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01600000007

第7章 与行动有关的汉字(3)

我们在古典文献中常常看到“逐鹿”这个词,如魏征《述怀》:“中原还逐鹿,投笔事戎轩。”其中的“逐鹿”就是群雄并起,争夺天下的意思。这个典故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裴驷集解引张晏曰:“以鹿喻帝位也。”后因以“逐鹿”喻争夺统治权。程大昌《演繁露续集·谈助·逐鹿》:“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以天下喻鹿,语虽出于汉世,然《春秋》有其语矣。《襄十四年》:戎子驹支曰:‘崤之师,秦师不复,我诸戎实然。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踣之’,则其语尚矣。不独是也,《六韬》太公谓文王曰:‘取天下若逐野鹿,而天下共分其肉。’则逐鹿之说久矣,不在汉世也。”

“逐”引申也指驱赶、赶走、流放。如《公羊传·僖公二十八年》:“文公逐卫侯而立叔武。”这里的“逐”是驱逐的意思。意思是说:文公驱逐卫侯而立了叔武。

又引申指追随、跟随。如“逐水草而居”,意思是说:随着水草而搬家。还有成语“随波逐流”、“笑逐颜开”等。

“逐”还引申指依次、按顺序,作副词使用。如逐步、逐个、逐年、逐日、逐渐、逐条说明、逐一检点等。

【字形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区

【说文解字】

区,踦区,藏区也。从品在匸中。品,众也。

【汉字趣谈】

“区”是个会意字,其甲骨文字形像是一个器具内盛有很多物品的样子。“区”的本义为藏匿。如《左传·昭公七年》中记载:“吾文君文王作仆区之法。”意思是:我的祖先文王作了隐匿逃亡之人的法令。

由藏匿的本义引申为一种中国古代容器,又用为容量单位。《左传·昭公三年》:“齐旧四量:豆、区、釜、钟。”

古代农民播种时所开的穴或沟称为“区”。如:区田,指在田里按一定距离开挖穴,将种子播入其间的一种农作法。便于小范围内深耕细作,集中施肥灌水。

区,用作动词时,表示区别、差异。《论语·子张》:“譬诸草木,区以别矣。”意思是:学术犹如草木,是要区别为各种各类的。

“区”又可以引申指微小。有“区区”一词,一般指小、少、微不足道。贾谊《过秦论》:“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权。”意思是:但是秦国靠那么一小点地方,就能施行皇帝的权力。又如常言有“区区小事,何足挂齿”。在古诗文中,“区区”还表示愚拙、凡庸。如《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另外,“区区”还可以作为自谦之辞使用,表示“我”。如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区区向往之至。”

【字形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监

【说文解字】

监,临下也。从卧,省声。

【汉字趣谈】

“监”是个会意字,其甲骨文字形的左边是一个器皿,右边跪着一个面朝左的人,人头上是一只大眼睛(目),表示人利用皿中之水照照自己的模样。“监”的本义为用盆中的水照视自己的容颜。如《尚书·酒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意思是:人君不要到水中去照自己的影子,而应当到臣民中去照自己的影子(意思是看看自己有什么缺点)。

从“照影”之义又可以引申指镜子。如《新书·胎教》:“明监,所以照形也。”意思是:明镜可以照见自己的形象。远古没有镜子,人们便以水为镜。到了铜器时代,人们发现将铜器磨光可以照见相貌,便用铜来制造镜子,从而有了铜镜。

通过照镜子,我们可以根据镜子中自己的影像知道自己身上的不足,所以“监”字又引申指借鉴。如《论语·八佾》:“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意思是:周朝的礼仪制度是借鉴了****两代而制定的,多么丰富多彩呀,我主张周朝的。又如《荀子·解蔽》:“成汤监于夏桀。”意思是:成汤从夏桀那儿借鉴治世之道。

《诗经·大雅·皇矣》中有“监观四方”一句,这个“监”字是“自上视下”之义。后来又引申为“监视”、“监督”等。

“监”字又可以引申指古代负责察视的官府名。如《史记·秦始皇本纪》:“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字形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省

【说文解字】

省,视也。从眉省,从屮。

【汉字趣谈】

“省”是个会意字,其甲骨文和金文在字形上基本一致,上部是个“屮(草)”字,下部是一只大眼睛(横目),表示用眼睛看那棵草,眼睛那么大显示出看得很仔细。“省”的本义是视、察看。如《史记·秦始皇本纪》:“维二十九年,皇帝春游,览省远方。”这里的“省”就为视察、察看之义。

由视察、察看引申为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如“自省”、“反省”等。既然有自省、反省的意思,那么也就有醒悟觉悟的可能。如:“省悟”、“发人深省”。《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我每天都要多次地这样问问自己:替别人办的事情有没有尽到力啊?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诚实的地方啊?先生教我的学业是不是学习好了?中国人讲究“独善其身”、“每日三省吾身”,即通过自我的修炼来保持心灵的平衡,和西方文化相比,我国传统文化是内敛的、含蓄的。

“省”有看望、问候的意思。如《红楼梦》第三回:“次日起来,省过贾母,因往王夫人处来。”

“省”也表示知觉,如失去知觉为“不省人事”。

【字形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争

【说文解字】

争,引也,从丿。

【汉字趣谈】

“争”是个会意字,其甲骨文字形是上一只手和下一只手在争夺一个曲形的东西,两手相争互不相让。小篆也是两只手在争夺一条像弯曲的木棍一样的东西。尽管这三种形体所争的东西不一样,但都有两只手在争夺的意思,前后是完全一致的,所以把这个字的本义理解为“相争”没有疑问。

“争”的本义就是争夺的意思,指把东西拽过来归为己有。《墨子·公输》:“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意思是说:去杀害并夺取别人缺少而自己不缺少的东西,不能算作聪明。《韩非·说林下》:“争肥饶之地。”就是争夺肥沃的土地的意思。

由争夺引申为争取、力争的意思。如“争做先锋”、“为党争光”、“分秒必争”、“争先恐后”、“力争上游”等。

“争”还引申为言语之争,有争论、争辩的意思。如《战国策·赵策三》:“鄂侯争之急,辨之疾。”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所争”,就是指所争论的问题。另有“争执”、“据理力争”等。

“争”字还能当疑问副词“怎”讲,如李商隐有这样一句诗:“争拭酬恩泪得干。”这个“争拭”就是“怎么”的意思。柳永《八声甘州》:“争知我,倚栏干处,正凭凝愁。”“争知我”就是“怎知我”的意思。白居易《新秋》:“老去争由我?愁来欲泥谁?”“争由我”就是“怎由我”的意思。

【字形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印

【说文解字】

印,执政所持信也。从爪,从卪。凡印之属皆从印。

【汉字趣谈】

“印”是个会意字,其甲骨文字形的上方是一只向下按着的手(爪),下边是一个面朝左边跪着的人,从这个字形上看,它所表现的是要用手压服一个人的意思。“印”的本义就是向下按。现在人们一说起“印”字,往往指的是印章,这其实是由“向下按”的本义引申出的意义。

“印章”的使用有着很悠久的历史。古代称“印”为“鉨”,“鉨”字后来又作“玺”,这样一直持续到秦朝。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规定,从他之后,只有皇帝的印才称“玺”,而其他官员或寻常百姓私用的均改称“印”。不过,正像我们刚才提到的,“印”字到后来就不仅仅指政府机关的图章了,而用来泛指一切图章、戳记。汉代又出现了“章”和“印章”的名称。唐以后帝王的印或称“宝”,官私印中又出现了“记”、“朱记”、“关防”、“图章”等名称。

印章既然是要印在纸或其他物体上的,那就当然要留下痕迹,由此便引申出“印”字的又一个意义——痕迹。如“脚印”、“指印”、“烙印”等。有的印迹是特意保留下来,供人识别、识记的,所以就产生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印刷,即把文字或图画等印在纸上或器物上。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开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宋仁宗时代的毕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并由蒙古人传至了欧洲,所以后人称毕升为印刷术的始祖。

“印”字不但可以表示有形的、可见的痕迹,还可以表示抽象的、看不见的痕迹。比如“我对他印象还不错”等。

“印”字的另一个意思是:彼此符合。如“印证”、“心心相印”等。

另外,在古书中常见的“印堂”一词,是旧时相面的人称被相面的人的额部双眉之间的部位。

【字形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何

【说文解字】

何,儋也。从人,可声。

【汉字趣谈】

“何”字是个象形字,其甲骨文字形就像是这样一位士兵的象形:他面朝左边,肩上扛着长戈,戈头垂在身后,双手搭在胸前的戈柄上,雄赳赳地迈步向前;“何”的本义就是扛着戈行走(戈是一种战斗武器)。

由此义进一步引申为“扛着”、“背负”、“承荷”等义。也就是说,“何”实际上是“荷”字的初文。如《易·大畜》:“何天之衢。”意即:担负着朝中大事。

如果看到一队荷枪实弹的士兵,人们自然会心生疑问:“他们要到哪里去?”由此,“何”被借用为疑问代词,后又成为副词。随着这些意思的广泛使用,为了以示区别,人们又在“何”字上加了个“艹”字,创造了形声字“荷”,来表示“负荷”等义。此后,“何”基本上就专作虚词用了。如唐·王之涣《凉州词》的诗“羌笛何须怨杨柳”中的“何”就是哪样、怎样的意思。

“何”还是中华姓氏之一。相传上古时,有一些以河流为图腾的氏族,就以“河”为族名而称“河氏族”。因“何”、“河”、“荷”三字音同,所以人们又称“何氏族”或“荷氏族”。这些氏族所居住的地方,名字中也往往含有“何”或“荷”字,如山东菏泽即是。据说在黄帝时代,以皇帝之子少昊为首领的东夷部落有一个分支叫归夷,归夷的一个以河为图腾的何氏族,在菏泽建立了何国,子孙以国为姓,从而使得世上有了何姓。

人们往往以“何郎”来称呼喜欢修饰或面目姣好的青年男子,但却很少有人知道这是为什么。原来此词典出三国时的魏国驸马何晏。何晏仪容俊美,平日里喜欢修饰,粉白不离手,行步顾影,人称“傅粉何郎”,“何郎”一词由此传世。

【字形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吹

【说文解字】

吹,嘘也。从口,从欠。

【汉字趣谈】

“吹”是个会意字,其甲骨文字形像一个人蹲在那儿,对一物体用嘴使劲呵气的样子。这呵气状,也可理解为吹气。“吹”的本义就是撮拢嘴唇使劲呼气。如《庄子·逍遥游》:“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意思是: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又如:“吹灯”、“吹管”、“吹火”、“不费吹灰之力”等。

“吹”字还引申指空气流动而冲击物体,即大自然界的吹风。如冯延巳《谒金门》里的名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意思是:风乍然吹起,把一池春水吹起了波纹。又如:“吹风”、“吹拂”、“风吹雨打”等。

有一个成语叫“吹毛求疵”。这里的“求”指寻找,查找;“疵”指缺点、小毛病。这个成语意思是:吹开皮上的毛,寻找里面的毛病。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毛病、缺点,寻找差错。

“吹”字还引申指夸口,说大话。据说此意来自佛教中的“大吹法螺”一词。如说:“瞧他吹得天花乱坠的,其实信不过。”“吹牛皮”还有着另一个来历:在黄河上游一带,渡河的工具是用牛皮和羊皮缝制的皮筏子。这皮筏子要充气,这气全是由力气大的人轮流用嘴吹进去的。后来,人们把那些爱吹嘘,好说大话的人叫作“吹牛皮”。

“吹”字由说大话引申指事情办不成功或者关系破裂、失败,如:吹台、告吹、吹灯拔蜡。

【字形演变】

甲骨文篆书楷书视

【说文解字】

视,瞻也。从见,示声。

【汉字趣谈】

“视”字是个上下结构的形声兼会意字,其甲骨文字形下面的“目”字是形符,表示跟眼睛有关。上面是声符,可当作“示”字看待,两形合一,指用眼睛看。“视”的本义就是看。如《荀子·劝学》:“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意思是:眼睛做不到同时看两种东西还能看得清楚的,耳朵做不到同时听两种声音还能听得清楚的。

由看的本义可以引申为看待。如《左传·成公三年》:“贾人如晋,荀蕾善视之。”意思是说:这个商人到了晋国,荀营(人名)像贵客一样地看待他。成语“视死如归”中的“视”也是看待的意思,意思是把死看待得像是回家一样平常,形容意志坚定、不怕牺牲。另外还有“仇视”、“敌视”、“怒视”、“蔑视”、“轻视”、“藐视”、“一视同仁”等。

又引申为考察、察看。如《左传·庄公十年》:“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是说:下车去察看敌军车队撤退的辙迹,登上车轼观望敌军撤退的情况。又如“视察”、“监视”、“诊视”等。

“视”和“见”两字的意义相似,其细微差别是:“视”表示看的动作,不管是否看到,都可以称“视”;而“见”是表示看的结果,只有看到了,才能用“见”。

同类推荐
  •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精典教育)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精典教育)

    本书介绍斯宾塞的教育方法。内容包括: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快乐教育拥有神奇的力量、进行快乐教育所需的教具、对孩子实施快乐的教育、找出让孩子不快乐的因素、快乐教育法开发孩子的智力等。
  • 卡尔·威特的全能教育法(精典教育)

    卡尔·威特的全能教育法(精典教育)

    本书记载了卡尔的成长过程,以及自己教子的心得和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具体内容包括:我的儿子并非天赋异禀、我的教育工作进展顺利吗、我对儿子的教育完成了吗、我儿子是怎样成为少年学者的、我具备把儿子培养成学者的技巧吗、人们对卡尔早期教育的反对意见、我的儿子真的受益于早期教育吗等。
  • 中国党政公文解疑全书

    中国党政公文解疑全书

    《中国党政公文解疑全书》共四篇,第一篇公文文种解疑;第二篇公文格式与行文解疑;第三篇公文写作技巧解疑;第四篇公文处理规范解疑。所列题目,均是长期研究和讲学实践中积累的,是与公文工作者及教学人员广泛接触和交流中的经验总结。 这些题目反映的问题源自公文处理工作的第一线,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实用性。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能全面地掌握公文写作中的规范与技巧,了解公文处理实践中的热点、 焦点和难点。
  • 超级分析力训练

    超级分析力训练

    本书介绍分析力的培养方法,并且附有测试题,使人提高分析能力、掌握分析力,使人提升素质,丰富自己生活。
  • 幸福离我们有多远

    幸福离我们有多远

    幸福到底是什么?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如果被记者当街追问,恐怕就更不容易说出真心话了。不过,德国人的幸福是洋溢在脸上的,轻松自然,真诚友善,因为德国有着将权力装进笼子的民主体制,国民不但享受着免费的医疗、教育,还拥有十分便宜的生活必需品和全世界最为夸张的休假。更让人意外的是,因为城乡之间的生活水平没有明显差距,当农民反倒成了德国的“抢手货”。作为民生福利保障制度最完善的国家之一,德国的一些经验确实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
热门推荐
  • 赤色童话:可惜你不是荷西

    赤色童话:可惜你不是荷西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悲风秋画扇。某一天,我看到那个断更许久的漫画有人再继续连载着……故事跨越了童年,少年,成年,直达我们每人的心底……(很久以前写过的一个小短篇,当时疯狂迷恋三毛,迷恋书中她自在的生活)
  • 天道之宰

    天道之宰

    世界上最出色的程序员叶奇,穿越进入修真界,成为大梁国镇南王的第二子,作为镇南王府在京城的人质,受尽凌辱。叶奇无意间感悟,却发现世界不过是一个大型的硬件,天道是操作系统,修真功法是APP,世界本源既是源程序……作为可以修改天道代码的程序员,叶奇开启了逆天改命的修仙生涯。练气、天脉、丹象、神游、虚空、合体、渡劫、成仙,叶奇一步步踏上巅峰……修真程序员,带你开启修仙世界的“互联网+”新时代!书友群(497875573)
  • 喋血剑影录

    喋血剑影录

    一个不知自己身世的江湖孤儿,被冷酷无情的师父抛弃后,在江湖上颠沛流离,惊险奇遇,劫难重重,终于机缘巧合遇见一个亲人,这个亲人带他守边疆,打胡虏,成为皇帝身边出色的人物;但他重返江湖时,发现江湖一大门派的掌门人和他容貌一模一样,谁都认为他们是孪生兄弟,因此又引出他唯一的亲人又转眼变成他的杀害父母的仇人,他的身世又陷入扑朔迷离的境地;他如何面对种种变故?面对养育他十年的仇人?他将如何游剑江湖,经历喋血迷情,解开其中柳暗花明,山重水复的谜底?
  • 大脑拯救宝典:系统君,滚粗

    大脑拯救宝典:系统君,滚粗

    一转眼已经在硝烟弥漫的抗战前夕;租界上海滩歌舞升平;从老北京来的旦角轰动江南;谷白练就恰好穿成了那个旦角。。。的疯狂追爱着。最最疯狂的一位。说好的快穿从校园小清新走起呢?谷白练对系统无声抗议。系统弱弱回了句,我不喜欢你的名字。白练,白莲,合该你倒霉。这只是故事的开端而已。
  • 新编中外经典笑话全集

    新编中外经典笑话全集

    正所谓笑一笑十年少。笑是调整心态、从容面对生活的不二法门。笑就如同一股清泉,将人们的浅薄、浮躁、消沉、自满等污垢涤荡干净,重奏清新、激扬的旋律,让生命重放异彩,生机勃勃。《新编中外经典笑话全集》精选了校园、职场、夫妻、儿童、动物等诸多类型的强劲幽默小笑话,内容风趣,格调轻松明快。学习工作之余,《新编中外经典笑话全集》会让你拥有更多的笑声。
  • 聆听鬼呓语

    聆听鬼呓语

    喃喃鬼语,靡靡鬼魂,成长的过程总是需要陪伴的,但陪她却是各种游魂野鬼,所幸她的小心脏还是接受的了……
  • 三界天尊

    三界天尊

    一个沙漠之中的小小刀客的故事。他为了心爱的姑娘,得到了瓶子里的妖怪,却只剩下十年寿命!为了逆天改命,他踏入修行界,开启宿命。只凭一把长刀,踏平三界!
  • 一只猎雕的遭遇

    一只猎雕的遭遇

    动物小说之所以比其他类型的小说更有吸引力,是因为这个题材最容易刺破人类文化的外壳和文明社会种种虚伪的表象,可以毫无遮掩地直接表现丑陋与美丽融于一体的原生态的生命。人类文化和社会文明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更新,但生命中残酷竞争、顽强生存和追求辉煌的精神内核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因此,动物小说更有理由赢得读者,也更有理由追求不朽。
  • 苏苏快到碗里来

    苏苏快到碗里来

    无辜穿越,好在有萌宠陪伴,一路上走走停停到也快乐,不想多年后才得知自己竟是穿越到一本玄幻小说里,女主一看就是很牛逼的人物……她这种小透明该怎么办?【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不曾

    不曾

    如果爱是隐瞒,那就一辈子吧!如果爱是放纵,那就一晚上吧!时间带不走高梓和余砚泽心里的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