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17600000024

第24章 朋友:一生生活态度的标杆(1)

1.和作家马克·吐温先生的友谊

退休这么多年,我再也无法强迫自己去工厂看看,这会勾起我多少回忆啊!几乎没有谁再会像过去那样紧紧握住我的手,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还能喊我“安迪”。但是我们并没有忘记对方,他们甚至组织起一个“卡内基老兵协会”,每年都会在我家中聚一次会,甚至有些“老兵”还会不远万里赶来,这带来的欣慰能持续一年。我时刻怀着这些战友的爱意,并将自己的心与他们紧紧联在一起。每当回忆起这些往事,我都会对自己说:“宁愿散尽财富,也不愿做没有爱心的亿万富翁。”

我太太对“老兵”的态度与我一样,“老朋友永远第一”是她的口头禅,她甚至把我们乔迁新居的宴会办成第一次老兵聚会。虽然年纪都大了,可我们仍然像“孩子们般相聚”,相互之间的完全信任和相同的目标,以及相互之间的感情,让我们有了手足之情。朋友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合伙人关系。

我很在乎与朋友的相聚。很多时候,正是由于缺少见面与交流,再加上一些人的挑唆,才导致朋友之间变得疏离,甚至变得敌视。本来一切都可以说清楚的,明智的人会首先伸出和解之手,只有不幸的人才会临终时为拒绝它而后悔。没有什么能填补朋友的空缺,此时不努力,当他们一个个离去时,便只剩下你孤独地活在世上。

那些认为人生应当追求快乐的人是幸福的,那些不会给他人带来不便的人是幸福的,那些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人的人是幸福的。他们不会因为朋友的一次不光彩而拒绝对方,否则就会一次又一次可怜地失去朋友。真正的朋友要依靠辛勤地浇灌。

我的朋友中,只有马克·吐温为我从商界的退出而欢呼。有一段时间,当报纸过多谈及我的财富时,他给我写了一封短笺:

亲爱的朋友:

这些天,你看起来春风得意啊。但你能否借1.5美元给你的一位钦慕者买本赞美诗集?上帝会保佑你这样做:我感觉到,我知道,因此我也希望。如果有其他人也提出请求,请忽略这个请求。

你的马克

不要邮寄赞美诗集,要寄钱。我想自己做选择。

他在纽约养病期间,虽然躺在床上,却仍像往常一样睿智。大学教授退休基金会在纽约宣告成立时,我还在苏格兰,收到马克写来的一封寄给“圣徒安德鲁”的信。其中一段这样写道:“你可以拿走我的光环。如果你告诉我你在我的床边做了什么,你就会在彼时彼地获得它。那是用纯金支付的‘职责’。”

克莱门斯先生(马克·吐温)是一个有魅力的人,走到哪里,哪里就充满快乐。用瑞普·范·维克尔的话说就是:“所有的快乐都相似,只有不幸是不同的。”但公众只知道克莱门斯先生幽默的一面,很少有人想到他在政治和社会问题上也信念坚定,此外还崇尚无意义的秩序。

为他七十大寿所举行的庆祝会是独一无二的。文学的氛围笼罩着庆祝会,不出所料,文艺界来宾都大加赞扬主人的文学成就。轮到我时,我说我们朋友的事迹将如他的作品一样长久流传。他与斯科特先生的命运相似,也是被合伙人的误导所摧毁,最后变得一无所有。摆在马克·吐温前面只有两条路,一条平整、通畅而便捷——合法途径——交出所有财产,宣布破产,而后从头开始;另一条漫长、坎坷且沉闷,需要一生的奋斗,需要牺牲其他的一切。两条路就摆在那里,他的态度是:“关键在于我不属于任何债务人,我只属于我自己。”

每个人都要不时地接受检验,看自己是渣滓还是纯金。马可·吐温跳进燃烧的炉子,把自己铸成一个真英雄,通过全世界演讲所得来偿还他的债务。“一个幽默的家伙,马克·吐温”,这是人们对他最常见也最恰当的评价,但不管克莱门斯先生是凡人还是英雄,他都和斯科特先生一样,位于受人尊重的行列。

克莱门斯先生有一位英雄般的妻子,像守护天使一样陪他周游世界,使他能像斯科特先生一样征服一切。这一点他从未矢口否认过。此前,从没有哪三个字如此使我心痛,只有马克·吐温在太太去世之后第一次开口说的那句话。他握着我的手,我们谁也没有先说话;突然,我感到手被握得很紧,然后听他说出这几个字:“家毁了,家毁了。”沉默被打破了;这几个字一直在我的心中回响。

2.神学家马修给我带来阳光般的快乐,神的启示

马修·阿诺德是我们所见过的最具魅力的人,甚至他一言不发、一本正经的样子都能让人痴迷。他对上流社会及有钱人很感兴趣。记得有一次他特别希望拜访范德比尔特先生,我明白地告诉他此人很平常,他却说:“不,毕竟他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而且有一点是确定的,他靠自己的能力创造财富,绝对让那些从他人手中继承财富的人失色。”

在我看来,马修·阿诺德是个阳光快乐的使者,阿诺德先生最喜爱《以赛亚书》,至少他经常从中引用一些伟大诗人的话,来作为自己演讲的结论。我在周游世界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宗教的书都经过删改,把一些愚昧时代的知识排除在外,以示去伪存真,点亮世界的孔子等人的言论,经过精心挑选,最终以“经文”的形式呈现出来。阿诺德先生告诉我《圣经》也经过这样的处理。

我越是关注这件事情,就越觉得基督教应当像东方一样,将小麦从谷壳——甚至比谷壳更为有害的、有毒的垃圾里挑出来,并仅仅使用选出来的部分。关于这一点,我更是应当感谢阿诺德,他是超越时代的真正的老师,是“未来及其未知事物领域里”最富有诗意的老师。

3.平民贵族莫利先生

莫利先生虽然出身贵族,但更愿意别人称自己为“平民作家约翰·莫利”。他曾是《双周论刊》的编辑。我是个乐天派,丑小鸭在我眼中都是天鹅;他则过于悲观,当危机来临时,总看到阴暗消极的一面,甚至杞人忧天、裹足不前。世界对我来说充满光明和希望,某种程度上就是天堂;而他总想象自己身在一片沙漠里,四周是望不到头的荒凉——他的判断往往经过深思熟虑,却总是看到太阳下的阴影。不过好在,我们能互相吸取对方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

莫利非常喜欢音乐,当斯基伯的清晨响起风琴声时,我们都会陶醉其中。他和阿瑟·贝尔福都着迷于宗教剧,曾一起去水晶宫欣赏过宗教剧。他们都思维清晰、有哲学头脑,某些方面已不逊于哲学家了。然而,贝尔福最近的作品过于看重假设——莫利从来不会这么做,他总是脚踏实地,有迹可循,因而从不会遭遇“迷失在丛林”的危险。

1904年,在我的多次邀请下,莫利终于来到美国,我尽可能为他介绍一些像他一样杰出的人物。有一天,在我的力邀之下,鲁特议员与莫利进行了一次长谈。事后,莫利欣喜地称鲁特是最让他满意的美国政治家,和他聊天就是一种享受。的确,鲁特知识广博、判断合理,在公共事务方面无人能及。

后来,莫利又拜访了罗斯福总统,这让莫利受益匪浅。莫利曾说过:“我在美国见到了两大奇迹:罗斯福总统和尼亚加拉大瀑布。”确如莫利所说,那两大奇迹都在咆哮着、翻滚着、奔腾着,不知疲倦地完成本职的工作。

在我看来,莫利是阿克顿图书馆的最佳管理人选,便决定将图书馆送给他作为礼物。阿克顿图书馆曾属于阿克顿勋爵,但后者一度窘困,我就在格莱斯顿先生的建议下买下这座图书馆,并允诺勋爵在有生之年可以继续使用。不幸仅仅几年之后,阿克顿勋爵就去世了,图书馆又回到我的手中。我相信莫利能最有效地使用图书馆,他则说:“好吧,我得告诉你格莱斯顿先生全跟我说了。你能让图书馆陪阿克顿勋爵完整地走过一生,这很让我欣慰。”

看吧,这就是我们的亲密无间,有些事情根本不需要说出来。这件事也证明了格莱斯顿与莫利的关系——莫利是唯一一个他总忍不住要分享自己哪怕最琐屑事情的人。

我向苏格兰大学捐赠的第二年,莫利以官员身份陪同国王访问巴莫拉尔。他发电报希望在我回美国前见我一面,等见了面,他告诉我国王非常欣赏我的捐赠,以及对家乡所做的其他贡献,并想为我做些什么。

“你怎么说的?”我问道。

“我认为什么都不需要。”莫利答道。

“你说的对,我什么都不需要,”我说,“不过,若国王能亲笔写信告诉我他很欣赏我所做的这一切,就像他跟你说的那样,那我将深表感激,并将其留传给子孙,让他们为此而骄傲。”国王果然亲笔写了感谢信,如莫利所说的那样。

莫利是个诚实正派的人,从不推诿责任,也不说三道四;遇到紧急情况,他不慌不忙,沉着应对,像石头一样坚定。然而,他也经常表现得瞻前顾后,甚至选择沉默和逃避。

张伯伦和莫利非常要好。当时,“地方自治”方案刚刚提出,整个英国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认为堪比美国的联邦体制。我也应邀积极参与讨论,并在许多城市进行了相关的演讲,宣传联邦体制,认为它能孕育出自由而强有力的政府。应张伯伦先生的请求,我还给他寄了安娜·戴维斯所著的《如何管理国家》一书;此外,我也同莫利、格莱斯顿讨论过这个问题。

我曾对他们说过,我不赞同第一地方自治法案,反对将爱尔兰从议会中排除,造成实际上的分离。我说,美国从来不限制南方向华盛顿选派代表。

“如果他们拒绝了,你会怎么做?”格莱斯顿先生问。

“充分利用所有的文化资源——首先,停止通信。”我回答说。

他停顿了一会儿,重复我的话:“停止通信。”他感到实际操作起来很麻烦,沉默了一会儿,另起了一个话题。

以后再有人就此问题问我该怎么做时,我就指出:美国有许多立法机构,但只有一个国会。英国应该效法美国,设立一个议会,再在爱尔兰、苏格兰、威尔士设立地方立法机构。美国不同于英国的是,国家有最高法院对地方立法机关或国会通过的法律进行终审,司法机关独立代表最高权威,而不受政府或政党控制。英国也应当让议会成为最高权威机构,而不仅仅针对爱尔兰的规章制度。爱尔兰的地方立法机构也应当召开会议,修改与议会相冲突的地方,以使法案更具操作性,除非法案无法通过。双方达成的条款,必须保证制定出合适的法律,以确保胆怯的人不会脱离议会,否则立法机构就形同虚设。

我极力推荐莫利先生接受这一观点,他说曾向帕内尔提过,但被否决了。格莱斯顿先生也许要说:“看吧,这种想法不仅我不接受,很多人都不赞同。你的想法也许适合美国,但不适合英国,我们要的是能真正解决英国问题的方案。”共和制度不能让格莱斯顿先生如沐春风,甚至我认为世袭阶级存在是不可想象的观点,他都大为不解。

布莱恩先生是跟我们一起来伦敦的,见到格莱斯顿先生后,他感到迷惘和悲哀。那是在一次游园会上,布莱恩先生看到年迈的格莱斯顿先生冒着严寒,高举礼帽向那些空有头衔的新贵们致意。我把此事跟格莱斯顿先生说了,就又谈到英国的政教合一问题。我预言英国的各民族将会再度联合,因为大不列颠已无力对外扩张了。我坚信英国终究会政教分离,因为这本就是不正常现象。在其他英语国家中,宗教信仰都是后天培养起来的,而不是天生就偏向某一宗教。格莱斯顿先生就问我:“那你说说看,我们的国教还能存在多久?”

我回答说我不能预测一个具体的时间,而且在政教分离这一问题上他比我更有经验。他微笑着点点头。我就进一步说,相对于那些幅员辽阔的国家,英国人口有负增长的趋势。他问:“你能预测出英国的未来吗?”

我说,相对于古代希腊而言,英国也许并不古老,但英国出现乔叟、莎士比亚、弥尔顿、伯恩斯、斯科特、斯蒂文森、培根、克伦威尔、华莱士、达尔文以及其他名人,并非偶然。天才并不依赖于物质资源的多少。多年之后,英国可能不再是一个工业化国家,这并不是它自身在衰退,而是其他国家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它可能会成为现代社会的“希腊”,扛起“精神领袖”的大旗。

格莱斯顿先生笑着咂摸着我的话:“精神领袖,精神领袖,我喜欢这种说法,我喜欢。”

以前我从未想过和人谈话会如此享受,后来就又到哈瓦顿拜访了他。我最后一次见到他是1897年的冬天,当时他已经垂垂老矣。但他的魅力不减当年,尤其对我的弟媳露西热情招待,给露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离开时,露西喃喃自语道:“一只生病的雄鹰!一只生病的雄鹰!”此外再无法形容苍老而羸弱的格莱斯顿先生了。他是个伟大而真诚的人,与人交往毫无私心,有着高尚而自豪的灵魂,由此赢得了“世界第一公民”的美誉。

同类推荐
  • 直面寒冰:默克尔的德国十年

    直面寒冰:默克尔的德国十年

    2005年,安格拉?默克尔当选德国总理,随后三次连任。她不仅拥有德国选民的广泛支持,还是欧洲政坛最有影响力的领导人。2005-2015年,正是默克尔主政德国的十年。本书是一本关于德国总理默克尔的纪实性图书。它从默克尔的执政理念及政治态度上全面讲述了在默尔克领导下德国呈现出的崭新面貌。本书以默克尔为主线,从默克尔热爱歌剧及足球的“普通生活”到对欧债危机的应对,从默克尔执掌的保守党到关乎民生的核能问题,从默克尔的战争策略到她的“国家原则”,从默克尔对资本主义的态度到她认为的“权力本质”,从德国作为欧洲领导者的地位到默克尔的未来,全面而详尽地阐释了默尔克政府的对内政策及对外策略。
  • 雄才伟略的政治家(1)

    雄才伟略的政治家(1)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改革大佬王安石

    改革大佬王安石

    历史上,改革人物向来受到争议,而尤以宋朝的王安石为最甚。有人骂他是“民贼”,是“古今第一小人”;有人赞他是“圣人”,是“古今第一完人”。罪恶的阴影与神圣的光环从来没有如此纠结地围绕在同一个人身上,除了王安石。北宋神宗年间,王安石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推出一系列变革措施,力图挽救积弊已久的大宋王朝。可是,他试图富国强兵,却招致朝中几乎所有大臣的群起攻击;他想要为民谋利,不料百姓却拿他像猪狗一样谩骂。而且,他不但生前不被看,理解,死后数百年也都背负着骂名,直到近代才有人为其翻案。
  • 克林顿:白宫外的总统

    克林顿:白宫外的总统

    《克林顿:白宫外的总统》是作者在采访了150多位前总统的好友、同事和对手的基础上创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他的私生活内幕及其大张旗鼓宣传的人道主义成果,将带领读者亲历克林顿任内的最后时光,并一直追溯到他的妻子希拉里?克林顿竞选总统的台前幕后,让你充分领略比尔·克林顿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 居里夫人(名人传记丛书)

    居里夫人(名人传记丛书)

    本书讲述了居里夫人的生活以及她的工作。在世界科学史上,玛丽·居里是一个永远不朽的名字。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有着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她在男性主宰的科学领域里占有不同寻常的一席之地——第一位获得科学博士学位的女性、第一位法国大学的女性教授、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第一位两度获得诺贝尔奖的得奖人、第一位母女皆获得诺贝尔奖的母亲如此炫目的光环全部笼罩在居里夫人一人头顶,世界都为之震惊!
热门推荐
  • 虎狼之年

    虎狼之年

    夏之寒,一个挣扎在爱情与婚姻囚笼里的女人。她的婚姻,来得太早,她的爱情,来得太迟。作为律师,她是婚姻忠实的捍卫者,却在爱情来临的时候,面临背叛;作为妻子,她是婚姻可叹的失败者,却在爱情到来的时刻,无法挣脱;作为女人,她是婚姻可悲的懦弱者,却在爱情降临的一瞬,不敢前行;爱情于她,可望而不可即。当爱情遭遇职业道德,社会舆论,两个家庭与婚姻的重重围困,她该如何抉择。在这虎狼一般的年月里,爱情与婚姻的拉锯战,悄然打响……
  • 种豆得瓜(华夏作家文库)

    种豆得瓜(华夏作家文库)

    早上麦豆一睁开眼睛,看见简易棚顶上的尼龙纸内层,悬挂着一粒粒形状各异的小水珠。经过一夜的凝聚,竹棚内的水蒸汽贴着尼龙纸的褶皱纹路,有的凝成大水珠,悄悄地在夜里滑落;有的正形成豆状,摇摇欲坠;有的只是星星点点,等待着更多的水份吸聚汇合。
  • 黑暗复仇:女王大人请留步

    黑暗复仇:女王大人请留步

    因为小时候受到的屈辱,让顾纪亚发誓要雪耻,把小时候受到的屈辱一一还给她们。可她却在刚开学的第一天就糊里糊涂的被拉到篮球社报名经理的名额,却也那么巧的,她选上了!因为突如其来的经理位置让顾纪亚不得不把复仇先放在一旁,先去搞定篮球社里的几位重要人物。暴躁花心的尚凌墨,淡漠无情的骆迟骏,调皮幼稚的夏睿杰,温柔贴心的黎伯熙,阴森吓人的宫泽裂,光是其中一个,就让顾纪亚很头疼了。当她撇下一切不管展开复仇,她们的命运会是怎么样?是被顾纪亚报复至死,还是侥幸逃过?当可怕的命运之轮开始转动,她和他们之间的命运,会是怎么样的?而她最后的选择,又会是谁?
  • 持咒仙人飞钵仪轨

    持咒仙人飞钵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一路高升

    一路高升

    万历十年,这是一个暗潮汹涌的时代。张居正的当国已到了尾声,万历皇帝的内心骚动不安,李太后左右两难,冯“大伴”暗自盘算。北方靼子虎视耽耽,戚继光严阵以待。海青天垂垂老矣,朝堂上明争暗斗。倭寇之患一平难平,戚家军大显神威。莺歌燕舞,文人骚客,一代风流。天下风云出我辈,杨振一出显神威,这是一个注定他要独领风骚的时代!新建了一个读者群,有兴趣的可以进来交流。群号码:156790159
  • 忠孝勇烈奇女传

    忠孝勇烈奇女传

    木兰女年十四,孝心纯笃。亲衰而病,适军令至,女扮男妆,代父从征,十三年而回,无人知晓,又能居丧如礼,全命全真,岂非奇中奇人。虽然木有根本,水有源流,若不叙其祖宗何人,桑梓何处,何为忠孝,何为勇烈,则徒一木兰女也。
  • 魂缚兰陵

    魂缚兰陵

    她以为举凡穿越者,多半是二十一世纪,地球人口暴增,人们想象出来的给地球减压的事情。想想可以,但是不可当真。没想到,她不过就是抱着教科书睡觉,这一睡竟然就睡到了北齐,然后遇到了让她考试吃瘪被巫婆炮轰的罪魁祸首——兰陵王。好吧好吧,她承认她就是看上他了才会把他观察得那么仔细,才会在答应嫁给他后进而渴望起来。只是,这是怎么回事?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个小奶娃竟然冲着他喊爹?!好啊,不只是二婚,她还得给人当后妈!难道他对她那若有似无的宠爱都只是她的错觉?谜底揭晓,原来她只不过是……
  • 守护甜心之奇迹穿越

    守护甜心之奇迹穿越

    人身是一场意外,一个个意外构成人身,一次意外穿越来到甜心世界,在这里,成为亚梦的她要如何生存。
  • 傻王爷的替嫁妃

    傻王爷的替嫁妃

    她是有着“丑陋”之名的穿越女,因为家族的利益,被当做牺牲的筹码,代替在家族中颇为受宠的姐姐下嫁给众人皆知的傻王爷。他是人尽皆知的傻王,在阴谋之下,娶了天底下最为“丑陋”的女人为妻。当丑陋不再丑陋.....当痴傻不再痴傻,他们之间的缘分走向又如何?
  • 涅磐重生之毒后

    涅磐重生之毒后

    她爱他,他恨她;她为了他,背弃了家族,助他登上皇位;他登基第一天,白家满门抄斩,却唯独留下了她;德妃欺她,将铁钉钉入她的膝盖骨,挖去她的双眼,她等着他来救....最后只等来了妖孽必死一道圣旨....上天对她不薄,她重生归来,他的冷,他的恨,他的无情,他的一旨圣意!若他要她死,她便要他万劫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