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30400000028

第28章 蚕豆二题

(一)嫩蚕豆

现在看蚕豆花,就像看大片的油菜花一般,总会牵惹起一种似有若无的乡思,且含着一份期待,因为这花开过不久,鲜嫩佳美的新蚕豆就要上市了——此物带来的思乡蛊惑几乎是无条件的,小时读鲁迅的《社戏》,前面浓墨重彩地写与小伙伴游戏、坐船看戏,似乎就是为了衬出后面的偷食蚕豆——鲁迅文中称之为罗汉豆,最后且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鲁迅写此文时已近四十了,仍念念不忘,可见思之深切,而在小时读来,也正是这些描写,几乎立刻将鲁迅引以为同类,到现在,鲁迅不少文章已没兴趣了,但此文仍是自己的最爱之一,每每翻来,都禁不住会心微笑——这大概与自己小时多干过此类事有关。

然而鲁迅那时所吃的似乎并非最嫩的豆子,而是长得饱满的新蚕豆,因为其中有这样的句子:“乌油油的都是结实的罗汉豆。”长结实的蚕豆生吃不行,还是剥了煮食方见妙处。

我们那时偷吃的是最嫩的蚕豆,也就是长得尚未饱满的,躲在软软的羽叶间,有细细的绒毛,尾巴上尚留些残花,像极了蚕宝宝,只颜色是青的,家乡人有时干脆就戏称其为“青虫子”,摘一条在手里,毛茸茸的,硬软适度,剥开壳——或者也不必剥,只一掰就断了,两三粒翠玉般的嫩蚕豆舒适地躺在软白的海绵里,正呼呼大睡,一挤也就出来了,直接扔入口中,清甜的汁液立刻在口中迸出,新嫩莫名。

水乡的孩子,儿时没有一个不顽皮的,取鱼钓虾、凫水打架,以及结伴走很多的路赶庙会、追着电影放映队反复看电影《少林寺》……路边河畔,看到刚长出的蚕豆,往往会悄悄摘些剥了扔进嘴里,量不多,也没人管,即使人家看到了,往往也会一笑了之——谁家没有孩子呢?谁不是从孩子过来的呢?

去年春天全家在太湖石公山一带小住,在湖边散步时发现不少新蚕豆,摘了几荚给小女千千吃,小丫头高兴得什么似的。

有的蚕豆荚大,看起来以为是长老了的,其实不是,因为肚子没圆出来,剥出来一样的嫩而可口。

当蚕豆荚的肚子鼓起来以后,生吃也就没什么意思了,此时当然是煮着吃或者炒着吃。

最好的吃法还是加些切碎的咸菜——最好是与腌芥菜共炒,咸菜不必多,只用指头捏起一小撮即可,主要是衬出蚕豆的鲜味,旺火炒后略加些水,开后稍焖片刻即盛起,蚕豆会裂开一个小口子,但依然青滴滴的,如翡翠,咸菜是有的近于透明的玉黄,如琥珀,食之回味无穷,水乡人家多用以佐粥,其实此菜下酒下饭都极相宜,吃饭,会多吃两碗,喝酒,当然也会多喝两杯的。也可以蒜苗共炒,蒜香浓郁,两者都相得益彰。清水煮着吃时只需微撒盐,所谓以盐渍煮食之,最得山家清味,煮熟后,家乡的孩子爱选粒大的蚕豆用细棉线串起来,挂在脖子上,如佛珠,然后向同伴互相炫耀,玩得差不多时就吃掉一些——这样的吃法味道当然不及新煮的,但好玩儿,孩子们都是欢天喜地的。

端午节前后,蚕豆壳稍稍变黑,躲在里面的蚕豆长老了些——此时的蚕豆已不能称之为嫩了,吃时除了剥壳,也须去皮,剥出的豆瓣有青色,但已染有微黄或淡白,此时的蚕豆瓣以红苋菜炒之颇宜——这似乎是端午节的一大特色,红红绿绿的,很是好看;也有将豆瓣烧蛋汤的,味道也好。

江南还有一种吃法是将豆瓣压碎拌匀,放油盐炒成蚕豆泥,用匙舀了吃,有蚕豆味,但因食之有稀糊感,糊里糊涂的,自己不算太喜欢——宋代杨万里所赞的“软欺酥”不知是否指此?《植物名实图考》中引杨万里此句“翠荚中排浅碧珠,甘欺崖蜜软欺酥”,赞其率先以蚕豆入诗,凌厉无前,但其实我以为写得有趣味的还是吴其濬自己的:“夫其植根冬雪,落实春风,点瑿为花,与麦争场,高岂藏雉,同葚共熟,候恰登蚕,嫩者供烹,老者杂饭,干之为粉,之为果。”——洗练而有特点,有情有景,简直就是一篇短短的《蚕豆赋》。

(二)老蚕豆

从小到大牙齿一直很好,咬什么都得劲,现在想想,可能是多得于老蚕豆之力。蚕老蚕豆干炒后有的极硬,简直如石子一般,但咬开豆后,却酥脆异常,嘎嘣嘎嘣嚼着特香。家乡评判某人牙好,常以是否咬得动老蚕豆为标准,如果七老八十仍然嚼老蚕豆如故,一定是可以让人羡慕的。

汪曾祺在回忆沈从文时不无动情地说到,沈从文在北京中老胡同住的时候,每天有一骑车卖铁蚕豆的从他后墙窗外经过,也就是炒干蚕豆,大声吆喝“铁蚕豆……”“这人是个出色的男高音,他的声音不但高、亮、打远,而且尾音带颤。其时沈从文正因为遭受迫害而精神紧张,我觉得这卖蚕豆的也一定会给他一种压力,因此忘不了铁蚕豆。”

沈从文住中老胡同的时间是在一九四九年。重返北平后,正是中国大地发生巨变之时,彼时的沈从文已被郭沫若斥之为“一直作为反动派而活动着”,随后,北京大学又掀起批判沈从文的大字报,处于精神迷茫中的沈从文因此一度割腕自杀,一个高亮打远的叫卖声是有可能给他造成压力的,然而,这跟那卖蚕豆的有关系吗?那样一个善良的人要自杀——到底和谁有关系呢?

北京蚕豆炒着卖,在我的家乡,要吃炒蚕豆却都是自家炒的。

“炒蚕豆,炒豌豆,骨碌骨碌翻跟头。”秋天蚕豆收获后,没事就开始炒蚕豆了,尤其是到了放露天电影、唱戏的日子,几乎没有一家不炒蚕豆的,晚饭时分走在巷子里,就听得一片零零落落的“噼啪”声,伴以铲子在锅中翻动的声音。一般是先用大火将锅烧红,倒入蚕豆,需要快速翻炒,否则蚕豆会一面焦,炒得不匀,味道是差些的,一段时间后,火需收小些,蚕豆先是发黄,随后渐渐紧实,复隆起,表皮形成一块块的黑斑,几乎是个五花脸,闻到一阵阵浓郁的香味后,差不多也就可以起锅了。

那时忍不住,往往会先捏一个扔到嘴里,烫烫的,赶紧吐出,再捏一个,在手中滚着吹几下,再入口,嚼之喷香。

做零食的部分先装在筛子里,让蚕豆透透气,冷却后也就脆了,随后便装入一青瓷瓮里,青瓷瓮盖上盖子后密封性很好,要吃时伸进去抓一把,放在口袋里,边玩边吃,香得很。有时也和小伙伴玩弹蚕豆游戏,即各人从口袋中抓一把蚕豆撒在桌上,然后轮流用指头弹蚕豆,弹中一粒,两粒皆为弹者所有,弹不中即无所得。

到外公或姨妈家里,临走时口袋里往往也被塞满了炒蚕豆,那时一路吃,一路看看河水,打打闲花杂草,顺河边走回家,觉得日子过得真满足。

有虫蛀过的蚕豆一般会有一个小孔,炒过后显得尤其酥脆,尤其是伴以炒熟的豆虫,如细虾一般,更觉回味极长。

炒蚕豆若不做零食,可以加入油盐,再小火炒片刻出锅,蚕豆极脆,微微地有些膨胀,但并不炸开,与干炒相比更显酥脆,且有油香,家乡称为“脆豆子”,极宜于下粥,若有人馋酒时,“脆豆子”其实也不失为下酒好菜。还有一种是将炒好的蚕豆加水煮,放盐,起锅时拍些蒜瓣——此法有两种,一是煮得透些,蚕豆个个胀开,圆鼓鼓的,有的甚至裂开,豆肉粉而烂,很适合岁数大的食用;还有一种煮得不透,豆皮尚未胀开时即出锅,此时豆皮微微地皱起,食之有韧劲,余味更足些,儿时外公特别喜欢这样吃,称之为“皱皮豆”。夏夜时分,晚饭经常是一锅稀而稠的米粥,一份“皱皮豆”,一个咸鸭蛋,再加一份炒山芋茎或拌黄瓜,食之周身爽适。

隆冬到来时,蚕豆还有一种极有趣味的吃法——放入铜脚炉炸熟了吃,当然,这是属于孩子们的专利。

那时的冬天似乎总是很冷,一到冬天母亲就会在地上放个铜脚炉,让我踩在上面取暖,炉里一般是稻草灰,再加些米糠,然后在灰中埋些蚕豆、豌豆,盖上盖子——当听到炉里“噼噼”的轻响,就知道蚕豆熟了,掀盖迫不蚕及待就用火剪找,冷不防又是一声脆响,呛起一阵灰来——又一个豆子宣告自己熟了,有时紧跟着一阵“噼里啪啦”的声音,搞得手忙脚乱,然而却是欢喜的,爆后的豆子搛出来,吹吹气,在手上揉揉,入口香脆之极——有的豆子因为未及时搛出,半边都有些焦黑了,但依然吃得津津有味。

老蚕豆当菜,家常的吃法多是豆瓣咸菜蛋花汤,极鲜。蚕豆太硬,需先用菜刀劈开——然而那么大的菜刀怎么劈开小小蚕豆呢?当然不是真用刀劈,而是将菜刀刀口向上固定在凳上(好像是以两块砖头夹之),再将蚕豆宽凹处“骑”在刀刃上,用小木棍或榔头轻轻对蚕豆一敲,顿时就一劈为二。此法效率极高,且不会伤手,一大把蚕豆很快就劈开了,估摸着差不多时,就装入碗中,倒入开水,泡一下,蚕豆的劈口处豆皮立即卷起,很容易剥去豆皮。

也有蚕豆泡胀后用剪刀剪一缺口,用水煮,加盐与五香、桂皮等,需煮得极烂方入味,北京的“烂和蚕豆”大概与此类似。

芽豆法也极常见,将蚕豆浸泡,放在盆中,上覆穰草,不过一两天时间也就发芽了,再加水与作料煮熟,下酒下粥皆可。

兰花豆一般是过年前后才吃,是将蚕豆泡胀后,剥去皮在油中炸之,豆瓣会鼓起很多泡,入口极酥而香——讲究的还要在豆瓣上加一刀,出锅边角翘起,状若兰花。

蚕豆吃法可谓多矣,北京的铁蚕豆、四川的怪味豆、郫县豆瓣酱、绍兴的茴香豆、上海的五香豆……不胜枚举,中国人把蚕豆的花样玩得眼花缭乱,然而这在埃及人看来,可能还是小菜一碟——据说埃及人把蚕豆是当做国菜的,称之为“埃及豆”,几乎不可一日无此君。

一位驻埃及的记者写过这样一段趣话:

埃及人爱以蚕豆做日常生活的比喻。“你不要跟我蚕豆了”是说“你别把我当傻瓜看待”。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可以说“我总算明白这蚕豆了!”中国有句俗语叫“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埃及人则不拿萝卜青菜开玩笑,而用蚕豆作比喻:“每一粒蚕豆,哪怕被虫子蛀空了,也有特地要买它的人。”有一次,在开罗街头的一家水烟馆里,电视里正播放美国总统布什的演说,一位老者边看边说:“就像过夜的蚕豆,没有盐,没有油!”我连忙打听,才知道这是“索然寡味、令人厌烦”的意思。

差点把自己笑岔了气,埃及人可真是太“蚕豆”了!

同类推荐
  • 陈沂评说

    陈沂评说

    本书从小说、散文、诗歌、影评、文艺思想、政治思想、政坛伟人交往、文艺大师交往等方面对陈沂进行了研究。
  • 红色哈密

    红色哈密

    哈密绿洲是一块资源丰富的宝地,这里不仅蕴藏着丰富的矿产、风力、光电资源,还有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人文资源和光照千秋、光辉闪耀的革命红色资源。《红色哈密》一书就是收集、整理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的解放、民族的独立,先后在哈密活动的事迹。
  • 随园诗话(第一卷)

    随园诗话(第一卷)

    《随园诗话》,清代袁枚的一部有为之作,有其很强的针对性。本书所论及的,从诗人的先天资质,到后天的品德修养、读书学习及社会实践;从写景、言情,到咏物、咏史;从立意构思,到谋篇炼句;从辞采、韵律,到比兴、寄托、自然、空灵、曲折等各种表现手法和艺术。本书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 张中行散文:人生卷

    张中行散文:人生卷

    张中行谈人生时能够冷静地剖视人生,直抵人的内心,犹如一盏明灯,在黑夜中指引归家的路途,读来让人顿悟人生的哲理。张中行谈人生的散文还如晨曦般带着希望,把温暖和煦的阳光洒遍大地,唤醒沉睡的生命。
  • 逍遥集

    逍遥集

    一个凡夫俗子闯进诗的殿堂,被那斑斓夺目的光芒刺得眼花缭乱,被古人慷慨的高歌、激愤的呐喊、委婉的吟唱和坦荡的宣泄所感染,于是喜欢上古典诗词。开始学古体诗词,写古体诗词,以为它精炼含蓄,是叙事抒情绝好的方式。用诗词来抒发一时的感受。有感则吟,临景则歌。
热门推荐
  • 因为爱—画地为牢

    因为爱—画地为牢

    人生若只如初见,倾世覆过,我便随你走在天际,看繁花满地。
  • 大清最后的格格:步云衢

    大清最后的格格:步云衢

    她,是大清朝最后的格格。从满清的宗室格格,到民国的将军夫人,历尽了百年的风风雨雨。他,是戎马倥偬,不可一世的少帅将军。他说:爱上你,我不后悔!在那乱世之中,有觥筹交错的奢靡,也有枪林弹雨血腥。她说:我以为,这便是地狱了。可是到最后我才知道,那是他为我打造的天堂啊!(本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用细腻的笔法还原大清最后格格的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 怎样保养你的肾

    怎样保养你的肾

    本书为“健康快易通系列”丛书之《怎样保养你的肾》分册,由王元松、陈志强等主编。全书分两篇,第一篇为基础知识,第二篇介绍肾病的病因、症状、检查方法、治疗措施及调养技巧等,旨在身边没有医生时,家庭成员也能懂得如何观察患者和正确进行一般性的处理。为了增强本书书的可读性、实用性,本书尽量做到文字通俗易懂,方法简便实用,内容充实全面,希望对广大读者保持健康的身体有所帮助。
  • 阴山鬼魅之冰棺女尸

    阴山鬼魅之冰棺女尸

    一次意外的贪婪盗墓之旅,一群人意外的触动了机关,竟然让一群恶鬼从地狱里召唤了出来。镇压凶尸的四大凶兽在几近传说中,逐渐成为现实,剧毒蜘蛛,孤魂野鬼,人皮面具,冰棺女尸,荒漠孤魂,南海蝴蝶等等一系列出现的东西都无不提示着一群倒霉的盗墓贼的意外危险之旅。(全文免费,欢迎收藏)
  • 奇险天下:华山(文化之美)

    奇险天下:华山(文化之美)

    华山名胜数不胜数,自山麓至绝顶,庙宇古迹,天然奇景,处处可见。华山是中华民族的圣山,不仅山峰雄伟惊奇壮观,而且还是道教名山,从古至今,有多位学者在华山开馆受徒,同时也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游览,留下了许多赞咏的诗篇。自隋唐以来,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文人墨客咏华山的诗歌、碑记和游记不下千余篇,摩岩石刻多达千余处。
  • 总裁的代孕小娇妻

    总裁的代孕小娇妻

    4年前,她被迫卖身做了代孕妈妈,被他一次又一次的临幸后,心也跟着沦陷。任务完成,她被无情的抛开了。被夺走的宝贝,被丢弃的身体,被遗弃的心。4年后,她决定回去寻找孩子,只是这样静静的陪着他们长大就好。没想到,遇到腹黑的总裁,与她纠缠不清,这辈子都别想逃掉。。。。。。
  • 土地祸福记

    土地祸福记

    长篇小说《土地》以鄂南为背景,围绕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变迁展开故事情节。以第一人称展示种田能手、长工徐土地,在历史进程中各个关键时段的多舛命运,及求生存、求发展的艰难历程。主人公以极大的宽容对待历史的恩怨,历经磨难而顽强地生活着,展示他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及顽强的生命力。同时反映了农民对土地自主权的渴盼和无奈。忠告人们:不论什么时候,都要“善待土地,珍惜土地,让农民真正拥有土地”的深刻道理。小说可谓解放以来60年鄂南农村的编年史、风俗画,充满乡情俚语。同时收录小说《乌云散去艳阳天》、《“顶包”黑幕》。
  • 朱校长

    朱校长

    老师收了学生保险,校长没有交到保险公司,偏偏一个小孩耍水淹死了……
  • 使孩子心灵健康的108个好故事(中华少年成长必读书)

    使孩子心灵健康的108个好故事(中华少年成长必读书)

    本书可以让孩子在阅读故事的同时,从这些简短的故事中获取人生的智慧:遇到困难要坚强勇敢,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就能迎刃而解;做错了事情要敢于承担责任并及时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对待同学和朋友要真诚友善、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相互关心。一本好的故事书,使孩子们懂得无数受益终生的道理。
  • 佛说四品法门经

    佛说四品法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