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19200000004

第4章 教孩子最忌走老路子(4)

父母丙:我的孩子今年3岁了,因为要上幼儿园,所以早早就跟她做思想工作,她也答应得好好的,表示喜欢上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玩。可是幼儿园开学才没几天,她哭得让家里人心痛。每天把她送到幼儿园,孩子就紧紧拉着我不放,边哭边喊着:“我不上幼儿园。”一副非常恐惧的样子。当我狠心走开的时候,她就哭得撕心裂肺,害得我上班时满脑子里都是她眼泪汪汪的样子。现在孩子每天睡觉前就嘀嘀咕咕地跟我说:“妈妈我听话,你不要把宝宝一个人送进幼儿园。”看着她一副可怜样,我真挺心疼的,你说我该怎么办呢?

初入园的幼儿,由于从家庭进入幼儿园这样的环境变化,孩子在短期内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分离焦虑和适应不良,这是很正常的。但目前普遍的情形是孩子的不良反应明显偏离常态,就日常生活中家长的言行来看,孩子的表现多源自于父母的消极影响。

套用一句老话:“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亲子教育中,我们的家长也常常不自觉地搬起石头,等石头落地时不只是砸了他们自己的脚,更一并砸了孩子的脚。

这种情形熟悉吗?

你在孩子面前对别人诉苦:“带孩子真是太受罪了,整天就围着他转了,什么事都干不了,就这他还总是有毛病,动不动就哭呀闹的。有时候我火得真是恨不能揍他一顿。谢天谢地,还有几个月就能送他去幼儿园了,到时我就解放了。”

孩子的印象:幼儿园是父母为了摆脱他才送他去的地方。

叫孩子起床时孩子赖床不起,家长半无奈半警告地说:“你要再不改掉睡懒觉的毛病,看你以后上幼儿园怎么办?”

孩子的印象:上幼儿园对他是个难题。

家长以惩戒的语气对行为不良的孩子说:“不许你再这么不讲理、再这么惹是生非了,你要是再这么不懂事不听话,爸爸妈妈就送你去幼儿园。”

孩子的印象:幼儿园是管坏孩子的地方,送他去幼儿园是对他的惩罚。

就这样,在孩子未入园前,家长已通过自己的言行让孩子对幼儿园形成了负面印象,那又如何能使孩子快乐地入园呢?

问题的关键是,即便孩子入园后,家长仍继续对孩子施以消极关注:

“跟妈妈说,今天在幼儿园有人欺负你了没有?”

“今天中午幼儿园吃的什么?你有没有吃饱?添饭时老师有没有给你盛?”

“你脸上这道印子是怎么来的?是哪个小朋友抓的?怎么,不知道?人家抓了你你还不知道?走,我们找老师去。”

“妈妈烧的鱼多好吃呀,你怎么才吃这么一点儿?多吃点呀,你也只有在家才能吃到鱼,到了幼儿园可就没得吃了,幼儿园才不会烧鱼给小朋友吃呢。”

“你看你这孩子,一放假就皮成这样,也不好好学习就顾着玩了,可是你的好日子也没几天啦,再有三天就开学啦,你是兔子尾巴长不了啦!”

……

别以为家长的这些言行只是个别现象,实际上,这种情形相当普遍,几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家长都对孩子说过类似的话。

以下现象不能不说是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家长用送孩子上学来警示和吓唬孩子,并在孩子面前时常表现出对学校这一集体的不信任和低评价,且向孩子灌输世上只有“家长好”的观念,另一方面家长却又热切希望孩子能够每天高高兴兴地上学,尽快适应集体生活以减轻父母的压力,期待孩子早日迈入社会化进程。

某天在小班的盥洗室洗手,听门外小(三)班门口一位妈妈用温柔而又愉悦的声音在说:“呀,你看你们小(三)班多漂亮呀,爸爸说的是错的,小(三)班真漂亮!墙上的小燕子是小朋友折的吗?手多巧呀。你们小(三)班真漂亮!”接着一个女童稚嫩的声音响起:“妈妈,你还没看到,那边还有气象屋呢。”语气颇为自豪。

我并不了解女孩的爸爸究竟说了什么错话,却能听出孩子的妈妈是个多么黠慧的妈妈,以美好的心情,用赞美的语言来表达对孩子所在集体的认同与欣赏,从而引发孩子对学校生活的积极关注,进而促使孩子爱上集体,喜欢上学。

当然,除了家长的消极影响外,孩子的自理能力差、缺乏与人相处的经验等,也是导致孩子学校生活适应不良的诸多因素,所以,若要孩子喜欢上学,首先,家长要放下那些林林总总的“石头”,其次,带领孩子做好入学准备。正所谓:“不打无准备之仗。”综合起来,建议家长注意以下五点:

一、在孩子的不同年龄阶段重视自理训练,如半岁时学习自己拿饼干吃;一岁时间隔让孩子自己吃几口;两岁时让孩子独立吃饭不用家长喂;会走路起开始学习有需要时自己找到便盆,两岁半起学习用手纸擦屁股、整理衣服。当孩子具备基本的自理能力时,在集体生活中就不易产生畏难情绪,能较快适应学校生活。

二、自孩子一岁半起要有计划地带孩子到有其他孩子活动的公共场合,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之间产生接触,继而有所互动,使孩子具备初步的与其他孩子交往的经验。

三、带孩子去将要就读的园所玩耍,让孩子提前熟悉环境,并让孩子在幼儿园附近观看其他孩子在园中的游戏活动,其间用积极关注的态度与孩子谈论入园后将产生的变化;在家中可带领孩子玩角色扮演的游戏,模仿日间在幼儿园的所见所闻。这些活动将有效地带动孩子向往上幼儿园。

四、入园前期依照放学时间尽早接孩子,避免孩子在等待中增加分离焦虑,以后方可逐渐延迟接孩子离园的时间。

五、接出孩子后,与孩子交流其在园的愉快经历,对孩子的情感体验给予支持与共情;对孩子适宜的言行及时加以肯定与鼓励。

不要让孩子二选一

所谓双“面”,用教育者的话来说,叫“正”、“反”两方面。教育者往往有这样一种认识,即认为从正反两方面对孩子进行教育教学才更客观更全面。

于是,在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或布置任务时,常常是把“要”与“不要”合在一起说:

“大家要像严晨飞那样,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每次都按时完成作业;千万别学王洪霖,上课乱做小动作,主动找别人说话影响课堂纪律,无论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到处都是错别字……”

“妈妈刚拖了地板还没干透,你从屋里走时靠墙左边先拖过的地方走,千万不要踩到右边去了哦,尤其不要踩到右边的地垫上去,地垫是潮的。”

“千万要记住,写‘五’的时候,‘横折’这个笔画要像这样(示范写)往里面斜,不能像这样(示范写)往外面斜。”

“去,帮妈妈到小区门口的小店里买袋盐,买过就回来,不要在小店里看电视啊。”

成年人对孩童说话时之所以喜欢用正反两方面的内容,很大程度是基于这样的善意:孩子不懂事,社会经验有限,如果只对孩子说怎么做的话,孩子难免会出错;若是同时还告诉孩子不应该怎么做,孩子出错的概率就小多了,甚至不会犯警告过的错了。

可惜,这些想法其实是不符合教育学的,也是违背心理活动规律的。所以,恰恰是这份善意使得孩子更容易出错,而错的往往正是教育者特意给出指正的地方。

何故?

我们来了解一下记忆的形成。

记忆是过去的经历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形成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现和回忆4个基本过程。

识记是通过感知得到信息并在脑中留下印象的过程,是整个记忆活动的开始;保持是信息的编码与储存,从信息处理的角度来看,再现和回忆都可以归为信息检索。这样所有的记忆基本上要通过以下历程:编码、存储、检索。

用通俗的话来解释:首先,孩子通过感知接收外部的信息,然后把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后存储起来,等需要使用这些信息的时候孩子再从存储的记忆库里查找、筛选,而后把它们提取出来。

如果你只向孩子提供单方面正确的信息,就仿如你只让孩子存下一块方形积木,等他需要这块积木时他只需找到它直接拿出来;如果你既向孩子提供正确的信息,又向孩子提供错误的信息,并要求孩子进行区别和选择,就如你同时让孩子存下两块积木,一块方的一块三角形的,等他要使用积木时他必须将两块积木同时提取出来,再对他们进行比较与鉴定,然后才能决定应该放下哪一块拿起哪一块。

从任务的难度上来说,一选一与二选一哪个更难?

从任务完成的时间上来说,是一选一耗用的时间久还是二选一耗用的时间久?

从任务的效率上来说,是一选一正确率高还是二选一正确率高?

由此可见,同时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实质上已非常糟糕地把原本没有必然联系的两件事联结在了一起,从此在孩子的印象里它们将成双成对地出现,孩子在这种情形下做判断,不仅增加了任务的难度,还需要孩子用额外的时间去进行比较与筛选,当时间紧或记忆不够深刻时,孩子往往会出错,偏偏选了家长让其规避的那一个。

对此我有亲身体会。

还在我上师范时,某天下起了雨,体育教师便将体育活动改为室内理论课,在他讲解某个基本动作时,涉及到臀部这一部位。老师特意在黑板上写下个大大的“臀”字,然后,特别强调说,这个字念“臀”,记住了,它念“tún”,不是念“殿”(diàn),千万不要把它念成“殿”了。

我当时的印象就是:哦,原来还有人把它念成“殿”呀。我所以产生这印象,是因为在此之前我一直只把它念成“臀”,从未错把它念成“殿”,也就是说我从未将这两个字联系起来过,对我来说,“臀”与“殿”就如“大”与“天”一样的好区别,根本不会因它们外形有共同处就弄混。

然而,自从我接受了老师不能将“臀”念成“殿”的警告后,再看到“臀”这个字时“殿”的形象便与之联袂而出,那情形就如牵出藤秧带出瓜,然后我在心里就会紧张地问自己:这个字是念臀还是念殿呢?接着——坏了,我居然偏偏就把它念成“殿”了!

也即是说,教师的双面教育把我本来不知道的错误信息加入了我的记忆里并用警告加深了我对它的印象,以至情急之下我就把它从记忆里提取出来了。

一直到今天,我仍然偶会出错,把“臀”念成“殿”。

虽然我这个偶犯的错误曾令我感觉难堪,但也正是这切肤之痛,使我提醒自己在面对孩子时别犯同样的错误。

请所有家长注意:坚持对受教育者,尤其是幼童进行正面教育。

人们对“正面教育”一说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即将它理解为给受教育者树立正面榜样,多肯定受教育者身上积极的一面,少用、慎用批评教育等。这种认识更多地属于德育教育的层面,基于教学活动和智力活动中的“正面教育”则是指只向孩子提供正确的信息资料、正确的学习内容、正确的操作规范,切忌传递错误信息。这其间,即使孩子出了错,家长也不能确认和复述孩子的错误,而是直接向孩子告知并示范正确的做法让其再次学习,直至形成稳定的印象。

做到这点其实并不难,告诉家长一个小窍门:把话咽下去后一半就可以啦。

“老师希望大家像严晨飞那样,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每次都能按时完成作业……”

“妈妈刚拖了地板还没干透,你从屋里走时靠着墙左边先拖过的地方走。”

“千万要记住,写‘五’的时候,‘横折’这个笔画要像这样(示范写)往里面斜。”

“去,帮妈妈到小区门口的小店里买袋盐,买过就回来啊,妈等着它炒菜呢。”

看,是不是真的很容易呢!

禁止等于负强化

案例《不要让孩子二选一》里其实还包含有另一个现象,用行为主义的观点来说,即是:禁止等于负强化。

这里有些问题需要澄清,我们在生活中也时常遇到他人做错事说错话,难道说我们接收了错误信息后就会跟着犯错吗?

可能正相反,我们反而会因为目睹了别人的错误而吸取教训,避免犯相似的错误了。

那又为什么说不宜向孩子进行双“面”教育呢?岂不是矛盾吗?

这里首要的区别是,成人与孩子的认知水平与道德水平是不同的。就像成人看到孩子翻墙头会出言阻止,而孩子看到后就想跟着翻一样,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孩子。

其次,正确的信息和错误的信息间有没有建立联结也很重要。如果家长没有把正误并列在一些说,两者之间就没有联系,这就像我们虽然看到或听到别人的错误,但这只是使我们了解了有这样的事发生,并不会将它们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一样。若家长将它们同时呈现给孩子则等于将两件事联系在了一起,孩子的记忆里正面和负面的东西就成了一个整体了。

再次,有没有被警示和禁止是其关键。如果家长是用正常的语句陈述正反两方面的信息,孩子只是知道和了解了这些内容,但并不会必然地引发孩子的注意与警觉。一旦家长特意强调了某一点,孩子就会将关注点投向某一点,那一点也很容易激发起孩子的高度注意与警觉,即是说,它们被突出被强化了。积极的关注是正强化,消极的关注便为负强化。

拿案例《不要让孩子二选一》里我的经历来说,如果教师只是平和地说,这字念“臀”(tún),念“殿”(diàn)就错了。那么我只是知道,念殿(diàn)是错的,而这只会留下一般印象,不会使我紧张和担心自己也念成“殿”,可老师的特别强调,千万不要把它念成“殿”了。却令我对“殿”印象深刻,而禁止激发了我的警觉,令我对“臀”与“殿”格外地敏感和注意起来,这便起到了负强化的作用。

我们把对事件预期的忧虑、担心和警惕称之为消极关注。消极关注在家长方面是产生禁止的前提,在孩子方面却是家长的禁止引起的结果。

同类推荐
  • 父母决定孩子的未来

    父母决定孩子的未来

    当一个孩子受到欺负时,国外的父母会对孩子说:他欺负你是不对的,你要懂得保护自己,必要时你可以寻求帮助;国内的父母则说,你是男孩/你是哥哥,你要让着他,你们要好好相处/到底为什么啊,我跟他爸爸说去……以小见大。 教育的差距最终造成社会的差距。二十年前的灌溉,二十年后的果实。为了二十年后的孩子以及社会,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从家庭开始,从家庭教育的点滴开始,去正视差距,去学习一些合理的家教理念与家教方式。
  • 如何教出会处世的孩子

    如何教出会处世的孩子

    本书以教孩子如何处世为中心话题,从如何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好性格如何学会自主、自强,如何搞好学习、交往等9个方面着手,详细地探讨了有关家庭的教育问题。
  • 同步胎教一点通

    同步胎教一点通

    本书对女性整个怀孕周期需要了解的胎教知识、胎教方案进行了系统介绍与讲解,并具有同步性,力求简单完整,一学就会,一点就通,让腹中宝宝健康成长、聪明可爱。本书内容全面,通俗易懂,科学性强,实用性强,是众多年轻夫妻向专家学习孕产经验的绝佳选择。
  • 告诉孩子·你真好·你真棒

    告诉孩子·你真好·你真棒

    穷着养,不仅是指对孩子物质享受的节制,更重要的是对孩子意志品质的磨砺、锻炼、培养。现在的社会,男性依然是社会的栋梁和中坚,担负着家庭和社会更大的责任和期许,也面临着更多的压力。一提到男性,人们总会把他们与“坚强”、“勇敢”、“有担当”等刚性词语联系在一起。确实,尽管现在男女平等,但是男孩女孩的性别差异和被赋予的角色色彩,决定了男孩女孩的教养方式要有所不同。我国传统多推崇淑女,人们普遍认为女人优雅娴静、从容恬淡,才算真正的美,并且推崇女孩要富养。女孩要富养,不仅是指物质上的丰富,还指精神上的完美呵护。在一个轻松温暖的家庭中养育出的女儿才能够具有雍容大度、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 从小培养北大女生的24堂课

    从小培养北大女生的24堂课

    本书按照“课堂”的方式分类,总共分为24堂课,全面分析了女生的独特个性特征与心理特征,并针对女生的性别特征和成长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指导建议。
热门推荐
  • 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杨绛传

    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杨绛传

    本书作者以温暖的笔触叙写了文学大师杨绛先生的百年人生——风风雨雨,有起有伏、有悲有喜。内容主要涉及:杨绛先生童年的成长、家庭的变迁、求学历程,以及她同钱钟书半个多世纪相濡以沫的爱情,从而描摹出一位博学、睿智、宽容、淡定、从容、坚强和韧性的奇女子。此外,杨绛先生对抗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的态度,堪称生命的正能量。翻开《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杨绛传》,你将看到一串串精彩的故事,经受一次次精神的洗礼。
  • 轮回之神翼

    轮回之神翼

    大战之后天皇擎天对说:夏亦辰你现在的态度决定你十年后是人物还是废物,所以尽情的来挑战我的吧,你这个废物!我是绝对不会输的,我一定会亲手杀了你!
  • 幼真先生服内元炁诀

    幼真先生服内元炁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哈佛小天才LQ学商课:和美国孩子一起妙用学商

    哈佛小天才LQ学商课:和美国孩子一起妙用学商

    “哈佛小天才”系列丛书包括《哈佛小天才EQ情商课》、《哈佛小天才IQ智商课》、《哈佛小天才LQ学商课》和《哈佛小天才MQ德商课》等四个分册,分别从情商、智商、学商和德商等四个方面多个角度,精选出一个个生动有趣、精彩经典的哲理故事,每个哲理故事均有精要的哲语阐释和英汉双语名言印证,力求言简意赅地剖析成功的教育智慧,寓教于乐地揭示出哈佛大学最精华的教育精髓,为优秀家长和成长中的孩子打开成功的秘密。
  • 剑逆轮回

    剑逆轮回

    一个被雷劈大的少年,一部神秘的石书,一柄黑色的小剑。神魔鬼妖仙道空,众生皆在无量中。是法术的飘摇,还是人心的坚强,且看一个闯入仙门的小子,如何搅动莽苍?
  • 坏心女配家宅生活

    坏心女配家宅生活

    一个被重生嫡女斗败的继室重生到穿越女的庶姐可惜她只是个女配可怜兮兮的被配给穷家公子什么?被那些女人斗败了也就算了,连你也欺负我?
  • 尸兄,请留步

    尸兄,请留步

    买杯奶茶都能遇到鬼,我这运气也真是!什么?想挖我眼珠子泡茶?想吞我魂魄炼小鬼?还想拉老娘陪葬!?呵呵哒,别着急,你们一个一个来,我有尸兄我怕谁!?
  • 7-11之恋

    7-11之恋

    蔡某是个艺术工作者,平日作词作曲、写小说拍纪录片,昼伏夜出。每个早上睡前,他会到街角的7-11买罐牛奶配御饭团当早餐,生活平稳规律。生活的变化,从不经意打破扑满开始。成堆的硬币自行玩起了配对游戏。每个早餐32元,2个10元、2个5元、2个1元,每天早晨的7-11之行,他可以游戏5个礼拜。和蔡某分享着早餐秘密的,是7-11的店员小凤。他的规律成了她的习惯,2个10元、2个5元、2个1元,每个早晨的10∶30,2个人若有似无的亲密。
  • 都市极品酒仙

    都市极品酒仙

    这是一个‘千杯不醉;的少年在获得了一个名字叫做酒仙系统的未来智能机器之后,发生的热血故事!
  • 危机边缘

    危机边缘

    一场有预谋的车祸在暗示着什么?美好的世外桃源背后是什么肮脏的交易?跨越千年的阴谋到是神秘力量还是人为控制?在这场各方力量的角逐当中,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才能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