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8500000044

第44章 伦理道德散论 (4)

嫉妒永远难以湮没,你就尽情报以鄙视。你的幸福、名望是他的痛苦,回想得知引发这些的原因便是你的任务。

一旦我们认清了人的劣性,一如上文所做的那样,还会为这些人的劣性感到由衷地震惊,那我们就应该马上把目光转向人类生存的苦难;要是对后者感到吃惊的话,就又得必须再度审视人的劣性——于是,我们发现了两者互相平衡;因此,我们也就意识到了这其中存在着某种永恒的正义,那是因为我们会发现这个世界原本就是一个相当巨大的审判庭;我们亦会逐渐明白为何每一有生命的东西都必须要为其生存而赎罪,首先是在人活着的时候,然后在是其死亡之时分。也就是“罪孽”与“惩罚”之间的对应被协调得天衣无缝。审视这一观点,我们便会因为在生活中处处可见的大众的愚蠢而经常感受到的那种厌恶情绪也就随之烟消云散了。因此,佛教的轮回里讲述的“人之苦难”、“人之性恶”以及“人之愚蠢”三者相互对应得丝毫不差。但在某个特定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这三者之一,并对此尤其重视;这样,我们所看到的这三者之一在某种程度上似乎就压倒了其余两者,实际上,这仅是一种错觉而已,绝对是因为这些东西的无孔不入与无处不在。

这便是永恒的轮回,轮回圈里面蕴涵的一切无不显示出这一事实;但人类世界则把这一点表现得更为清晰,因为于此而言,恶劣、无耻的德性以及低下、愚蠢的智力占据优势。尽管如此,我们仍然看得见再次唤起我们惊讶表情的现象偶尔、分散地呈现于我们周围。这些就是在人们身上表现出来的诚实、慈善,以至于高贵,还有就是伟大的理解能力,甚至天才的思想。这一切东西从来不曾泯灭殆尽,它们孤独地分散于每个角落但却闪烁出光芒,为身处黑暗的大众照明了前方道路的方向。我们必须把这些看做是证明这一真理的依据:在这永恒的轮回之中,一条美好的救赎原则藏而不露,它能冲破这一轮回并为处于其中的全体带来鼓励与解救。

看过我的伦理学的人都明白这一点:对于我来说,道德究其根本是以这一真理作为基础——印度的《吠陀》曾根据这一既定的神秘信条将这一真理阐述为:“这就是你”。此信条适用于一切生物,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因此它被称为真言。

其实,我们可以把与这一信条相符合的行为——例如,出自善意的行为——看做是神秘主义的发端。出于单纯目的的每一善意行为皆宣告着作出这一行为的人是和这一现象世界互相抵触的。并且在这一现象世界中,他人与自己处于完全分离的状态,但是作出善行的人却把他人与自己视为同一整体。因此,没有出自私心的每一善良行为,在别人看来都是极其神秘的,甚至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想要勉强对此作出一番解释的话,人们就只有利用种种借口来加以猜想和理解。康德在消除了一神论的其余支柱以后,只剩下最后唯一的一条:因为在他看来,一神论是能让我们解释和理解诸如此类神秘行为最好的有力武器。所以,康德承认一神论是一种对于实际目的行之有效、可以成立的假设,虽然从理论上还不能予以证明。但有关康德说出的这些见解是否是真心话,我是有所怀疑的。这是因为利用一神论来支撑道德就相当于把道德产生的原因归属于自我主义;英国人,还有我们德国那些处于低下阶层的人士,他们绝对看不出除了一神论之外,道德还会另有其他基础。

我在上面提到过的在他人——亦即客观地展现自身的个体——身上识别出了自我的真正本质。这样的情形在诸如此类的例子中表现得尤为清晰、美丽:当某一个人处于必死无疑的局势中,但仍然紧张、热忱地关切着他人的安危并给予他们最大的帮助。可以证实这方面内容的例子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那位年轻女仆身上发生的故事。这位女仆于某天夜里在其院子之中不幸被一只疯狗咬了。当时她便意识到自己完了。但她仍然狠狠地抓住这只疯狗,用力把它拽进马厩,把门锁上,避免这只疯狗再伤害其他人。另一个例子是在那不勒斯引发的事件——蒂希拜恩(德国画家,歌德的朋友)用一幅水彩画的形式把它永远地记录了下来。当时正值火山爆发,岩浆和海水这两股倾斜而出的夺命洪流之间尚存一小块狭窄地带。一个年轻小伙子逃脱之际还不忘背着自己年迈的父亲一起逃命。父亲一再央求儿子放下自己,以便儿子能够顺利避难,因为如果不这样的话,两个人都会命丧于此。于是,儿子听从了父亲的劝告。儿子在离开之际回过头向父亲投去了永别的一眼。凡此种种都被蒂希拜恩淋漓尽致地表现在画作里。

还有类似的历史事实存在——瓦尔特司各特在其作品《密得罗西恩监狱》的第 2章里,运用大师的手法描绘了此类事情。两个被法官判了死刑的犯人,其中的一个人因为自己反应的不够灵活,从而导致了同伴的被捕。在宣判死刑之际,前者在教堂奋力将卫兵制服,成功解救出了自己的同伴;但在整个救人的过程中,他丝毫不曾顾及自己的安危以及如何逃生。下面这幕画面也经常出现在铜版画里,即使提起这种事情会招致西方读者的反感:一名士兵正跪在地上等待死刑的宣判,但他仍然极力挥动手绢以便赶走那向他靠近的爱犬。

通过所有这类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在完全确信自己正在逐步迈向直接个体毁灭时,非但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利益,反而是把全部的精神和力量集中在维护他人生命安危上面。还有什么比这样的行为更清楚地表明他们的这种意识或观念:自己个体的毁灭关乎的只是一种现象,而且这一毁灭本身也不过是一种现象而已,正在遭受毁灭的个体,其真正本质却没受这一现象毁灭的影响,它仍旧会在其他个体身上延续着;此时此刻,他们正在其他个体身上辨别出这一本质。他们的这种意识恰恰是通过其行为表现出来的。这是因为如果情况并非如此的话,那么当我们看到一个正被死神卡住咽喉的人的时候,为何他还会拼尽全力去展现对于他人的安危和继续生存下去的那么深切的同情与关注?

事实上,我们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方法去意识自己的存在。第一,是我们的经验直观:在这种直观里的这一存在是一种外在表现,它在这一在时、空中无穷无尽的世界里显得无比的渺小;它充当了这个地球上的昙花一现般的数以亿计人群当中的一个成员,而每过三十年这些人就会更迭一次,产生一批新成员。第二,沉浸并意识到自身,感觉到世间万事万物那真实的本质,而这一本质也存在于其他的、自己肉身以外的事物当中,就像透过镜子反映出来的一样。第一种认知方式只是利用个体化原理领会了事物的现象;但是第二种认知方式却直接感到了作为自在之物的自身。此学说的第一种认知方式得到了康德的有力支持,对这两种认知方式的理解和看法则赢得了与《吠陀》相同的意见。当然,对于第二种认知方式,人们持有下列简单的反对意见:第二种认知方式中假设了每一种生物可以于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完整地存在。

虽然说从经验的角度考虑,这个假设是显然不可能成立,甚至是完全荒谬的。但对于自在之物而言,这种情形却又是完全真实的,因为这种不可能与荒谬纯粹只是建立在组成了个体化原理的现象的基础之上的。自在之物、生存意志完整而不可分割地存在于每个生物当中,甚至是极为微小的生物;其完整性一点儿也不会逊色于过去曾经存在过、现在仍然存在着、将来将要继续存在的生物总体。因此,每一生存之物,即使是最不显眼的那种,都能够对自己说,“只要我一息尚存,这个世界就不会消逝”。事实上,即使所有其他的生存之物都毁灭了,但这世界的自在本质仍将完好无损地存在于这一仅存的个体生存之物当中;这一个体生物因此仍然可以继续笑对毁灭、沉沦的幻象。当然,这一结果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人们同样有道理抱有与此相反的观点:如果哪怕遭到彻底毁灭的是最微小的生物,那么,其自身且与之相随的世界也全部遭到了毁灭。在这一意义层面上,神秘的安吉奴斯说道:

我知道要是没有我,上帝一刻也不会存在;如果我归于零,灵魂就会从头再来。

但为了让我们甚至仅从经验的角度在某种程度上发现这一真理,或者能够起码认清这一真理存在的可能性,亦即我们自身可以存在于其他生物身上——这些生物自身的意识可以与我们的意识不同或是完全分离——那我们只需回想被催眠术催眠的人。当他们从催眠中醒来后,他们那看似一样的“我”对自己以前说过的话、做过的以及经历过的事情都忘得一干二净。因此,个体意识根本就属于现象的一个点,就连同一个“我”也可以出现两个现象的点,而且他们对于彼此是一无所知。

上述论及的思想在我们被犹太化了的西方世界始终呈现出某种十分超乎寻常的成分。在人类的家园当中,情况则不然。在那里,人们信奉另外一种信仰。所以,时至今日,比如说,死人被安葬以后,神职人员就会在大家面前和着乐器演奏的节拍,共同唱起《吠陀》的颂诗——它的开头是这样的:

寄存肉身那千头、千眼和千足的精灵,它植根于胸中,并同时遍布整个大地的每个角落。此精灵是这一世界及一切过去和未来之物。它汲取养分,并赋予一切以使其鲜活不朽。这便是它的伟大之处。因此,它是化作了肉身的至高无上、令人膜拜的精灵。构成这一世界的要素是它存在本质的一个组成部分,另外的三个组成部分则存在于天上永生不灭,它们从这个世界飞升,最后一部分却仍留凡尘;最后一部分经过转世轮回,享受或者承担其善行或者恶业的果实,等等。

如果拿这些颂诗和我们的颂诗相互对比一下,对于英国国教传教士在恒河流域向婆罗门教信众宣讲“造物主”收效甚微的原因,就此我们就不会再感到惊讶。谁想看一下一位英国军官在 41年前是如何勇敢、有力地反驳那些先生们宣讲的荒谬、以致让人感到羞耻的傲慢主张,并由此感受其中的淋漓畅快,那他就应该去阅读出自这位驻守孟加拉国的英国军官之手的《为印度人辩护及其道德理论体系的种种优越性》(伦敦 1808年)。本书作者以异乎寻常的真诚和坦率,讨论了相比欧洲宗教学来说的印度恒河流域的教义的种种优势。这篇文章虽然只包含德文短短 5个印张,总共 80页左右,但时至今日,把它翻译出来仍然是有价值的,因为它比任何我所了解的著作都更透彻、更公开地论述了婆罗门教产生的那些有益和对于现实的实际影响以及在大众和他们的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同类推荐
  • 散步·路上:我与学生聊哲学

    散步·路上:我与学生聊哲学

    这是一本聊出来的书。作者八十岁以后,不再上大课,学生知道其喜欢散步,路线又比较固定,所以经常与作者在路上“偶遇”,与作者一起散步聊天。谈天说地,论古道今,即成此书。书中既有对人性问题的探索,也有对历史问题的求解,既有对命运问题的省思,也有家国情怀和对社会问题的倾心关注。大到世界革命,小到同性恋。问题广泛,五花八门,却处处不离哲学,每每有思想火花的迸发。作者自嘲是“马路哲学”,其实是传道授业的一种方式。
  • 孔子做人真经

    孔子做人真经

    圣人其实最爱说常识,圣人其实是用常识治常人。本书主要依据《论语》与《中庸》,介绍了儒家做人做事的两个方面,即一个“仁”字。其实,这并非什么大道理,只不过是为人处事方面的常识而已。如果你这么想,你的为人处事也就变得更加简单。
  • 近代思想的主潮

    近代思想的主潮

    本书分为精神生活的基本概念、知识问题、世界观问题、人类生活问题、根本问题五章,内容包括:主观与客观、唯心论与唯实论、法则、一元论与二元论、道德的问题、人格与性格等。
  • 本尼迪克特文选

    本尼迪克特文选

    思想者往往在压制和束缚中呼吸,但思想者的思想却永远是自由的。即使思想家的生命结束了,但思想的种子却会留下来。总有一天,这种子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万古长青。《思想者的足迹》是一套有着深邃的科学与人文思想的丛书,所选书目皆是对其所处时代与人类文明进程有着重大影响的著作,语言流畅,用词审慎。我们编撰本丛书,旨在带大家走进思想者,感受思想者所具有的独特的智慧魅力。也希望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得到更多的启发,吸取更多的科学、人文精神的养料。
  •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下册)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下册)

    曾国藩出身耕读之家,资质平凡,但他凭借自己出众的品格修为和独特的处世哲学力挽狂澜,平定大乱,广揽天下英才,成就一番伟业。他的思想谋略精华、他的为人处事之道对后世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堪为成功楷模。本书结合曾国藩的思想精华,介绍了曾国藩在面对现实环境、处理具体事务时的超人智慧和谋略,对当代人成功为人处事、迈向成功有着非同寻常的启示。新书着重阐述了曾国藩家训思想中行动力与执行力的培养,曾国藩把其中的精髓归结为两个字:“柔”与“刚”。曾国藩的许多经典思想如知行合一、明强挺经都离不开这两个字,这也是他处世智慧的关键所在。
热门推荐
  • 古代生物与医学(中国文化史丛书)

    古代生物与医学(中国文化史丛书)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改改你的坏脾气

    改改你的坏脾气

    生气是拿别人或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生气使自己痛苦,也让别人难受。人的脾气有好有坏。脾气好的人无论到哪里,都会受到欢迎,别人喜欢同他合作、共事;脾气坏的人,则常常给自己和别人带来苦恼,使别人觉得难以与之相处。坏脾气往往是成功的大敌,一时的冲动可能会毁掉你一世的前程。
  • 巴菲特投资微语录

    巴菲特投资微语录

    沃伦·巴菲特,当今美国最杰出的投资家。他从区区100美元的投资起步,凭借其超人的智慧和过人的胆识,在半个多世纪的投资生涯中,战胜了一次又一次股市的惊涛骇浪,最终积累了700多亿美元的巨额资产,屡次登上世界首富的宝座,创造了令世界为之瞩目的财富神话。他因此被世界投资者尊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者”,“华尔街股神”。巴菲特的传奇经历令人景仰,而他给关于投资方面的实战经验和思想见解更是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我们虽然不能复制巴菲特的成功,但可以了解和学习巴菲特的投资智慧,为己所用,在投资的征途上走得更平衡、更快速。
  • 携子归来:亿万总裁求放过

    携子归来:亿万总裁求放过

    裴毓是江海市最有钱最霸道然而也是最凉薄的男人。在他的世界观里,从来没有先来后到,只有强势掠夺,肆意占有。看着她左手无名指上那枚闪着金光的戒指,他冷笑道:“你迟早会来求我的。”她决绝的对他说不。半个月后,她跪到他面前,再没了尊严与骄傲,任他肆虐和践踏。日日夜夜的缠绵与掳掠,丢失的是谁的心?然而就在怀孕前夕,却叫她无意中知道了他当初逼迫她的惊天秘密。所有的一切,是阴谋,骗局?还是报复?
  • 校园超级高手

    校园超级高手

    一个普通人,竟然意外得到了电能,从此在都市中一路进发,步步提升。
  • 杀透重围

    杀透重围

    林秀本是一个重度强迫症患者,一日来新的世界中,竟然发现过去的人生只是个虚拟游戏。而现实中一群貌似科学家的人,已将他列入了研究对象……在摆脱囚笼之后,林秀却成为世界头号通缉犯,每日每夜在国家机器的缉捕下,面对可以左右世界的势力的无尽追杀。为了冲破这围追堵截,林秀一步一步杀透重围,然而追杀仍在继续……当一个人连卑微的活着都不可能的时候,那只有站起身反抗了!本书软科幻,也可以当作玄幻小说来看。
  • 心归何处

    心归何处

    又是个晴朗的早晨。心儿站在院子里给她的太阳花浇水,已经记不清是第几年在种这种漂亮的花儿了。也不知道为什么,在这个宁静的、几乎人人家都种有太阳花的小镇上,只有经她种的太阳花能开到这么大朵又灿烂,她的花好象有种魔力,任何一个人只要在这些花儿前驻足片刻,仿佛就能看到它们展开的笑容。
  • Rowdy of the Cross L

    Rowdy of the Cross 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隐形的硝烟

    隐形的硝烟

    一场时空转换的英雄之战,现世的人们看不到那场战争的硝烟,拥有两个元神的现世老者经历着世人未曾知晓的人生,万世一系的华夏英灵元神续写着振兴华夏,抵御外侮的传奇。这场战争还在继续,当硝烟不再隐形,我们会看到更广阔的海洋吗?
  • 罗布泊之咒

    罗布泊之咒

    禁地死亡探险:罗布泊之咒。侯小强、石述思、叶匡政、谭飞、韩浩月、邢傲伟、唐丽君联袂引荐,众多明星追看的悬疑神作。恐怖之王周德东百万巨著,邀您一起绝地死亡探险!周德东首次创作超长篇小说,本书集青春、爱情、悬疑、探险、魔幻于一体,类型前所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