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43600000020

第20章 英雄无泪

上一讲讲到汉武帝在漠南战役中发现一位军事奇才,这位奇才就是霍去病。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即卫青二姐卫少儿与霍仲孺的私生子。受舅舅卫青的影响,他擅长骑射,十八岁时进宫当了侍中。这次漠南之战,随卫青出征。武帝特地任命他为剽姚校尉,领八百骑兵。

上一讲讲到汉武帝在漠南战役中发现一位军事奇才,这位奇才就是霍去病。

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即卫青二姐卫少儿与霍仲孺的私生子。受舅舅卫青的影响,他擅长骑射,十八岁时进宫当了侍中。这次漠南之战,随卫青出征。武帝特地任命他为剽姚校尉,领八百骑兵。战斗期间,霍去病脱离大军在茫茫大漠里奔驰数百里奇袭匈奴,打击匈奴的软肋。此仗霍去病部斩敌二千余人,杀死伊稚邪单于的一个叔祖父,俘虏单于的国相及叔叔。霍去病的首战,以夺目的战果,横空出世。为表彰霍去病的功绩,汉武帝将他封为“冠军侯”,赞叹他的功冠诸军。

由于漠南战役将匈奴左右两部切断,汉武帝决定发动河西之战,解决西部匈奴势力。匈奴西部势力为浑邪王、休屠王二部,主要占据河西走廊。派谁来担此重任呢?按照汉武帝“喜新而不厌旧”的用人观:以前喜欢李广,后来又喜欢上了卫青,这次自然是重用新人霍去病去统兵征战啰!

元狩二年(前121年)三月,汉武帝任命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率一万骑兵远征,从陇西出发,一路冲杀,一直打到焉支山(今甘肃山丹大黄山)以西,行程千余里,歼敌近九千人,缴获了休屠王的祭天金人。

同年夏天,汉武帝为了彻底聚歼河西匈奴军,再次命令霍去病统军出击。为了防止东北方向的匈奴左贤王部乘机进攻,他又让李广、张骞(就是通西域那位功臣)等人率偏师出右北平,攻打左贤王,以策应霍去病主力的行动。

作为牵制敌人的侧翼部队,李广老当益壮,再度展现了他的能力和神勇。他和张骞率军从右北平出击匈奴左贤王部。李广部有四千骑兵,张骞部有一万骑兵,两人分道而行,互为掎角之势,以便策应。走了几百里后,李广部被左贤王的四万骑兵包围。汉军见敌人兵力是自己的十倍,无不恐慌。李广为了稳住军心,派自己的儿子李敢率数十骑从敌人中间穿插而入,然后又从左右两边疾驰而回,等于在敌人阵营中溜了一大圈。李敢一边往回跑一边报军情,喊道:“胡虏易与耳!”意思是这帮夷狄好对付,没啥大不了的。军士听了,情绪稳定下来。李广即刻指挥部队排成圆阵,与匈奴对峙。匈奴迅速发起攻击,箭如雨下,汉军死亡过半,而且箭镞也快用完了。李广命令部下把弓拉满,但不要轻易发射,形成对敌威胁之势,他自己亲自使用大黄弩,专射敌人裨将。汉代的弩,其强度按石来计算,分一石至十石,大约引满一石弩需二十七至三十公斤的力量。其中十石弩最强,又被称为“大黄弩”。据后世的考证估算,大黄弩的射程能达到四百米左右。

李广用大黄弩远距离射杀了数名裨将,匈奴兵开始往后退。等到晚上,在敌人重兵包围之下,汉军将士都很害怕,吓得面无人色,李广却镇定自若,加紧整顿军队。上下将士无不佩服他的勇气。双方坚持到天明,继续战斗。正在这个时候,张骞的一万骑兵赶来增援,匈奴被迫退兵。

与此同时,霍去病率精骑数万出北地郡(今甘肃庆阳市环县东南的马岭镇),一路打到了祁连山,纵深两千余里,俘杀三万余人。浑邪王和休屠王大败,害怕伊稚邪单于的责罚,二人相约投降,霍去病统兵去迎接。休屠王后悔,浑邪王杀了他,率所部四万人降汉。

匈奴丢掉祁连山和焉支山,对他们生活影响很大。祁连山是其重要的牧场;焉支山生产“红蓝”,花可以做胭脂,所以又叫“焉支”“燕支”。匈奴人为此编歌唱到:

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在这场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在西部取得的辉煌成果,离不开李广从东部出击、牵制敌军的功劳,但这只是现代系统论的观点。汉朝的军功爵制度是没有系统论的,是很死板的,谁杀敌多谁就立功。李广抗击的敌人多,自己损失也很大,“广军功自如,无赏”(《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功过相当,没得奖赏。于是霍去病成为大汉军界璀璨夺目的名将之花,而李广则沦为默默拉车的老黄牛。

抛开个人得失不论,就汉武帝的攘夷战略而言,这一战给河西地区的匈奴军以歼灭性打击,使汉朝统治延伸到这一地区,在那里设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史称“河西四郡”,移民戍守边疆、发展生产;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实现了“断匈奴右臂”的战略目标,为进一步大规模反击匈奴提供了可能。

与此同时,汉武帝又马不停蹄地发动了漠北之战。

通过河南、漠南、河西三大战役,汉军重创匈奴主力,完全掌握了这场旷日持久的反击战争的主动权。为了彻底歼灭匈奴主力,从根本上解决威胁大汉的边患危机,汉武帝经过充分准备后,决定对匈奴采取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元狩四年(前119年),命卫青、霍去病各带五万骑兵,转运粮草辎重的步兵数十万人,马十四万匹,深入漠北作战。

这次对匈奴作战,是最后一次大决战。决战之后,很可能就是“北线无战事”了。李广从军四十余年,与匈奴大小打了七十几仗,虽英名远播,但至今仍未封侯,他不想失去这最后一次立功封侯的机会。“广数自请行,天子以为老”,李广多次找汉武帝请缨,要求参战,这年李广已经六十七岁,汉武帝觉得他老了,没有同意;经过李广多方请求,或许还用了死磨硬泡的办法,汉武帝终于满足了他的心愿,安排他在卫青麾下任前将军。

按照汉武帝的部署,此次作战分东西两大战线:霍去病从定襄出发,寻找单于主力决战,作为西线战场,所以他的部队配备最为精良,“敢力战深入之士皆属骠骑”,也可见汉武帝对他的偏爱。卫青出代郡,寻机作战,以策应霍去病,作为东线战场。后来从抓住的俘虏口中得知,伊稚邪单于向东转移了,又将霍去病调整到东线,由代郡出击;卫青改到西线战场,由定襄出击。

霍去病在东线深入漠北二千里,并未碰到单于,遇上了左贤王的大军,他挥兵攻击,大败左贤王,俘杀七万余人。一路所向无敌,封狼居胥山,一直打到翰海(今贝加尔湖),大胜而归。

卫青部出塞穿越大漠千余里,从抓住的俘虏口中得知单于并未向东转移,而且还掌握了他具体驻扎营地地点,决定自己带兵去追捕单于。于是命令前将军李广与右将军赵食其合军,出东道行军,迂回作战,作为策应。李广请求说:“我是前将军,现在大将军改变命令让我出东道,我想不通。我从结发时就和匈奴作战,现在好不容易遇到一次和匈奴单于正面作战的机会,我愿意当前锋,和单于决一死战。”

卫青没有同意李广的请求,命他立即率部向东边进发。李广力争不得,心里非常郁闷,“意甚愠怒而就部”,忿忿不平地回到自己军中,没向大将军告辞就与右将军赵食其引兵出发了。

卫青为什么非要把前将军李广调到东路去呢?

一种说法认为,卫青临阵换将是汉武帝的旨意,卫青只是奉旨行事。我觉得这种说法是难以成立的。

因为汉武帝并无严格意义上的指令。他私下跟卫青说“李广老,数奇”,李广老了,运气又霉,别让他和单于对干,恐怕打不赢啰!说李广运气不好是事实,他每次出征,不是遇到敌人重兵,就是连敌人的影儿都见不着,老也立不了大功;说他老就有些不实事求是了,在前两年与左贤王的大战中,李广以四千人对敌四万,还能亲自用大黄弩射杀匈奴裨将,“军中自是服其勇也”,那怎能叫老呢?简直就是老当益壮。所以汉武帝这话,很可能就是和卫青随便聊聊,也可能是出于对李广的关爱,并不是严格的命令。如果是命令,卫青必须无条件服从,在大军出发时就应该做调整。结果他在出征时没做调整;出征后走了上千里路,也没做调整。这说明汉武帝并没有明确命令不让李广做前将军。

另一种说法是,卫青不让李广做前将军,“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是担心他干不过单于,是为了确保彻底消灭单于的大计着想哩!这种说法也难以成立。

既然是这个原因,那卫青就应该安排更厉害的人去,那么他又是怎么安排的呢。“乃自以精兵走之”,自己带精兵对付单于。那这支精兵又是什么部队呢?是中将军公孙敖的部队。用李广害怕干不过单于,用公孙敖就干得过单于吗?公孙敖基本上是个常败将军,又是个怕死鬼(他后来因战败被判了死刑,居然采用“诈死”的办法苟延残喘了几年)。李广的胆识、谋略比他不知要强多少倍!用李广去对付单于,胜算要大得多;用公孙敖去对付单于,那才是真正的“恐不得所欲”哟!从后面的情况来看,公孙敖“以校尉从大将军,无功”,既没有斩杀敌将,也没有抓住伊稚邪单于,无功而返。看来是阿斗你扶也扶不起来呀!公孙敖是这么一个角色,远不如李广,卫青执意要带他去对付单于,恐怕就不是“恐不得所欲”那么简单了,而是另有猫腻。

那么卫青临阵换将的猫腻在哪里呢?

此前的消息是单于往东边转移了,让霍去病去东线,卫青的西线是配合作战,所以他也就没有更换李广前将军的职位。没想到单于没去东边,让卫青给撞上了。当卫青“知单于所居”,知道单于的住处后,他才把李广换去走东道,自己率中将军公孙敖去攻打单于。我推测他心里可能是这样想的:耶!这可是天上掉下个大馅饼,还是我自己带着哥们儿来干吧!公孙敖是卫青的救命恩人,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他在公元前121年夏的河西之战中,公孙敖因为行军延误被免去了合骑侯的侯位,现在正遇到这么一个天大的立功封侯的机会,卫青作为西线军事总指挥,自然要把这好事给他了。

难怪东汉初年的冯衍给光武帝刘秀上书时就说:“李广奋节于匈奴,见排于卫青,此忠臣之常所为流涕也。”(《后汉书·冯衍传》)

且说卫青赶走了李广,自率中将军公孙敖的部队奔伊稚邪单于而来,迅速将其包围。单于见汉军兵强人众,自度难以取胜,带数百精骑向西北方向突围而去。卫青率大军追击,一直追到寘颜山(今蒙古国杭爱山南面的一支)的赵信城,俘杀匈奴军一万九千余人,大胜而归。

正在卫青走向辉煌之际,李广则走向了人生的尽头。他的部队出东道,由于道路迂回遥远,沿途缺少水草,一路行军十分困难。再加上军队没有向导,以致迷失了道路,结果落在大将军之后,没有按规定时间到达作战地点。按照汉代军法:“失期,当斩。”

漠北大战结束后,卫青要求李广说明迷失道路的情况,并传令李广幕府的人员前去受审对质。李广说:“校尉们没有罪,是我自己迷失道路,我现在亲自到大将军幕府去说明情况。”然后独自来到大将军幕府,说:“我从少年起与匈奴打过大小七十多仗,如今有幸跟随大将军出征同单于军队交战,可是大将军又调我的部队去走迂回绕远的东路,偏又迷失道路,难道不是天意吗!况且我已六十多岁了,怎么能受那些刀笔吏的侮辱呢?”说完就拔刀自刎了。李广自杀,将士们无不为之痛哭,老百姓无不为之落泪。

李广的人生悲剧,原因很多,我觉得这和他个人性格有很大的关系。

一是内向。

司马迁说:“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我看李将军憨厚得像个老实的农民一样,嘴里说不出个道道儿,也不爱多说。这种人的性格,用现代心理学来分析,属于内向型性格:内心虽有豪情万丈,嘴上却不肯吐露一言。不善于表达自己,也就难以引起高级领导的重视。相比之下,霍去病比他强多了。霍去病和李广一样,平时也不多说话,一旦说话就语出惊人。汉武帝因他作战有功,“为治第”,给他修了一栋别墅,叫他去参观参观。没想到他说出一句惊天动地的话来:“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匈奴还没有消灭,安什么家呢?一腔报国热情又用如此豪言壮语表达出来,汉武帝自然是重视有加。

二是自负。

公孙昆邪说他“自负其能”。一个本事大的人,性格中难免有自负的成分。表现在战斗中,李广射箭,自恃本领高强,非要等敌人靠近到只有几十步时才放箭,敌人莫不应弦而倒。表现在生活中,他不喜欢和自己的上级套近乎,甚至也不喜欢向皇帝献殷勤;只喜欢和自己的下级打成一片,没事儿时就和他们打赌比射箭,谁输谁就喝酒,以此为乐。在这一点上,卫青又比他强多了,史称他“以和柔自媚于上”,善于团结领导,那是讲政治的。

李广既内向又自负,恐怕很难得到上级的青睐,或许会被上级视为刺儿头。漠北大战之初,他找皇帝死缠硬磨,“广数自请行”,不害怕皇帝的权威;卫青调他去东道时,“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李广也不辞行,站起来就走了,孤傲之态溢于言表。古往今来,善于和上级搞好关系的人,总是能得到更多机会,否则只好靠边站。李广一辈子都没能封侯,不是因为能力不行,而是因为缺乏机会。后世文人士大夫无不为之扼腕叹息,唐朝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感慨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冯唐是汉文帝时的大臣,因为正直无私而遭排挤,直到头发花白,也没有得到升迁(《史记·冯唐列传》)。李广一身本领难以施展,终生不得封侯。

李广的性格使他走进了命运的漩涡,越是努力,越难成功;越想报国,越是无门。在悲愤与无奈的交织中,他选择了一死以谢天下。

英雄流血不流泪,他用自己的一腔热血,见证了自己的忠诚,也见证了汉武帝反击匈奴战争的全过程。

通过漠北之战,汉军共歼匈奴九万余人,从根本上摧毁了匈奴的军事力量,“是后匈奴远遁,而幕(漠)南无王庭”(《史记·匈奴列传》)。这个昔日草原上的超级大国从此轰然坍塌,再无力大举南下了。

汉武帝反击匈奴战争的胜利,使得汉王朝成为东方的超级大国,四海臣服,大汉的声名远扬海内外,并形成了“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汉书·陈汤传》)的民族豪情,极大地增强了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成为华夏文明雄立世界东方的精神文化基础!

通过对匈奴的战争,我们看到了汉武帝是如何运用儒家“攘夷”的理论来抵御外患的。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汉武帝外攘四夷,打造出辉煌的“武功”,消除了来自匈奴的危机。那么他又会如何运用儒家“尊王”的理论武器,来应对国内诸侯坐大、豪强横行的危机呢?

同类推荐
  • 三国之亮剑

    三国之亮剑

    三国,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一个铁血的时代。成者为王败者寇。李成,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生,他没有惊世骇俗的武艺,也没有神鬼莫测的智谋!有的只是一个男儿的满腔热血,有的只是保家卫国的壮志……天下之大,舍我其谁!
  • 我的春秋我做主

    我的春秋我做主

    读史可以省身,读史可以明志,然而这些都基于一个明确无误的前提,那就是史书必须给人以阅读的兴趣,或者说勇气。我从不妄加揣测每位读者的素养和偏好,但既然大家都说群众路线才是文艺的生命所在,那我相信,《我的春秋我做主》这篇文字,至少没有脱离顶层的召唤和底层的呼唤。如果您不吝第一次点击打开它,您一定能感受到我扑面而来的诚意。本文试图在历史的严肃性和观赏性之间寻求某种融合,一方面避免枯燥史料的堆砌和说教,另一方面也防止脱离历史本原而走上架空的道路。最终的目的,是以史料为基础,以争霸为主线,用通俗亲和的文体,用有血有肉的笔触,讲述春秋时期的地缘格局、人文景观和政治演变。希望您能够带着愉悦的心情读完它。
  • 异世大宁

    异世大宁

    天尚可偷,地尚可盗,人心为何不可窃?“我可以被逼着做道士,因为我想着道姑的清丽;我突发奇想赚的第一笔钱,居然是这个世界最大的11的;我捉弄的第一个人,居然会是牛哄哄的镇国府小姐……”他,一个为了寻找那份失去的父爱,无数次去寻找方法穿梭于时空的人;他,无数次失败后,因突现的北斗易位,南方将明,天象旋转的星璇,而误入一个同明时代的人;他,明知道自己是一枚棋子,被一个个不同的势力利用着,摆布着,可是作为棋子,却不曾退后过一步的人;在这个同明时代,他究竟是怎样一次次地摆脱命运的束缚,怎样做一个偷心的贼圣,怎样找出幕后那带着熟悉气息的推手?且看一枚棋子如何窃得天下归心,窃得盛世太平。
  • 回到明朝当进士

    回到明朝当进士

    莫名其妙回到明朝万历年间,韩旭的目标非常简单:就是高中进士,然后当一只悠闲度日的士大夫。于是……有秦淮名妓倾慕他:“韩公子,人生若只如初见,奴家要为你生猴子……”有江南富商膜拜他:“韩财神,远洋船队的贸易,要带上我们一起啊……”有百姓敬爱他:“韩青天,我们全县百姓都给您送万民伞了,祝您平步青云,公侯万代……”有清流崇敬他:“韩大人,您品行高洁,实乃治世之能臣!”……简单来说,这就是韩旭在大明朝的一部奋斗史。
  • 穿越易经

    穿越易经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一条永不枯竭的智慧河。但几千年来易经之所以变成谁也看不懂的“天书”,山人尝试使它回归常识,由浅入深,人人都能看懂。历史文化是经过政治裁剪选择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历史文化不可复制,但可以品读。山人尽平生之学,穿越时空隧道,复活诸子百家,古今圣贤,激活易经产生的生活原生态过程,使得读者诸君,可以用自己的生活常识和经验,去品读感悟易经,汲取智慧灵感。本书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文化画卷,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各路圣贤,伏羲、神农、周文王、老子、鬼谷子、孙子、诸葛亮、……都将在书中复活,用他们的深奥思想文韬武略演绎诠释着易经的真谛……
热门推荐
  • 秋千冥

    秋千冥

    在上学期间我们都在干什么,身边的人都在干什么,这些事情都是毫无意义吗?
  • 大小姐的贴心保镖

    大小姐的贴心保镖

    我是个保镖,很厉害那种,棒子的跆拳道、鬼子的忍术自然不会放在眼里,就算绝地武士的原力和光剑也未必耐得我何?对于像我这么牛的人物,一般的任务肯定不可能接的。钱?没钱是万万不能的,但钱不是万能的,我只是个只守护美女的保镖,如果是男人或丑妇,对不起,给我再多钱都是没有的。
  • 情深不能醒

    情深不能醒

    都说狄瑟瑟嫁了路旭东,是天赐洪恩的福气。偏偏只有她自己知道,哪里是自己走了狗屎运,自己明明就是踩到了狗屎上!外表俊朗年轻有为的路旭东哪里是什么良配,他压根就是看她笨才娶她回家给外人当障眼法的!狄瑟瑟怎么想也不明白,难道人傻就活该被渣男欺负?相恋四年的男友不肯娶她,肯娶她的男人压根不爱她。一夜大醉,懦弱了快三十年的小宇宙终于爆发:敢拿我当挡箭牌,老娘就让你尝尝什么叫挡贱牌!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出尘行

    出尘行

    这是一个少年提刀,斩破人在江湖,斩破身不由己,一刀出尘的故事。末了把刀轻放,问一句,我有快哉风,谁请浩然酒?
  • 祈圣

    祈圣

    古之能成圣之人寥寥无几。武能成士,士可进师,为人师者,心有天地而方为圣人;故曰:师固常有,圣终不显。四国霍乱,大道旁落,群雄并立,民之哀鸿;于洪源天年,万民祈祷,求圣。
  • 龙在天涯

    龙在天涯

    一个未来军人,在战争中不小心被吸入黑洞,转世来到现代变成一个婴儿,一切要从头开始。犯我者,诛之。
  • 春天巴士

    春天巴士

    本书内容是作者十年之间的诗歌选,以抒情为主,涵盖了亲情,爱情,友情中的各种细腻感受,主题多以生死,轮回,自由,传说为主,穿插现代人的情感状态和矛盾纠葛,最终指向人与人之间的珍重和内心的宁静。
  • 斗战神帝

    斗战神帝

    数千年前,在斗气大陆上有两帝!炎帝,萧炎!魂帝,魂天帝!沧海变,时光荏,光阴变迁,历史轮转!如今的魂帝再度复苏,势如东日,飞扬跋扈!一场人间浩劫即将重诞,大陆上传奇即将上演!
  • 我和同桌的壁咚人生

    我和同桌的壁咚人生

    叶青橙年轻时候爱过一个很优秀的男生,后来却嫁给了一个很平庸的男人。叶青橙当初的不勇敢,错过了一段很可能开始的爱情,还耽误了自己的一生。一朝重生,追男神,助前夫,大步奔向自己新生活,叶青橙誓要将此生活得漂漂亮亮!
  • 莎士比亚情诗录

    莎士比亚情诗录

    本书收录了《罗密欧与朱丽叶》、《十四行诗集》、《莎士比亚全集》等书中的情诗录百余篇。书后还附有莎士比亚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