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49600000016

第16章 妙笔生花(4)

杨收自幼聪慧,才思敏捷,加之出生在书香门第,耳濡目染,便养成了勤奋读书的良好习惯。到四五岁时,他便通读了《诗经》、《论语》等经典书籍,开口能诗,举止有礼,父母很是喜欢。但是,好景不长,在杨收七岁那年,父亲便去世了。母亲长孙氏把希望寄托在几个儿子身上。特别是杨收,母亲见他少言寡语,博学强记,很有发展前途,便亲自教他读经书,学史籍。小杨收也很有志气,善解人意。他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更加发奋读书,刻苦钻研,除了学懂弄通母亲教的知识外,他还自己给自己定了些学习任务:早上一首诗,晚上一篇文,长年坚持,从不间断。因此,到他十三岁时,对当时流行于世的主要历史典籍都学了一遍,并能通晓其意。尤其在写诗作文方面,不仅触景能思,思能成文,而且文新词美,意境深远;又因他读书面广,掌故丰富,所以,他每成诗文,其中必含典故,更加使文生辉,寓意深刻,令人读后回味无穷。

有一天,他和哥哥杨发去田中散步,南风徐徐,稻浪起伏,蛙声阵阵,野花飘香,真是美景醉人,令人心旷神怡。杨发一时心血来潮,对弟弟说:“景色如此秀丽,何不来一首诗助兴?”

杨收说:“不知大哥愿以何为题?”

杨发道:“就以那青蛙的叫声,来首《咏蛙》如何?”

杨收稍做思考,便朗声念道:

兔边分玉树,龙底耀铜仪。

会当同鼓吹,不复问官私。

该诗前三句的意思是说,在月宫,青蛙和白兔分列于玉一般的桂树两边;在地上,青蛙又显耀于铜仪的龙嘴之下(指张衡的地动仪);第三句用“会当同鼓吹”,把天上的、地上的联系在一起,虚实结合;最后一句,是用一个典故,结合前三句说:当天上的、地上的蛙声汇成一个声音时,就不要再问它们是属官家还是属私家的了。

这首诗最后一句“不复问官私”,就引用了发生在晋朝的一个有趣的典故。西晋惠帝司马衷是一个白痴,呆傻愚蠢,不堪造就。还是在他做太子的时候,有一次,他在皇家花园里玩耍,听到蛤蟆叫,就问左右:“这是什么在叫?”

左右回答说:“是蛤蟆叫。”

司马衷又问:“它这是为官家叫,还是为私家叫?”

对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问话,左右早已司空见惯,想笑又不敢笑,于是也像往常一样糊弄他说:“在官家地里的是为官叫,在私家地里的是为私叫,今在皇家花园,当然是为太子而叫了!”

杨发对杨收作诗引典故很感兴趣,随后,又让他以毛笔作一首诗,以为这次定然是引不出什么典故来了。不料,杨收竟又以《咏笔》为题吟道:

虽非囊中物,何坚不可钻。

一朝操政事,定使冠三端。

这里的囊中物,是指尖锐锋利、无不可透的锥子,也是一个典故,发生在战国时期。赵国有个大臣叫赵胜,是惠文王的弟弟,称平原君,常把门客的才能比做装在兜中的一把锥子,用不了多久,就会显露出来,这就是锥子被称为“囊中物”的来历。有一次,平原君为解邯郸之围(秦军围困邯郸),去楚国求救,需挑选文武全才之人一同前往。当时,门客毛遂自荐前往。他对平原君说:“现在就请您把我装进囊中,看看是否能破囊而出吧!”平原君见毛遂如此自信,便带他去了楚国。结果,说服了楚王,同意与赵联合,出兵抗秦,解了邯郸之围。

杨收在这首诗中是说:笔尖虽然不像锥子那么锋利,但又有什么钻不透的呢?文士一旦在朝靠笔端辅政,其笔端的作用,却常常超过武士的箭端和辩士的舌端,一定能成为“三端”之冠。杨收在这里暗示了自己的宏伟志向。

杨收二十六岁及第,任校书郎,后为太常博士;不久,拜侍御史、长安令、吏部员外郎。懿宗即位后,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终于登上了相位。

杨收任相之初,整军募士,屯兵积粮,抵御外侵,功绩卓著。但是,随着职务的不断升高,权力日重,便贪赃枉法起来,且越滑越远,广收贿赂。公元867年,他被罢去相信,贬为宣歙观察使;第二年,又被贬为端州司马;又过一年后,被削去一切职务,流放州,不久赐死。

杨收以才华横溢、飞黄腾达开始,至贪赃枉法、身败名裂而终,杨收的经历,令人痛心,发人深思。

林杰诗震观察使

林杰,字知周,出生于公元836年,侯官(今福建省福州市)人,自幼刻苦读书,勤于思考,博学多识;尤其在诗歌创作方面,他十多岁的时候,便提笔成文,出口成诗,被世人称为“神童”。

著名诗人郑立和他接触后,感到他才华实在出众,是一个罕见的奇才,所以特地为他作了《神童传》;著名学者刘重自荐为《神童传》作序,其名声随之大震。

林杰的父亲林肃,在福建观察使唐扶府中做一名偏将。他年近四十,膝下已有四个女儿,唯独缺少儿子。公元836年二月,林杰诞生,其喜悦心情可想而知。他总是乐呵呵地说:“不管怎么说,我这一身武艺,总算有了传人了!”

在林杰满一周岁“抓彩”时,林肃瞪大眼睛,恨不得拿着林杰的小手去抓那支箭,可是,他失望了:小林杰望了望“彩盘”,伸手竟抓起一本书来。林杰的母亲出身书香世家,精通诗书,见儿子抓了一本书,心中自然高兴,见丈夫闷闷不乐,知道他的心事,于是打圆场说:“这不很好吗?你是武将,儿子将来是文官,咱们家岂不是文武全才了吗?”

林肃听妻子这样一说,也觉有理,心中稍感安慰。

从林杰两岁开始,母亲就教他识字背诗。林杰生来才思敏捷,对母亲所教的知识一学就会。半年后,母亲改变了教他的方法,不再把识字和背诗分开,而是把诗写在纸上,教林杰边读、边写、边背,结果,到林杰三岁时,他不仅背下了二百多首诗,同时也认下了近三千字。母亲见儿子如此聪明强记,很是高兴。但她知道,自古以来的大诗人,没有一个是只读诗而成为诗人的,必须广学博览,知识雄厚。于是,便找来《六经》(《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春秋左传》)让他读。

小林杰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的好书,兴奋不已,没等母亲给他讲完为何要他读这些书的道理,使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到他五岁的时候,这六部经书他已经读了四遍,而且还读了曹植、左思、沈约、谢灵运等人的大量作品。这时,他自己也能写出一些较好的诗篇了。

这一年3月的一天,林肃陪观察使去福州的风景区厦门游春,经过上司批准,也把妻子和儿子带了去。当他们来到一座大寺庙时,发现寺院虽已破旧不堪,但前来上香的依然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很是热闹。特别是观察使唐扶,见自己所辖地区如此一派繁荣昌盛,心中更是高兴,便信口吟了一首诗,随从人员听了无不拍手称好。不料,年仅五岁的林杰这时也触景生情,接着也来了一首。只听他吟道:

羽客已登仙路去,丹炉草木尽凋残。

不知千载归何日,空使时人扫旧云。

因为这首诗调子低沉,和观察使的诗格格不入,林肃不由得大惊失色,当即怒斥了一句:“真是一派胡言!”

接着,林肃便向观察使请罪。

观察使唐扶是个爱惜人才的官员。他听了林杰的诗,既没有生气,也没有称赞,只是低着头,在细细地思考着什么,故对林肃的“谢罪”,好像根本没有听到。

顿时,现场鸦雀无声,一双双惶恐不安的眼睛死死盯着观察使的表情。

突然,他来到林杰跟前,一下子把他抱了起来,然后,哈哈大笑道:“好诗!好诗!”

随后,他又把林杰轻轻放在地上,拉着他的手对林肃说:“这就是你经常给我提起的那个孩子吧?真是奇才啊!”

随后,唐扶征得林肃夫妻二人的同意,便把林杰带回府中,让他到观察府办的子弟学校读书。

林杰因春游作诗受到观察使唐扶的称赞,并被接到观察府所办的子弟学校读书。这无论是对林杰的家庭,还是对林杰本人,都是一件十分风光的事。但林杰并未因此就自满自足起来,而是把这次机遇当作一种动力,更加刻苦认真地学习。在这里,他读到了在家读不到的书,其中最感兴趣的,就是南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沈约的《四声谱》,使他在文学创作理论和韵律知识方面受益匪浅,为他后来提高创作质量打下了理论基础。

林杰七岁那年的七月七日,一个人在观察府内散步,望着天上的牛郎织女星,记起了母亲曾给他讲的故事:“织女星原是天帝的女儿,牛郎星则是人间的一个放牛娃,人间和天堂隔着的那条河,叫银河。那放牛娃的父母早就死了,哥哥虐待他,分家时只给他一头老牛。从此,放牛娃便与老牛相依为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慢慢地放牛娃长大了,到了娶妻的年龄。突然有一天,老牛说话了:‘你的媳妇就要来了。明天中午,七名仙女要到河中洗澡,其中那名叫织女的就是你的媳妇。你悄悄地把她的衣服拿走,她就会留下和你一起过日子。’牛郎按着老牛的话去做了。待其他女子走后,织女就和牛郎结了婚,留在了人间。一年后,他们生了一男一女。后来,王母娘娘发现了他们的事,就派天兵天将把织女抓了回去。老牛这时又说话了:‘待我死后,你把我的皮剥下来,带上你的两个孩子,披上我的皮,就可上天找织女了。’老牛说完,当即死去。牛朗按着老牛说的去做了,挑着儿女,披着牛皮,果然来到了天上。但是,王母娘娘知道牛朗一定会追来,便把那条银河也搬到了天上,牛郎又过不去了,孩子哭着叫妈妈,牛郎和织女在河的两岸落泪。他们的真情感动了天上的喜鹊,都纷纷飞来为他们搭桥。在七月七日这天晚上,牛郎和织女终于通过鹊桥得到团圆。王母娘娘见了这种情景,也受了感动,便同意他们每年的七月七日这天晚上相见。”

在林杰仰望着牛郎织女星时,观察使唐扶走了过来,见林杰看牛郎织女星看得出神,便亲切地拉着林杰的手说:“孩子,知道这个故事吗?”

林杰说:“在我四岁那年,听妈妈讲过。”

唐扶又问:“能以此吟首诗吗?”

林杰点头答应,接着稍加思考,便吟道:

七夕今朝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乞巧”,是乞求技巧的意思。在过去,未结婚的姑娘每到七月七日的这天晚上,趁着织女出来和牛郎相会的时刻,都要烧香磕头,乞求织女传授给她们织锦缎的技巧,所以这天又叫“乞巧节”。

观察使唐扶听了林杰的诗,称赞说:“好,好,看来你到府中就学后进步不小啊!孩子,好好学吧,将来你一定会成才的!”

不幸的是,正在林杰学习日进、写诗日新、名声日大的时候,竟在公元853年10月因病去世了,时年只有17岁。

王禹偁五岁咏莲

王禹偁是我国北宋初年著名诗人,曾一度占据诗坛领袖地位。他的诗风格清新朴素,表现现实生活,反映民生疾苦,同情人民,抨击时弊,敢于冒犯权贵,具有强烈的士大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人们所推崇和称赞。他还针对当时诗坛文风华靡的倾向,倡导继承杜甫、白居易以及韩愈、柳宗元的现实主义传统,为宋诗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王禹偁,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他出生农民家庭,父亲以磨面来养活全家,日子过得不很宽裕。但是父亲立志要把小禹培养成能有一番作为的人,于是全家节衣缩食,省吃俭用,供他念书。小禹偁天生聪慧,刻苦好学,五六岁就能写诗作文,被乡亲们誉为“神童”。

相传,在王禹偁5岁的那年夏天,太守府里满池的荷花开了,荷叶碧绿如玉,紧密相连,宛如绿绒毯子铺在池面上,荷茎从中亭亭直立,上托一朵朵莲花,有红的,有白的,相互交错,美丽极了。太守带着僚属们前来观赏,想借此机会赋诗作联,饮酒娱乐。可是面对如此美景,大家都嘟囔着嘴,吟不出佳辞丽句来。看到如此冷清尴尬的局面,一位名叫毕文简的僚属向太守推荐说,附近有个叫王禹偁的小孩会写诗,不妨让他来试一试,也活跃一下这里的气氛。太守一听5岁的孩子会写诗,有了兴趣,马上派人把小禹偁找了来,当即叫他咏白莲花。小禹偁在众多官员们面前一点儿也不紧张,沉着老练、思索片刻,微笑着提起了笔,挥毫写下一首五言《咏白莲》:

昨夜三更后,

嫦娥坠玉簪。

冯夷不敢受,

捧出碧波心。

这首诗构思新奇,形象鲜明,语言凝炼,用典精巧,把白莲花比喻成嫦娥的白玉簪子,贴切生动。诗的大意是:昨天三更深夜后,月中嫦娥梳妆时不小心把白玉簪子掉到了水中。水中神仙冯夷拾到了这样名贵的首饰,却不敢占为己有。于是双手把它捧出水面,成了万顷碧波中的美丽莲花。这里,小禹偁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地把优美的神话溶入诗句当中,自然新巧,不露痕迹,使诗歌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增强了诗歌的感人魅力。

太守和僚属们反复吟诵咀嚼,连连叫好。他们惊诧于小禹偁沉着端庄的仪态,惊诧于他的天资聪颖,才华早露。相形见绌,他们也为自己深感羞愧难容。

最使他们吃惊的是:小禹偁穿着极其简朴,一看就不是富家子弟,而是农家孩子。农家孩子怎么能如此聪慧过人,才思敏捷呢?他们同时发出了疑问。

原来,小禹偁除读书学习以外,还常常跟着父亲到济州太守府去送面粉。他羡慕富家子弟的良好学习条件,一有机会便去看他们上课,想跟他们学点新鲜东西。

同类推荐
  • 社交送礼全攻略

    社交送礼全攻略

    本书是专门介绍送礼艺术的大众通俗读物。书中紧密结合现代社会的人际交往实际,分别从礼尚往来、精心准备、礼品包装、有礼有节、独具创意、抓住时机、我爱我家、友谊情深、职来职往、商务公关、各个击破、涉外送礼等十二方面详细讲述了不同对象、不同时机、不同情况下的送礼学问及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教你针对不同人、事、时给出不同的送礼好点子,不论你是给父母、小孩、兄弟、姐妹、情人、朋友还是同事、客户、领导、下属,或者是丈夫、妻子、外国人……让你的每件礼物都使人难忘。这是一本家家有关、人人有用的送礼指南,它是一本满载“不可不知的礼尚往来的学问”的秘籍。
  • 低调做人的艺术

    低调做人的艺术

    本书从低调做人的原则;低调做人的策略;低调做人的方法;低调做人的技巧;以及低调做人在职场中的应用等七个方面。详尽的讲解了低调做人在生活、职场中的运用,事例丰富,条理清晰,语言通俗易懂,是一部适合广大青年读者阅读的成功励志类图书。
  • 20几岁学点交际学(每天学一点时尚阅读书系列)

    20几岁学点交际学(每天学一点时尚阅读书系列)

    《20几岁学点交际学》内容简介:21世纪,什么最珍贵,人,21世纪,什么最难得,人才,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际网,每个人都期望成为人才,而人才的背后必须要有强大的人脉网,而促成这一切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个人的交际手腕,与上司交流需要机会,与同事沟通需要技巧,与朋友攀谈需要口才,求人办事、化解矛盾、加薪晋升……这些都需要你具备高超的交际手腕!
  • 养心禅:激发心灵能量的生活禅修

    养心禅:激发心灵能量的生活禅修

    本书用极具智慧的语言为我们指点迷津,告诉我们如何创造禅意生活,如何修身养性,如何为自己营造清净从容、悠然舒缓的境界,让疲惫的身心得到真正的释放,以平常心去面对纷繁复杂,让我们在职场中更加游刃有余,以人格修炼的完善来促进事功的建立,也使我们对人生旅途的温馨驿站有更深刻的感悟。
  • 萧何的奋斗笔记

    萧何的奋斗笔记

    萧何,是为数不多的青史留名又善始善终的谋士。《萧何的奋斗笔记》讲述了萧何跌宕起伏的一生。尤为难得的是,全书的视角很现代,语言通俗幽默,以萧何的官场升迁经历为蓝本,道出了楚汉传奇中的人性百态。从基层的科级干部,到万人之上的国级干部,萧何的职场奋斗史,不仅突出了其智商情商双高的经国之才,还勾勒了一个相互制衡、人情交错的官场形态,如何成功处理同事、兄弟、上下级等关系的职场秘籍。
热门推荐
  • 经济读本

    经济读本

    《经济读本》:如果你读了之后,能够清晰地看到党和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带给自己的经济前景,能够利用这些政策进行有效益的经济活动,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富足的生活,并为家乡的发展增添马力,那就是给我们的最大欣慰了。
  • 无尽的剑道

    无尽的剑道

    一个梦,改变一个少年的一生。是重蹈覆辙,还是逆天改命。看一位少年是如何持剑行天下,走上一条无尽的剑道之路。
  • 灵魂移位

    灵魂移位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群太监上青楼│╚───┈┈┈-──╝学问之美,在于使人一头雾水:诗歌之美,在于煽动男女出轨:女人之美.在于傻得无怨无悔:男人之美,在于说谎说得白日见鬼!他的梦想不是当什么名人,而是幻想自己带着二流异能,变成有钱的大少爷,家有良田千顷,终日不学无术,没事领着一群狗奴才上街去调戏一下良家少女……低调才是最牛B的炫耀!奈何总有一些不长眼的蠢材,以为自己很牛叉的去挑战他的个性!武功再高,也怕菜刀,穿的再刁,一砖撂倒!任何在我面前装B的人都要被华丽的轰杀掉!真男人不解释!男人总要承受一些压力,但一定要金枪不倒!~『★★★★★都市精品小说:深度→内涵→YY→偷情→合理◆站在天堂看地狱,人生就象情景剧,站在地狱看天堂,为谁辛苦为谁忙.原来还是人间的生活最爽』
  • 波士堂:商道即人道

    波士堂:商道即人道

    《波士堂:商道即人道》(BOSS TOWN)是由第一财经呈献、唯众传播制作的中国第一档商业脱口秀节目,节目主张“商道即人道,财经也轻松”。每期邀请一……
  • 浣溪纱:自在飞花轻似梦

    浣溪纱:自在飞花轻似梦

    本是相偕出游的一行人,一梦醒来便身处异时空。看似平安喜乐的生活中,是否掩藏着什么阴谋?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若只是一场梦,就让她一人沉入梦中吧……
  • 龙的栽培

    龙的栽培

    二十多年的研究,通过“大脑能量”,婴儿心理发育观察和特殊资料三条线索,对人脑奥秘大解码,具有学术价值:一人脑是怎样分工完成对物体的表征功能、信息自动提取功能和字典功能的工作;二人脑的工作机制,解释了所有的心理学问题,并填补了学术中的缺白。实用价值:1生育前如何为后代创造先天条件;2理解潜能的开发意义,有效地进行早期教育和家庭教育;3运用“公式图格”能轻松地破解数学中有难度的应用题;4学会“编码记忆”能解决普通人的记忆问题;
  • 乱世浮屠

    乱世浮屠

    明朝末年后金入侵中原,每到一处烧杀抢虐,江湖武林也帮助大明抵抗侵略,但是汗王努尔哈赤有更大的阴谋,派人抢武功秘籍,暗则派人在中原武林建教,因为他想要统治中原一切。
  • 香岩洗心水禅师语录

    香岩洗心水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巫婆的生活大爆炸

    巫婆的生活大爆炸

    不就是半夜熬夜玩个电脑么,不就是一不小心把电脑君玩炸了么,喂喂喂,怎么电脑还有人格啊!到我梦里报复我算怎么回事?!还把我送到了一个诡异的世界?!如花妙龄的我竟然变成了巫婆?!罢了罢了,既来之则安之,拿起我的小扫把,召唤我的小灵兽,姑奶奶不闹他个天翻地覆岂不是对不起送我过来的电脑君?
  • TFBOYS的爱火花

    TFBOYS的爱火花

    一次次的分离,一次次的等待与守候,你们的爱情不离不弃,因为一次次的挫折,你们相散而相聚,你对她的爱,她对你的情,你们都互相明白,而你们在爱情的长跑中又该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