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21900000054

第54章 钟山风雨起苍黄(1)

导语:渡江战役的胜利早在粟裕预想之中,战前他就认为渡江并不困难,他当时所关注的重点也已经不是强渡长江,而是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攻下南京。

粟裕的这一想法似乎有些超前,按照一般思路,渡过长江后应先稳住阵脚,然后再逐步拓展,哪有这么快就要一揽子收全的。

做出这一决断,自有道理,因为粟裕抓住了汤恩伯布防上的一个致命弱点。

淮海战役是一次关乎国共命运的大决战。到战役末期,蒋介石已全无取胜的信心,整天都充满着悲观失望和焦灼不安的情绪。

他和大儿子蒋经国一起观看影片《文天祥》,看完之后便默然呆坐,在整整3个小时的时间里,几乎一句话都不说。那可怜巴巴的样子,就像是南唐后主李煜所写诗词的情景再现:“无言独上西楼……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949年1月21日,处于内外交困中的蒋介石被迫通电宣告“引退”,由李宗仁代行其职务,李、白的新桂系终于得到了一次上台执政的机会。

南京政府一边和共产党进行和谈,一边加紧修建和巩固长江防线。京沪警备司令部被扩大为京沪杭警备司令部,汤恩伯出任京沪杭警备司令,与驻武汉的白崇禧共同负责长江防御。

国民党军中有不少人认为,凭借长江天险,加上占优势的海、空军,足以一守,“曹操、符坚都渡不过来,何况共产党,除非他们是天兵天将”。

熟知中国历史的毛泽东也估计到了渡江作战的困难,他说:“长江不是个阴沟,而是阳沟,过长江不容易。”

对突破长江防线,当时的解放军决策层内,也有许多人缺乏信心,当然这里面并不包括粟裕。

自新四军时期开始,粟裕先后三渡长江,有着丰富的渡江经验。在他看来,长江并不是不可逾越的防线,过去敌强我弱都可以偷渡,现在力量强大,还有什么可怕的。

指挥淮海战役时,粟裕一度非常紧张,到了渡江作战,他已经一身轻松:“国民党的江防算不了什么,我们的火力已经超过并压倒了敌人!”

当然,细化到具体战术和部署,又来不得半点马虎。

陆军变水军

淮海战役结束后,虽然国民党军已抛弃淮河防线,退守长江,但为避免粮食供应困难,华野、中野都没有立即开往江边,而是先开赴徐州和海州进行休整,并分别进行改编,华野改称三野,中野改称二野,野战军下设兵团。

自1949年1月中旬起,三野举兵南下,越过淮河。解放军官兵大多是北方人,不习于水,渡河时,必须经过跳板,有些人不敢抬腿迈步,上了船之后更是连站都站不住,看见水就要头晕。

好在国民党军在淮河已经撤防,尽管有些狼狈,但并无危险。

过了淮河,南北差距变得更为明显。南方多雨,而且一下就是一周,路上坑坑洼洼,不像北方那样干燥易行,同时这里水田多,路径窄,步兵们行军时一跌一滑,弄得浑身上下跟个泥球一样,炮兵更是举步维艰,有时遇到田埂,实在难行,就只好几十个人抬着大炮走。

行军途中,没见过长江的都在猜测长江究竟什么样。有人说,长江比大海还要宽阔,并且绘声绘色地说了一段“衔枝渡江”的故事:鸟儿要从北岸去南岸,嘴里得衔一根小枝条,在江上飞一阵,累了,就落在江面,把枝条放在水上,站在枝条上休息一阵,然后衔起枝条再飞,如是者三,不知道要像这样歇多少次,才能到达彼岸。

大家听得瞠目结舌。还有人说,在江南的地面上,随便一伸手都能摸到比碗口还粗的长蛇,蚊子则有蟑螂那么大,“一只重半斤”……

还没到江边,许多北方战士已经心生惧意,感到南方不如北方,长江和江南实在讨厌。

历史上的曹操、符坚所率,都是北方部队,他们没有能够渡江成功,也确实与北方部队不惯水战有关。

粟裕所要做的,就是在渡江准备中把北方人变成南方人,把陆军变成水军,把浩浩长江变成阳关大道。

1949年3月间,三野在巢湖进行了模拟训练。成群结队的解放军来到湖边,专门练上船下船,下船上船。满载官兵的船只先划出去,没多远再划回来,每天进行演练。

人如此,武器也一样,枪炮被装上各式各样的木船,然后就是搬上搬下,上帆下帆,摇船撑船。

沿岸老百姓围着看热闹,觉得这些解放军是不是疯了,因为所做的事在他们看来,简直毫无意义,他们不知道,正是通过这些看似毫无意义的重复演练,几十万北方兵不仅学会了在跳板上飞奔来去,在船上“站如松,坐如钟”,还知道100吨重的木船上应该放什么武器;200吨重的木船又该放什么武器。

基本的东西掌握之后,三野专门安排两个师做测验。测验的结果,一个师用一个小时就渡过了湖面,巢湖湖面比长江还要宽好多倍,这用事实证明,渡过长江远没有传说中“衔枝渡江”那么玄,真的强渡长江,也不过几分钟的事。问题是,同样是巢湖湖面,另一个师却用了3天3夜,最后连自己的部队都无法集结起来。

检查原因,第一个师在渡淮之后便意识到了水是个大问题,因此从师长起就放下姿态,亲自去拜访当地有经验的水手,前前后后请了几百人来军营吃饭讨教。这些人下到基层连队,给战士们讲授驾船、风向、水性的道理,随后又带着队伍天天到水上进行练习。

要说练,两个师都练了,但第二个师显然没有友军练得那么认真仔细,失败也并不奇怪。

第一个师的经验被树为全军模范,在整个三野进行推广。水上练习蔚然成风,官兵们不光是练习上船下船,还要练习自己划船和游泳。

初春的江北冷雨绵绵,寒风彻骨,裹着棉袄的老乡站在岸边,看着解放军战士个个只穿一条短裤,在冰冷的湖水中扑腾,不由得啧啧称奇。通过这种方式,三野每个兵团都得以挑选和训练出一两千名解放军水手,加上动员的近万名船工,以足够渡江所需。

至1949年4月初,三野共收集到各种类型的木船8000余只,又自制了一部分汽船以及运送辎重的竹筏和木排。

飞渡长江的翅膀有了,接下来就是寻找飞渡的路径。从巢湖到长江有一些河流,但这些河流或者流量不够,或者流向不对,三野便自己动手挖通向长江的小运河。

小运河和长江仍存在着水位差异,长江水位高了,船会被打回湖里;反之,船冲出去太快,又很危险。

要控制水位,就得筑坝,使之达到平衡。有时水位高低太悬殊,就得靠解放军水手们把船抬起来,从陆地翻过坝送到长江。

敌军有火力监视,三野听取当地有经验水手的建议,在江堤上部署炮兵进行掩护,船只不直接入江,而是从江堤下面打洞,打开几层洞之后,使船只从洞里入江。

所有这些事情,都像淮海战役中的对壕作业那样,必须晚上才能进行。到4月10日,整套流程全部完成,解放军的演习地点也由巢湖移向长江。

等到正式下令渡江,三野已经完全适应了水战方式,长江变得和北方的公路差不多了。

1949年4月20日,国共和谈破裂。黄昏后,解放军开始拖船翻坝,进入长江,并按照预定部署发起渡江作战。

过去粟裕渡江都是采取出其不意、避实击虚的偷渡方式,但这一次形势大为不同,国民党部队残弱不堪,避实击虚已经没有必要,直接实行公开的、正面强渡便可以,这叫以实击实。

渡江部队分为3个集团,当天晚上8点,谭震林的中集团首先横渡长江。第二天,粟裕直接指挥的东集团、刘伯承西集团也先后实施强渡。江上出现了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壮观场面。

大胆精细,是解放军渡江作战的主要特点。由于采取的是突袭方式,解放军一直渡到江心都没有被守军发现,直到离南岸只有二三百米时,对方才惊觉开火。

随着照明弹接二连三升起,江面被照得如同白昼一般,守军炮火连天,炮弹在江上掀起高高的水柱。解放军先头部队的船只在驶近江岸时,均遭到火力的严密封锁。大船上虽然装有火炮,但照例都不能开炮,因为一开炮,由于后坐力的原因,船就会向后退一截。

有些船只被打翻了,还有的船只中弹后失去了前行能力,在江面上一个劲儿地打转转,船上的官兵便借助于救生圈强行登陆。

在渡江部队中,真正的救生圈当然极少极少,不过他们事先制作了大量的“仿品”。

一种是三角板。这是一种三角形木板,中间是空的,套在肋下像一面枷。还有一种是稻草圈,用12斤稻草扎成,靠着它就可以浮着游起来。

解放军靠岸登陆后,便迅速抢占滩头阵地,虽是背水而战,却斗志高昂,有进无退,相反,国民党守军士气低迷,看到大批解放军冲上来,吓得心惊胆战,一打就退。

与此同时,在地下党的组织和策动下,江阴要塞炮兵发动起义,生俘要塞司令,起义之后,炮兵立即掉转炮口支援解放军渡江。

通过报话机,解放军可以听到国民党步兵在大骂要塞炮兵:你们不打“共军”,怎么反朝我们开炮,连联络的电话线杆都被你们给打断了……

国民党第二舰队一部在南京附近起义,一部在镇江投诚,其余的舰艇逃往上海,国民党部署在长江上的舰队没有在阻击上起到什么作用,却为华东海军的成立献上了一份厚厚的见面礼。

1949年4月21日,解放军渡江三集团全部强渡成功,千里江防土崩瓦解。

渡江战役的胜利早在粟裕预想之中,战前他就认为渡江并不困难,他当时所关注的重点也已经不是强渡长江,而是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攻下南京。

抢时间

粟裕的这一想法似乎有些超前,按照一般思路,渡过长江后应先稳住阵脚,然后再逐步拓展,哪有这么快就要一揽子收全的。

做出这一决断,自有道理,因为粟裕抓住了汤恩伯布防上的一个致命弱点:第一线兵力单薄,纵深空虚。

汤恩伯不是愿意露出这一破绽,而是不得不如此。就指挥能力而言,“汤司令”毫无疑问属于国民党军的一流战将,但一个战将,光会指挥还不行,如果他手上没有具备较强战斗力的兵团,再怎么高明的指挥或者战略战术,都是白瞎。

抗战时期,汤恩伯能让冈村宁次都惧其三分,缘于他的基本部队本身就很能打。在全盛时期,汤恩伯曾辖有3个集团军,不过解放战争开始后,这些部队已分散各地,最后也都没逃过被解放军逐一歼灭的命运。

奉命防守上海时,“汤司令”实际上是个光杆司令,原先率领的部队都不在手上,因此此汤集团非彼汤集团,而且临时归属汤恩伯指挥的40多万人马,也根本不是淮海战场上40多万的概念,大部分都是被解放军歼灭后临时拼凑起来的“鱼腩部队”。

汤恩伯要守的区域,从湖口到上海,有800公里,在如此广大的区域范围内,一块大饼怎么摊都是薄,何况这块大饼本身就没什么料。

无奈之下,汤恩伯只能将布防重点设于南京、上海之间。南京是国民党政府的“首都”,上海是经济大都市,汤恩伯都不会轻易舍弃,但粟裕可以利用他布防上的弱点,长驱直入,争取从背后先一步截断宁沪铁路。

只要控制住宁沪铁路,取南京便如探囊取物一般。就军事地理而言,这也是南京城天生就存在的缺陷,也就是说,南京并不是一座适于固守的城池。历史上进攻南京,也都无须直接攻打,只要从陆路一包抄,它就变成了死城。

粟裕亲自指挥东集团从芜湖至江阴段强渡,就是要对南京实施远距离包围。按照这一意图,他不愁渡江不能成功,只怕渡江之后进展不够迅速。

说句实话,没有江阴起义,东集团也能成功渡江,但有了江阴起义,为粟裕截断南京至上海的通道争取了1~2天的宝贵时间。

为此,粟裕曾特地到江阴要塞视察,并接见了组织起义的地下党员,对他们说:“你们立了大功!”

粟裕预计得不错。解放军登陆后,虽然有对付汤集团反击的准备,但汤集团的反击只能被称为“不是反击的反击”,跟三野在江北打仗时的情形大相径庭,其战斗力非常之弱,可以用士无斗志、不堪一击来形容。

东集团前卫部队于4月21日拂晓前上的岸,当天上午10点左右就插到了宁沪铁路附近。

得知粟裕截断了宁沪铁路,汤恩伯大惊失色,急忙下令总退却。1949年4月23日,三野进占南京,不费一枪一弹就控制了总统府。

解放南京的意义不同凡响,粟裕说:“我们不仅在军事上过了江,而且在政治上过了江。”

渡江战役的胜利以及占领南京,都比毛泽东预想中要顺利和快得多,当消息传到北京,他兴奋异常,泼墨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诗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在设想渡江这步棋时,粟裕就准备好了第二步、第三步,攻占南京只是第二步,他还有第三步。

第三步是预计汤集团会全线溃退,一片混乱,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不仅东集团要继续向纵深突进,中集团也要迅猛东进,实行东西对进,以围歼逃敌。

东集团一路未遇强敌,西集团方面的报告也是“守敌抵抗甚微”,粟裕判断,汤集团已成溃乱之相,西集团应加快向东挺进的速度,但这时总前委发来电令,要求“稳扎稳打,防止轻敌乱碰”。

按照总前委的指示,西集团要从4月26日,也就是占领南京3天后再继续向东挺进。显然,这一部署与粟裕所想大不相同。

粟裕立即上书总前委,坚持己见,认为加快东西对进,不仅可以使汤恩伯无暇调整部署,还能促成汤集团更加混乱,从而形成分割包围的有利态势,而如果动作迟缓,将会因此失去歼敌良机。

总前委复电同意,并重新明确中集团由粟裕直接指挥。

同类推荐
  • 向胡雪岩借智慧

    向胡雪岩借智慧

    本书融故事和论述于一体,生动讲述了一代奇商胡雪岩的创业史,从经商智慧、处世手腕等方面,集中解读了他独特的人生阅历与高瞻远瞩的商业眼光,展示了大商人所特有的人格魅力。《向胡雪岩借智慧》内容丰富,论述细致,颇具启发意义,有助于读者对自己人生中各种人际关系、各种选择与得失作出新的审视和判断。
  • 左宗棠在甘肃

    左宗棠在甘肃

    1866年左宗棠任陕甘总督,1867年以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曾在兰州创办兰州机器织呢局等新式企业,该书主要研究了左宗棠在1869~1880年期间甘肃的经济政策、文化建设、社会措施、全面反映了这一时期甘肃的社会历史状况。
  • 动漫帝王:迪士尼成长日记

    动漫帝王:迪士尼成长日记

    本书讲述了世界娱乐动漫大王迪士尼的成长以及创业故事。迪士尼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动画片,靠动画片起家,迪士尼一生留下了无数经典动漫作品,这些作品几乎在全球都家喻户晓。现在的迪士尼集团已经把主业扩展到主题公园,动漫娱乐,图书制作,网络传媒等各个领域。迪士尼从小就有过人的才华和对小动物天生的喜爱,他把创作的时候都是带着感情去创作,甚至为一些小动物流下悲情的泪水,本书披露了迪士尼成长过程中诸多不为外人所知的细节。因为作者研究日久,采访了迪士尼家族的后人,并且掌握了第一手很多外界并不知道的秘密,在本书中都是首次披露。
  • 清世宗雍正(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清世宗雍正(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雍正帝的一生,勤政务实,政绩杰作,是一位勇敢反对各种利益集团的大改革家,是一位真正的治世之君。即位后各项大刀阔斧的改革,大小利益集团的纷纷倒台,种种新政的陆续出台,无不反映出这位大改革家睿智、勇敢、坚韧、勤政和进取本色。没有雍正帝的整顿和改革就不会有后来的乾隆盛世。雍正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皇帝,从出生到登上帝位,再到他的死,都是难解之谜。三百年大清历史,充满了让人匪夷所思、难分难解的谜团,本书详实的描述了雍正皇帝的曲折起伏,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一个真正的神秘皇帝的传奇人生。
  • 十八学士

    十八学士

    唐太宗李世民在长安城设文学馆,王府属杜如晦、记室房玄龄、虞世南、文学褚亮、姚思廉、主簿李玄道、参军蔡允恭、薛元敬、颜相时、咨议典签苏勖、天策府从事中郎于志宇、军咨祭酒苏世长、记室薛收、仓曹李守素、国子助教陆德明、孔颖达、信都盖文达、宋州总管府户曹许敬宗共十八人常讨论政事、典籍,当时称之为“十八学士”。
热门推荐
  • 武者仙境

    武者仙境

    佛问修罗曰:是否皆因世人暴虐,残忍,极恶,无好生之德,所以踏入杀道?修罗曰:非也,皆因吾辈怯懦,卑微,贪生,寡断,与世间弱者无异,所以,吾辈才要踏上杀道。在武者与修士斗争的世界。传来一声冲破枷锁的怒吼!
  • 九天剑君

    九天剑君

    闷骚宅男叶天上网无意间穿越,并成了上清门徒前往异世历练,得法诀《九天剑典》!破红尘、斩妖兽、驱邪魔!猥琐难掩其霸道的本性,无耻遮盖不住其风骚的人生!前世压抑的情感得以释放,且看这世他将带你感受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 神医夫君下酒菜

    神医夫君下酒菜

    艾巧巧从小在父亲身边耳目渲染,习得一手好厨艺,却不想家中遭巨变。父亲重伤身亡,唯给她留下半页染血的菜谱,与一个精神失常的母亲。陪母亲携父亲尸骨回族中,半路竟被人强灌下毒药,当成死人遗弃于路边。炎国有神医,相传三针救命,可巧拾到巧娘一枚。从此……白菜青盐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夜半酣酒江月下,美人纤手炙鱼头。“巧巧,做几道菜来与我下酒?”神医夫君笑意清浅。艾巧巧咯咯一笑:“要的什么下酒菜,有道是夫君秀色可餐,可与我下酒呢。”
  • 明刺

    明刺

    正德皇帝玩心正酣,寻找刺激制造祸端。阳明老兄悟道出关,收拾残局授业在先。朝中阁老手忙脚乱,苦撑社稷力保江山。奸佞小人趁机上位,搅弄天下又是难安。看他一个大明王朝小小教谕,贫困山区的学校校长,如何步步生莲,化险为夷,玩转这个时代的波诡云谲,震慑腐朽僵化的朝堂,给大明王朝带来一番新气象!
  • 聪明女人一定要知道的66个法律常识

    聪明女人一定要知道的66个法律常识

    本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之最新法律法规为您解答生活中应该了解的法律知识。恋爱中的花销属于债务吗?感情不和分居两年可判离婚吗?离婚时两周岁以下的孩子一般可随母亲吗?怀孕或刚分娩后男方可以提出离婚吗?为公婆欠的钱,离婚时也要偿还吗?为什么要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试用期超过6个月违法吗?企业不签合同可获双倍赔偿吗?业主被盗物业要赔偿损失吗?景点逛少了,旅行社要赔钱吗?产品质量诉讼时效是多久?不给发票可以不埋单吗?网上证据公证保全才有效吗?婚纱照丢失,可获精神损失赔偿吗?实物与说明书不符可获赔双倍吗?赠品有问题也能获赔吗?
  • 我在等你路过我家门

    我在等你路过我家门

    初相见,你再远处远远地叫住了我:“嘿,每天路过我家门前那位帅哥,你好像是我们学校的吧?可不可以交换一下名字,班级,电话哩~”再见时“嗨,雨锡~原来你在A班啊,难怪我好像见过你。”第三次见面:“林雨锡!我好像喜欢上你了,怎么办?”
  • 文学鉴赏

    文学鉴赏

    本书在内容上注重鉴赏方法的介绍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追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选取了名家名篇作为经典鉴赏实例。选文贴近高职学生的特点,在注重介绍中国传统文学,展现中国优秀文化精神的基础上,努力做到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古代文学与现当代文学相结合,对外国文学也有涉及。在形式上采用了“理论知识”“作品示例”“讨论探究”和“拓展阅读”,部分作品增加了“辑评”。“理论”部分简明扼要,条理清晰,便于学生掌握;“示例”部分经典而生动;“探究”部分激发兴趣,让学生有话可说;“辑评”“拓展”部分让学生课堂得法,举一反三,相关篇目、不同观点举证链接,课堂内外融会贯通。
  • 俏江湖

    俏江湖

    神秘龙组奇才凌霄,他纵横花丛之间,驰骋商海战场,在美女如云的浮世的红尘里,在纷杂的江湖中,谱写无数的传奇。
  • 富家公子爱上我

    富家公子爱上我

    刚毕业的她。在工作与租房时遇到了他,然而命运总是弄人,在他以前的恋人出现后,事情有了不同的变化,等谜底解开的时候,是谁笑到最后?
  • 新编家庭生活窍门大全(现代家庭生活指南丛书)

    新编家庭生活窍门大全(现代家庭生活指南丛书)

    本书选取了生活中最常见的问题进行阐述,从衣物洗染、居室装修清洁、家具装饰保养、厨房用具保养、浴室清洁维修、电器修理等多个方面入手,简单易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