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01600000004

第4章 与人体有关的汉字(3)

“眉”的本义就是眉毛。我国古代多形容女子的眉毛为“娥眉”,如《诗经·卫风·硕人》:“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里的“螓首”是指妇人的额头方广如螓。“蛾眉”,蚕蛾触须细长而弯曲,因以比喻女子美丽的眉毛。额广而眉弯,用以形容妇人容貌的美丽,甚至成为美女的代名词。

《汉书·张敞传》记载有“张敞画眉”的典故:“敞,无威仪……又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怃。有司以奏敞。上问之,对曰:‘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大意是说:汉时平阳人张敞,宣帝时任职京兆尹,他经常在家给妻子画眉毛,后来连皇帝都知道了,就问张敞有没有此事,张敞回答说:“我听说闺房之内,夫妇之间亲昵的事,有比描画眉毛还过分的。”皇帝爱惜他的才能,没有责备他。后来就用“张敞画眉”来比喻夫妻感情亲密。

“眉毛”还可以表情达意。现在形容一位富有表情的姑娘,则往往说她的“眼睛会说话”。可是古代则常说这是“眉语”,即眼眉会说话。如李白有这样两句诗:“眉语两自笑,忽然随风飘。”******的《贺新郎·挥手从兹去》中也写道:“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类似的成语有“眉飞色舞”、“眉开眼笑”、“眉来眼去”、“眉眼传情”等。

“眉”是生在眼睛之上,所以在上面的往往称为“眉”,比如在书的上部加上批语就称为“眉批”等。

【字形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血

【说文解字】

血,祭所荐牲血也。从皿,一像血形。凡血之属皆从血。

【汉字趣谈】

“血”是指事字。从甲骨文、篆书到楷书,“血”字都是皿上加一点,表示盆里有物,那一点就象征器皿中盛放的鲜血。隶变楷书后写作“血”。

“血”的本义是古人用作祭祀的牲口的血。古人最重视的是用盆盛鲜血,凡是祭祀总要杀牲宰畜,用盆盛鲜血,摆上供品,然后跪拜祷告;与人结盟时,也要用盆盛鲜血,再把它抹在口唇上,然后盟誓。古人认为,这样做神灵就能知道。如《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遂奉铜盘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而定从(纵),次者吾君,次者遂。’”其中的“歃血”,指的就是会盟时把牲畜的血涂在嘴唇上;“定纵”是指定合纵之约。后人从中概括出“歃血为盟”这一成语,这是古代订立盟约时的一种仪式。《孟子·告子下》:“葵丘之会,诸侯束牲载书,而不歃血。”意为:在葵丘的会盟,诸侯捆绑了牲口,把盟约放在它身上,而没有歃血。这些用的都是“血”的主要义项,千百年来一直沿用。现在,血案、血管、血迹、血浆、血泪、血清、血型、血压、血缘、血海深仇、血口喷人、血流成河、血肉横飞、血肉相连等词语,用的也都是这个义项。

由“血”字的本义,引申为血液,泛指流动在人或动物心脏和血管内的不透明的红色液体。如“沥血”出自韩愈《归彭城》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意思是:割下肝来作纸,滴出血液作墨汁,书写诗文。中唐诗人李贺,字长吉,长得单薄削瘦,能快速写出诗文来。他常常是每天清晨骑瘦马出门,带着一小奴,小奴背一破锦囊。李贺得有诗句,即写投囊中,归家后足成完篇。李贺的母亲知道儿子勤奋的创作习惯,知道这样苦心作诗对身体的损害。每天李贺一回家,他的母亲让婢女拿过书囊,见书囊中存放着太多诗句纸片时,就心疼嗔怪:“这个孩子要呕出心肝才肯罢休啊!”后人把“呕心”和“沥血”合在一起组成成语,表示费尽心思、用尽心血的意思。

《山海经·南山次经》:“仑者(山名)之山有木焉……可以血玉。”这里的“血”字由名词转化为动词,是涂染的意思,“血玉”就是“染玉”。

【字形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骨

【说文解字】

骨,肉之核也。从冎有肉。凡骨之属皆从骨。

【汉字趣谈】

“骨”原为象形字,从甲骨文的字形上看,左右的小竖画像骨头转折处突出之形,其中的斜线像骨架支撑之形。“骨”的本义就是骨头。如《战国策·燕策一》:“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意思是千里马已经死了,于是用五百金买下千里马的马骨。又《庄子·秋水》:“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还有曹操的《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等。

“骨”因为其支撑作用,又常常用来品评人物。这种用法始于汉末,魏晋以后曾广泛流行,如《宋书·武帝纪》称刘裕“风骨奇特”,《世说新语·赏誉门》刘孝标注引《晋安帝纪》称王羲之“风骨清举”,《南史·蔡撙传》称蔡撙“风骨鲠正”等。当时所谓“风骨”,一般指人的神气风度方面的特点而言。

由品格、气概,进而引申指文学作品具有刚健有力的风格。如《文心雕龙》中有《风骨》篇,这都是指文章的风格。又如李白《宜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所谓“蓬莱”本是传说中的仙山,多藏宝典秘录。东汉时人们称国家藏书处为蓬莱山,这里是用蓬莱文章代指汉代的文章。“建安骨”是指东汉建安年间(193-220年)的诗文创作,当时的曹操父子和王粲等“建安七子”所写诗文内容充实,语言质朴,风格刚健俊爽,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字形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身

【说文解字】

身,身吕也。像人之身。从人厂声。凡身之属皆从身。

【汉字趣谈】

“身”是个象形字,其甲骨文、金文、小篆字形都像是一个腹部隆起的侧面人形,腹中突起的椭圆形代表胎儿,是一个怀孕的女子的样子。

“身”的本义是指妇女怀孕。在我国,妇女怀孕叫“有了身子”或“双身子”。《史记·吕不韦列传》:“知有身。”意思是吕不韦知道赵姬怀孕了。

“身”引申指人的躯干,即人体除头、颈和四肢外的躯体部分。后来范围扩大,在不同词语搭配所指不同,整个人体称为“身”,如“身体”、“身高”;脖子以下的人体部分称为“身”,如“身材”,“身段”。《史记·项羽本纪》:“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意为:项伯也起身舞剑,时常用身体像翅膀一样护着刘邦,使得项庄没机会攻击。这里用的是整个躯体的意思。有时候人体的某一部位也称“身”,如“腰身”,它所指的只是人的腰部。

由于“身”表示人的身体,也就顺理成章地被用来表示自己。如孔子的弟子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说:我每天都要再三地反省自己,为他人办事没有做到尽心竭力吗?与朋友交往有过不讲信用的行为吗?传授学业没有用心复习准备吗?另外,“身临其境”、“身经百战”等词语中,“身”都当作亲自讲。

“身”还可以引申为生命。我们常常说的“献身”、“奋不顾身”、“舍身取义”中的“身”字,都作生命解。

“身”由躯体之义也可引申指物体的主体或主干部分。如“船身”、“车身”,等等。另外,因为衣服是穿在身上的,所以“身”字被用作衣服的量词,如说“做了两身衣服”。

“身”用于抽象意义,指人的品行、名节,如“修身养性”、“洁身自好”;也可指人的社会地位,如“身份”、“出身”、“身败名裂”等。

【字形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齿

【说文解字】

齿,口龂骨也。象口齿之形,止声。凡齿之属皆从齿。

【汉字趣谈】

“齿”本是象形字,其甲骨文字形就像是一个人张开大“口”,上下各露出了两颗牙齿,可见门牙才能为“齿”。“齿”的本义是门牙。如《左传·僖公五年》:“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后来人们用“唇亡齿寒”来比喻双方关系亲密,利益相关。

齿的基本义项在现代汉语里一般不用了,后来“齿”字被用来泛指牙齿。如“明眸皓齿”,形容女子的容貌美丽。《战国策·燕策三》:“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意思是:我日夜咬牙切齿、捶胸顿足的仇恨,今天才得到您的指教。在古书中常有“齿冷”一词,开始是“牙齿受凉”的意思,可是后来就变为“耻笑”的意思了。因为要笑就必须张口,时间久了牙齿就有冷的感觉。后人所说的“令人齿冷”,也就是“令人耻笑”的意思。这个义项一直使用到现在。

因为牙齿的数量多少与年龄有关,所以“齿”又可以当“年龄”讲,如柳宗元《捕蛇者说》中的捕蛇者从事命在旦夕的危险职业,但上缴了毒蛇以充税赋之后,按他的话说,便能“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即回家后有滋有味地吃着田地里长出的东西,来过完我的岁月。《左传·昭公二十年》:“子之齿长矣,不能事人。”意思是:您的年龄很大了,不能事奉人了。

又因为“齿”是长在口中的,所以人们有时就把“齿”用作口的代称,如把不好开口说成“难以启齿”,把不值得挂在嘴边说成“何足挂齿”。

由牙齿的排列形状和咬合作用,又引申指和牙齿有类似功能的东西。如“齿轮”、“锯齿”、“梳齿”等。

“齿”字是个部首字。在汉字中凡由“齿”所组成的字大都与“牙齿”或“年龄”有关,如“龄”、“龈”、“啮”等字。

【字形演变】

金文篆书楷书牙

【说文解字】

牙,牡齿也。象上下相错之形。凡牙之属皆从牙。

【汉字趣谈】

“牙”是个象形字,其金文的字形就像是两枚兽牙上下交错对合,小篆的形体与金文类似,趋向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牙”。“牙”的本义指的是大牙,即臼齿、槽牙。《后汉书·华佗传》中说“齿牙完坚”,因为古人称前面的门牙为齿,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门齿和槽牙完整而结实。又如《荀子·劝学》中写道:“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意为:蚯蚓虽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也没有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

在古文中,很多名词都因其功能而转化为相应的动词来使用,如“牙“的功能是咬,所以它的意思也可以引申为“咬”,如《战国策·秦策三》:“轻起相牙者,何则?”意思是说:那些狗跳起来互相咬,这是为什么呢?

由于牙齿参差不齐的形状,有些东西的形状与之相似,所以往往在名称上带有“牙”字。如古代将军之旗边沿作牙齿状,故称为“牙旗”。如潘岳《关中诗》:“高牙乃建。”也就是说:高竖起将军的大旗。

以“牙”作为部首的字很少,但都与牙齿有关。如“牚”,表示长出嘴外的犬牙。

【字形演变】

甲骨文篆书楷书肉

【说文解字】

肉,胾肉。象形。凡肉之属皆从肉。

【汉字趣谈】

“肉”是个象形字,它的甲骨文字形就像一块有纹理的肉。当中的一条或两条斜线就是肉上的纹理。后来“肉”字仍保留了纹理的形状。这个字形就像今天的“月”字,所以人们曾把“月”字称为“月肉旁”。

“肉”的本义是可食用的禽兽的肉。如《孟子·梁惠王上》中有“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的句子,意思是鸡、猪和狗这类禽畜的饲养,不要错过它们的繁殖时节,那么七十岁的人就能吃上肉了。《论语·述而》中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意思是:孔子在齐国听韶乐,三个月没有尝过肉的滋味。这是“肉”的基本义项,一直使用到现在。

由动物的肉可以引申指人的肌肉。如唐代诗人聂夷中的《伤田家》:“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这个义项也一直使用到现在。

因为肉可吃,一些植物果实里可吃的部分当然也可称作“肉”,如:枣肉、笋肉、龙眼肉、桂圆肉、肉瓤西瓜等。

另外,在古代,圆形有孔的钱币和玉器,孔内叫好,孔外叫肉。如《尔雅·释器》:“肉倍好谓之璧。”意为:边比孔大一倍的叫璧。这个义项后来除古玩市场外,一般也不再用了。

“肉”当部首使用时,凡由“肉”字所组成的字都与肉有关。如“腐”、“脔”、“胔”等;另一类是写作“月”,放在字的左边或下部,如“肝”、“胆”、“肺”、“肾”、“胃”等。

“肉”也用来表示行动迟缓、性子慢,如:这人做事真肉。

同类推荐
  • 给教育燃灯

    给教育燃灯

    本书旨在介绍民国教育家们的教育观念、教育实验及对教育症结的探索,细致再现民国教育思想的美丽景观。书中收录的文章包括:“从智识阶级的剩余来分析现代中国教育”、“教师的自救”、“教育感言”、“今日中国之教育”、“中国现代教育之症结”、“中国学校教育之史的观察”等。
  • 受众反拨与媒介变局:党报群众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受众反拨与媒介变局:党报群众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本书从党报所处的发展环境入手,全面分析党报群众工作的历史经验及现实意义,探究党报群众工作的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党报群众工作的改进思路。
  • 最受欢迎的领导致辞写作技巧及范例

    最受欢迎的领导致辞写作技巧及范例

    本书以条目的形式,将各种格式的讲话稿的写作技巧罗列出来,并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同时列举最新最典型最有代表意义的范例。
  • 美言妙语

    美言妙语

    本书从各个方面,各种角度取材,编选了古近名家高手的精美语言。本书又可像查工具书一样从各种角度,各个方面查阅行文写作中所要参考的资料。
  • 雨夜中的凤凰

    雨夜中的凤凰

    凤凰城里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一幢幢临水而建的吊脚楼了。不过少了昔日楼头的歌声,总感觉少了一点沈从文笔下的韵味。吊脚楼下的沱江水缓慢地流着,听不到歌女的小调,不过听听这流水声,也是一种不错的享受,这才是凤凰城中最动听的音符。顺江而下,有许多纸折的小船沿着江岸向下游漂流,上面点着蜡烛。烛上的蜡伴着火星滴在船上,船便会燃烧起来,随着风势的大小渐渐化为水上的尘灰。但放船的人依旧络绎不绝,宛如沈从文笔下的那些爱情故事,明知道结局是毁灭,还要义无反顾地飞蛾扑火。在一个风和日历的下午,脚踏着白马湖畔的绿草,静静的品味着的是春的气息,而在月朗星稀的秋夜,用心聆听陶然亭秋蝉凄婉的鸣唱,品读出的是一抹轻愁。
热门推荐
  • 美相公

    美相公

    【正文已完】“雁儿,过来,坐我旁边”吴少玉轻躺在软榻之上,一双美目微闭,美色极了。“我...”雁儿本想誓死不从,你叫我过去,我就得过去吗?可是双腿却不自觉的往软榻那边靠。“雁儿,要听相公的话,不然不给你饭吃!”某人威胁的在自家小娘子耳边轻轻吐着气。郑落雁无奈,为什么自己总是无法拒绝他?
  • 斗翠

    斗翠

    老爹说女儿天生就是个赔钱货,宁夏偏不服这个。重生归来有异能又有空间,靠着赌石发家致富,发达发达了,数钱数到手抽筋,帅哥美男滚滚而来。某人说,宁夏你开始挥金如土,坐拥美男的日子吧,宁夏小嘴儿一撇,这话也太没档次了吧。应该是心想事成的好日子。
  • 圣主武装

    圣主武装

    圣主有武装。掉落人世。圣之子转世轮回,的武装、斩七皇、七界战、定乾坤。盖世强者之路,骑士、剑士、法阵师和灵药师的巅峰!
  • 开往你心底的列车

    开往你心底的列车

    真是应验了匆匆那年,那年匆匆,在列车上我还没来得及认识你,你就匆匆而去了。很高兴在学校再次见到你,贺云翔!
  • 猫眼鬼差

    猫眼鬼差

    新书《女鬼差》在文学网,大家多多支持。
  • 异界破烂王

    异界破烂王

    一不小心,收破烂收到异界去了。断掉了的倚天剑、破掉了的太上老君炼丹炉、消散了的斩月、瞎了的万花筒……“咋全是坏的呢?”“没事,修修就能用了。”“还能这样?”
  • 奇才奇事

    奇才奇事

    面对形形色色的难题和困境,开动脑筋,运用智慧,往往就能找出答案,想出对策。“先有故事,后有智慧”。智慧故事是青少年不可不读的经典之作。故事,是通往智慧殿堂的使者,引领我们透过一扇扇明亮的窗口,引领你走向人生的辉煌。故事,是连缀智慧的闪亮珠玑,折射出哲人思想的光辉,照耀着你的人生成功之旅。一个故事就是智慧长河中的一朵涟漪,也许它不能改变这条河流的方向,但它会以自身的灵性让你在阳光的滋养中聆听智慧流过的声音,早日抵达你人生的巅峰。轻松阅读精彩的故事,聆听哲人的忠告,让智者的思想浸润我们。
  • 兔子强吃窝边草

    兔子强吃窝边草

    白晚晴是现代一名普通的大学生,在去往三亚的大巴上,只是小憩了一会儿,再次醒来整个世界都变了。。。当察觉到自己附身到一只青色的大白兔身上,当她发现这是一个诞幻不经,龙跃凤鸣的奇幻世界时,当她发现自己是上古已灭绝的风狸,当她发现不知不觉中喜欢上自己那只犼主人时,白晚晴瞬间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不过无论在怎么不愿意日子照样都得过,饭还是照样都要吃,且看一只青色“兔子”如何在这样的奇幻世界呼风唤雨,打倒腹黑犼饲主麒浩炎,翻身做主吧。
  • 天命破坏者

    天命破坏者

    一段可怜可笑可歌可泣的苦逼奋斗史,命运临时工的求生之路。在没有圣人没有劫数亦没有尽头的破碎洪荒里是继续沉沦还是自认幽默的去攫取想要拥有的一切?刘远,因为主神空间意外而成为一个苦逼的临时工,却因为主神同事们的失误操作而永远停留在一个破碎的洪荒,天命破坏者是继续破坏天命得过且过还是破开己命成仙成神?一切尽在《天命破坏者》!
  • 青春无极限:实现梦想的十大创新思维

    青春无极限:实现梦想的十大创新思维

    本书讲述了创新思维就是摆脱惯用的思维模式,让我们的思维独辟蹊径,让我们的智慧遍地开花。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能在学习和生活中采撷到更多的奇花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