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3800000019

第19章 认真说话,认真听话

最近,因为朋友熟人的缘故,陆续到别人家里见了几个孩子,都是四五岁的年纪。

当我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亲子互动的时候,我发现大部分时间根本不需要用头脑去分析,只要把自己“代入”孩子的角色,答案就会自然浮现出来。

在这几次的观察中,我在家长的苦恼之外,发现了一个非常有共性又非常简单的事实:父母和子女的沟通根本不在同一“波段”,彼此频率对不上。

比如,孩子在跑着玩,还又蹦又跳做鬼脸,这时候妈妈连续发布了五六个指令:宝宝,小点声,你太吵了;小心桌子角,别碰着;把那本书捡起来,那可是你最喜欢的书哦,弄坏了你会心疼的;和阿姨打招呼,要有礼貌;过来,我看看你是不是出汗了……

说实话,我听了这些频繁的指令,感觉很聒噪。结果可想而知,孩子依然如故,一个回应也没有。妈妈的调门不知不觉开始提高,有时候妈妈通过大声喊、不断重复,能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有的时候这样做根本没用,妈妈的挫败感便一波一波地袭来。最终妈妈通过生气、发脾气,迫使孩子屈服,完成自己的指令。同时这件事情不断强化妈妈心中的一个判断:这个孩子不听话,一定要对他大喊大叫才有用!在这个想法的推动下,妈妈对孩子的沟通手段越来越脱离常规方式。

孩子主动与妈妈沟通的时候依然不在同一波段。我发现,孩子对妈妈说的话,妈妈只是用语气词哼哼哈哈地敷衍孩子,或者不耐烦地说“知道了”,与孩子没有眼神接触。孩子也复制妈妈的策略,大声喊、不断重复,或者去扯妈妈的衣角,甚至哼哼唧唧地耍赖,这样才能引起妈妈的注意,获得一些回应。如果孩子想获得更多的回应,还要加倍使用这些手段。于是这些方法成了孩子解决问题的首选策略。孩子也得出一个结论:对付爸爸妈妈就要不断地哭闹耍赖,这样他们才肯听我的话,才会答应我的要求!

渐渐地,在这样的家庭中,家人之间习惯于带着敌意说话、用吵架的方式协商问题。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个沟通的“死结”:一方退让,另一方就会变本加厉。如果互不相让,矛盾就会继续升级。

这样进退两难的处境,形成过程非常简单,就是因为我们不认真跟孩子说话,也不认真听孩子讲话。

许多家长看了无数的教育书籍,对教育理论如数家珍。但我要说的是,教育其实没有那么复杂,我们不妨回归简单,回归常识。亲子关系虽然有些特殊,但也是人际关系的一种,因此要遵循人际关系的基本规则——说话认真,听话认真。

在工作场合,我们如果想对领导说一件事情,肯定要先看看对方的状态,是否有时间听我们讲话。另外我们也要打个腹稿,知道怎样说更得体。领导对我们说些什么,我们都会认真听,并且立刻回应。如此说来,我们都具有人际沟通的基本技能,但亲子关系中,我们重视教育结果而轻视孩子本人,否定孩子的平等地位,仿佛孩子没有资格享受某些基本人权,我们对孩子任性而为,放纵行使父母的特权。当我们埋怨孩子任性的时候,真正的事实是:我们比孩子更任性!

我们不妨把“尊重”“倾听”这些口号化为简单的行动,像对待领导一样,认真地对孩子说话,认真地听孩子讲话。要知道,孩子比领导重要多了!如果我们真的这样对待孩子,就会发现,亲子关系完全可以风和日丽。如果始终坚持这一点,家庭教育也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我建议前文中提到的这位妈妈连续地观察孩子,并最大限度地化简和孩子说的话。而且要选择合适的时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孩子对话,还要非常注意用表情和眼神与孩子互动。养成这样的习惯,我们一旦对孩子说话,孩子就会认真听。当孩子和我们说话的时候,我们也要认真倾听,认真思考,准确回应孩子。我们要用行动来诠释“尊重”“倾听”,没必要成天把这些词汇挂在嘴边。

我为这位妈妈做了一个小小的示范,假设她想让孩子把书捡起来,我建议她首先喊“宝宝”,然后等待孩子的回应。这个回应可以是声音的应答,也可以是眼神的回应。孩子有回应以后,我们再用最简洁的话说出自己的要求:“把书捡起来!”类似的要求,本来是举手之劳,孩子之所以会抗拒,通常都不是因为要求本身,而是我们提要求的态度和语气。

我们要非常警惕对孩子的无效指令。以这位妈妈为例,她一天中对孩子发出的无效指令绝对超过30个,一年下来对孩子发布的无效指令上万个。这是很可怕的一个数字,那些指令都是严重的噪音污染。就算孩子已经把这些指令当作噪音,仍然要花时间去分辨、判断、权衡,并要作出选择——是顺从、抵抗还是防御?频繁而无效的指令,会影响孩子内心的平静,进而影响他们做事的效率。

我问了妈妈一句:“孩子是否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妈妈说:“有有有!幼儿园的老师总说他注意力不集中,老师讲的话他好像没听见一样。”

这一点儿都不难解释。妈妈不认真听孩子讲话,孩子也不认真听妈妈讲话,久而久之,孩子倾听的能力就弱化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缺乏眼神交流,眼神的定焦能力和追踪能力也会弱化。并且,孩子嫌父母烦,就会主动屏蔽父母的唠叨,也会把他人的话当作耳旁风,对话语中传递的信息不敏感。如果孩子的视觉注意力和听觉注意力同时被弱化,孩子的注意力就会习惯性地处于涣散状态。

相反,那些与父母亲人愉快互动的孩子,眼神总是亮亮的。大人说到孩子感兴趣的话题,他会目不转睛地看着你,他的眼神也会随着讲话的内容产生微妙的变化。这些孩子也能捕捉到他人情绪的细微变化,好奇心强,会主动追踪他感兴趣的事情。

在观察的过程中,这个孩子开始在我面前跳着玩,我专注地看着他,偶尔还和他开个玩笑。看得出他很享受别人专注而善意的眼神。过了一会儿,他拿了一些积木在我面前摆弄。我试探着问他:“能给我玩一会儿吗?”在之前互动的基础上,他没有拒绝,但也没有直接答应,而是采用了一个中间策略:把一块积木放在我椅子的边上。在我看来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我很高兴地对他说了谢谢,就拿起积木摆弄。又试探性地问他:“可以给爸爸妈妈每人发一块吗?”这对他来说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他欣然应允。然后我又试探着问他:“能再给我发一块吗?”这回他不但答应了,还直接把积木放在我的手上。由此一个新的游戏便展开了,他一次次跑到自己的房间,找出一堆玩具,给在场的人每人分发一个,如此循环往复,我们只是高兴地回应他,感谢他。他特别有积极性,表情也明媚起来,他几乎把所有小件的玩具都拿来分发。最后我们每个人怀里都抱着许多玩具。我在他家坐了一个多小时,告别时他还不让走,又分发了两轮玩具才算结束游戏。我注意到,游戏玩到后半部分时,孩子热情高涨。他对我们的眼神和问话变得敏感了,会主动看我们,问他的话,有一多半都会回答。

与这个小孩儿的互动结束后我心中五味杂陈。作为一个陌生人,孩子能在短时间内这样与我互动足以证明,只要方法对路,孩子有很大的改变空间。

关于此事的文章发到网上以后,一位读者给我留言:

刚刚看了这篇文章,恰好发生了一件事,奶奶让孩子快点睡觉,可是孩子在玩游戏,根本叫不动。奶奶让我去收了电脑,我用这个办法,坐到孩子面前叫了他的名字,让他看着我的眼睛,然后问他:“现在几点?”他说:“不知道!”我就告诉他,现在是晚上930,到睡觉的时间了。他一边听我讲话一边摸着电脑说:“我把这一盘玩完了就去。”我把电脑拿开,对着他坚定地摇了摇头,他看着我想了10秒钟,什么话也没说,就自己去刷牙了。所以我现在心情非常好。我的孩子也是四五岁,平时的我,也像上面讲的家长一样,刚刚只是小试了一把,好管用啊!

我努力想象这个场景,心中很感动,也很感慨。虽然妈妈没有答应孩子的要求,但他一定能从妈妈的眼神和态度中感受到真诚与尊重。

同类推荐
  • 让孩子主动学习60招

    让孩子主动学习60招

    本书剖析中国家庭孩子学习的现实状况和存在问题,结合教育心理学及先进教育理论,用“案例+方法”的直观阐述方式,着眼孩子生活的点滴细节,总结出60个简单、易行的好方法,帮助父母走出家庭教育的困惑和误区,帮助更多的孩子养成自觉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 虎妈猫爸之爱的教育

    虎妈猫爸之爱的教育

    虎妈猫爸之爱的教育》是由国内知名的优胜教育集团,携手年度大戏《虎妈猫爸》制作组、数位北京市重点中小学校长,以及国内知名儿童心理专家、资深教育媒体人,通力打造的一部旨在引起父母共鸣与反思的教育类图书,引导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用心倾听,用爱关怀”。书中用13个真实的案例还原家庭教育现场,涵盖隔代教育的利与弊、中西方教育理念冲突、孩子上学择校择师等现实教育问题、现代儿童易发的心理问题、家庭环境对孩子教育的影响、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如何爱孩子和如何教孩子去爱等,并为家长们提供自身的经验分享和切实可行的方法指导。本书内容扎实,案例鲜活,文笔生动,方法高效,实为近年来不可多得的家庭教育经典之作。
  • 哈佛最神奇的24堂家教课

    哈佛最神奇的24堂家教课

    本书综合了古今中外众多的名人家教成功经验,如卡尔·威特、比尔·盖茨、肯尼迪、林肯、爱因斯坦、罗斯福等,并吸收了很多教育专家对现代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意见。书中或以教育小场景揭示家教盲点,或通过成长小故事给人启迪,同时加上深刻的分析,相信定能让你茅塞顿开。
  • 十月怀胎专家指南(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十月怀胎专家指南(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生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是天下父母的共同愿望,但是宝宝的健康、聪明与否,首先在于先天遗传是否优良;其次是后天培育是否得当。只有科学的孕育、优生才能保证宝宝出生后无生理缺陷,健康快乐地成长。对于生活在新时代的知识女性,主动掌握科学的孕育知识,生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 性格决定命运:论幼儿领导性格的培养

    性格决定命运:论幼儿领导性格的培养

    教养方式影响性格,一个封闭型性格的幼儿,怎样使性格内向的幼儿转为自信,性格内向的孩子也是可爱的孩子,让性格内向的孩子活泼起来, 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
热门推荐
  • 百碎灵

    百碎灵

    她生来便散灵本该灵去散尽却不料成为全族恶灵的容器恶念一瞬蒙了她的眼一夜之间血洗全族从此手臂上一血痕出现直连她的心脏她成为罪人她知道要还命却不知道这是万劫不复的开始他是老鬼王与妖神的祸胎不容于神妖鬼三道却成为三道人人惧怕的鬼妖当他与她结为冥婚是执子之手还是另有阴谋
  • 混在古埃及

    混在古埃及

    十九岁的少女索雅被莫名其妙的扔在了神秘遥远的古埃及。命运仿佛漩涡:她越是挣扎,越是被卷入爱恨纠缠的斗
  • 夫君乖乖受捕吧

    夫君乖乖受捕吧

    在破案过程中,一命呜呼,穿越到圣暄王朝的孤女云沫身上。拜堂途中,被小三陷害而死,云墨觉醒,笑道:“这点儿雕虫小技,也敢在我面前丢人现眼!”证清白,查死因,暴打害人的渣女,解除渣男的婚约。自此,侦探事务所在圣暄王朝开办。(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咬噬

    咬噬

    剧情很曲折,各种悬疑谜团,虽然看起来会需要动脑子,不过我相信还是会有人喜欢的
  • 一千个问题(下)(青少年必读书系(小学卷)(中学卷))

    一千个问题(下)(青少年必读书系(小学卷)(中学卷))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许许多多的疑问,许多的事物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新奇未知的。本书内容丰富广博,涉及一个学生应知必知的每个知识学科,脉络非常清晰,是以小学生的理解程度为标准编写而成的,能有效地帮助孩子建立起对整个世界的认识。
  •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一个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饱蘸一生的痴情,写下了一封凄婉动人的长信,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绝望的爱慕之情。小说以一名女子最痛苦的经历,写出了爱的深沉与奉献。一个男子在41岁生日当天收到一封没有署名和地址的信,这封信出自一个临死的女人,讲述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而这个故事的男主人公也就是收信的男人对此一无所知。这段一厢情愿的爱情始自18年前,她初遇男人的刹那,她还是个孩子,而后经历了少女的痴迷、青春的激情,甚而流落风尘,但未曾改变对男人的爱,直至临死前才决定告白——她躺在凄凉的命运的甲板上,雪白的泡沫把她推向了虚无……
  • 年华烟然

    年华烟然

    《年华烟然》讲述的是一位90后中学生的成长故事。主人公崔敬文一开始只是一个平凡、缺乏自制力的中学生。他和很多学生一样逛网吧、考试作弊,因为成绩退步而进入B班,后通过不断的自我调整逐渐成长为一名精英中学生。高中后的崔敬文过得如鱼得水,参加模拟联合国、接待外国中学生、打篮球、踢足球、学钢琴,最终通过自主招生考入名牌大学。小说重在对90后中学生的生活现状深入描摹,直指90后的内心深处,对中学生的很多困惑提出了哲理性的解答。主人公独特的学习方法、娱乐方法以及对待早恋的态度,值得90后学生借鉴。全书语言幽默机智,文字功底尤其突出,为90后文学难得的佳品。
  • 鬼眼术士

    鬼眼术士

    凌天痕意外获得能量盒,开启天眼,从此人生彻底逆转!帮公司改变风水,博取美女总裁的青睐;双眼看透石料,赌石赚取数百万财富;奇怪老头死缠烂打要收他为徒,因为他拥有最好的修真天赋。逍遥的都市生活,奇妙的修真之路,未来还有更多的惊喜等着他!
  • 论语:玩诵本

    论语:玩诵本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最重要的一部经典著作。其编纂者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记录的内容很广,涉及哲学、道德、政治、教育、时事、生活、历史、人物等方面,是研究孔子生平和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朱子(熹)将其列为“四书”之一。《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大部分记言,小部分记事,全书20篇,约15000字。篇与篇、章与章之间隐含着一定的内在联系,篇名取每篇开头的两三个字而定。全书经过后世儒者的编订整理,在东汉末年定型。
  • 上古世纪之最终救赎

    上古世纪之最终救赎

    每个人都有过云游四方然后四海为家的梦想,但每个人也应该在现实中长大。那些在战火、悲剧、苦难之中失去了家园的人们,你并不知道他们多么渴望你所嫌弃的安定。世界是公平的,所以它并不会去特殊优待谁,有的时候你应该停下来然后回头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