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18200000031

第31章 榜样的力量(6)

胡敏辞去新东方第二任校长一职,创办新航道学校时,曾让俞敏洪很诧异。“老俞说,你这是从九楼到一楼啊,我说没关系啊,一楼不挺好的吗?万丈高楼平地起。人生许多阶段不得不放弃,每次放弃得到的都是更丰实的回报。”

胡敏眯起细长的眼睛,笑。他扭头看看写字楼外的蔚蓝天宇,睛朗的9月,古龙那部武侠小说怎么说来着?

9月,鹰飞。

袁莎:第二十一根琴弦是孤独

袁莎,青年古筝演奏艺术家。曾在2001年和2002年接连两次获得两大国际和国内最高古筝演奏大赛: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第一届“龙音杯”中国民族乐器古筝国际比赛的第一名,和中国文化部主办的“全国第一届中国民族乐器大赛”的第一名。

现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兼任中华慈善总会及中国民族器乐学会形象大使、中国古筝学院院长及教学总监、中筝艺术团团长。

2001年12月12日,中山音乐堂。

“傅成贤纪念奖学金十周年音乐会”正在举行。

大厅内显得有些寂寥,和火辣辣的歌星演出形成鲜明对比,来听演出的多半是音乐专业的学生。

寂静中,从空阔的演奏台上,一个声音铮铮响起,这声音起初是从容的、缓慢的,仿佛沉醉在杭州的春风里;然后又是哀婉的、凄怆的,似有一个披散长发的男子在古旧的墙壁上奋笔疾书、字字写来都是泪;就在一片忧伤之中,忽然万弦拂动,如铁蹄交错,踏破贺兰山缺。

这曲子是有名的《临安遗恨》,演奏者是个24岁的女孩儿,名叫袁莎,中央音乐学院在读研究生。

11月份,她刚刚获得一个数额巨大的奖金——第一届“龙音杯”中国民族乐器——古筝国际比赛青年专业组第一名,奖金3万元。对于业外人士来说,这个奖很陌生。但是对于音乐人来说,它可能是青年时代最重要的荣誉之一。

1.18年前,一条从天台通往上海的山路上

夜色茫茫,一辆满载货物的卡车正在翻山越岭。

天才儿童多半不快乐。袁莎就对自己眼下的状态深为苦恼,她和卡车上的工人叔叔们挤在一起,已经坐了六个小时了,还有八个小时才能到上海。每周日去上海学琴,已经成为最折磨人的一件事。

她晕车,车厢里晃得厉害,浓烈的汽油味儿、男人的体臭味儿熏得她喉咙发痒。

“莎莎,趴下,趴下!”忽然一只粗大的手伸过来,把她的头使劲儿往下摁。

“怎么啦?怎么啦?”

“前面有警察检查,抓住你就要罚款的。”

袁莎赶紧蹲下去,机灵地躲在叔叔的腿下面,要知道,叔叔们肯让她在卡车上挤一挤,已经很够义气了。爸爸费了无数香烟、好话,人家才答应捎上她。

一件军大衣罩了过来,把她捂得严严实实的。

过了关卡,叔叔们掀开了衣服,小姑娘还蹲着不出来,他们把她拎起来,才发现她面无人色。

袁莎跌跌撞撞地跳下车,一下车就呕了起来。

这是若干年后袁莎依然难忘的一个场景。

在从上海往回赶的路上,她把这些动作重复了一遍。

回到家里,妈妈吓了一大跳,才一天工夫,女儿居然又瘦了一大圈。

妈妈流泪了,说:“女儿,我们不要去了。”

爸爸不言语,他才30出头,头发已经冒出了星星点点的白发。

这个浙江男人,有着吴越一带细腻顽强而又坚韧的性格。他是个普普通通的知识青年,不懂乐理,只是喜欢听音乐,下班回家后最大的享受就是听《渔舟唱晚》《蕉窗夜雨》。他有三个女儿,个个都是掌上明珠,女儿上学后,其代课老师都不约而同地跟他说:“你女儿在民族音乐方面有天赋!”

他才猛然惊醒,他从来没有向上天祈求过财富,但上天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把最好的财富给了他——就是这三个女儿,袁蓓、袁莎和袁莉!

面对苍白的女儿,他尽力表现出一个男人的漠然和镇定,他淡淡说道:“早点儿去睡吧!”

就这样,茫茫夜色中,每个周末都有一辆大卡车载着一个6岁的小女孩儿长途跋涉,一路呕吐去求学。

2.16年前上海火车站

8岁的袁莎站在父母旁边,身边是一堆行李卷儿。她梳着童花头,睁大了眼睛,爸爸说:“莎莎,到成都以后听老师的话,把她当做妈妈。”

怎么可能一样呢?袁莎扁扁嘴。

在上海教她学琴的老师很年轻,她毕业后要回老家成都,临行前老师特意找到袁莎的爸爸妈妈:“袁莎很有音乐方面的才华,我希望能把她带去成都集中教一年,明年再让她报考中央音乐学院。”

爸爸妈妈犹豫了很久,这期间他们一直问袁莎:“你想不想去?”袁莎不知道害怕,她还不懂得去地图上比划比划、看看成都离天台有多远,她笑嘻嘻地说没问题。

于是,家里值钱的东西一件件“不翼而飞”了,电器、手镯,包括那个爷爷留下来的大理石花瓶,爸爸妈妈开始为她筹措去成都的花费了。

“爸爸,去了成都以后,还有姐姐妹妹吗?”在火车站前,她才想到要问。

“没有。”

“有叔叔阿姨吗?”

“没有。”

妈妈说了实话:“你在成都没有一个亲人,只有老师。”

就在火车启动的一刹那,袁莎死死拽住爸妈的手不放,孤独与恐惧霎时占据了她的心灵,她终于明白,自己要去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这个男孩子一样的小姑娘开始号啕大哭,她紧紧地趴在车窗上,看着熟悉的树木逐渐变成电线杆子,再变成绿色的田野和山峦,她在汽笛的鸣叫声和陌生的人声中感到一阵阵茫然。

3.1995年上海

袁莎一遍遍地拨弄着琴弦,连自己都觉得枯燥。她已经长成18岁的大姑娘。

9岁她就考进了中央音乐学院的附小,一到学校就被任命为班长,因为她是一个人带着行李卷儿从上海来到了北京。15岁就被学校选派到台湾去参加演出,是演出队伍里最小的团员,谢幕后有一个台湾老人专门跑到后台去,要认她做干女儿,老人说从几十年前离开大陆后就没听过祖国的音乐、这么醇厚正宗古色古香的音乐,听到这些民乐才感觉到和大陆真是血脉相连。老人邀请这些演奏民乐的姑娘们去专卖店选购她们喜欢的服装,眼睛里充满了喜悦……

是的,上学之后,那在黑夜里令她彷徨无助的寂寞和孤独一点点淡下去了,她喜欢上了音乐学院,刘索拉、刘诗昆……那么多前辈们的故事让她兴奋得睡不着觉;她喜欢背着各式各样乐器走来走去的同学,欣赏着他们浑然天成的艺术家气质,欣赏他们的清高傲慢与天真洒脱;半夜里经常是风声呼呼,但同时隐隐有琴声和二胡声飘来,琴声古朴低沉,二胡声旷远幽怨,在这样的伴奏中她睡得格外香甜安稳。

但此刻,在上海比赛前夕,她再次感到压力巨大。这是她第一次参加大型的全国性比赛,压力非常大。她再小几个月就可以归入少年组,就能够游刃有余地完成比赛,可她正好18岁,在青年组里她是最年轻的,无论从技法还是参赛经验来讲,她都是最嫩的。

最要紧的是就在比赛前一个星期,老师李萌忽然跑过来,郑重地告诉她:“你拨弦时手指还不够到位,音色不够美。”

“那我现在赶紧练!”

一个单调而枯燥的拨弦动作她重复了几百遍。她把手放到古筝的不同部位反复揣摩,手指僵直的那一刻她感到绝望,8岁时曾袭扰过她的恐惧再一次漫无边际地淹没过来。

和很多从小就背负着天才之梦长大的孩子一样,她习惯于为了一个个遥远的目标枕戈待旦,而在胜败未卜的决战前夕,她心里发慌,手心空洞。

没有人跟她说过吗?选择了古筝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选择了孤独,那些弹出高雅音乐的人不是总是哀伤知音稀少吗?钟子期是孤独的,俞伯牙是孤独的……

我不要孤独,袁莎想,这个年龄的少女,很少人不喜欢热闹和繁华啊,“做前辈小说中的女主角好,一天到晚披件紫色的风衣,依偎在男伴宽大的肩膀中,在微雨中诉衷情。”或者像亦舒笔下的黄玫瑰,“穿一件白裙子,站在树影下。细碎的金光透过树影羽状的叶子洒在她身上,火红的花朵聚在树顶,16岁半就可以花1万块买一件衣服。”

门突然开了,抬眼一看,竟然是爸爸妈妈从天台赶来了,还有在杭州读大学的姐姐!面对亲人,她再也按捺不住,她说:“我真想放弃比赛啊!我弹不好了!我比不过人家呀!”

妈妈拿出从家里带来的红花油抹在她的手上。爸爸明白女儿的心思,他说:“袁莎,你害怕比赛吗?”

“我害怕的不是比赛。”

“你害怕的是失败?”爸爸说。

“也不是失败。”她喃喃地说。这个女孩子觉得没法儿说,失败本身就已经够叫人难为情了,也许她更害怕失败以后灯光冷清,害怕看到爸爸妈妈老师失望的眼神。

“你曾经告诉我古瑟失传了吗?”

“是,古瑟失传了。”

“所以你今天才要弹好古筝啊,21根弦,每一根弦你都抚摸过上千遍。将来你当了老师,要弹给更多的学生听,你做了妈妈,要弹给自己的儿女听,这是你参加的第一个全国性大赛,如果很多年后,当学生和儿女问起你时,你很可能会很惋惜,你会责怪自己的放弃。”爸爸说。

不能放弃!就像大马哈鱼!那是一种只知道前进、不懂得的后退的鱼!在大马哈鱼的生殖季节里,它们成群结队从深海向内地的江河里挺进,也许是千里万里吧,行程异常艰难……到达浅滩时,奔波劳顿的大马哈鱼差不多是伤痕累累了。但是,它们仍然不停歇,雌鱼还要在有砂砾的江底掘出一个个洞穴,以便产卵。产完卵的大马哈鱼体无完肤,面目全非。就在这祖祖辈辈完成生殖使命的地方,一批批血肉模糊的大马哈鱼悲壮地死去,一层又一层大马哈鱼的尸体飘浮在江面上。

比赛那天,袁莎发挥得特别好,她得了第三名,老师说按发挥水平她应该是第一的。

4.2001年6月—11月北京

事隔六年之后,袁莎决定报“一箭之仇”。“龙音杯”是最好的“复仇”机会。这次评选,有很多非古筝专业的评委,还有日本的三木稔、韩国的朴范熏,在很大程度上将避免因为切身利益引起的评选不公。

参赛的曲目非常重要,她请来叶小刚老师写了《林泉》、杜鸣心老师写了《燕南渡》,还请《梁祝》的作曲者何占豪老师为她作了曲。

亲戚在复兴门附近有一套房,她特地借来练琴,每天9:00~23:00,指定的动作完成了一遍又一遍,晚上怕吵着邻居,她就用浴巾搭在古筝的尾部,这样发出的声音就是低哑的了。

假指甲准备了好多副,太容易折断了,记得刚开始练古筝,手还比较嫩,后来就流血、脱皮、结壳,然后再流血、脱皮、结壳,指腹上就结了白白的茧子。

每当练琴的时候,她就忘记了好多事情。

比如说那个等过她五年的美国男人,那个男人是跨国公司的经理,从她16岁时就开始等她。那个男人说:“你跟我去美国吧,我会让你在豪华的别墅里给客人演奏古筝,你不用再出去打工了,不用教学生,不用一遍遍地逼自己练琴,有时你都快崩溃了,我很心疼。”她对他的感觉很好,可最后在杭州的一条小路上,她还是说了个“不”字。说“不”的时候,那个美国人脸上非常失望,而袁莎只能说:“谢谢,但到美国我就没有弹古筝的土壤了,最要紧的是我不爱你,真的,如果爱你我就不顾一切地去了。”

比如说她那间屋子里,别人走进去都会惊叹一声,都难以想象,那排成一排煞是壮观的七面古筝。古筝很贵,最一般的也要五六千块钱,从高中时她就开始带学生,到现在都排不过来,她专门抽出一天教学生,每小时每人100元,收入挺不错。把赚来的银子交给乐器行时并不心疼,只是快乐。没事了,她就开始构思自己的宏图大业——出一张古筝教学的VCD,开一个古筝学校……谁说高雅艺术只会饿死人?袁莎对自己深信不疑。

还有好多事情她没有忘记。比如说得奖了如何分配那3万块钱?分1万给爸爸妈妈,拿1万买礼物感谢老师,再拿1万留给自己买古筝……她笑了,大雁还没打下来呢,就想着吃雁肉还是喝雁汤了?

5.2001年12月7日浙江天台

一对浙江夫妻在看北京台的《音乐人生》。节目主持人正在采访一个少女,她刚刚获得“龙音杯”大奖。

这少女看上去多么平顺温柔与甜美,只有他和她记得这少女曾经历过的恐惧和孤独的几个瞬间,这少女每经历一次,他和她感到的是好几倍的焦灼。

“她8岁那年坐上火车之后,我哭了,”他想,“我怕她晕车。”这少女现在依然晕车,但她已经不晕飞机了,他的初衷只是希望她走出小小的天台,但她多次去过中国香港、台湾及新加坡直至雨雪交加的英国。

“她不再是柔弱的小豌豆”,母亲想,“我的孩子不再孤独、不再恐惧。”

屏幕上,袁莎的手拂过琴弦,第21根是孤独,它弹奏出与众不同的声响,不断提升袁莎人生中的“音阶”;还有20根琴弦与亲情、师生情、爱情有关,浑然天成,是一个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底蕴。

黄蒙拉:我喜欢法拉利

黄蒙拉,当代最活跃的小提琴家之一。辉煌的技巧和独特的演绎令欧洲、亚洲和北美的观众为之倾倒。2002年,荣获第49届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大赛金奖,并同时获得了这届比赛中的帕格尼尼随想曲演奏奖和纪念马里奥罗明内里奖。著名的英国《留声机》杂志称赞“他的才华正快速地为世人所知”。

复兴路思南路口,上海地价最贵的路口之一,黄蒙拉遗世而独立。他身穿黑色毛衣,一脸懒散,让人联想起《绝代双骄》里小鱼儿初次亮相,也是这般天不怕地不怕的神情。

同类推荐
  • 美国当代诗歌三十年

    美国当代诗歌三十年

    本书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诗歌的新发展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20位诗人的诗歌作品做解读和评论。全书以西方文艺理论及文化研究为工具,以当代美国社会的历史文化背景为依托,研究和阐释诗歌中的主题思想、艺术手法以及蕴涵其中的文化意义,侧重于研究在国内尚未受到重视但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诗歌领域极重要的诗人及作品。
  •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如果你和父母分隔两地,每年你能回去几次?一次几天?算一算,这辈子你到底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有人说100天,有人说25天,无论多少天,答案都是让人那么心酸。趁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去尽自己的一份孝心吧,哪怕是父母累时端上一杯水,寒时送上一件衣,痛时的一句贴心话,也会让我们操劳一生的父母感受到欣慰和幸福。
  • 小溪从梦中流过

    小溪从梦中流过

    本书是郝天钦第二本诗集。诗于现代都市人来讲,是雅达者心灵的寄托。雅,在中国文化长河中,当是一曲宏大的交鸣曲。天钦应在其中,我们来看他是发出什么样声音的音符。
  • 钟表成长之歌

    钟表成长之歌

    我就像是一只游·走在时钟上却并不甘于流逝和遗忘的指针,在时间中留下了书面的证据。或许每一个人都会如此,在若干年后的追忆中,发现更多的不是填满时光的一幕幕往事,而是大量无从记取的空白。然而人生或者生命的指针是一直有规律地运行着的,从未漏失过一分一秒。
  • 把爱留在最好的时光里

    把爱留在最好的时光里

    人,存于天地间,就是为了既美又好地活着。我们努力做美好的事情,留给这个美丽的世界一个美丽的背影。世间美好的事情太多,一个人所能展现其最为美好的地方,我以为永远是在爱情里。关于爱情,想起的总是太多太多,多到让我这样一个以写作为职业的人无法用一两个词汇形容。爱情里的悸动、热烈、暧昧、痴缠、忧伤……每一种滋味在回忆里不免有无可奈何的惘然,正是这一点惘然构成了爱情里一个永恒的词汇:美好。在美好的时光里,遇见一个美好的人,谈一场美好的恋爱,然后用岁月的酒浆将记忆灌醉,留待老了的时候,每开封就微醺,还没品尝已经沉醉其中。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嫡女惊华

    重生之嫡女惊华

    她本是相府嫡女,却被夫君害死,含恨而终。一朝重生,回到十年前,从此懦弱不在,她势必强大自己,报前世之仇!他是贤王世子,表面上逍遥肆意,实则腹黑强大。且看重生的嫡女,不再软弱不再可欺,走出属于自己的光华万丈的未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像林徽因一样完美

    像林徽因一样完美

    她从人间四月天走来,宛若白莲,顾盼生辉。她是林徽因,游走在再别康桥的诗句里,穿梭在古建筑的名词间,换得一世情缘,三生爱恋,千篇赞颂。无论岁月静好,还是时代激荡,她始终面不改色,优雅前行,用蕙质兰心,照亮一方天地。她是诗人徐志摩的痴恋,是建筑师梁思成的贤妻,是学者金岳霖的挚爱。她的诗句优美灵动,她的建筑成就斐然。她是女人渴望成为的范本,是男人眼中的女神。本书从自我、事业、婚姻、爱情、社交等几个方面展现了林徽因的别样人生,给当下的女性朋友以启迪和智慧。
  • A Gentleman of France

    A Gentleman of Fran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闻见近录

    闻见近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无迹

    无迹

    他不是废物,也不是奇才。只不过是一个普通人,他是个孤儿,也是个乞丐,是个生活在世间最底层的人。悲愤杀人,尝牢狱之灾,他在大牢里待了三个月,忽有一天,来了一个青年将他带到了武神殿!“天下万物都逃不过因缘二字,我在这里,你在这里,这就是缘,是你的缘!”……不太会写简介,大家还是看正文,情节跌宕起伏,你会喜欢……
  • 会展经济

    会展经济

    虽然会议已是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内容,但在30多年前世界上还很少有人把会议业视为举足轻重的细分市场。而如今的会议业不管在举办目的、规模、形式还是科技水平上都今非昔比,由于会议能给参会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带来商机,因此很多人愿意花钱参会,于是孕育了以组织、举办和承办会议为主的会议公司,并发展成为不容轻视的经济产业。商务会议客人已经成为现代饭店业最重要的目标客户之一。
  • 杀破伐

    杀破伐

    杀生境、破军境、伐天境,灵修者穷其一生所追寻的便是那无与伦比的伐天境。但自千年洛皇以后便没人可以真正达到此等境界!顾麟,一个死去的特种兵,穿越到灵修者的世界,只为寻找创界石换回自己的曾经。却没料到两个世界的命运巧妙的系于他一身之上。征战四方雄霸异界大陆,千古名将皆是吾身前世!阴暗中杀机四起,危机时绝处逢生!“天要我死,我偏逆天而行!”
  • 安徒生童话全集(五)

    安徒生童话全集(五)

    《安徒生童话》是世界儿童文学经典,有着独特而又无穷的魅力,其中著名形象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想穿新衣服而又因此上当受骗的皇帝等,栩栩如生、形象生动。阅读这些故事,小读者们可以感受到真、善、美的巨大魅力,并从中得到启迪和感染。
  • 不可不读的最励志的成才故事

    不可不读的最励志的成才故事

    在成长的道路上,最快乐的体验是求知;在探索的过程中,最需要的帮助是引导。希望《悦读成长系列:不可不读的最励志的成才故事》能带领小朋友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快乐遨游,让它成为你的良师益友!
  • 谁灿烂了谁的华年

    谁灿烂了谁的华年

    原以为是完美的开始,结果初恋在赌约中结束。原以为他是她生命中的过客,结果冥冥之中有着不可割舍的缘分。原以为他们之间只是情敌,结果友情油然而生。原以为可以与之相思相守,结果老天又开了个玩笑。原以为就这样结束,结果才刚刚开始。。。。。。。看一个普通平凡的女生如何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