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5700000016

第16章 金融财政与宏观政策 (6)

个人职业选择性失业最先出现在城市,留下的职业空缺还可以由农村过剩的劳动力来填补——出于挣钱养家糊口的目的,农村人往往有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但是,随着农民家庭生活的改善,收入的提高以及子女的减少,职业空缺的填补就成了问题。要我们也像西欧几个发达国家一样,由外国移民工人来填补这些职位空缺自然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厉以宁教授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深刻地预见到了这一问题,并对此进行了一些超前性的探索。厉以宁教授当时指出的对策有:改善劳动条件差的工作岗位的状况——减轻劳动强度,缩短劳动时间以及增加休假日数;提高劳动条件差的工作岗位的报酬,增加福利待遇;普遍采用合同工制,合同期满以后可以流动,也可以更换工种;为劳动条件差的工作部门创造条件开展业余文化活动,使职工个人的兴趣、爱好有所满足,使专长得以发挥;破除社会上把职业分为“高低贵贱”的传统观念。

这些观点不用我们去评判,中国社会实际上正在按照厉以宁教授所说的那样前行着。就业问题与经济效率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存在着效率与就业的矛盾,而在近年来的中国经济中,这一矛盾可能更加突出。正如失业问题的隐蔽性与公开性一样,就业与效率之间的矛盾也随着体制的转换而由隐蔽走向公开。是保证就业,还是强调效率?厉以宁教授为我们论述了兼顾二者的可行性,并对学术界一度探讨的“适度失业率”问题进行了分析。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效率与就业的矛盾是被掩盖着的。当时中国政府采取统一安排就业的政策,用人单位按照政府的政策接受劳动力,于是失业便成为隐蔽性的;加上当时国家对于农村中的劳动力采取封闭的做法,一概不得流动,不得自谋职业,一律参加入民公社组织的生产劳动,因此尽管效率十分低下,但失业问题却不明显。因此人们也就察觉不到效率与就业之间的矛盾。

改革开放最初的十几年里,效率与就业之间的矛盾虽然已经有所暴露,但问题并不严重。一是由于20世纪80年代的劳动密集型乡镇企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这些企业尽管各方面都不甚先进,但却能容纳较多的来自农村的多余劳动力;二来80年代的国有企业改革尚未真正开始,依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用工制度,必须奉命接收计划分配来的劳动力,而且不能把本企业多余的劳动力打发出去,因此即使国有企业人浮于事,效率不佳,但还能继续运转,于是效率与就业的矛盾仍然被掩盖起来;此外,80年代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无论在工农业生产领域还是在服务业领域,市场竞争的意识都是淡薄的,企业感觉不到外界竞争的巨大压力,劳动者自身也感受不到劳动力供求方面的压力,这样效率问题自然不会受到重视。

进入9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后,情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一方面每一家企业,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乡镇企业,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都力求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否则难以在竞争中立足,大家都把精简编制、减少冗员、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放在重要位置。这样,本来被掩盖的“低效率下的高就业”现象的不合理就暴露无遗。没有哪一家企业愿意维持这种不合理现象,大家都在争取求变以图强。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深感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压力,在企业新建与扩建时,都不愿继续采取劳动密集型的生产要素组合方式,而希望加速技术改造以采取节省劳动力成本的新技术。甚至外商来投资办厂时,也倾向于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的企业,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兴趣正在下降。此外从政府的角度看,政府不仅不再像过去那样以行政手段向用人单位硬性派遣劳动力,而且容许企业以经济理由辞退劳动力,容许亏损企业依法宣告破产。这也给劳动力市场增大了压力。

随着上述变化的出现,效率与就业间的尖锐矛盾也就凸现出来了。效率与就业该侧重哪一头呢?厉以宁教授认为,在现实条件下,只顾提高效率而听任失业增加,或者只顾多安排就业而听任效率低下,都是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应当在两者之间选择比较折中的道路。兼顾效率与就业不仅必要,而且也有可行性。在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建立资本一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同时,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仍应继续成长。劳动力资源是中国的优势之一,我们要利用和发挥这一优势,而不能单纯把它当做一个包袱。诸如筑路、兴修水利、治理环境等工作,可以吸收较多的劳动力,并且也有助于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和资源利用效率的进一步提高,这样就既照顾了就业,又促进了效率增长。

针对以前的“国家把企业包下来,企业把职工包下来”的模式,考虑到经济效率的提高问题,在国内学术界曾出现了有关“适度失业率”的讨论,即把失业率维持在社会可以承受和经济可以正常运行的限度之内。厉以宁教授首先肯定了“适度失业率”的积极意义,毕竟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以及二者之间的协调要通过市场来解决,国家既不可能把企业包下来,企业也不可能把职工包下来。社会上有一部分人因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找不到工作,是市场经济中常见的现象,社会也应当接受这一事实。但厉以宁教授接着又指出了“适度失业率”在实际运用中的问题,即“适度失业率”的界定问题。

如果所考察的是不存在隐蔽性失业的经济,那么只要了解到社会可以承受的失业率的限度,“适度失业率”不仅可以从数量上界定,而且在制定政策目标时也易于按照数量上的界定来执行。然而,现阶段的中国大量存在着隐蔽性失业,尤其是农村,随时都会释放出多余的劳动力进入城镇找工作,这样原来规定的“适度失业率”的界限就被打破了。

在讨论“适度失业率”时,往往是就“适度的公开失业率”而言,同时认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只是公开的失业人数;所谓社会可以承受的失业率限度,也仅指社会可以承受的公开失业人数,而未把隐蔽失业人数包括在内。但是隐蔽的失业人数在超过一定界限之后也不利于社会稳定,那么“适度失业率”又将如何界定呢?

此外,失业之所以影响稳定,一是没有工作,二是没有收入。公开的失业者符合这样两个条件。但隐蔽的失业者就很难用这样两个条件来判断了。农村中的隐蔽失业者是有工作的——务农就是工作;他们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收入,而是可能有微薄的收入,或相对说来较少的收入。界定农村中的隐蔽失业用的是如下的尺度:假定从农村中抽走一定的劳动力,可以使农村的产值不变,甚至可以使产值上升,那么被抽走的劳动力就可以被看成是隐蔽失业者。城镇企事业单位中的隐蔽失业状况与此相似:如果调出劳动力而不影响效率,那么被调出的劳动力人数就是隐蔽失业人数。不过问题在于,如果是公开的失业,我们可以说某人失业了;但在隐蔽失业条件下,我们不可能说某某人是隐蔽失业者,某某人不是隐蔽失业者。隐蔽性失业是一种笼统的说法,很难落实到每一个具体人的身上。此外,在存在隐蔽性失业的部门或单位,究竟抽走多少人才算是消除了隐蔽性失业一般很难精确地算出来,在技术不断进步的条件下尤其如此。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厉以宁教授总结出如下的结论:“适度失业率”的概念值得在理论界进行更广泛和深入的探讨;但在现阶段的中国,还不适宜于用“适度失业率”作为制定就业政策与就业目标的依据。

阅读后的思考:

通货膨胀问题可能的确是有些太宏观了,而就业可就不是这样了。就业问题与每个人的关系都太密切了,毕竟那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生存的手段。你可曾对计划经济下的“充分稳定”的就业状态感到满意,可曾对“下岗”大潮感到惶惶不安?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你就应该把厉以宁教授的分析仔仔细细地读上几遍,直到深刻地理解。因为你曾经的感觉是一种错觉,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必须摒弃的观念。厉以宁教授的分析告诉我们:就业不仅关系个人的切身利益,而且与整体的经济发展与稳定密切相关;市场经济的推行打破了“大锅饭”,砸了某些人的“铁饭碗”,但竞争上岗同时也带来了经济运行效率的提高。只要你努力,你就不会被竞争淘汰,而最终成为经济发展和繁荣的受益者。

市场经济与法制建设

健全法制,要“活”不要“乱”

在市场经济改革的步伐刚刚开始的时候,长期生活工作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的人们经常把市场竞争称作“乱”,似乎只要超出了计划经济规定的界限,经济生活就紊乱不堪了。产生这种想法一方面是由于对环境变化的不适应。另一方面则是对市场竞争的不甚理解。在这一部分,厉以宁教授生动地为我们解释了究竟何为“乱”,以及如何依靠法制变“乱”为“活”。

市场经济的活跃与繁荣可能确实给某些人带来了眼花缭乱的感觉,但就此认为市场经济就是“乱套”则显然是对市场竞争的错误认识。

厉以宁教授以球赛作为例子,生动地为我们剖析了这种错误。无论是打篮球还是踢足球,双方的队员都在球场上追抢一个球。什么叫做“乱”?——就是比赛时没有规则可依,或者有规则而不遵守,比如踩线、撞人、抱着球奔跑等等,这就是“乱”。而如果比赛时有规则可依,而且球赛的双方都遵守规则,有规则地进行角逐,那么这就不是“乱”,而是“活”。在按规则进行比赛的前提下,双方的队员越是卖力,竞争越是激烈,球赛才越有意思,才能打出新的水平,创造更好的成绩。相反,如果双方都斯斯文文,温良且谦让,球赛反倒变得毫无意义,相信谁都不爱看这种球赛。因此我们说,“活”还是“不活”既反应在球赛是否按规则进行,又反应在比赛是否激烈,双方是否都真正卖了力。按规则进行的竞赛,越是激烈就越反应了赛场的活跃。

相信大家不难理解厉以宁教授这个生动的小例子中的深刻寓意——经济生活中的情况与球赛是相似的。对流行一时的所谓“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说法,厉以宁教授为我们做了如下的具体的分析。

同类推荐
  • 一口气读懂经济学3

    一口气读懂经济学3

    “一口气读懂经济学”系列中最值得玩味的经济学新体验,成人与儿童都能读懂的经济小说。书中用小狗皮皮的视角,结合人们日常的经济行为。分析出经济学中最质朴的原理,带你轻松享受阅读之旅。
  • 经济学改变你的生活

    经济学改变你的生活

    超给力的经济学:改变你生活和工作的经济学笔记;最实用的平民经济学:看懂经济现象的平民武器。一本专门为普通人量身定做的关于经济学常识的通俗读物,让你轻松获得经济蛋糕中属于自己的那一块,赶紧来阅读吧。
  • 石油效应:全球石油危机的背后

    石油效应:全球石油危机的背后

    石油,被人们称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血液。今天,石油已经像血液一样维系着社会生活的运转、经济的发展甚至政治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全。英国石油专家彼得·R·奥得尔曾这样论断:无论按什么标准而言,石油工业都堪称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行业,它可能是唯一牵涉到世界每一个国家的一种国际性行业。近几年,石油价格飞涨,石油价格的涨落与国家政治、经济、生活、军事和外交紧密联在一起,演绎了一出出惊心动魄的故事,牵动着世界的神经。这不得不引起世人对石油的关注。当今世界,石油危机时代,如何规避投资风险?未来中国会与其它国家因石油爆发战争吗?如何让你的公司安危渡过石油危机?国家未来可能出台哪些石油政策?
  • 经济学不是教你诈

    经济学不是教你诈

    最见怪不怪的生活案例和最意想不到的趣味解读,为你揭开日常生活中鲜为人知的经济学秘密和潜规则。
  • 市场与政府

    市场与政府

    《市场与政府》收录了张维迎三十余年来的重要文章和演讲33篇,从改革开放之初到2008年金融危机,张维迎一直活跃在中国改革的最前沿,他的许多观点后来被证明具有极强的预见性,本书精选的文章,几乎囊括了张维迎教授所有对中国改革产生巨大影响的重要观点,他对市场经济的坚持、对主流经济学的思考和对中国资本市场及金融稳定的建议,都在书中得到了完整的论述,本书是了解张维迎学术思想、理解宏观经济脉络、认清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权威文本。市场经济的内在矛盾在于市场体系自身包含着反市场的力量—政府。这是一种“异化”。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傲世倾城

    重生之傲世倾城

    这一年的情人节,发生了好多事情,爸爸妈妈哥哥,你们在天堂还好吗?我能不能也来找你呢?我想,没有烦恼,和你们一起,永远可以吗?我来到了一个没有你们的世界,小梦,你还好吗?你是不是还在恨我丢下你呢?对不起,那些属于我们的时光,我会一直记得,请你也不要忘记好吗?对自己好点。在这,我一切都好,请勿挂勿念。。。。。。。。。
  • 洛阳 洛阳

    洛阳 洛阳

    本书描写的是清代末年到解放前夕洛阳历史的故事。是中原大地上的奇人遗事和十三朝古都半个世纪的兴衰过往,讴歌的是抗日战争的惨烈悲壮和解放战争的波澜壮阔。
  • 轮回转世为君生

    轮回转世为君生

    他,生为魔障,为统一天下滥杀无辜;她,神界骄傲,除魔卫道保三界安宁。他,仙界上仙,守护苍生万余年;她,现代女性,狗屎穿越拜入仙界。时光重现,命运轮回,情劫重蹈,伤断情肠;七界再现,为保所爱,挥剑斩缘,情却难断……
  • EXO逆世界

    EXO逆世界

    EXO的公主,奇幻的世界,背叛,溺爱,悔恨,堕落和爱。诺凝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爱上了他,只知道,自己已经离不开他。。。。。。
  • 守望无限

    守望无限

    三国、明末、十字军东征......世界就像一个不停变幻的巨大魔方,充斥着大规模的战争和灾难。即便拥有再强大力量的个体,面对扑面而来的千军万马,面对吞噬一切的“蚀祭”,也显得渺小不堪。这是一个必须要依靠智慧和人心才能生存下去的世界。世界为什么会是这样?潘古醒来了,迎接他的是一个未知的自己,一个待揭晓的世界。当遮盖住这个世界的面纱逐渐揭开,你会发现这是一本完全不同的无限流。亲爱的读者,如您喜欢本书,请收藏,您的轻轻点击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拜谢!(据部分读者反映,本书某些内容较重口,心理素质差者慎入。)
  • 春来花满枝

    春来花满枝

    穿越重生千般好,谁料横地生变数。腊梅香自苦寒来,一朝春来花满枝。生为官家女儿,舒适的日子还没好好过上几年,却在一夕之间家破人亡。下有年幼的弟弟妹妹,上有软弱靠不住的姨娘,外带一堆渣亲戚,那又如何?安身立命,勤劳发家,要翻身农奴做主人,还要替弟弟妹妹谋上一个大好姻缘。至于自己,花蕊娘轻哼一声,那还用说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网游末日之从零开始

    网游末日之从零开始

    世界被数据化,人类进入末日世界,没有异能的姜凡沦为他人玩乐的工具惨遭虐杀,重生后,拥有上辈子记忆,天赋觉醒,一切都将变得不一样!辱我者,必辱之!
  • 龍抬头

    龍抬头

    乡村少年乌奇斗有一张面瘫脸,面部肌肉有些不够灵活,而且还有一双恶魔般犀利锋锐的眼神,这样组合起来,面部表情是一副随时都在生气的样子,让人不敢轻易接近。如果他笑起来,即使想要表达善意,笑容还是面目狰狞,好似恶魔一样,人们都非常怕他,甚至厌恶他。久而久之,大家都叫他恶魔奇斗。奇斗从小有个梦想,就是打遍天下,以武会友,成为世界上最强的男人!
  • 下个天使就是你

    下个天使就是你

    她寻他千年,只为曾经的承诺。她忍受地狱之苦,只为重新见到他。她受尽别人嘲笑,只为等待。当她来到tva学校,遇见了一个跟他有相同眼睛的人,他总是在不经意间给她错觉,让她看不清自己,她慢慢陷入。另一个人总是给她温暖,她却无法承受。命运似乎总在开玩笑,这份复杂的感情又该何去何同。……她只想做他的天使鸟,默默守护着他……
  • 魔鬼与天使

    魔鬼与天使

    魔鬼和天使的爱情故事是怎么样的呢?天使的遭遇,魔鬼的所作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