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5400000027

第27章 文学中的艺术辩证法 (3)

一与多的统一,在一致中见出变化,是生活和艺术共同的辩证法。前人谈论杜甫的诗歌时说,杜甫的诗每一篇都是朴拙和工巧相结合。如果完全朴拙当然无所取,如果全诗都写得工巧,那么又会过于新奇而少了浑厚的古风,古人的文章大多是这样的。有人想删掉苏轼的诗歌里不够精湛的部分,被别人劝住说,在不整齐的诗句中经常有高妙的意思显现不是更好吗?西方人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一个姑娘不仅在头上戴满珠宝,还要在嘴唇上鼻孔里都塞满珍珠宝石,本想更加美丽反而适得其反。对这种情况,钱钟书解释说,满眼的繁花似锦,络绎不绝,会让人觉得疲惫,大鹏搏击九万里长空,每年都要休息六个月,就是一张一弛之道啊!所以我们现在看到哪个本来你很喜欢的作家忽然写出不太好的作品来,也不要一下子把他否定掉,一个人不可能保证他的作品全都是精品。这种期望也不现实。

有无相生

在古人的著作里,常常闪烁着一些朴素的智慧,尽管它们只是通过观察生活现象得到,其中却蕴涵着丰富的哲理,在生活和艺术中同样适用。“有”和“无”的关系就是被历来哲学家反复思考的问题。钱钟书将这对哲学概念运用在艺术分析中,使我们领会到诗文的妙处,让我们学会如何欣赏艺术中的美。

五官四肢闹罢工

钱先生讲了一个古罗马的笑话:五官四肢和肚子本来是和平相处的一家人,可是,后来它们发现,肚子从来不干活,总是坐享其成,自己却要整日不停地劳动,太不公平了,大伙儿决定罢工以示抗议。肚子没有饭吃,五官四肢一开始还幸灾乐祸,但日子久了一个个都浑身无力,面黄肌瘦,这才意识到,原来肚子的无所事事正是它最重要的工作啊!有用和无用都不是绝对的,钱钟书尤其欣赏古人说过的一句话,一支箭真正发挥作用的不过是一寸长的箭头,可是箭头离不开三尺的箭杆;笔用来写字的是小小的笔尖,笔尖也离不开笔杆。这种“有”和“无”的辩证关系其实就隐藏在我们身边最普通的生活常识里。将泥抟成碗,碗有底有边,而中空的部分能盛东西才算一只真正的碗。房子有梁柱和四壁,是为了营造里面的空间。钱钟书解释说,必须有了无,“有”才能发挥“有”的作用;同样,因为“有”,“无”才能显示出来。“有”和“无”互相依靠,彼此作用。

有无相生的道理用于文学鉴赏中,又是别有一番天地了。

鸟鸣山更幽

钱钟书讲,诗人体察事物,是最有慧心的。若想写寂静幽深,用声音加以衬托就更加具有幽静的效果。若想写虚空辽阔,用事物加以点缀,风景就显得越加广阔。前者如王维写“鸟鸣山更幽”,杜甫“伐木丁丁山更幽”,苏轼“如五更天未明,木鱼呼粥亮且清,不闻人声闻履声”,都是运用了这种有无相衬托的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后者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鲍照的“直视千里外,惟见起黄埃”,“绝目尽平原,时见远烟浮”,景色中有尘埃、孤烟飞起越发显得空旷荒凉,正像从鸟鸣、蝉噪里透出的寂静,都是通过“有”见到“无”。

老子说过“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并把它作为艺术的最高境界。钱钟书对此有独到的理解。他说,聆听音乐时常常会达到“无声”的境界。音乐的停止与演奏彼此交织,互相映衬。就像马融的《长笛赋》描写的那样:声音像若有若无的微风,一会儿消失了,一会儿又哗然响起。寂静或者在音乐响起之前,或者在音乐终止之后,无声正是有声得以产生的条件。因此,声音可以有“绝响”和“蕴响”之分,而两者又都是无声的“静”,“静”所以被称为“希声”,而“静”中又蕴藏了声音,这种声音就是“大音”。

钱钟书的高明之处在于把“大音希声”理解为一个动态演化的过程,从音乐奏响前的酝酿到音乐结束后的回味,是一个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更高层次的无的过程。音乐结束后的无不同于音乐演奏前的无,后者可理解为人们心中对音乐的期待,前者则是人们头脑中的回响,它已不同于演奏时听到的声音,其中渗入了听众自己的情感,以及对音乐独特的个人体验,其实就是听众自己的审美体验。与直接聆听时相比较,这种体验在一定的审美距离之外产生,所以具有更强烈的效果。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正是一种包含了有声的无声,这种无声更动人,更让人回味无穷,所以是艺术欣赏的最高境界——“大音希声”。

钱钟书进一步解释说,如果音乐停止后的“无声”和演奏时的“有声”相隔的时间太久,两者不能“相关交接”,先前的声音被人遗忘,就谈不上什么“大音希声”了。可见,无声和有声的转化要有一定的条件,要在一定的时间长度和限度之内。绝对的沉寂安静不是“无声”,无声虽然不能被耳朵听到,却是人内心之中最美丽的声音。白居易的《琵琶行》说:“此时无声胜有声”,钱钟书认为“此时”二字用得恰到好处,因为从有声转变到希声的大音,“此时”正是一个关键条件,离开了“此时”对音乐的特定记忆,离开作者百感交集的情怀,那种美好的音乐感觉就在无限流逝的时间中也随之消失了。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有无相生的辩证法用于艺术创作中,还能形成含蓄朦胧的艺术境界。钱钟书说,含蓄有远近之分,那种依稀隐约的,是含蓄的远景,像古人说过的“远人无目,远水无波,远山无皴”,就是远方的人无法看清他的眼睛,远方的水看不清水波,而远方的山看不到岩石的皱折,都属于含蓄的远景。含蓄的近景则是将景物遮蔽一部分,使人无法一览无余。“犹抱琵琶半遮面”即是一例。此外,像“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听声静复喧,望色无更有”,“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都属于朦胧美的典型。在那种若有若无,若隐若现,可以玩味又无法琢磨的氛围中,才有美感产生。

钱钟书提到,西方人也意识到了朦胧美。他们描摹名画中的风物时说,天边的云彩,最初看不见轮廓,渐渐地好像看清了,一不注意又消失得了无痕迹。在论及自由诗的节奏美时(自由诗是和古诗相对而言,每行诗句长短不一,节奏自由),又说,不精心读时,明显的节奏美让人无法忽视,处处闪现,而想仔细读以探求这美感的奥秘时,它们又隐匿不见了。

当阅读作品的时候,我们常常被作品中独有的一种气质打动。钱钟书随便拿一首大家都熟悉的唐诗《春晓》做例子。人们一致认为这是一首好诗,可是好在哪里?不过是落花、鸟啼这些自然界最平常的事物,可是经过诗人的组合就像一幅清新脱俗的风景画,仿佛让我们真的经历了风雨飒飒的春夜,因为遍地的落花起了淡淡的哀愁,仿佛让我们都像听到了窗外的鸟啼,刚刚从梦中醒来的诗人,因为一场好梦还被慵懒而惬意的感觉缠绕着。我们似乎能闻到那湿漉漉的泥土气息,看到那沾满水珠的零落的花瓣,看到鸟群在窗外的树枝上活泼地蹦跳。

其实诗歌里并没有描写这一切,这种感觉从哪里来?是因为它的节奏、它的词句组合吗?你不能像解剖一个动物那样分析一首诗,也不要指望在字里行间发现隐藏的秘密,那样做的结果,只能是在被拆得七零八散的文字里一无所获。古人把诗歌之美称为“镜花水月”,可望而不可及;明明白白地放在眼前,但当你想去触摸时,就化做零落的光影了。钱先生开玩笑地说,其实,我们都受到了艺术形象的欺骗。文学语言有一种神奇的魅力,它不会像绘画一样把事物描绘得一览无余,而是在文章中留下足够的空白,运用种种艺术手法,充分调动人的想像力和情感思维的能力,想像的空间是没有限制的,因此,一个文学形象也会无限丰富。但是,我们必须明白,这种形象只是头脑里的幻想,它是作品描写和种种复杂的心理活动的综合,如果我们想去触摸、解析只在心灵、头脑中停留的影像,当然是徒劳了。

优秀的文学作品正是善于营造这种似有若无的境界。这就是通过自己的想像、联想形成的审美意象,它虚幻朦胧,却又清晰美丽。它离不开描写的实实在在的景物,却不会停留在这些景物上,而是形成了一个丰富完整充满生气的世界。作为“有”和“无”、“明晰”和“朦胧”的矛盾统一体,这种境界正像“遥看近却无”的草色,已经超越了具体实在的事物,只有对艺术形象经过自己的消化思索,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把握之后才能达到。

有无相生的艺术辩证法,其实是对老子哲学思想的引申借用。作为道家学派的鼻祖,老子对世界的领悟玄妙神奇却不乏洞见,他认为世界的起源是“道”,“道”是一种恍恍惚惚,谁也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道创造了世界,在这恍惚之中孕育了事物和形象,而“道”本身却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无法辨认出形象,它是高于一切具体的存在物的。钱钟书认为,艺术虽然不是老子的“道”,在文学艺术中却常常碰到像“道”一样朦胧恍惚的情形,因此不妨借用。像“道”一样朦胧恍惚的艺术境界里蕴涵的恰是最丰富的情感和形象。

要点

1.汉字是打通古今,理解中国传统艺术和文化精神的桥梁。“衣”和“诗”两字都有矛盾统一的意义,它们反映了中国人的双重人格,反映了对“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和美的追求。

2.和谐不是没有差别的统一,艺术最忌单调贫瘠。“和而不同”是各种丰富的情感糅杂形成的冲淡含蓄的审美境界。在整体的和谐中蕴藏着变化,变化中又体现着统一。

3.有无相生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辩证法。有和无互相衬托形成“鸟鸣山更幽”的境界。有和无互相转化,则可以达到“大音希声”的境界。有无相生的辩证法还能形成朦胧含蓄的艺术美。

注释

小学:古代小学教授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汉代以后小学专门用来指文字学,隋唐以后,小学又可以分为训诂学、文字学和音韵学。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的一部文字学著作,收录了9353个汉字,许慎按照文字的形体和偏旁构造将它们分成540部,对每个汉字的意义都进行了解释,成为以后研究小学的最权威的著作。

刘熙载:清代人,著作《艺概》主要讲的是文体分类方面的知识。

老子: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一书短短的5000字蕴涵了深刻的哲学道理,“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说法对中国古代的艺术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思考题

1.中和美的艺术传统是怎样从“诗”字中体现出来的?

2.你如何理解文学中的“和而不同”?

3.举例说明有和无的辩证法在艺术中的表现。

同类推荐
  • 一世珍藏的诗歌200首

    一世珍藏的诗歌200首

    中外诗歌浩如烟海,古史诗、叙事诗、抒情诗种类繁多,争奇斗艳。本书仅选录了文艺复兴以来并经过了数代读者检验的部分中外诗歌名篇(不含中国清代以前诗歌)。在长长的诗歌长河中,这些诗歌名篇是语言的精华,智慧的结晶,思想的花朵,情绪的珍珠。它沉淀着人类的苦难与欢乐、幻灭与梦想、挫折与成功,折射着人类精神结构中永恒的尊严和美丽,体现了人类追求真善美、扬弃假恶丑的执着意念和高尚情怀。人,寄居在大地之上,处身于喧嚣的世界,需要这甘甜的蜜汁滋养。中外诗歌遗产需要继承和发展,首先就需要阅读。阅读是一种感悟心灵的精神活动。
  • 元曲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元曲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是一部全面细致介绍中国古文化的书籍,它综合了中国各个时期、各个地区种类繁多的各类型文化,就其历史起源、发展走向、文化特色、重大影响,以及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人文风俗、语言特点、宗教信仰等方面进行描写。《元曲精品鉴赏》是此丛书中的一本。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明清小说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本文搜集大量元曲,并且针对每一首元曲进行赏析。包括《元好问——卜居外家东园》、《王和卿——咏大蝴蝶》、《〔南吕〕金字经——卢挚》等。
  • 中学生珍藏一生的美文

    中学生珍藏一生的美文

    《品悟成长心灵书系》之《中学生珍藏一生的美文(第1季珍藏版)》,书中包括了:《笨小孩的成长》、《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少年哀歌》、《我为什么而活着》、《真实的高贵》、《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要笑遍世界》、《人人想当别人》、《机会在敲门》、《哨子》、《爱怕什么》、《不死鸟》、《读书示小妹生日书》、《对陌生人的责任》、《回家》等作品。
  • 安静的勇气

    安静的勇气

    土地的核心是人。永远的土地之子,无论迁居何方,都是带根的流浪。《安静的勇气(下午茶)》这本散文集,作者刘学刚笔下的事物是遍及整个大地的,他很好地融合了乡村人群共有的情感,以农耕文明的方式,进行细致的考察和温情的书写。他直面自己真实的家园,不虚妄,不矫正,家园里的每一种物事,都散发着人性观照的人文气息。这些散文文本,融入作者经由阅读和行走而得到的情绪,把对人间事物的热爱,以纤细、柔弱、低婉的语气,写得颇有深意,使得这本《安静的勇气(下午茶)》散文集有一种安静的、深入人心的力量。
  • 浴火重生

    浴火重生

    去冬才历冰雪苦,喜见春风入我怀。年初又弭『藏独』乱,八月奥运准时开。不意忽逢大地震,汶川惨罹亘古灾。庐舍顷刻夷平地,数万生灵化尘埃。噫吁...
热门推荐
  • 兔儿岭

    兔儿岭

    本书主要讲民国十八年、八百里秦川遭百年不遇的大旱,赤地千里、饿殍遍野,兵荒马乱、盗匪四起。良家子弟墩子父母双亲死于保安团长罗玉璋之手、孤儿虎口逃生、含愤远走他乡,不料途中误入匪巢。兔儿岭上,年轻貌美的压寨夫人雪艳救墩子逃离匪窝。热血男儿终究抢杀恶人,报了杀父之仇,却又被人利用,最终难逃非命……
  • 曲终人散不尽欢

    曲终人散不尽欢

    纳兰荣若和他表妹的青涩初恋,尚书穿越到他表妹身上,看尚书如何挽回这段经历坎坷的爱情把。
  • 让青少年受益一生的巧联妙对

    让青少年受益一生的巧联妙对

    本书收集了大量的对联故事,具体版块为“自律劝勉篇”、“睿章妙对篇”、“嘲讽贬虐篇”、“情趣逗乐篇”,“施才显智篇”、“名胜楹联篇”。
  • 雪落千寒

    雪落千寒

    爱情,有许多种答案,只是有些答案在现在已经看不到。曾经有个男人告诉我这么一种答案:不需要付出的回报!
  • 王俊凯爱你没错

    王俊凯爱你没错

    王俊凯和女主何雨欣的爱情是先苦后甜的,这一部主要写小凯,下一部写源源千玺
  • 求治管见

    求治管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亚玛伦

    亚玛伦

    一段传奇的际遇,原本风华集身的企业首席执政官,成为了星际传奇的主导者。从科研的突破到外星文明的旅程,这是一系列的开端。资源、人力、还有统治秩序等等内容无不以一种新颖的方式,制约着文明的延续,而科技的进步却丝毫未有松懈。和平与战争的界限永远不会清晰可辨,战火必定会燃烧到所有的文明,从石器时代到高级科幻时代,也必是一墙之隔。伊拉星球的死敌阿玛星球发动了对伊拉星的攻击,而逃脱的伊拉星人以攻击阿史那星球来惩罚阿玛人的恶劣行径。就此地球人类被卷入残酷的星际战争中,地球毁灭殆尽,而在阿玛人的帮助下,人类在外太空的其他星球创建着新的文明,并面对着一系列的困难。
  • 异界传讲

    异界传讲

    手里一把剑,寻找真相,一段国与国,种族与种族之间的传说。
  • 颂君之名

    颂君之名

    人啊,总是要死的,你会死,我也会死,大家都会死。但死的时间不一样啊,但在一些人死的时候总还会有着其他人活着啊。到那时,还活着我们,还活着的伙伴,一定要大声地喊出死去同伴的名字,让他们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着人记得他们,这个世界,还会歌颂他们的一切!——维斯特(前些章节很无聊,连我自己都承有些无聊,但作为铺垫与交代,必须要写啊。大家就忍忍吧……如果要看比较激情的话,从十七章交易开始看吧……)【ps:小子比较喜欢古风文,写这个真的有点力不从心。所以这本书虽然不会太监,但是现在处于半暂停状态,嗯,主写另一本,见谅见谅!】【再ps:绝对不会太监!(什么时候能写完就不一定了。)】
  • 末世里的一条狗

    末世里的一条狗

    喝醉酒穿越就算了,穿越到末世世界是怎么回事?穿越了也就算了,变成一条狗是怎么回事?莫凡想骂人,非常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