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49600000034

第34章 心灵手巧(2)

父亲李德林猛地愁眉一展,有些惊喜地问他说:“是啊,这是个典故,可我们却都记不得它的出处了,你读到过么?”

李百药回答:“我在读《春秋》时,记得其中有一句话,叫‘禹阝子藉稻’,当时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后来,我又读了西晋一个叫杜预的大学者写的书,书名叫《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在注解这句话时说:‘在琅邪’。我猜你们今日说的可能就是这个典故吧?”

众人一听,恍然大悟,无不点头称是,然后高兴地称赞他说:“好个李百药,我们这么多人都没有你一个孩子记得准确,真和你的父亲当年一样,也是个‘神童’啊!”

李百药长大后,以才华出众,很受隋文帝器重,被选入朝中做官。在为官期间,他根据父亲李德林所作《齐史》旧稿和其他有关资料,重新写了一部《齐史》,名曰《北齐书》,文笔生动,很有特色,被后人列为《二十四史》之一。

卢庄道过目成诵

卢庄道,范阳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他的父亲卢颜章博览群书,才华出众,由好友高士廉推荐,被唐太宗任命为武强县令。他的母亲能诗善文,也是当时小有名气的才女。

卢庄道出生在这样的一个家庭,自幼便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加之他天资聪敏,勤奋刻苦,到六七岁时,便读了不少诗文和经书。他在学习中还有个特点,就是善于背书。不管是诗歌,还是经书,只要读过,便非背诵下来不可,而且渐渐摸索出背书的技巧。许多诗文,只是经他看过一遍,便能背诵下来。他深受父母的喜爱和乡亲们的称赞。

不幸的是,在他刚刚十岁的时候,父母便相继去世了,他只得靠父亲的好朋友高士廉资助过活。高士廉是唐太宗皇后长孙氏的舅舅,不但很有学问,而且喜欢有才学的人。他见卢庄道聪明过人,很是喜欢。为了使卢庄道将来成为治国人才,自卢庄道父母去世后,他特地为卢庄道请了个老师,专门辅导。对此,卢庄道很感激,学习也越发刻苦勤奋。

有一天,卢庄道去高士廉家中请安,高士廉心中非常高兴,把他叫到书房,询问他近来的学习情况。恰在这时,有一位客人前来拜访,并送来一篇新写的文章,请高士廉评点。

不一会儿,客人告辞,高士廉热情相送。就在这段时间内,卢庄道把高士廉放在桌子上的那篇文章看了一遍,当高士廉送走客人回到书房,卢庄道已把客人送来的那篇文章看完,放回了原处。

高士廉从桌上拿起那篇文章对卢庄道说:“你看看这篇文章写得怎么样?”

卢庄道接过只看了一眼,就对高士廉笑着说:“伯父,我不用看了,因为这篇文章实为小侄之作,未想到竟被那人抄袭了去。”

高士廉听了,立即拉下脸来,很生气地对卢庄道责备说:“你小小年纪,怎敢当面撒谎?这明明是别人刚刚送来的文章,如何倒成了你的作品?”

卢庄道并未害怕,依然笑着说:“伯父不必生气,我说此文是我所作,自有道理,您如不信,我可当场给您背出来。”

卢庄道说罢,便背起了那篇文章。高士廉半信半疑地拿起那篇文章,一边听其背诵,一边仔细对照,竟一字不差。高士廉正在惊奇,又听卢庄道说:“伯父,因为此文确实是我写的,还可倒背出来。”

卢庄道说着,又流利地把那篇文章倒背了一遍。高士廉经过仔细对照,仍一字不差,不由得喜怒交加地说:“这样看来,此文定是贤侄所作了;不想那人竟如此戏弄老夫,待我立即令人将他追回,看他有何话说!”

卢庄道见高士廉真的动怒了,又赶紧起身跪在地上阻拦说:“伯父且慢,万万不可这样做。”

高士廉再次吃惊地说:“又是为何?”

卢庄道继续道:“请伯父恕小侄不敬,那文章实非侄儿所作,只是刚才趁你送客之时,我看了一遍罢了。之所以谎称我的作品,是因为我早就听说伯父向以博闻强记、观书过目成诵有名,心中羡慕得很,今日也让伯父检验一下我的记忆力如何,并无他意。”

高士廉不相信他有这样的记忆力,便顺手在桌上又拿过一篇文章,让他默读一遍,然后又让他正背一遍,再倒背一遍,仍然一字不差。

高士廉见此,乐得眉开眼笑,不禁连连称赞说:“好好,实在是好,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看来伯父我没有白疼你啊!”

当时,卢庄道只有十二岁。

高士廉年轻时体貌俊美,才识超凡,广涉经史,有过目不忘之能。他和卢庄道的父亲卢彦章志同道合,结为生死之交。早在卢彦章去世前,他就发现卢庄道聪明好学,才智非凡。故在卢彦章去世后,他毅然承担了对卢庄道的教育和抚养义务,相信卢庄道将来定能成为治国良才。

高士廉发现卢庄道有过目成诵之能,且还可倒背如流,心中异常高兴。后来又看过卢庄道近期写的几篇文章,感到每篇都立意新颖,行文流畅,气势雄浑,词句生辉,更是欢喜无比。

当时,高士廉已官至宰相。因此,在他发现卢庄道的才华后,第二天便利用早朝的机会,向唐太宗做了举荐。唐太宗对于过目不忘之说,是完全相信的。因为在他身边,有这种才华的文臣武将就不是少数。但对于经书典籍只看一遍,就能倒背如流的,只是在一些史书的记载中看到过。因此,当他听了高士廉的汇报后,大为震惊,立即传旨,令高士廉将卢庄道带上殿来,他要亲自测试。

卢庄道来到大殿,并不惊惧,对太宗皇帝的亲自测试,都能回答得体,应对如流。太宗龙颜大喜,对其大加称赞,并给予了重赏,将其留在宫中继续深造。两年后,太宗破格任命他为长安县县尉,使其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

县尉,在唐朝是县令的属官,主管审判囚犯、追捕盗贼、维护社会治安等项工作。长安县是京都所在地,在天子脚下做事,责任更是重大。卢庄道年龄虽小,办事却十分认真。他一到任,便仔细审查了每个囚徒的档案材料,对其所犯罪行、主要证据及其定罪情况一一了解。然后,对照《贞观律》(唐朝所定刑法,计500条,共12卷)一一复查。在复查中,对根据囚徒犯罪情节定性量刑不妥的,他写成报告,建议县令及时纠正。县令对卢庄道提出的建议,又一一进行审核,结果没有一条不准确的。由是,县令对卢庄道的才华也深深佩服。

一年后的一天,唐太宗以视察监狱为名,来考察卢庄道的政绩。当时,县令不明其中缘故,慌了手脚。他感到,卢庄道虽然才华出众,但毕竟是个孩子,万一惊慌失措,说走了嘴,或者应付不了皇帝的提问,自己作为一县之主,就要受到牵连。于是,他便找了一个年龄大一点的、对情况熟悉一些的狱吏,代替卢庄道陪同皇帝视察。卢庄道知道后,虽然一肚子不高兴,但县令已经决定了,他也无可奈何。

县令自以为做法聪明,可他却没有想到卢庄道是皇上特意派来的县尉。所以,当太宗来到监狱后,见陪他视察的没有卢庄道,便责问县令。县令见露了马脚,顿时吓得面如土色,冷汗淋淋,赶紧又把卢庄道找来。

卢庄道倒也宽宏大度,他知道县令担不起欺君的罪名,又念县令平时对自己的敬重,便编造了个姗姗来迟的理由,请求太宗恕罪,才使县令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卢庄道在陪同太宗视察中,对太宗提出的问题,都对答如流,准确无误。甚至太宗随便点出一个囚徒来询问时,卢庄道对其姓名、年龄、籍贯,及其所犯罪行、量刑情况等,不用思考,就能及时流利地回答出来。

太宗视察完毕,要县令汇报卢庄道平时的学习和工作情况,县令便将卢庄道写的一些材料和盘托出,让太宗观看。

唐太宗见卢庄道对所分管工作了如指掌,对平时的工作认真负责,政绩如此突出,很是满意。于是当场口谕,将卢庄道晋升为监察御史,调回朝廷,全面负责中央御史台的工作。

杨惠之苦练成绝技

杨惠之,是唐朝末年著名的泥塑大师。在他十五岁那年,曾以泥塑绝技,把“金殿”改为“佛殿”,救了一位大臣全家人的性命。

这是怎么回事呢?

杨惠之出生在江苏太湖的一个普通平民家庭。他小的时候,聪明伶俐,喜欢读书,而且对父母所教内容一学就会。但是,当他长到五六岁时,才到入私塾上学的年龄,父亲就去世了,杨惠之上学的愿望也就成了泡影。母亲是个农家妇女,只好以替别人纺线和洗衣服维持家中生活。

有一天,杨惠之出去玩耍,来到太湖边上,见有许多孩子用泥堆长龙,觉得好玩,便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不久,杨惠之也学会了堆长龙,并且因为心灵手巧,比谁堆得都好看。又过了一段时间,杨惠之感到用泥堆长龙太单调,就用泥捏起人和动物来。开始,他捏出的人和动物,只有形状,没有表情,他就继续琢磨思考,并且把湖泥拿回家去捏。有一次,母亲帮人家干完活回家,看了看小惠之捏的小泥人,突然高兴地说:“好,你捏的这个小泥人会笑了!”

小惠之听了,也高兴地问道:“真的吗?看出笑来了?”

母亲说:“是真的,你站远一点看看!”

小惠之站起身来,走到母亲站着的地方一看,那泥人的确有笑模样,他高兴得蹦了起来,大声喊道:“我会捏笑着的泥人了!”

小泥人的笑模样,给他增添了巨大的信心,他下决心要捏出各种表情的泥人,捏出各种不同动作的动物。

有一天,他想捏两个打架的泥人,由于需要泥人举手抬腿,他捏到太阳下山也没有成功,便闷闷不乐地回屋睡觉去了,刚睡下一会儿,他突然想到了放风筝,大受启发。于是,他一把抓起衣服,就跑了出去。他一边走一边穿衣,找来细木棍和草秆,扎成两个人打架的姿势,在木棍和草秆的外面再用泥裹住,果然成功了。随后,他又用这种办法,捏出了各种形态的泥人。他拿着这些泥人到集市上去卖,每次都被一抢而空。从此,小惠之的名字也随泥人被传开了。

杨惠之十四岁那年,他去苏州卖泥人的消息,被阊门外寒山寺的住持听到了,便把他邀到寺中,请他用面为寺内捏几尊佛像。结果,他只用了两天的时间,就捏成了三尊不同形态的佛像,很受称赞。从此,每当他来到寒山寺,都要被住持请到寺中品茶、下棋。

有一天,杨惠之正在和寒山寺的住持下棋,突然有一位官样打扮的人,五十岁上下,面带愁容,心急火燎地进入禅房,见到住持,失声痛哭道:“兄长一定要设法救我全家性命啊!”

随后,那人就把家中变故对住持说了一遍。

来人名叫陈有天,在朝为官。年初,陈有天因父亲病逝,请假回乡处理丧事。待丧事处理完毕,陈有天见母亲因父亲去世终日悲伤不止,心中很是不安。为了让母亲高兴,他便命人在后花园中建了一座房子,里面装饰得富丽堂皇,像宫中的金殿一样。谁料不久,此事竟被他的仇人、奸臣李天奉知道了,便向皇帝奏了一本,说陈有天在家中私建金殿,图谋不轨,罪当不赦。皇帝大怒,立即派钦差大臣去实地察看,如果有此事,就将其全家押入京师问斩。

噩讯传来,陈有天吓得魂不附体,心想:自己把房子建得好一些,完全是一片孝心,没想到竟招来杀身之祸,连年迈的母亲也要跟着自己受刑,岂不是更大的不孝?为此,他痛不欲生,因寺内住持和他是至交,才来求救。

住持听后,也惊得面如土色。未等住持开口,杨惠之大怒说:“真是岂有此理!请陈大人不必着急,咱在钦差到来之前,捏上几尊佛像放进去,不就成佛堂了么?”

一句话提醒了住持,不由得拍手叫好说:“好主意!”

然后,他又把杨惠之介绍给陈有天说:“一时着急,忘了给你介绍,这位公子叫杨惠之,年龄虽小,但身怀泥塑绝技,看来能救你一家性命的,全在他了。”

陈有天听后,纳头便拜。

随后,杨惠之便和住持一起,来到陈有天家中,用面捏起佛像来。经过七天七夜的努力,他捏完大小佛像二十四尊,于是,“金殿”变成了“佛堂”。

但是过了一夜,第二天到佛堂一看,由于佛像是面捏的,一夜之间,就被老鼠咬得乱七八糟,完全失去了原来的面貌。陈有天一见,绝望地捶胸顿足说:“难道上苍真要灭我陈氏一家吗?”

住持也是唉声叹气,手足无措。

杨惠之见状,急忙劝道:“陈大人和师父不必如此,我重捏就是了,虽然离钦差到来的时间不长了,我加把劲,还是可以提前完成的!”

接着,杨惠之便重捏了起来,为了防止老鼠再咬,他改用湖泥做原料。五天之后,十八尊罗汉栩栩如生地被搬进了房内,“佛堂”又变成了“罗汉堂”。

陈有天家的一场灭顶之灾,就这样混过去了。直到唐朝灭亡后,“金殿”变“佛堂”的故事,才随着杨惠之的绝技被广泛传播开来。

萧颖士强记复棋局

萧颖士,字茂挺,出生于公元717年,兰陵(今山东枣庄)人。在仕途上,18岁为进士,补秘书正字,后被劾免,从事教育事业,号萧夫子;后为扬州功曹参军,以高才博字名扬天下。在文学方面,萧颖士是唐代著名散文家,工古文辞,语言朴实,与李华齐名。

萧颖士出生在一个世代官宦的文人家庭,是南北朝时梁朝鄱阳王萧恢的七世孙。他的父亲萧旻,能诗善文,对萧颖士的学习和成长有深刻的影响。

萧颖士生性聪慧,两岁开始读书识字,一遍即会;三岁学读经书,一览就成诵;到四岁,开始写文章,人们因而称他为神童。

同类推荐
  • 世界管理大师沟通创新学(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世界管理大师沟通创新学(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21世纪才刚刚开始,但我们可以预见这个新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随着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人的改革开放开始,这个泱泱大国,就开始了自己的又一次复兴。在过去的20多年里,我们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正是基于此,我们想到了要出一套世界大师的学术名著思想丛书。
  • 做个无敌小白领:让你少奋斗10年的职场秘籍

    做个无敌小白领:让你少奋斗10年的职场秘籍

    本书稿共5章,包括职场规划、职场技巧、职场能力的培养以及职场语言、职场处事技巧、职场发展等内容,可指导和帮助步入职场的年轻人适应职场。
  • 人生,在哪里转弯

    人生,在哪里转弯

    人生是一本书,书写的是自己的峥嵘岁月。可以精彩,可以平庸;可以厚道,可以轻薄;可以平顺,可以曲折。凝望回头路,有的留下光彩,有的留下遗憾;有的留有思考,有的只剩空白!我们不得不在午夜静静思考,扪心自问:人生究竟该在哪里转弯?
  • 禅味男女·绕指柔

    禅味男女·绕指柔

    本书从千百年来流传的经典禅理小故事中精选出208个禅故事,并将禅的智慧与现代生活中的工作、爱情、婚姻相融合,对禅的智慧进行通俗的阐释。
  • 转念的力量

    转念的力量

    《华严经》的《十地品》里,佛陀开示了菩萨依次修行的十种境界。而在这本书里,作者尝试用通俗易懂的说法,把这十种境界描述为十种心态,十种念头,并将其运用在实际生活中,看看十个念头的每一个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转变。讨论的是普通人如何透过念头的转化,化困厄为幸福,获得平静安宁的生活;针对的是普通人如何处理日常的烦恼,而非成佛。
热门推荐
  • 灭世邪神

    灭世邪神

    一个不能修炼的人,他只有拼着自己一腔热血为命运挣扎,得到家族一些传承他却无法解释家族的传承和历史,命运又一次的为他开了一个玩笑,也让他走上了与他人不同的道路。
  • 品读老子领导之道

    品读老子领导之道

    知者不言——不显耀聪明才是真聪明、祸福相依——遇福不骄、遇祸不馁、美行可以加人——高尚的品行能赢来高超的地位、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能成就大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立大志无畏起点低等。
  • 重生之前妻

    重生之前妻

    丈夫背叛让她心如死灰,小三更是嚣张的把她推下楼梯,夺去了她和孩子的性命。她指天发誓,决不罢休!重生回到五年前,再活一次,这一世,她绝不再唯唯诺诺,任人欺凌。
  • 行走的影子

    行走的影子

    京郊一个姓陈的鱼塘老板请过老莫一次。陈老板虽是养鱼的,气度却不凡。穿西装、扎领带,开着私家小轿车,据说还养了一个大学生情人。那天喝的是酒鬼,老莫嘴上说喝不惯,肚里却受用。老莫喝了不少,舌头硬得轮胎一样。仗着酒壮胆,老莫问陈老板养情人的事,陈老板笑而不答。他把老莫送回宾馆,拍着老莫的肩说,该出手时就出手,你有我有大家有。老莫还没回过味来,陈老板已带门离去。
  • 九洲之禁令森林

    九洲之禁令森林

    这四位神秘的骑士有着自己的代号和自己的坐骑:蛟龙---洛冰,毒蝎---雨夜,狴犴---千叶,神鹰---幻影。他们会用自己的意念来控制坐骑使自己的坐骑变得更强大,他们的力量也会随之增加。帝刹国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天域城是全程最大的贸易交易区。第二部分---天帝城是皇室贵族居住的地方,重兵把守,外来人和平民不得随意进入。第三部分---天幻城是平民和一些幻术者主要居住的地方。第四部分---禁令森林是一个禁地,不准任何人进入,那个森林就像从前被诅咒了一样,其实并不是被诅咒了,而是里面藏着一个秘密,所有人都不知道,只知道这个森林被诅咒了,直到有一天。。。
  • 中华歇后语(第七卷)

    中华歇后语(第七卷)

    歇后语是俗语的一种,也称俏皮话。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是一种具体的描述,或为现实生活、自然界的现象,或为历史上、文学中的典型人物,或纯粹是一种离奇的想象;后一部分则是从前一部分引申而出的、作者要表达的对事物的看法。它运用比喻、想象、夸张、借代、转义、谐音等手法,构思巧妙,生动形象,幽默俏皮,运用得当,常常会产生强烈的喜剧效果。在平时的言谈或文学创作中,如果能够使用恰当的歇后语,就会有助于交流思想、传达感情,使语言充满生活情趣,产生很强的感染力。
  • 佛说菩萨内戒经

    佛说菩萨内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超级股票人生

    超级股票人生

    我不能等死!天无绝人之路!一切从零开始而已!
  • 西域往事

    西域往事

    他是大将军的儿子,为人正直,性格迥异。爱人一家惨遭灭门,他却被污蔑成杀人凶手,锒铛入狱!逃出生天后寻找正真的凶手,无奈背后总是有个捕头对其穷追不舍,一次意外让他们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一男一女,一个逃犯一个女捕头,两人将上演什么样让人啼笑皆非却又动人心弦的故事呢?“你的本质并不坏,放弃吧!”老僧叹息道。张云逸紧攥着拳头,冲着他的背影说道:“你没有经历过我的一切,没资格评价我!”声调虽高,但底气却很薄弱,语气中没有自信。纵横江湖十余载,现在却落得一个偷盗的名声,可悲、可怜、可恨。
  • 烤烟房

    烤烟房

    一户烟农盖一座烤烟房相当于秦始皇修万里长城,所以大家互相帮忙。但有这么一位怪人,偏偏不用别人帮忙,老两口独自盖烤烟房,原来老人背后有一段说不出的隐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