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29200000075

第75章 明后期诗歌

万历年间,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世风、士风随之发生剧变。与之相适应,作为统治思想的程朱理学,不仅遭到李贽等人的攻击,且为广大士子所鄙弃,文人思想空前活跃起来。在文学领域里,以公安“三袁”兴起,反对前后七子之复古诗风,主张“独抒性灵”。继起的又有“竟陵派”,钟惺、谭元春等主张偏在“幽深孤峭”的诗文风格,与三袁又不尽同调。

公安派

在晚明文学中,“公安派”是一个有影响的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有袁宗道(字伯修)、袁宏道(字中郎)、袁中道(字小修)兄弟,时称“三袁”,因是湖北公安人,故名“公安派”,以袁宏道成就最高、影响最大。“三袁”提出了一系列体现晚明文学价值观的理论主张。

其一,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强调“变以存真”的“性灵说”。文学的生命在于真实性与创造性,假古董是没有生命力的。袁宏道在《叙小修诗》中称赞其弟诗文说:

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有时情与境会,顷刻千言,如水东注,令人夺魄。其间有佳处,亦有疵处,佳处自不必言,即疵处亦多本色独造语。然予则极喜其疵处;而所谓佳处,尚不能不以粉饰蹈袭为恨,以为未能尽脱近代文人习气故也。

标榜“性灵”,就是强调表现作者思想情感的重要性,反对条条框框的约束以及“粉饰蹈袭”。做到这一点,即使作品有“疵处”,也值得赞赏,因“情至之语,自能感人,是谓真诗”。这是“诗主性情”主张在时代条件下的发展。

其二,反对拟古蹈袭。以前后七子为代表的复古流派在创作上存在模拟失真的毛病。对此,袁宗道在《论文》中提出学古贵“学达”,即“学其意,不必泥其字句也”。若“心中本无可喜事而欲强笑,亦无可哀事而欲强哭”,只能是“其势不得不假借模拟耳”,“虚浮”、“雷同”的弊病便不可避免。其实,三袁并不是简单地反对复古,而是觉得复古若仅在形式上求得与古人相似,终会使创作走向失败。

其三,追求浅易轻巧,平易近人的风格。主张“宁今宁俗,不肯拾人一字”,不卖弄学问,多用典故,形成了清新秀逸、自然天真的艺术个性。

公安派的理论对文坛风气进行了正确的理论导向,有反道学、反复古的积极作用,也是对传统“温柔敦厚”诗教的反抗,带有十七世纪前后中国社会思想解放的时代烙印,意义不可低估。“性灵说”对后来文学的影响颇大,远如袁枚、赵翼,近如周作人、林语堂等,都倡导“性灵文学”。不足之处是过分强调作者的主观,使创作流于表现作家自我,忽视社会问题,视野狭窄,缺少社会意义深厚的好作品。“诗中无一忧民字”,正是其反思所在。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号石公。少年能文,十六岁结社,自为社长。万历进士,有善政。性好山水,鄙弃荣利,对黑暗官场深感失望,为官不久即退隐乡居。其师李贽为著名思想家,赞其“识力胆力皆迥绝于世,真英灵男子”。存《袁中郎全集》。

袁宏道的诗充分表现个性,全无前后七子的板腐之气,“清新轻俊”,语言则平白如话。他的山水诗轻俏流丽,为人称赏。如《湖上别同方公子赋》之七:

龙井饶林泉,飞来富石骨。苏桥十里风,胜果一天月。钱祠无佳处,一片好石碣。孤山旧亭子,凉荫满林樾。一年一桃花,一岁一白发。南高看云生,北高见日没。楚人无羽毛,能得凡游越。

他在《与张幼于》中曾说自己的“得意诗”是“近日湖上诸作”,认为这样的诗不似唐人,但“去唐愈远,然愈自得意。”他反对“诗必盛唐”之说,故写这样的诗,发表这样的言论。

袁宏道还有“关心世道”之作。《逋赋谣》:“索逋赋,逋赋索不得。不是县家苦催征,朝廷新例除本色。东封西款边功多,江淮陆地生洪波。内库马价支垂尽,民固无力官奈何!”

亦可概见他对民间疾苦的关怀。另外有四首《显灵宫集诸公,以城市山林为韵》,其二云:

野花遮眼酒沾涕,塞耳愁听新朝事。邸报束作一筐灰,朝衣典与裁花市。新诗日日千余言,诗中无一忧民字。旁人道我真聩聩,口不能答指山翠。自从老杜得诗名,忧君爱国成儿戏。言既无庸默不可,阮家那得不沉醉。

这首诗充分地表达了他立身行事的思想倾向,不看“邸报”,不著“朝衣”,不写杜甫“忧民”之诗,而学阮籍“沉醉”于酒。但“眼底浓浓一杯春”,却“恸于洛阳年少泪”,深切表露了诗人的愤慨之情。

袁中道(1570-1624)也多有畅抒襟怀之作,情感浓郁,以《感怀诗五十八首》为代表,其六:

步入居庸关,水石响笙竽。北风震土木,吹石走路衢。蹀躞上谷马,调笑云中姝。囊中何所有?亲笔注阴符。马上何所有?腰带五石弧。雁门太守贤,琵琶为客娱。大醉砍案起,一笑捋其须。振衣恒山顶,拭眼望匈奴。惟见沙浩浩,群山向海趋。夜过虎风口,马踏万松株。我有安边策,谈笑靖封狐。上书金商门,傍人笑我迂。

《明史·文苑传》称袁中道“长益豪迈,从两兄宦游京师,多交四方名士,足迹半天下”。这首诗便是宦游生活的写照,强烈而自然地刻画出落拓不羁的气度和怀才不遇的抑郁心情。

公安派诗人很少铺陈或刻意雕琢,往往根据生活体验与个人爱好,抒情写景,赋事状物,追求一种清新洒脱、轻逸自如、意趣横生的艺术效果,少有雍容典雅、刻板凝重之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总结袁宏道的风格,认为“其诗变板重为轻巧,变粉饰为本色,致天下耳目于一新”,可以说是公安派创作的一个共同特点。如袁宏道《初至绍兴》一诗:

闻说山阴县,今来始一过。船方尖履小,士多鲫鱼小。聚集山如市,交光水似罗。家家开老酒,只少唱吴歌。

诗以轻松舒展的笔调描写山阴风土人情,饶有意趣,语言通俗活泼。再如袁中道的《听泉》:

一月在寒松,两山如昼朗。欣然起成行,树影写石上。独立巉岩间,侧耳听泉响。远听语犹微,近听涛渐长。忽然发大声,天地皆萧爽。清韵入肺肝,濯我十年想。

好一幅月夜游山听泉图景,清新隽永,刻画出沉浸于自然美之中的诗人悠闲愉悦的心境。

公安派随意轻巧的写作风格也使其作品走上另一个极端,即成诗过于率直浅俗,加上不经意的创作态度,以致于“戏谑嘲笑,间杂俚语”,虽然没有刻意造作的腔调,但不恰当地插入大量俚语俗语,有时也破坏了作品的艺术美感。

继公安派之后,以锺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崛起于文坛,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锺、谭均为湖北竟陵人,故名。在文学观念上,他们提出了重“真诗”,重“性灵”的观念。

锺惺(1574-1625)以为,诗家当“求古人真诗所在,真诗者,精神所为也”(《诗归序》)。谭元春(1586-1637)则表示:“夫真有性灵之言,常浮出纸上,决不与众言伍。”

《诗归序》这都是竟陵派重视作家个人情性流露的体现,可说是公安派文学论调的延续。尽管如此,竟陵派和公安派的文学趣味还是存在着差异。

首先,公安派虽然并不反对文学复古,要还是着眼于作家的创造,以为“古何必高,今何必卑”(袁宏道《与丘长孺》)。竟陵派则着重向古人学习,锺、谭二人曾合编《诗归》,他们提倡在学古中“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诗归序》,达到一种所谓“灵”而“厚”的创作境界。

其次,公安派在“信心而出,信口而谈”的口号下,不免有浅俗率直的弊病,对此竟陵派提出以“察其幽情单绪,孤行静寄予喧杂之中,而乃以其虚怀定力,独往冥游于寥廓之外”的创作要求,反对“极肤、极狭、极熟,便于口手”的行为,总体上追求一种幽深奇僻、孤往独来的文学审美情趣,同公安派浅率轻直的风格相对立。这样的文学趣味在竟陵派作品中不难发现。锺惺《宿乌龙潭》诗:

渊静息群有,孤月无声入。冥漠抱天光,吾见晦明一。寒影何默然,守此如恐失。空翠润飞潜,中宵万象湿。损益难致思,徒然勤风日。吁嗟灵昧前,钦哉久行立。

诗歌描绘了一幅万籁俱寂、孤月独照、寒影默然的宿地图景,给人以幽寂、凄凉与峻寒的感觉。难怪钱谦益说竟陵派诗风“以凄声寒魄为致”,“以噍音促节为能”,“其所谓深幽孤峭者,如木客之清吟,如幽独君之冥语,如梦而入鼠穴,如幻而之鬼国”(《列朝诗集小传·锺惺》)。

竟陵派提倡学古人精神,以开导今人心窍,积储文学底蕴,与单纯蹈袭古风的做法不同,对纠正明中期复古派流弊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他们也敏锐地看到了公安末流俚俗肤浅的创作弊病,企图另辟蹊径,绝出流俗,也具有一定的胆识。但是,竟陵派并未找准文学发展的路子,偏执地将“幽情单绪”、“孤行静寄”境界当作文学的全部内蕴,将创作引上奇僻险怪、孤峭幽寒之路,缩小了文学表现的视野,也减弱了公安派创作具有直面人生与坦露自我的勇气,显示出晚明文学激进精神的衰落。

同类推荐
  • 误我浮生,匆匆那年

    误我浮生,匆匆那年

    这是一个与青春用力告别的时代。《致青春》、《后会无期》、《匆匆那年》等电影让多少人热泪盈眶,道出70、80甚至90后的心声;《谁的青春不迷茫》、《你的孤独,虽败犹荣》、《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等书籍又让多少后青春的人们热血沸腾,怀念那些懵懂却又义无反顾的岁月;《误我浮生,匆匆那年》与其说是一本与青春告别的书,不如说是与青春握手言和的书。那些爱恨、纠结、痴恋、欲望、执念、假象,都被岁月洗涤,被温暖相拥,我们终于懂得,匆匆那年的一切皆是机缘巧合,一切也终将妥帖安放。
  • 爱幻想的我

    爱幻想的我

    本书是“校园文摘”系列丛书,分“繁星梦”“青春驿站”“亲情树”“鬼马狂想曲”“读书沙龙”“自然物语”“家乡素描”等版块,精选全国知名少年作家、中学生的哲理小文、心灵感悟、散文、杂文、随笔、游记、叙事、幽默故事、小说、社会热点、读后感等等。作品图文并茂,文笔流畅,真情中流露实感,思想上显出深度,深刻中略见睿智。相信本书会给读者带来无限遐想和乐趣,同时也会带来智慧的源泉和精神的力量,从而感受到阅读的魅力!
  • 英雄先遣连:1950年西北部队进军阿里纪实

    英雄先遣连:1950年西北部队进军阿里纪实

    毋庸讳言,《英雄先遣连》对于英雄与死亡这一矛盾关系的酷烈展示,再一次完美地诠释了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的潜质。作者以冷峻的笔调,客观强硬地显示出了英雄涅槃的孤傲和清高。进藏先遣英雄连136名官兵中,牺牲在新疆于阗普鲁至西藏阿里扎麻芒堡千余公里高原线的有63人,这是西北战区光荣革命历史的壮丽画卷。
  • 当代文坛点将录2

    当代文坛点将录2

    《当代文坛点将录》共五卷,收录五十位作家。文章大都出自名家之手,或为文坛名家或传主的亲友,或同被写的传主关系密切。他们写出的关于某一名家的创作背后的故事或花絮都是第一手材料,对于了解被写名家的创作与生活均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满足一般读者对著名作家的窥私欲。
  • 世界上最经典的128篇哲理美文

    世界上最经典的128篇哲理美文

    人生最美,就是一路行走;一路拾捡前人散落在草丛里的思想瑰宝,观一颗从暗夜里醒来的露珠,赏一株在悬崖边绽放的花朵,装一襟从时光隧道里吹来的轻风,然后染一身智慧的芬芳。篇篇美文,段段经典,字字珠玑,句句金玉,润泽心田,激励人生。
热门推荐
  • 嗜血狂妃:爆萌御兽师

    嗜血狂妃:爆萌御兽师

    给我一只喵星人,帮你孵出一联排神级宠物兽。她,21世纪最强大女巫杀手,一招飞天穿越。白痴,废物,她的专属名词。一抬手变身炙手可热的风云人物,一个眼神让无数人神魂颠倒。开赌庄,设酒楼,收复异族。左手灭仇敌,右手杀尽所有欺她,辱她之人,踏着万丈枯骨,一路血光四溅。搅乱风云,妖,魔,神,人,四界。只有他,上天入地出生入死,生生世世的守护。只为千万年前的一句承诺。“你衰,我帮你铲平天下。你荣,我陪你坐拥天下。你生,我宠你生生世世。你死,我便找你,等你,永生永世。”(独特热血女强)
  • 末日神兵

    末日神兵

    陨石来袭,世界改变,末日降临。地球生物变异,怪物出没,与人类争占生存空间。人性黑暗,化为地狱,诸生苦难。心有神兵,坚信心中信念,杀出生存路。手持神兵,藐视群雄,屠尽千万敌。
  • 不良恋人

    不良恋人

    一次错误的判断,让她后悔不迭地落入了魔鬼的怀抱;她想逃离他的魔爪,可是他却邪魅霸道地宣布——我夜冰寒看上的女人,谁也逃不了!禁锢与逃离,她能否逃出他的掌心?或者说,当她逃离的时候,她的心还在吗?
  • 四天阴门

    四天阴门

    四门世代相传的古老职业,几代人光怪陆离的传奇人生。过阴山,闯尸岭,这一切的背后,到底暗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秘密?探寻几大集凶之地,勇闯阴煞怪异的鬼林,恐怖离奇的遭遇,九死一生的经历,他们到底在寻找着什么?他们又能否成功?重重迷雾,步步惊心,这四小阴门,几大家族,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地方?
  • 妖鬼怪

    妖鬼怪

    华夏大地,上下五千年,从来不缺少神秘,妖的传说,鬼的故事...
  • 学术之美

    学术之美

    本书收录作者在各媒体的“学者专栏”、“海峰随笔”等栏目进行的学术交流。这些随笔既包括刘海峰教授个人的治学之道与治学体验,还有对一些教育和文化问题的思考和评论。这些系列精品随笔以小见大,内容丰富、见解独特,且思想深刻、文笔优美,大气、轻松、幽默,具有很强的学理性、趣味性与可读性,体现出刘海峰教授教育理论的精深和历史与文学功底的深厚,深受读者的喜爱和赞誉。
  • 至尊血帝

    至尊血帝

    一镂光辉从太阳上闪耀出来,晴天碧空放眼望去一直到天的尽头。在那祟山之中,有一座山峰高耸着,犹如一把利剑直插天际。山上草木茂盛,一年四季郁郁葱葱。偶尔还会有两声虎啸龙吟。
  • 封天神域

    封天神域

    左手黑焰右手天,孰真孰假我来辨!那封天者的至尊神位上,我君天坐了!
  • 目光似血

    目光似血

    故事在杨文广、范素珍、二全及村民等人物之间有张在驰地展开 了、发展着,善与恶、自私狡狭与慷慨大方、是非不分与深明大义、 施与与索取、同情与唾弃、信义与背叛、……矛盾的体现在人物的言 行中,甚至统一在同一人物身上,呈现出了人性的丰富与复杂,更对 卑劣的人性进行了鞭挞和拷问。
  • 中国历代张天师评传(第2卷)

    中国历代张天师评传(第2卷)

    本书论述并总结了自第十二代至第三十代张天师的生平事迹、道法特点,以及他们对其所处时代的社会贡献,并对他们在中国道教史上的历史地位作出了客观公允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