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62500000016

第16章 唐词篇(15)

还京乐

窦常

百战初休十万师,国人西望翠华时。家家尽唱升平曲,帝幸梨园亲制辞。

唐代燕乐大盛,但入乐的曲子歌辞创作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文人们所得心应手为之的,多是句式齐整的唐声诗。窦常这首《还京乐》就是齐言体,与宋词《还京乐》长调慢词不同。它原是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调名,至宋,乃用旧曲另翻新声。由此,亦可见从诗到词过渡的情况。

据唐人段安节《乐府杂录》载:“明皇自潞州入平内难,正夜半,斩长乐门关,领兵入宫,剪逆。后入撰此曲,名《还京乐》。”可见,这首词写的是安史之乱后,唐明皇由蜀还京事。它描绘出了一场祸国殃民的大乱被初步平定后,全国上下喜庆升平的动人情景。

“百战初休十万师,国人西望翠华时。”天宝十四年(755)爆发的安史之乱,是一场导致大唐帝国迅速衰落,亿万人民生灵涂炭的大劫难。朝廷丧师失地不用说,连稳做皇帝四十多年,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唐玄宗也被迫逃往蜀地,过了十五个月凄风苦雨的流亡生活,最后竟弄得还不及普通人家那样能保住自己的老婆,所谓“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李商隐《马嵬》)对于广大百姓,安禄山叛军所至,更是灾星降临。叛军每破一城,“城中衣服、财贿、妇人皆为所掠。男子,壮者使之负担,赢、病、老、弱皆以刀槊戏杀之”(《资治通鉴》卷219,至德元载十月条)。因此,人心思唐,人心思定。现在好了,经过两年激战,唐军收复了国都长安,玄宗也平安地由蜀返京了。史载当唐玄宗由肃宗陪伴着,从长安城西北的开远门人城,行至丹风门,一路上“旗帜烛天,彩棚夹道”,长安士庶在路旁欢呼雀跃,涕泣歌舞,皆曰:“不图今日再见二圣!”(《资治通鉴》卷220,至德二载十月条)胜利、安定,似乎出人意料地突然来到,又是日日夜夜苦盼着的。虽然仅仅是“百战初休”,但毕竟可以喘口气了;“国人西望”,这延颈企踵的“望”,正是全国百姓急欲脱离水深火热、盼望盛世重来的形象写照。翠华,皇帝仪仗中一种用翠鸟羽毛作装饰的旗,这里代指皇帝。

“家家尽唱升平曲,帝幸梨园亲制辞。”收复京都,迎还唐皇,给人民带来了欢乐,带来了希望,于是家家都唱起了世道升平的歌。那位以酷爱新声著称的风流天子唐明皇;也跑到久违的梨园去,亲自制作了新的曲辞。梨园,唐玄宗时教练宫廷歌舞艺人的地方,一在长安光化门北禁苑中,一在蓬莱宫侧宜春院,玄宗曾选坐部伎子弟三百人和宫女数百人于梨园学歌舞,有时亲加教正,称为“皇帝梨园弟子”。如今玄宗又来“亲制辞”了。但梨园早已今非昔比,他能制出什么“辞”来呢?一场大动乱过后,“梨园子弟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白居易《长恨歌》),尤其是那位“三千宠爱在一身”的杨贵妃,早已是魂埋马嵬,再不复见了。此时的明皇,喜耶?悲耶?堪谓“百感尽在不言中”了。

这首词气象宏大,境界开阔,在一片欢腾的背景上,突出唐明皇显得异常又在情理之中的举动,给人以无限遐想和深刻的印象。

竹枝词

李涉

石壁千重树万重,白云斜掩碧芙蓉。昭君溪上年年月,偏照婵娟色最浓。

《竹枝词》原是流行于巴渝(今四川东部)等长江中游地区的民间曲调,李涉曾贬官夷陵(今湖北宜昌),故以当地曲调咏叹当地史事,抒写对往昔历史的感慨和反思。本篇是他组词《竹枝词》五首之三,表达了对西汉王昭君的哀悼之情。

王昭君,名嫱,汉南郡秭归(今属湖北)人。元帝时,远嫁匈奴呼韩耶单于。她的这一特异的身世遭际,成为历代文人吟咏的对象。本篇从昭君旧居的自然环境和景观落笔:首两句“石壁千重树万重,白云斜掩碧芙蓉”,即紧紧抓住昭君村地近巫峡、重峦迭嶂的特点。杜甫《咏怀古迹》说:“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即昭君)尚有村”,也从“山”着眼来描绘昭君村的自然环境,取径相同。但杜诗用一“赴”字,赋予山势以奔逐驰骋的动态,本篇却主要突出峰峦的秀丽。芙蓉即荷花,这里的“碧芙蓉”形容山峰的秀美(山峰以芙蓉为名者也很多)。下句的“白”“碧”色彩交映,与上句的“千”“万”数量词的重迭,取得了错综、复沓、强化的效果。这两句为下文引出昭君作了景物铺垫。

昭君村附近有条香溪,相传为王昭君游赏之处。后两句说:岁岁年年,只有月光独照香溪,月色最浓。婵娟,原义指美女,这里即指月亮。她多情地独照香溪,似在宽慰昭君的寂寞,却更深一层地写出千古莫解的深刻幽怨。

在传统中国诗歌中,昭君大都是红颜薄命,沉沦异邦的孤独者的形象。杜甫的“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咏怀古迹》),白居易的“生为汉宫妃,死作胡地鬼”(《昭君》)都是,由此而深深打动历代读者的心弦。本篇主旨也不例外。但在写法上全以景语出之,无一字一句正面直抒感叹,而哀感却自在其中。全诗语言浅直而含蕴深微,景物清丽而情感热切,取得了和谐的统一。

又十二峰头月欲低,空聆滩上子规啼。孤舟一夜东归客,泣向东风忆建溪。李涉,中唐诗人。曾有“井栏砂宿”的轶事传世。

宋严羽将他与李贺、柳宗元、权德舆、李益等并提,认为是“大历以后,吾所深取者”。

李涉是由隐入官的,宪宗时做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被贬到峡州(今湖北宜昌一带),为司仓参军。

词写诗人在一叶孤舟之中,夜泊巫峡,久不成寐,恍觉“十二峰头月欲低”,“十二峰”,指巫峡十二峰。从山峡上仰望长空,似乎十二峰的峰头与天相接,皎皎明月要从峰峦之中穿下。“低”,这里说的不是形容词意义的“低”,而是动词意的“下”,月亮冉冉似欲穿过十二峰,直至人间。月低则离人近,显出了周围的空旷,正因四周空旷,才觉得“空聆滩上子规啼”。“空”,只,仅仅意。在孤舟之上只听到阵阵子规啼叫,其他什么声音都没有。“子规”,即杜鹃,春末出现,啼声哀怨动人,听去好像在说:“不如归去”。月夜,孤舟,四周死寂,子规夜啼,前两句所设的环境与气氛,直是凄凉、阴森,月光虽明却不减寒气逼人。此情此景中的人,恰恰又是“孤舟一夜东归客”,“孤舟”言孤单落寞,客身异乡。“东归客”,此后东行,沿江而下,途程漫长,心意的凄苦可想而知。将向何处而去呢?“泣向东风忆建溪”。“东风”意味着是春天,这是明点,其实前面“子规啼”已经暗点了。“建溪”,在今福建南平市,是闽江的上流,据传说,晋代雷焕,在此处宝剑落水后,化龙而去。这一“东归客”此去未必是建溪,否则何必向风而泣。即使是建溪,漫漫数千里,何日是归期?我们考察作者非闽人,生平足迹未履八闽。这里说“建溪”,是借用宝剑化龙的典故,把建溪比做可以容他施展抱负的地方,他自比宝剑,如到建溪就可化龙而飞腾。可是。“路漫漫其修远”,去建溪本无望。他只剩下了“忆”,而只有在充满生意的东风中绝望而“泣”了。

作为人乐的歌辞,本词情调是太低沉了,不过倒也是他被贬谪后痛苦心情的写照。

又十二山晴花尽开,楚宫双阙对阳台,细腰争舞君沉醉,白日秦兵天下来。

本篇是李涉组词《竹枝词》五首之五,也是咏史之作,抒写了对楚国兴衰的感叹。

首句“十二山”即巫峡十二峰,在今四川巫山县东。陆游《入蜀记》云:“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神女峰不仅形貌姣美,尤因宋玉名作《高唐赋》、《神女赋》而赋予人文景观的浪漫色彩。首句交代地点,且已暗点历史神话故事,直贯下文。次句的“楚宫”,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离宫,俗称“细腰宫”,在巫山县西北;“阳台”,典出《高唐赋》记楚王梦与神女交欢后,神女临别时自称;“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阳台为神女出没之所,后相传即在巫山来鹤峰上。双阙,指宫殿前的观楼。这句明写楚宫与阳台遥遥相对,暗寓楚王荒淫好色的风流韵事。第三句又以“细腰”具体事例对楚王的沉湎声色加一浓重的补笔。相传楚灵王以细腰为美,以致宫女们节食束腰,以争宠爱,所谓“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汉书·章帝纪》引)。以上三句层层推演,极写楚王好色、好舞、好酒的情态,暗示他荒于朝政的昏瞆和无能,然后第四句戛然作结:秦军在光天化日之下,突然从天而降,兵临城下。这在叙事顺序上属于时间先后,而在内、在联系上却属因果关系。前三句都是为这句蓄势张本的。这种陡结法,使全诗结构显得畸型偏重,却引起强烈拗折的节律感,加重力度和深度。当时秦楚两国相争统一天下,秦军屡败楚国,后来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自起攻破楚国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焚烧楚国先王祖坟夷陵,而夷陵正是李涉贬居之地,这也容易引发他思古之幽情,驰骋想像,写出“白日秦兵天下来”这样颇有气势的句子。

用绝句形式写咏史题材,是唐代特别是中唐以来,诗坛上的一种突出的文学现象。李涉的《竹枝词》从格律来说,实与绝句并无二致,也是这种诗坛风气影响的产物;但对传统文人词“狭深”的题材范围来说,却是一种拓展。

杨柳枝

李涉

锦池江上柳垂桥,风引蝉声送寂寥。不必如丝千万柳,只禁离恨两三条。

杨柳枝,即古曲《折杨柳》,白居易改名为杨柳枝且盛行一时。中唐填词,词意与曲名相去不远。此曲通常用来咏杨柳以表达惜别之情。

李涉先贬峡州,后文宗太和年间起用为太常博士,不久又被罢官并流放康州(今广东德庆)。一生遭际不得意,后期作品尤多憎语、悲语。这首《杨柳枝》约为晚期作品。

“锦池江上柳垂桥,风引蝉声送寂寥。”“锦池”,无考。在这里似乎也不必过细推敲锦池江在何地,此处为泛指。“引”,为送意。“送”,当打发讲。微风习习,江边、池上垂杨摇曳,石磴、小桥行人可数。寂静的夏日,只有时高时低的阵阵蝉声打发诗人不尽的寂寞愁肠。愁思千头万绪,叫他从何说起。面对眼前连绵不尽轻拂的柳枝,似乎又是与人作别。诗人不禁心中祝祷:“不必如丝千万柳”,柳啊,哪怕千条万条,只要是牵动着分别,我就不要你来缠绵尽意,“只禁离恨两三条”,只求斩断别恨,令我不为飘泊异乡而痛苦,哪怕只两三条,也不愿要。他越是只要求斩断离恨,越说明离恨绵绵,植根在心。“禁”,解为不要、禁止。

词写得既切曲名,却又反用其意。《杨柳枝》本为歌咏惜别,词中却不要惜别,只求不再离别。后两句写得平自如话,只说了个不要如何,只求如何,却将诗人遭遇不幸,至老不归的凄苦,曲折地表达出来,言已尽而意无穷,胜更不胜。如果说,在前《竹枝词》中,他还“忆建溪”,希望剑化飞龙,有所希冀的话,在这篇则连一点豪气皆无,只求无离恨而已。年事老大,历尽坎坷,何等凄凉。

忆秦娥

张仲素

参差竹,吹断相思曲。情不足,西北高楼穷远目。忆苕溪,寒影透清玉。秋雁南飞速,菰草绿应下,溪头沙上宿。

这首词十分朦胧,主题是“思”可以定下,但思些什么,是相思,是怀人?是失意思归,是灰心思隐?非常迷离恍惚。试析之,只能以主观看法“强加”了。

“参差竹,吹断相思曲。”起首似乎在怀人。主人公(看来是游子,不是思妇)一边在吹奏乐器,一边在相思。“吹断”表面含义是“吹罢”,就是说相思曲吹奏完毕了。实际也含有“相思”告终之意,那么似乎透露了主人公在爱情上是遭受到挫折和打击的。如果结合作者的经历,张仲素在元和中为翰林学士,被宰相韦贯之奏“罢”,丢了翰林学士之职,那么这“相思曲”之吹罢很可以联系上的。这样“吹断相思曲”,可以理解为作者原来想为国出力干一番事业的远大理想破灭了。“参差竹”,排箫或笙之类的吹奏乐器,音色凄楚哀怨。可见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比较沉重的。

“情不足,西北高楼穷远目”,是承接前句而来的。相思曲虽然一阕告终了,但感情的惆怅、愁苦还没有得到痛快的宣泄,也许是更加沉重,只有在高楼上向着西北眺望,一直望到目光看不到的地方,似乎要把“情”输送到那儿去。古人对于“登临”“登高”大都是心情不舒畅。王安石的“登临纵目”,辛弃疾的“怕上层楼”,都怀有伤感的情绪。这儿作者“高楼穷远目”,肯定是满怀愁绪。向西北远望,是否在向往到西北去立边功的打算,有这个可能,否则,为何不往其他方向望呢?整体看来,上片是流露了作者失意的惆怅和壮志未酬的抑郁,尽管有“相思”一词涉及缠’绵悱恻的男女之情,也不能认为是作者在思念爱人。在这首词中,容纳不下儿女情长。

下片“忆苕溪,寒影透清玉。”作者思念起苕溪,在那里溪水该是清澈晶莹如美玉,足可以映照我这孤寒的身影。苕溪,在浙江境内,一名苕水,秋天时两岸的苕花飘浮水面,其白如雪,因之得名,源出天目山。作者为什么要“忆苕溪”,有两个可能,一是他曾经去过苕溪,对那里的好山好水有深刻的印象,并一直心向往之,在此失意受挫之时,想到那里去藏迹。二是用典,他想效法前人,到苕溪归隐。不论何种理解,这两句都透露了作者的逃避现实,归隐山林的信息,那是无疑的。否则,作者是河北人,干吗去思念浙江的苕溪?

同类推荐
  • 姜椿芳文集(第三卷)

    姜椿芳文集(第三卷)

    本书汇集姜椿芳已发表、出版的著译及部分未刊手稿,按照收录作品的专题和体裁,分为十卷。本卷主要收录有《俄罗斯问题》、《花园》、《列宁在十月》等9部作品。
  • 田园之外

    田园之外

    黛色的山峦由西向东起起伏伏,状若雄鸡、状若麦垛、状若神女、状若大仙……但凡想象力能够触及,就可以给南山一个形象的譬喻。远岫含烟,近岚拢翠,日出日落间,南山亘古不变……
  • 诗歌读本:32首诗

    诗歌读本:32首诗

    这本书是两个人合作的产物。我是一个懒散的人,写完后就往往不去管它了。我常说:诗歌一旦写出,就与作者没有关系,诗歌有自己的命运。确实,我一些诗歌的命运经常让我惊讶。比如为5·12大地震所写的《大部分的中国人都患上了抑郁症》,由于新华社、《印度教徒报》的报道,一周之内竟传遍全世界。而且报道的标题本身也像一首沉痛的诗,新华社是“借助诗歌的力量,我们获得了坚强”,《印度教徒报》是“中国人借助诗歌克服悲伤”;还比如《流水》,曾引起轩然大波,在网上几天仅天涯社区点击率就高达二十多万,成为天涯社区一周冠军,随后被广为转贴,中国移动也将之制作为专门的手机短信供下载转发,关于它的评论也数不胜数。
  • 向北向西:两位中国记者在“中俄友谊之旅”的行走故事

    向北向西:两位中国记者在“中俄友谊之旅”的行走故事

    本书通过自己的文章让从未去过俄罗斯的中国人全面了解这个白桦林的国度,讲述行走俄罗斯喜怒哀乐与难忘记忆。
  • 勃朗宁夫妇爱情诗选

    勃朗宁夫妇爱情诗选

    《勃朗宁夫妇爱情诗选》收录伊丽莎白·巴雷特·勃朗宁代表作《葡萄牙女子赠十四行诗集》和罗伯特·勃朗宁关于爱情主题的戏剧抒情诗歌18首以及两人情书选段。勃朗宁夫人写的是抒发爱情的诗,而勃朗宁写的是思考爱情的诗。一位堪称浪漫主义美丽的回声,另一位是浪漫主义的名副其实的终结者。《勃朗宁夫妇爱情诗选》堪称天真与成熟的对话,古典与现代的对话。
热门推荐
  • The Children

    The Childre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流星雨四叶草

    流星雨四叶草

    她,是女娲后人,世间唯一的神,修炼了千年,他,是世界守护天使,与世共存。她追了他十多年,在他爱上她时,却因为仙界的分裂而得到一个特殊的使命,虽然是一起穿越转世,但在二十一世纪,他们以一个全新的身份,忘却了前世的一切,还能有缘在一起吗?她,冰雪绒,二十一世纪灵界二公主,万人追捧的高冷女神;他,易烊千玺,二十一世纪人界少主,获得千万少女芳心的全才男神。他们这一世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感情故事呢?
  • 一吻成瘾,霸少快走开!

    一吻成瘾,霸少快走开!

    【正文已完结】【强势推荐完结女强文《妃常可口,王爷么么哒!》最新连载玄幻爽文《神帝夫君,别羞羞!》】她性格内向但又坚强,带着神秘的身世,被自己的心目中的白马王子伤透了。却发现自己真正爱的那个他已经消失不见。从此发誓崛起,要把失去的讨回来。五年后,再次相遇,她再也不是那个傻女孩,渣男,你就等着吧,看我这么孽死你!他是个温柔的男孩,一直守护着她,为她做任何事。当冷酷专情的他遇上美丽神秘的她。谁知风云变幻,却卷出了一记惊天大内幕。敬请期待,宠文配专情,神秘配冷酷,美丽配邪魅。
  • 贴身狂兵。

    贴身狂兵。

    特种兵王回归都市为兄弟血洒江天为红颜征战四方一路横扫之势崛起都市霍东语录:你可以得罪我,但不可以得罪我的兄弟,更不可以得罪我女人,否则上天入地,必杀之!激情不灭热血永恒!!!
  • 明末之争战天下

    明末之争战天下

    朱慈照,一个孤儿,生性冷酷奸诈。上学的时候欺负同学,长大后进入黑涩会,被仇家追杀到了金三角,学会了一身本事,灭了仇家,成为了黑涩会老大。就在他志得意满时,却被仇家后代暗算报复,莫名其妙穿越到了明末,成为了崇祯四儿子朱慈炤。面对即将国破家亡的处境,朱慈照步步惊心,有惊无险;就在他一步一步统一华夏,扬威海外时,却发现……
  • 霸道天子第一妃

    霸道天子第一妃

    重生一回,她只想安静的生活,可他的出现,却分明的告诉她,一切都已经不可能。既然注定成为帝妃,那前世欠了她的,害了她的,统统拿命来偿还!后宫三千,她不是最美貌,不是最贤良,不是最聪慧,偏偏却是最懂他,看着这个不可一世的男人,沉沦在她的温柔乡;看着害过她的仇人,一步一步被逼上绝路;看着自己走上权利的巅峰——她笑了,然而满手的鲜血,满身的罪孽却再也无法洗净,她再也不是那朵盛开在彼岸的白莲……然而,他却对她说:“你的罪孽,有我来扛!十八层地狱,有我陪你……”可他并不知道,他是她最后一个敌人,面对挚爱的仇敌她该如何逃脱?两人之间可还有继续的可能?
  • 市场营销实务

    市场营销实务

    本书内容包括:认识市场营销、市场调查、市场选择、营销策划、营销实施等。
  • 风流假相遇见妞

    风流假相遇见妞

    他,异世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银色长发,如雕刻般神俊外表。无数少女倾慕,无数男子嫉妒却又敬仰。她,21世纪新晋万能少女,能歌善舞,文武全才,下得厨房,入得厅堂,人见人爱。原本毫不相干的两个人,因为三世情缘,这世异世相遇,且看,他她如何海枯石烂,天涯海角。
  • 第一狂傲女神

    第一狂傲女神

    21世纪逆天神骗为盗奇宝,竟然意外穿越,重生为月露华城废材倾月公主。废材一枚,险遭侵犯,父母惨死,皇后当道,恶奴凌辱,姐妹相残,手足相欺,人人轻贱。当废物公主变身为强大的逆天女神,掐姐妹,诛皇后,破强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气凌九霄,凤破天下!
  • 超级都市仙王

    超级都市仙王

    周晓天听到李旭的话后,赶紧走到挂衣柜旁,拉开衣柜门,从里面拿出一套花花公子休闲服,嘴角夹带着诡异的笑容,悠闲地走到夏侯面前,笑着说道:“嘿嘿…昨夜,我们三个算准哥们会来这么一招,所以连夜给你准备了一套,现在就麻烦哥们自己换上它吧!如果你不想换的话,也没关系,反正哥们三个一共有六只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