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19200000005

第5章 教孩子最忌走老路子(5)

电影《黑客帝国》里有个情节,主人公尼奥在莫非斯的引导下去见“先知”,即是“先知”,可见是个能够知道未来事件的特殊人物。在尼奥面对先知时,先知警示他说:“请注意花瓶!”尼奥警觉之下去注意花瓶,转身时风衣衣角扬起,将身后的花瓶拂落到地下,摔碎了。

先知刚一提醒他注意花瓶花瓶就摔碎了,这让尼奥觉得先知真的很了不起,不由钦佩地看向先知。然而,先知并没接受他的尊崇,而是意味深长地问他:“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我没让你注意花瓶,花瓶还会碎吗?”

可不是吗,如果先知不提醒尼奥注意花瓶,尼奥便不会转身去看花瓶,不转身他的风衣就不会扬起来,那么花瓶也就不会被衣角拂倒摔碎。

这里不妨重提一位朋友的实验:

我的一位从事激励教育的同行在某学校操场的某个区域放置了一块砖头,开始没告诉任何人,然后用一个下午观测学生踩中砖头的概率,结果那天下午没有一个学生踩中砖头;第二天,他特意在一个班级召集所有学生,郑重地告诉他们,在操场的哪块地方有块砖,请学生们注意,千万不要踩上它。观察结果是,从中午12点开始,已陆续有11名学生踩中了砖头,差6分钟到下午5点时,最后一名撞上砖头的学生连声喊冤地找到我的同行:他是骑车撞上的。他说自己平时根本就很少去那里玩,今天是记得老师的话,特意骑车去看看那块砖头,一来看看那砖头到底如何了,二来是想看看有谁踩上了它,结果,注意着注意着,滚动的自行车轮就撞上砖了。之所以说冤枉,是这位学生认为,若不是老师特意告诫他们,则根本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

也许现在家长能够理解了吧?为什么你越提醒孩子不能犯什么样的错孩子却偏偏就犯了。当家长恼怒地斥责孩子“我没提醒你你犯错也就算了,为什么我都一再地提醒你了,你还犯”时,有没有像先知那样问下自己:“如果我没提醒孩子的话,孩子是不是还会犯我说的过错呢?”

其实,家长若要停止使用禁语,改消极关注为积极关注,也有个小窍门,反话正说就可以了!

反话:“千万记住了,不许打小朋友。”

正说:“要和小朋友相亲相爱,互相帮助哦。”

反话:“别在外面玩疯了,天黑了都不知道回家。”

正说:“玩大概半小时就回来,爸爸还等你回来比赛棋艺呢。”

反话:“走路不要走马路中间,不要闯红灯。”

正说:“走路时靠着人行道的内侧走,绿灯亮时才过马路。”

事不过三

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超限效应”。

本章第三篇中为什么家长的“我都说了多少遍了……”一点儿都不起作用,原因之一就是一再地重复导致了超限效应。

然而,家长对此亦是万分委屈、一筹莫展,我一再说一再说也是因为他并没听从呀,如果他听从了我当然就不会再说了。

可是,难道你反复地说孩子就听从了吗?

那也没办法呀,家长表示,总不能明知他做得不对还由着他呀。

这的确是个难题。

在我的咨询案例里,有两种角色的人常常深陷“超限效应”无法自拔。一是母亲,一是妻子。

一个总是对着孩子千叮咛万嘱咐,一个则是对着丈夫。

她们的感受都是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不对又不说,说了他不听只好再说,虽然怎么说他都不照着做,可我也不能就此罢休,由他去吧?一来这也太不负责了,二来我自己也看不下去呀。

对此,我用一个类比来问这样的妈妈:

如果我给你一个密封的盒子,再给你一个有螺丝刀、扳手、老虎钳、小钻头、锯子、锤子等诸多工具的箱子,要求你们想办法用这些工具把盒子打开。假使你先用了老虎钳,试了几试,却怎么也打不开,试问,接下来你该怎么办?

对方极自然地说,再试试别的工具呀。

对呀!我接着她的话说,为什么面对一样东西的时候你懂得开不开它就换工具,面对孩子的时候你却不懂得换方式呢?

不少妈妈听我这么问她后自己会发愣,好像忽视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却被别人提醒,然后喃喃地说,对呀,是这样呀。

那么,现实中这样的妈妈是怎么做的呢?

当她们就一件事说了很多次仍没效果后,她们已不止是继续重复,还会加大说的力度与频率。

我和她们讨论这种模式,问她们自己的表现像不像拿着螺丝刀撬不开盒子时,不去工具箱里换别的工具试试,却不依不饶地较上了劲,开始更用力地握起螺丝刀发狠地往盒子上戳……还有个别的妈妈,从开始时对孩子的好言相劝,发展到对孩子恶言相加。这像不像你使劲戳也戳不开盒子后,还是想不到换工具,却恼怒地丢下螺丝刀,抱起盒子往地上砸。

不少妈妈在我如此形容她们时自己会笑起来,因为她们自己也觉得这情形很可笑。

笑过后她们就松弛下来了,这时的妈妈们就能听进去别人的意见了。而我的建议是:事不过三。

在古代,“三”就是多的意思,所以三个“木”就是森,很多树的意思,三个“水”就是“淼”,水势浩大的意思,三个“人”就是“众”,很多人的意思。

“事不过三”,指同样的事不宜连做多次,“三”是一个表示“多”的约数。

教育与其他智力活动一样,一种方式使用多次都无效后就要懂得转换。持续做一件有益的事才叫坚持,持续做一件无益的事则是固执。而用极端的方式持续做无益的事便是偏执。

坚持的典范是发明家爱迪生,至今为止还没有人能打破他持有1099个发明专利权的纪录,他因而被人们称为发明之王。

爱迪生在发明电灯时,曾不眠不休地带领助手做了1600多次耐热材料和600多种植物纤维的实验,才制造出第一个碳丝灯泡,可以一次燃烧45个钟头。后来他在这个基础上不断改良制造的方法,终于推出可以点燃1200小时的竹丝灯泡。

想想看——两千多次实验!

当发明成功后,采访他的记者问他:“你如何有勇气在失败了两千多次后仍然能坚持下去?”

爱迪生的回答却出乎他的意料,他笑着说:“什么失败?我从来没有经历失败——我只不过是知道了两千多种行不通的方法而已。”

我一直以为,正是这个回答揭示了爱迪生之所以成为爱迪生的最根本原因。

首先,不成功不代表失败;

其次,不成功同样是收获,因为你通过不成功知道了这种方法行不通。

在这种态度下的坚持才是有意义的。

那么,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母亲会触发“超限效应”呢?

第一,以自我为中心。

家长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的判断自己的期待自己的标准视为理所当然,从而忽视或罔顾孩子的要求和自主权。案例《谁比谁更有理》即体现了这一方面。

第二,教育方法单一,缺乏有效沟通的技巧。

“我都说了多少遍了……”就反映了家长的这一弱点。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具备教育的热情,这热情甚至十分强烈,会激发他们去搜集信息,学习新知识,然后,再把学来的东西在孩子的身上实践。然而,大部分家长缺乏教育的智慧,在他们意欲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与习惯时,不懂得首先应该取得孩子的情感认同与态度改变,而是像点菜一样直白地配菜、下单,再跟孩子解释这道宴席有多么符合营养学,生生地把鲜活的人生变成了枯燥的理论。可是,我们难道不是因菜肴色、香、味的吸引而选择大快朵颐的吗?有谁乐于仅仅为了营养成分去喝麦片粥?所以,虽然父母极乐意当指导员,却少有孩子愿意参加训练。

第三,教育视野狭窄。

上文提到,当我给疑惑的家长做了类比后,连他们自己也觉得可笑,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不去换工具。

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彼时,他们根本意识不到还有其他工具。也即是说,虽然明明有许多工具可以用来开盒子,家长们在下工夫时却只看到手里的一种工具,而看不到附近还有其他可善加利用的工具。

爱迪生之所以不成功两千多次却仍然努力,那是因为他的观念里可以接纳两千多种、甚至更多种行不通的方法,而不是认定只有一种,所以,每个方法行不通时他都会去尝试另一个,而视野狭窄的家长往往只是固着在其中一种方法上,意识不到尚有另一种、另几种方式方法的存在。

正因为只看到一种方式,当屡次行不通时家长便会产生挫败感,这份挫败感带给家长一系列不良体验,使得他们无法做出良好的应对,反而将明明行不通的方法加以“升级”。

前两天在美剧里听到爱因斯坦的一句话,什么是疯子?疯子就是重复做一件相同的事情,却期待出现不同的结果。

我想,当情绪统治了理性的时候,我们都很可能做出类似疯子那样荒唐的举止吧。

鉴于此,“事不过三”的操作细则为:

家长勿以自己为中心,学习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不要进行“有理”的沟通,而是学习“有效”的沟通。

没有什么“失败”,只有“行不通”,行不通就改变。

愿我们的家长学会坚持、放弃固执、杜绝偏执。

美错——让错误变得美丽

“你送我偶然从天而降的陨石,我一直误会那是颗完美钻石。不曾看见它的瑕疵,把它镶在我的戒指,我也没发现,有什么损失。”

歌词来自王菲的《美错》,有朋友说,美错就是美丽的错误,然而我却觉得“美错”比“美丽的错误”另具一种境界,因为美丽的错误只是一种静态的形容,美错却是一种动态的行动,它可以是古汉语中的使动用法,即:使错误变得美丽。就算是看上去不美的错误又如何?我们也有能力使它变得美丽。

所以,“美错”其实是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基点,是“善”。

春暖花开的一个周末,郭亚婷小朋友跟着爸爸妈妈去郊游,并特意从池塘里带回几只小蝌蚪,周一来园时郭亚婷用透明塑料杯从家里带来一只蝌蚪放在自然角里,和另一只玻璃缸里的小草龟比邻而居。

几天后的早晨,早早来到班里的女孩苗菁菁又去观察自然角,一会过来对我说:“老师,我觉得小蝌蚪瓶里的水有点脏了,我想给它换换水行吗?”

“好呀。”我答应她,“倒水的时候要慢慢倒,只把水倒掉一半就行了,留一半在里面,都换成新的水蝌蚪可能会不适应。”

苗菁菁一边答应着一边捧着瓶子开心地去盥洗室换水。

我开始将孩子们的作品往主题墙上放。隔了好大一会儿,只见苗菁菁磨磨蹭蹭地走进教室,手里仍捧着蝌蚪瓶,但眼睛却似哭过,红红的,一看到我,苗菁菁又哭了起来,抽噎着说:“老师,我倒水的时候是慢慢倒的,可是,小蝌蚪一滑,就滑出来了,我来不及拿,水一冲,它就不见了。呜呜呜……”

苗菁菁哭得十分伤心,连带着眼眶边的筯脉都红了起来。我赶紧从登高的椅子上下来,拥着她安慰说:“没关系,不要紧的,你忘了蝌蚪会游泳的,它是跟着水走的,是不会淹死的。”

苗菁菁听我这样说才慢慢止住了哭声,但回到座位上的她神情蔫蔫的。我则继续置放作品。

等我放好孩子的作业,班里的孩子已经快到齐了,再过会儿就到早操时间了。

这时,从自然角传来一个孩子惊异的声音:“快看,小蝌蚪不见了!”

听到他的话,孩子们纷纷去查看究竟,然后向我询问:“老师,小蝌蚪怎么不见了,小蝌蚪哪去了?小蝌蚪怎么啦?小蝌蚪是不是死了?”

我注意到苗菁菁显得十分紧张,整个人都绷了起来,僵在那里一动不动。

“小蝌蚪吗?当然是找妈妈去了呀。”我接着对孩子们说,“大家不觉得小蝌蚪太孤单了吗?就它一个住在我们班,连个同伴都没有,夜里也没有爸爸妈妈陪她看星星,或许食物也不可口,我们的面包屑大概没有它池塘里的浮游生物好吃,所以,当苗菁菁给蝌蚪换水时,蝌蚪使出力气猛一划水,就游出了杯口,顺着水流漂走了。”

哦——

孩子们长长吁出了一口气,然后,有的释然有的庆幸有的担忧……议论了起来:

“小蝌蚪回到池塘里就有朋友了——只是不知道它们还认不认识它呢?”

“不过,下水道是臭的哦,会不会把小蝌蚪也变臭了?”

“池塘在农村,很远的,小蝌蚪能不能游到家呀?”

……

我望向苗菁菁,只见她已经恢复愉快的心情,正和身旁的小朋友展开讨论呢。

自由活动时,苗菁菁来到我身边,认真地对我说:“老师,这个周末我也跟爸爸妈妈去郊外,把小蝌蚪带回来,我要带两只来,两只蝌蚪住在这里就不孤单了。”

看着孩子纯真的小脸,我很欣慰在孩子自觉犯错,自责、内疚、难过时,给了她一个善意的解释。

目前,现实生活中非常普遍的现象是,家长不能接受孩子出错。只要孩子出了错家长就觉得有必要进行指责、教育:

“彩笔是用来干什么的?画画的。画画在哪?是让你画在袖口上的吗?”

“你看你,又咬铅笔头了,没和你说铅是有毒的吗?再咬下去你会变成傻子的。”

“喝个汤也要漏到身上,这衣服换上还没到半天哎,妈妈哪有那么多时间给你洗衣服,妈妈工作很忙很辛苦的。”

“没看到地上有水吗,还去踩?看把地板糟蹋的。咦?说了你怎么还愣着呀?你应该去拿拖把来呀,你这孩子一点儿眼色都没有。”

同类推荐
  • 好父母要有好习惯

    好父母要有好习惯

    《好父母要有好习惯》内容简介: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常常会在有意或无意问发现一些确实行之有效的教子技巧,如果所有的父母都能把这些偶然发现的教子技巧强化成自己的教子习惯,那么父母们都能成为教育专家,也都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 最新家庭育儿百科

    最新家庭育儿百科

    想新手父母之所想,急新手父母之所急,广集早教、育儿专家之精华,博采婴幼儿营养师之良方,参阅幼儿医师之案例,对宝宝的成长过程进行全面解读,给予新手父母全程育儿指导。
  • 亲子教育万事通

    亲子教育万事通

    亲子教育是20世纪末期兴起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亲子关系主要是父母亲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亲子教育是一种双向的教育,父母及孩子两方面。亲子教育给人的感觉亲切、温和,它强调父母、孩子在平等的、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双方互动,而且亲子教育涵盖了父母教育和子女教育两方面。它是通过对父母的培训和提升而达到的对亲子关系的调适,从而更好地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 妊娠分娩育儿速查手册(幸福母婴速查系列)

    妊娠分娩育儿速查手册(幸福母婴速查系列)

    十月怀胎,是一段既神圣又美丽的生命历程。为了帮助准妈妈们做好孕前调适,确保母婴平安健康,轻松掌握分娩技巧,做好月子保健,带出健康聪明的宝宝,我们特组织著名孕育专家编写了这《妊娠分娩育儿速查手册》。《妊娠分娩育儿速查手册》内容丰富,对妊娠、分娩、产后、育儿全程关注,对孕前、孕中、产中、产后、婴儿护理等方面的知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详细地告诉准妈妈和新手父母在不同时期应如何调适心理,遇到紧急情况该怎样去应对,怀孕前后如何进行优生胎教,妊娠及产后该摄取哪些营养,孕育期生活上的宜与忌,新生儿和周岁内的婴儿怎样护理与喂养,怎样培养孩子的体格和智能等。
  • 人生第一堂课

    人生第一堂课

    本书内容旨在教给父母如何培养孩子各种优良的个性品质,以便为孩子点亮指引人生航向的导航灯,并给他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强大的原动力,内容共涉及自信、勇敢、宽容、诚信、坚强、沟通合作、善良、创新、责任感、感恩等十个方面的内容。这些品质都是成功者必备的、最重要的人格素质,也是奠定孩子一生成功和幸福的基石,是他能够在社会竞争中“优胜”而出的最重要、最丰厚的资本。
热门推荐
  • 逆御苍穹

    逆御苍穹

    身在将军世家却难逃废物之名,与公主的联姻却成了他的死劫。天降神秘方格将他从死神的手中拉回,从此以后功法、武技、逆天改资质的秘法层出不穷。当他强势回归,废物之名又当如何摘掉?小小的疆域还能否阻挡他的脚步?且看楚狂歌是如何狂战天下,又如何逆御天穹……
  • 圣匙

    圣匙

    黑暗和光明的最终交锋,谁才是真正的正义?
  • 汉晋文学中的《庄子》接受

    汉晋文学中的《庄子》接受

    本书主要探讨汉晋时期思想学术领域庄学全面复兴的背景下,文学中的《庄子》接受状况。回答了以下问题:汉魏之际庄学复兴有何表现?复兴的原因是什么?汉晋文学以怎样的方式接受《庄子》?汉晋各时期的《庄子》接受有何特点?汉晋文学主要接受了《庄子》的哪些方面?有何表现?《庄子》强烈的生命精神及由此生发的诗性精神是汉晋士人和文学对其进行选择接受时的一个主要兴奋点。本书以此为中心,对汉晋文学与《庄子》在生命意识、理想人生境界的建构及叙述方式上的深层联系进行了专题研究。
  • 医手遮天:哑女要逆袭

    医手遮天:哑女要逆袭

    现代神医一朝穿越成了人见人欺的哑巴皇女。欺负她不会说话?没关系,毒针招呼之。从此再不是那个打不还手的病弱公主。斗完姐姐斗妃嫔,不亦乐乎。可是国师大人,能不能别老往她身上扑?--“小公主,微臣看你面露凶相,不久之后怕是有血光之灾。”“……”“不过也不打紧,”国师大人边说着边宽衣解带,“让微臣来帮你除去这凶煞之气。”
  • 都市之美不胜收

    都市之美不胜收

    在妹子们看来,陈铭有一双神奇的手,不仅能减肥,能祛痘,能除疤,还能除疤、整形、丰胸……
  • 你不可不知的排毒解毒100招

    你不可不知的排毒解毒100招

    排毒解毒的方法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具体方法有很多,本书从饮食、运动、心理、按摩等方面列举了许多排毒解毒的妙招,对一些时尚的排毒解毒方法也做了详细的解读,并对酒精中毒这一日益普遍的社会现象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毒方法,可供读者在浏览时学习使用。祝每一位读者开卷有益,越活越健康,越活越美丽!
  • 男人请走开:独立的女人更美丽

    男人请走开:独立的女人更美丽

    谁说女人要靠男人?谁说女人不能自食其力?谁说女人要向男人伸手要车要房?谁说女人失恋就寻死觅活?谁说女人不能独自精彩?在古代,女人被视为男人的附属品;在现代,即使女人被称为半边天,但仍有人在潜意识中认为女人就应该以男人为中心。让这些传统的老观念统统见鬼去吧,女人不属于任何男人,更不必要依靠任何男人,她们自己完全有能力精彩地生活,无论是物质上还是情感上都自立自强。如果还有人妄图把女人看做男人的依附,姐妹们,请大喊一声:男人请走开!
  • 上古征途

    上古征途

    探险,财富,荣耀,人类从未停止过对这一切的追求...(此处省略三百字。)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孩,因为上错了船,从此走上了海盗的不归路。比如说,抽空杀条龙啦,有事没事找海里的怪兽聊聊人生,聊聊理想啦,碰到商船就顺手带走啦。人生是如此的惬意和美好。什么?让我去原大陆建造城堡?小事,反正我有钱,没钱了去抢就是。什么?要封我作你们国家的公爵?算了吧,我这个人放浪不羁爱自由...什么?要把公主许配给我?这个行,你把公主丢到大魔王那里去,我马上就去拯救她!
  • 第八刃

    第八刃

    一场雨中追杀,最终被取名幻雨,从此命中注定不能安稳平凡,直至巅峰,创天!改命!
  • 苍茕

    苍茕

    最真实的大学生活,最离奇的道家玄幻。有现实的都市、学校、酒吧……有远古的神话、魔兽、神器……有耍宝的校草、有泼辣的校花、有大家都经历过的许多感情历程……喜欢玄幻的把它当玄幻看,喜欢校园的把它当校园看,喜欢言情的把它当言情看……总之可以找到你喜欢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