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7600000030

第30章 同情心的缺失 (2)

光以中国媳妇的苦难为话题,我们就足以单独写成一章,而不是简单地写一段。所有的中国女子都要出嫁,通常她们都是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出嫁了,因而在她们的一生中有很长一段时间都要受到婆婆的控制。当我们想到这一点时,我们最大的感受就是她们生活在受虐待的家庭中,正遭受着种种难以忍受的苦难。而她们的亲生父母却无能为力,除非他们出面对婆家进行一些劝解,或者当女儿被迫自杀之后,向婆家索要一大笔丧葬费。如果丈夫把妻子打成重伤,甚至杀了她,那么这个不幸的妻子却要被戴上一个对公婆“不孝”的罪名,而他的丈夫却可以逍遥法外,逃脱干系。在这里我们需要强调一下,年轻妻子的自杀现象是十分常见的,在一些地区,几乎找不到几个在短时间内没有发生这种事情的村庄。甚至有的母亲会斥责自己出嫁后自杀未遂的女儿,说:“怎么就没死成呢?”没什么话比这种话更让人感到伤心难过的了。

几年前,《京报》上发表了一份河南巡抚的奏折。奏折上披露说,父母如果把孩子杀死,那么按法律的观点来看他们是有罪的,但是有一条规定却使这项法律变成了空谈,一个婆婆恶意谋杀了她年轻的儿媳,但是这名凶手只要付一笔钱就能够赎罪。河南巡抚上报的案例中还有一个实例:一个妇女将她的童养媳折磨致死。她先用点着的香烫她的童养媳,然后用烧红的铁钳烙童养媳的脸颊,最后竟然用沸腾的热水把童养媳活活地煮死了。在这份奏折中,河南巡抚还提到了几个相似的案例,因为这些案例是写进奏折里的,所以它们也是确信无疑的。这种极端野蛮、惨无人道的事情或许在其他人眼中是荒谬罕见的,但是这种虐待所导致的自杀或企图自杀的心理却是经常出现的,以致于当时的人懒得去议论其中的对错。我所熟识的不少家庭中,就发生过类似的事情。

那些给人作小老婆的中国妇女的命运可以说是十分辛酸的。她们所在的家庭里基本上毫无幸福可言。每天她们都逃不开无休止的争吵与公开的打斗。“在我所居住的城市里,有一位长官,”一位久住中国的外国居民写道,”他是一个十分富有并且学识渊博的人,擅长舞文弄墨,为官干练、仔细。但是他经常做一些欺骗、咒骂、抢掠的勾当,甚至喜欢折磨他人以满足自己的兽欲。当他抓住自己的一个逃跑的妾时,他将她的衣服剥光,然后将她倒吊在屋梁上,接下来就是一段毒打。”

在这样的国家里,男人们从来不会把妇女、儿童的病痛当回事儿。如果妇女、儿童生了病,男人们就会任其发展,即使到无法治疗的地步也不会有一丝救治的行动。也许是他们没时间管这种事,或者就是因为男人根本就没钱给他们看病。

在说到中国人的孝心方面,我们不难看出,中国人的孝心理论中缺乏一份对年幼者的关爱与尊重。对于年幼的人来说,他们的价值主要取决于他们日后会成为什么的人,但人们所关注的却不是他们现在是什么。一些西方国家的做法与中国的这种观念正好相反。三个出门在外的人中,最年轻的人总是主动地去做最辛苦的工作;干最苦、最累的活的一定是最年轻的仆人。众多中国人都在贫困中忍受煎熬,而中国的男孩子也不堪忍受各种严酷的欺压,所以他们奋起反抗,常常做出离家出走的事情,而这种事也就变得不足为奇了。

那些下定决心离家出走的孩子,几乎都能够找到可以投靠的人。而造成他们离家出走的原因有很多种,据我们观察,最普遍的原因就是家庭中的虐待。举个例子来说,一个男孩刚刚从斑疹伤寒中复原。患上这种病的人,在大病初愈之后通常很能吃东西,胃口很大,但是他家里仅有的粗黑面实在是难以下咽,于是他带着家里的钱跑到当地的一个市场,大吃了一顿。因为他花掉了大约二十个铜钱,他的父亲就痛骂了他一顿,因此他就离家出走,逃到满洲——少年心中向往的圣地,从此音信全无。

普伦蒂斯曾经说过:“男人是创造的对象,而女人则‘无关宏旨’。”这种说法十分真实地反映出了中国妻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对于女方的家庭来说,把女儿嫁出去,就可以不再抚养她了。而对于男方的家庭来说,他们娶媳妇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传继香火。事实上,这些目的是不会遭到别人或道德上的指责的,除非我们一味地追究人们的动机。但在中国,没有人会对这个问题产生不好的感觉。

那些普通人家男婚女嫁的目的基本都是如此。对于穷人来说,这个目的就显得更为突出了。有时,我们会对再嫁的寡妇说:“现在你不会再挨饿了。”俗话说:“再婚再嫁,只为吃饭;没有饭吃,散伙完蛋。”在赈济饥荒时,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丈夫撇下妻儿不管的场景。由于他们的不管不顾,导致那些妻儿蹲在大街上要饭,或者饿死。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儿媳妇被送回娘家,“她是你的女儿,你去管她吧。”如果娘家有吃的她就跟着吃一口,如果没有,最后也是饿死。有些男人是十分可恶的,他们竟然会把分给哺乳妇女的救济粮夺走。

虽然单单从大饥荒的年份里,分析这个贫困的民族有些不公平,但是这种特殊的情况却是一块试金石,它能够反映出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们的疾苦,而且它要比寻常年景所反映的情况更准确,更确实。在中国,买卖妻子、儿女的现象并不是灾荒之年所特有的场景,只是这种现象在灾荒之年显得更加平常罢了。熟悉这些事实的人几乎都明白,近几年来,在那些闹饥荒的地区,妇女和儿童就像骡子和驴子一样被拉到集市上公开买卖。

1878年中国发生了一场大饥荒。这场饥荒几乎波及到中国最北面的所有地方,并且还向南方蔓延着。行驶在路上的车辆,里面坐着的几乎都是卖到中部省份的女人和女孩。这一时期,有些地方是很难雇到马车的,因为所有的车辆都正忙着把新买来的女人转卖到别的地方去。由此,大量的年轻妇女从饥荒之乡或人口过剩的地方,被卖到了因动乱而人口稀少的地方,以及那些娶妻难的地方。面对这种残酷的事情,令人感到最为吃惊的是,在当时,中国的家庭成员最好的出路,竟然就是这种被卖到遥远的省份,而这又是他们能够活下去的唯一办法。

前面我们提到过,对家人病情的漠不关心只是因为得病的是“区区妇孺”。在西方人看来,天花被当做是一种可怕的瘟疫。而这种瘟疫也经常造访中国,无力的中国人已经再也不指望自己能够逃脱它的吞噬了。但是,他们在这方面不会想太多,因为得天花的大多是孩子。人们经常可以遇见两眼全瞎的人,而他们的失明就是因为小时候得了天花。中国人是无法容忍身体受到丝毫毁伤的,但是他们却对孩子的生命价值如此漠视,这一点是我们西方人始料未及的。小孩死了,中国人的处理方式要么根本就不掩埋,常说:“扔了!”要么就用草席一卷,松散地盖着,可怜的孩子不久之后就被狗群啃吃掉了;有的地方流传着一种恐怖的风俗:把死孩子踩成面目全非的一团,其目的就是以免附在孩子身上的“鬼魂”回家骚扰!

在对待天花的态度上,中国人不会像西方人那样感到十分紧张,而是十分麻木的。所以他们根本体会不到我们对天花的恐惧。但是中国人是害怕伤寒和斑疹伤寒的,这一点与我们害怕猩红热一样。如果一个出门在外的人得了这种病,那么他就很难得到必需的看护,甚至在大多数情况下根本没人看护。人们在拒绝那些恳求帮助的人时,都会说一句话:“这病会传染的。”当然,有一些发热的病症确实会传染,而且在云南的某些山谷里所发现的一种疾病大概是最具传染性的。

贝德禄先生在《华西旅行考查记》中有过这样的描述:“患者在发病后不久,就感到极度虚弱,接下来的几个小时,他的全身都感到极度疼痛;不久即陷入精神狂乱的状态,最后死掉——患有这种病的人十个有九个会死掉。”据当地人讲:“病房里充满了鬼魂,人们感到桌子和床垫好像都在扭动,它们似乎发出了像人们说话似的声音,而且还会回答我们提出的问题。不过,也有几个人冒险走进了房间。传教士确切地告诉我说,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人们担心自己被传染上这种疾病,所以远离患者,使患者感觉自己就像麻风病人一样遭到了别人的嫌弃。如果家里有个长辈染上了这种病症的话,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把这位长辈关进一个孤零零的房间里,只在他的旁边放上一壶水。他的房门要关得紧紧的,门的一侧可以放上一根竹竿,这样一来,那些焦急等待长辈去世的亲戚就可以用它捅一下病人,看看他死了没有。”

如果说中华民族是一个性情温和的民族,那么他们的家庭内部一定洋溢着温馨与关爱。疾病与麻烦是两个最能唤醒人性中美好一面的因素,我们在一家专门为中国人开办的外国医院里,目睹了许多事情。在这里,不仅父母与孩子之间充满着至亲至情的爱,而且妻子与丈夫之间也充满了挚爱。陌生人之间都存在一种关心。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孩子的中国母亲,会用自己的奶水哺育那些失去母亲的婴儿,为了不让他们饿死。

没有人愿意主动去帮助别人,除非有特别的理由。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体现了这一特点。有人曾劝说一个聪明的男孩:“尽管你没有上学的机会,但是你也应该尽量多读点书。”然而这个男孩时常会找到一个令你无懈可击的借口,他会得意地说:“没人教我。”实际上,这个男孩的身边有不少读书人,他们也有空。但是只要这个男孩提出读书的愿望,便招到别人的冷嘲热讽。这些人在私塾里苦熬了漫长的岁月才换来了今天的一些知识。所以他们会说:“这个小家伙凭什么想走捷径,还想几个月就学会我们多少年苦读学会的东西,即使他学会了过几天也会忘的。让他像我们一样请个老师好了。”在中国,我们很难碰到一个能够称得上是识文断字的人——哪怕是最起码的识文断字或者是自学的。

令那些住在中国的外国人感到十分吃惊的事是,一般情况下,中国人是不会救落水的人的。记得几年前,一艘外国汽轮在长江不幸起火,当时成群的中国人都目睹了这个事件。但是他们只是站在远处呆呆地望着,没有上前营救任何一名乘客或船员。当落水者竭尽全力地逃到岸边时,站在岸边的中国人竟然把他们的衣服都抢走了,有的还被当场弄死。在西方,能与这种暴行相提并论的就是抢夺沉船里的财宝。当时这种行为在英国还算是一种营生。而1892年的秋天,英国的一艘大汽轮在中国的海岸搁浅,当地的渔民和官员都不遗余力地营救船上的幸存者。然而在中国,人们在对待各种苦难的态度仍然是冷漠的,这样的情况仍然存在,尤其是当人们外出旅途时。有句谚语说:“在家不是贫,路贫贫煞人。”

同类推荐
  • 桂海苍茫

    桂海苍茫

    一个人的体验,一位作家的眼光,穿越千年广西,穿越地理桂海。于是,赤子之心发现了一份份被遗落的时空形态,一片片人们应该拾捡的文明碎片。本书是著名散文家、广西作家协会主席冯艺关于广西的人文地理笔记。笔记里有许多广西史书上不该忘却的背影,许多或伟大或平凡的人文墓碑。作者以本土作家的高度责任感和一腔人文情怀,描述了广西这方水土浓密的阳光和水气背后的苍茫的人文地理。丰沛而智性,详实而诗意,融文化积淀与个体体验于一体,意境苍凉。于是,从本书您也许会看到另一个人文的广西。
  •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

    本书反映了犹太民族的形成发展,赞颂了犹太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这些美丽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是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曾给无数的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提供无穷的灵感与启迪,至今仍有极高的阅读价值。是生活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的古代希伯来民族数千年历史长河中集体智慧的结晶。
  • 美国商业电视的竞争

    美国商业电视的竞争

    在我动笔写作本书时,对开头部分要写哪些内容,已经心中有数了,而先前的几本书却不是这样。矗立在大地之上的电视塔,其象征意义显而易见:以经济和技术力量征服现实,展现城市风对乡村宁静平和生活的影响,以及里普利笔下那奇异的图景。在一次为期两周的旅行中,一个周末我因故来到北达科他州,博比·肯尼迪(Bobby Kennedy)的葬礼正好在那个周末举行。在若干个农业州,一些当地电视台在转播葬礼车队漫长的行进过程中,正在插播当地商业广告。
  • 庆阳历史文化名人十讲

    庆阳历史文化名人十讲

    本书全面地介绍了历史上十位庆阳的文化名人及其传略,充分展示了他们的风采和在中华文明史所做的贡献,同时也展示庆阳绵长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
  • 不朽的北宋风俗画卷:《清明上河图》

    不朽的北宋风俗画卷:《清明上河图》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孔永编著的《不朽的北宋风俗画卷——<清明上河图>》为丛书之一,对《清明上河图》进行了解析,挖掘藏在画作中的未解之谜。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宁为贵女

    宁为贵女

    “都说肚子尖生男孩儿,老身瞧着大奶奶这一胎绝对是个哥儿。”十三年前,稳婆笑眯眯一句话,让宁书湘打从娘胎里出来,就过起了十多年的长房嫡子“湘哥儿”生活。然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等女扮男装的事儿暴露开来:书湘不安,母亲忧惧。父亲震怒,祖母惊怒。家学里那同窗却笑了,“噢。竟是姑娘家么?……如此甚好。”
  • 校园玄能高手

    校园玄能高手

    玄能时代,武者凝练的玄气成为世界的能源之母,林浩无意间获得了神秘武神的传承,一夜之间从一名普通高中生成为了武道天才。绝色校花:“我一定要逆推林浩,谁都别拦我!”尤物总裁:“姐弟恋怎么了?我就是要倒追林浩!”美腿明星:“包养我?不好意思,我的美腿只为林浩张开~”纨绔恶霸:“别惹林浩,他就是个恶魔!”武器专家:“谁敢侵略我们国家?用林浩的玄气制作导弹,威力已经超过了核武器!”
  • 宅男闯世界

    宅男闯世界

    争霸天下,九五至尊。欧码噶,这般高大上肯定不是俺的活!武炼巅峰,脚踏苍穹。哎呦喂,俺的光环啥时候这么锃光瓦亮!后宫模式,妻妾成群。这,这,这,河蟹大神太凶猛!俺的目标很简单,俺只想娶一个漂亮点、最好大腿修长点、臀部翘一点的小妮子当老婆!—苗陆语。这是一位腐宅男,捡起一张通知单,引发的一段啼笑旅途。
  • 霸道校草vs唯美校花

    霸道校草vs唯美校花

    当一个霸道的男生遇上一个唯美的女生,他们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远东审判

    远东审判

    本书以前后长达三年的远东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审判为主线,以32个分镜头,全面再现了远东审判的全过程,充分展现出这是人民的胜利,这是正义的胜利这一主题。但是,如同阳光总会有阴影相伴,远东审判在澄清战争事实、宣判战犯罪责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当时行将登场的冷战的影响,不追究天皇的战争责任,日本731部队头子居然不是战犯,等等,“正义的遗憾”不一而足;当读到由于中国内战阴云渐浓,国民政府不惜以牺牲中国的国家利益为打赢内战增加筹码时,不禁令人扼腕……今天,当人们面对日本军国主义死恢复燃的危险时,尤其值得回顾这段历史。
  • 叶虽蓝月若凡

    叶虽蓝月若凡

    蓝月,若凡,一妖一龙,上古三界,仙魔之战....“我的世界有你足矣!”蓝月。“你的世界我承受不起”叶若凡。
  • 孤独公主的蜕变

    孤独公主的蜕变

    一个被遗弃的女孩,南宫爱会,在这个世界上用了三种身份生活,虽然有着知心好友欧阳少美,也有着配合默契的cp竺天岚,但是她的生活依旧没有一丝色彩,谁能拯救她?答案是:她自己……
  • 半壁江山:红袖舞

    半壁江山:红袖舞

    【经典文学】今日风行,明日经典【晴语】编辑旗下出品她生于贵胄之家,命悬盛世之末的帝国皇朝,十二入宫为后,她问:何处可安生立命?一招计谋破茧飞,逆天下伦常,她随丈夫之弟沉浮半生。人道,她天资聪颖,命格尊贵,能挑起半壁江山。计谋与她挽袖之间谈笑,生死与她情动间跳跃,逆命,争情。奈何权力与她的爱情相左右时,又是哪般胜负?他:你是个值得爱,却终究不能爱的女人......他:若是随我,便是一世,是沉是浮,只求一生一世!他:人说,释迦摩尼坐禅因守着那棵菩提树。我若成佛,只为守你,哪怕坠入阿鼻地狱!他:我不能向你倾诉衷肠,哪怕只是扰乱你的心绪,都似掐断我的气息那般疼痛。我愿默默守候,直到如风随行。他:你要权势,我许你;你要荣耀,我予你;你要天下,我让你,哪怕你要的是我的性命我都给你。勿需你费了心思,只要静静的留在我身边,仅此、而已!一曲红袖舞,江山飘摇下舞尽她万般芳华,曲终人散时,红袖依附向何处?
  • 前尘旧梦

    前尘旧梦

    精选了郑逸梅写人物、谈掌故、品艺事、话图书的文章上百余篇,撷英采华,变成这部郑逸梅美文类编。共分人物编、书话编、掌故编、艺事编四辑。所选皆为郑文精粹,而又以类相从,可以和而观之,也可性有偏嗜,各取所好,一编在手,尽享快乐阅读的陶然之感。
  • 巫道主宰

    巫道主宰

    天地改易,谓之大劫。历劫多幸,夙世善缘。后生旷世安敢望,故事历劫徒能说。历劫而久者,金石之所以贵。历劫之下,度尽诸苦厄。历劫不死的中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