜血狂妃:草包王妃要逆天

    她是二十一世纪让诸多高层人物听到都闻风丧胆的人,只因她杀人不眨眼且连谁都敢杀。随着她名声越来越大,终是被组织斩草除根。前世她不懂树大招风的道理,让自己死亡,后世呢?后世……当她穿越到一个懦弱的姑娘身上……揍姐姐、打父亲、官宦女儿惹我者死。大闹皇宫太医院、血流成地满目疮痍。不管你们谁惹我,就是死!嚣张跋扈是我的名字,打架惹事是我的特长,身后背景杠杠的!“咳咳……你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某美男。“美人儿~我的衣服呢?”某神经病。“雪楹姐姐抱抱我~”某正太。……且看她嚣张跋扈在异世又不提升实力去……惹事。惹事没关系啊!王爷太子正太公子一个个身后跟着……擦屁股。爽文宠文腹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