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52500000014

第14章 人类对太空的关注与探索(2)

大约在公元1800年,气体力学创始人之一的英国科学家凯利,从鸟的身上索取蓝图,模仿鸟翼设计了一种与现代飞机机翼截面曲线几乎完全相同的机翼。法国生物学家马雷在广泛研究鸟类飞行之后,写了一本名为《动物的机器》的书,介绍鸟类飞行的知识和原理。后来,俄国科学家茹可夫斯基也在研究鸟类飞行的基础上,提出了空气动力学的理论。至此,人类经过几千年的探索和千千万万飞行爱好者的共同努力,终于揭开了鸟类飞行的奥秘,找到了人类飞行的关键之所在。从此,人类进入了制造飞机的时期。

19世纪蒸汽机的发明,为动力飞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人们开始采用大功率轻便发动机推动螺旋桨进行飞行试验:1903年12月17日,美国自行车修理匠莱特兄弟,经过对鸟类飞行的长期研究,认真吸取了前人研究的成果,用木料、帆布、自行车零件和一个12匹马力的汽油内燃机,制造了一架名叫“飞行者1号”的举世闻名的双翼飞机。在天空中飞行了12秒钟,36米远,最高时速为48公里,从而为人类开辟了通往天空的道路。

随着仿生学和其他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全面而深入地研究鸟类和昆虫飞行的原理,不断地优化飞机的结构和技术性能,研制出各式各样的新型飞机。从莱特兄弟发明第一架飞机至今,飞机已经发展成为成千上万种不同类型的大家族,使人类获得了在空中飞行的自由,在征服太空的征途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聋哑青年与“魔星”

1786年,在英国约克郡的汉兴古尔下葬了一位年仅22岁的聋哑青年、天文学家约翰·古德利克。他的安息地上甚至连墓碑也没有,然而后世天文学家却对他十分敬仰。这位英国奇才在18世纪后期的一些发现和思想,奠定了恒星天文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变星研究的第一块基石。他的早逝令人痛惜,然而浓缩在他短短一生中的科学成就,已足以使他在科学史上赢得永久的一席。

自古以来,人们一直以为恒星是永不变化的。直到1596年,才有一位名叫法布里修斯的德国天文学家发现鲸鱼座中有一颗3合星在那年10月隐没不见了。后来它重又增亮,当它再度被人们发现的时候,就获得了鲸鱼座“怪星”的称号。

在此之前,阿拉伯人可能已觉察到另一颗星的亮度会发生显著的变化,他们以为这是某种神奇的魔力造成的,因此把它称作“魔星”。我国古人历来把这颗星叫作“大陵五”,国际上通用的名字叫作“英仙座β”。虽然在1670年和1733年都曾经有人注意到这颗星的亮度变化,但却没有一个人系统地观测和研究它。

1782年11月12日,古德利克写下了他对“魔星”的研究结果。

他发现,“魔星”大陵五逐渐暗淡下去,直到亮度降到正常情况的1/3,然后又重新亮起来,一直恢复到原先的亮度。夜复一夜的观测使他认定:大陵五的亮度变化具有严格的周期性,并且求出了极准确的周期数值:2天20小时49分9秒。

1783年5月25日,英国皇家学会宣读了古德利克的论文,公布了这一发现。这在天文学界引起了很大的兴趣,并使这位19岁的青年人荣获了该年度两枚科普利奖章中的一枚。

尤其重要的是,古德利克本人当时就提出了造成大陵五亮度变化的原因:有一颗我们看不见的暗星和大陵五在一起互相绕转,它周期性地遮掩大陵五,情况跟发生日食十分相似。两星遮掩时我们看到的光就减少,于是亮度下降。因此后世天文学家把大陵五那样一类变星称作“食变星”,或者就叫作“大陵型变星。”

在科学史上,对一项重大的新发现迅即作出的第一个猜测性的解释就完全正确的事例,本来就是凤毛麟角;一位不满20岁的青年敢于如此大胆地打破传统观念,提出那么新颖的见解,自然就分外难能可贵了。遗憾的是,跟古德利克同时代的天文学家都无法理解和接受他的思想,就连“恒星天文学之父”、伟大的威廉·赫歇尔也不例外。直到几代人之后,在1889年才有人用分光方法证实了古德利克关于大陵五是“食变星”的天才预见。大陵五果然是由两颗星组成的,它们彼此仅仅相距1100万千米,还不及地球到太阳距离的1/10。其中我们看不见的那颗“伴星”,半径是太阳的3.8倍,亮的那颗“主星”略小些,半径是太阳的3.6倍。但是主星的质量是太阳的5.2倍,伴星的质量仅和太阳相当。

在剩下来的短暂生命中,古德利克又发现了另外两颗肉眼就可以看出的变星:天琴座β(中名渐台二)和仙王座δ(中名造父一)。它们分别是另外两类重要变星的样板:前者是典型的“密近双星”,后者是典型的“脉动变星”——星体不断地一张一缩,所以称作“脉动”,情状犹如一个人在喘着粗气一般。

然而,古德利克的健康状况迅速恶化。1786年2月24日,他写下了自己的最后一次观测记录。同年4月,英国皇家学会选举他为会员。可是仅仅两个星期之后,他就在约克郡无声无息地死去了。导致他死亡的直接原因现已无从稽查,人们只知道他的忌辰是1786年4月20日。

3.第一个乘气球上天的罗齐尔

充满无限奥秘的深邃苍穹,对人类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随着历史的进步,人类终于把飞上天空从梦想变成了现实。

时间是1783年10月15日,地点是巴黎。

一个样子奇特、下方喷着火焰的巨大布囊,悬吊在广场上。

驾驶员是一个容貌冷峻的青年。他拿着一顶里面塞满了羊毛的上等丝帽,随身还带有飞行袋、三个降落伞和围巾。此人就是让—弗朗索瓦·皮拉特尔·德·罗齐尔,法国路易十六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主任。

他在群众面前绕行一周,随即爬进了座舱。

座舱是一个用柳条编成的篮子,它吊挂在用亚麻布和纸做成的巨囊下面。座舱里的装备简单而又少得可怜,仅有一个节叉,一堆稻草,一桶水和几袋沙子。一个燃烧着稻草和木头的大火盆,装在这个巨囊的颈子里。火盆中产生出来的热空气不断地充入囊中,气球在系住它的绳子上猛烈地摆动着。

一切准备就绪,罗齐尔果断地放开绳子。转眼间,这个奇巧的设计物摇摆着冲上云霄。大约4.5分钟后,罗齐尔安全落地。

在一片欢呼声中,这个年轻的法国人举着双手,激动地宣布:

“朋友们,这一天只要人类有记忆存在,便不会遗忘。这是人类首次依靠航空器离开地面,并且安全返回的日子!”

是的,要知道这一天来的多么不易啊!人类为把升空飞翔从幻想变为现实,足足奋斗了几千年。

罗齐尔乘坐的是一只热气球,确切地说是无推进装置的轻于空气的航空器。然而,它一出现就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18世纪末叶,玩气球的风气遍传欧美,可以说是气球的全盛年代,也是人类飞行的萌芽时期。

制造航空气球,开始最早、最有名的要推一位名叫约瑟夫·蒙哥尔费的造纸工人。那是1782年冬季的一天,约瑟夫看见他太太偶然挂在壁炉旁烘烤的湿胸衣,突然之间神秘地飞升到天花板上,于是忽发奇念,“把热气搜集起来,利用这些气体将人造物体升起”。为了满足这种好奇心,他用上等丝绸做了一个口袋,在口袋下面点燃一把小火,使他高兴的是,口袋鼓起来之后,就飞上了天花板。约瑟夫没有浪费时间,他立即同弟弟艾蒂安联系,并开始做一次规模更大的试验。这一个试验是在室外进行的,丝绸做的容器大约升到21米高才冷却和瘪下来。经过一系列试验后,约瑟夫决定进行首次公开表演。那一天,气球在人们的惊叹声中飞上天空,直达1800多米,空飘到几百米之外,飞行时间有10分钟。于是,放气球风靡整个法兰西。尤其在巴黎,连国王路易十六和玛丽皇后也亲临会场,御览这一神奇的“科学表演”。

经过无数次表演之后,蒙哥尔费兄弟在他们的航空器上装载了三位乘客——一只绵羊、一只鸭子和一只大公鸡。气球足足在空中飞了10分钟之久。当气球落地后,人们看到三位乘客安然无恙。国王非常高兴,当即将圣米歇尔勋章授予了这两兄弟。

两兄弟并未因获此殊荣而止步,接着便异想天开地宣布,下次气球所载的乘客将是活人。

此举的危险性太大了。因此,路易十六想让几名已被判处死刑的罪犯乘气球飞行,如果他们愿意的话,便恢复他们的自由。

这时候,勇敢的法国科学家罗齐尔挺身而出,他高呼道:“这行吗?把人类第一次升空的荣誉给了犯罪的囚徒!”

之后,罗齐尔便去找路易十六的表兄马尔基·达尔朗德,利用他在宫廷内的关系,说服路易十六恩准他们参加飞行,这便是本文开头讲的第一次气球载人飞上天空。

1783年11月21日,罗齐尔和达尔朗德决定再进行一次自由飞行。那天,人们潮水般地涌向起飞地点。起飞现场,双桅耸立,上装滑轮,热气球在中央发射台上升火待发。由于火星威胁着可燃性极大的气球布袋,所以给气球充气的工作进行得小心翼翼,更显得神秘。

万事俱备,罗齐尔和达尔朗德二人一咬牙,爬进吊篮,随着路易王的攻城大炮一声惊雷似的轰响,罗齐尔把举起的手像铡刀一样猛地挥下,高叫一声“放”!刹那间,只见美丽的气球袅袅升起,在人们的欢呼声中,凌空飘去。

大约飞行了25分钟,气球在巴黎近郊一块麦地里降落下来,罗齐尔两人从球囊下爬出,毫无损伤。他们一下子成了法国人心目中的英雄。此后,达尔朗德的飞行兴趣大为减退,又重新回到了贵族社交界的沙龙生活中。可是飞行的诱惑一再把罗齐尔拖在航空界。

不幸的是,在1785年6月15日,罗齐尔乘坐的氢气球还未起飞,由于一条电线产生静电,偶然出现一星火花,转眼之间,气球炸得粉碎,罗齐尔也不幸遇难。后来,人们痛惜罗齐尔英年早逝,在出事地点为他立了一块纪念碑,来纪念第一个为航空事业献出生命的飞行之子。

4.莱特兄弟:树起航空史上一座丰碑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基蒂霍克的小鹰海滨虽是一块不毛之地,却吸引着大批游人,因为这里是人类航空的发祥地——莱特兄弟制造的第一架飞机起飞的地方。

小鹰海滨,地方特点十分鲜明,到处都是莱特兄弟的照片和描绘当时飞行情景的油画,有的地方还摆着那架原始飞机的模型。这一切,既是老板们招徕顾客的手段,更是美国人对自己同胞的成就感到骄傲的一种表露。

是的,莱特兄弟的业绩,不仅仅是美国人的骄傲,也是人类征服自然的骄傲。

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生在俄亥俄州代顿一位主教的家庭。兄弟俩没有受过完整的中学教育,从事自行车修理工作。他们获得如此巨大的历史殊荣,完全靠的是勤奋刻苦和潜心钻研。

莱特兄弟的第一架滑翔机在1900年制成,被运往小鹰海滨的一个沙丘。它的翼展5.18米。滑翔员俯卧在机舱里,其目的是使滑翔员舒适、着陆安全和减少空气阻力。尽管滑翔员进行了几次滑翔,但滑翔机很像风筝。从这些滑翔中,莱特兄弟学到了很多东西。

1901年莱特兄弟制造的第二号滑翔机也是双翼的,但比第一架滑翔机要大。起飞方法是,兄弟中的一人抓住一个机翼,一名基蒂霍克当地人抓住另一个机翼,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向前疾跑。这一次他们遇到了翼型问题。他们下决心接受李林达尔空难的教训,不用李林达尔的那些研究成果,完全靠自行研究。于是他们制订了一项非常全面的、包括在风洞中对翼型进行试验的计划。通过试验所取得的结果,使他们对将来的成功充满了信心。他们在1902年8月和9月制成了第3号滑翔机,到10月底已进行了近千次滑翔。很明显,按照实际情况,这架滑翔机只需加以复制,稍作修改,并装上发动机,就能成为一架真正的实用飞机。

1903年夏,莱特兄弟制成了第一架有动力的飞机——“飞行者”1号。在12月14日,他们将“飞行者”搬到发射轨道上,从附近基尔德维尔救生站来的朋友站在一边作见证人。兄弟俩掷硬币决定谁先飞,结果威尔伯赢了。飞行中他把机头拉得太高,“飞行者”失速,掉在了沙滩上。

“飞行者”修好后,轮到奥维尔试飞。这样,在1903年12月18日的早晨,奥维尔·莱特成为第一个持续操纵飞机飞行的人。飞机迎风滑行十几米之后,便离开地面升空了。在场的人欢呼雀跃,挥舞着帽子。飞机在空中颠簸着,突然下滑,几乎擦着海滩,最后像鸽子一样轻巧地着陆了。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飞行持续12秒,飞行距离36.58米。同一天,又飞了3次,其中一次飞了260米,持续了59秒。

不可思议的是,当时全世界并没有真正了解莱特兄弟具有历史意义的辉煌成就。既然上帝安排人类用两脚在地球上直立行走,“身无彩凤双飞翼”,居然想上天,这无异于痴人说梦。

“一对傻瓜居然违反自然的定律。”——报纸的评论。

“能够让机器升空的只有一种力量,那就是神力,但这两个孩子不是神。”——邻居们的讪笑。

“人类用重于空气的机器去飞行,不仅不可能,而且极不合理。”——莱特飞行成功后,还有一位很有名的教授这样立论。

但是,一切流言对于矢志于航空事业的莱特兄弟来说,却只不过是耳旁风而已。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同类推荐
  • 关注明天的阳光(人与环境知识丛书)

    关注明天的阳光(人与环境知识丛书)

    这本《关注明天的阳光》由刘芳主编:现在,人类生活的两个世界——所继承的生物圈和所创造的技术圈——业已失去了平衡,正处于潜在的深刻矛盾中。而人类正好生活在这种矛盾中间,这就是我们所面临的危机。这场危机,较之人类任何时期所遇到的都更具有全球性、突然性、不可避免性和困惑不可知性。人类不禁会问,明天是否依然能够享受给人类带来累累果实的阳光、空气和水?明天是否依然能够在地球的臂弯里生存、生活?
  • 探索世界:探索宇宙奥秘

    探索世界:探索宇宙奥秘

    读完这本书后你或许会发现,原来天文学自古以来就和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天文学早已经和其他学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不断发展着的天文学,不仅改变了人们对天体世界的认识,而且给人类的各种“传统”观念以巨大的冲击。过去认为是正确无疑的,后来竟成了错误的;昨天认为是荒唐可笑的,今天竟然成了合理的;过去认为是不可思议的或不可能做到的事,科学家竟把它成了现实。
  • 特立独行的大科学家(走进科学丛书)

    特立独行的大科学家(走进科学丛书)

    20世纪初期,世界风云变幻,奥地利政府也忙于备战,兰德斯坦纳所从事的医学教育和研究事业不为政府所重视,他只能在极艰苦的条件下进行工作。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离开奥地利,来到荷兰海牙的齐肯菲斯,在那里继续研究病理学和血型的工作。他为欧洲的医学科研工作,尤其是免疫化学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破译神奇生物之谜(破译奥秘大世界丛书)

    破译神奇生物之谜(破译奥秘大世界丛书)

    《破译奥秘大世界丛书:破译神奇生物之谜》讲述的是揭秘世界生物的神奇之谜。
  • 电视的奥秘与巧用

    电视的奥秘与巧用

    本书介绍了电视的品种功能、节目的种类、电视机的选用、保养和看电视与老幼身心健康的关系等。
热门推荐
  • 校园小道士

    校园小道士

    懵懂小道士,怀揣着对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打着‘入世’的名号,身无分文,来到了校园,希望展开人生中充满青春的一页。只是面对坑徒弟的师父,不近人情的师妹,还兼任着保镖的职责,小道士最后明白了,青春就是挥洒汗水。
  • 星际修仙旅

    星际修仙旅

    她是修真界万年一遇的修真天才,能在百年内轻轻松松毫无阻碍便修至大乘,她是无比幸运的。然而......当忽然却不意外的飞升雷劫降临,她本该顺顺利利飞升仙界的幸运人生——出现意外了!!!当那个所谓的、莫名其妙的“情敌”出现在她面前开始,我们幸运地天才兰浅大小姐终于在她幸运的人生中体会到了“倒霉催的”这个词!当本命神器法宝救主遇上空间裂缝坠入时空飘荡;当重获新生却变成个家境困难资质低下性格怯懦废材女;当再次进入神器法宝空间......谁可以告诉她那个在她亲亲宝贝灵泉里泡澡的男人是谁!!!她真的很怀疑,难道是她上辈子把她的幸运全都给预支光了吗!!?“所以你的意思是舍不得你的灵泉,就把我的给泡了吗!?”
  • 寄荆娘写真

    寄荆娘写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有一种智慧叫糊涂

    有一种智慧叫糊涂

    糊涂是一种境界:一个汲汲于一时一事、戚戚于一得一失的人,做人必然小气而显得猥琐不堪,而能忍能让、不争长短的人则显得超脱潇洒。糊涂也是一种智慧,因为看似糊涂的人能够树起更广的人脉,得到更多人的帮助,同时超然于小事之外的眼光让他于大事上有着更敏锐的洞察力和更准确的判断力。人生在世,最重要的莫过于安身立命,而安身立命处处需要智慧!因为人生总有一些坎坷和波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多 年的同事突然间反目成仇;昔日的朋友不欢而散;妻子说你不顾家庭,上司不赏识你的才能等诸如此类。每每那一刻,你会从心里发出叹息:我们究竟 应该如何来应对生活中的琐事和难题呢?
  • 悍匪也有情之穿越篇

    悍匪也有情之穿越篇

    一段情,一个梦,一次穿越,让情延续,让梦在圆。
  • 平凡的修者

    平凡的修者

    平凡的人,注定平凡的一生,就连修仙都是平平凡凡;再多的波折,在他看来只不过是必经的路途罢了;那他追求的是什么呢?
  • 吞噬诛仙

    吞噬诛仙

    一本神秘的“脱体心经”引起众多势力的角逐?!周立机缘巧合得到次数,却不知修炼京师如此的恐怖凶险。要练此功必须先要将自己变成一具只有一口气的干尸,然后绝地重生……不止如此,有这本魔书吸引来的邪魔歪道们,在周立的身边,开始蠢蠢欲动了……
  • 他们修真那些事

    他们修真那些事

    岁月不善,乱世苍生苟活,人命蝼蚁。那浩渺之中,也有人奋力挣扎。有无数的人,自然就有无数的传奇。修不了真的我,只能抬头仰望,记下他们修真那些事。————宁哲空《他们修真那些事》ps:到两个月才能改书名,我封面都p了,各位大神,别把我的书名用了哈。
  • 公子很帅

    公子很帅

    上天的使命,究竟是什么?她:身份隐秘,富甲天下,只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沿线遍布各国,本来一切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却不想约见了他、他:冷冰冰的一张脸,有着尊贵的身份,却因为她,耍无赖,不舍不弃……
  • 天使有泪

    天使有泪

    如果说写诗歌,是小桥流水式的低吟浅唱;写散文,是晓风残月式的情景描绘;写小说,是大干世界的舞台彩排;那么,写报告文学,则是严肃而深刻的社会写实。因此,写报告文学,不仅需要同样优美的文笔,而且更需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敏锐的观察力、对时事政策的准确把握和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这部作品还留有生活的体温。它来自于正在行进中的生活,它的疼痛是那么真切、深挚,它的思考令人信服、值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