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座后,柳亚子向毛泽东推荐说:“尹瘦石先生是我多年的挚友,虽然年纪轻轻,却极具才华,已是很有名的画家了。”
毛泽东笑着说:“好啊!中国绘画,源远流长,这就是后继有人嘛!”柳亚子见毛泽东心情非常愉快,便话锋一转道:“我与尹先生正在筹备一个诗画联展,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毛泽东立即问道:“何谓‘东风’?”柳亚子笑答:“独缺润之兄一幅画像。今天我请尹先生来,就是想为你写真,你要为他做‘模特儿’噢!”
想不到毛泽东竟即刻笑答:“可以,可以。”又回头望望王若飞,“你安排一下,看哪一天合适啊?”
王若飞心里清楚,如今正是国共两党谈判最为紧张的阶段,要抽出时间画像,实在是个难题,他立即查阅了预订工作日程说:“那就只有5日下午了。”
毛泽东一挥手作了个肯定的姿势:“好,一言为定了!”
王若飞又取出一张自己的名片,并在上面写上“五日下午送尹先生来到红岩村”递给尹瘦石。“届时请到张公馆,会有车送你过来。”
10月5日下午2时左右,尹瘦石带上笔、墨、纸、砚,持王若飞名片,来到上清寺桂园张治中公馆,竟然见周恩来迎了出来。
尹瘦石十分惊讶:“周先生,我叫尹瘦石,是来为毛先生画像的。”周恩来亲切地握住尹瘦石的双手,笑着说:“画家先生,你好!你的文房四宝已经告诉了我,亚子先生常夸你,年纪轻轻就画艺惊人了。好吧,我陪你去见见主席!”
尹瘦石万万没有想到,中共的又一位传奇式伟人亲自陪同他前去为另一位伟人画像,这一刻,已成为尹瘦石一生的荣耀。
尹瘦石由于作画心切,虽有钱之光陪同聊天,但仍有心急如焚之感。当他正在焦急与等待中张望时,毛泽东出现在楼梯口:“噢!你来了?”毛泽东快步下梯后,仿佛老朋友般地说:“你看,怎么画?我听你的,我坐在哪里?”
毛泽东谦和与甘愿听画家“指挥、摆布”的平实态度,让尹瘦石极为感动,心中原有的拘谨突然烟消云散了。尹瘦石看见室内有张藤椅,于是说:“毛先生请坐藤椅上,我作画时,先生可以随便讲话、吸烟,但请不要动作太大,更不要走动。”
毛泽东表示完全照办。尹瘦石屏息静气,全神贯注,惟有画笔在有规律地动着。毛泽东神态自若的英容,通过画家笔墨,被形象生动地记录在历史的那一刻。
40分钟后,尹瘦石终于放下了画笔说:“毛先生,好了!”
“噢?”毛泽东犹如从沉思中被惊醒,立即走向画案,仔细观看画中的自己,回头笑看钱之光:“你看像我吗?”钱之光反复对照后说:“像!太像了!”毛泽东脸上露出了非常满意的神情。尹瘦石如释重负,内心无比喜悦,他收拾完画具告辞时,毛泽东对钱之光说:“请尹先生在这里吃饭,然后派车送他。”
“不啦,今天能为毛先生画像,早已胜过珍馐美馔,不再耽误先生更多的时间了,也用不着派车,我自己回去就行了。”
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当时尹先生还年轻,又很激动,竟未能请毛泽东在这件日后称为稀世珍宝的画像上留下墨宝。
三
1942年1月24日,23岁的尹瘦石在桂林举办首次个人画展。从此,这位自学成才的画家开始为世人瞩目,并逐渐走上了革命道路。
1946年3月6日,尹瘦石在周恩来的亲自关怀下,以“执行部中央工作人员”名义,由重庆搭飞机飞往张家口,到华北联大文艺学员班任教。在这里,他结识了周扬、成仿吾、艾青、萧三、丁玲、萧军、古元、彦涵、张汀、莫朴、马达、江丰等一大批文学、美术界名流。4月1日,又被派往刚成立的内蒙古文工团任美术指导。后来在内蒙古自治区开创美术工作达十年之久,曾任《内蒙古画报社》社长、内蒙古文联副主席,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直到1957年7月15日赴北京任中国画院副秘书长。
1958年7月下旬,尹瘦石和聂绀弩一行来到北大荒劳动改造。说起尹瘦石的“右派”帽子,还有一段来历呢。1957年夏天,尹瘦石奉国家文化部之命,由内蒙古调到北京,任画院副秘书长。到北京不久,他正在北京画院研究如何“搞好”运动,谁知后院起火,尹瘦石在内蒙古所属的党委宣传部三次来函,催他回去参加运动,文化部挡不住内蒙古方面的催令,结果尹瘦石刚回到内蒙古,一顶预制的“右派”帽子就戴到了他的头上。
四
1958年7月27日,尹瘦石乘火车离开北京,29日抵达密山,在密山住了一宿,30日到达牡丹江农垦局。然后到八五?e3ac农场四分场二队报到。31日休息,第二天就是“八一”建军节,正赶上麦收开镰之日,他随着大队人马下地收割小麦。割小麦是农活中最累的一种,一条小麦垄有一公里长,低头弯腰割一垄,就是二里多地。许多年轻的小伙子都刷刷一股劲儿地往前窜,落在最后的就是他和聂绀弩。他和大家一起白天收割,夜间脱粒,昼夜连轴转,一转就是半个多月最紧张的农忙季节,从此,揭开了他三年北大荒的“劳改”生涯。这是他第一次干农活。这一年,尹瘦石39岁,即将步入不惑之年。
尹瘦石和聂绀弩在北大荒期间,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眼看农场食堂的伙食越办越糟,中午棒子面窝窝头,早晚棒子面粥,菜就更少了。幸亏后来住在虎林镇上,有时食堂里实在吃不到什么东西,聂绀弩就拉着尹瘦石一起上小酒馆,买一点卤菜喝几盅酒。可是,酒馆里连普通的白酒都没有,只有点用酒精加香料兑水的劣质色酒,菜肴倒是有点野猪肉和炸铁雀之类的,但很贵。有时聂绀弩嫌色酒难喝,就从兜里掏出钱来,让尹老到药店去买一瓶虎骨酒来解馋。
当然也有改善伙食的时候。有一次,尹瘦石所在的《北大荒画报》社不知从哪搞到了几条大马哈鱼。画报社负责人、版画家张作良马上让人把聂绀弩所在的《北大荒文艺》杂志社的几位同仁请来,在画报社大画室中会餐。这次会餐有酒有菜,主要是吃马哈鱼。不知是谁的手艺,煮了满满一脸盆鱼。这一顿鱼酒宴有说有笑,不少人大发诗兴,当场吟起诗来。电影演员李景波用东北地方话编了一个笑话,逗得大家前仰后合。聂绀弩也喝得十分高兴,话也越说越多,可是当他说完话,再用筷子去夹鱼时,才发现装鱼的大盆已经见底儿,只留下一个鱼头了,大家又是哈哈一笑。
在北大荒,对尹瘦石、聂绀弩来说,艰苦的劳动,艰苦的生活,似乎还都能咬咬牙挺过去,最难过的是无穷无尽的思想改造,最难过的是自己的一技之长得不到发挥。
五
1959年夏秋之间,尹瘦石和聂绀弩、丁聪突然接到中国文联的一份书面通知,让他们到北京参加第三届全国文代会。当时,聂绀弩是中国作协的理事,尹瘦石和丁聪都是中国美协的理事,召开全国文代会,理事是当然的代表。可当时他们拿着通知请示农垦局宣传处时,得到的回答是冷冰冰的一句话:“你们自己看着办吧!”聂绀弩让尹瘦石代表他们三个人给中国文联写一封请假信,说是时值麦收农忙回不去。
1961年5月,尹瘦石在前一年聂绀弩和丁聪已经调回北京后,被聘到哈尔滨艺术学院教书。当年寒假,尹瘦石回北京探亲,常到西城半壁街邮电部宿舍看望聂绀弩。后来,尹瘦石也调回北京画院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尹瘦石摘掉了右派帽子,恢复了党籍,出任北京画院副院长。这一年,他正好60岁。聂老为了祝贺老友的六十大寿,就在病榻上用钢笔歪歪扭扭地写了一首《瘦石六十》的赠诗:
万马奔腾六秩翁,
酒酣泼墨纸生风。
骅骝骐骥昂其首,
驰骋纵横荡我胸。
本住江南烟景好,
一巡冀北马群空。
何时得闲来描我,
古道斜阳跛且聋。
这首诗成了尹瘦石与聂绀弩诗画之交的最后绝唱。
1979年3月,组织上为尹瘦石恢复了名誉、恢复了党籍、恢复了原行政级别。
1994年3月末,尹瘦石携夫人从北京回乡,与家乡的领导商议他的书画与藏品等捐赠事宜。他决定把自己各时期的代表作70套共96幅以及由他精心收藏的书画文物珍品240多件(套)一并捐赠给家乡,并于3月31日于市委礼堂举行了捐赠仪式。当年的4月18日,尹瘦石艺术馆在他的家乡周铁镇正式开馆。这座占地一万多平方米,充分体现江南园林风格的艺术馆内,建有碑廊,镌刻毛泽东、郭沫若、茅盾、徐悲鸿、丰子恺等对尹瘦石先生的艺术评论和手迹。
1998年4月14日,这位颇具传奇色彩的著名书画家永远离开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