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5400000032

第32章 中西方文学比较 (2)

人类往往喜欢自我欣赏,镜子就为有这种心态的人提供了一个表演机会。最著名的当数古希腊关于水仙花的传说:一位美少年看到自己在水中的倒影,被深深迷住,从此在水边流连,终于有一天溺水而死,化为终日临水照影的水仙。中国古代也有对“自恋症”的描写,《博物志》里的山鸡喜爱自己的羽毛,整天在水边对影起舞,最后头晕目眩,一头栽进河里淹死了。顾影自怜往往和美女的红颜薄命相连。唐代诗人崔国辅的《丽人曲》写道:“红颜称绝代,欲并真无侣,独有镜中人,由来自相许。”明代才女冯小青临死前爱上自己的影子,作诗道:“瘦影自临秋水照,卿需怜我我怜卿”,这首诗在《红楼梦》中也曾为林黛玉吟咏过。钱钟书评价说,女主人公是因为太了解自己进而自我陶醉,眼睛里只有自己,再也无法理解别人,因此反过来感叹别人不理解自己。这正是顾影自怜者的通病,完全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忽视了和别人的沟通,实际上就是把自己彻底封闭起来,知音难求的感慨其实很大部分是由自己造成的。

镜子之厌

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条件顾影自怜,丑人对自己的容貌耿耿于怀,顺便也对镜子心生恶感。唐代民间传说里的通天犀总是自惭形秽,厌恶自己的影子,因此只喝浑浊的水,和对镜起舞的山鸡相映成趣。钱钟书发现历史中有许多“自厌”的例子。三国时期的夏侯淳在战斗中伤了左眼,每次照镜子都大怒,把镜子摔在地上。唐代诗人李益在《罢镜》诗中揣摩他的心理写道:“手中青铜镜,照我少年时;衰飒一如此,青光难复持。……纵使逢人见,犹胜自见悲。”夏侯淳无法接受的不只是自己现在的样子,更多的是现在的自己和往日的自己的对比,其中显示出个人在命运的冷酷前的无能为力。中国诗歌里出现过许多镜子诗,诗人们借此感叹青春的流逝,和夏侯淳的心理有相似之处。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镜子是昏暗不明的,对它的厌恶又会变成喜爱。刘禹锡的《昏镜》诗说:“瑕疵既不见,妍态随意生,一日四五照,自言美倾城。”钱钟书说,因为看到自己的丑陋而憎恨镜子的明亮以至于不照镜子,和看不清自己的真面目而喜爱镜子的昏暗所以频频照镜子,一个自怜,一个自厌,两者其实有因果关系。自厌是因为对自己期待太高,过分自爱,以至憎恨容貌和本人无法相称。自厌的人还会经常自怜。《阅微草堂笔记》里记载艺人方俊官年少时色艺双全,老了以后揽镜自照说:“方俊官竟然成了如此模样。”这里自厌自怜和感叹年华流逝的无奈感伤交织在了一起。

即使镜子照出丑陋的面目,仍然有人对自己的形象爱怜不已,这里面就有诙谐滑稽的味道了。《西游记》里讲猪八戒去会他的心上人之前,收拾打扮,自语道:“今日赴佳期去,对着月色,照着水影,是一表好人物。”在意大利作品《十日谈》里,也有一个和猪八戒类似的乐观怪物,向少女求爱时遭到拒绝,来到海边看着自己的倒影还说:“我长得也不算丑嘛。”

照妖镜

《管锥编》里集中描写了中国古代小说和故事集里的照妖镜。古代传说中的镜子法力无边,无论妖怪变化成什么样子,被镜子一照都能现出原形。《搜神记》里讲,两个年少的女子来找书生,书生先在墙上挂了一面镜子,回顾镜中看到的却是两只鹿站在床前。但是西方人认为鬼怪没有影子,所以即使站在镜子面前,也看不到什么东西。不过用隐身术的人遇到水或者镜子时,就无法隐藏自己的真实面目了。中国古代还以为人快死的时候照镜子,镜中会出现无头人的形象。《梁书》里记载一个将军将要战败,拿出镜子一看,发现自己的脑袋先没有了。大概死亡意味着要成为无头鬼,所以先被通灵的镜子看到了。

中国古书里有个很有趣的现象,道家和佛家的仙人圣人没有影子,鬼也同样没有影子。佛经里说:“诸天之身,有形无影”。戏曲《牡丹亭》里的杜丽娘因为执着的爱情感动了阎王,因此死而复生,可是父亲坚决不认女儿,说她是鬼变成的,杜丽娘只好请皇帝做证,让百官都看到她“有踪有影”,以证明自己的真实存在。如此说来,鬼和神仙圣人岂不是成了一类,这正是中国文化的有趣之处,在天为仙,在地为鬼,但只要脱离了凡人的生活,就失去影子的专利了。西方的仙一般是山水草木变成的,所以没有关于影子的纠纷。而在西方文学里,如果一个人站在丽日阳光下没有影子的话,就意味着他把灵魂出卖给了魔鬼。

镜中幽灵

钱钟书还对中西文学中镜中幽灵的形象进行了比较。《红楼梦》中被爱折磨成疾的贾瑞从跛足道人那里得到一面“风月宝镜”,道人嘱咐他只看背面。贾瑞在背面看到一个骷髅,急忙翻到正面去看,镜子里正是他日思夜想的王熙凤。贾瑞把道人的叮嘱放到一边,一遍遍贪看,终于死于非命。与此相对照的是西方艺术中的一些现象,德国画家布克迈尔有一幅自画像,手持一面镜子的画家和妻子站在一起,镜子里映出两具骷髅。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喜欢让画家把自己和一具骷髅画在一起。中西艺术中的镜中幽灵是两种宗教观的反映。佛家和道家认为爱情和生命都是虚空的幻觉,让贾瑞看镜中的骷髅就是警告他不要再沉迷于虚幻的爱情中,要看清世界的真相。西方艺术中的画面则和基督教有关,人们都相信在生命终结时都要受到上帝的审判,恶人将被送往地狱,对末日审判的恐惧感就成了很多西方人的情结。

镜子还有很多象征意义。在中国,镜子象征佛祖的纯洁,在西方,镜子象征圣母玛利亚的纯洁。基督教里为了证明圣餐中有耶稣基督的永久存在,牧师们追溯到破镜的母题,中国的佛教徒则以映在无数条河流中的月亮证明佛的普遍存在。

神韵诗和浪漫主义

神韵诗是中国古代的诗歌流派。浪漫主义却是西方文学特有的概念。钱钟书在两者之间发现了相通之处。两者都在宗教和诗歌之间发现了关联,都要求诗歌写得空灵,有无穷的韵味。这再次证明了钱钟书学问不分中西古今的观点。

浪漫主义在19世纪盛行于欧洲,在此之前是古典主义文学一统天下的时代。古典主义文学要求严格遵守一定的创作规则,要求创作受理性的节制,追求作品情节的清晰。浪漫主义则强调天才灵感和个人的精神力量,创作中重视情感和想像的自由发挥,崇尚自然,和古典主义倾向复古的清规戒律形成了鲜明对比。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夏多布里昂、雨果、缪塞,英国的济慈、雪莱、华兹华斯、汤姆生等人。

钱钟书在法国神甫白瑞蒙的著作《诗醇》和《祈祷与诗》里发现,在浪漫主义者的眼中,诗歌和宗教是相通的。《诗醇》中说,诗歌的感觉是一种神秘感,精微秘密,可以看到那不可看到的,感觉到那不可感觉的东西,正像宗教能和天神相通,能有先知做出预言一样。真正的诗人必定有一颗和僧侣一样的心,而真正的僧侣也必定会有诗人之心。白瑞蒙又说诗歌的音韵腔调既充分抒发情感,又受到音律的节制,让诵诗的人感到心平气和,凝神沉思,诵诗者的心境和祈祷相同。书里还写道,“诗者,神之事,非心之事。”因此,要在灵感突然来临之际下笔,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才能剥落事物的皮毛,抓住最能传神的部分,就好比修行的人因为寂寞而心有所感,因为心有所感而与宗教里最高的境界豁然相通一样。

同样,中国的神韵派也是“以禅喻诗”,认为作诗的道理和参禅一样,贵在一个“悟”字。严羽曾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传说伽叶尊者听佛祖讲法,佛祖拈起一朵鲜花来微笑不语,在场的弟子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只有伽叶一人会心一笑,佛祖赞许地说:“我有无上心法,传与伽叶一人。”不借助任何语言表达,生命的美丽悠然和万千奥妙都蕴涵在拈花微笑的举动里,世界在一瞬间就为伽叶打开了一扇奇妙的门,让他彻悟了生命的秘密。这和白瑞蒙的“学道者寂而有感,感而遂通”其实是一样的。诗人也是在刹那间仿佛受了神灵的指点,诗句看似信手拈来,其中却蕴涵了高妙的哲理。比如王维的“雨中山果落,松下草虫鸣”,是诗人静谧的心灵和山中的幽静猝然相遇时的感受。李白的“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月光和月下的人形成了一片晶莹剔透的世界。刘若虚的“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透露的是自然悠闲自得的情趣。诗人和自然的默契与世尊拈花、伽叶微笑的境界无异。

我们再看钱钟书怎样讲浪漫派与神韵说在具体写作上的相同之处。白瑞蒙认为如果用教诲、记叙、刻画的手法作诗,言之太有物,就不能算作诗歌,而成了辩才。钱钟书指出,这就像严羽说的“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终非古诗”。有如清代神韵派代表人物王世祯所说:“才涉唇吻,便落意思。并是死句,故非活路”。神韵派要求诗歌要写得空灵,文字只是媒介,能让人体味到文字之外的无穷深意才算达到目的。我们上文讲的诗有别才别趣,和读书穷理无关,在魏尔伦那里成了“如果去掉声音和影子谈论诗歌,就成了掉书袋”。中外的诗人都认识到诗歌有其独特的审美规律,如果一首诗要求人们像分析一篇学术论文一样来读,它肯定是一首失败的诗。诗歌的节律、形式、甚至每一个字给人们的视觉、触觉造成的影响都直接决定着其艺术成就的高低。欣赏一首诗要从整体上对它进行把握和品味,古人看荆浩画山水而悟出诗家三味“远人无目,远水无波,远山无皴”,魏尔伦也巧合地说过,好诗贴切而不黏着,像水墨的晕痕。

严羽以为好诗“妙处莹澈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一唱三叹之音”。空中之音不是乐器弹奏出的实在的声音,而是演奏结束后似乎还在空中徘徊的“余韵”,是作用并保留在心灵里的音乐。《诗镜》则说,声音不能保留,余韵却能悠然长存。诗歌里凡是不华丽却高妙的景色,不奇特却动人的情感,都是因为“韵”造成的,就像听音乐的人听的不是响声而是音韵一样。法国诗人魏尔伦将这比喻为蝉翼纱幕之后眼波顾盼的明哞,恍惚依稀,钱钟书以为这正是严羽所谓的“不可凑泊”。诗人儒尔贝说诗中妙境,每字能如弦上的音符,发出袅袅不断的余波,这正是严羽所谓的“一唱三叹”。钱钟书把白瑞蒙诗论所涵盖的西方浪漫主义的核心概括为文章之外有独特超脱的旨意,诗中蕴涵着难以言传的妙处,通过声音给人回味无穷的享受。这和神韵派的“诗贵有韵外之旨,味外之味”的说法也是完全一致的。神韵派和浪漫主义的相通又是钱钟书“人心相同,因此学问不分中外古今”之观点的一个例证。

看到这儿,我们不禁击节赞叹钱先生中西会通的功力,他在古今中外丰富的材料中自如地转换,不断开辟新的境界、新的领域。中外艺术精神在他的文字里就像两股绳一样扭在一起,合成一股新的、不分彼此的绳子。他的写作研究贯彻着一种新精神,就是既显示中国文学的特色,又寻找中西方共同的文学和文化精神,使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成为血肉交融的一体。

要点

1.中外文学作品中的许多情节可以互相印证。

2.文学母题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意义。

3.浪漫主义和神韵派都主张创作过程有宗教一样的神秘性,都要求诗歌区别于学问,有空灵之美和含蓄悠长的韵味。

注释

浪漫主义:19世纪初期出现于欧洲的文学潮流。它强调天才灵感和个人的精神力量。创作中重视情感和想像的自由发挥,崇尚自然,反对古典主义的复古倾向和创作中的清规戒律。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夏多布里昂、雨果、缪塞,英国的济慈、雪莱、华兹华斯、汤姆生等人。

应劭:东汉人,曾任泰山太守,博学多识,有11种著作,现存《汉官仪》、《风俗通义》等。

卢梭:18世纪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文学家,代表作《忏悔录》。

《笑林》:我国古代凡是专门记载可笑之事的书,一般都以《笑林》为名,《新唐书》、《宋史》、《隋书》里都记载了出自不同作者手中的《笑林》,保留至今的是后汉的邯郸淳所作。

《博物志》:晋代张华所作,是仿照《山海经》创作的志怪小说。内容驳杂,记载了一些奇境、异物、奇特风俗和古怪的传闻,大多数是神仙方术故事。

《阅微草堂笔记》:清代纪昀创作的志怪小说,模仿《聊斋志异》所作。纪昀也就是纪晓岚,曾主编《四库全书》。

《十日谈》: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短篇小说集,作者薄伽丘。讲十个青年男女为了躲避城里的传染病,到乡下住了十天,每天每人讲一个故事。故事以嘲笑贵族僧侣,歌颂自由爱情为主题。

思考题

1.你读书时发现过哪些可以中西方互相印证的情节?

2.镜子母题有什么丰富含义?

3.宗教和神韵派与浪漫主义有何相通之处?

同类推荐
  • 沈从文读书与做人

    沈从文读书与做人

    一个只读过小学的人,竟成了一个大作家,而且积累了那么多的学问,真是一个奇迹。
  • 文人的风骨

    文人的风骨

    当代文人在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生活等方面,都应该具有划时代的先进意义。应该具有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关注社会,反映民间疾苦,针砭时弊,鞭挞丑恶,弘扬人间正气。$$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了精神文化领域的相对低落,文人的身价,似乎在一天天贬值。冷静客观地面对现实,甘守清贫,耐得住寂寞,不为世俗浮华所左右,潜心写一些有责任写、喜欢写的文章,保持文人应有的风骨,这是一个真正的文人应该做到的。$$本书就是再现了中国文人的风骨。
  • 唐诗宋词元曲(第四卷)

    唐诗宋词元曲(第四卷)

    唐诗、宋词是中国诗歌史上流芳百世的不朽丰碑,将我国的诗词艺术推向了最高峰。警句名篇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吟咏,以至名人评说“唐后无诗,宋后无词。”为了更好的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本着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兼顾,信达雅并重的原则,重新校订注释编纂了这部《唐诗宋词》,并配以清晰线描图,以飨读者。可谓“吟一首如遍品天下之敬醴,诵一句若尽阅华夏之圣观”! 本书采取最为脍炙人口的经典选本,融合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作品,生动形象地阐发文学的主旨和意境,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 鸟眺望的地方叫作远方

    鸟眺望的地方叫作远方

    本书是一本潘云贵个人作品集,精选了几十篇潘云贵创作以来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作为90后代表性作家,潘云贵的文章着墨于青春,把属于这个年龄的生活的精彩表露无遗,有人说青春是残酷的,但是潘云贵笔下的青春是温暖的,当你感觉青春令人窒息时,不妨读读这些美文,谁让他是最精湛的心灵治愈系高手呢。
  • 休闲文化与唐宋词

    休闲文化与唐宋词

    本书内容包括:休闲:人类文化精神的家园、词体萌生的商业文化背景与休闲社会土壤、唐宋词的文体特征与休闲功能、休闲视野下的唐宋词人创作观念、唐宋词人的休闲创作实践等。
热门推荐
  • 血剑残阳录

    血剑残阳录

    为人之道,以心明道神魔之道,以道明心善者本心,恶者无心,善恶之分难辨是非大千之道,有始有终,轮回之道无始无终
  • 鬼道神州

    鬼道神州

    乾清,坤浊?修清,修浊?哪一个才是正道?亦或是,逃不开堕落鬼道的宿命?与灭世之灾又会牵扯出怎样的故事?神州浩土,万年,千年,百年……上古水妖,妖灵灾劫,灭世周期越来越短,越来越近……三山,砚池,千年隐境终成世界的关注点,清雅灵动的少年人,面对整片神州各方势力的觊觎,能否保住故土,守住那灭世的最后秘密?他又会经历怎样的蜕变?智斗,武攻,是否终能赢来霸临天下的一天?人心曲折,鬼道沉浮,人世与地狱间的少年,还有神州的命运,是超脱?亦或是,永远的陷落?!
  • 送礼

    送礼

    送礼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和学问,有其约定俗成的规矩,送给谁、送什么、怎样送,都有原则,绝不能瞎送、胡送和滥送。送礼包括送礼的形式、送礼的目的、送礼的场合、送礼的时机和收受礼品的礼仪等一系列内容,掌握了这些学问和技巧,在人际交往中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和尴尬。俗话说,送礼要送到心坎上。本书就是为了把送礼者的心意,借着礼特信息传达给受礼者的心意,借着礼物信自己传达给受礼者而编著的全新构想集。它资料丰富,分类十分详细,不但为读者提供了大量的礼物名单,还全面地介绍了送礼的学问和技巧,是实用性很强的送礼指南。
  • 在台湾:国学大师的1949

    在台湾:国学大师的1949

    国学大师胡适曾说自己为半个台湾人,而与他有类似经历的远不止他一人。本书选取了胡适、傅斯年、方东美、南怀瑾等一批国学大师,主要讲述他们1949年离开大陆去往台湾之后的人生经历。有家不能回,有亲不相见,他们只能在故纸堆了寻求慰藉,读者在了解他们在学术上的巨大成就之时,也可深深感受到他们对人生的无奈。
  • 犍稚梵赞

    犍稚梵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凯源玺入我心是我命

    凯源玺入我心是我命

    他们是她们的哥哥,是她们的男神,可就算这样,他们又会不会在困难磨练中一直走下去,直至死亡?
  • 圣灵之光

    圣灵之光

    曾是世界一代主宰,现却从头再来。光之属性,圣灵之子!成神之路,步步天堑。绝世天赋,神圣之灵!看洛宇成就世间之巅,王者至尊!
  • 影卫

    影卫

    后天修内劲,魂者练内气,灵者幻灵气,这是个武者世界。而在这个武者的世界里,有着这么一只军队。他们肩负袭扰破坏、敌后侦察、敌后刺杀、窃取情报、紧急解救、特种警卫,以及反颠覆、反特工、反偷袭和反恐怖的任务。他们所担负的使命与一般意义上的军队完全不同。宗门大派、杀手组织、敌国铁骑……一切统统格杀。
  • 遇见未来——再爱你一次

    遇见未来——再爱你一次

    呃呃,为什么一醒过来,就是在医院啊,还有就是婷婷咋看见我像看见敌人一样啊!天哪!天哪!天哪!婷婷对我咋不一样呢,我要抓狂啦!!本文属温馨,偶尔有点虐,但是会幸福的哦!!偶是新人啦,请多多关照,谢谢!
  • 三家世典

    三家世典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