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21600000044

第44章 乾道和议:长使英雄泪满襟

不管怎么说,事实摆在那里:北伐失败了。

就在这时,金人抛出和谈条件,共四条:其一,故疆,就是宋金两国边境如旧约所规定;其二,岁币如旧,每年金银二十五万两及绢二十五万匹;其三,称臣,宋仍然向金称臣;其四,还中原归正人,就是把中原逃往南宋的人遣返。

对于这四个条件,除了岁币之外,其余三点南宋都表示不可接受。与旧条约划定的边界相比,南宋政府还控制了海、泗、唐、邓等州,朝廷认为,这四州之地,乃是金帝完颜亮撕毁和约后被南宋所收复的,既然金人背约在前,南宋当然不承认旧条约的规定,新条约应该以实际控制区重新划定边界。至于宋向金称臣,那更是不干了,你想打就打,想撕毁条约就撕毁,我还向你称个屁臣。归还中原人,更是不可能,这里既有抗金志士,又有金国叛将,归还岂非把这些人送上死刑台?

金人知道南宋君臣比较要面子,便修改了一条:把金宋之礼,由君臣变成叔侄,宋主向金主称侄而不称臣。

和议一起,朝中主战派与主和派更是水火不容。张浚、虞允文、胡诠等是坚定的主战派,反对任何议和立场。张浚为备战做了大量工作,在江淮一带增置大量战舰,招揽淮北、山东豪杰,各军的弓矢器械都十分充足。同时,张浚重用金国降将契丹萧琦,萧琦本是契丹望族,沉勇有谋,张浚意在约契丹为援,牵制金国。可以说,张浚公忠体国,俨然是南宋的长城。

倘若主和派与主战派能和衷共济,有军事为后盾,可进可退,可攻可守,就算议和也能争取到最大的利益。然而这种想法只是奢望,主和派只是把张浚视为眼中钉,欲除之而后快。于是他们抓住张浚北伐失败这个把柄,大肆攻击,还向皇帝说“愿以符离之溃为戒”,并指责张浚跋扈,浪费国资等。倾向主战的宋孝宗没了主意,张浚悲愤之下,连续八次上书乞致仕,最后宋孝宗诏罢张浚。

几个月后,张浚在忧愤中病死。

临死前,他给儿子张栻(南宋著名理学家)写了一封家书,也是他的遗言:“吾尝相国不能恢复中原,雪祖宗之耻。即死,不当葬我先人墓左,葬我衡山下足矣。”张浚是宋代名臣,为南宋朝廷立下汗马功劳,早年他起兵勤王,平苗、傅之乱,后宣抚川陕,重用吴玠,确保川蜀之安全。秦桧当权时,他未能得到重用,及至晚年,当国家再遭入侵时,不顾年迈,毅然挑起重担,可谓精忠报国也。

张浚死后,朝中主和派更加得势。

汤思退是人如其名,一心“思退”,不求进取。为了和议速成,他竟然尽废边备,罢筑寿春城,解散万弩营,停修海船,撤海、泗、唐、邓四州之兵。张浚为抗击金兵所做的努力,竟然在短短的时间内毁于一旦。南宋自毁长城,金兵却毫不客气。为了迫使南宋接受和议,金兵乘机南下,连续攻克楚州、濠州、滁州。东南为之震动。

这一次,汤思退罪无可恕了。

宋孝宗下旨,将汤思退流放永州。但是这样轻的惩罚怎么能平息众人的愤怒呢?太学生张观等七十二人伏阙上书,痛陈汤思退等人怀奸误国,以致金兵长驱直入,乞斩汤思退以谢天下,并请求皇帝起用陈康伯、胡铨、虞允文等主战派人士主持国事。当汤思退听说一大群人上书欲置其于死地时,刀还没上架,自己就被惊吓而死了。

金国方面,金世宗无意与南宋陷于旷日持久的战争。史书称金世宗“性仁孝,沉静达理”,他是金国历史上难得一位贤君。鉴于之前金熙宗、金帝完颜亮都是残暴之君主,金世宗上台后,力求休养生息,急欲与南宋媾和。他发兵攻打楚州等地,乃是以武力迫和谈,并非像完颜亮那样想征服南宋。

南宋方面,主战派领袖张浚与主和派领袖汤思退于同一年都死了。主战派北伐固然出师不利,但主和派放弃边备,情况更糟。特别经汤思退这么一折腾,南宋朝廷不得不最后选择议和的方案。这种情况下,在外交上争取更多权益,便成为南宋对金的主流政策。

南宋方面提出的条件是:两国疆域仍然按照绍兴和议所划定的界线,即东为淮河,西为大散关;岁币银、绢各减五万;南宋归还金国战俘,但对于叛亡者则不予遣返;宋不再向金称臣,而称侄,在国书的格式方面,宋致金的格式为“侄宋皇帝眘谨再拜致书于大金圣明仁孝皇帝阙下”,而金致宋的格式为“叔大金皇帝致书于侄宋皇帝”。

可以说,南宋政府是做出让步的,特别是领土方面,放弃所收复的土地。金世宗同样做出一点让步,不再追回南逃之人,也同意岁币减五万。这样,双方在互派使者往来后,于乾道元年(1165),订立新的条约。

这就是所谓的“乾道和议”。

尽管在乾道和议中,南宋方面争取到若干权利,但对于有恢复之志的宋孝宗来说,这只是权宜之计。孝宗皇帝恢复中原之志始终未泯灭,仍希望有朝一日能回复到北宋时代的全盛水平。然而,军事力量的提升,却不是立竿就能见影的,特别是可堪大用的军事人才严重缺乏。

宋朝一直有重文轻武的传统,在南宋中兴之战中,由于特殊年代的特殊政策,才使得军事人才纷涌,岳飞、韩世忠、吴玠、吴璘、刘琦等人皆为一时之名将。自秦桧上台后,开始收武将之兵权,擅杀岳飞,遂使武将之地位又一落千丈。

绍兴和议后二十年,南宋更是荒废兵事,遂使金帝完颜亮南侵时,如入无人之地。南宋抵抗入侵的核心人物,仍然是老一代的军人如张浚、吴璘、李宝等,真正能独当一面的新人,也只有虞允文一人了。

乾道三年(1167),守卫川陕达二十年之久的吴璘去世。他与哥哥吴玠同为南宋最出色的将领,是川蜀的保护神。在临终前,吴璘虑及国家的军事现状,向皇帝留言,希望孝宗不要轻弃川蜀,也不要轻起战端。

吴璘去世后,能与皇帝共商恢复大计者,只有虞允文一人了。宋孝宗任命虞允文为四川宣抚使,接替病逝的吴璘,实际上是把四川打造为一块进取中原的基地。虞允文到任后,兢兢业业,精兵强政,淘汰弱兵,为国家节省四百万的军费开支。他亲历亲为,甚至还动手编写了一本推广先进武器制造及使用的工具书,士兵们人手一册。

两年后,虞允文回到京师,出任宰相。他心胸宽广,光明磊落。有一回,御史萧之敏上书弹劾虞允文。早已逊位的宋高宗跳出来为虞允文辩护,并说:“采石之功,之敏在何许?毋听其去。”就是说,当年虞允文在采石之战中立下奇功,你萧之敏人在哪呢?太上皇开了金口,宋孝宗想罢免萧之敏。此时虞允文却站出来为萧之敏说话,认为他品行端正,皇帝应该留用以广开言路。

宋孝宗把恢复中原的希望寄托于虞允文身上,他曾经对虞允文说:“靖康之耻,当与丞相共雪之。”可见他对虞允文之器重。为了实现收复中原的理想,虞允文于乾道九年(1173)又一次出任四川宣抚使,为出兵中原做准备。

虞允文回到四川后,立即着手战备,他订立七条民户养马的规定,从民间搜罗大量良马,并挑选青壮年进行训练。作为一名出色的战略家,虞允文深知欲速则不达的道理,不打无把握之战,兵者,国之大事,不可不慎重。然而虞允文的一片苦心,却受到皇帝的误解。宋孝宗一直盼望着虞允文早日确定出兵的日期,可是一年过去了,虞允文却没有明确的表示。皇帝终于等得不耐烦了,便下了一道密旨催促他。虞允文没有附和皇帝,他强调军需物质还未准备完毕,不可贸然出师。

可惜的是,造化弄人。不久后,虞允文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任上。这对宋孝宗可谓是莫大的打击,进取中原的计划就此泡汤。

其实虞允文算是幸运的人,他以一介文人而为国家建不朽之功,甚至得以跻身历史名将之列,官至宰相,功显于当日,名扬于未来。******曾这样评价虞允文:“伟哉虞公,千古一人。”在宋孝宗时代,还有一人,他有不世之英雄气概,有为国家建功立业之理想,最终壮志难酬,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他却在另一个领域取得至尊地位。

他就是南宋最伟大的词人辛弃疾。

辛弃疾是山东历城人,公元1140年(绍兴十年)出生。这一年正是宋金战争最为激烈的一年,刘锜与岳飞分别在顺昌、郾城大败金兵。北方沦陷区的人民都翘首以盼王师,可是最后梦想破灭。岳飞被召回,紧接着是宋金议和与岳飞被害,北方人民彻底被软弱的朝廷抛弃了。辛弃疾便是在金人的统治下度过他人生的前二十年,长大成人后的他知道了中原沦陷的故事,这令他义愤填膺,渴望有一天能报效国家,为恢复中原尽自己之力。

机会最终来了。

在辛弃疾二十一岁那年,金帝完颜亮以六十万兵力南犯,中原掀起反金起义高潮。当时耿京是中原义军的领袖,山东、河北豪杰纷纷接受他的节制。辛弃疾毅然参加义军,并在耿京麾下当了掌书记。后来发生了一件意外,辛弃疾差点因此而丧命。

原来辛弃疾有一位朋友名叫义端,当时也聚众一千余人起义。在辛弃疾的劝说下,义端归顺耿京。岂知有一天,义端突然盗走耿京的大印叛逃,耿京大怒,遂归罪于辛弃疾并动了杀机。辛弃疾对耿京说:“给我三天时间,倘若我没抓到义端,再杀我不迟。”可是要上哪儿找义端呢?辛弃疾冷静地判断,义端盗走耿京大印,定是要叛逃金营,遂快马急追,终于追上义端。大家都知道辛弃疾是个大文豪,可是很多人不知,他其实武艺是相当高强的。义端知道辛弃疾厉害,便以朋友的身份乞求道:“我知道你力能杀人,希望你别杀我。”既是叛徒,还称什么朋友?辛弃疾手起刀落,砍掉义端的脑袋,返回耿京营中。耿京为辛弃疾的胆识所折服,更加器重他。

完颜亮败亡后,辛弃疾劝耿京率师归顺朝廷。耿京便遣辛弃疾奉表入奏,宋高宗亲自召见辛弃疾,并且对他在敌后的英勇表现大加赞赏。朝廷决定授予耿京天平军节度使之职,辛弃疾为天平节度掌书记。就在辛弃疾返回耿京大营途中,却传来一个噩耗,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败,张安国已叛逃到金营中。

怎么办?难道就让叛徒、凶手逍遥法外吗?

不!若不严惩叛徒,何以慰耿京在天之灵呢?

辛弃疾当机立断,与统制王世隆、马全福等五十人,勇闯金营。当时叛徒张安国正与金国将领在帐中饮酒,根本没料到辛弃疾竟以区区数十人马前来劫营。这次军事行动比起美军特种部队击毙本拉登还要难,还要危险。此时辛弃疾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竟然一击命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生擒张安国,而后安全离开,出入金营如入无人之境。谁曾想到,一个二十二岁的书生竟然有如此之胆略与勇气。辛弃疾将叛徒押到首都临安,张安国被朝廷下令斩首示众。

后来辛弃疾在词中追忆了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何等豪迈,何等英雄气概,正所谓“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以辛弃疾之才略,完全是虞允文一类的安邦定国之才。可是最终却事与愿违,英雄无用武之地,壮志难酬。原因有二:其一,南宋帝国与金国达成和议,辛弃疾没有机会在战场上大展身手;其二,辛弃疾性格耿直、孤傲,爱憎分明,嫉恶如仇,自然容易得罪人。

返回南宋后,辛弃疾写了一系列的文章,包括《九议》《应问》《美芹十论》等,呈献给朝廷。在这些文章中,他详细地阐述自己的战略主张,纵论宋金两国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处处可见其精辟之见解与深谋远虑。可惜的是,当时和议方定,不可能因为辛弃疾的几篇文章就改变政策,故而宋孝宗没采纳其意见。

虞允文当政时期,宋孝宗锐意进取,谋复中原。此时辛弃疾又上书论南北之势,持论劲直。作为沦陷区归来者,他对中原百姓“遗民泪尽胡尘里”有更多的感受,因而恢复之心,较他人为切,在抗战立场上,无妥协回旋之余地,故而难以迎合朝中多数大臣,自然被弃而不用。虞允文去世后,恢复中原之梦愈行愈远,辛弃疾的理想也越来越难实现。悲愤而不得志的他,只得寄情于诗词,他写下大量爱国主义词章。

辛弃疾的词作雄奇峻丽,充满豪迈之气,贯穿满腔爱国之情。“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在文学作品中,他也表现出自己的无奈与悲愤:“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以辛弃疾之才华,本来应该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他胆识无双,慷慨有大略,但最终被埋没了。这是辛弃疾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同类推荐
  • 唐朝美男子

    唐朝美男子

    回到唐朝,做一个美男子!剑指权力和金钱上,权力至上,富可敌国!本想以部落的势力,扩大唐朝的疆域,奈何只能在长安享福,暗地里积蓄自己的力量。长安趣事:李白是我的结拜大哥,想和我对诗?小妹妹,我想你还不够格。拿宋朝的词去挑战唐朝的诗人,我看你服不服?拿元朝的曲去会会唐朝的名伶,我看你爱不爱?拿现代的画去打败唐朝的画家,我看你懂不懂?好吧,现在开始,跟我一起,去唐朝混混……若云新书,求大家收藏点击……点击进来的朋友们,记得点击一下左边的加入书架哦!谢谢大家了!
  • 宋朝好男人

    宋朝好男人

    青楼名妓,豪门千金,可爱丫鬟,来者不拒。身为一个穿越者,李青有一个很低俗的梦想,他说他是要成为宋朝首富的男人————成功路上发生的一系列,或香艳,甜蜜,伤感,或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 贞观游记

    贞观游记

    一不小心就穿越到了大唐贞观年间,在迷茫了一段时间之后,李云决定要做个不自弃的好人。╮(╯_╰)╭咱就是那传说中不自弃的好人╮(╯_╰)╭不自弃╮(╯_╰)╭好人╮(╯_╰)╭啦啦啦啦啦
  • 东北人在三国

    东北人在三国

    ”老板,来盆猪肉炖粉条子!“一个东北人穿越到东汉末年的交州,满嘴的东北话,掠夺土著,创建科学院,开了一家全国连锁的“东北一锅香”饭店。”普及东北话,统一全天下。爆笑上演!
  • 兴唐并肩王

    兴唐并肩王

    《新唐词典》注并肩王拼音:bìngjiānwáng释义:历经三朝、兴唐砥柱、不世名臣逍遥侯楚辞的专称。喻入朝不拜,与皇帝齐肩而坐之意。近义词:楚并肩、楚逍遥反义词:无出处:《唐史·楚辞传》:“德宗以辞屡建不世奇功,冠之逍遥侯。辞归隐,帝思不已,以并肩王号之,谓有唐一朝,必不负辞。然辞一别永年,终不复出,并肩王遂成绝唱。”例句:你们有人管他叫数学家、发明家,有人管他叫军事家、政治家,甚至于有人叫他思想家、预言家,更可笑的是还有人叫他阴谋家……可在朕看来,他就只是朕的好朋友、好老师、好兄长!朕信他敬他,封他个并肩王,怎么了?(德宗起居录)
热门推荐
  • 当你孤单想起谁

    当你孤单想起谁

    这是一个有关婚外情的故事。高校老师春忍在一个会上偶识已有家室的学者南京——一个外地来京工作的男人。平淡的婚姻和平庸的妻子已经无法给南京任何新鲜刺激,遇上春忍这个干净清纯略带妩媚的漂亮女性使他为之一振。南京得到她的爱后急于去征服世界以及怀揣明白装糊涂的自私。春忍因爱得深而痛楚,南京的装聋作哑,使这种折磨变得更加残忍。这是一个纯净而美艳的爱情故事,作家努力记录一份真实,一段困惑和纷繁的心路,质疑现代都市人们的精神处境。
  • 心态好 身体就好

    心态好 身体就好

    心态一般可以分为积极的心态和消极的心态,积极的心态有助于身体的健康,而消极的心态则相反,万事看得开、想得通的人往往会拥有比较长的寿命。纵观古今中外,凡长寿者必定是心宽之人,世界上很多长寿的人,当人们问及他们为什么长寿时,大部分人都会归结为良好的心态,每天好心情。
  • 五分钟轻松变身学习达人

    五分钟轻松变身学习达人

    本书精选了大量说理生动、感人至深的小故事,故事中蕴含的深刻意义和道理能帮助小读者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成为一个聪明的、思维敏捷的孩子。每天五分钟这一概念的提出,旨在提倡一种短平快的教育方式,让孩子从短暂的阅读中学会方法,懂得道理,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养。
  • 剩下的梦想

    剩下的梦想

    几个同龄女孩生长在普通的家庭里可自从那天起他们的命运就被改变了
  • 养育有出息的男孩

    养育有出息的男孩

    您的儿子展现出理财能力了吗?您的儿子是小“领头羊”吗?……男孩在3岁前奠定性格基础,8岁时完成80%智力发育,13岁左右进入青春期,后知后觉的父母们,你们了解吗?面对男孩成长的一系列问题,年轻的父母们,你们做好准备了吗?资深家庭教育指导师木紫倾情力作《养育有出息的男孩》,为您揭开男孩成长过程中生理与心理的神秘面纱,助您培养e时代有出息、高情商的智慧男孩!
  • 穿越之为妃作歹

    穿越之为妃作歹

    宫斗?已经不流行了!YY,种田,人兽恋……才是正道。而顾砚菲偏偏选择了阴森冷酷的后宫阴谋,诡谲,杀气纵横,笑里藏刀不过是唇边不经心的一抹艳红纤纤玉指要掀起多大的波澜谁又能破开冷峭的坚冰或许不知不觉间一切都变了……
  • 霸道女友野蛮爱

    霸道女友野蛮爱

    在一场车祸中,拓跋静琬的爸爸妈妈和奶奶夏琴音和拓跋书琴的爸爸妈妈去世,拓跋书琴救下了年幼的拓跋静琬,然后拓跋书琴被拓跋静琬的爷爷拓跋睿带回英国,把她们培养长大。
  •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2013短篇小说卷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2013短篇小说卷

    本书收录了2013短篇系列。文学的经典化过程,既是一个历史化的过程,又更是一个当代化的过程。文学的经典化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它需要当代人的积极参与和实践。文学的经典不是由某一个“权威”命名的,而是由一个时代所有的阅读者共同命名的。
  • 鬼道天下

    鬼道天下

    【起点第二编辑组出品】仙有仙道,魔有魔道,人有人道,鬼有鬼道。赵铭这个一心发财的小杂货店老板,却剑走偏锋修炼禁忌鬼术,踏入鬼道一途。当一个肥嘟嘟的鬼魂突然闯入的时候,赵铭这个底层小人物的生活开始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著名的财团,大家族的千金,远古的魔神,冥界的君王,这些处于看不见的顶层的大人物,一个个在他的眼前出现。他在各种庞大势力之间游走,获取利益,逐渐壮大。~~~~~~~~这是一本比较轻松的小说,不含恐怖惊悚成分。不管怎样,绝对不tj,已经有过全本记录鸟~~
  • 锋行天下之笑傲军校

    锋行天下之笑傲军校

    段剑锋刚到学院就遭到了魔鬼教官的折磨,霸王花欺负。为了变得更强,他开始刻苦锻炼,拳击、格斗、枪法样样精通。最终他左挑搏击之王龙海生,右揍官二代左轩志,毅然成为高手。从此霸王花对他媚眼如丝,贤淑女对她冷热兼施,俏佳人对他痴缠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