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因酗酒闹事,打架斗殴,致伤致残致死;乱搞两性关系,生下的孩子有爹不能认,有娘不敢喊的事例,一抓一大串。尤为突出:生意场上的那些利益对立的合作者们,彼此之间的最大默契点:就是双方一起醉得全都不知姓甚名谁了,这才能从“几块烂泥”里,提炼出他们想要的豪爽与诚意来。
太多,太多,多到无法用数字计算的影视剧,只要一出现谈生意的镜头,戏中人物不喝得舌头根子发硬,不喝得东倒西歪,丑态百出,不喝得管丈母娘叫大嫂子,那就不够气派,不够仗义,不是顶天立地、敢作敢为的老板和男子汉,那张合同还就签不下来。
当下世风,要想混得出人头地了,要想办点正经事,举杯不往醉里喝,不往死里灌,那只能沦为:“十等公民老百姓,学习雷锋干革命。”
特别是,想在影视界混出个“模样”来,先要学会醉酒后,眼往哪儿斜,嘴往哪儿歪,手往哪儿指,脚往哪儿迈,身子该往哪儿倒,往哪儿摔!不把醉人的心理摸准了,演得逼真了,那就只能跑跑龙套了。
影视作品是民族的文化导向,是精神领域的上层建筑,更是普通百姓效仿和追逐的模式与向往。在电视机遍布千家万户的今天,屏幕上老出现上述镜头,其群体的广度和影响力,会导致怎样的结果?
感慨,不知是影视作品源于了现实生活,还是现实生活高于了影视作品!
酒的原本,是给人助兴。逢年过节,亲人团聚时,举杯畅饮;三五好友凑到一起,小酌几杯,边喝边聊,谈论古今,吟诗作赋,挥毫泼墨,弹拉歌唱……那是享受,是最惬意的心灵满足。
酒是人类生活中的主要饮料之一。中国制酒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约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时代,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约一千年前的宋代,中国人发明了蒸馏法,从此,白酒成为中国人饮用的主要酒类。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多好的注解,多美的酒!但这杯辣东西要是可着心儿地往多里喝,喝得神魂颠倒,喝得不省人事,喝得把他人的命都给撞没了,那可要大祸当头了。
然而,某些场合中的某些人,愣把不会喝酒或不愿多喝的人,给看成没有出息、没有作为、成不了大气候的窝囊废。
而有的人,明明一沾酒就面红耳赤,就神志不清,就自毁形象,可为了证明自己是条好汉,非要瞎挺着,愣撑着,恨不得拔走脑袋直接往脖子里倒,才能为自己“昭雪平反”了。
其实,不会喝酒不寒碜,豪爽与诚意也不定型在一个酒杯里,而是体现在为人处世上。
记得1994冬天,我回山东时,出版社的几位领导,夜宴于我。那晚,两男一女在同一个时间,把酒杯高高举起,邀我同饮,还撂下狠话:我若不喝,就是不给面子。我随手拿起一杯橘子汁:“对不起,我这人恨不得喝口可乐都会醉,只能喝果汁和白开水。”整个一晚上,我就用那杯子橘汁挨个儿地跟他们碰。碰到最后,出版社的一把手竟脱口而出:“晓亮是个好女人!”
我乐,好女人就这点儿“要求”啊?
可话又说回来了,我若失去了自己的原本,让他们一连灌我八大碗,到头来醉成泥一团,我还能头脑清醒地给对方想要的面子吗?
中国人比较看重:浓情浓意在酒里。但喝酒,要有酒量,要有雅性,要喝出美感,那才是真正地通晓酒文化,反之,就是肆意泛滥。如想扼住酗酒成癖者的咽喉,少不了要动用法律手段。
就拿美国来说,尽管也有酒鬼,但法律跟得很紧。
我所居住的印第安纳州:星期天和投票日不许卖酒;日常里,就算您是位拄着拐棍的二战老翁,一提买酒,售货员则必须要先查验对方的驾照或身份证,看看您老人家的年纪是否尚不足21。而卖酒人,倘年龄不到19岁,想摸摸酒瓶都不能。依法办事,谁敢儿戏!
弃婴的命运
抱紧,抱紧,再抱紧!宽厚的胸膛,健壮的双臂搂着一个骨瘦如柴的小女娃儿。女娃儿瞪着两个惶惑且颇显恐惧的圆眼,仰头盯问冲她呼呼直喷热气的中年男子,你是谁?你是谁?你到底是谁呀?!
我是来自美国的Doug Allen。从今天,2006年9月4日起,我就是终生爱你、疼你,并以生命来保护你的人。我是你的父亲。
这是我从Doug Allen的博客里,看到了这张父女合影的直接感受。
Doug Allen是我儿吴迪的大学同学,通常我们都管他叫阿伦。
按去夏的约定,今年3月初阿伦夫妇就可到南昌去面见由分宜县孤儿院所安排给他们的弃婴了,然因临时变动,想抱着“女儿”不撒手的梦,又强忍了半年多,这才得以圆满。180天的黑与昼,这漫长的等待,怎么熬,怎么度过呀!
写日记,夫妻二人每天把各自的感觉写在自己的小本本里,一直要写到把女儿领回美国的家中,方可互看对方急切之情刻度是几。除此之外,每个周六,他俩都风雨无阻地从所居住的新罕布什尔州驱车两小时到波士顿的中国城去找那种能贴近神州大地的感觉。
贴近了,踏进了,中国的土地已留下了他夫妻二人的脚印一串串。8月30日初上北京,登长城、游天坛、逛故宫,在王府井的步行街上慢慢走,细细看。新鲜伴着好奇,从好奇中又滋生出了强烈的爱与景仰。古老的帝都,共和国的心脏……站在天安门广场,举目北望,毛泽东的巨幅画像诱他联想。他在E-mail里告诉吴迪,要不是毛泽东创建了新中国及后来的新中国又施行计划生育,他怎能横跨大洋到美丽而神奇的中国来与龙的传人融为一家!感激之情,跃然激荡,化作暖流,涟漪胸膛……
我被阿伦感动了。几天来,一打开电脑,总是不顾一切地先登他的博客。
9月3日晚他们从首都机场飞抵南昌,苦候一夜,转天清晨,一早爬起,捧着三月前孤儿院寄给他们那张照片——“女儿”的,站在旅馆的大门口,翘首以待,引颈张望。3小时后,载有其女——龚静波的长途汽车才缓缓驶进了南昌市。认出来了,在13个小女娃中,阿伦夫妇一眼就认出了自己的心肝宝贝了!11点30分——难忘的时刻,永久的见证,阿伦夫妇就此为人父母了。
接过哇哇大哭的“自家女”,谢过分宜县孤儿院的相关人员,阿伦夫妇流下了五味泪。你是谁?你是谁呀,我的儿?!知道啊,知道啊,孤儿院在邮寄照片时还附上一纸说明书:10月下旬的一天清晨,包裹在一个小花被里的小女婴被放在了我院的大门旁,一位阿姨将其抱回,打开小被,捏出一张小纸条——她的出生日是2005年10月16日。
完了?短短的一行字就是她身世的全部了。
4日晚,守着一个皮包骨的小女娃儿,阿伦夫妇彻夜未眠……
再有一个月女娃儿就满周岁了,可她只能穿半岁大的衣服才合身。龚静波四肢细细,脑壳大,两个深陷在眶内的圆眼睛,布满了忧郁的光。青白色的小长脸儿也写尽了苦凄凄,悲凉凉。我不能多看她的照片,每投去一瞥,都令我鼻酸眼湿心泛痛。
阿伦在博客里写道:5日清晨,女儿一觉醒来,洗澡、更衣、喂吃的。吃什么,喝米粥,用勺子喂,她不张嘴,用筷子往里送,女娃儿这才启齿下咽哪!阿伦庆幸,妻与他自萌发出要领养中国女孩时就开始学用筷子了,如不是两年早规划,眼下还真不知咋办呢!有了这第一步的接轨,对日后的融合,夫妻二人信心满满。
阿伦曾对吴迪说,有人提醒他,孩子大了,会看出你们不是她的亲生父母。你花钱跑到中国去领养个别人生的孩子,值吗?阿伦的答复是这样的:孩子懂事后,我们会主动告诉她,你的生母在中国,你的养父母是我们俩。至于花钱?孩子是无价的,花多少钱能买到无价之宝啊!
捧着掌上明珠,到民政局填表、拍照、办理领养证;到有关医院去为女儿做体检;到南昌郊区去为女儿作象征性的寻根之旅;到公安局给女儿办护照;到广州总领馆去办理女儿的赴美签证……
一堆事,一件一件地办,一天续一天地伴着女儿四处跑,阿伦夫妇忙得开心,忙得幸福,忙得神圣。分秒不离,时时在一起,到了第七天清晨,小女娃儿睁眼看到他们,不但咧嘴就笑,日见红润的小脸儿上,还展露出怕爸妈离开的神情。
找到了,要的就是这种感觉!阿伦抢前一步,抱起女儿,又将其高高举过头顶,让她骑在自己的脖子上。
明月当头照
那晚,在泉州华侨大学里,月光下,一位来自北京的中年汉子把我拉到一边:“亮姐,咱到校园里走走去。”
闻此言,男女有别的传统思维腾地攥紧了我的主神经。本能迫我可着劲儿地往复杂里想:他,非亲非故非旧遇新知。大晚上跟一个男子在外面瞎溜达的记录,我一次没有哇!就说,他满心好意,我亦心灵纯洁,可为他破例我不情愿哪!
“走吧。”他催我。
9月29日,我与他才一起出席了北美华文作家作品研讨会,其熟悉渠道,也就是在一个礼堂里开了三天会,后又在一辆大轿车里“晃”了十几个钟头吧。
想到此,下意识迅速地帮我搜出了他给我留下的印象与感觉。
此人性情爽直,喜怒哀乐不存心,因为他的面部表情总是不间歇地在勤奋更换;他敢说敢做敢得罪人;他喜欢谁毫不掩饰,不喜欢谁则拒人千里之外……
想着想着,我不由自主地迈上了他的“轨道”。我跟他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很认真地问了一句:“就咱俩?”
“对,我有话跟你说。”
明月几时有,捧心问青天。他会对我说什么?看表情,不是什么高兴的事。
圆月当头,他那一肚子的气全都涨在了胖脸上,想掩盖,月婆婆说啥都不肯帮忙呢!他迸发着满心的压抑:“你说那位马列主义老太太,我就提了提草原正在沙化,她就不干了!”
“哦,敢情你是为这事生气呀?”
“我能不生气吗?大会上,当着你们这帮从美国回来的……”
“没事儿,我们从哪儿回来不都还揣着一颗中国心嘛!”
“她可不这么认为。就因为你们在场,把我的话全给听走了,昨晚上我们国内的与会者还专门开了会。”
“是吗,还有这样的事?!”
“可不吗,背着你们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