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21900000046

第46章 风头如刀面如割(3)

当天阻援战场上的很多解放军部队已经打光子弹,营长以下全拼刺刀,有的已经在扔石头。

子弹罄尽,军粮也在告急,部队只能临时找一些红薯和麦种充饥。

这一天,杜聿明占了上风。到晚上,他统计了一天进度,各部队进展少的推进了6~8里,多的已经推进了12~14里。从两兵团的攻击位置到碾庄,只有不到80里的距离,这样算的话,估计一周就可以到达碾庄附近。

杜聿明乐了,来徐州前那种忐忑不安的心情一扫而空。他马上将这一情况向留守徐州的刘峙进行报告,刘峙听了也很高兴。

高兴也就高兴一晚上,到了第二天,出乎杜聿明意料的局面出现了。

毛病

得知阻援部队缺粮少弹,粟裕一边火速向军委发报,要求速送粮食和弹药,一边把机关人员甚至于自己警卫员的弹药都全部收集起来,送往前线。

能够临时收集起来的弹药不多,子弹不超过3000发,手榴弹不到500枚,但已足以支撑一段时间。

1948年11月14日,杜聿明一觉醒来,发现阻援阵地上的解放军并没有垮掉。不仅如此,当天他引以为豪的立体打法还落得了个灰头土脸的下场。

第一个碰壁的是步车协同。邱兵团以23辆坦克在前,排成“一字长蛇阵”,掩护步兵冲锋。早有准备的解放军炮兵待坦克进入射程后,予以猛烈齐射,当即击中4辆坦克,使之无法行动。

其余坦克见势不妙,赶紧回头,连带步兵冲锋也被迫戛然而止。

紧接着,地空协同也中了枪。

按照预定计划,空军先进行轰炸,下面的步骤本应是邱兵团出击,可是邱兵团的官兵在前番冲击未果后已经疲劳不堪,就没有能够立即压上去。

空军认为自己被涮了一把,对邱清泉大加指责,说他按兵不动。等到邱清泉准备好了,再要求空军协助攻击时,空军就负气不予配合。

少了空军支援,邱兵团不仅出击不利,还多受了损失。以邱清泉那火暴脾气,没个不大骂空军的道理,这下好,双方互相指责,闹得一塌糊涂,不可收拾。

由于前一天打得不错,刘峙按捺不住,亲自到前线督战,可他在指挥所能见到的,只是空军和陆军大吵大闹的情景,让他十分丧气。

晚上杜聿明再统计进度,他也无法乐观了:整整一天,邱兵团几乎毫无进展,李兵团也只攻占了两三个村庄。

同样的晚上,粟裕也在忙碌。

参与围点的各纵队指挥员被召集到野司指挥所,粟裕宣布改急袭为强攻,同时在具体打法上进行了全面调整。

鉴于杜聿明在徐东攻势甚急,粟裕决定让谭震林负责指挥围点,自己则专心致志地指挥打援。

他清楚杜集团增援部队的弱点在哪里,并将由此展开反击,以便进一步巩固防线。

杜集团的各兵团里面,只有黄兵团擅长夜战,其他部队都不惯夜战——假如邱、李兵团能打夜战的话,11月13日那天晚上就可以一鼓作气向前推进,杜聿明也不会第二天挨当头一棒了。

国民党军的这个毛病不是原来就有,十年内战,包括抗战的前中期,很多部队也能吃苦,会打夜战,然而自从有了美援,一切就变了,尤其是那些美械军,竟然也学起了美式战术,晚上不打白天打,白天打的话,要是没有飞机坦克支援,似乎也寸步难行。

在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素以美械装备和飞机坦克夸耀于人,殊不知,其实这正是导致他们落败于战场的一个关键因素。

中国的国情,军事上学德国可以,学日本可以,唯独不能学美国,因为你没那本钱。

国民党军拥有的美械装备其实并不多,能够武装出来的也不过是几个美械军,坦克飞机则因数量过少而根本形不成足够的战斗力,最糟糕的是,以当时关内的工业水平,这些装备一件都制造不出来,也就是说,抗战时美国人一共给了多少武器,打完就算完,毫无可持续性。

蒋介石和他的国民党阵营似乎从来没能真正想通这一点,或者已经有了依赖性,想摆脱都摆脱不掉,解放战争的那三年,从头到尾都想着让美国继续给予军援,却不知道这有多么不现实。

抗战时人家援助你,缘于中美是盟国,美国必须依靠中国牵制日本,现在抗战都胜利了,凭什么还要这么做,难道美国人制造武器就不花钱不费力?

战场之上,一旦失去最基本的作战手段和能力,也就意味着离失败不远了。

对此,粟裕非常清醒和务实。早在抗战时期阐述“组织战斗”理论时,针对很多部队偏好机关枪,他就强调,机关枪不是越多越好,子弹如果打光了,还没有一支上了刺刀的步枪管用呢,在现实情况下解决战斗,最终靠的也不是机关枪,而是最普通的步枪和刺刀。

当天晚上,粟裕发挥解放军擅长夜战和近战的特点,集中力量进行反击。弹药不足的解放军士兵端着刺刀冲上去,结果邱兵团右翼被解放军彻夜包围猛攻。解放军一度突破了敌方阵地,经过激烈的争夺战,到第二天拂晓,邱清泉才将阵地重新夺回。

眼见得正面陷入了攻不动的僵局,杜聿明和刘峙经过一番商议,也准备调整战术,刘峙下决心将作为总预备队的七十四军(即新七十四师)星夜调出,以供杜聿明指挥。

11月14日一战结束,空军近水楼台先得月,抢先向蒋介石告状,说邱清泉按兵不动,打仗不卖力云云,蒋介石闻讯,在电责邱清泉的同时,又派顾祝同到徐州督战。

顾祝同一见杜聿明劈头就问:“敌人不过两三个纵队,为什么我们两三个兵团还打不动?”

顾祝同责怪杜聿明指挥不力,严令他督促两兵团攻击前进。

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杜聿明分析了一番战况,然后说:“打仗不是纸上谈兵,画一个箭头就可以到达目的地,况且敌人已先我占领阵地,战斗非常顽强,每一座村落据点,都得经过反复争夺,才可攻占。”

听说仗这么难打,顾祝同又建议从徐州抽调更多兵力进行增援。

杜聿明听后态度消极,这让顾祝同很是不满,他并不知道杜聿明和刘峙早就抽出了七十四军,并且还准备进一步抽调七十二军(即新七十二师)。

杜聿明只是不愿意当着面告诉顾祝同,他所忌讳的自然不是顾祝同,而是站在顾祝同身边的那个人。

对壕作业

这个人就是随顾祝同来徐州的郭汝瑰。

郭汝瑰最早毕业于黄埔第五期,虽在国防部任要职,但黄埔资历远不及杜聿明,加上个头矮小,因此杜聿明私下称他小鬼。

黄百韬只是觉得郭汝瑰水平低,杜聿明却直接怀疑“郭小鬼”就是地下党,认为他与解放军一定有联系,而蒋介石和顾祝同正是完全听信了他的话,才会造成淮海战役前国民党军那样糟糕至极的列阵格局。

为此,杜聿明曾当着面对郭汝瑰说:“你郭小鬼一定是共谍,发的命令都是把我们往共军包围圈里赶!”

可是杜聿明手上并无郭汝瑰是“共谍”的确切证据,毕竟他只是一个军人,不是戴笠那样的特工。

杜聿明对着顾祝同说出了自己的怀疑,顾祝同听后还一个劲儿地摇头,说:“你不要疑神疑鬼,郭汝瑰跟我来徐州一年多,非常忠实,业务办得很好。”

到郭汝瑰主持制订“徐蚌会战”计划,却又没按计划将国民党军主力撤到蚌埠附近,杜聿明更证实了自己的怀疑。

赴徐州上任之前,他给顾祝同提出的唯一条件就是:“我指挥作战的方案,事先绝不能让郭小鬼知道,如果他知道我的方案,我就不照原方案执行。”

解黄百韬之围的战略战术和兵力部署,原本也是由国防部所制定,但杜聿明根本就没照这个方案来,就是因为方案出自于郭汝瑰之手。

顾祝同与杜聿明对话时,郭汝瑰正在旁边,杜聿明便避而不谈抽兵增援的事,等郭汝瑰一走,他才对顾祝同说出实情。

对杜聿明的战术安排,顾祝同十分赞同,杜聿明接着又千叮咛万嘱咐,让他绝对不要向郭汝瑰透露,顾祝同也点头答应了。

顾祝同连夜返回南京向蒋介石汇报。即便到这个时候,他和蒋介石对郭汝瑰都没有产生丝毫怀疑,更不知道身边这位红色间谍将对战局起到怎样颠覆性的作用。

1948年11月15日,按照粟裕的建议,中野从南线对宿县(今宿州)发起总攻,并与第二天凌晨攻占该城。

宿县位于徐州和蚌埠之间,俗称南徐州,是徐州“剿总”唯一的补给线和退路。由于国民党主力未能及时集结于附近,致使其防守薄弱,被中野一击而中。

解放军夺取宿县后,不仅缴获了大量物质,而且通过切断徐蚌线,完成了对徐州的战略包围,这正是粟裕在“齐辰电”和“大淮海”中想要达到的目标。

此时以宿县为界,南线的国民党军被阻隔,北线的国民党军则大多按照郭汝瑰所制订的“徐蚌会战”计划,仍以徐州为中心,呈十字架式散状分布,明眼人都能看出其败相已现,刘伯承对陈毅、邓小平说:“蒋介石是信仰上帝的,他终将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终于发展到了大决战。

毛泽东推算,淮海战役结束尚需3~5个月时间,包括俘虏兵在内,解放军每天将有80万张嘴等着吃饭,因此必须进行统筹。

1948年11月16日,成立淮海战役总前委,由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5人组成,统一指挥淮海战役。毛泽东给总前委发来指示:“淮海战役为空前大战役,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国局面亦可基本解决。”

从这一天起,毛泽东改变了解放战争初期“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策略,提出要“不惜一切代价牺牲,力图大战取胜”。

众人的视线首先聚焦在对黄兵团的围歼上。

粟裕已经调整了对碾庄的攻击战术,开始采用近迫式对壕作业来突破黄兵团阵地。

在黄兵团直接火力控制下的开阔地作业,白天根本不行,只能在夜间隐蔽进行。于是从11月15日凌晨开始,华野在白天就停止了攻击。

一到晚上,官兵们便身背武器,手拿铁镐和铁锹,每人以5步的距离一线拉开,地面上立刻响起一片金属与土石的撞击之声。

对壕作业很有讲究。先要挖成卧式工事,以便避开对方的火力射击,然后逐步加工成跪式,直至立式。按照这种方式继续往前挖,两人一组,相互打通,最后连成一线。

纵横交错的交通壕和堑壕像长龙一般,弯弯曲曲地向前伸去,直至插入各村之间。仅仅两夜工夫,战壕前沿已接近碾庄圩水壕,最近处只有五六十米。

枪炮声突然沉寂,黄百韬还以为解放军撤兵了,派小部队一侦察,才知道对方在挖壕。

他立刻明白粟裕在打着什么主意,以及自己将面临什么样的处境。

11月16日,在战壕前沿接近碾庄圩水壕后,所有已经修好的交通壕、堑壕都被连接起来,构成进攻阵地,解放军又恢复了攻击。

粟裕首倡的对壕作业一问世,即成为国民党军的致命伤。对壕掘成后,解放军攻击部队可以在不受敌军炮火阻击的情况下,沿壕沟攻击前进,到敌方主阵地前几十米处时,便猝然发起冲锋,一举而突破阵地,这样就使得国民党军的所有轻重武器,以至于手榴弹都失去效用。

让国民党官兵最感恐惧的,还不是对壕掘成之时,而是掘壕前进的过程,随着威胁越来越近,几乎能让人精神崩溃。

在炮兵、机枪手的掩护下,华野各战斗小组沿着交通壕,使用小炸药包、手榴弹和冲锋枪,边打边侦察,夺取一块阵地,即巩固一块阵地。

时间分配上,解放军也从全天攻击,改为区分时段,即夜间进攻,用于修建对壕工事,白天固守,以便打退敌人的反击。

黄百韬不反击就只有等死,但是如果白天反击,无异又等于送死,最后双方都被迫打起了夜战——白天基本不打,一到晚上6点天黑以后就大打出手,一直打到第二天早上东方吐出鱼肚白为止。

这边坑道挖着,那边粟裕又把焦点重新转向徐东防御战。

表面上看,华野只有3个纵队进行阻击,但粟裕实际用于防御一线的部队远不止这些,除了正面的3个,侧翼还有5个!

围点部队不过6个纵队,打援部队却足足有8个,做出如此部署,当然不仅仅是阻援这么简单。事实上,它与粟裕在济南战役时采用的“攻济打援”一样,就是要在攻下碾庄的同时,把前来增援的敌军也收入囊中。

济南战役时,杜聿明声东击西,没能被粟裕抓住,这次他决心不留遗憾。

但是粟裕此前一直未动用侧翼的那5个纵队,即便是正面都已几乎坚持不住。

近在咫尺

因为他想要扎的,是一只大口袋。

在这只口袋中,正面的3个纵队是袋底,侧翼的5个纵队是收口袋的。该战术的关键之处,就在于收口袋的时机,不能太晚,但也不能太早。

同样的战术,曾出现在抗战时期的台儿庄战役中。在那次战役中,汤恩伯担任的就是收口袋角色,事后有人骂他在战事激烈时为什么迟迟不现身,其实他要早现身,可能就没有后来的大捷了。

什么时候扎袋口最好?就是要让对方完全进入,且受到足够损伤,即便明知自己已成囊中之物,也难以再钻出的时候,当然它的必要前提是,袋底绝不能先破。

经过3天的拉锯,特别是解放军在11月14日那天晚上发起的反击,邱、李兵团的推进速度已经明显慢了下来,其锐气亦大减,这时候才可以考虑把袋口扎起来。

粟裕在地图上早就选好了一个地方,此地名叫潘塘,位于徐东战场南端,它将成为口袋阵的必要支点。

1948年11月16日,凌晨3点,5个纵队悄悄出发,到达了潘塘东南。

只要绕过潘塘,向西不仅可以迂回至邱、李兵团侧背,对杜聿明形成完全包围,甚至还能乘徐州兵力空虚之机,一举突入徐州城。

黑夜中,解放军与一支军队撞了个满怀。

天亮一看,大吃一惊,那赫然是一支国民党军,而且看样子,其使命与打援部队完全相仿。

同类推荐
  • 一个狗娘养的自白:媒体大鳄艾伦·纽哈斯自传

    一个狗娘养的自白:媒体大鳄艾伦·纽哈斯自传

    如果你出身贫寒,必须靠自己闯出一条血路,如果你不满现状,希望以新形象更上一层楼,那这些自白绝对有助于你登上成功阶梯。 艾伦·纽哈斯是一位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他把加内特公司发展为美国最大的报业公司,并创办了全美销量最大的报纸《今日美国》。 迄今为止,他已出版了《美国各地有话直说》《权力剪影》《真正的一个国家》《世界之窗》《近距离看世界首脑》《差不多一个世界》等作品。目前,他正在写一本新书,讲述人生中“难堪的年代”,该书将为他的第8本著作。
  • 优雅绽放:时尚玫瑰凯特王妃传

    优雅绽放:时尚玫瑰凯特王妃传

    本书描述了英国王妃凯特优雅而又时尚的人生。从备受欺凌的唐屋中学、到找回自信的马尔伯勒学院、再到熠熠发光的圣安德鲁斯大学,再到嫁给威廉成为皇室贵族,不同时期的凯特面临着不同的遭遇,不同的遭遇又体现了凯特不同的品质。书中有对凯特身上的品质的分析和学习,更强调了凯特王妃的人生经历对于当代女性的励志作用。
  • 孙中山与中国革命(下)

    孙中山与中国革命(下)

    十多年前,我曾很高兴地为史扶邻教授的名著《孙中山与中国革命的起源》中译本写过一篇前言,说到这本书有三个重要优点:第一,富有历史感,把孙中山初期走过的道路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发展过程来考察,并且力图探索和说明事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展;第二,把个人传记同对当时整个历史环境的考察结合起来,写的虽是孙中山的传记,读者却能从中看到一个时代,并且多少感觉到时代脉搏的跳动;第三,搜集了他所能得到的一切历史资料,包括国外的资料,经过认真的考订,作出自己的判断。同时,也提出一些商榷性的意见。
  • 留学僧

    留学僧

    那个罗里巴嗦,看到妖精喊悟空、看到女儿国国王冒冷汗的唐僧,在真实的历史中,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少年聪慧、名满天下的他,为何走上了西行求法的漫漫长路?没有白龙马为坐骑,没有能降魔伏妖的三个徒弟,他是经历了怎样的风霜,多少的生死,才得以完成了十万里的徒步游学?依靠历史文献,《留学僧》作者以不落俗套的见识,妙笔生花的文笔讲述了佛学史上不世出的奇僧玄奘的一生。作者深入史料,运用合理想象,描摹其绚丽多彩、荆棘遍布的传奇人生。语言幽默诙谐,书写言之成理,妙趣横生。
  • 奥巴马传

    奥巴马传

    奥巴马竞选成功,继任美国总统,再次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本书从奥巴马的身世、幼年、成长乃至成功,揭露了这位美国现任总统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热门推荐
  • 白香集

    白香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义薄云天之悍将

    义薄云天之悍将

    没有我做不到的,只有我不想做的,渺苍茫大地,我主沉浮,犯我天威者,虽远必诛.....
  • 重生之娱乐王朝

    重生之娱乐王朝

    一套活色生香的影视大餐……一段搞笑温情的风花雪月……一场处处留情的色香娱乐……娱乐大亨古羽因事故穿越回到了2000,重新实现自己的梦想,娱乐这个世界的传奇……本书QQ群:闲人VS闲语(1):42760723(极度空虚)
  • 喜欢你,没有道理

    喜欢你,没有道理

    五洲有个叫做“双华琉璃眼”的传说。传说拥有这双眼睛的人,一定是旷世奇才,聪明绝顶。宫九卿也知道这个传说,只是他不知道,他的眼睛便是那权谋家必挣的双华琉璃眼。宫九卿只知道孤墨浅永远不会骗他。可是当着一桩桩,一件件的事刨开后,剩下竟是如此露骨,如此残忍的真相。当心,当身,当命都交付此人之后。如今的我,还有什么呢?宫九卿说:“你要这眼睛?好,我给你。”当着一双血淋淋的眼珠呈到自己的面前时,孤墨浅,你会是什么表情呢?可惜啊,我看不见,也不想看见了……
  • 田园致富之医品农家妻

    田园致富之医品农家妻

    名医世家掌门人穿越成了面临被亲爹卖掉的小村妇?丈夫善良好欺负,家徒四壁,隔夜无粮。唉,女人当自强啊!开荒地,种草药,妙手回春治顽疾。挣点钱,盖新房,赶走极品亲戚,带着相公奔小康!可是相公你最近怎么总用这么饿的眼神看着我咩!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绝刹倾城

    绝刹倾城

    一个客栈内,一名掩面却难掩一身风华的女子,此刻正双手掐腰,脚踩一条凳子冲着一边正在吃饭的三个小人喊道。这边三人却在嘀咕“娘亲来了,怎么办。”一女孩说道。“大哥,快想想办法。”旁边一男孩说道。“咱们还是回家吧!不然最后倒霉的还是咱们。”“同意。”“支持”两人异口同声地说。三人扭头看向那名女子喊道:“娘亲,形象,形象。”女子看了看自己,咳了两声,面不改色地把脚慢慢放下,整了整衣袖。牵着三人的手走出了客栈,徒留下巴掉了一地的众人。。。。。。。
  • TFBOYS之沫凯源玺

    TFBOYS之沫凯源玺

    女主角的名字里都有沫这个字,三女三男,你懂的!是谁呢?你知道的哦!
  • 为了弱者的尊严

    为了弱者的尊严

    文主人公梁雨润到任山西省信访局副局长,主抓群众接访工作,经他之手处理的民事案件和化解的难题数以千计,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在中央、省里挂名的“老大难”问题。由于文章的篇幅限制,笔者不能一一记述。但在采访日子里,所到之处,感受最深的一点是梁雨润同志在百姓中的威望之高,令我常常敬佩与感动不已。
  • 槐花树

    槐花树

    江雨槐是一个贫困家庭出生的孩子,2008年,一场汶川大地震,她被迫和父母来到浙江……一段虐心多角恋,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