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01600000005

第5章 与行动有关的汉字(1)

【字形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立

【说文解字】

立,住也。从大立一之上。凡立之属皆从立。

【汉字趣谈】

“立”是个指事字,它的甲骨文字形是正面站着一个人,人脚下有一条横线代表地面,表示一个人站在地面上;金文的形状与甲骨文大同小异;演化为小篆后,上部的人已经走样;楷书的写法是由小篆演变而来的。

“立”的本义为站着、站立。如《左传·宣公二年》:“华元逃归,立于门外。”这是说:华元逃回来了,站在门外。《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椅柱,怒发上冲冠。”意思是:蔺相如于是捧着璧退了几步站住,背靠着柱子,头发因愤怒而竖立起来,好像要把帽子顶起来的样子。《论语·乡党》:“立不中门。”意思是:站立的时候,不站在门的中央。这些都是“立”的基本义项,千百年来一直沿用。现在常说的“立正、起立、婷婷玉立、金鸡独立”等词语,用的都是这个义项。

“立”字由其站立之意可以引申为建立、树立。如《汉书·礼乐志》:“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这里的“大学”、“庠序”都是古时的教育机构,只是规模有所不同,相当于今天的学校。这句话的意思是:建立高等学府来教化国家的人们,设立乡学来教导县城的人们。建立的东西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如立功、立志、建立制度、树立威信、确立规矩、设立机制等词语,用的都是这个义项。

古人还常把给某人确定某种身份地位也叫“立”。如《史记·秦本纪》:“庄襄王卒,子政立,是为秦始皇帝。”这是说:庄襄王死后,他的儿子政即位,这就是秦始皇。又如《左传·隐公元年》:“爱共叔段,欲立之。”即喜欢共叔段,想立他为太子。还有《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意思是说:如果我三十天还没有回来,那么就请您让太子登上王位,以此来断绝秦国的希望。

“立”字又能引申为时间很短的意思,如《史记·项羽本纪》:“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意思是说:沛公(刘邦)回到了驻地,马上就把曹无伤杀了。

“立”是个部首字。凡由“立”组成的字,大都与站立有关。如“站”、“竖”等字。

【字形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走

【说文解字】

走,趋也。从夭从止。夭止者,屈也。凡走之属皆从走。

【汉字趣谈】

“走”是个会意字,其甲骨文、金文和篆书字形上都有一个两臂张开跑步的人形,金文和篆书的下部是一只大脚(止),合起来表示这个人甩动着两臂,正大步向前,表示奔跑的意思。后来字形变化,成了“走”。

“走”的本义就是跑。如《乐府诗集·木兰诗》中有一句:“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意思是说:雄雌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分辨出哪一只是雄兔哪一只是雌兔呢?《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意思是说: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

“走”的直接引申义是逃跑。《孟子·梁惠王上》:“弃甲曳兵而走。”是说:打了败仗的军队,丢弃了铠甲拖着兵器逃跑了。这里的“走”如果是慢慢走的意思,逃跑者岂不会被追兵抓住?

“走”还常常用来表达改变的意思。如“走样”,意思是改变了样子;“走味”,意为改变了味道,和原味不一样了;“走调”,意思是唱歌音不准,改变了原有的曲调。也可以表示事物的位置发生改变。例如“船走得很慢”、“手表走得很准”等说法。

“走”还有漏的意思,如:走漏消息、说走了嘴、轮胎走气了。

另外,“走”还表示一些无形的东西,如:走后门、走火入魔、走江湖、走穴,等等。

【字形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来

【说文解字】

来,周所受瑞麦来麰。一来二缝,象芒束之形。天所来也,故为行来之来。《诗》曰:“贻我来麰。”凡来之属皆从来。

【汉字趣谈】

“来”本是个象形字,其甲骨文字形就像一稞成熟了的麦子,上部是麦穗,中间的两侧是麦叶,下部是麦根。“来”的本义是当小麦讲。《说文解字》认为:“来,天所来也,故为行来之来。”意思是说,“来”是从天上来到人间的一种农作物,因而“来”引申为来去的“来”。后来“来”字就被假借为“来去”的“来”了,这一借就不还了,“麦”字只好另造字,就是“麦”,简体为“麦”。

由“来”字的本义可以引申为招来之义。如《论语·季氏》中有一句“修文德以来之”,意思是说,修缮自己的文德使远方的人归附自己。还可引申出产生、开始、发生之义,如“来路”、“来历”、“来由”、“来龙去脉”等。

另外,“来”还可以当语气词讲,如陶渊明的名篇《归去来辞》中“归去来”的“来”是个虚词,句尾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语气词“啊”。还有杜甫的《发刘郎浦》中有一句:“白发厌伴渔人宿,黄帽青鞋归去来”,这其中的“来”字也是“啊”的意思。

【字形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去

【说文解字】

去,人相违也。从大,凵声。凡去之属皆从去。

【汉字趣谈】

“去”字是一个会意字,其甲骨文字形的上面部分是一个人的形状,下面是一个“口”,可以表示类似洞口或屋子之类的地方,人离开屋子或洞口就称为“去”。所以“去”的本义就是离开。《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阳虎去齐走赵。”意思是说:阳虎离开了齐国,跑到赵国去了。《国语·越语上》:“夫差与之成而去之。”意为:夫差同越国议和后,就离开了越国。类似的词组还有“来去匆匆、拂袖而去、一怒而去”等。

由离开,引申指去掉、除去。《尚书·大禹谟》:“任贤勿贰,去邪勿疑。”意为:任用贤才不要动摇,除掉邪恶不要迟疑。”柳宗元《捕蛇者说》:“去死肌,杀三虫。”意思是可以去除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现代汉语中“去病、去寒、去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其中的“去”字都是去除的意思。

离去就是使他(它)与某处保持距离。因此,古人就用“去”表示距离的意思。李白《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意思是:山峰相连,与天相距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

我们把今年的前一年称为“去年”,这里的“去”是过去的意思。唐代白居易《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这里的“去年”就是过去了的一年。

“去”字当离开讲时,在形式上与古代一样,但所表示的方向正好相反。如“我去成都”,是我到成都去的意思,而绝不是我离开成都。现代汉语中该意义跟“去”的本义正好相反,需要注意。

【字形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出

【说文解字】

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凡出之属皆从出。

【汉字趣谈】

“出”是个会意字,其甲骨文字形下部的曲线表示一个门口或土坑口,上部是一只朝上伸出的脚,表示一只脚从门口或土坑口走出的样子。“出”的本义是从里面走向外面,从坑底走向坑外,也就是向外走。如《孟子》:“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意思是:她丈夫每次外出,总是要吃饱了酒肉之后才回家。用法相同的词语如“出城”、“出国”、“出院”、“出神入化”、“出生入死”等。

由“出”的本义又可以引申为拿出、交纳。如陶渊明《桃花源记》中写道:“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意思是:其余的人都回到家里,拿出各自的美酒和食物。现代汉语中“出纳”、“出力”、“出份子”、“量入为出”、“入不敷出”、“出谋献策”等词语,用的都是这个意思。

由“出”的本义还可引申为出现、显露的意思。如“出风头”、“出面”、“出名”等都是用的这个意思。苏轼的《后赤壁赋》中有“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精彩描写。

“出”又可引申为超出、超过的意思。如《论语·乡党》:“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意思是,参加国家祭祀典礼,带回来的肉不放过夜,祭肉保存不能超过三天。超过三天,就不吃了。现代汉语中很多由“出”组成的词语都源出此义。如“出界”、“喜出望外”、“出类拔萃”、“出人意料”、“人才出众”,等等。

另外,有一些与“出”字有关的词组包含特殊的意思。比如“出阁”,“出阁”在古时指公主出嫁,后来泛指女子出嫁。再如“出栏”,民间宰猪忌讳说杀字,就称杀猪为“出栏”。“出栏”的意思就是离开猪圈。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出”还可以作为量词使用,指的是一个独立的剧目或节目。如“一出折子戏”等。

【字形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入

【说文解字】

内也。象从上俱下也。凡入之属皆从入。

【汉字趣谈】

入是象形字。其甲骨文字形就像是一个古代弓箭的箭头,弓箭的作用就是为了由外而内射入某个物体里面,所以人们就取弓箭箭头的形状来表示“入”这个字。所以“入”的本义也由此而来,是由外到内,进入的意思,与“出”相对。这是“入”的基本义项,几千年来一直沿用至今。

“入”字由本义引申为加入,即参入到某种组织中,成为它的成员,如:入学、入团、入伍等。

“入”还有收入的意思,如成语“入不敷出”“量入为出”。《商君书·画策》:“女事尽于内,男事尽于外,则入多矣。”意思是:在家里妇女的劳动完成得多,在家外男人的劳动完成得多,收入就多了。

“入”的进入义不限于应用到空间概念,也可以用到时间概念,如入冬、入伏、入夜等。甚至可以表达更加抽象的意思,如走火入魔、出神入化、痴爱入迷等成语,用的都是这个意思。

同时,入字还表达合乎的意思,比如“入情入理”。

【字形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行

【说文解字】

行,人之步趋也。从彳,从亍。凡行之属皆从行。

【汉字趣谈】

“行”字是个象形字,其甲骨文字形就像是一个十字路口,中间是一条大路,左右两侧分出了两条小路。“行”字本义就是“路”,如《诗经·豳风·七月》中的“遵彼微行”,意思就是:沿着那条小路。

因为道路是人走出来的,是供人走路通行的,所以“行”又当“行走”讲,如:“八骏日行三万里。”用法相同的还有:“行军”、“步行”、“日行千里”,出远门时要准备“行装”,定下“行期”,安排“行程”,扛着“行李”,留下“行踪”。

从“行走”这一义项又可以引申为“离开”,如《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子明杀之,以其妻行。”意思是:子明把他杀了以后,又带领自己的妻子离开了。

我们现在所说的“行李”,一般是指出行者所携带的衣箱、铺盖等物。可是在古代“行李”一词不是这个意思,如《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共(供)其乏困。”这个“行李”是指“使者”。原话的意思是:使者往来,我们可以供给他们一切费用。

“行”字是个多音字。除读作xínɡ之外,还读作háng。军人在道路上走,要排列成行。亲属间同辈的长幼次序叫排行、行辈。又假借指“职业”“行业”,如:行规、行话、行情、行家。由此又引申指某些行业机构,如:银行、车行、米行、商行、拍卖行。

另外,“行”字还可以做量词使用,如:一行字、一行树、一目十行、一行泪。

【字形演变】

金文篆书楷书奔

【说文解字】

奔,走也。从夭,贲省声。与走同意,俱从夭。

【汉字趣谈】

“奔”是个会意字,其金文字形的上部是一个摆动两臂奋力奔跑的人,下部是三个“止”(脚),一个人只有两只脚,怎么会有三只脚呢?原来,“奔”字下面的三只脚,并不是说一个人有三只脚,而是说,人跑得特别快,所以看起来像是三只脚一样。还有一种解释认为,这是许多人在奔跑,所以地上留下了这么多脚趾。在小篆的形体中,上部的人形还在,只是下部的“止”发生了伪变,变成了三棵草,好像是人在草地上奔跑的样子。后变楷书写作“奔”。

“奔”的本义就是疾跑、快跑。《诗经·周颂·清庙》:“骏奔走在庙。”意思是:骏马在庙内奔跑。《庄子·田子方》:“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意思是:夫子跑得极快,脚不沾土,而我颜回就只能干瞪眼落在后面再也追不上了!这是“奔”的基本义项,现在常用的词语奔赴、奔腾、飞奔、狂奔等,用的都是这个义项。

“奔”字原先指人的奔跑,后来也泛指一般事物的疾驰,如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意思是:难道你没有看到汹涌的黄河之水是从天上倾覆而来,疾速地流向大海而不复回。

“奔”的引申义是逃亡。这是从快跑义引申出来的,因为在古代,交通不发达,人在逃亡时大概总会快跑。《左传·僖公五年》:“晋灭虢(国),虢公丑奔京师。”意思是:晋国消灭了虢国,虢公丑就逃到京师去了。

从逃跑又可以引申为私奔,《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这里的“亡”是指逃跑,而“奔”指的就是私奔。大意是卓文君深夜逃跑去私投司马相如,司马相如于是与她骑马跑回成都。

同类推荐
  • “荆公新学”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

    “荆公新学”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 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 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每种含教育家的生平、教育事迹、教育成就、教育思想评析和经典教育论著选读及注解解读导读两部分。这对于全面深刻和原原本本地了解学习、运用教育家的思想和著作是十分有益的。
  • 句典

    句典

    《句典(经典·珍藏版)》是一本关于中华传统语言的精彩汇编,也是了解古代文化、传习古 代经典、掌握古人智慧的优秀普及本。 本书可谓妙趣横生的语言储备库:哲人慧语,应对妙语、嘲戏绮语、 村言野趣,谐谑调侃活生生的语言文字和故事,都是几千年来中华文化的 智慧结晶,这些警语妙言经过智者高士的巧妙概括,既显得高度精炼,又 极易触动人的心灵。随手翻过,珠玑遍拾,让人不知不觉间激活思维,从 政汲取鲜活的智慧营养。
  • 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09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文集

    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09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文集

    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研究中,我们要重点研究如何使我国的高等教育成为培养和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思想家、科技领军人才和一线优秀人才的摇篮,知识创新、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坚强阵地。 本书为2009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召开的“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论文集。全书分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做强省一级和地方高等教育、做强高等职业教育等四编,选录了来自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余所高校和教育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来自香港、澳门的代表及美国、日本的专家学者等近500人的论文。
  • 创建名校的思考与实践(第三辑)

    创建名校的思考与实践(第三辑)

    射洪中学创建名校的思考与实践。射洪中学的办学思想是:“德才厚重、博贯兼容”。办学的主体教育思想是:“让学生喜欢,助学生成才;让老师喜欢,我们要成才。”这种办学思想要求整合传统和现代的先进教育思想,兼容古今中外优秀文化,师生德行上乘,才能足备;这种教育思想是将情感、智慧、行为三者整合起来的、师生互动的、有创新的教育思想。射洪中学教育思想的表述是简单的,但内容是丰富的。
  • 网络传播与公众表达:网上公众表达的现状与影响研究

    网络传播与公众表达:网上公众表达的现状与影响研究

    网络传播的互动参与性可以被用来促进公共交流,因而也激发了人们对于其在社会公共事务和公共生活中发挥作用的期望。特别是近几年涌现出来的一些个案,都让人们对网上舆论的影响产生深刻的印象。但是这些个案在广阔的网络传播背景上占据什么样的地位,网络上的公众表达从整体上处于怎样的状态,能在多大范围内对社会产生影响,现有的研究尚很难就这些问题给出一个比较清晰的回答。本研究从中国的社会文化环境和网络传播的实际运作状况出发,结合文献研究和实证调查两种方法,对网络上的公众表达情况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并试图对网络表达的现状、特点及其影响提供判断。
热门推荐
  • 消失在风中的殇

    消失在风中的殇

    小时候约定结婚的青梅竹马已成为现在的妹妹;告白后被拒绝的“她”又再次出现…他和她们该何去何从?
  • 风水100问(人生运势500问)

    风水100问(人生运势500问)

    对于“风水”这个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对于中国人来说,好的居住环境是一个家庭能够长久兴旺的根本基础。从上古时期的原始人选择山顶石穴为宅,到后来通过罗盘定位寻找最吉利的房屋坐向,风水学从单纯的地理环境选择发展成为一门结合天文地理知识和民族文化传统的学科,其内涵和意义都极为复杂多变。风水,顾名思义就是“风”和“水”,这两种大自然中最常见的事物带动着万物的生长,风好水好的地方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而一些隐晦荒凉的地方就少有人迹。
  • 九阳圣君

    九阳圣君

    战乱年月,最低贱的东西是什么?是人命。被抛扔到水井里的婴孩,为一个神秘的盲修者所救,一老一少相依为命十几载,在边荒小县安乐县艰难过活。西炎王爷一纸诏令,战端又起,人见人骂的小乞丐郁明未及成人,就替瞎眼老父从军打仗,一步踏出安乐县,人生从此再也不安乐……
  • 《潋滟,各自安天涯》

    《潋滟,各自安天涯》

    只是玩个游戏而已,要不要这么认真!!!怎么就穿越了?上天,讲信用不用讲到这种程度吧!算了,既来之则安之,淡定!来来来,我的好姐妹们,咱们三个一起闯天下!内什么,帅哥,我可以追你吗?啊哈?!什么鬼系统,别插话,没看见姑奶奶我在泡帅哥吗,滚滚滚滚滚,哪凉快哪呆着去!帅哥,当我男朋友好不,你看哈,我会吃,会睡,会说梦话,还会......唔唔唔,顾月颖你唔我嘴干嘛,哎,别把我拖走啊,帅哥还没到手呢!!!超搞笑轻松文,走过路过的不要错过啊!
  • 东来紫气

    东来紫气

    他是一个普通人,但是注定今生无法普通!游走于修真的世界,做着生与死的抉择!且看仙族惊天秘闻,如何在他手中一一显现!这里有“决不放弃”的豪情!这里有“永不怯懦”的壮志!这里有“金戈铁马”的杀伐!这里有“偷天换日”的阴谋!日出东方,紫气破晓,且看《东来紫气》!
  • 废柴八小姐

    废柴八小姐

    她是杀手界的传奇人物,第一杀手穆紫,却一颗真心付错人,被他一枪毙命,却阴差阳错被一对玉佩将灵魂带到了一个未知名的大陆,风月国丞相的废柴八小姐身上,呵,废柴?我吗?且看我如何斗后母,虐渣姐,修灵气,收神兽。等等,这个妖孽男人是谁?奥大陆第一美男子,第一天才,传说中的冷王,任何人靠近他一尺,下一刻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你了,还是一个冰山男。这样一个男子的所有柔情只为她一人绽放,而她那颗冰冷的心能否被他雾化呢!而她穿越过来是为了什么呢?且看她们强强联手,所向披靡。如何携手笑傲江湖……
  • 末日舰娘

    末日舰娘

    商椽——严肃脸:人类永不为奴!!!中二脸:这个世界没有神啊!!!煽情脸:因为你们我无所畏惧!!!正常脸:中二病与死宅拯救世界!!!绅士脸:然而小学生们真是棒极了!!!这其实就是一个丧心病狂的18X画师在世界末日那天转职开始做提督的故事==
  • 最强民工混都市

    最强民工混都市

    天苍苍,野茫茫,世上美女爱农民!为替父筹钱治病,王小民毅然放弃学业,来到繁华都市,成为一名小小的农民工。因替人打抱不平,而得罪包工头惨遭陷害,却机缘巧合获得了一个钻进手心的神奇蜂巢,却令他命运逆转,从而开启一段精彩绝伦,激情热血的都市人生。
  • 鸡动乾坤

    鸡动乾坤

    神鸡振天?鸡禽展翅?鸡头狮身……这是鸡的大陆?这是一个庞大的大陆,无奇不有。鸡丁小胡鸡,于乱世中崛起,横扫苍穹,席卷乾坤!
  • “资本”影像:90年代以来中国电视新闻场域的变化及其影响

    “资本”影像:90年代以来中国电视新闻场域的变化及其影响

    中国电视新闻的改革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近年来,也出现了了一些从不同角度进行的研究,但罗列现象的较多、深中肯綮的少见,运用前沿理论进行分析阐释的寥寥可数。本书另辟蹊径,将法国当代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比较成功地运用于当代中国的电视新闻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都有最要创新,达到了同类研究中国内的高水平。作者的观察和批评比较尖锐,分析也相当具有新意,是一本住学术上有重要创见的优秀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