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12500000004

第4章 译者序:春寒三月忆故人

记中国艺术的朋友尼尔森先生

原载于《典藏·今艺术》2006年第4期。2005年阴雨连绵的年尾,我收到尼尔森夫人从纽约寄来的一封短笺:“本该寄上一张圣诞贺卡,我却不得不告诉你这个不幸的消息:沃利在11月2日因阿兹海默并发症去世。他住院了两个星期,离开时十分平静,毫无痛苦。我女婿说:‘他已准备好要走了。’我也感到如此。”

沃利是家人朋友对沃尔德马·尼尔森先生的昵称。《纽约时报》刊登他去世消息时的标题是:慈善界失去了一位“巨人”。其实,尼尔森不仅是美国慈善事业中受人敬重的专家,也是一位有多方面成就、对世界卓有贡献的当代知识分子。在他色彩丰富的一生中,可能最不为人知的一部分,就是他晚年对中国艺术的热爱,以及从20世纪80年代起向西方介绍当代中国艺术所付出的不懈努力。中国前卫艺术的“老近卫军”们大概都记得当年这位高大银发的老外访问他们的情景。尼尔森是改革开放以后推动中外艺术交流的先行者之一。当今天中国艺术在国际艺坛已经令人刮目相看的时候,他的远见和贡献应当得到充分的评价。

译者序春寒三月忆故人——记中国艺术的朋友尼尔森先生1917年,尼尔森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格林堡。1939年,他从密苏里大学毕业时取得去牛津大学深造的罗德奖学金,却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而未能成行。1940年,他加入了政府机构工作,之后美国参战时他作为一名雷达军官在太平洋地区服役。战后他担任过商务部长特别助理和美国国务院驻欧洲的主管,是“马歇尔计划”主要执行人之一。1952年,他被聘为福特基金会副总裁,负责国内外的许多重大项目;后被选为非洲—美洲研究会(AfricaAmerica Institute)主席,在他领导的十年中,该机构对新一代非洲领导人的培训提供了关键性的协助和支持。尼尔森所写的三本有关非洲的书是对后殖民时期非洲新兴国家很具权威性的分析,不过他最有社会影响力的作品还是关于慈善事业的论著。1972年,他的《大基金会》(The Big Foundations)一书出版,引起相当大的轰动。因为在此之前,还从未有人揭开过这些富甲一方的豪门显贵所创立的超级机构的内幕。私人基金会是社会的“恩人”,也从不需受公众的监督,所以总是笼罩在一片神秘的面纱之下。尼尔森首次以翔实的材料和尖锐的洞察力分析了美国主要基金会的历史与现状、成就与缺憾。他对慈善事业的重视和推崇毋庸置疑,但直率的揭露与批评也毫不留情,虽然使不少人深感不快,尼尔森却从此得到了“慈善事业直言不讳的观察家”的声誉。这本书和他之后出版的《黄金捐赠者:大基金会的最新剖析》(Golden Donors:A New Anatomy of the Great Foundations)、《面临危机的事业》(The Endangered Sector)等书对美国慈善基金会的改革和管理现代化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20世纪90年代他又以深入浅出的笔法写了《大捐赠者传奇》一书,让更广泛的公众来了解美国社会和经济的这一重要组成部分。我曾将此书译成中文,于2001年由《典藏》杂志社出版。简秀枝社长和我专门为此去拜访尼尔森。老人用颤抖的手为中文版扉页签了名。在致中国读者的信中他说:“十年以前我曾帮助过中国艺术家,我希望这个译本也会有助于正在从事自己事业的读者们,但愿本书的内容能给予他们一些启示和借鉴。”

尼尔森的中国缘始于半个世纪前。他回忆说:“我首次踏上中国的土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一名年轻的海军军官,我受政府委派运送食物和药品到上海的欧洲居民区。”他常说起那时亲眼目睹中国的战乱和贫瘠,给他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他一直都想重游中国,然而等了40多年这一愿望才得以实现。

1985年我在杭州的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主持油画系并兼管国际交流,当时洛克菲勒基金会属下亚洲文化协会的华敏臻女士(Michelle Vosper)告诉我,她要与一位朋友一起来参观国内的美术院校。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沃利。他穿一身卡其便装,潇洒而有风度。我陪他们参观了杭州、上海、南京等地的美术学院,见了许多不同年龄层的艺术家。虽然沃利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好奇心和敏锐的观察力使他注意到了刚刚开始释放出来的中国新艺术创造潜能。他总是兴致勃勃,在工作室中或展览会上,由衷的欣喜溢于言表。

他这次考察得到了石油巨子罗伯特·安德森的支持。沃利担任安德森的助手多年,又与他在阿斯彭人文研究所共事,两人对艺术都很着迷。安德森的阿科公司这时已参与了中国的石油勘探,并且赞助过一个在中国举行的美国艺术展览。正是在阿科公司的资助之下,沃利收集了一些绘画作品带回美国,促成了在美国最早一次中国当代艺术展览会的举行。

那时候虽然中国的“85新潮”方兴未艾,但还几乎没有西方策展人或批评家来中国考察过,欧美的主流美术馆想都没有想过有一天会把中国艺术列入展览日程。在沃利和一些热心人士的努力下,“开门之后——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当代绘画”展览于1987年夏天在洛杉矶附近帕萨迪纳的亚太博物馆开幕,展出了沪杭宁地区艺术家的46件作品,其中包括耿建翊、张培力、许江、汪建伟、陈钧德、俞晓夫、戴恒扬、孔柏基、陈家冷、刘国辉、沈行工、王公懿等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都很令人注目的名家,也包括一些不太知名的年轻艺术家。正如沃利在展览画册中所说:“这不仅是一个艺术展览,也是为了使人们了解在当前中国关键性的变革时刻艺术方面的概况,以及艺术家,尤其是青年艺术家的面貌。”从这个角度来说,展览的确展现了在各种流派影响下新旧交替、多元共生的中国的80年代。沃利还请了前国务卿基辛格为画册作序。基辛格指出,新一代中国艺术家的作品是观察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最好棱镜。

继“开门之后”,阿科公司于1991年又赞助亚太博物馆举办了第二次当代中国艺术的展览“我不想与塞尚玩牌”。馆长卡曼斯基(David L.Kamansky)和策展人、加利福尼亚大学司特拉斯伯格教授在《美术》杂志编辑唐庆年的协助下多次来中国挑选作品。这次展览介绍了徐冰、王广义、张晓刚、吕胜中、魏光庆、喻红等重要的艺术家。两次展览都有画册和论文,在当时实属难得。沃利虽然没有参与第二次展览的筹划,但他最早穿针引线的功劳是不可埋没的。

在20世纪80年代,沃利差不多年年都来中国。他不仅自己发起或支持一些有意义的展览和活动,还运用他在慈善界的人脉介绍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家介入中国艺术界,如促使美国最大的纸板制造商奥斯曼(Mr.Osman)先生赞助在杭州举行的“88中国油画邀请展”,邀请著名慈善家考夫曼夫人(Lillian Kaufman)来华访问和赞助中国艺术赴美的展览等。沃利思想非常活跃,虽然他本人是一位学者,但却敏锐地意识到了市场对艺术发展的重要性,意外地成了把中国艺术家推向世界的开路先锋之一。有经济学家指出,月收入在3000美元以上的阶层才可能收藏艺术品,当时中国的经济条件显然还无法形成艺术购买力。沃利认为把中国艺术品介绍到国外市场去是完全可行的,他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来帮助打开这条途径,列斯特(Leicester)就是由他介绍而来的一位美国画商。这位犹太裔的画廊老板十分精明能干,以前曾代理过欧洲和墨西哥艺术家的作品,他利用地区之间的差价赢利,经营得相当成功。他一眼就看到了中国画家的市场潜力,但他觉得画家使用的材料质量难以为国外买家所接受,曾不辞辛苦,亲自携带十多箱画布和颜料到国内城市,免费提供给艺术家使用。列斯特和中国艺术的接触让他在20世纪90年代初越洋登陆,于香港创办亚洲艺术博览会,把这一当代艺术展销的模式引进到亚洲来,称得上是国际艺术市场的一大手笔。亚洲艺博会连续办了三届,到香港回归前才告中断。

20世纪80年代末,沃利感到有必要建立一个为中西文化交流提供长期性支持的体制,就联络了几位友人,并邀我一起筹组了一个非营利的团体“国际艺术研究会”(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the Arts,以下简称IIA)。为了吸引更广泛的支持,他邀请法国蓬皮杜总统夫人(Claude Pompidou)、美国前驻联合国大使特利(Donatelli)、芝加哥市文化专员哈里斯(Harris)、英国泰德美术馆董事布洛克(Bullock)、亚太博物馆馆长卡曼斯基(Manski)等组成高知名度的顾问委员会。IIA最初介入的活动之一是资助浙江“世界美术研究会”创办了一份刊物《世界美术信息》。这是一份以介绍国外艺术动态为主的专业“参考消息”,约每月出版一期。中国当时虽有几份介绍国外艺术的期刊,但翻译出版的周期比较长,有相当大的时间差。这份小报强调信息的及时性,因此受到了美术界的欢迎。另一件有意义的活动就是协助在杭州举办一年一度的“全国水彩·粉画展”,IIA赞助设立了几个奖项,还安排优秀的作品到美国展览。这项展览持续举行了很多年,推出了不少新人,对这个当时不太被重视的画种的复兴和发展起了很积极的作用。

1989年春,沃利专程去北京与有关部门和单位商谈今后长期的合作项目。我曾和他一起拜会了中国艺术研究院冯其庸副院长,双方同意成为合作伙伴,并就计划的一些项目达成了共识。沃利对此感到十分乐观和振奋。在后来去成都、重庆等地的旅途中,他多次提到要尽快为IIA筹集一笔可观的基金,以便长期持续地开展活动。可惜的是,他的旅行和美好的设想由于骤然的形势变化而被迫中断。沃利在4月7日从上海虹桥机场登机回国,他满眼含泪,无限惆怅地和我握手道别。

此后中美之间的文化合作停顿了一段时期,不少官方和民间的交流项目都被搁置起来。由于前景莫测,IIA也失去了继续建构完善的动力而不幸半途夭折。不过在20世纪90年代初,沃利还是利用他个人的影响帮助办成了一些事。例如1991年我策划在圣地亚哥州立大学举办“第一届中国美术创作研讨会”和成立工作坊,为海内外中国艺术家提供一个切磋交流的机会。沃利作为“美中艺术交流委员会”的理事,给那次为期一月的活动争取到了大部分经费。徐冰和陈丹青等不少艺术家都在工作坊期间创作出了很有分量的作品。沃利还帮助过其他一些中国艺术在美国的有关活动,但这时他的精力已开始减退。正当新一轮的中国艺术热在海外日益升温的时候,他却渐渐淡出了这个圈子。

我最后一次去探望沃利是2004年春天。我在曼哈顿离他家不远公园大道上的亚洲协会博物馆听讲座,散会后约了邱志杰一起去探望这位世纪老人。那时沃利已经卧床不起,但头脑还很清醒。邱志杰用他须臾不离身的录影机,录下了这间挂满了中国艺术家作品的居所,录下了五月下午残留在红砖院墙上的阳光,也录下了老人清癯的脸上凝结的笑容。邱志杰可能已经意识到,他是在为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这一段逐渐褪色的历史,保留下珍贵的最后一页。

郑胜天

同类推荐
  • 现代保险企业管理

    现代保险企业管理

    本书分为五章,详细内容包括保险企业与业务规范发展、保险企业风险分析、保险企业业务发展、保险企业基础建设、保险企业与体制改革创新、体制改革创新概述、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分配激励机制创新、营销方式管理创新、保险企业制度创新、保险企业与投资管理、保险企业投资概况、保险企业投资原则、保险企业投资展望、保险企业与内控制度建设、内控制度建设的总体目标、内控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内控制度建设的基本内容、保险企业与经营管理等级考核、考核指标设置的原则、考核指标体系的构成、经营管理等级的划分。
  • 中国商业银行改革

    中国商业银行改革

    本书叙述了中国商业银行体系的形成及其发展中的理论争论,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高度垄断的市场结构及其形成的制度特征,并对中国商业银行改革的外部环境要求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 大癫狂: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

    大癫狂: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

    本书不仅是一本金融投资领域的典籍,同时也是一部关于人类愚行的总记录:荷兰人为了郁金香球茎而神魂颠倒;法国人为了一个虚假的“密西西比计划”而陷入投机狂潮;以理智著称的英国人陶醉在“南海泡沫”中无力自拔;女巫、炼金术士、圣物崇拜纷纷登场……人类群体中永不缺乏癫狂情绪或莫名其妙的群体不理智行为,而这一切都源于人性中无法抑制的贪婪欲望。
  • 销售团队建设与管理

    销售团队建设与管理

    本书内容有:销售团队的现状与发展、销售团队的组建、销售团队的培训、销售团队的目标、销售团队的会议、销售团队的冲突管理等。
  • 生产总监实战手册

    生产总监实战手册

    本书围绕“生产”这一主题,紧扣生产总监日常工作内容,通过生产总监基础、生产管理模块、生产控制节点、生产运行手段、生产提升路径等五个单元为生产总监答疑解惑,指点迷津。对于生产总监的具体工作来讲,将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作者在本书穿插了大量典型案例,并进行了非常到位的案例评析,有助于生产总监更深入理解和把握工作内容。本书灵活体现“管理理念+案例解析+操作要点”的思路,行文风格简洁精炼,要点明确,易于读者阅读与使用,可作为高层管理者的案头查阅工具书。
热门推荐
  • 氾论训

    氾论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神—领域

    神—领域

    注册游戏之后突然短路,房间中一片漆黑,不久之后出现一扇光芒四射的门,进入其中规则是前所未有的新奇。这个游戏不需要头盔,要的是玩家的亲身体会。
  • TFBOYS那年那时

    TFBOYS那年那时

    同人不同时间,不同身份,你们将是什么模样,什么生活,遇见什么人……
  • 冷王的娇妻

    冷王的娇妻

    抢我未婚夫?先揍的你满地找牙,我的人都敢消想?想下药欲毁我清白?先让她喝了下药的水,再毁她清白。谁欺我,我必加倍还他。……“无颜小姐,二皇子刚刚派人过来,想亲您出去游湖赏景。”“不去。”“无颜小姐,太子爷带着一样域外进贡的宝物过来了,想要见您一面。”“东西留下,人,滚之。”“无颜小姐,墨王爷带着变了装的蒋家小姐进了无颜阁的包厢……并且,只有他们两人……”“什么?真的?”“小的,亲眼看到……”“来人,叫住太子殿下,我们一起去找二皇子游湖。”“娘子,你要跟谁出去游湖?”妖孽男突然出现在身边,露出一抹迷人的笑容……“相公,当然是你啦!”
  • 缘来是你:遭遇冷酷总裁

    缘来是你:遭遇冷酷总裁

    ‘你没资格怀叶家的血脉’寂静的空气中回荡着叶漠冷酷的声音。他就这么淡然地站那,淡然地看着躺在地上痛苦哀求的欧阳青。‘孩子、孩子是无辜的,求、求你救救他。’欧阳青费力的想去拉他的裤角却被他退开了。眼看着鲜红的血液在地面不断的盛开,叶漠皱了皱眉转身向外走去,途中冷漠的留下一句‘流干净了再给她治疗’拌随着最终的裁决响起,欧阳青已不再妄想挣扎,她两眼无神地看着那个远去的模糊背影
  • 异眼行都市

    异眼行都市

    计划突然中止,导致陆丰辛辛苦苦十几年的训练泡汤了。而老头子却敷衍道:“这没你什么事了,该哪玩哪玩去”。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将陆丰打发走了。然后在陌生的城市这十几年的训练真是白费了吗?
  • 快穿之主角配角

    快穿之主角配角

    给她重新取名的人唤她安宁,有一世长安之意,但她的人生一帆平顺为少,跌宕起伏居多!怀着放不下的爱恨纠结和满心不甘,在身死后安宁选择与无极系统签订合约,替无数不甘的人化解怨气,以另一种形式活了下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农家贵女

    重生农家贵女

    一口凉水把小业主韩米呛死了,直接重生在了古代,变成一个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家徒四壁,穷的叮当响的乡下柴禾妞!原以为这已经是最惨的了,却没想到,这一家子完全就是一窝极品!爷爷偏心,奶奶势利,叔伯无良,伯母泼辣,爹娘软弱,姐姐包子,外加一大堆以欺凌她为乐的堂哥堂姐……“是可忍,孰不可忍,去你大爷的!姑奶奶我穿来可不是任人欺凌的!”略施小计,果断分家,另立门户,买田买山买铺子,金子银子滚滚来!数钱还没数到手抽筋,那些沾亲带故的极品亲戚就隔三差五来打秋风,简直是痴心妄想!还有那个妖男,不仅在她家蹭吃蹭喝,还赖着不走,明明就是一土匪窝里的山大王,咋一眨眼就成了享誉天下的逍遥王了呢?片段【1】:“什么?那妖男不仅把要跟他和亲的楚国公主打吐血了,还当着皇帝和文武百官的面说非我不娶?”“是的小姐,现在外面都传遍了。”“该死的!姑奶奶我只答应试着跟他交往,可没答应嫁给他。看来,不给他点颜色看看,他还真不知道花儿为什么那样红了?”片段【2】:“欧阳绝,听说你有一个青梅竹马的表妹?”“谁说的?居然敢诋毁本王的清誉,本王要砍了他。”“长本事了你,我说的,怎么?你要砍了我?”“怎么会呢?娘子!你可是我的心肝宝贝,我怎么可能舍得砍你,一定是那些不长眼的狗奴才在娘子耳边乱嚼舌根,娘子,咱不信哈!再说娘子你也知道,我从小就在山上,哪会有什么青梅竹马,就算有,也一定是娘子你啊!”
  • 给你最后的疼爱

    给你最后的疼爱

    深爱多年的男人爱上了自己的闺蜜,而在毕业聚会的晚上,林潇潇糊里糊涂的和宋思远……并且孕育了孩子。她带着她一岁的蛋终究是嫁给了她爱的男人,但是也彻底的失去了他。六年后,她查出自己只有半年生命的时候,绝望的她却看到了丈夫和闺蜜重新在一起的画面。她彻底的放手,成全他们的幸福。可是……思远却说,他会重新让她爱上自己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翻天记

    翻天记

    出生在洛阳最著名私坊的唐甜甜有个世外高人的师父,虽然武功没学会多少,却机缘巧合的承受了两大顶尖高手的真气,总能在危急关头爆发出极大的能量,所向披靡,逢凶化吉。被唐甜甜的娘亲抚养长大的小厮阿仁是唐甜甜的青梅竹马,一直默默爱恋守护着的唐甜甜。然而,这样的两人背后皆隐藏着更大的秘密……——这是一个从小开外挂耍流氓的小姑娘在闯荡江湖的过程中一路过关斩将逐步拾取了大量宝藏和“女侠”、“高手”、“武林盟主”、“当朝公主”等等称号以及七个帅哥的故事!