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5300000036

第36章 听南怀瑾讲禅宗 (10)

南怀瑾先生指出,惠明追到六祖后声明是为道而来,因此六祖先叫他“屏息诸缘,勿生一念”,过了好一阵儿(明,良久),六祖便问他:“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这里所说的“那个”,不是肯定语气,而是表示质问的,也就是问他:当你在心中不思善,不思恶,毫无思想的这段时间中,哪一个才是你的本来面目?

后人读《坛经》,因为很少做禅宗的切实工夫,便把“良久”一句的意义忽略掉了,又将“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的“那个”,看作肯定的指示话语,由此便认为此心在“不思善,不思恶”之时,就是心性的本元,所以才有“无善无恶便是心性之体”的误解。倘若真是这样,痴呆的人与丧失思维意识的心理病者,或神经有障碍的病人,都可算作禅的境界了。因而真正的“悟”,是在做到“不思善,不思恶”时,心境一段空白处,产生一切妙悟的境界,才能算作禅宗的初悟——只能说是初悟,也就是六祖所说的“密在汝边”,秘密在你自己那边的开端。

风幡不动,仁者心动

有人往往把风幡案中的“是仁者心动”一句话,便当作已经了解了禅宗的心法,那真与禅有十万八千里的距离了,如果这样,用现在心理学的分析,岂不也能够做到禅的境界,更何必谈禅呢!

——《禅宗与道教》

唐高宗时,秘得禅宗五祖传衣授法的慧能大师,已在南方潜修多年,这一天他来广州法性寺(光孝寺)听印宗法师讲经。寺前因为法师讲经而竖起了幡旗。由于印宗禅师远近驰名,因此大批的人从各地涌到。其中有两位和尚见到广场中飘扬的幡旗,便开始议论起来。其中一位说:“呀,刮风了(风动)。”另一位僧人反对道:“是长幡飘起来了(幡动)。”二僧互不服气,争执不休。

这时慧能大师进言道:“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

一语惊醒众人,四座叹服。

这是六祖慧能初出山时一则著名的公案。慧能大师的惊人之语即是后世禅宗所谓的机锋,机会教授法的一种妙语。南怀瑾先生指出,尽管六祖归结为“仁者心动”,但此“心”并非是禅宗指示明心见性的法要,而类于“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的隽语,好比“云驰月驶,岸动舟移”,能说谁在动?谁在静吗?所以,这即是佛学“唯识”学所说的,境风吹识浪,一切情感思维,都从外境之风吹起的“依他起”之理,并非是佛法禅宗心要的那一与宇宙万法同根,“圆成实性”的心性之体的“心”。

其实,风动也好,幡动也罢,都不过是对“风、幡皆动”这同一现象的描述,只是观察的角度不同,——一个因风吹而幡动,强调风;一个因幡动而知风吹,强调幡,因而描述的内容也就各有所重,以至于大相径庭。之所以争执不休,说到底,还是他们的心不安静。六祖所言及的“仁者心动”之“心”,全无其它,即是我们众生的那颗一有机会就要全力发作产生执妄的心。正因为有这个“心”在,才让他们忘记了身份(和合僧),忘记了正在做的事情(听经),而“心随境转”。

我们的生活何尝不是这样呢?每天都会遇到众多烦恼事,有的人对此来去运用自由,没有感到内心被填满,或者被世事堵塞而感到痛苦不堪;有的人却怨声载道,哭诉世事带来的烦躁与不安。其实“万物皆空无,一切唯心造”。心不动,天下万物皆静止;心一动,则无物不动。人们总执着于外物的现象而忽略了自己的本性真心。

慧能大师在《坛经》有言:“如是一切法,尽在自性。自性常清净。日月常明,只为云盖覆,上明下暗,不能了见日月星辰,忽遇惠风吹散,卷尽云雾,万象参罗,一时皆现。世人性净,犹如清天。……忘念浮云盖覆,自性不能明,遇善知识(使人悟入佛道者)开真法,吹却迷妄,内外明彻。于自性中,万法皆见。一切法在自性,名为清净法身。”人的本性本来清净,具先天的智慧,只因一向被妄念的浮云所盖覆,所以未能自悟。只要得到善知识的开导,灭除妄念,就能内外明彻,顿见真如本性,自成佛道。所以,大师又说:“自性迷,佛即众生;自性悟,众生即是佛。” “前念迷即凡,后念悟即佛。”迷悟是一念之差,本性只要一念相应,众生自我认识本心,即是佛了。成佛并非另有佛身,自性就是佛。这也就是所谓“见性成佛”或“顿悟成佛”。

如何见性成佛?“此事须从自性中起。于一切时,念念自净其心,自修其行,见自己法身,见自心佛,自度自戒。”六祖于《坛经》中深入浅出地说明如何见性,并提出了五种方法。

戒——“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嗔、无劫害。”心里没有一切的是非,没有一切的善恶,没有嫉妒心,没有贪心、嗔心,没有土匪打劫害人的事。

定——“睹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观看一切善恶境界,心里不动摇。

慧——“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不执着;敬上念下、矜恤孤贫。”自己不要障碍自己,不要自己和自己过不去,要常用智慧灼破无明,观照自性,诸恶不作。但要广修众善,而心不执着。像梁武帝问达摩祖师“我造寺、度僧、布施、供养有什么功德呢?”这就是有所执着了。

解脱——“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没有攀缘心,若有所攀缘,就是没有放下,总想着这件事,这就是邪念,而不能得到解脱。不思善也不思恶,完全能自在而无所障碍。

解脱知见——“不可沉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不可执着到空上而顽守空寂。为何要广学多闻?是为方便引领众生见性。解脱者要能不住法相,知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要识自本心,通达一切的佛理,和光接物。什么是“和光”呢?大家共同生活于世,你行你的道,我行我的道,各行其道而不相妨碍,这就是和光。“接物”即是接引众生,接引众机。应众生机而说种种法,令众生离苦得乐,而不执着于度众生的功德。因而《金刚经》有言:“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无人、无我、无众生、无寿者,一切是诸法空相。所以要明白真义,直至菩提。无所执着,真性不易而成佛。

这即是慧能所说的“自性五分法身香”,此外就是“无相忏悔”。在各种宗教中,忏悔都是很重要的,如基督教认定人有原罪,必须忏悔才能得救。慧能的无相忏悔,目的在于消除有生以来为求生以及满足名利和食色等欲望,和他人产生的一切冲突、争执、诈骗和种种邪恶妄想的言行。事实上这些都是生物的本能,有时我们说这是兽性,也是人人都有的。如果能彻底地忏悔,那么就可以减少良心的不安,同时防止今后再造同样的错误。人的一生,都与他人一环一环连环相扣起来的,每一次恶业的造成,就有可能引来一次相对的反应,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以多大的程度反应回来,都是难以预知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恶声至必反之”,这是人同此心的。今天的忏悔,一方面是为过去的错误道歉,一方面是绝不在将来重犯这些恶业。而且一旦遭到从前造恶所受的反应时,能坦然地去接受,不要再冤冤相报下去,至少可以使自己的未来,减少许多荆棘和阻碍。

◎牛头禅初祖法融

达摩禅的一脉,自五祖弘忍继承亲传衣钵以后,又同时旁出金陵(南京)牛头山法融禅师一系。递相传授到初唐和盛唐之际。流风所及,地区则遍于安徽、江、浙与长江下游一带,声望则影响到唐朝的宫廷,尤有过于五祖以后的北宗神秀之声势。因此研究唐代的文化思想史,及隋、唐以后的禅宗发展史,倘若只以六祖慧能一系,涵盖一切,便有以偏概全之失,实在不明隋、唐以后文化思想发展的趋势。

——《禅话》

禅宗最显中国佛教之精神,而要探索这种精神之源,不应只从慧能始。禅宗到唐代五祖门下发展出南能北秀二系,但有一家却是在这二系之外的,推其祖为牛头法融。

释法融生于公元594年,润州延陵(在今江苏丹阳县境)人。俗家姓韦,十九岁时,读尽翰林坟典。这些世俗书籍,不能满足他求知的欲望。因此他叹息说:“儒道俗文,信同糠秕,般若止观,实可舟航。”(《续高僧传》)于是放弃儒道而改学般若三论学。当时的三论重镇在茅山,法融便上茅山出家。另据道宣的记载,当时法融的家里正准备为他定亲,他得知后,才逃往茅山躲避。

传统的说法是他从炅法师披剃出家,继从朗法师研习经教多年,所学经教有《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华严经》、《大品般若经》、《大集经》、《维摩经》和《法华经》等多种经论。他还到各地参访,向名师求教。其时有邃法师和旷法师分别在盐官(浙江海宁)和永嘉(浙江东南)两地弘法,法融先后前去听讲。他对经论有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之后,认为“慧发乱踪,定开心府,如不凝想,妄虑难摧”,于是他就回到茅山隐居,在林中习定二十余年。由于长期修定而引发智慧,终“大入妙门百八总持”。“百八总持”即指《楞伽经》中大慧菩萨提出一百零八句问佛法,佛以一百零八句作答。

武德七年(624),房玄龄整肃僧籍,每州只存一寺,每寺仅准留三十人,其余还俗编户,法融进京陈情说理,表文“文理卓明,词彩英赡”。房玄龄提出只要法融还俗,其家乡的四千多僧众即可依旧不动。法融依令还俗回了老家。这一救法举动,使他在当地得到很高的声望。以后他再度出家,但不知确切时间。

同类推荐
  • 罗浮道教史略

    罗浮道教史略

    本书介绍了罗浮道教的历史发展,收录了罗浮道教诗词楹联,对罗浮道教两千年来的历史作了史料性的梳理,为中国道教史增添了一道风景。
  • 淡定·从容·心安之淡定

    淡定·从容·心安之淡定

    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和虚云法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系列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集结,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
  • 心中月

    心中月

    从书中你可以领悟出更多的人生智慧和启示,从而助你打开蒙尘幽暗的心灵。万行法师言:古之成佛者,不惟有虔诚的信佛之心,还必有坚韧不拔的学佛之志。自古道:“信佛容易,学佛难。”即信之又学之,是走向圆满独一无二的途径。所谓“信之”,就是要终生不渝,矢志不移;所谓“学之”,就是要学习佛的崇高品质,学习佛的超凡意境,学习佛的博大胸怀。修学佛法只有具备这些基本素质,才能使自己在心态、情操、体能、智慧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升华。只有真正地了知佛法,明确见地,才会真修实证,走进走出。信而不知即学者,乃迷信,非智信。惟有信学合一,方可迈入成佛之道。
  • 豁达:做人之道

    豁达:做人之道

    人生,往往因为想不开、看不破,所以烦恼重重。一间房子,没有门出去,长久关闭在里面,怎么会快乐呢?住在一座古城里,多时不能出城,你也会感觉到自己的世界太狭小了。我们好名,被名枷给捆绑了;我们好利,被利锁给缚住了。不能豁达的人生,被圈圈圈住,被框框框住;所谓“坐井观天”,哪里能看到广大无边的天地呢?
  • 流传千年的儒家佛家道家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流传千年的儒家佛家道家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对于儒释道三家曾作过这样的比喻:儒家好比粮食店,为人们提供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佛家是百货店,日常用品,林林总总,一应俱全;道家则是药店,灵丹妙药,用以救人济世。儒家店必须光顾,圣人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佛家店则随时可以逛逛,有钱则购,无钱则望,其中应有尽有,为人生不可或缺之物。道家店则是无事不必登,有病必须看,否则病入膏肓,悔之晚矣。可以这样说,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华组成了汉学的基本哲学思想,就连西方学者也不得不承认这三者的地位——西方学者曾评出的“东方三大圣人”,第一是老子,第二是孔子,第三是六祖慧能,正好代表了中国的道、儒、释……
热门推荐
  • 进击的巨人之约定

    进击的巨人之约定

    亚炫因一场意外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后来,他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并在这个世界生存了下来.....
  • 孝子不遗传

    孝子不遗传

    {人人皆知百善孝为先,可是又有几人能够称为孝子呢?‘外面的世界’真的那么的精彩吗?每个人都渴望幸福的无忧无虑的生活,所以他们不惜抛弃一切而纷纷离开农村选择了城市,直到不知不觉的忘记了自己在遥远的山里还有一个家和自己的爸爸妈妈……‘都说养儿为防老’更多人认为孩子才是爱情的结晶,才是生命的真谛!于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便是人们生存的根本,所以他们纷纷抛弃了赡养老人选择了溺爱儿女,那你们有没有想过你的儿女将来会不会也是这样!这样的对待你们!孝!乃中国古文化文明之最,是每个人最该拥有的个人素质和义务,可是在现代人心目中似乎却早已经把它淡忘了,也许只会有少许的人还会记得它……落叶归根,不论儿女!家里的爸爸妈妈年纪大了,有空就常回家看看吧!孝子不遗传,孝,不是天生就具备的,而是在生活中遇见各种的人碰到各样的事儿而慢慢培养的……}……孝子不遗传:凯士
  • EXO星光挚爱

    EXO星光挚爱

    “防火,防盗,防损友”可怜的宋挽佳永远意识不到这句话的重要性,所以就被悲剧的抛弃在了中国。可是因为这样也让他们平凡的人生不平凡起来。片段:沉醉在帅哥面容的陈落柒一下子被这魔音震醒,听着离自己越来越近的脚步声,感到后背一凉,瞧见前方的门大打开,再回想某帅哥的话,然后……就一把拉住帅哥和行李往里冲,可是陈落柒太心急,再加上某帅哥和某行李太大,门太小,一进去就被绊倒,而陈落柒则彪悍的“骑”在某男身上,造成了女上男下的视觉效果。
  • 红尘烟雨之才女独大

    红尘烟雨之才女独大

    人生知己难寻,更叹知音难觅,与其平淡凑合,不如闺房独行。奈何芳邻白眼,爸妈唠叨刺耳,姑娘芳心未许,谁家郎君有意,千个不如先个,才女独大红尘。
  • 情深不寿:卧底老公很难搞

    情深不寿:卧底老公很难搞

    凌朵朵被迫去总裁家里兼了个职,以为抱到总裁大腿从此奔向小康,却遇总裁被栽赃涉嫌走私,被迫带着总裁亡命天涯,却发现冷面总裁竟是醋意翻天的霸道鬼?莫名其妙卷入这张纷争,却意外发现负责这案的警察是那年的初恋。究竟孰对孰错?是栽赃陷害还是确有其事?一边是冷酷隐秘却情深不寿,黑白两道都有身份的集团总裁;一边是温柔深情,聪明理智的警官;他们都想给凌朵朵最好的保护,却在不知不觉中,让深爱的女人越陷越深。你表面上看到的正义或是邪恶,真相却往往没有那么简单。
  • 乡村的奇葩男

    乡村的奇葩男

    为了爱情痴狂一生,为了事业拼搏一生,女子无才便是德,聪明的女人遇上了奇葩男,饿狼瞬间化身温柔的小绵羊,眨着无邪的大眼睛,痴痴的望着,等待着他的临幸,等待着他的回心转意,再一次把他睡回来。。。。。。
  • 封神时代

    封神时代

    正神时代,群雄并立,然而,我要超越姜太公,成为正神之王!我是发誓一定要成为正神王的男人!热血战斗,尽在《封神时代》!
  • 锁红颜:卿本佳人

    锁红颜:卿本佳人

    南郡有一女,明媚如春光,擅刺绣。一朝被退婚,被家中险恶之人算计。且看她如何崛起!
  • 恶魔夫君爱用强

    恶魔夫君爱用强

    冷飘雪倒霉的是,娘死了,爹另娶了。更倒霉的是,后娘贪财自私,为了自己的儿子过上好日子,千两纹银把她给卖了。卖就卖了吧,偏偏卖给传闻中暴戾冷酷贪得无厌死了三个老婆留下三个孩子的老头阎霸。光听这名字,就知道这人的品性如何了吧?据说,阎家富可敌国,偏偏无大家闺秀愿意嫁给阎霸当夫人。就算是乡野村姑,也是听见阎霸的名字宁愿自杀也不愿意嫁给他。冷飘雪悲催了。咬她?她忍。还咬她?她再忍。不停的咬她?她反咬过去。谁不会?--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夜行书

    夜行书

    古董这玩意,轻易碰不得。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就是这行当里混饭吃的。我虽然也靠着买卖古董赚钱,却不是靠自己的眼力捡漏过活,而是另凭本事吃饭。正常的古董,因为价格过高,买到手里再转手也没什么利润可图。我找的都是一些沾染上东西,不“干净”的冥器。正是因为由于种种原因,古物缠上了一些不该有的东西,以至于拥有者深受其害,而我打听到这种消息找到他们然后以一个极低的价格拿到手里,最后高价卖出,可称得上是利润颇丰......开启诡异之旅,探寻古董之秘,夜行书,一本你不敢看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