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5100000002

第2章 序言:只有自己救自己

大约15年以前,有人邀请塞缪尔斯曼尔斯给一所夜校的学员演讲,该夜校位于英国北部一个小镇里,建立夜校的目的是使学员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夜校的情况如下:

寒冬腊月的晚上,为了相互交流知识,共同提高,两三个身份地位很低微的男人想方设法碰面。最初见面的地点是在一个人住的农舍里,随着其他学员的不断加入,不久小屋就变得拥挤不堪。当炎炎夏季到来的时候,学员们就到农舍外面的花园里休息;之后,学校就把授课地点也改到屋外的空地上,那是个用木板围成的花园。老师为他们开设了算术课程,授课就在花园里进行。当天公作美、夜深人静时,还能看到许多年轻人在小屋周围溜达,像一群蜜蜂交头接耳;可是,突如其来的骤雨也会使他们四散开来,不欢而归。

寒冷的冬夜正在逼近,此时学员的数量也大大增加,而农舍的屋子又根本无法容纳这么多人,他们该怎样避寒呢?尽管绝大多年轻人只能挣到相当低的周薪,他们还是决定冒着负债的危险租用一间屋子,经过打听,他们发现了一套又大又脏的出租公寓,那座公寓曾经被用作临时霍乱医院,没有人能发现那儿,因为人们都对它退避三舍,似乎灾难的阴云仍然笼罩着它。可是那些互相帮助的年轻人丝毫无惧,以每周很高的费用租下了那间病房,在里面点上灯,搁了几张条凳和一张餐桌,然后就开始了冬季课程。不久,那儿就一片欢声笑语。毫无疑问,课程可能非常粗糙而不完美。可是,学员们却心满意足。那些知道某些知识的人教另一些不懂的人,在提高别人的同时,也增长了自己的知识,不管怎样,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于是,那些年轻人(其中也有成年人)继续他们的学习,互相传授阅读与写作、算术与地理,还有数学、化学和其他知识。

大约有100个年轻人凑到了一起,他们雄心勃勃,并渴望有人给他们授课,随后,塞缪尔斯曼尔斯本人知道了此事。一部分人等待着他,为了塞缪尔斯曼尔斯给他们做个介绍性的演讲,或者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给他们讲讲”,他们谦虚地向塞缪尔斯曼尔斯介绍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同时提出了这一要求。塞缪尔斯曼尔斯不能不为他们表现出来的令人敬佩的“自己拯救自己”的精神所感动,尽管授课令人愉快,不过他没有太多信心,但是他感到哪怕是诚挚地给他们只言片语的鼓励,也可能会意义非凡。在这一考虑下,他为他们做了多次演讲:别人是怎么做的,个人在多大程度上能为自己做些什么,并且指出,在人的一生中,幸福生活主要而且必定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自己的勤奋、自我修养、自我训练和自律自制;但首先是靠诚实正直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这正是人类品行的闪光点。

没有比这更老掉牙的忠告了,它们就像所罗门寓言一样老套,或者至少也差不多。但就是这些老套的建议受到了欢迎。年轻人们在课堂上勤奋好学,在工作中努力勤奋,成年后,从事着不同的职业,其中许多人现在还走上了值得人们尊重而对社会有益的工作岗位。事隔多年,一天晚上,一位在玻璃厂工作,外表光鲜的年轻人来访,年轻人说现在自己是公司人力主管,是一位成功人士;他高兴而又感激地记起了以前塞缪尔斯曼尔斯给他们说过的那些肺腑之言,甚至把他的成功归功于塞缪尔斯曼尔斯为激励他们的精神所作的努力。这件事自然勾起了塞缪尔斯曼尔斯的回忆。

塞缪尔斯曼尔斯在这方面的兴趣一直被“自己拯救自己”这一主题所吸引,他习惯于从给那些年轻人的演讲体会中做些记录,有时在几个小时的课堂后做笔记,记下阅读、观察和生活经历的结果,因为他在构思与此相关的主题。在他早期的演讲中,最突出的例子之一便是对机械师——史蒂芬逊的描述,此外,塞缪尔斯曼尔斯拥有描述史蒂芬逊先生生活、事业的特殊便利条件和机会诱使他一如既往地工作,直到最后出版他的自传。现在这本书也是在相似的精神状态下写出来的,两本书的由来基本相同。然而前面所列的性格特征不必太过认真对待——只是些概括而非长篇累牍的描述,在大多情况下,只有一些显著特点为人们所注意到;个人生活和国家常常把他们的关注和兴趣聚焦在事情的经过。现在塞缪尔斯曼尔斯把这本书交给了读者,希望书中的勤奋、坚韧和自我修养精神对读者有所裨益和启发,并希望大家感兴趣。

1859年9月于伦敦

大卫M. 哈特

同类推荐
  • 有一种心态叫平衡(MBook随身读)

    有一种心态叫平衡(MBook随身读)

    过上更为美好的生活是人们永恒的愿望。现代社会带给你无尽的新鲜 与刺激、精彩与快乐,却打破了生活固有的平衡。你要做的就是重新调整 自己的心态,平衡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正确地对待得到与失去、幸运与磨难、孤单与狂欢…… 平衡来自于你的内在心态而不外在的形式,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平衡 法则”,你可以重塑健康、平衡的生活。 《有一种心态叫平衡》以“平衡”为切入点,从人生的各个方面,包 括身心的平衡、人际关系的平衡、家庭亲情的平衡、工作的平衡、时间管 理的平衡来阐述现代人应当具有的生活态度。提出“平衡人生”这一全新 生活理念,给人们指出了一种更容易将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更容易获得 幸福的生活道路。
  • 礼仪金说6:社交礼仪

    礼仪金说6:社交礼仪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人们的社会交往日益频繁。社交礼仪作为联系沟通交往的纽带和桥梁,显得更加重要。本书具体而详尽地介绍了社会交往中所必须遵循的各种社交礼仪,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 鲁豫给女人的24堂智慧课

    鲁豫给女人的24堂智慧课

    她在新闻主播台上从容镇定,在灯光绚烂的演播厅理侃侃而谈,在各种突发事情的现场临危不惧,精彩的事业让她如此夺目。镜头转场,她就成了丈夫身边娇小的妻子,与爱人一起演绎两小无猜的爱情。这就是鲁豫,事业与家庭都要兼顾的“贪心女人”。她的成功绝非偶然,鲁豫以及她一样成功的精英女性告诉大家---智慧用不退色,成功也可复制。
  • 二十几岁要懂的商务礼仪

    二十几岁要懂的商务礼仪

    不管你对商务应酬了解与否、谙熟与否,《二十几岁要懂的商务礼仪》都能给你带来益处。《二十几岁要懂的商务礼仪》立足现实需要,囊括实际商务应酬的方方面面,它能给你指明商务应酬的总法则和大方向,也能教会你一些简单的商务应酬小技巧和小窍门。同时,这本书更多地指出了在商务应酬中容易出错的一些小的细节问题,让你在实际应用中有纲可循、有例可查。
  • 中国谋略之成事经

    中国谋略之成事经

    《成事经》一书的一个基本取向就是通过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成功者,来剖析成事之道。当然,成事之道有大有小、有高有低,但它们却又是具有共同性的。因此,我们尽可能比较全面、合理地描述它们,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迪!
热门推荐
  • 双管齐发

    双管齐发

    你认为我是谁?可是我片不是?因为那些人都是我!
  • 无聊志

    无聊志

    随性者,无聊,被逼重生,新的生命,他依旧厌倦规矩,厌倦文过饰非新的生活,仍然存在着,推诿,无能,假学究。但是,同样不会少的,是那种男儿情,男儿誓,男儿魂!
  • 武神是书生

    武神是书生

    武者,可以刀枪不入,水火不侵;能够移山填海,斩落星辰;可以存在千古,能够与天争锋!大千世界,武道已经发展到巅峰,各方势力林立,等级制度森严,没有传承的武者想要出人头地,十分艰难!喜欢逍遥自在、不喜欢习武的少年书生,被人强迫练武,在武道之路上,一路抱怨,一路过关斩将,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 重生之风华庶女

    重生之风华庶女

    上一世她受尽折磨,狠毒嫡姐将她双腿砍断,伪善太子将她亲儿煮食!她是人人轻贱的‘三无‘庶女,无才无貌无德。一朝重生,风华绝代,睿智沉稳,在天下人的惊愕眼神中嫁给了权势滔天,冷峻霸道的冥王。他是赫赫有名的战神,连皇帝都要忌惮几分!她凤凰涅槃,带着前世的记忆,与冥王强强联手,整治渣男,斗狠嫡姐……
  • 鸿天神地

    鸿天神地

    人人都想追求那高高在上的所谓巅峰之境!可是,那到底是自己的命运,还是别人的命运?世界真的那么简单吗?他人的选择,对你又有多大的影响?也许你的努力,不过是至强者的一个玩偶罢了。当以诸生之力,抗之,杀之,灭之!我自为神,主宰沉浮!
  • 无准和尚奏对语录

    无准和尚奏对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等待换来的是无奈

    等待换来的是无奈

    回首多年前,汝与我相见。不曾叹惊艳,目光复留恋。踌躇欲上前,恐天上人间。花开花落年,垂首对漪涟。恨彼此心坚,愁眉又重现。
  • 塞外江南

    塞外江南

    孤儿杨承志大学毕业,随同窗南下打拼,遭遇横祸,无意中发现自小带在身上隐藏身世的玉佩有一个可以种植的神奇空间。带着这个神奇的玉佩离开繁华的都市,回到贫瘠落后的山村,借神奇玉佩,创家业,寻身世,振中医,一步步把贫瘠落后的乡村打造成花香满园的塞外江南。
  • Exo之12殿下的黄金未婚妻

    Exo之12殿下的黄金未婚妻

    孤儿院的16岁少女,被a市12殿下用10万买回家当未婚妻,小野猫72变,整惨EXO.你是我们的一切。———exo
  • 癌症不可怕:30年肿瘤诊疗手记

    癌症不可怕:30年肿瘤诊疗手记

    本书分四个板块。第一板块, 概述部分: 帮助读者认识癌症,了解早期诊断和患者心态对癌症治疗的特殊意义,以及“第一治疗方案”选择的重要性; 手记五至手记十三是第二板块,诊疗分述: 介绍手术、化疗、放疗、中医以及靶向等癌症治疗的基本方法,并对“过度治疗”、“忽视细节”等临床实践中常见的问题提出了作者独到的见解;手记十四至二十,病种分述: 根据各类癌症的特点,分别阐述了作者对乳腺癌、食管癌等病种预防、诊断和治疗的体会最后一个板块,辅述部分: 作为一位资深肿瘤外科专家,作者在“中医和癌症”中系统地介绍了他对中医在癌症治疗各阶段的作用的理解,中西医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使之成为这一板块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