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49600000015

第15章 妙笔生花(3)

不久,这首小诗广泛流传于社会,深受世人赞赏。徐惠在一片赞扬声中,并没有沾沾自喜,更加如饥似渴地投入了学习之中。她终日手不释卷,锲而不舍,习诗作文越发勤奋。到她十六岁的时候,就已是闻名遐迩的才女了。就是在这一年,徐惠的名字传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耳中,太宗把她召进宫去,当场测试,见其不仅才似山间泉涌,且貌如天仙,龙心大悦,即刻下诏纳其为才人。

徐惠入宫后,深爱太宗宠爱。她并没有恃宠生骄,而是利用这一条件,引古鉴今,上谏直言,从忧国忧民的角度,提出许多建议。这些意见都被太宗欣然采纳了。

公元649年,太宗病死。徐惠以失去知音而哀痛成疾,第二年去世,时年二十四岁,赐号贤妃。

七龄女吟诗感女皇

武则天做皇帝年间,在四川成都郊区的一个村子里,有一对兄妹。父母相继去世,哥哥当时十六岁,妹妹才七岁,兄妹相依为命,靠父母留下的家产,共度时光。

父母去世前,他们兄妹二人在一起读书。妹妹年龄虽小,但聪明伶俐,学习刻苦,读经学史,过目不忘,尤其对诗,更有兴趣。到父母去世时,她写诗已经有了点名气,被乡里称为“女博士”。她的哥哥年龄虽然大些,也很聪明,因为贪玩,学习又不用功,成绩总也赶不上妹妹。特别是父母去世后,哥哥感到失去依靠,心灰意冷,整天愁眉苦脸,学习就更没劲头了。对此,妹妹心中十分焦急,曾哭着对哥哥说:“你整日这样下去,何时是头,有何出头之日?人死不能复生,只有牢记父亲临终前的教诲,发愤读书,尽快成才,长大后干成一番事业,光耀门庭,才能让父母九泉之下放心啊!”

但是,哥哥仍然没有起色,妹妹也无可奈何了,只有自己加倍努力,以告慰父母在天之灵。

突然有一天,皇帝诏书颁到四川,让哥哥护送号称“女博士”的妹妹进京。哥哥听了,不知吉凶,心中惶恐不安,妹妹却坦然地对哥哥说:“咱们一不偷,二不抢,犯法的事不做,去就是了,有什么可怕的?”

圣命难违,哥哥只好陪妹妹来到京城。

兄妹进宫后,宫女带着他们去见皇帝,恰巧遇上武则天在院内散步,宦官、宫女前呼后拥,甚是威风。

妹妹一见,心中明白,不等宫女禀报,便急忙走上前去,跪地拜道:“民女奉诏前来求见,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武则天低头一看,只见那女孩眼如秋水,面似桃花,文静礼貌,说话动听,高兴地命宫女将她扶起问道:“真是个好孩子。说说看,你第一次进宫,我们又没见过面,你怎么就断定我是皇帝呢?”

那女孩道:“您不仅端庄美丽,而且气宇轩昂,英气逼人,皇冠上有紫色的王气缭绕,这是除了皇上,其他任何人都不可能出现的啊!”

武则天一听,更加感到她出语不凡。接着,武则天又考察了她诗书礼易方面的学问,那女孩则有问必答,无所不通,还不时引用精辟的名言及历史典故,以阐述个人的见解,众人听了都为她喝彩叫好。

几天之后,那女孩子提出要和哥哥一块回乡。武则天感到她的确才华出众,决定将她留在宫中,让她的哥哥一人回乡。于是,武则天在那女孩陪她散步的时候,便把自己的决定提了出来,并让那女孩以送兄回家为题吟一首诗。

那女孩听了,不由得潸然泪下,抬头望一望空中,恰有一群大雁,列队整齐,啾啾地叫着向南飞去,于是脱口吟道: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飞。

所嗟人异雁,不做一行归。

女孩在这首诗中,前两句借别路、白云、离亭和正在凋落的树叶等带伤感色彩的景物,来表达她不愿离开哥哥的那份依依惜别之情;后两句则抓住空中的大雁借题发挥,说大雁都有同走同归的自由,而我却不能和哥哥同来同归,真是人还不如雁啊!

武则天听了,也感到他们兄妹情深,不忍拆散,便赏赐了那女孩许多金银珠宝,令她和哥哥一同回故乡去了。

苏週词美兔活

苏週,字廷硕,出生于公元670年,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人,少为进士,后迁左台监察御史,又晋给事中,加修文馆学士,拜中书舍人,官至宰相。他为政期间,生活俭朴,关心百姓,发展生产,颇有政绩。在文学方面,又是著名诗人,与张说齐名,并称为“燕许大手笔”。

苏週小的时候,以聪敏好学、才华出众被称为神童。

苏週出身于宰相之家,他的父亲名苏环,字昌容,博览群书,很有学问,在中宗、睿宗时连当两朝宰相,可谓门庭显赫。

显赫的门庭,给苏週创造了优越的学习条件。身居要职的父亲,更是望子成龙,从小便教苏週读书识字。苏週也很争气,继承了父辈酷爱读书的优良传统,加之天资聪慧,一千多字的文章只看一遍,就能背诵,父母都很喜爱他。

但是,苏週的刻苦读书,并不是按他父亲要求的那样闭门读书,而是喜欢把书读活。为此,他每读完一部著作,都想对别人说说,谈谈自己的看法。他发现在家中干活的那些佣人,有的也读过一些书,每当他把自己读过的内容像讲故事一样讲给他们听的时候,他们都听得津津有味。一些有文化的佣人,见少主人愿意和他们接近,都很高兴,也都把自己所知道的讲给他听。更使他感兴趣的,是那些佣人都或多或少地掌握一些名不见经传的民间传说和故事,还有一些民歌民谣。

不久,苏週便和家中一些佣人成了朋友。他的父亲苏环知道后,对他大发雷霆说:“你身为相府少爷,不把精力放在读书上,竟和那些奴仆混在一起,成何体统?我苏氏门庭几代为官,你现在不闭门读书,将来靠什么去继承苏家产业?今后若再与他们来往,我将把你赶出家门!”

开始,苏週遵照父亲的教训,也着实闭门读了几天圣贤经典。可是不久,他便感到闭门读书,书本知识的确多了一些,但思想却空虚了,特别是在写诗作文章方面没词了。他再也不甘心闭门读书,但又怕父亲责备,便想了个办法:父亲在家时,闭门读书;父亲上朝或出门时,仍和那些佣人在一起。母亲发现后劝他,他依然我行我素。结果,在他八岁那年十一月的一天,他的行踪被父亲发现,认为他不可救药,一怒之下,把他赶到了马棚,意思是想叫他过过奴仆的生活,受几天罪,忍受不住时,就能痛改前非,彻底悔悟,到那时,再让他回到书房。

苏环没有想到,他这样做正中苏週下怀,他再也不用弄虚作假地闭门读书了。他来到马棚之后,把读书和与佣人交谈及写诗作文,在时间上作了科学的安排。白天,佣人们各自去干活,苏週就专心致志地读书;晚上,佣人们回来了,苏週便坐在炉火旁听他们讲一天的见闻;待佣人都睡了,他借着未熄的炉火光亮,继续读书。第二天天一亮,他便将头天晚上听到的,或写成日记,或写成诗篇,或作成文章。

一晃两个月过去。有一天,苏环下朝回来,晚上在庭院散步,忽然记起了关在马棚中的儿子,便向马棚走去。他要看看儿子在这里的生活,问问他在这里“改造”得怎么样了。他悄悄地靠近马棚,从窗口往里一看,佣人们都睡了,鼾声一个比一个打得响,儿子苏週正独坐炉火旁,聚精会神地读书;由于天气寒冷,炉火微弱,儿子一会儿跺跺脚,一会儿搓搓手,但眼睛却始终未离开书本。苏环为儿子如此刻苦读书而高兴,也以为他彻底悔悟了,于是便走了进去。

他询问了苏週这两个月的情况,拿走了苏週的全部诗篇和文章。他发现,苏週的学业有了很大进步;他更发现,苏週的诗和文与在书房写的截然不同,充满了浓烈的生活气息。他非常感动,亲自把儿子接回了书房,眼睛有些湿润地说:“好孩子,有志气,为父错怪你了。从今以后,就按你自己的意愿去做吧!”小苏週眼睛也湿润了,一下扑到父亲怀中,亲热地说了一声:“谢谢父亲!”

苏週自幼刻苦读书,特别是经过马棚苦读后,在学业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在赋诗作文方面,更是取得了惊人的成绩。通过这个事件,使苏环认识到,儿子在诗文方面之所以取得了惊人的成绩,是因为他接触了群众,接触了生活,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思想。于是,他不仅亲自将苏週接回了书房,放开了对苏週的约束,而且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主动地带苏週外出行猎,游山玩水。苏週更是眼勤、脑勤、手勤,每次外出回来,都要把所见所闻写成诗篇和文章,送给父亲修改和评点。

这一日,苏週又随父亲外出行猎,满载而归。高兴之余,苏环忽然指着挂在走廓墙上的一只雪白的死兔,让苏週写一首诗。

苏週稍加思考,随口吟道:

兔子死蓝弹,将来挂竹竿,

试将明镜照,无疑月中看。

这首诗的后两句,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像力,说虽然是只死兔,只要用圆镜一照,就成了月中的玉兔了。

苏环听了,拍手称赞说:“好一个‘镜中照’、‘月中看’,真是写活了!”

此后,苏环更加喜欢苏週,并且常常和他一块写诗作赋。

功夫不负有心人。苏週由于自幼勤奋读书,吃苦耐劳,长大后不仅成了一位很有名的文学家,而且十九岁时便考中了进士,后被唐玄宗封为中书舍人。这时他的父亲苏环官为同中书门下三品,父子同掌机枢,很是荣耀。朝廷中诏旨、诰文等重要文件,都由苏週拟定,很受玄宗信任。当时朝中有个叫李峤的中书令,少有文辞,十五岁通《五经》,二十岁擢进士,后官至宰相。由于他以文辞著称,和当时著名文人苏味道、崔融、杜审言齐名,被称为“文章四友”,可见其名气和影响;就连他也很佩服苏週的才华,曾对其赞叹说:“苏週思如涌泉,李峤实在是比不上他啊!”

窦巩“奇童奇作”

窦巩,唐朝诗人,字友封,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人,公元807年中进士,封左拾遗,元稹为浙东观察使时,窦巩是副职;元稹是武昌刺史时,他又是副职,“平居与人言论议事,吻动而不发”,世号称“嗫嚅翁”。

窦巩出身于书香世家,他的父亲和叔父都是当时的学问家,尤善写诗,都很有名气。他兄弟五人,老大叫窦牟,老二叫窦常,老三叫窦群,老四叫窦庠,窦巩最小。这五兄弟在父辈的影响下,自幼聪明,喜欢读书,而且刻苦好学,非常勤奋。他们常常进行读书比赛,看谁读得快,读得多,领会得深刻。他们还和他们的父辈一样,既喜欢读史书,又对诗歌有着浓厚的兴趣。长大后在诗的领域里他们都很有名气,在当时被称为“五星”,并且联合写了一部书,叫《窦氏联珠集》。不仅如此,后来这五兄弟又都考中了进士,入朝为官。

这五兄弟中,在写诗方面最有才气、最有成就的是窦巩。在他刚刚十二三岁时,就因写了一首《放鱼》诗而被称为神童了。

窦巩小的时候,和他的几个哥哥们相比,更喜欢读书。他除了喜读《诗经》、《楚辞》和曹植等著名大手笔的诗作外,也喜欢读《春秋》、《史记》和《汉书》,还喜欢读《易经》等占卜方面的书,兴趣十分广泛。正如有的史书在评论他时所说的:“少博览,无不通。”从性格上来说,窦巩开朗豁达,喜欢谈古论今。但是,由于当时他的几个哥哥都已入朝做官,并且官位显达,门前常常是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诸位兄长因他年龄小,又不善言谈,生怕他在那些达官贵人面前说错了话,招惹是非,故一有客人来拜访,便把他撵到后院书房去,久而久之,窦巩便感到受压抑,心中苦闷。

有一天,家中又来了客人,哥哥又要把他撵到后院书房去,他不愿意去,便心情郁郁地走了出来。当他漫步来到一个池塘时,正好看到有人往池塘中放鱼。望着那鱼被放入塘后,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的样子,窦巩深有感触,便写了一首诗,取名《放鱼》。其诗云:

黄金赎得免刀痕,闻道禽鱼也感恩。

好去长江千万里,不须辛苦上龙门。

不难看出,小作者是借这首诗自述胸怀。他以鱼起兴,以鱼抒情,渴望“好去长江千万里”,像鱼儿那样在大江大海中畅游。这首诗构思奇巧,词简意深,感情真挚,随意自然,不加雕琢,而功夫自显。他的二哥窦常发现后,大感惊奇,既为弟弟被压抑的心情而不安,更为弟弟这样幼小的年龄,就能写出这种句美意深的诗而高兴。从此,再有客人来访时,几位哥哥不但不撵他到后院书房去,还有意识地把他介绍给客人,并拿出他写的《放鱼》一诗让客人看。于是,他的名声就被传了出去,并和他的那首诗一同被世人称为“奇童奇作”。

窦巩虽不再受哥哥的“管制”了,但多年的约束却使他养成了谨语慎言的性格;即使后来为官,每与人交谈,也常常是吞吞吐吐,生怕说错了话。也许正是这个缘故,人们才称他为“嗫嚅翁”的吧!

窦巩一生写了很多诗篇,但“文集散落,未暇编录”,仅存诗四十首编入《全唐诗》中。

杨收作诗隐典故

杨收,字藏之,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唐懿宗时任宰相。

杨收的父亲杨遗直,是当时的一个大儒,通晓诗书礼乐,尤对孔子的《论语》、《春秋》研读精细,并因此做过濠州录事参军,辞官后,客居苏州,专门从事讲学工作。杨收与大哥杨发、弟弟杨严以及三个儿子都是进士,使得其家“一门六进士”,在当地成为美谈。特别是杨收,在小的时候,就以作诗善用典故而闻名乡里,被“吴人呼为神童”。

同类推荐
  • 做个好女人:男人最欣赏的10种女人

    做个好女人:男人最欣赏的10种女人

    本书介绍的这10种女人,虽然都有各自的性格与魅力,但是她们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她们都是男人及所有的人最仰慕、最欣赏的女人。她们的生活情态,个性爱好,气质修养、风度内涵,虽各有千秋,但她们却能让自己修行成为精品女人,当然她们也都有独到的气质与套路。本书中提到的好女人的标准,充分反映了如今男人的审美观和价值取向,它不仅为女人们提供了明确的奋斗方向,而且指出了奋斗的途径和方法。所以,不管是女人还是男人,这本书都不容错过!
  • 二十几岁,规划你的人生

    二十几岁,规划你的人生

    二十几岁的人,想法很多,但是真正着手去做的人不多,我们总是自己找一大堆借口,事实上这些所谓的借口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由,只要想做,总会挤出时间。那些忙得不亦乐乎的人,有多少时间用在重要的事情上?二十几岁时,只要我们确定了一种不服输的人生精神,最终就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人生境界,完成从弱势地位到强势地位的转换,在社会中争取到最大的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
  • 离开公司你什么都不是(全新修订版)

    离开公司你什么都不是(全新修订版)

    你是怎么看待公司的?你在为谁工作?本书重点解决这两个问题。在本书中,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告诉你如何处理个人与公司、个人与团队、个人与上司之间的关系,如何调整自己的职场心态,从而在公司这个平台上实现自身的成长,在为公司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
  • 职场潜规则

    职场潜规则

    本书一开始就颠覆了“只要努力工作就可以”、“只要自己做得好就会成功”的传统想法。个人主义不再存在,人际互动才能带领团队创造新局面,而人脉存折更是为自己创造机会的最好投资。了解职场潜规则,才能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上明哲保身,以对抗职场的黑暗面,避免成为权力斗争下的牺牲品。本书将职场求胜法则,有条理地加以整合,让读者更能深刻体会与融汇贯通。
  • 职场谈星:火象篇

    职场谈星:火象篇

    如果你热情似火,性格奔放、是个急性子,那你可能是个火象星座的家伙,白羊座、狮子座or射手座?这样的你在职场上可能因为勇于开拓、对工作保持高度热情而受到老板的赏识,也可能因为做事莽撞、容易冲动而惹恼了同事。
热门推荐
  • 中华蒙学四大名著·百家姓

    中华蒙学四大名著·百家姓

    繁忙的工作、沉重的压力、奔波的旅程、浮躁的心绪……,您是否愿意享受片刻的宁静?《轻松阅读·人文手卷》,史海撷英,去粗取精,能让您在文化经典的海洋中享受心灵的清闲!《百家姓》成书于北宋初期,将常见的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仿佛一首四言长诗,便于诵读和记忆,因此广为流传。原书共收录了姓氏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本书选取了较常见、较吸引读者、资料较详尽的姓氏加以介绍。
  • 太平天国战记

    太平天国战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镇魔之说

    镇魔之说

    他本来只是想做个普通的凡人,却身具传说中的魔体。为了心目中的女孩,毅然走上不归的修道路。可最后发现,原来一切都在他人的安排之中。一部奇异的魔功,在潜意识中改变着他那平凡的性格。怎样才能走上顶峰,不受他人掌控!怎样才能保护在乎的人,不再让他们从身边离去!杀,杀,杀!唯有一路杀来,他才知道,什么才叫做道理,什么才叫做拥有。PS:收藏票票打赏批评新人不易谢谢各位!
  • 创新世纪之魔兽之祸

    创新世纪之魔兽之祸

    在这个世纪人类饱受魔兽的残害我们只有绝地反击去重新称霸这边大陆所以,只有变强
  • 红白黑

    红白黑

    大学生蔡虹,为抗日参加了新四军,凭着对党对人民的赤胆忠心和对敌人的刻骨仇恨,他作战勇敢,屡建战功。改任后勤部长后,他深入敌后,与国民党军阀、特务、日本侵略者、汪伪汉奸,以及湖匪、地痞流氓等各色人物斗智斗勇。
  • 承言欢

    承言欢

    终须奉长剑,直上三重天。不断此生念,怎堪大道间?尽在承言欢……
  • ballads lyrics and poems of old france

    ballads lyrics and poems of old fran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世界经典神话故事全集:妖魔鬼怪的故事

    世界经典神话故事全集:妖魔鬼怪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神话故事全集》包括《开天辟地的故事》、《神迹仙踪的故事》、《妖魔鬼怪的故事》、《鱼龙精灵的故事》、《荒诞不经的故事》、《奇异自然的故事》、《万物有灵的故事》、《鸟兽灵异的故事》、《英雄传说的故事》和《风俗源流的故事》10册,内容囊括了古今中外著名神话故事数百篇,既有一定的代表性,又有一定的普遍性,非常适合青少年学习和收藏。
  • 慈悲秘境

    慈悲秘境

    伽蓝,原意是指僧众共住的园林,即寺院,指代清净无我之地。用于人名,那也只是个神情平淡如水、喜怒不形于色的男子而已。他的机缘,际会在乱世之中,在人类最后蜷缩的虚实两界与妖魔界的彼此杀伐之间。他在冥冥之中追寻着属于他的慈悲大道,那并非对于某一人的深情和独眷,是在反复得失、反复思索之后,终于冷却本心的苍茫救赎。
  • 未来再见:痞子遇萌鬼

    未来再见:痞子遇萌鬼

    顾凡,快递小哥一枚。有一从‘熊孩子’一块儿长成‘熊大人’的竹马。也有一从小结下梁子就此作对到大仍然甩不掉的另一种意义上的竹马。插科打诨斗斗气儿,日子也算过的顺遂。直到有一天,‘逃打’的顾凡走进了‘荒郊野岭’处的一间出租屋......房租便宜拎包即住的上上选,附赠‘厉鬼’一枚保你生活乐悠悠,这是您的租房合同,请接收~“...你趁小爷我睡觉时都做了什么?!为什么我今儿出门看到满大街都是鬼?!”“矮油,小凡凡不要炸毛嘛,这不是为了让你多长点见识嘛,看多了就不怕了,乖~”这日子没法儿过了!谁来收了这‘妖孽’吧有重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