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45600000053

第53章 儒学思想辑录(4)

“天下为公”虽然是古语,但依然铿锵有力、意犹未尽。“天下为公”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数千年来无数仁人志士追求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和精神境界。

仁政

仁政是儒家的政治主张。认为统治者宽厚待民,施以恩惠,有利争取民心。

孔子在对仁的解释中,已有关于仁政的思想。孟子发挥孔子学说,明确提出仁政的主张。

仁政学说是孟子思想的中心内容,是孟子为之奋斗了一辈子的政治理想。

良知

良知是儒家称人类先天具有的道德意识。

良知,是人的一种天赋的道德观念,就是孟子所说的“不虑而知”,王阳明所说的“不假外求”,是生而知之,而且是“被圣灵充满”的优良之知。

王阳明所称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也就是“天理、天则、道”。他说:“鄙夫自知的是非便是他本来天则”“良知即是道”、“良知即是天理”。如“人皆有之”、“非由外铄”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即“仁义礼智”,等。

天时

儒家对天时的解释有三点:

一是天道运行的规律;二是宜于做某事的自然气候条件;三是指天命。

地利

儒家对地利有两种解释。一是对农业生产有利的土地条件;二是地理优势。

天时通常指大环境,乃天下大势也,地利则指的是小环境,指我们所处的周边局势。

人和

人和是人心所向,上下团结,人事和协,民心和乐。

人际关系就是生产力,最大的商务社交平台。孟子把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进行比较。强调战争中人和的作用。并由人和推演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观点。

仁厚

“治术”即治理国家的方法;“儒术”即儒家的方法。

意思是说:治理国家之所以必定要本于儒家的方法,主要的原因乃在于儒家的治国之道都出于仁家宽厚之心。

和为贵

和是和谐,是和平,是和合。而在方法论的意义上,则是和为贵。“以和为贵”是我国文化的根本特征和基本价值取向。“君子和而不同”正是对和这一理念的具体阐发。

“和而不同”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今天和而不同是人类共同生存的基本条件和基本法则。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有两个观点极具现实价值:一个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另一个就是“君子和而不同”。

前者已被《世界人类责任宣言》确定为全球治理的“黄金规则”;后者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和多元世界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四、儒学纲常伦理思想

纲常伦理是儒学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也是被古代封建统治者看重的一部分内容。

这里面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观念,后来也逐渐成为封建王朝政治稳定、社会安宁的理论基石。

君君臣臣

孟子告齐宣王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君君臣臣,简单说,就是君要像君,臣要像臣。很多人看见君,就容易联想到暴君、独裁、专制以至奴才、贱民。于是,君君就成了封建代表了,就成了腐朽思想了。其实,君就是主,就是领导者、首领而已。

其实传统思想早已有了,得民心者得天下。什么是君?百姓拥戴的才是君。儒家思想说,君待臣要用礼,臣对君要忠。有人又要说了:君王只要对臣尊敬有礼貌,臣却要对君愚忠,这本来就不平等,当然是封建等级制度。

可惜,礼,却不是礼貌,而是礼法。君是社会的最高领导人,就像一个企业里的总裁,负责决策指挥,他可不可以为所欲为呢?不能!因为他要做正确的决策发正确的号令才行。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依法行政。礼法怎么来的?传统思想说,合乎规律的东西,记录下来,并制度化作为行动指导,这样才形成了礼。

父父子子

《论语·颜渊》第十二写道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孔子教导他,一个好的社会,国君应该做好国君的角色,臣子要做好臣子,父亲做好父亲角色,儿子做好儿子的角色。

齐景公懂了,回答说,如果国君不像国君,臣子不像臣子,父亲不像父亲,儿子不像儿子,国家就一团糟,就是有饭,我也吃不上啊!

孔子其实在倡导人人要敬业爱岗,各个机构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孔子这话,其实说的就是这样一个大原则。

夫为妻纲

在古代宗法社会中,作为男人的丈夫,当然要负起比妻子更大的责任,称为“一家之主”。但我国古代又有一个传统,就是“男主外,女主内”。

就是男人在对外关系上,是一家之主,是发言人。但家庭的内部事务,都由女人处理,俗称“内当家”。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在《论语·颜渊篇》中说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经典妙句之一,也是儒家文化精华之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

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恕道是仁的消极表现,而其积极表现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孔子所阐释的仁以“爱人”为中心,而爱人这种行为当然就包括着宽恕待人这一方面。

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

倘若自己所讨厌的事物,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五伦

五伦,即古人所称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用忠、孝、悌、忍、善为五伦关系准则。

最早见于《孟子·滕文公上》。书中记载,要以五种美德教导自己的臣民。

最后由孟子在整理和总结我国以往道德关系和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全面地概括了封建社会里人们之间的这五种基本的道德关系,并提出相应的道德规范。

《孟子·滕文公上》写道:“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孟子认为: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故应忠;父子之间有尊卑之序,故应孝,兄弟手足之间乃骨肉至亲,故应悌;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故应忍;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故应善。

人伦中的双方都是要遵守一定的规矩。为臣的,要忠于职守,为君的,要以礼给他们相应的待遇;为父的,要慈祥,为子的,要孝顺;为夫的,要主外,为妇的,要主内;为兄的,要照顾兄弟,为弟的,要敬重兄长;为友的,要讲信义。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的道理和行为准则。

我国古代许多思想家,特别是儒家最重视人伦,就能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社会。

我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

《论语》一书中,仁字出现达109次,说明仁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儒家把仁列入“五常”之中。

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包括孝、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

孔子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

仁,一人两横。横指土,为薄土,较贫瘠;两横指中土,不厚不薄,正可融生万物;若为三横,则为厚土,厚土埋下,万物无活。所以,仁就是人要有中土一样可融万物之污、可生万物之命、可养万物之灵的美德。

仁,一人一二,人要行仁,即两人及两人以上的相互关系要靠仁才能维持。

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及适用性,成为儒家人学思想中永恒的“不灭之火”。这也是孔子思想的强大生命力之所在。

义是我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作的。

孔子最早提出了义。孟子则进一步阐述了义。

什么是义呢?孟子认为自己做了坏事感到耻辱,别人做了坏事感到厌恶,这就是义;义是有道德的君子所必须遵循的正路。

义是安身立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全部生命智慧的源泉。正义体现着人与自然互动产生的全部人类文明发展所遵循的内在规律。正义更直观的揭示了中国传统辩证哲学的精气神,意义广泛而深远。

儒家把礼列入“五常”之中。礼在《论语》中的含义包括礼制,指全社会的等级制度和伦理秩序;礼仪,指具体的礼节仪式;礼貌,指个人在待人接物时所表现出来的道德修养,如恭敬、和顺、谦让。

礼在儒家思想体系里,其内涵和作用是十分丰富的。大则可以经天纬地,以正天下国家。小则可以修身立命,养生送死。实在是一门即重要又实用学问。

礼是古代的圣贤们禀承天理之规则所制定,用以治理“人之情”。

人情有两层含义,一是生理需要,二是精神需要。礼是一种管理人情的手段。明确地说,就是政治、经济等社会制度。但是这种礼的社会制度是源于天道,合乎人情常理,是一种人性本善的管理。

礼不但可以调节社会秩序,还可以规范个人行为的作用,即为大家熟悉的日常工作、生活与人际交往的礼节礼仪。如《论语·为政第二》记载,当樊迟问孝时,孔子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儒家把智列入“五常”之中。以智慧的多寡分类,人有上智、中智与下愚三种:上智的人清醒地过一辈子,多数都能达成抱负和宿愿,一生了无遗憾。

下愚的人糊涂地过一辈子,无成就也无大错,通常也能平顺地度过一生。唯独中智的人可以清醒,也可以糊涂,一生的历程可好可坏;有人成就非凡,有人一败涂地,个人一念之间的抉择。

关于智慧等级的内涵。孔子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意思是说上智与下愚者都有比较稳定的个性而很少改变,唯有中智的人最易受环境影响而由善变恶。

儒家把信列入“五常”之中。信既是儒家实现仁这个道德原则的重要条件之一,又是其道德修养的内容之一。

孔子及其弟子提出信,是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互守信用,借以调整统治阶级之间、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

儒家把信作为立国、治国的根本。信作为儒家的伦理范畴,意为诚实,讲信用,不虚伪。

我为人人

《围炉夜话》认为:家中的老小都依靠自己生活,自己是否曾经去体会他们心中的情感和需要呢?读书人在衣食上完全凭着他人的生产来维持,是否曾也让他人也由他那里得到些益处呢?

我为人人的意义何在?家中幼对自己的倚赖,并不仅是衣食上,更重要的是情感和精神。

衣食只能满足肉体,而不能及于心灵,要使他们心灵上感到满足,情感上获得幸福,就要靠自己在体会,去了解,更重要的一点,是要知道他们对自己的期望。在行为上要谨慎,不要做错一步,使亲人痛苦。

读书人不事生产,衣食皆是别人努力生产的结果,承受于别人的既多,而能够报答并回馈的,无非是学问。

只要能勤奋向学,以学问为济世之本,便是对社会的衣食之恩最好的回报了。我为人人的核心思想是真爱,是无私奉献精神。

宽厚待人

诗人郭小川《登九山》诗说道:“历史老人最为严明,不过也有时过分宽厚;他让光明长存千秋万代,偶尔也容忍黑暗抬头。”

《围炉夜话》说道:对待他人应该宽大,唯有对待子孙不可太宽大。礼节要周到,唯有在办婚事时不必大肆铺张。

克孝

克孝就是能够尽孝道。《围炉夜话》写道:古来能够尽孝道的人很多,然而独独称虞舜为大孝之人,乃是因为虞舜他们能在孝道上为人所难为之事。

在儒家看来,能尽孝道的人固然多,但是,像舜那般受子种种陷害,仍能保有孝心的毕竟少见。

舜的父亲瞽是个瞎子,舜的母亲死后,瞽续弦生了象,由于喜欢后妻之子,因此,时常想杀死舜。

有一天,瞽要舜到仓廪修补,瞽从下放火烧屋,舜利用斗笠护身跳下逃生。瞽又要舜挖井,舜在挖井的时候,瞽和象趁机将井填实,舜从预留的孔道逃出,得以不死。

瞽虽如此待舜,舜仍然孝顺他,并且友爱兄弟,若换了他人,早就因瞽“父不父”,而自己也“子不子”了,要不然也早离家出走,能像舜这样完美无缺,实在是十分难得。

周公的美才,只要从周代的礼乐行政都出自周公之手便可见一斑,这样的美才已是后世有才之人所难企及的,然而孔子仍说:“使骄且吝,则不足观。”由此可知,周公最难能可贵的,便是他的道德了。

世人稍有才华,便趾高气扬,然而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而毫无骄吝之色。

武王病时,周公祓洁斋戒,要以自己作为质押,代替武王死,武王果然痊愈。武王崩逝,成王年幼,周公又不畏流言,辅助成王摄理国政,等成王长大后,再把政权交还给他。

周公不仅有美才,且能不骄不吝,以德为本,所以,孔子要独称周公,并不仅是因他曾制礼作乐的缘故。

圣人

以我国传统文化的定义来说,圣人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即是“才德全尽称之圣人”。这个词语最初出于儒家对“止于至善”的人格追求,所以圣人的原意,是专门指向儒家的。

但后来的诸子百家,乃至古今各种宗教、学派,也都有自己认定的圣人,但儒家认定的尧舜禹等圣人却受到诸子百家的公认。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1册)

    圣经故事(1册)

    本书收录的圣经故事有:“一部文学遗产”、“创世纪”、“先驱者“、“继续西行”、“暂居埃及”、“逃脱奴役”、“荒野漂泊”、“找到新的牧场”、“征服迦南”、“路得的故事”等。
  • 心中月

    心中月

    从书中你可以领悟出更多的人生智慧和启示,从而助你打开蒙尘幽暗的心灵。万行法师言:古之成佛者,不惟有虔诚的信佛之心,还必有坚韧不拔的学佛之志。自古道:“信佛容易,学佛难。”即信之又学之,是走向圆满独一无二的途径。所谓“信之”,就是要终生不渝,矢志不移;所谓“学之”,就是要学习佛的崇高品质,学习佛的超凡意境,学习佛的博大胸怀。修学佛法只有具备这些基本素质,才能使自己在心态、情操、体能、智慧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升华。只有真正地了知佛法,明确见地,才会真修实证,走进走出。信而不知即学者,乃迷信,非智信。惟有信学合一,方可迈入成佛之道。
  • 老子与神话

    老子与神话

    本书从神话研究的角度,以文化人类学的观点解析《老子》这一中华经典的人类学内涵。首先避开了学术界一贯采用的从哲学到哲学的“便道”,而是以当代人类学的视野和材料作为参照,对《老子》一书中的神话思维、道与永恒回归神话、《道德经》的母神原型、祭祀王和大母神崇拜等做了追本溯源式的哲学通解。
  • 佛眼看人生

    佛眼看人生

    佛法,就是智慧。生活中处处皆是佛法,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佛法的妙处:如果把“明心见性,本来清净”用在人生上,每个人都能享受天伦之乐;如果把“回归自然,返本还元”用在生活上,遇到挫折我们就能泰然自处……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法的妙用,使佛光普照在南赡部洲,让更多的人早日摆脱痛苦的煎熬,也为了继承大德们弘法利生的事业,我们编写了这本《佛眼看人生》。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借鉴了大量佛学大师的语录、开示、演讲录、文集等。
  • 耶稣家族墓之谜

    耶稣家族墓之谜

    耶稣是什么人?有没有可能历史上根本不存在耶稣这个人?这本惊世骇俗的书,不仅提供了耶稣存在的事证,甚至彻底改变了世人心目中所理解的耶稣。它记录了一项为期三年的调查,可以说是新近最。晾人的考古发现:在耶路撒冷陶比奥区出土的第一世纪犹太坟墓,埋葬的就是耶稣与他的家人——他的父亲、母亲、妻子,以及儿子……从墓中遗物一窥耶稣的生活、死亡,以及他与家属之间的关系,无疑让人兴奋不已。曾获艾美奖雅各布维奇和古生物学者佩雷格里诺系统而严谨地分析实物证据,与列为正典或伪经的《福音书》比对,建构了耶稣家族第一幅完整的画面。他究竟是什么人?本书将为你展现一个异于以往面貌全新的耶稣。
热门推荐
  • 有一种能力叫“说话”

    有一种能力叫“说话”

    20几岁的年轻人,刚从学校步入社会,由一个单纯的学校环境进入一个相对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必然有很多的不适,比如角色转变不顺、工作不顺、人际关系不顺,等等。而这些不顺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不在于他们的能力和学历背景,而在于他们的为人处世方面。本书主要从说话技巧方面来解决年轻人面临的上述问题,是一本20几岁年轻人不可多得的为人处世技巧书。书中有作者自己的经历,运用了大量的心理学理论,用真实的案例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学到很多实用的知识。
  • 天武玄奇

    天武玄奇

    万千世界,宗族林立,强者为尊,弱者为奴,活着,只是强者才能拥有的权利,想要更好的活着,那你就要变的更强。武道之巅,仙域争雄,高手汇聚,唯我独尊,实力,永远是最好说话的武器,少年李江用他的双拳在这无尽的大千世界走出了一部属于他的传奇之作。
  • “画圣”吴道子

    “画圣”吴道子

    吴道子,唐代画家。画史尊称吴生。又名道玄。汉族,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少孤贫,初为民间画工,年轻时即有画名。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不久即辞职。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开元年间以善画被召入宫廷,历任供奉、内教博士、宁王友。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画圣”吴道子》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画圣”吴道子的有关内容。
  • 异世龙人录

    异世龙人录

    仙踪大陆,强者为尊。李小龙天生人龙一体,人形拥有至强仙根,无需百年修炼,至尊仙术一学便通;化龙则有无尽生命,一身血色逆鳞,万邪不侵屠尽诸神!逆天能力让他横扫大陆,强者?美女?尽皆臣服于脚下!嗜血好胜的他凭借无敌的实力,正在创造只属于他自己的传奇……
  • 毒妃万万岁:邪王太妖孽

    毒妃万万岁:邪王太妖孽

    身死方知,枕边人毒如蛇蝎,重生一世,她定要搅翻天与地!前世夫君负她、小三欺她、父母弃她,这一世便角色互换,让他们知道什么叫狠辣凶残!最好玩的莫过于扮猪吃虎,谁能想到纯洁小白兔其实是腹黑恶狼?只是,苏瑾这一世什么都想到了,却独独没料到会蹦出来一只大灰狼,天天叼着她不放!既然如此,尝尝我新制的毒药!某狼君轻巧一笑,”既然你我乃同类,正好凑一块繁衍后代!“
  • 这样工作没压力

    这样工作没压力

    能否认,我们身处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就拿学生的学习来说,课业负担异常繁重,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孩子就要承受巨大的学习负担。教育主管部门也好,家长也好,都已认识到这一弊端,大声呼吁并采取一定措施为孩子减负,但效果却不那么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时代的快速发展给人以极强烈的紧迫感,让你无法停留。“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为了不居人后,人们拼命给自己增加压力。学习是这样,工作、婚姻、生活以及做人做事又何尝不是这样?
  • 青少年最应了解的生物奇谜

    青少年最应了解的生物奇谜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当代青少年最应了解的各类生物奇谜,以猎奇的视角和科学的态度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本书为青少年知识读物。
  • 超人小怪兽

    超人小怪兽

    小怪兽对超人说:“我不惜一切的毁灭世界,只是期盼你能够出现。”而我想对你说:“我之所以不顾一切的装疯卖傻,嚣张跋扈。只是希望你眼神扫过我时,能够多停留一秒。我想你做我的超人,就算被你打的遍体鳞伤,但是只要能看到你,我也就满足了。
  • 伪妖

    伪妖

    世俗小子兀然成妖,横跨地球二界修真。妖道证圣古今无有,世俗修真称霸群生。上打天界,下打世俗,修真界唯我独尊,神界纵横,仙界独霸,仙女神女在我膝下。外表圣人君子,背后遗臭千古。混沌败类伪妖君,神皇太一敬一尺。史上最强败类,混沌大伪妖君,狐妖白御闪亮登场。PS:主角节操无下限,君子请自行离开!
  • 校园三大女魔头

    校园三大女魔头

    魔界幻幽氏的三大守护者来到了人界和樱恋学院的三大校草一系列的关系,当校草们知道了自己喜欢的女孩是人界最痛恨的魔族,而且还是魔族的守护者,他们会如何做出选择呢?【蓝:有些人一定会觉得女主的姓氏很熟悉,是的作者我告诉你,这个名字是一个作者紫色高雅想的,但我和紫色高雅是死党,嘻嘻,紫你不会怪我吧。我知道你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